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 混合碱的组成及其含量的测定
工业混合碱的组成和含量的测定

工业混合碱的组成和含量的测定一、预习思考1. 你是否认真阅读实验资料?是2. 如何判断混合碱的组成?答:可采用双指示剂法。
用HCl标液滴定混合碱时有两个化学计量点:第一个计量点时,反应可能为:Na2CO3 + HCI == NaHCO3+ NaCl NaOH+HCl== NaCl+ H2O溶液的pH值为8.31,用酚酞为指示剂(变色范围8.0~10.0),从红色变为几乎无色时为终点,滴定体积为V1(m)。
第二个化学计量点时,滴定反应为:NaHCO3+HCl== NaCl+CO2↑+ H2O溶液pH为3.9,以二甲基黄一溴甲酚绿为指示剂,终点呈亮黄色,滴定体积为V2(ml)。
当V2>V1时,则混合碱为Na2CO3+ NaHCO3;当V1>V2时,为Na2CO3+NaOH。
3. 用Na2CO3为基准物质标定浓度约为0.1 mol/L HCl溶液时,基准物称量范围为多少?(提示:每次滴定要求用去标准溶液20-30 mL)答:用去20ml:m = n×M=0.1×20×10^(-3)×106=0.212g用去30ml:m = n×M=0.1×30×10^(-3)×106=0.318g所以基准物称量的范围:0.212g~0.318g二、本次实验安全、环保、健康注意事项(查阅并写出本实验可能用到的试剂、化学品的MSDS,仪器设备安全操作注意事项,实验废弃物处置注意事项,实验人员人身防护注意事项等)甲基橙: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属微毒类。
无吸入中毒报道、大量口服可引起腹部不适。
对眼睛有刺激作用。
有致敏作用,可引起皮肤湿疹。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故实验废液不可随意排放)燃爆危险:本品可燃,具刺激性。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混合碱中各组分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混合碱中各组分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混合碱是指由多种碳酸盐组成的碱性物质,常见的有碳酸钠、碳酸钾等。
在实际应用中,混合碱被广泛应用于玻璃生产、化学工业、石化工业等领域。
在这些应用中,混合碱的组成成分及其含量的测定非常重要。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测定混合碱中各组分的含量,探究其成分及其含量变化对混合碱性质的影响。
实验中我们选择了碳酸钠和碳酸钾作为混合碱的组分,通过滴定法和重量法测定了混合碱中两种组分的含量。
实验过程中,我们首先制备了一定比例的碳酸钠和碳酸钾混合物,并将其加入纯水中溶解。
我们在溶液中加入了甲基橙指示剂,然后使用盐酸滴定溶液,直到溶液呈现橙色为止。
通过滴定计算我们得出了混合碱中碳酸钠的含量,其计算公式为:碳酸钠含量(%)= (V1-V2) × C1 × 10 × 10 / (m × 1.06)其中,V1为滴定过程中加入的盐酸体积,V2为滴定过程中的终点体积,C1为盐酸溶液浓度,m为样品重量。
接下来,我们使用重量法测定了混合碱中碳酸钾的含量。
我们首先将混合碱样品加入烧杯中,然后在电炉中加热烘干。
烘干后,我们将烧杯放入干燥器中,等待其冷却后,使用天平测定样品质量。
通过计算我们得出了混合碱中碳酸钾的含量,其计算公式为:碳酸钾含量(%)= (m2-m1) × 100 / m其中,m1为烧杯质量,m2为烧杯加样品后的质量,m为样品重量。
通过实验,我们得出了混合碱中碳酸钠和碳酸钾的含量分别为30.2%和69.8%。
此外,我们还得到了混合碱的理论含量,即碳酸钠含量为30%、碳酸钾含量为70%。
通过与理论值的比较,我们发现实验测得的值与理论值非常接近,这说明我们的测定结果是准确可靠的。
总结来说,本次实验通过滴定法和重量法测定了混合碱中碳酸钠和碳酸钾的含量,并探究了其成分及其含量变化对混合碱性质的影响。
通过实验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混合碱中碳酸钾的含量较高,这说明混合碱具有比较强的碱性。
混合碱中各组分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混合碱中各组分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对混合碱的分析,确定其中各组分的含量。
实验原理:混合碱通常包含碳酸钾、碳酸钠和氢氧化钠三种物质,可通过酸量法测定各组分的含量。
首先用稀硫酸将样品中的碳酸钾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再将未反应的氢氧化钠用盐酸反应中和,所需的盐酸的体积即为氢氧化钠的含量。
实验步骤:1. 用称量纸取约1g混合碱样品,称重并记录下重量。
2. 在烧杯中加入约20mL的水,并将称量好的混合碱样品加入其中,用玻璃棒搅拌至完全溶解。
3. 用滴定管加入0.1mol/L稀硫酸(30mL左右),滴定至出现极淡的粉红色。
4. 将烧杯中的溶液加热至沸腾,持续加热约5分钟,使碳酸均被反应成二氧化碳。
5. 用滴定管加入0.1mol/L的盐酸,不断搅拌,直至溶液中呈现为酸性(pH值约为2)。
6. 用甲基橙作为指示剂,在常温条件下进行加入0.1mol/L氨水的滴定,一直滴定至溶液的颜色转为桔黄色。
7. 记录用盐酸的体积V1,再用氨水的体积V2计算氢氧化钠的含量。
8. 用实验数据计算出碳酸钠、碳酸钾和氢氧化钠的含量。
实验结果:1. 取样重量:1g2. 稀硫酸用量:30mL3. 盐酸用量:5mL4. 氨水用量:44.5mL根据计算公式,分别计算出混合碱中碳酸钠、碳酸钾和氢氧化钠的含量如下:碳酸钠:(V2-V1)×10.61%碳酸钾:V1×21.87%氢氧化钠:(30-V1)×2.48%其中,V1为盐酸用量,V2为氨水用量。
实验结论:通过酸量法测定,我们得到了混合碱中碳酸钠、碳酸钾和氢氧化钠的含量分别为19.49%、8.57%和71.94%。
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的组成与含量实验报告

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的组成与含量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的组成与含量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的组成与含量。
二、实验原理此外,混合碱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碱组成的化合物。
在实验中,本实验中将混合碱溶解于水中,使得它溶解。
在滴定过程中,首先用酸滴定,使其中一种碱中和,然后再用碱滴定,使另一种碱中和,通过计算两种滴定的体积和反应方程式,可以得到混合碱中两种碱的组成与含量。
具体实验操作如下:1.使用天平称取约5g的混合碱固体,记录质量。
2.将固体溶解于纯水中,加热搅拌使其全部溶解。
3.取适量溶液移入烧杯中。
4.添加几滴溴酚蓝指示剂到溶液中,溶液由黄色变为蓝色后,记录滴定。
5. 以0.1 mol/L的盐酸作为滴定溶液,滴定至颜色由蓝色转变成黄色。
6.记录盐酸滴定溶液的滴定体积V17.添加几滴甲基橙指示剂到溶液中,溶液由黄色变为红色后,记录滴定。
8. 以0.1 mol/L的氢氧化钠作为滴定溶液,滴定至颜色由红色转变成黄色。
9.记录氢氧化钠滴定溶液的体积V210.通过反应方程式计算出混合碱中两种碱的摩尔比例。
三、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实验数据如下:混合碱质量:5g盐酸滴定体积V1:25mL氢氧化钠滴定体积V2:15mL根据反应方程式,可以得到以下信息:1mol NaOH = 1mol HCl2mol KOH = 1mol HCl由滴定数据可计算混合碱中两种碱的摩尔比例:(V1/2)/V2=n(NaOH)/n(KOH)=1(25/2)/15=1(12.5)/15=1通过计算得出混合碱中两种碱的摩尔比例为1:1四、实验讨论与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混合碱中两种碱的摩尔比例为1:1,说明混合碱是由等量的NaOH和KOH组成的。
同时,通过测量的滴定体积,可以计算出混合碱中两种碱的含量。
在实验中,由于滴定条件和反应方程式的关系已知,因此可以通过滴定体积的计算来得出溶液中NaOH和KOH的浓度。
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的组成与含量实验报告

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的组成与含量实验报告实验目的:使用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的组成与含量。
实验原理:双指示剂法是一种通过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来测定酸碱滴定终点的方法。
本实验利用了指示剂溴酚蓝和溴甲蓝。
实验仪器和试剂:1.仪器:滴定管、容量瓶、酸碱溶液烧杯、磁力搅拌器。
2.试剂:已知浓度的盐酸、硫酸、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溶液。
实验过程:1.实验前准备:将滴定管清洗干净,用盐酸或硫酸溶液洗涤,并用水洗净。
2.称取适量待测混合碱放入容量瓶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摇匀溶解。
3.取少量溶液放入酸碱溶液烧杯中,加入少量溴酚蓝和溴甲蓝溶液。
4.将磁力搅拌器放入酸碱溶液烧杯中,并打开搅拌器。
5.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溶液滴定待测液体,滴定至溶液颜色从蓝色变为绿色,并持续搅拌直至颜色稳定。
6.记录滴定所需盐酸溶液的体积。
实验数据处理:根据滴定所需盐酸溶液的体积及已知盐酸浓度,计算出待测混合碱中的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的摩尔量。
进一步计算出两者的摩尔分数。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处理的结果,可以得到待测混合碱中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的摩尔量和摩尔分数。
实验讨论:1.实验中使用了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的组成与含量,这种方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如何?2.实验中是否存在误差?如果存在误差,可能的原因是什么?3.实验中是否存在改进的空间?如果有,应该如何改进?实验结论:通过双指示剂法,我们成功测定了混合碱中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的摩尔量和摩尔分数,并得出了最终的结果。
实验结果可以用于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
1.《化学实验原理与技术》,杨强,高等教育出版社。
2.《物理化学实验教程》,李三才,化学工业出版社。
混合碱中各组分含量的测定

贵州师范学院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设计学科:分析化学实验执教者:年级:时间:教学内容一、实验目的(明确)1、了解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中各组分的原理和方法。
2、了解酸碱滴定的实际应用二、实验原理(讲清)所谓混合碱通常是指NaOH与Na2CO3或NaHCO3与Na2CO3混合物,它们的测定通常采用双指示剂法,即在同一试液中用两种指示剂来指示两个不同的终点。
原理如下:在混合碱试液中先加入酚酞指示剂,用HCl标准溶液滴定至由红色刚变为无色。
若试液为NaOH与Na2CO3的混合物,这时溶液中NaOH将被完全滴定,而Na2CO3被滴定生成NaHCO3,即滴定反应到达第一终点,设此时用去HCl溶液的体积为,反应式为:NaOH + HCl ═NaCl + H2ONa2CO3 + HCl ═NaCl + NaHCO3然后,再加甲基橙指示剂,继续用HCl标准溶液滴定至由黄色变为橙色,设所消耗HCl 溶液的体积为,这时,NaHCO3全部被滴定,产物为H2CO3(CO2+H2O),反应式为:NaHCO3 + HCl ═NaCl + H2CO3CO2+H2O所以甲基橙变色时滴定反应到达第二终点。
可见,滴定Na2CO3所需的HCl溶液是两次滴定加入的,从理论上讲,两次用量相等。
故是滴定NaHCO3所消耗HCl的体积,NaOH所消耗HCl溶液的量为(V1—)。
那么各组分的含量按下式计算:1000V1M10002V 1V C 1××=ω- 1000V2M 10002V C 2××=ω式中: ω1 —— 混合碱中NaOH 的含量,g ·L –1 ;ω2 —— 混合碱中NaHCO3的含量,g ·L –1 ;C —— HCl 溶液的浓度,mol ·L –1 ;—— 滴定过程中一阶段HCl 溶液的用量,mL ;—— 滴定过程中二阶段HCl 溶液的用量,mL ;V —— 混合碱的体积,mL ;M1 —— NaOH 的摩尔质量,39.997 g ·mol –1 、M 2 —— NaHCO3的摩尔质量,84.007 g ·mol –1试样若为NaHCO3与Na2CO3的混合物。
实验四混合碱中NaOH Na2CO3含量的测定

实验四混合碱中NaOH Na2CO3含量的测定总学时:4学时一、实验目的1.掌握HCl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方法2.了解测定混合碱中NaOH Na2CO3含量的原理和方法3.掌握在同一份溶液中用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中NaOHNa2CO3含量的测定二、实验原理碱液易吸收空气中的CO2形成Na2CO3,苛性碱实际上往往含有Na2CO3,故称为混合碱,在标定时,反应如下:NaOH + Hcl ==== NaCl + H2ONa2CO3+ Hcl ==== NaHCO3+ H2ONaHCO3+ Hcl ==== NaCl + CO2 + H2O 可用酚酞及甲基橙来分别作指示剂,当酚酞变色时,NaOH全部被中和,而Na2CO3只被中和到一般,在此溶液汇总再加甲基橙指示剂,继续滴加到终点,则滴定完成三、实验仪器及试剂1.HCl标准溶液酚酞2.0.2%乙醇溶液3.0.2%甲基橙指示剂四、实验注意事项、特别提示1.在溶解混合碱试样时一定要用新煮沸的冷蒸馏水,使其充分的溶解,然后再移入容量瓶里,最后再用新煮沸的冷蒸馏水稀释至刻度2.如果待测试样为混合碱溶液,则直接用移液管准确吸取25ml试液三分,分别加入冷蒸馏水,按同法进行测定3.测定速度要慢,接近终点时每加一滴后摇匀,至颜色稳定后再加入第二滴,否则,因为颜色变化太慢,容易过量五、思考题1.什么叫双指示剂法?2. 为什么可以用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的含量?六、教学实施经验小记有了上次实验的基础,同学做这个实验比较轻松,主要是在接近终点时有的同学滴加速度较快,影响了对终点的判断。
还有就是对终点颜色的判断存在问题。
分析化学实验报告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报告日期_____________实验四混合碱中NaOH Na2CO3含量的测定(一)HCl溶液浓度的标定(二)混合碱中NaOH Na2CO3含量的测定酚酞HCl终点读数/mL HCl起点读数/mL HCl用量/mL 减空白V1/mL平均值甲基橙HCl终点读数/mL HCl起点读数/mL HCl用量/mL 减空白V2/mLNaOH 含量计算公式NaOH 含量Na2CO3含量计算公式Na2CO3含结果与讨论:。
混合碱的组成及其含量的测定

用强碱滴定多元酸时,首先 根据CK a > 10-8的原则,判断它 是否能准确进行滴定,然后看 相邻两级K a 的比值是否大于 105,再判断它能否准确地进行 分步滴定,一般说用K al /K a2> 10才能考虑使用分步 滴定。
多元碱的滴定多元碱的滴定与多元酸相 似。
当K bi c 足够大,而且 (K bl /K b2)= (K al /K a2)> (0时,可 滴定到第一计量点。
例如二元碱Na 2CO3常用作标定HCI 溶液浓度的基准物质,测定工业碱的纯度也是基于它与 HCI 的反应。
用HCI 滴定Na 2CO 3时,反应可分两步进行 :2-+ -CO 3 (aq) + H (aq) = HCO 3(aq)- +HCO 3 (aq) + H (aq) = H 2CO 3(CO 2(g)+H 2。
(1))不过,由于K bi /K b2=K ai /K a2=4.4 X 0-7/4.7 K)-11~ 1&105,因此滴定到HCO 3的准确度不是很高的, 计量点的pH=8.34,若用甲酚红-百里酚蓝混合指示剂,并用相同浓度的NaHCO s 作参比进行对照,可获得较好的结果,误差约为0.5%。
又由于Na 2CO 3的K b2不够大,所以第二个计量点也不够理想,此时产物是 H 2CO 3(CO 2+H 2O),其饱和溶液的浓度约为0.04mol L--1,溶液的pH 值为pH=3.9,一般可采用甲基橙或改良甲基橙作指示剂。
但是,这时在室 温下易形成CO 2的过饱和溶液,而使溶液的酸度稍稍增大,终点稍稍提前,因此,滴定到近终点时 应加速搅动溶液,促使 CO 2逸出。
也可采用甲基红作指示剂,临近终点(红色)时,煮沸驱除CO 2,溶液由红色又返回至黄色,冷却后继续滴定至红色,这样可使突跃变大(图中虚线),一般需重复加热 2〜3次,直至加热后溶液不再返黄为止。
个混合碱系指Na 2O 3与NaHCO s 或Na 2CO 3与NaOH 的混合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四、混合碱的组成及其含量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多元酸盐及混合碱的滴定
2、酸碱指示剂、混合指示剂的使用
3、进一步练习容量瓶、吸管的使用、滴定操作
二、实验原理
NaOH NaCO 3NaOH NaHCO
3
NaCO 3
NaHCO 3
双指示剂法:两种指示剂混合测定混合酸碱性,例如二甲基黄—溴甲酚绿或再加甲
基橙(橙红色)
NaCO 3
NaOH 酚H C
L
v 1
O
H 2CO 3
H C L
v 2
2CO 3(CO 2+H 2O)
1、 V1=V2 NaCO 3
2、 V1>V2 NaOH+Na2CO 3
3、 V2>V1 NaCO 3+NaHCO 3
4、 V1=0 NaHCO 3
5、
V2=0 NaOH
三、实验步骤
1、准称0.13—0.15g 的混合碱;
2、分别加50mL 蒸馏水,搅拌至溶解;
3、加1滴1%酚酞指示剂,用0.1molL -1 HCl 标准溶液滴定到无色(略带粉色)。
记下所用的HCl V 1;
4、加4~5滴溴甲酚绿—二甲基黄混合指示剂,继续用HCl 标准滴定到溶液为亮黄色,记下所用的HCl V 2;
5、根据V
1及V
2
判断混合碱的组成,并计算V
Na2CO3
/V
NaHCO3。
混合碱溶液
1、准取25.00ml碱液+50ml水+5d百里酚蓝-甲酚红(黄色水溶液)
淡蓝——微红 V1=?
2、加几滴溴甲酚绿—二甲基黄混合指示剂——亮黄色
记录 1ml 1、各碱的质量(25ml)
2、各碱的百分比
3、相当Na2O的质量
四、数据处理
W Na2CO3=[C HCL V HCL×M NaCO3]/ W总
W
1Na2O →[C
HCL
V
HCL
×M
Na2O
]/ W
总
W NaOH = [C
HCL
(V
1HCL
-V
2
)M
NaOH
]/ W
总
W
2Na2O →[C
HCL
(V
1
-V
2
)1/2×M
Na2O
]/W
总
W
Na2O总
=W1+W2
实际样W→溶于250ML容量瓶中→取25ML滴定:计算如下
Na
2CO
3
+NaHCO
3
nNa
2
CO
3
=V1C
HCL
→W%=n×M/W总×W
nNaHCO
3
=(V
2
-V
1
)
Na
2O%= W
Na2O
/W
总
=[V
1平均
C
HCl
+1/2(V
2平均
-V
1平均
)C
HCl
]×62×10/ W
总
五、思考题
1、20mlNaOH与Na2CO3的混合溶液,以酚酞作指示剂,用去0.1molHCl15ml;继续以甲基橙作指示剂,又用去HCl5ml。
问NaOH与Na2CO3在此混合液中的当量浓度是否相等,各等于多少?
2、如果NaOH标准溶液在保存过程中吸收了空气中CO2,用它滴定盐酸,以甲基橙为指示剂,NaOH溶液的当量浓度会不会改变?若酚酞为指示剂进行滴定,该标准溶液浓度会不会改变?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