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语20秋《中国文化概论》作业1【标准答案】
(完整word版)《中国文化概论》习题集

《中国文化概论》习题集一、填空题1、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
2、天行健,。
3、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
4、致中和,天地位焉,。
5、唯天下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6、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而平常之理,乃天命所当然,.7、知之者不如好知者,。
8、知之必好之,好之必求之, .9、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10、不知则问,。
二、单选题1、“文化”一词中“文"的本义为( )。
A. 文物典籍B. 各色交错的纹理 C。
礼乐制度 D.美、善、德行2、“化”的引申义为( )。
A。
改易 B. 生成 C.教行善迁 D.性质改变3、“文”与“化”合成一词是()。
A。
春秋战国B。
殷商西周 C。
东周 D。
西汉以后4、文化结构四层次说:物质、思想与价值、制度及( )。
A。
风俗习惯 B。
社会关系 C。
语言符号 D.艺术5、文化的核心部分为( )。
A。
物态文化层B。
制度文化层 C. 行为文化层 D。
心态文化层6、属于基层意识形态的是( )。
A。
哲学 B。
政治理论 C. 文学 D.宗教7、在汉语言系统中,“文化”的本义是“以文教化”,属于( )。
A. 大文化 B。
中文化 C. 小文化 D.泛文化8、中国文化的创造主体为()。
A. 汉族 B。
中原地区民族 C. 中华民族 D。
黄河流域民族9、本教材重点在中国文化的().A. 昨天 B。
今天 C。
明天 D。
全部10、以下不属于文化(广义)的是( ).A. 火车 B。
河流 C. 房屋 D.风能三、名词解释1、文化:2、物态文化层:3、制度文化层:4、行为文化层:5、心态文化层:四、简答题1、简要回答中国文化的基本内容.2、简要回答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联系与区别。
3、简要回答心态文化层的基本内容。
4、简要回答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汇编(附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1一、填空(每空1分,共30分)1.儒家是中国本土文化的主干,《大学》中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就是三纲领,而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被称为八条目,为古人设计了一条人生道路。
2.宗教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佛教在不同的地域与该地区文化结合,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释加牟尼是在菩提树下悟道的,因而该树为智慧的象征。
四谛说是佛家的基本理论,四谛指苦、、集、灭、道,是佛家对世界的基本看法以及修养原则。
3.老子、庄子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张角所创立的太平道,张陵、张衡、张鲁所创立的五斗米道是道教的重要源头,金元时期王重阳所创立的全真道风靡中国。
4.中国古代科技曾创造过辉煌,自成系统。
《汉书·五行志》中的一段:“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
《九章算术》是汉代产生的著名数学著作,祖冲之是南北朝著名的数学家,对推算圆周率作出重要贡献。
5.中国古代历史记载的系统性、完备性举世无双,形成了自成系列的史学巨著。
《史记》是二十四史的开端,它是一部纪传体体通史;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体通史,与以后的续作形成了正史以外的又一系列;唐代杜佑的《通典》是体例制史书的第一部;宋代袁枢开创了纪事本末体系列。
6.中国学术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同的特点,先秦诸子学产生,东汉、西汉经学学发达,魏晋玄学风行一时,隋唐佛学达到极盛,宋明理学开创了儒学的新局面。
7.五行说在春秋战国时期定形,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思维工具,它们之间存在着相生和相克等关系。
二、选择题(每空2分,共20分)1.百家争鸣中对逻辑分析方法及自然科学比较注重的学派是( D )。
A.儒家 B.兵家 C.道家 D.墨家名家2.《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A )被称为“四大奇书”,代表了当时俗文学的最高成就。
A.《金瓶梅》 B.《官场现形记》 C.《红楼梦》 D.《初刻拍案惊奇》3.我国四大发明中( D )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中国文化概论习题(含答案完整版)

•《中国文化概论》习题集赣南师学院美河绪论一、名词解释1.广义文化:它是指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广义文化是与人类及人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是以人为中心的概念;广义文化是~个历史概念,它涵盖人类历史的全过程,是~个传承发展的综合概念;广义文化的外延涵盖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
2.狭义文化:又称人文文化.它是某一社会集体(民族或阶层)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属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
狭义文化不但以人为中心,而且以人的精神活动为中心,即使观察物化世界,也是以其中的人文精神为核的;狭义文化关注的不是个别人的精神活动,而是经历史传承累积凝聚的共有的、成体系的人文精神;狭义文化关注的不仅是全人类的普遍共性,而且更注重不同民族、阶层、集团人文精神的特点。
3.文化产品:它分广义的文化产品和狭义的文化产品两种.广义的文化产品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提供给社会的可见成品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4.狭义的文化产品专指精神产品,纯粹实用的生产工具,生活器具,能源资材等,一般不称为文化产品。
4.文化涵:它是把一些不屑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性凸现出来,称为事物的文化涵。
如筷子属于生活用品,只有实用功能.但它有产生的历史背景,与民族饮食特点的适应性(也就是其样式的民族化),各时代对其美化的方式,有关它的传说故事以及命名的由来等等,这些都属于它的人文精神属性的表现,所以,就是它的文化涵.我们平时说的"筷子文化",就是针对所指事物的文化涵而言的。
5.文化现象:指的是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
6.文化事象:在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反复出现时,这种含规律性的现象称为文化事象。
7.文化观念: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诸如价值观,审美观等等,称作文化观念。
北语《中国文化概论》作业

《中国文化概论》第一次作业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6.25 内容: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国家是选项:a、夏b、秦c、汉d、唐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6.25 内容:中国先民的观念文化的主要存在形态是选项:a、原始音乐和原始宗教b、原始宗教和原始艺术c、原始哲学和原始神话d、原始神话和原始艺术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3.12 内容:母系氏族社会开始形成于选项:a、旧石器石代早期b、旧石器时代晚期c、新石器时代早期d、新石器时代晚期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3.12内容: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产生于选项:a、商代初期b、商代后期c、西周d、春秋题号: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3.12内容:在距今4000年的河南密县池北岗、新郑裴李岗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发现了最早的陶塑艺术品,是选项:a、陶塑猪头b、陶塑人头像c、陶鼎d、彩陶瓶题号: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3.12内容:中国的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选项:a、中国的地理环境有利于开放b、中国的地理环境有利于封闭c、需要根据情况具体分析d、以上均不正确题号:7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3.12内容:农耕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最显著标志是选项:a、生产工具b、劳动者c、土地所有制d、产品的分配方式题号:8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3.12内容:宗庙祭祀制度是为达到维护宗族团结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手段。
据《礼记·王制》记载,周代诸侯为选项:a、七庙b、五庙c、三庙d、一庙题号:9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3.12内容:《古兰经》是哪个教派的经典选项:a、佛教b、道教c、伊斯兰教d、基督教题号:10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3.12 内容:中国目前确认的最早的古都是选项:a、阳城b、亳c、殷d、洛邑题号:1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3.12 内容: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史选项:a、《春秋》b、《汉纪》c、《隋书经籍志》d、《史记》题号:1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3.12 内容:玄学的最高主题是选项:a、对人的社会价值的思考b、对人与人际关系的思考c、对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思考d、对个体人生意义价值的思考题号:1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3.12 内容:东汉的许慎,系统提出了汉字的六种结构,学术称为选项:a、“造字之本”b、“六用”c、“六体”d、“六书”题号:1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3.12 内容:哪种文字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字进入了成熟阶段。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四大名著中,以历史为背景的小说是:A.《红楼梦》B.《西游记》C.《三国演义》D.《水浒传》答案:C2. 中国古代的“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其中“御”指的是:A. 驾车B. 骑马C. 射箭D. 书法答案:A3. 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书法作品是:A. 王羲之的《兰亭序》B.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C. 柳公权的《玄秘塔碑》D. 苏轼的《赤壁赋》答案:A4.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最高级别的考试是:A. 乡试B. 会试C. 殿试D. 童试答案:C5. 中国传统医学中,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的医学体系是:A. 藏医B. 蒙医C. 中医D. 苗医答案:C6. 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至今仍在发挥作用的是:A. 都江堰B. 郑国渠C. 大运河D. 灵渠答案:A7. 中国传统建筑中,具有独特风格的民居是:A. 四合院B. 土楼C. 吊脚楼D. 窑洞答案:B8.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对世界文化传播影响最大的是:A. 造纸术B. 火药C. 指南针D. 印刷术答案:A9. 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提出“性善论”的是: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老子答案:B10. 中国传统戏曲中,以唱、念、做、打为主要表演手段的是:A. 京剧B. 越剧C. 黄梅戏D. 豫剧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中国古代的“五经”包括以下哪些著作?A. 《诗经》B. 《尚书》C. 《礼记》D. 《春秋》E. 《易经》答案:ABCDE2. 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指的是:A. 西施B. 王昭君C. 貂蝉D. 杨贵妃E. 赵飞燕答案:ABCD3. 中国古代的“四大书院”包括:A. 白鹿洞书院B. 岳麓书院C. 嵩阳书院D. 应天府书院E. 石鼓书院答案:ABCD4. 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五音”指的是:A. 宫B. 商C. 角D. 徵E. 羽答案:ABCDE5. 中国古代的“四大名楼”包括:A. 黄鹤楼B. 岳阳楼C. 滕王阁D. 蓬莱阁E. 鹳雀楼答案:ABCE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中国的春节也被称为“农历新年”。
北京语言大学《中国文化概论》作业10

20秋《中国文化概论》作业1著有《抱朴子》、《金匮药方》等书的著名道士是A:寇谦之B:丘处机C:孙思邈D:葛洪正确选项:D中国伦理思想的抽象发展和大一统、封建化的阶段大约在A:隋唐时期B:秦汉时期C:汉唐时期D:宋明时期正确选项:C宗法制度瓦解的时期是A:西周时期B:春秋时期C:秦朝D:汉朝正确选项:B佛教在中国的衰落阶段是A:东汉魏晋时期B:东晋南北朝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明清时期正确选项:D中国古代科技的两大特点是A:现实性与理论性B:系统性与世界性C:综合性与广泛性D:实用性与整体观正确选项:D中国文化与外域文化的第二次大交汇,开端于A:清朝康熙年代B:明朝万历年间C:清朝乾隆年间D:明朝永乐年间正确选项:B我国西晋时期著名的医学著作《脉经》的作者A:王叔和B:皇甫谧C:孙思邈D:李时珍正确选项:A从夏代起,中国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
从夏初一直到周人建国之前,历史的显著特征是A:部落的代兴B:部族的代兴C:族群的代兴D:方国的代兴正确选项:C中国古代建筑大体的类型有A:宫廷B:陵墓C:寺庙D:园林正确选项:A,B,C,D世界三大宗教指的是A:佛教B:道教C:伊斯兰教D:基督教正确选项:A,C,D中国近代科技发展停滞的原因有A:传统科技思维的局限B:重政轻技观念的束缚C:封建制度的扼制D:自身强大正确选项:A,B,C原始宗教的主要形式有A:大自然崇拜B:鬼魂崇拜C:图腾崇拜D:灵物崇拜正确选项:A,B,C,D。
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一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一注意: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
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关于“文化”的概念,正确的说法是()[A] 文化指的是人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以及创造这些财富的能力。
[B] 文化仅指读书识字。
[C] 文化就是文治与教化。
[D] 文化就是会种植和养殖家畜家禽。
2、关于文化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文化是可以遗传的。
[B] 文化是不能相互交流和理解的。
[C] 文化可以脱离社会和人单独产生。
[D] 文化是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
3、关于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地域化。
[B] 农业化。
[C] 民主化。
[D] 机械化。
4、中国文化是由()创造的。
[A] 满族[B] 蒙古族[C] 汉族[D] 从古到今在中国领土内生活过的各族人民。
5、下列哪省是少数民族自治区?()[A] 广东[B] 广西[C] 湖南[D] 湖北6、下列哪项是识别民族成分的标准之一?()[A] 共同的文化[B] 共同的节日[C] 共同的社会组织[D] 共同的物产7、《玛纳斯》是哪个民族的英雄史诗?()[A] 塔塔尔族[B] 乌孜别克族[C] 柯尔克孜族[D] 俄罗斯族8、民间流行曲棍球运动的是()[A] 蒙古族[B] 达斡尔族[C] 锡伯族[D] 鄂温克族9、下列哪个民族的漆器最著名?()[A] 彝族[B] 怒族[C] 佤族[D] 普米族10、《乌苏里船歌》是由哪个民族的民歌改编的?()[A] 鄂伦春族[B] 鄂温克族[C] 赫哲族[D] 朝鲜族11、望果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A] 蒙古族[B] 土族[C] 撒拉族[D] 藏族12、塔尔寺在哪个省?()[A] 甘肃省[B] 四川省[C] 青海省[D] 云南省13、下列哪项是汉字造字法?[A] 指事[B] 指示[C] 表示[D] 揭示14、下列哪部书是儒家经典?()[A] 《春秋》[B] 《史记》[C] 《汉书》[D] 《东周列国志》15、下列哪部书是类书?()[A] 《四库全书》[B] 《艺文类聚》[C] 《四部丛刊》[D] 《四部备要》16、元代著名的剧作家包括()[A] 汤显祖[B] 马致远[C] 冯梦龙[D] 董解元17、《新唐书》的作者是()[A] 李延寿[B] 魏徵[C] 欧阳修、宋祁[D] 宋濂18、唐初传入中国的宗教是()[A] 佛教[B] 伊斯兰教[C] 道教[D] 基督教19、主张“道法自然”、“超世无为”的是()[A] 法家[B] 墨家[C] 道家[D] 儒家20、《神灭论》的作者是()[A] 王充[B] 范缜[C] 王夫之[D] 朱熹21、下列哪个民族信仰伊斯兰教?()[A] 哈萨克族[B] 俄罗斯族[C] 裕固族[D] 土族22、下列哪条是中国哲学的特点?()[A] 经学长期占统治地位。
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和答案

中国⽂化概论模拟试卷和答案北京语⾔⼤学⽹络教育学院《中国⽂化概论》模拟试卷⼀1. 试卷保密,考⽣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
请监考⽼师负责监督。
2. 请各位考⽣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 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 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个选项是符合题⽬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诗经中提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周⼈的维新属于()。
[A]⽂化维新[B]经济维新[C]政治维新[D]国防维新2、带“⼥”部⾸的姓,如“姚”、“姬”等,般⽦和(。
[A]官职有关[B]母系⽒族有关[C]居地有关[D]历史事件有关3、三国时期最有成就的书法家是()[A]钟繇[B]张华[C]陆机[D]陆云4、中国传统⽂化以哪个时期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A]魏晋[B]南北朝[C]唐末[D]明清5、⼩篆来源于[A]⽯⿎⽂[B]⾦⽂[C]甲⾻⽂[D]⾪书6、下列代表⼩⽣产者利益的派别是[A]道家[B]儒家[C]墨⾗[D]法家7、提出“四诊”、“六经辩证”、“⼋纲辩证”等原则和⽅法,阐述了“⼋法”,奠定了中医临床学基础的是()。
[A]《黄帝内经》[B]《神农本草经》[C]《伤寒杂病论》[D]《黄帝明堂经》8、中国⽂化与域外⽂化第⼀次⼤规模交流融合发⽣在()时期。
[A]秦汉[B]汉唐[C]⽊兀[D]明清9、“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体现了()。
[A]形象思维[B]抽象思维[C]辩证思维[D]整体思维10、宋明新儒学具有宗教⾊彩,是⼀种儒学化了的()。
[A]道学[B]墨家学说[C]法家学说[D]佛学⼆、【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四个选项是符合题⽬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秋《中国文化概论》作业1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8 道试题,共 32 分)
1.著有《抱朴子》、《金匮药方》等书的著名道士是
A.寇谦之
B.丘处机
C.孙思邈
D.葛洪
答案:D
2.中国伦理思想的抽象发展和大一统、封建化的阶段大约在
A.隋唐时期
B.秦汉时期
C.汉唐时期
D.宋明时期
答案:C
3.宗法制度瓦解的时期是
A.西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秦朝
D.汉朝
答案:B
4.佛教在中国的衰落阶段是
A.东汉魏晋时期
B.东晋南北朝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明清时期
答案:D
5.中国古代科技的两大特点是
A.现实性与理论性
B.系统性与世界性
C.综合性与广泛性
D.实用性与整体观
答案:D
6.中国文化与外域文化的第二次大交汇,开端于
A.清朝康熙年代
B.明朝万历年间
C.清朝乾隆年间
D.明朝永乐年间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