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燃料特性指标
bxnq2012-006标准

一、简介我国工程院颁布的《bxnq2012-006标准》是指《生物质能源颗粒燃料技术条件》标准,是国内领先的生物质能源颗粒燃料技术标准,并适用于制造颗粒状的生物质燃料,该标准规定了生物质颗粒燃料的基本技术要求,包括原料要求、加工技术、质量指标和检测方法等内容。
本标准的发布,旨在促进生物质颗粒燃料行业的健康发展,提高生物质颗粒燃料产品的质量水平,推动清洁能源的利用。
二、标准内容1. 原料要求《bxnq2012-006标准》明确了生物质颗粒燃料的原料范围,包括木质纤维素类原料、秸秆类原料、水生植物类原料和其他非木质纤维素类原料。
对原料的加工要求、储存条件和使用情况也进行了规范,以保证生物质颗粒燃料的质量稳定。
2. 加工技术标准对生物质颗粒燃料的加工工艺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包括原料的破碎、干燥、造粒、冷却、包装等环节,以及生产设备的要求和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旨在帮助企业建立科学的生产工艺流程,确保生物质颗粒燃料的生产质量。
3. 质量指标该标准明确了生物质颗粒燃料的质量指标,包括外观要求、燃烧特性、热值、含灰量、含水量、机械强度等项目,为企业提供了可参考的质量标准,方便企业对产品进行质量检测和评估。
4. 检测方法为了保证生物质颗粒燃料产品的质量稳定,本标准还规定了相应的检测方法,包括原料的化学成分分析、燃烧特性测试、热值测试、含水量和含灰量测试等,旨在建立科学的检测体系,提高产品质量监控水平。
三、标准意义《bxnq2012-006标准》的颁布对于生物质颗粒燃料行业具有重要意义,明确了生物质颗粒燃料产品的质量要求和生产工艺,为企业生产提供了具体的可操作标准,有助于规范行业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另有利于规范和规范生物质颗粒燃料市场,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推动清洁能源利用,对于保护环境、改善空气质量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四、经济效益《bxnq2012-006标准》的颁布将有望提高生物质颗粒燃料产品的质量水平,使我国生物质颗粒燃料行业逐渐朝着标准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从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促进产业进一步升级,有利于行业的长期发展。
生物质燃料燃烧特性

生物质燃料燃烧特性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生物质燃料燃烧特性生物质由C、H、O、N、S等元素组成,是空气中CO2、水和阳光通过光合作用的产物,且有挥发份高,炭活性高、S、N含量低(S0.1%--1.5%,N0.5%--3%,)灰分低(0.1%--3.0%)等特点,生物质燃料中可燃部分主要为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按质量计量,纤维素占40%--50%,半纤维素20%--40%,木质素占10%--20%。
由于与化石燃料特性不同,生物质燃料的燃料机理、反应速度及燃料产物成分与化石燃料的相比都有较大的差别。
生物质燃料的燃烧过程主要分为挥发份的析出,燃烧和残余焦炭的燃烧、燃尽两个独立阶段。
其燃烧过程的特点:①水分含量多,燃料需要较高的干燥温度和较长的干燥时间,产生的烟气体积较大,排烟损失较高。
②燃料的密度小,结构松散,迎风面积大,易吹起,悬浮段燃烧份额较大。
③发热量低,灰熔点低,炉内温度水平低,组织稳定的燃烧比较困难。
④由于挥发份高,燃料着火温度较低,一般在250—350℃温度下挥发份便大量析出并开始剧烈燃烧,此时若空气量不足,会增大化学不完全燃烧损失。
⑤会犯分析出燃尽后,受到灰烬包裹和空气渗透困难的影响,焦炭颗粒燃尽困难,燃烧过度缓慢,如不采取适当的必要措施,将会导致灰烬中残留较多的余碳,增大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
⑥秸秆等部分生物质燃料含氯量较高,因此需要对床层部分结构和运行工况加以特殊考虑,防止其对床层部分的腐蚀。
由此可见,生物质燃烧设备的设计和运行方式的选择应从不同种类生物质燃料特性出发才能保证生物质燃料设备运行的经济性和可靠性,提高生物质开发利用的效率。
生物质燃料特性指标

生物质燃料特性指标生物质燃料是一种可再生能源,通过生物质资源(包括植物、农作物残渣、木材等生物质材料)的利用和转化而得到的燃料。
与传统化石燃料相比,生物质燃料具有一些独特的特性指标。
本文将对生物质燃料的独特特性指标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生物质燃料具有可再生性。
生物质燃料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中吸收到的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经过一系列的转化过程制得。
与传统的化石燃料相比,生物质燃料可以通过植物的种植和生长再次得到,因而具有可再生性。
这种可再生性使得生物质燃料成为一种环保的能源选择,有助于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其次,生物质燃料具有低碳排放的特性。
生物质燃料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其中包含的碳元素是通过植物从大气中吸收的二氧化碳转化而来。
因此,在生物质燃料的燃烧过程中,释放出的二氧化碳是之前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的放出,不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总量,也不会对全球气候造成进一步的影响,具有低碳排放的特性。
另外,生物质燃料还具有较高的热值。
生物质燃料中的碳水化合物是有机物,其分子结构中蕴含的化学能量较高,因此生物质燃料的热值较高。
这使得生物质燃料在能源利用效率方面表现出优势,可以提供较高的能量输出。
最后,生物质燃料也具有较多的副产品和附加价值。
生物质燃料的制备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副产品,例如木炭、液态有机肥料等。
这些副产品可以进行二次利用,提高生物质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同时,生物质燃料还能够改善土壤质量、减少农作物残渣的污染等,具有较高的附加价值。
综上所述,生物质燃料具有可再生性、低碳排放、广泛适用性、较高热值和丰富副产品等独特特性指标。
在现代能源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生物质燃料作为一种环保、可持续的能源选择,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然而,生物质燃料的生产和利用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原料供应可持续性、燃烧效率提升等,需要进一步加强科研和工程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常见生物质颗粒燃料的规格参数及性能指标

生物质颗粒燃料的规格参数及性能指标根据外形尺寸,致密生物质颗粒可分成颗粒与压块两类。
颗粒是指压缩而成的圆柱状生物质小段,其最大直径一般是25mm。
压块可以是圆柱形的,也可以是方形的或者其他形状的,其直径应大于25mm,长度不能超过直径的5倍。
生物质颗粒燃料的介绍生物质能源指由植物的光合作用固定于地球上的太阳能,通过生物链转化为地球生物物质形态,经过加工为社会生活提供原料的能源。
生物质颗粒燃料是以木屑、竹屑、树枝等为原料,经过专业机械、特殊工艺,无任何化学添加剂,高压低温压缩成型的颗粒状燃料。
生物质颗粒燃料发热量高,清洁无污染,是替代化石能源的高科技环保产品。
生物质颗粒燃料在燃烧时所释放出的CO2大体上相当于其生长时通过光合作用所吸收的CO2,所以生物质颗粒的温室气体CO2为零排放。
生物质燃料属于可再生能源。
只要有阳光存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就不会停止,生物质能源就不会枯竭,温室气体保持动态平衡。
没有任何的环境污染问题。
生物质颗粒燃料的加工程序如下:原料粉碎–原料筛选–烘干–高温压制成型–冷却–包装。
生物质颗粒燃料结合我公司研发的生物锅炉或燃烧器可替代现有煤、油、气、电等化石能源和二次能源,为工业蒸汽锅炉、热水锅炉、室内取暖壁炉等提供系统改造工程。
在现有最节能的前提下,为使用单位节约能源消耗成本30%以上。
服务对象有:有供热需求的工厂企业(电镀、五金、喷涂、陶瓷、制衣印染、铝型材加工、制鞋底厂等)、星级酒店宾馆、大型综合性医院、高档写字楼、大学等的锅炉改造。
根据原材料不同,目前颗粒产品分为:杉木颗粒、松颗粒和秸杆颗粒。
经过国际权威检测机构SGS公司专业检测,木质颗粒燃料全部产品所有指标均达到欧洲生物质颗粒燃料行业最高标准。
DIN检测结果见表1:深圳市奥格林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2014年7月1日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生物质燃料的燃烧特性

生物质燃料的燃烧特性目前,生物质最主要的利用方式就是生物质燃烧。
研究生物质燃料的组成成分,了解其燃烧特点,有利于进一步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生物质能。
从刘建禹、翟国勋等[20]对生物质燃料特性的研究可以发现,生物质燃料与化石燃料相比存在明显的差异。
从化学的角度上看,生物质属于碳氢化合物,含固定碳少。
生物质燃料中含碳量最高的也仅50%左右,相当于褐煤中的含碳量。
因此,生物质燃料不抗烧,热值较低;若生物质燃料中含氢量变多,挥发分就明显增多。
生物质燃料中的碳元素多数和氢元素结合成小分子的碳氢化合物,燃烧需要长时间的干燥,在一定的温度下热分解而析出挥发物。
所以,生物质燃料易被引燃,燃烧初期,烟气量较大;生物质燃料含氧量明显地多于煤炭,它使得生物质燃料热值低,但易于引燃;生物质燃料的密度小于煤炭,其质地较疏松,特别是农作物秸杆和一些粪类,因此生物质燃料易于燃烧和燃尽,但其热值较低,发热量小,灰烬中残留的焦碳量少于燃烧煤炭;生物质燃烧排放烟气中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含量较少,故对环境的污染将小于燃烧煤炭等化石燃料,燃烧时无需设置控制气体污染装置,从而降低了成本,这也是生物质优于化石燃料的一方面[22]。
生物质燃料的燃烧过程主要分为挥发份的燃烧和残余焦炭的燃。
本文有宇龙机械整理。
4烧,其主要燃烧过程的特点是[23]:(1)生物质水分含量较多,燃烧需要较长时间的干燥,产生的烟气量较大,排烟造成热损失较高;(2)生物质燃料的密度较小,结构比较疏松,燃烧时受风面积大,较易造成悬浮燃烧,容易产生一些黑絮;(3)由于生物质热值低,发热量小,在锅炉内比较难以稳定的燃烧;(4)由于生物质挥发份含量高,燃料着火温度较低,一般在250℃ ~350℃温度下挥发份就大量析出并开始剧烈燃烧,此时若空气供应量不足,将会增大燃料的化学不完全燃烧损失;(5)挥发份析出燃尽后,受到灰烬包裹和空气渗透困难的影响,焦炭颗粒燃烧速度缓慢、燃尽困难,如不采取适当的必要措施,将会导致灰烬中残留较多的余碳,增大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
生物质炭 挥发分 灰分

生物质炭挥发分灰分
生物质炭是一种由生物质材料经过热解或氧化过程制成的固体
燃料,它具有许多优点,如可再生、环保和高效利用生物质资源等。
在生物质炭的化学成分中,挥发分和灰分是两个重要的参数。
首先,挥发分是指在生物质炭加热过程中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挥
发的物质,通常包括水分、有机物质和少量无机物质。
挥发分的含
量对生物质炭的燃烧性能和能量释放有重要影响。
高挥发分通常意
味着炭燃烧时会产生较多的烟雾和气体,而低挥发分则意味着炭燃
烧时烟雾和气体排放较少。
因此,挥发分的含量是评价生物质炭燃
烧特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其次,灰分是指生物质炭在高温下燃烧后残留的无机物质的质
量百分比。
灰分的含量与生物质炭的纯净度和矿物质含量有关,高
灰分的生物质炭通常会在燃烧时产生较多的灰渣,降低燃烧效率,
而低灰分的生物质炭则燃烧后残留的灰渣较少,燃烧效率较高。
因此,灰分的含量也是评价生物质炭燃烧特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综上所述,生物质炭的挥发分和灰分是评价其燃烧特性和质量
的重要参数,合理控制挥发分和灰分的含量可以提高生物质炭的燃
烧效率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在生产和使用生物质炭时,需要对挥发分和灰分进行严格监测和控制,以确保生物质炭的质量和环保性能。
生物质燃料

1,生物质颗粒燃料发热量大,发热量在3900~4800千卡/kg左右,经转性碳化后的发热量高达4800—5800千卡/kg。
2,生物质颗粒燃料纯度高,不含其他不产生热量的杂物,其含炭量75—85%,灰份3—6%,含水量1—3%,绝对不含煤矸石,石头等不发热反而耗热的杂质,将直接为企业降低成本。
3,生物质颗粒燃料不含硫磷,不腐蚀锅炉,可延长锅炉的使用寿命,企业将受益匪浅。
4,由于生物质颗粒燃料不含硫磷,燃烧时不产生二氧化硫和五氧化二磷,因而不会导致酸雨产生,不污染大气,不污染环境。
5,生物质颗粒燃料清洁卫生,投料方便,减少工人的劳动强度,极大地改善了劳动环境,企业将减少用于劳动力方面的成本。
6,生物质颗粒燃料燃烧后灰碴极少,极大地减少堆放煤碴的场地,降低出碴费用。
7,生物质颗粒燃料燃烧后的灰烬是品位极高的优质有机钾肥,可回收创利。
8,生物质颗粒燃料是大自然恩赐于我们的可再生的能源,它是响应中央号召,创造节约性社会。
[1]生物质颗粒作为一种新型的颗粒燃料以其特有的优势赢得了广泛的认可。
与传统的燃料相比,不仅具有经济优势也具有环保效益,完全符合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首先,由于形状为颗粒,压缩了体积,节省了储存空间,也便于运输,减少了运输成本。
其次,燃烧效益高,易于燃尽,残留的碳量少。
与煤相比,挥发份含量高燃点低,易点燃;密度提高,能量密度大,燃烧持续时间大幅增加,可以直接在燃煤锅炉上应用。
除此之外,生物质颗粒燃烧时有害气体成分含量极低,排放的有害气体少,具有环保效益。
而且燃烧后的灰还可以作为钾肥直接使用,节省了开支。
.1;传统技术制粒成本高中国采用的制粒方法均为传统生产方法,木质颗粒的制粒原理见图1,它与现有的饲料制粒方式相同,即原料从环模内部加入,经由压辊碾压挤出环模而成粒状。
其工艺流程见图2,包括原料烘干、压制、冷却、包装等。
该工艺流程需要消耗大量能量,首先在颗粒压制成型过程中,压强达到50~100MPa,原料在高压下发生变形、升温,温度可达100℃~120℃,电动机的驱动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第二,原料的湿度要求在12%左右,湿度太高和太低都不能很好成粒,为了达到这个湿度,很多原料要烘干以后才能用于制粒;第三,压制出来的热颗粒(颗粒温度可达95℃~110℃)要冷却才能进行包装。
生物质燃料特性简介

生物质成型燃料简介生物质成型燃料(BMF),是以农林废弃物(秸秆、稻壳、花生壳、木屑、树枝等)为原料,通过生物质固体燃料致密加工成型设备在特定的工艺条件下加工制成块状的高效燃料,是一种环保、可再生能源。
生物质成型燃料的二氧化硫排放量是煤的1/28,是天然气的1/8,二氧化碳可做到零排放,可替代煤炭、天然气、液化气等不可再生资源,广泛应用于工商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是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新能源。
(一)BMF物理特性密度:800~1100 kg/m热值低:3400~4000 kcal/kg(详见测试报告)挥发份高:60~70%灰分大:5~15%(不稳定)水分高:5~12%含硫量低:0.02~0.21%(常用的烟煤含硫量为0.32~3%)(详见测试报告)常见生物质原料制成生物质成型燃料热值参考值玉米秸秆:3470 kcal/kg棉花秸秆:3790 kcal/kg松木锯末:4010 kcal/kg稻草:3470 kcal/kg烟杆:3499 kcal/kg花生壳:3818 kcal/kg(二) BMF燃烧特性从燃烧特性曲线可以看出,BBDF燃烧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A-B):水分蒸发阶段(~180℃);第二阶段(B-C):挥发份析出、燃烧阶段(180~370℃),此阶段挥发份大量析出,并在300℃左右着火剧烈燃烧;第三阶段(C-D):固定碳燃烧阶段(370~620℃)。
BMF的燃烧具有如下特点:着火温度低:一般为300℃左右挥发分析出温度低:一般为180~370℃易结焦且结焦温度低:一般800℃左右根据以上研究成果可知:由于生物质燃料特性的不同,导致生物质燃料在燃烧过程中的燃烧机理、反应速度以及燃烧产物的成份与燃煤相比都存在较大的差别,表现出与燃煤不同的燃烧特性。
(三)BMF燃烧原理生物质燃料洁净燃烧必须满足三个条件:1、要求较高的温度(不低于380℃)2、可燃气体在高温区停留时间要长3、充足的氧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生物质成型燃料
木质颗粒燃料
以农林剩余物(锯末、林木剪枝等)为原料,经(粉碎)、干燥、压缩成型、冷却、包装等工艺过程生产出不同规格的颗粒状燃料。
与矿物能源相比,该燃料在燃用过程中对环境污染小、可再生、运输存储方便等特征,可替代常规化石能源,用于城镇集中供热、企业生产用能、别墅供暖等领域。
木质颗粒
组成木屑100% 低位热值4557大卡/公斤
挥发分73% 水分8%-
灰分0.28 固定炭17.3%
硫- 密度 1.3t/m3
秸秆颗粒燃料
以农林剩余物(玉米秸秆、豆秸、棉秸、花生壳等)为原料,经粉碎、(干燥)、压缩成型、冷却、包装等工艺过程生产出不同规格的颗粒状燃料。
与矿物能源相比,该燃料在燃用过程中对环境污染小、可再生、运输存储方便等特征,可替代常规化石能源,用于城镇集中供热、企业生产用能、别墅供暖、农村炊事采暖、生物质发电等领域。
小麦秸秆颗粒
组成小麦秸秆100% 低位热值3649大卡/公斤
挥发分66.03% 水分7.75% 灰分9.02% 固定炭11.74% 硫0.32% 密度 1.1t/m3
玉米秸秆颗粒
组成玉米秸秆100% 低位热值3671大卡/公斤
挥发分65.03% 水分7.65% 灰分8.55% 固定炭10.62% 硫0.31% 密度 1.1t/m3
秸秆块状燃料
以农林剩余物(玉米秸秆、豆秸、棉秸、花生壳等)为原料,经粉碎、(干燥)、压缩成型、冷却、包装等工艺过程生产出的块状燃料。
与矿物能源相比,该燃料在燃用过程中对环境污染小、可再生、运输存储方便等特征,可替代常规化石能源,用于城镇集中供热、企业生产用能、别墅供暖、农村炊事采暖、生物质发电等领域。
玉米秸秆块 组成
玉米秸秆100% 低位热值
3671大卡/公
斤 挥发分 65.03% 水分 7.65% 灰分
8.55% 固定炭 10.62% 硫
0.31%
密度
1.1t/m3
木片燃料
以林业剩余物(林木修枝、林业加工剩余物等)为原料,通过专业设备加工成一定形状和尺寸的燃料。
与矿物能源相比,该燃料在燃用过程中对环境污染小、可再生等特征,可替代常规化石能源,用于城镇集中供热、企业生产用能、农村炊事采暖、生物质发电等领域。
木 片 组成
木质100%
低位热值 4401大卡/公斤 挥发分 73% 水分 10% 灰分
0.3% 固定炭 17.01% 硫
-
密度
0.5t/m3
生物质型煤
生物质型煤是指煤中按一定比例加入可燃生物质( 如秸秆)和添加剂后压制成型的产
品。
生物质型煤层状燃烧可以有效提高热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是一种清洁能源。
生物质型煤清洁燃烧机理:一是起火温度低、燃烧快,减少了高温燃烧产生的氮氧化物;二是由于
小麦秸秆块 组成
小麦秸秆100% 低位热值 3692大卡/公斤
挥发分 65.14% 水分 8.4% 灰分
6.98% 固定炭 11.74% 硫
0.31%
密度
1.1t/m3
掺在煤粒中的生
物质着火点低,首先燃烧,使煤中的挥发份(烟)在低温状态一析出就完全燃烧,可实现无烟燃烧;三是在静态燃烧过程中型煤不散,粉尘排放量极低;四是添加固硫剂后固硫效果好,固硫率可达5 0 - 7 0 % ;五是生物质燃烧后,在型煤中形成微孔,便于空气进入内部助燃,燃烧效率高,灰渣残碳量极低。
公司已在北京市延庆县建立了生物质型煤厂,年产量达到10
万吨。
生物质颗粒燃料运输车简介
公司自主研发的生物质颗粒燃料散装输送罐车是针对燃料特性设计的新型运输车,采用气流输送的方式直接将散装颗粒燃料输送至客户料仓内。
该技术弥补了国内生物质燃料散装运输的技术缺陷,缩减了燃料的包装成本,大大降低了燃料装卸人工和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