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史复1

史学史复1
史学史复1

史学史复习

第一讲绪论

1.史的含义有一个演变的过程。重点

2.史学的独立是在哪个时候,哪个时候出现专门的修史官。重点

3.中国史书的特点。史书体裁出现的时间,先是编年、纪传、典制、纪事本末、学案诸体,以及编年体的特

殊形式纲目体,都要掌握它们的特点、代表作、优缺点。重点。

第二讲先秦(主要指商、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

史学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老的传说,为什么呢?因为传说反映了先民的历史记忆和历史意识的萌芽,也保存了若干古史的踪影。中国的史学萌芽于官府,是先秦时期“学在官府”的体现。最早的历史记载是甲骨文和金文,都是官方的文书档案。“学在官府”的突破,出现了私人撰史。孔子整理六经,是中国史学兴起中的大事。

1.神话和传说的区别

2.甲骨文和金文

3.周公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对我国传统史学中的历史鉴戒思想影响很深远。重点。

4.《尚书》(上古的文献汇编)《春秋》(编年体的雏形)《左传》(第一部完整的编年体。)《国语》(非编年记

事,而是分国记言,是国别体)《战国策》(国别体)《竹书纪年》(编年史,第一部具有通史的雏形的史著。)(书的性质、体例、作者要弄清楚)重点。

第三讲正史的(前221-220)

这一时期历史最突出的特点,是中国集权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在海内一统的条件下,在先秦史学积累的基础上,史学有了划时代的发展。通史巨著《史记》,皇朝史巨著《汉书》的出现,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史学规模。这两部书被后世列为历代正史之首,有着深厚的历史影响,这个时期的史学成就,可以说是正史的创建。在这一正史创建的过程中,《东观汉记》和《汉纪》也是有价值的。

1.《史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也是历史鉴戒思想的体现。重点。

2.刘向、刘歆父子对先秦典籍的整理。别录。七略。班固的《汉书·艺文志》

3.续《史记》、《汉书》。正史格局的形成。重点。

4.《东观汉记》和《汉纪》

第四讲史学的多途发展——三国两晋南北朝史学(220-589)

这一时期,一统的局面被打破,先后为三国鼎立和南北朝对峙所代替,朝代更替非常频繁。这一时期的史学,史学开始走向独立,并呈现出多方面发展的趋势。史风大盛,史家辈出,史书剧增,种类繁多。正史撰述出现高潮,跟皇朝史的兴盛有关,也跟这一时期的朝代更替频繁分不开。家史、谱牒的大量出现,是这一时期门阀政治在史学上的反映。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衍化表

这段时期又称为六朝,因为一些学者以江南政权为正统,因吴东晋宋齐梁陈都定都今南京,所以称这一时期为六朝,这种说法在日本学者中很流行。

北魏崔鸿在《十六国春秋》中列举了五胡乱华后北魏统一前少数民族在北方建立的十六个政权,故这一时期又称为十六国,分别是成汉、二赵、三秦(前后西)、四燕(前后南北)、五凉(前后南北西)、夏。实际上,并不止十六国,应该有二十国,还有西燕、冉魏、代、北魏。也有的地方认为有二十五国,我们还是持二十国说。

1.《续汉书》八志、《后汉纪》《后汉书》。出现非常多的皇朝史,但是保存下来的并不多。

2.《三国志》

3.《宋书》《齐书》《魏书》

4.家史、谱牒大量出现的原因

第五讲史学在发展中的转折与创新——隋唐五代史学(581-960)

这一时期,史学在继续发展中出现了新的转折。第一个是官方加强对修史的控制,设立专门的修史机构(史官),

完善了相应的史官制度。第二是史学独立的地位得到社会的承认。第三是史学发展进入更加自学的阶段,出现对史学活动进行总结的专书,《史通》。第四是出现典制体史书体裁。第五是通史复兴和历史笔记的兴趣。

1.唐时,出现专门的修史机构,修史制度基本确立(宰相负责监修、称监修国史;修撰史事的工作,由其它

官员兼领,称为兼修国史,或者以官阶低而有史才者来担任,称为直史馆;专职修史者,称为史馆修撰。

宋代的修史机构有国史院、实录院、起居院和日历所。明代以翰林院代替史馆。清代有翰林院、国史馆、实录馆和起居院。)

2.唐初所修的八代正史,成就及其问题。同等对待南北政权,勾画了这一时期各个政权的历史,保存了大量

的史料。但是也存在一些史料不精、写作上出现程序化的问题。

3.《史通》,史家三长和刘知几的贡献。重点。

4.《通典》。重点。

5.《唐会要》会要体

6.史书部类基本确立的标志

7.史注的突出成就,注史派别和代表作。重点。

8.类书的概念及较著名的类书。重点。

第六讲历史意识和史学意识的深化——宋元史学

这一阶段史学的主要特点,就是史学家的历史意识和史学意识趋向深化,其主要标志是忧患意识、会通意识、史学批评意识和历史认同意识都有明显的发展。忧患意识在通史撰述、本朝史撰述史论撰述等方面都有深刻的反映。会通意识主要反映在通史方面,出现《资治通鉴》、《通志》、《文献通考》三部著作。其中《资治通鉴》又孳生出纲目体和纪事本末体史书,主要以朱熹的《资治通鉴纲目》和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为代表。关注社会问题是这一时期史学活动的突出特点之一,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李心传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以及徐梦莘的《三朝北盟会编》是这一方面的代表作。对前代历史的撰写,有宋修的《新唐书》《旧五代史》和《新五代史》三史,元修的《辽》《金》《宋》三史。

五代十国指介于唐宋之间的一个特殊历史时期。五代指的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次第更迭的政权。十国是指五代之外同时或相继出现的十几个割据政权,主要有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统称十国。十国只是称其大者,实际上还有不少割据政权。

1.《资治通鉴》及《资治通鉴纲目》、《通鉴纪事本末》。《资治通鉴》的写书目的,思想价值。重点。

2.《通志》的精华。纪传体。重点。

3.《续资治通鉴长编》《三朝北盟会编》

4.《通鉴》学的著作:《音注资治通鉴》

5.《文献通考》

第七讲史学走向社会深层——明代史学(1368-1644)

三个特点,一是修实录不修国史;二是走向社会深层;三是晚明史学的崛起。

1.《元史》

2.晚明著名史家及代表作

第八讲史学的总结和嬗变——清前期史学(1644-1840)

这一时期的史学特点,就是传统史学的总结和嬗变。这一时期也是名家辈出的时期,值得注意。

1.《明史》

2.三通、续三通、清三通、九通、十通。

3.经世致用思想的代表史家及著作。重点。

4.历史考据的代表史家及著作。重点。

5.章学诚的代表作《文史通义》和《校雠通义》。重点。

第九讲史学的分化——清后期史学(1840-1911)

梁启超的相关知识点。

第十讲王国维陈寅恪陈垣三大史学家的治学方法及代表作。

中外新闻传播史 第一章教案

第一章新闻起源时期的人类社会发展与信息传播教学目的: 通过对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发展的回顾,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同时新闻起源也慢慢出现,同时人类信息传播媒介的不断变化也给社会带来了重大变革;了解信息社会时代,信息传播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 教学重点: 新闻起源时期的信息传播方式;早期的信息传播体现的社会功能。 教学难点:理解口语传播与文字传播的区别与联系 课时分配: 2课时 教学方法:精读、略讲与自学相结合 教学内容: 【导入】:上节课跟同学们探讨了一下什么是历史以及新闻的概念,简单介绍了新闻史的几个分期。我想请两位同学来回顾一下新闻的三个概念,以及新闻史的几个分期。【提问】 总结,从新闻史的四个分期我们知道,其实新闻的出现是与人类社会发展一同进行了,只有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新闻才将出现。因此,在了解新闻起源之前要对人类发展进行掌握,并同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这节课我们将对新闻起源时期的人类社会发展与信息传播的发展进行一个探讨。 【新授】: 第一节:人类社会的起源与发展 在新闻起源时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我们可以用几个关键词来加以简单概括。 从猿到人的演变 人类进化的谱系大致如下:埃及古猿(大约在3000万年以前,是人类所发现的最早猿类化石),此后分化为两支,猿科和人科。人科的演变序列是腊马古猿(1400~800万年前)——南方古猿(500~100万年前)——直立人(300~30万年前)——智人(30~1万年前) 恩格斯认为直立“完成了从猿到人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而在直立人的晚期和早期

智人阶段,人类学会了人工取火。恩格斯又说:“就世界性的解放作用而言,摩擦生火还是超过了蒸汽机。因为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和动物分开。”因为不仅因光明驱散了黑暗和愚昧,熟食加快了大脑进化,开始产生了语言,人类告别野居进人了洞穴,可以在严酷的自然条件下生存,而且这件事还标志着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制造工具。动物只会利用自然而人却会改变和支配自然。到晚期智人阶段,人类已遍布全球,从最初时候的十几万发展到了上百万,人种开始分化,人类创造了石器(打制石器)进行狩猎,创造了壁画文化,有了原始的社会组织血缘家庭和氏族,作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出现了。 农业革命与四大文明发祥地 大约发生在一万年以前的农业革命,是人类社会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全方位革命。农业革命的标志是农业、畜牧业的出现。原始人无论是采集还是渔猎,都没有摆脱依赖天然食物链而生活的历史,这一切在农业革命中结束了,它表明人类可以在自然界中创造自己所需要的生活必需品了。耕种补充或取代了狩猎,饲养家畜、栽培植物成为生存活动的主要内容,人类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生产,并开始进入了定居和新石器(磨制石器)时代,社会组织结构也开始发展。地球上的人类在缓慢地发展到了上千万人的时候,拉开了自然史过渡到文明史的序幕。 文明史的最早发展产生在几个居住在大河流域的人类群体中。水和火一样,在人类进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古希腊的哲学家赫拉克里特认为世界的本源是火,而另一个大智者泰勒斯则认为水是万物的始因,可见自然因素在人类早期文明中的重要性。英国著名科学史家丹皮尔称:“在历史的黎明期,文明首先在中国及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印度河和尼罗河几条大河的流域中,从蒙昧中衍生出来了。” 1.古埃及文明:大约公元前4000年,古埃及就出现了铜器,率先进入了金石并用时期,农业由刀耕火种发展到了犁耕,并且发明了图形文字。自前3500年左右统一的埃及王国建立,到前332年被亚历山大征服,埃及王国经历了11个王朝,那时这个地区有几百万人。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称“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为了观察天象并在河水泛滥后重新测量土地,埃及的天文学和数学发达,他们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在公元前4000年就把一年定为365天,他们很早就知道了10进制计数法,金字塔、木乃伊至今仍是人们无法解释的惊人成就。

(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1)先秦(上古)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1) 先秦(上古)文学 1、广义先秦:指秦统一中国以前上溯至远古,包括原始社会(从远古到传说中的尧、舜、 禹时代)、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时代)和封建社会确立的战国时代。 2、狭义先秦:主要指秦统一天下前的春秋战国时代(“犹言秦先,谓未焚书之前”(《汉书·河 间献王传》颜师古注)) 3、先秦文学:主要是指春秋战国特别是战国时期的文学 4、“杭育杭育派”:劳动歌声的创作者(“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 重权力之歌也”《淮南子·道应训》) 5、原始诗歌(原始歌谣、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歌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我国 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6、广义神话:包括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以神魔鬼怪为内容的传说、故事、笔记、小说等。 7、狭义神话:专指产生于原始社会的古代神话,是原始社会出现的另一种集体创作的口头 文学。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神话通常以神为主人公,包括自然神和神话了的英雄,其情节一般表现为变化、神力和法术。(不自觉的神话与有意识的仙话、鬼话、童话有区别) 8、《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悠久诗歌传统的光辉起点和不尽源头。 《诗经》原名《诗》,或称《诗三百》。战国时被儒家奉为“六经”之一,汉时正式成为儒家经典。《诗经》共收录作品305篇。风诗160首,雅诗105首,颂诗40首,笙诗6篇有目无辞。作品主要覆盖中原及江汉流域。 9、风、雅、颂:风乃乐调,国风即地方音乐,160篇;雅即正,王畿之地音乐,大雅31 篇,小雅74篇,共计105篇;颂是庙堂乐歌,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计40篇。 10、四家诗:1)齐诗:作者辕固生,齐国人,今文,亡于三国;2)鲁诗:作者申培,鲁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五1.4历史学有什么社会功能优质教案

第一单元历史与历史“重现” 第4课历史学有什么社会功能 教案 一、教学目标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2.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本节教材主要从五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历史学的社会功能:认识历史的主要途径,文明延续的重要纽带、民族精神传承的载体、治国安邦的历史经验宝库、启迪人生的向导。这些社会功能大至对历史的认识作用,小至对个人品质的形成。由于历史学的社会功能整体感觉理论性较强,缺乏兴趣性,建议在教学中通过列举形象、具体、直观的历史史实来印证或者得出各个功能,从而加深对各项功能的认识和理解。 本节引言是一段关于《资治通鉴》“通”含义的解释。尽管是文言文,但由于是清初的作品,引言从整体上对学生而言理解难度不大。建议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引言内容。可以这样设问:你能从引言中找出史学的哪些社会功能?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学习。 第一目“学习历史的主要途径” 教材主要从认识历史的途径和作用两个方面加以阐述。

帮助人们认识历史的途径有很多,教材着重突出历史学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教材进而指出,认识历史是为了更好地了解现实,观察未来,看清历史前途。 (1)历史学是认识历史的最重要途径。 历史是人的创造,有了人,才有人类的历史。但不要忘记,人也是历史的产物,如果古往今来,人们都不学历史,不懂历史,人也就不成其为人,而同动物没有什么区别了。大家知道,动物的生存和发展依靠的是它的天赋和本能,即某种遗传密码,即使是在有严密组织和分工的蜂群和蚁群中也是如此。生物学的研究表明,今天的蜂、蚁同它们亿万年前的祖先并没有多大区别。从这个意义上说,动物是没有历史的,人们除非用拟人化的办法是写不出它们的历史来的。人却不同,人有智慧,是万物之灵。人的智慧虽然主要来自社会实践,但社会实践本身就是一个不断积累和创新的过程。在这里,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学习历史知识。历史是人类的记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记录。通过学习历史,人们了解和吸取先辈的经验和智慧,在此基础上进行新的实践,然后再把自己的经验和智慧留给后人。如此世代相传,人们的知识越来越丰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越来越大,人类社会也就不断向前发展了。建议教师引用以下一段材料,让学生思考其中的原因? “自有人类以来,经历了几百万年的原始社会,但由于那时还没有文字,没有真正的史学,社会发展就非常缓慢。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不过几千年,而这几千年的进步却远远超过那几百万年。”

中外新闻传播史期末试题

中外新闻传播史复习 一、选择题 1、我国最早的一部报刊政论文集——《弢园文物外编》 2、第一次提出学习“五四运动”的报刊——《每周评论》 3、中国古代的官报称——邸报 4、首先在《新青年》上用白话文写诗的是——胡适 5、1993年5月1日中央电视台开播的大型杂志栏目——《东方时空》 6、揭开了“拒检”运动序幕的——《重庆国讯书店》 7、中国共产党创建第一座广播电台时间——1940年 8、香港最早开办的有限黑白电视台——《丽的电视台》 9、世界上最早的日报——莱比锡一位书商创办的《新到新闻》 10、托马斯·凯恩1776年月出版政论小稿子——《常识》 11、泰晤士报道创办人士——约翰·沃尔特 12、20世纪初新闻界以杂志为主体掀起“掏粪运动”的国家——美国 13、英国宪章运动中著名报纸——《北极星报》,创办人,奥康·劳尔 14、北京电视台正式开播时间——1938年9月2日 15、文革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批判主的笔名——梁效 16、奥克斯接办《纽约时报》后1904年任用优秀编辑——范安达 17、将无线电广播称为“不要纸张没有距离的报纸”的人——列宁 18、法国最有名的字报——《世界报》 19、世界上最早运动的广播电视台——美国KD、KA电台 20、意大利晚邮报有一位女记者思维敏捷、提问尖锐——法拉奇 二、多选题 1、《时务报》和《知新报》的共同点 (1)都是是维新运动时期著名重要刊物。 (2)都发表维新言论,宣传变法思想,与爱国救国的热情分不开。 (3)都有梁启超兼理笔政 2、左翼新闻记者联盟创办了哪些报纸 (1)《华报》 (2)《集纳批判》 (3)《中华新闻社》 (4)《国际新闻社》 3、新中国成立初期集中在华东地区的私营报纸主要有 华东区(28份):上海16份,分别是《大公报》《文汇报》《新民报晚刊》《商报》《大报》《亦报》《百货新闻》《工商新闻》《烟业日报》《人民文化报》《剧影日报》《密勒氏评论报》《俄文新生活》《俄文公民日报》《俄文晚报》《字林西报》;杭州3份,《当代日报》《西湖报晚刊》《金融论坛报》;南京2份,《南京新民报》《南京人报》。其他各有一份私营报纸的城市有:无锡《晓报》,常州《常州民报》,镇江《大众日报》,宁波《宁波人报》,福州《星闽日报》,厦门《江声日报》,福建莆田《奋兴报》。 4、贝内特在1835年创办的纽约《先驱报》有哪些特点

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1]

奥尔加农是欧洲最早的“复调音乐”形式。公元9世纪,从事宗教活动的僧侣音乐家开始在格里高 利圣咏的单线条旋律的下方加一个平行四度或五度的曲调。于是,这个所加的曲调与原来的旋律就构成了一种简单的“复音”形式。这种“复音”形式就是“奥尔加农”。后来,世俗音乐的繁荣促进了宗教音乐的发展,奥尔加农这种“复音”形式也发生了变化。这就是在圣咏旋律的上方加八度、四度、五度音程。到12、13世纪,经巴黎圣母院的作曲家的发展,“奥尔加农”又有了新的发展。这就是增强了各个声部的独立性。由于声部的独立性加强,原来的格里高利圣咏的旋律已不再是音乐的主线条了。随着旋律也变得复杂起来,声部之间的对位逐渐严格。于是,复调音乐就正式产生了。“奥尔加农”的产生和发展,极大地促进了西方复调音乐的发展。 游吟诗人中世纪后期除拉丁文学外,法语、德语、西班牙语、英语和西班牙语等方言文学日渐普遍。12世纪以前方言文学都是以英雄史诗形式出现,《罗兰之歌》、《尼伯龙根之歌》和《熙德》,这些史诗的主题是英雄主义,荣誉和忠诚。骑士的最高理想是为封建领主在战场上建立功勋。12、13世纪由于文化的进步及撒拉逊文明的影响,骑士文学出现了新的思想、行为准则。发源于法国南部普罗旺斯地区的游吟诗人( troubadour ) 的歌曲是这时期骑士文学和音乐的代表。游吟诗人的艺术是封建贵族阶级的一种世俗艺术,他们既是诗人又是作曲者,有的还自己演唱。游吟诗人的歌曲除了战争内容、日常生活内容以外大多是爱情歌曲。一度被僧侣和教会著作家视为罪恶化身的妇女成为骑士制度颂扬的对象。游吟诗人对于封建宫廷中的爱情带有崇高、神秘感,以至成为一种崇拜。法国南部留存下的2600首游吟诗和260首游吟诗人歌曲。法国北部的游吟诗人称为tronvere,留下2130首诗和1420游吟诗人歌曲。 标题音乐:以文字或标题阐明作品思想内容的器乐作品..起渊源可上溯至16世纪以前..19世纪上半叶因欧洲浪漫音乐家的提倡而大胜..名称由此产生..重要的标题音乐作曲家有柏辽兹.李斯特. . 康塔塔:是巴洛克时期产生于意大利的一种大型声乐体裁,它通常由一系列的宣叙调,咏叹调,咏叙调,二重唱与合唱组成。即可用宗教题材,也可用世俗题材。还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小型的,独唱的康塔塔;另一类是大型的,除独唱,还有合唱和管弦乐队伴奏。 喜歌剧:18世纪的20~30年代,欧洲各国出现了一种新型歌剧,歌剧内容不再是神话或历史的英雄,而表现着日常生活场景或普通人的小事情,唱词使用各国的民族语言,意大利喜歌剧延用清宣叙调的传统形式,而法国英国,德国的歌剧都直接以喜歌剧:18世纪的20~30年代,欧洲各国出现了一种新型歌剧,歌剧内容不再是神话或历史的英雄,而表现着日常生活场景或普通人的小事情,唱词使用各国的民族语言,意大利喜歌剧延用清宣叙调的传统形式,而法国英国,德国的歌剧都直接以本国语言进行对白本国语言进行对白 清唱剧(oratorio)大型声乐曲。以宗教事迹或史诗为题材,由独唱、合唱与管弦乐队组成,在音乐厅或教堂内演奏,而不用布景、服装及身段表演。但最早(十六世纪中期)的清唱剧亦用布景与服装。清唱剧多由宣叙曲、咏叹调和合唱组成,而无对白和舞蹈。康塔塔与清唱剧很相似,但其篇幅较小。 交响\.诗一种单乐章的标题交响音乐,脱胎于19世纪的音乐会序曲,强调诗意和哲理的表现。交 响诗的形式不拘一格,常根据奏鸣曲式的原则自由发挥。交响诗的名称为F.李斯特所创,他认为“标题能够赋予器乐以各种各样性格上的细微色彩,这种种色彩几乎就和各种不同的诗歌形式所表现的一样”(《柏辽兹和他的哈罗尔德交响曲》),因此他把标题交响音乐和诗联系起来称交响诗。其所作十三首交响诗以诗歌、戏剧、绘画以及历史事迹等为题材,广泛采用主题变形的手法,塑造出特定标题内容的艺术形象。 音乐会序曲:19世纪浪漫乐派器乐曲体裁之一,序曲原为戏剧作品的前奏,门德尔松将其改变为独立的单声乐章标题性的管弦乐曲,题材一般采用古典名著,历史传奇,游历所惑《仲夏夜之梦》《赫布里底》 交响音诗:一种单乐章管弦乐曲,具有描写或叙事性,抒情性或戏剧性质的标题音乐。常取材于文学.诗歌.戏剧.绘画.历史事件.神话故事.民间风俗或自然景物等。用奏鸣曲式.变奏曲式.三段曲式或自由曲式写成。李斯特首创这一体裁,所作十九首交响诗,广泛采用主题变形的手法,塑造出表现特定标题内容

中外新闻传播史考题及答案

中外新闻传播史考试复习 一、名词解释(4题,每题5分) 1、三社四边协议 1870年1月17日,路透、哈瓦斯和沃尔夫三方签订了“联环同盟”协定,美联社也参加了该协定,又称“三社四边协定”,世界划分为四大势力范围,在每一势力范围内,只由一家通讯社负责新闻的采访与发布。 四大通讯社垄断了世界新闻市场,他们凭借自己各方面的优势,压制和排斥所在各国的新闻机构,迫使众多的新闻机构只能从他们唯一渠道获取新闻,达到更好的为本国资产阶级殖民活动服务的目的。 2、默多克 默多克,美国著名的新闻和媒体经营者,是全球庞大传媒帝国新闻集团的主要股东,董事长兼行政总裁。新闻集团旗下拥有《澳大利亚人报》、《纽约邮报》、英国《泰晤士报》、英国《太阳报》、《华尔街日报》等诸多名报。在他的麾下,还有美国电影界的大腕级电影公司——20 世纪福克斯公司。当前他的事业还正在不断发展之中。 3、新记《大公报》 1926年9月1日,新记《大公报》在天津创刊,成为中国北方的代表性商业报纸。 新记《大公报》创刊号宣布办报的“四不方针”:不党、不卖、不私、不盲。该报的“三驾马车”领导结构是:吴鼎昌(银行家)任社长,胡政之(名记者)任总经理,张季鸾(名记者)任总编辑。他们配合得当,各自发挥专长,报纸很快获得公誉。 4、癸丑报灾 袁世凯为维护统治,从1912年至1916年,查封报纸71家、捣毁报纸9家,传讯报纸49家,至少有24位报人被杀,60人被捕,全国报纸减少了2/3,从500多家减到130多家。这一阶段袁世凯政权对报刊的迫害,被称为“癸丑报灾”,因为1913(癸丑年)时袁世凯政权迫害报刊的高峰年头。袁世凯制造“癸丑报灾”的实质是执政党采用暴力手段消灭反对党报刊和政治报人。 5、便士报 便士报又称美分报,19世纪30年代由《纽约太阳报》带头兴起于美国,它以货币的最小单位为报纸的售价卖,每份报纸只卖一便士。 便士报的实质就是买报人不再需要支付报纸的全部成本,报社通过这一方式改变了以前报纸只是富人才买的起的状况,使报纸成了当时最大的信息传播媒介,为后来的报纸广告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也是报纸获取最大利润率的关键。 6、黄色新闻 “黄色新闻”得名于19-20世纪之交纽约《星期日世界报》漫画专栏《霍根小巷》中的主人公“黄孩子”。这里的“黄色”,并不等于色情。而且最初的黄色新闻并没有色情成分,主要以耸人听闻著称。后来的黄色新闻则不仅限于色情一隅。在理论上,以煽情主义新闻为基础;在操作层面上,注重犯罪、丑闻、流言蜚语、灾异、性等问题的报道,采取种种手段以达到迅速吸引读者注意,同时策动社会运动。 一般也认为,黄色新闻是现代小型报的前身。总体上看,“黄色新闻”作为一个报道流

历史名词解释(1)

第一组: 1、社会性质:社会的本质。就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2、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历程中的一个阶段。资本主义(capitalism)就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雇佣关系。资本家通过雇佣关系剥削劳动者的剩余价值。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剥削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制度。 3、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都是人类进步的社会历史产物。它们的性质根本对立,但在当代同处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第二大形态,具有共同的“社会存在”——“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

立性”。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需要经过一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用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摆脱对物的依赖性,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创造条件。 第二组: 1、阶级:人们在社会上由于所处地位不同和对生产资料关系不同而分成的集团 我们认为,阶级是指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因经济关系特别是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而形成的社会政治共同体。2、统治阶级: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有时特指占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3、农民阶级

农民阶级是个比较特殊的阶级,有人将他们规划为工人阶级一类的无产阶级,因为他们除了劳力并没有资本,土地不属于他们 马克思关于农民阶级的一些解释:占有或部分占有生产资料,靠从事农业劳动为生的集团。是在原始社会瓦解的基础上随着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而出现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农民的经济性质不同。在奴隶社会,有自耕农和隶农。前者是以小块土地所有制为基础,从事个体劳动的自由农民;后者是向大土地所有者租种小块土地、地位介于自由农民和奴隶之间的佃耕者。在封建社会,除了自耕农以外,中国大量存在的是租种地主土地的

试论中国社会史学的发展

试论中国社会史学的发 展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中国社会史研究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 无风向微风 2011-7-21 摘要:社会史学是当前我国史学发展过程中的一股重要的学术潮流。本文认为由于社会的发展、社会史学研究内容上的广泛性及方法上的优势和受到西方史学思想的影响推动着社会史学研究热潮的到来。社会史研究拓展了史学研究的领域,但同时对史学家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研究,理论也仍需待于臻进。认清这些,才能有利于进一步推进社会史学的研究。 关键词:社会史学发展原因影响 社会史学在我国的发展实际上是经历了兴起、停滞和复兴的阶段,直至今日成为最具研究活力的领域之一,这是史学界所认同的。随着社会史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扩展,成果愈加丰硕,同时也出现了许多对社会史研究进行总结思考的文章①,但对中国社会史学的研究之发展原因及其影响的探讨确仍属用力之处。有鉴于此,笔者以史学理论水平之浅,不避粗俗试图对此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得出一个合理的答案。 一、社会史学在我国的发展概况 现代社会史学的兴起源于西方,由法国的年鉴学派发起的。以吕西安·费弗尔和马克·布洛赫为创始者,倡导着一种总体的历史,提出了①具体参看:赵世瑜、邓庆平《[J]《历史研究》2001年第6 期;《20 世纪中国社会史研究》[M]周积明、宋德金主编《中国社会史论》,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1 年;郭松义:《中国社会史研究五十年》,[J]《中国史研究》1999 年4 期。

拓宽史学中的人类社会诸方面的领域和历史综合研究的命题,标志着现代社会史学的正式出现和法国“年鉴学派”的诞生。他们呼吁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经济学家结合起来,冲破高墙壁垒,在综合研究中把历史学推向前进。在“年鉴学派”大力倡导和踏实研究的影响之下,社会史学迅速起飞。之后英国、美国等国家先后开设了社会史课程,成立了社会史研究中心,使得社会史学研究被广泛的受到关注。我国现代社会史学的开展始于20世纪初,历经一个世纪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下面就拟从两个方面来对我国社会史学的发展概况进行介绍:从社会史学研究发展的趋势来看,受到具体的时代背景的影响,社会史学研究的发展至今经历了兴起、停滞和复兴三个阶段,即:(一)兴起的阶段。1902年,梁启超倡导“史学革命“,在《新史学》中指出旧史学的“四弊”、“二病”,所谓“四弊”是:“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知有个人而不知有群体”,“知有陈迹而不知有今务”,“知有事实而不知有理想”。“二病”由“四弊”而生,即“能铺叙而不能别裁”,“能因袭而不能创作”。①他指责整部《二十四史》是帝王将相的起居或家谱,主张将历史研究的客体的范围进行扩展,引起史学家对社会民生的关注。 (二)停滞的阶段。建国以后的史学研究多是集中于“五朵金花”的研究,即汉民族的形成、中国历史分期、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战争和资本主义萌芽,显然是带有哪个时代的历史特征。但实际这一时期的社会史研究中,社会形态史的研究进一步深化,农战史成果可观,但多数研究①梁启超:《新史学》,《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九 [M] .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第3--4页

中外新闻传播史

《中外新闻传播史》考试重点 3?古代中国手书新闻传播 汉代:邸报一一唐代:进奏院状一一宋代:定本制度/民间小报 6.日报的诞生 ①德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家日报:《新到新闻》(1656年,德国人蒂莫苔斯?里兹赫在莱比 锡创办) 《莱比锡新闻》,1660年,莱比锡印刷局长创办,这份周报3年后改为日报出版,德国以及 世界上第二家日报。 ②英国第一张日报:《每日新闻》(1702年3月11日,爱德华?马莱特创刊) ③法国第一家日报:《法国新闻》(1777年元旦,雅克?布里索在巴黎创办)第二节集权主义理论及其来源 1. 历史渊源:柏拉图,韩非子,马基雅维利都认为政府控制报业是必然的。 第三节专制政府控制报业的各种手段 ①特许出版制度 1538年,亨利八世正式建立皇家特许出版制度,规定所有出版物均需事先经过特许。1694年才被最终废除 ②新闻检查制度 定义:在新闻报道发布之前,必须经过有关当局审阅,以预防危险的或反政府的内容。 ③知识税 定义:是在18世纪初发明的一种控制手段。其具体的做法是通过向报纸,纸张,广告等知 识产品征税,以提高新闻出版物的售价,限制报刊的发行,从而达到寓禁于征的目的。 ④津贴制度 定义:政府用大量金钱收买非官方著名报人或重要报刊发行人,以加强宣传效果,从而更有 力的控制舆论。 ⑤严刑峻法 第四节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 1 ?约翰?弥尔顿(英国伦敦人)的《论出版自由》 ①1644年初次印行,是弥尔顿对国会质询的答辩词。 第三章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新闻传播 1. 北美殖民地独立战争的思想准备(思考题) 本杰明?富兰克林 ①1730年,创办《宾夕法尼亚报》 ②在此报上登载政治漫画“蛇的漫画”(用简洁凝练、触目惊心的形象激起读者的情绪达到 良好的传播效果。) 托马斯?潘恩一一《常识》,《危机》的背景,意义,内容 3.爱德华?开夫——《绅士杂志》

中外新闻传播史 第三章教案

第三章新闻起源时期西方国家的信息传递教学目的: 通过对新闻起源时期西方国家的信息传递的回顾,包括希腊、罗马时期的信息传递:从口传到文字、中世纪欧洲的信息传递:从教会统治到多元化、新闻传播的萌芽:印刷机和“手抄新闻”和封建王权与信息传播:利用与控制。让我们对西方国家前新闻时期的信息传播有了一定了解 教学重点: 希腊、罗马时期信息传递的特点;新闻信和手抄新闻的概念;欧洲后期新闻萌芽出现的基础和表现。 教学难点: 中世纪教会对信息控制是如何瓦解;从罗马帝国到15-16世纪欧洲的社会传播体系是如何变化。 课时分配: 2课时 教学方法:精读、略讲与自学相结合 教学内容: 【导入】:上节课我们回顾了新闻起源时期我国社会的信息传播,包括先秦与秦汉的信息传播:从口传到文字、三国至唐宋:“报状”与印刷小报、元明时期:新闻传播的萌芽与传播控制。同一个时期,西方国家的信息传递的发展也没有中断过。抛开信息传播这个范畴,我想问下大家:在你的印象中,西方文明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具体代表有哪些? (提问) 总结:同学们列举的那些其实都很代表了西方文明的发展,包括希腊、罗马帝国的重要文明一直影响到现在。期中也不不乏很多跟文明信息传播密切相关的。这节课文明就新闻起源时期,西方国家的信息传播发展过程进行一个介绍跟梳理。 【新授】: 第一节希腊、罗马时期的信息传递:从口传到文字 希腊时期之前的文明可以分为克里特文化(公元前3000~前1400年)、麦锡尼文化(公元前1600~前1125年)和荷马时期,可以统称地中海文明。从公元前600~前30年的希腊年代又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爱奥尼亚时期(公元前6~前3世纪)、雅典时期(公元前480~前330年)和马其顿亚里山大时期(公元前336~前30年)。以后是罗马时期(公元前30~公元476年),形成了把地中海囊括其中的、统治人口一亿的帝国。 希腊是人类社会精神文化轴心时代的重要地区。希腊时期给我们留下了数不清的哲学家、科学家,例如自然哲学的开创者泰勒斯、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辩证法的创始人赫拉克里特、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亚里士多德、医学之父波克拉底、史学之父希罗多德等。希腊时期还留下了城邦文化的灿烂历史。最后的亚里山大时期更是被称为“希腊化”时期,建立了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亚里山大城人口100万,有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和博物馆,是当时世界文化的中心。 就传播的形式看,希腊是文字与口传并存,而且口传更为重要的时期。尽管希腊人从爱奥尼亚人那里接受了字母表,从埃及人那里接受了莎草纸,但是以荷马史诗为传统的希腊人显然更偏爱口语传播。公元前5世纪以后,古希腊进入了雅典民主政治的高峰,在言论自由、思想活跃的时代,大批政治家、思想家投身于以演说和辩论为主的口头宣传活动,产生了专

历史1

一、选择题 (每空? 分,共? 分) 1、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迅速的是( ) A .英国、法国 B .英国、德国 C .法国、美国 D .美国、德国 2、石刻是一种艺术形式。右图石刻是指( ) A .盘溪的无铭阙 B .忠县的无铭阙 C .丁房阙 D .乌杨阙 3、中国历代疆域的沿革是国家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见证。下列四幅示意图按朝代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图一、图三、图二、图四B.图四、图二、图一、图三 C.图一、图三、图四、图二D.图四、图一、图二、图三 4、凯末尔在巡视全国时,也随身带着黑板,在公园、在广场、在田间、在牧场。人们亲切地称凯末尔是“首席教师”。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宣传西方法律B.鼓吹民族主义 C.推进文字改革D.进行宗教改革 5、被诗人泰戈尔赋予“圣雄”称号的是()。 A.甘地B.曼德拉C.凯末尔D.尼赫鲁 6、合作有正当合作与非正当合作之分,19世纪末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非正当合作组织是() A.“反法联盟” B.“俄法协约” C.“英法协 约” D.“英俄协约” 7、中国出现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是() A.粤汉铁路 B. 淞沪铁路 C.滇越铁 路 D.平汉铁路 8、古代重庆是巴族的主要活动之地,留下了丰富的遗迹和遗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云阳李家坝发现的稻窝和牛蹄印证明当时已有较发达的稻作农 业 B.巴人使用船馆证明巴族生活在江水边

C.在出土的巴人兵器上几乎每件都有不等的刻画符号,这表明巴人可能有了文 字 D.在船棺内出土物中,多用龙纹作装饰,可以认为巴人以龙作为图腾信仰 9、1943年冬,中、美、英三国签署的《开罗宣言》指出:“三国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从材料可以看出,该宣言( ) A.表明中国正式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B.宣布了日本法西斯最终走向失败的命运 C.确认中国拥有对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的主权 D.承认中国有与美英等国完全平等的国际地位 10、爱护文物,保护遗存,是为了尊重历史,传承文明。在海南现存的古城中,保存最完整、极具代表性的是 A.崖州古城 B.儋州古城 C.定安古 城 D.文昌孔庙 11、下列关于重庆发展的历史表述错误的是 A.583年,巴郡改称渝州B.1102年,渝州改称恭州 C.1189年,恭州改称重庆府D.1937年,重庆正式建市 12、国际组织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下列标志所代表的组织中,成立最早的是 A B C D 13、某著名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有这样一段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就能够说:‘我已把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段话出自() A.《静静的顿河》 B.《美国的悲剧》

近代史名词解释全(1)

三国干涉还辽:1985年中国清政府因甲午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其中规定把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激化了列强争夺中国的矛盾。俄国联合法国和德国共同干涉,迫使日本放弃了割占辽东半岛的要求。日本则再向中国勒索3000万两白银“赎辽费”作为补偿。俄、德、法三国借口干涉还辽“有功”,要求租借中国港湾作为报酬,由此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皖系军阀——段祺瑞 直系军阀——冯国璋 奉系军阀——张作霖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遵循“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希望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天朝田亩制度》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表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 是对以往农民战争中“均贫富”、“等贵贱”和“均平”、“均田”思想的超越和发展,具有进步意义。但它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所描绘的理想天国,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从未实行。 《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洪仁玕提出的统筹全局的社会发展方案,这是一个带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纲领。它的出现,表现了太平天国领导人学习西方“摸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然而这些措施未能真正实行。 借师助剿:在太平天国进军江南时,清朝地方官闻风丧胆,有人建议把镇压太平军的希望寄托在借助外国军队上,这就是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联合镇压太平天国的“借师助剿”方略。 公车上书:公元1895年4月,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失败,派李鸿章赴日签订不平等的《马关条约》,引起全国人民的反对。是年,康有为在京会试,他号召各省举人一千三百余人联名上万言书,提出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三项主张,震撼全国。史称“公车上书”。 百日维新:1898年6月11日,光绪颁布了“明定国是”谕旨,宣布开始变法,在此后的103天中,接连发布了一系列推行新政的政令,史称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运动遭到封建守旧势力的激烈反对,康有为、梁启超出逃,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被杀,史称“戊戌六君子”,维新失败。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虎门销烟:道光1839年6月3日,历时23天的虎门销烟,在林则徐的指挥下,共销毁鸦片2376254斤。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决不屈服于侵略的决心。虎门销烟是我国近代史上反帝国主义的光辉一页。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平壤之战:发生于1894年9月15日,是双方陆军首次大规模作战。当时驻守平壤的清军共三十五营,一万七千人;进攻平壤的日军有一万六千多人,双方兵力旗鼓相当。但清军总统(总指挥)叶志超贪生怕死,于午后四时树白旗停止抵抗,并下令全军撤退。六天里,清军狂奔五百里,于21日渡鸭绿江回国。日军占领朝鲜全境。 黄海海战:发生于1894年9月17日,是发生于鸭绿江口大东沟附近海面的中日双方海军一次主力决战。 海战的结果是北洋舰队损失“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广甲”(“广甲”逃离战场后触礁,几天

社会史研究导论期末答案

《社会史研究导论》期末考试(20) 姓名:班级:默认班级成绩:100.0分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传统的史学研究对于死亡表现出的态度是()。(1.0分)1.0 分A、 批判 B、 惋惜 C、 麻木 D、 赞扬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2.托马斯·库恩认为范式形成于()阶段。(1.0分)1.0 分 A、 前科学 B、 后科学 C、 常规科学 D、 特例科学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3.中国历史分期过程中,涉及到问题最多的是()。(1.0分)1.0 分A、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B、 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 C、 从封建社会到近代史 D、 以上都不正确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4.社会史研究具有的独特的方法是指()的方法。(1.0分)1.0 分A、 逻辑分析 B、 材料罗列 C、 考古学研究 D、 文献学研究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5要对明代政策进行全方位深入的了解,需要结合()史料进行研究。(1.0分)1.0 分A、 西藏 B、 东南亚 C、 蒙古 D、 女真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6.有关孟姜女的原型杞梁妻子哭泣的记载最早出现于()时期。(1.0分)1.0 分 A、 春秋 B、 战国 C、 西汉 D、 东汉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7.在材料相同的情况下,在()提出对传统研究结果的质疑是最困难的。(1.0分)1.0 分A、 方法论意义上 B、 具体史实细节上 C、 材料真伪考证上 D、 连续历史时间线上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8.历史学的社会科学化是新史学在()以来很重要的特征之一。(1.0分)1.0 分 A、 19世纪上半叶 B、 19世纪下半叶 C、 20世纪上半叶 D、 20世纪下半叶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9.后现代主义思潮的立场实际上是建立在()的发展基础上的。(1.0分)1.0 分 A、 哲学 B、

现代设计史_名词解释 1(1)

世界现代设计史 名词解释:工艺美术运动,时间19世纪中期开始,领导者约翰·拉斯金,实践者威廉·莫里斯。这场运动的特点是:强调手工艺,反对机器大生产和繁琐的维多利亚风格连同文艺复兴以来的古典传统。主张向中世纪哥特式风格学习。装饰主推自然主义风格。东方风格,特别是日本的浮世绘风格对工艺美术运动产生了一定影响。代表作:《红屋》莫里斯。 名词解释:新艺术运动,时间1895年开始持续到1910年前后。地点主要在欧洲从法国开始发展起来后来蔓延到其他地区,成为一个影响广泛的国际设计运动。代表人物或集团:法国的‘新艺术之家’萨穆尔·宾创办、‘现代之家’、‘六人集团’。这场运动的特点是:涉及范围广、涉及领域多、延续时间长。新艺术运动不是一种风格而是一场运动。它抛弃所有传统,认为在大自然中不存在直线和单纯的平面,在装饰上突出表现曲线、有机形态,而装饰的动机基本来源于自然形态。在作业方面不是简单的手工作坊,而是大型设计集团,集设计、制作、展览、推广为一体。反对维多利亚风格和过分装饰风格,反对机械化大生产,主张艺术与技术相结合。 名词解释:高迪,西班牙新艺术运动的代表人物,建筑家。代表作有《圣家族教堂》哥特式风格、《米拉公寓》、《居里公园》、《巴特罗公寓》。风格:摩尔风格阶段,中年开始,具有有机的特征,同时又具有神秘的、传奇的色彩,不少装饰图案都具有很强烈的象征性。他为之投入43年的圣家族教堂的有机结构和外形,大胆的向当时弥漫世界的工业化风格挑战。在后现代主义风起云涌的时期,他的风格一度被新一代设计师作为一种可以与国际主义、现代主义抗衡的符号来借鉴。 名词解释:装饰艺术运动,是在20世纪20到30年代在法国、美国和英国等国家开展的一次风格非常特殊的设计运动。受现代主义运动影响很大。装饰主义运动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是传统的设计运动,,虽然在造型上、色彩上、装饰动机上有新的、现代的内容,但是它的服务对象依然是社会的上层,是少数的资产阶级权贵。它的名称出自1925年巴黎“装饰艺术”展览。它包括的范围非常广。装饰艺术运动是对矫饰的新艺术运动的一种反动。 名词解释:德国工业同盟开创者:穆特修斯、贝伦斯等人。同盟的目的是通过设计强调民族良心。工业同盟的宗旨:1.提倡艺术、工业、手工艺结合;2.主张通过教育、宣

(完整word版)史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简述史学与哲学的关系。 (一)哲学对史学的指导作用。史学与哲学的关系:历史学研究的是人类社会,运动过程及其发展规律,而哲学则是研究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学问。二者的关系可以简单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哲学从世界观的高度指导和高度影响史学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历史研究成果为哲学的发展提供材料和依据,是哲学的重要基础,从而推动哲学向前发展。(1)从理论上讲,哲学从理论上为一般科学研究提供了最基础的理论、观点和方法。(2)从中外历史的实践看,可以说每一时代的哲学思潮都给史学以深刻的影响,每一次重大的哲学形态的变革都会引起一场史学革命。(二)史学是哲学的基础。史学的成就充实和丰富着哲学的内容,为哲学提供史实的依据和素材,从而推动了哲学的发展。(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史学的指导作用。(1)可以指导在历史学习和研究中发现旧史学歪曲史实,任意评判历史的谬误。(2)能够帮助史学工作者提高理论思维的能力,以便认识历史的本质,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3)能够有效地指导史学改革,更新史学观念,开创历史研究的新局面。(四)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1)历史研究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历史研究的指南,而不是一种现成的公式,不能随意搬来套用,更不能任意阉割使用。哲学与史学的关系:哲学是史学的灵魂,对史学起指导作用,为史学的发展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反之,史学为哲学提供历史材料和史学依据,丰富和充实哲学的内容。 什么是唯心史观、唯物史观? (1)、唯心史观:是把社会现象及其发展的终极因素归结为唯心史观。它有两种理论形态:一是主张人的主观意志决定历史的主观主义历史观;二是主张某种神秘的精神实体决定历史的客观唯心主义历史观。(2)、唯物史观: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则。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唯心史观产生的根源? 社会历史根源:社会化大生产出现之前,由于生产规模小,限制了人们的眼界界,因为难以揭示社会发展的经济根源;②阶级根源:进入阶级社会以后,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离,一般说来,剥削阶级垄断了精神生产,所以必然夸大精神的作用,抹杀物质生产者的决定作用;③认识根源:社会发展规律是通过有意识、有目的的人的活动形成并发生作用的,因此,对社会历史的发展原因的研究,容易使人停留于思想动因,将人的思想意志片面夸大为历史的决定力量,导致唯心主义产生。 唯物史观创立的社会历史条件? ①物质基础: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使人们科学的认识社会历史成为可能;②阶级基础: 无产阶级的成长和革命实践。③思想基础:批判地继承了以往历史哲学发展的全部积极成果 唯物史观的理论来源? ①十九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观:圣西门、傅立叶从生产领域开始建设社会制度的思想,以及阶级斗争学说。②十九世纪法国复辟时代历史学家的历史观:梯叶里、基佐、米涅③德国唯心主义者黑格尔的历史观。(唯心主义体系中却包含着辩证法) 马克思唯物史观在发生期的特点是什么? ①力求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作有系统的介绍和全面的理解;②强调运用这一理论的目的就是“为了求得中国问题的根本解决”,必须从实际出发,并且同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相结合;③开始了马克思主义时期的创建工作 唯物史观主要内容: 1)历史发展规律问题。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运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经济是起决定作用的。马克思还认为,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

历史1

成都理工大学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试试卷 注: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否则作零分处理。 一、单项选择题(请根据题意,选出唯一正确的答案编号。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以(D)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首先发动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A.黄兴B.宋教仁C.康有为D.孙中山 2.近代中国,响亮喊出“救亡”口号的是(C) A.孙中山B.梁启超C.严复D.郑观应 3.号召人民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的是(A) A.邹容B.陈天华C.孙中山D.章炳麟 4.官僚资本的垄断活动,首先和主要的是在(D)方面开始的。 A.工农业B.交通运输业C.民族工商业D.金融业 5.(D)一文的发表,表明李大钊已成为中国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A.《法俄革命之比较观》B.《庶民的胜利》 C.《Bolshevism的胜利》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6.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领导的第一个工会是(C) A.北京工会B.沪西工会 C.上海机器工会D.安源路矿工会 7.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D) A.新三民主义的提出B.中共三大的召开 C.三大政策的提出D.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8.开始了从大革命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转折的是(B) A.南昌起义B.八七会议C.秋收起义D.广州起义 9.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是(C)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 B.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提出 C.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 D.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10.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C) A.长征胜利B.抗战胜利C.遵义会议D.八七会议 11.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B) 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B.蒋介石发表承认共产党合法C.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D.芦沟桥事变后的抗战 12.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是(B) A.台儿庄大捷B.平型关大捷 C.桂南会战胜利D.长沙会战胜利 13.抗日战争时期的顽固势力指(A) A.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B.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亲日派 C.民族资产阶级的右翼D.地方实力派的右翼 14.毛泽东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是在(A)上。 A.党的六届六中全会B.党的七大 C.党的八大D.瓦窑堡会议 15.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整风运动最主要的任务是(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