语文 赏析题(句子赏析) 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课文诗词鉴赏教案

初中语文课文诗词鉴赏教案

初中语文课文诗词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静夜思》。

(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义,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了解作者李白的生平背景及诗歌创作的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理解诗歌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面意义和意境的把握。

(2)朗读和背诵诗歌。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意象分析和表达技巧的理解。

(2)诗歌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的感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李白画像,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李白。

(2)简介李白的生平背景及诗歌创作的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字面意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诗歌鉴赏:(1)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分析诗歌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5. 朗读和背诵:(1)让学生齐读诗歌,增强语感。

(2)鼓励学生背诵诗歌,提高记忆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的理解。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静夜思》。

2. 结合课后注释,深入了解诗歌的字面意义。

3. 撰写一篇关于《静夜思》的诗歌鉴赏心得体会。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体会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欣赏古典诗词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同时,引导学生从中汲取人生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如何运用修辞赏析句子教案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如何运用修辞赏析句子教案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如何运用修辞赏析句子大冶十中黄小六教案一、迷语竟猜早上开门,晚上关门,走近一看,门里有人。

(打人体一器官名)写在前面的话在现代文阅读中,重点句的赏析有助于文意的把握,有助于作品思想感情和主题的理解。

因此,句子赏析就成了语文考试中考察学生能力的一种常见的题型。

板书课题。

理解什么是“赏析”?“赏”就是品赏体现描写对象特点的重点字、词、句。

“析”就是分析其特点。

教学过程:(一)、常见的题型:1、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赏析。

2、富有哲理性句子的赏析。

3、请找出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句子并加以赏析。

(找句子的时候要注意,找一些运用了修辞手法的,或者运用了写作手法,或者是一些特殊句式,结构上起一定作用的句子,也可以是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的句子)1、常见的修辞方法的作用比喻、拟人:语言生动、形象。

夸张:突出……增强幽默或讽刺意味。

排比:增强语言表达的音乐美或节奏感、增强语势。

设问、反问:自问自答,启发思考,加重语气,起强调作用,强调了……对偶:句式整齐,对仗工整,互相映衬,读起来朗朗上口。

反语:增加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深刻,更有力度。

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加深读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

引用:使内容更真实、准确、深刻精密。

借代: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二)、修辞赏析一般的方法:⑴判断采用什么修辞手法。

⑵写出该修辞手法的一般作用。

……写出了……(内容)⑶找出表达效果:表现了/赞美了/强调了什么……例如: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油蛉和蟋蟀们人格化,“低唱”、“弹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油蛉和蟋蟀叫声动听,写出了百草园充满生机,有无限乐趣。

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例(1):“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鲁迅《藤野先生》)分析:“标致”在文中是反语,属“褒词贬用”,是丑陋、难看”之意,讽刺了“清国留学生以丑为美。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四诗歌鉴赏句子赏析第一课时教案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四诗歌鉴赏句子赏析第一课时教案

(古诗词鉴赏之句子赏析)一、复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课标对古诗词学习的要求(1)诵读古代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和情感。

(2)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2、中招考点:综合历届河南中考“古诗词鉴赏”诗歌来看,近8年来,河南省中招以课标推荐背诵的34首古诗词曲为考查范围,注重对写景抒情类,爱国言志类作品的考查,试题以简答题为主,题量为2道,总分值为4分。

常考考点有:品味炼字,名句赏析、主旨情感,画面描述等。

其中句子赏析分值是2分,常从炼字、修辞、哲理、写法等角度考查。

3、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在二轮复习时,对34首古诗词的基本内容和情感已有所了解,但是对于常考考点的把握不够到位,答题技巧与答题格式还很陌生,语言的表达还不够完善。

二、复习目标:1、通过品析诗句中关键字的表达效果,能说出古诗词句子赏析“品味炼字”题型的答题方法,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2、通过品析诗句中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能说出古诗词句子赏析“修辞手法”题型的答题方法,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检测二:1、请从运用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2分)答案:“造化钟神秀”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大自然拟人化,写出了大自然赋予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

“阴阳割昏晓”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写泰山像一把刀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写出了泰山的巍峨高大。

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赞美和热爱。

巩固强化2、(2012河南)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3分)答案:示例一: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1分)把破碎的山河比作风中飘絮,把浮沉的身世比作雨中浮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国家形势的危急和自己身世的坎坷,(1分)抒发了国破家亡的悲哀之情。

(1分)示例二: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1分)“山河破碎”对“身世浮沉”,“风飘絮”对“雨打萍”,(1分)抒发了国破家亡的悲哀之情。

小学语文古诗词赏析教案

小学语文古诗词赏析教案

小学语文古诗词赏析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 诗词背景介绍- 诗词语言赏析- 诗词意境感悟- 诗词创作启示教学步骤1. 诗词背景介绍- 介绍作者:介绍诗词作者的生平、时代背景等。

- 解读题目:分析诗题,引导学生了解诗词的主题。

2. 诗词语言赏析- 字词解析:分析诗词中的生僻字、关键字,解释其含义。

- 句式分析:分析诗词的句式结构,如对仗、排比等。

- 修辞手法:讲解诗词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 诗词意境感悟- 描绘画面:引导学生想象诗词中的画面,感受诗人的情感。

-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验诗人的情感,如喜悦、忧伤等。

- 价值观探讨:引导学生思考诗词中的价值观,如爱国、敬业等。

4. 诗词创作启示- 写作技巧:分析诗词中的写作技巧,如构思、用词等。

- 创作实践:鼓励学生尝试创作古诗词,培养文学素养。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诗词创作实践等方面进行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资源- 诗词文本:选取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古诗词。

- 参考资料:有关诗词背景、作者生平等的资料。

- 教学工具:投影仪、黑板等。

教学建议-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指导。

-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习兴趣。

- 创设情境: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诗词学习的氛围。

以上为小学语文古诗词赏析教案,希望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17 古诗三首教案设计(含赏析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17 古诗三首教案设计(含赏析答案)

17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会写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

2.抓住诗人所描绘景物的特征,感受大自然的美。

过程与方法1.安排学生朗读诗歌,预习字词,理解诗歌大意。

2.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会诗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会写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

教学难点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会诗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思想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读懂《浪淘沙》,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感受古诗意境。

2.培养学生热爱黄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如画。

这节课我们要到黄河边上,去听听黄河的涛声,去看看黄河的气势。

接下来,我们要学习唐代诗人刘禹锡作的诗《浪淘沙》。

(板书:浪淘沙)二、自主学习1.在学古诗之前,请同学来回顾一下古诗的学习方法。

解诗题,知作者——诵古诗——抓字眼,明诗意;理解大意——品意境,悟感情。

2.出示课自学提纲1.“浪淘沙”怎样理解?互相交流资料,了解作者刘禹锡。

2.将古诗读正确、流利。

3.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①九曲:②簸:③天涯:④直上:4.结合重点词语说说古诗大意。

三、合作学习1.浪淘沙,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又名“卖花声”。

《浪淘沙》是由九首诗歌构成的一组诗,这里是其中的一首。

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后又用为词牌名。

刘禹锡(772年-842年),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称刘柳,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流放。

他性格豪迈,决不向恶势力低头。

他的诗也写得很有豪气,白居易因而称他“诗豪”。

2\教师范读课文,引导学生注意节奏和情感。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一、二句要读出壮阔的气势,语调要激昂舒畅。

三、四句要读出憧憬的语气和豪迈的气概。

)3.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①九曲:弯曲,形容黄河弯弯曲曲的样子。

初中语文语言赏析教案

初中语文语言赏析教案

初中语文语言赏析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主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分析文章中的精彩语言表达,提升语文素养。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分析文章中的精彩语言表达。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赏析文章中的语言表达。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PPT、文章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思考语文学习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主旨。

2. 学生划出文章中的精彩语言表达,做好批注。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讲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主旨,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精彩语言表达,如修辞手法、词语选用等,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划出的精彩语言表达,并解释其妙处。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和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 教师给出拓展阅读材料,鼓励学生课后阅读,提升阅读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讲解和讨论,使学生理解和赏析文章的语言表达,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解答。

同时,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审美情趣。

六年级语文上册练习七教案——诗歌赏析

六年级语文上册练习七教案——诗歌赏析

六年级语文上册练习七教案——诗歌赏析。

一、教学目标1.对于各类诗歌形式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并能通过例析加深印象。

2.能够通过对传统文化进行挖掘,并找出对散文的影响,帮助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内蕴的理解更加深刻。

3.能够通过阅读和赏析领悟诗歌的优美之处,激发对美的敏感和表现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诗歌鉴赏与欣赏。

2.难点:如何把握诗歌的情感、节奏、修辞等方面表达的意境。

三、教学过程1.授课方法通过听、说、看、唱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解和掌握诗歌这一文学形式。

2.课程设计(1) 引入:课堂启动激发学生对于中国诗歌的兴趣和欲望,让学生初步认识诗歌的概念以及诗歌的表现形式,如韵律、节奏、意境等。

(2) 主体:课堂讲解1)介绍特定诗歌的文化背景和艺术风格,说明诗歌的韵律、节奏、形式、意义和写作特点。

2)分享各种诗歌的感悟,探讨每一首诗歌所带来的情感和思想,体会诗歌的意境和销魂韵味。

3)教导学生诗歌的欣赏和领悟方法,如首句分析法、情感分析法、意象分析法等。

4)让学生参与诗歌的创作过程,并开展小组讨论、跟读、背诵、模仿等活动,培养学生朗诵和表达能力。

(3) 结束:课堂总结总结课程内容,归纳大家的掌握程度,以检查教学效果。

四、教学评估1.通过小组讨论、个人表述、针对性提问等形式,实时检测学生的掌握程度和理解深度。

2.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加强课堂交流氛围,帮助学生形成有序的学习结构。

5. 课后作业1.背诵配合教材课程的部分诗歌。

2.通过网上搜索等方法,找出课程教材以外的条例的诗歌,并记录下来。

3.观看相关诗歌相关的视频。

散文阅读句子赏析的二种角度(描写和用词)++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

散文阅读句子赏析的二种角度(描写和用词)++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

第二讲:初中散文阅读——句子赏析题(二)教学目标:1.巩固修辞角度赏析句子的方法2.掌握从描写角度赏析句子的方法3.学会分析各种词语的表达效果本课精讲:1.人物描写赏析的答题技巧2.各类词语的特点及运用词语的答题思路相关知识点一.描写手法角度1.人物描写外貌(肖像)、动作、神态、语言、心理具体分析:(1)外貌描写:是对人物的体貌特征(容貌、衣着、体型、姿态等)进行描写作用:表现人物...身体、生活或精神状况;塑造人物...的性格或形象;(2)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作用:在于展示人物精神面貌(身份职业特质);直接体现人物性格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3)神态描写:是对人物面部表情及表情变化的描写作用:表现人物因为什么(在什么情况下)而怎样的心理;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品格;突出人物形象。

(4)语言描写:是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作用:揭示人物的身份、年龄、性格;反映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情感;(语言经常和其他描写搭配,一般不单独考)(5)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里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

是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

作用:揭示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

(注意:心理可能是多种)2.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3.答题技巧判断描写手法→明确人物→表层理解→深层挖掘4.答题格式运用了_______描写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谁)的_______(内容:样子、情态、心理等),表现了_______(心情、性格、精神、情感等)。

二、词语运用角度1.哪些词语值得分析动词、形容词、副词、拟声词、叠词等2.各类词特点(1)动词:准确传神写出事物动态(动作、状态)(2)形容词:生动传神的刻画描写事物的性质或状态(3)副词:强调描写事物的特点(4)拟声词:生动形象地突出事物特征(5)叠词:形象性、确切性、音乐性片段练习1.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句子赏析【提问形式】问答题1、赏析下面句子的妙处。

2、联系语境,品味下边句中划线词语的表达作用。

3、分析文中画线的两个比喻句的表达效果。

4、赏析下面这句话。

【知识梳理】句子赏析的切入点1.抓关键词语赏析句子。

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

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

[示例]“在我们的脚下,波浪轻轻吻着岩石,像蒙眬欲睡似的。

”赏析:一个动词“吻”字,写出了海浪亲昵温柔的情态。

[示例]“海水疯狂地汹涌着,吞没了远近大小的岛屿。

”赏析:“疯狂”、“汹涌”、“吞没”这些充满力度的词语,描绘出了大海勇猛无畏的性格。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

[示例]“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的,轻轻的,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在水上。

”赏析:作者捕捉到大海清波微漾的特征,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多个比喻来描摹海潮的几种情态。

用“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来比喻海浪声的轻柔;用“情人的蜜语”来比喻海浪声的甜美;用“落花飘零在水上”来比喻海浪声渐闻渐远,直至杳然无声的情态。

这种多角度的设喻,将落潮时大海的轻柔、静谧刻画得细致入微,使人如临其境。

3.从结构作用的角度赏析句子。

一个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有承上启下、前后呼应、总结上文或总结全文等。

我们应该抓住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示例]“远处的钟声突然惊醒了海的酣梦。

”赏析:这是一个过度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承上启下,是联系大海由睡到醒,潮水由落到涨的纽带。

[示例]“我喜欢海,溺爱着海,尤其是潮来的时候。

因此即使是伴妻一道默坐在房里,从闭着的窗户听着外面隐约的海潮音,也觉得满意,算是尽够欣幸了。

”赏析:文章首尾照应,以房中听潮开始,以房中听潮结尾,使文章结构谨严。

4.从句式特点入手赏析句子。

常见的句式特点有:排比句、反问句、双重否定句、长短句结合、句子对仗等。

[示例]“因为岛屿挡住了它的转动,它狠狠地用脚踢着,用手推着,用牙咬着。

它一刻比一刻兴奋,一刻比一刻用劲。

”赏析:作者运用排比句式,以表现大海惊醒后的剧烈动荡,展示了大海的粗犷、豪放的性格,让读者读来琅琅上口。

【专项训练】(1)苦瓜肖复兴原来我家有个小院,院里可以种些花草和蔬菜。

这些活儿,都是母亲特别喜欢做的。

把那些花草蔬菜侍弄得姹紫嫣红,像是给自己的儿女收拾得眉清目秀、招人眼目,母亲的心里很舒坦。

那时,母亲每年都特别喜欢种苦瓜。

其实,这么说并不准确,是我特别喜欢苦瓜。

刚开始,是我从别人家里要回苦瓜籽,给母亲种,并对她说:“这玩艺儿特别好玩,皮是绿的,里面的瓤和籽是红的!”我之所以喜欢苦瓜,最初的原因就是它里面的瓤和籽格外吸引我。

苦瓜结在架上,母亲一直不摘,就让它们那么老着,一直挂到秋风起时。

越老,它们里面的瓤和籽越红,红得像玛瑙、像热血、像燃烧了一天的落日。

当我掰开苦瓜,兴奋地注视着这两片像船一样盛满了鲜红欲滴的瓤和籽瓜时,母亲总要眯缝起昏花的老眼看着,露出和我一样喜出望外的神情,仿佛那是她老人家的杰作,是她才能给予我的欧·亨利式的意外结尾,让我看到苦瓜最终这一落日般的血红和辉煌。

以后,我发现苦瓜做菜其实很好吃。

无论做汤,还是炒肉,都有一种清苦味。

那苦味,格外别致,既不会传染上肉或别的菜,又有一种苦中蕴含的清香和苦味淡去的清新。

像喜欢院里母亲种的苦瓜一样,我喜欢上了苦瓜这一道菜。

每年夏天,母亲都会经常从小院里摘下沾着露水珠的鲜嫩的苦瓜,给我炒一盘苦瓜青椒肉丝。

它成了我家夏日饭桌上一道经久不衰的家常菜。

自从这之后,再见不到苦瓜瓤和籽鲜红欲滴的时候了,是因为再等不到那时候了。

这样的菜,一直吃到我离开了小院,搬进了楼房。

住进楼房,依然爱吃这样的菜,只是再吃不到母亲亲手种、亲手摘的苦瓜了,只能吃母亲亲手炒的苦瓜了。

一直吃到母亲六年前去世。

如今,依然爱吃这样的菜,只是母亲再也不能为我亲手到厨房去将青嫩的苦瓜切成丝,再掂起炒锅亲手将它炒熟,端上自家的餐桌了。

因为常吃苦瓜,便常想起母亲。

其实,母亲并不爱吃苦瓜。

除了头几次,在我一再的怂恿下,勉强动了几筷子,皱起眉头,便不再问津。

母亲实在忍受不了那股子异样的苦味。

她说过,苦瓜还是留着看红瓤红籽好。

可是,她依然每年夏天当苦瓜爬满架时,为我清炒一盘我特别喜欢吃的苦瓜肉丝。

最近,看了一则介绍苦瓜的短文,上面有这样一段文字:“苦瓜味苦,但它从不把苦味传给其他食物。

用苦瓜炒肉、焖肉、炖肉,其肉丝毫不沾苦味,故而人们美其名曰‘君子菜’。

”不知怎么搞的,看完这段话,让我想起母亲。

问题:简要赏析文章结尾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卒章显志,点明了母亲与苦瓜相同的品格。

②语言上将浓烈的感情寓于平淡的叙述中,言有尽而意无穷。

(五年级结尾段)(2)父爱,在我的名字里我一直很羡慕那些从小就得到父爱并懂得父爱的人。

因为我对父爱的认识是经过漫长的恨转化而来的。

我的名字不是父亲取的。

父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一个地地道道的文盲。

在我满月的时候,父亲特意请来乡里一个挺出名的算命先生,得知我五行缺金,又因为父亲希望我长大有出息,能够跳出穷山村,于是算命先生便给我掐出这样一个名字:金翔。

然而,就因为这个名字,我的童年很孤寂——小伙伴有了常玩的“打仗”游戏,是不会让我加入其中的——他们会咬文嚼字般地称:金——翔,今天要投降,多不吉利呀!于是就把我一个人孤零零地晾在一旁。

那种感受父亲是顾及不到的。

也不知是因为没进过一天学堂,还是成天忙于繁重的农活却仍无法脱离贫困,父亲长年阴沉着脸,性情暴躁,加上望子成龙心切,便构成他对我独特的管教方式——娃儿的出息是骂出来打出来的!而我对父亲的恨,也正是在这一次次的领教中不断加剧加深的——尽管我的学习成绩应验了他那句全村闻名的“至理名言”——为此,我时常想,也许就因为这种应验现象,才致使我的整个童年和少年时代都是在父亲的“至理名言”中度过的。

——所以,当我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天,一口气冲上山顶,哭了,——不是为自己千年寒窗所获的美好前途,成为全村羡慕的第一个大学生,而是为自己终于可以脱离父亲的管制,实现了不想见到他的梦想!所以,对向来节俭的父亲大办酒席,忙着招待前来祝贺的乡亲的那个高兴劲儿,不屑一顾;所以,在冲出家门的时候,我是那样急急迫迫义无反顾,一点儿也不顾及父亲的黯然神伤……在省城念书的前两年,我没有回过一次家,没有认真给父亲写过一封信,就连每次收到他托人寄来的生活费,我也只是应付性地写上“钱已收到,勿挂念”之类的短语。

直到大三那年,父亲托人给我写来一封书信时,我的灵魂和良知才受到了一次强烈的震动,我才开始懂得该如何去咀嚼和阅读自己生命中一再忽略的、仇恨的那份沉重的父爱——信是父亲找上初中的小侄子写来的,没什么要紧事,只是问我好不好而已。

可信写了满满几页,小侄子详细地讲明父亲来信的原因,说是父亲那晚做了一个梦:他梦见自己吃馍,拿起来刚咬一口,两颗大牙就莫名其妙地没了,一看呢,馍上一片血红,牙都粘在上面……惊醒之后,父亲便再也睡不着了。

于是天刚亮就找小侄子写信。

——而这一切呢,仅仅因为老家流传着一种说法,说是梦见大牙摔是要死亲人的。

而父亲首先想到的是他离家在外求学的儿子。

读到这里,我对父亲的迷信之举嗤之以鼻,甚至愤然。

最后,小侄子讲了一个令他惊讶不解的事,说就在他铺开纸,提笔欲写时,却因一时记不起我的大名而猛然顿住了,结果遭到父亲的训斥:“亏你狗崽子还念了这么多书,记性也恁赖,叫——金翔!“金——祥”于是小侄子一边念叨一边写在纸上。

“写错了!写错了!……”小侄子说当时父亲望着他刚写下的名字大声喊道,紧接着,从他手里夺过笔,在纸上硬邦邦地写下“金翔”两个字后,讷讷地告诉他:“我这一辈子只识这两个字!”小侄子说他当时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他说,要知道,全村人都知道二爷他老人家一字不识,包括他自己的名字呀!——这就是父爱!除了父爱,便再也无法解释这种奇异而真实的现象!那一刻,我那无知、粗粝与麻木的灵魂,被深深地灼痛了,苏醒了!我禁不住地泪流满面,双手捧着书信,朝着家乡,蓦然跪下——向父亲,向我那一生付出了大爱却得不到理解、更别说回报的父亲,忏悔,叩谢……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作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这样写突出了文盲父亲对儿子的奇异而真实的爱。

(3)父亲的自行车①有人说,十岁的小孩子崇拜父亲,二十岁的青年人鄙视父亲,四十岁的中年人怜悯父亲。

然而,对我来说,这个世界上父亲是惟一值得一辈子崇拜的人。

②父亲是建筑师,工地上所有的工人都怕他,沙子与水泥的比例有一点差错也会招来父亲的痛斥。

然而,父亲在家里永远是慈爱的,他的好脾气甚至超过了母亲。

在县城里,父亲的自行车众人皆知,每天早晚,他风雨无阻地骑着吱吱嘎嘎的破车接送我和弟弟上下学。

那时,我和弟弟总手拉着手跑出校门,一眼就看见站在破自行车旁,穿着旧蓝色中山服焦急地张望着的父亲。

一路上,两个小家伙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而父亲一直能一心两用,一边乐滋滋地听着,一边小心翼翼地避过路上数不清的坑坑洼洼。

等到我上了初中,父亲的车上便少了一个孩子;等到弟弟也上了初中,父亲便省去了一天两趟的奔波。

可父亲似乎有些怅然若失,儿子毕竟一天天长大了。

③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天,我兴奋得睡不着觉。

半夜里听见客厅里有动静,起床看,原来是父亲,他正在台灯下翻看一本发黄的相簿。

看见我,父亲微微一笑,指着一张打篮球的照片说:“这是我刚上大学时照的!”照片上,父亲生龙活虎,眼睛炯炯有神,好一个英俊的小伙子!此刻,站在父亲身后的我却蓦然发现,父亲的脑后已有好些白发了。

父亲一出世便失去了自己的父亲,惨痛的经历使他深刻地意识到父亲对儿子的重要性。

因此,在他的生活里,除了工作便是妻儿,他不吸烟不喝酒,不钓鱼不养花,在办公室与家的两点一线间,生活得有滋有味。

辅导儿子的学习是他最大的乐趣,每天的家庭作业父亲都要一道道地检查,认认真真地签上家长意见,每次家长会上他都被老师称赞为“最称职的家长”。

母亲还告诉我一件往事:我刚一岁的时候,一次急病差点夺去了我的小命。

远在千里之外矿区工作的父亲接到电报时,末班车已开走了,他跋山涉水徒步走了一夜的山路,然后冒险攀上一列运煤的火车,再搭乘老乡的拖拉机,终于在第二天傍晚奇迹般地赶回了小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