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美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与参考答案(2015-1-8)

《美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与参考答案(2015-1-8)

《美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2015-1)一、单项选择题1、美学作为一门学科是由德国哲学家( C )首次提出来的,他本人也因此被称为“美学之父”。

A、康德B、阿多诺C、鲍姆嘉通D、黑格尔2、柏拉图在其美学名著( A )中,明确提出“什么是美”和“什么东西是美的”两个不同性质的命题。

A、《大希庇阿斯篇》B、《理想国》C、《判断力批判》D、《走向科学的美学》3、人们在进行具体的审美活动时,往往不经理性分析就能把握住美的特质,这反映了美感的( A )。

A、直觉性B、情感性 C 、逻辑性 D 、社会性4、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美在数的和谐”的美学家是( A )A、毕达哥拉斯 B 、苏格拉底 C 、柏拉图 D 、亚里士多德5、在西方美学史上,真正严格地区别了美感和快感的美学家是( D )A、德谟克利特 B 、休谟 C 、博克 D 、康德6、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对美学的突出贡献是( B )A、把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引入到人的主观精神世界B、揭开了心理无意识这一重要领域C、发现了人的心理结构D、描述了人的审美心理机制7、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正式建立的美学著作是( D )A、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 B 、维柯《新科学》C、鲍姆加登《美学》 D 、黑格尔《美学》8、美育之所以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主要因为它是( C )A、人生教育B、思想教育 C 、情感教育D、智慧教育9、我国第一次将美育正式规定为教育的重要内容的人是( B )A、王国维 B 、蔡元培 C 、鲁迅D、毛泽东10、美育的最终目的是( D )A、培养人的审美能力 B 、培养人的创新能力C、净化情感陶冶心灵 D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11、叔本华说: " 国王和乞丐从窗口看夕阳,两者都可以感觉到美 " 。

这是在强调( B )A、美有绝对一致的评判标准B、美的普遍性和超功利性C、审美是纯粹的知性活动D、审美与社会地位毫不相干12、美感产生于( D )A、游戏 B 、摹仿 C 、巫术 D 、社会实践13、“爱美是人的天性”的说法出自( C )A、席勒 B 、柏拉图 C 、亚里土多德 D 、尼采14、俗话说“对牛弹琴” ,它说明美感的形成依赖于( B )1A、感官 B 、审美能力 C 、想象 D 、灵性15、“美是生活”这一著名美学命题的提出者是( B )A、狄德罗 B 、车尔尼雪夫斯基 C 、黑格尔 D 、席勒16、西方历史上首次系统论述审美教育理论的专著《美育书简》的作者是( B )A、马克思 B 、席勒 C 、康德 D 、亚里斯多德17、本质论美学的代表人物是古代西方哲学家 ( A )A、柏拉图 B 、黑格尔 C 、鲍姆加登 D 、贺拉斯18、古典派艺术的基本美学原则是强调( B )A、表现 B 、再现 C 、抽象 D 、和谐19、最重要的审美途径是 ( D )A、自然 B 、社会 C 、人生 D 、艺术20、鲁迅曾说,他的农村老家讨媳妇时,并不要什么杏脸柳腰的美人,而是更青睐那些脸色红润、体格健壮的妇女。

美学概述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美学概述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美学概述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美学是一门研究什么的学科?A. 艺术创作技巧B. 美的哲学C. 人类心理活动D. 自然科学现象答案:B2. 以下哪位哲学家提出了“美是无利害关系的快感”?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康德D. 黑格尔答案:C3. “审美经验”是指什么?A. 观看艺术品的经验B. 评价艺术品的经验C. 体验美的过程D. 创作艺术品的经验答案:C4. 以下哪项不是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A. 美的本质B. 美的起源C. 美的分类D. 社会经济状况答案:D5. 美学中的“形式美”主要关注什么?A. 艺术作品的内在思想B. 艺术作品的外在形态C. 艺术作品的社会影响D. 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答案:B(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康德美学中的审美判断的特点。

答案:康德在美学中提出的审美判断具有以下特点:普遍性、主观性、无利害关系性、目的性。

普遍性指的是审美判断要求所有人都同意;主观性强调审美判断是个人主观的感受;无利害关系性是指审美判断不涉及个人的实际利益;目的性则是指审美判断中的对象被视为目的本身,而非手段。

2. 什么是“美的形式”?请举例说明。

答案:美的形式是指艺术作品中的外在形态和结构,它包括线条、色彩、形状、节奏等元素的和谐统一。

例如,古希腊雕塑《断臂的维纳斯》以其完美的比例和线条,展现了人体美的典范,体现了形式美的特质。

3. 简述黑格尔美学中的“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答案:黑格尔认为,美是绝对精神或理念在感性世界中的显现。

在他的美学体系中,美是理念与感性的统一,是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的桥梁。

艺术作品通过感性形式表达出普遍的理念,使观者能够在审美体验中感受到理念的存在。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在美学上的不同观点,并分析其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柏拉图在美学上主张美是超越的、绝对的、永恒不变的理念,艺术作品只是模仿现实的不完美复制品。

美学概论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美学概论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美学概论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试复习试题及参考答案美学概论一、名词解释1、中和:2、审美趣味:3、审美形态:4、惊异:5、审美关系:6、气韵:7、审美理想:8、审美经验:9、优美:10、丑:11、荒诞:12、视域融合:13、意境:14、美育:15、悲剧:16、崇高17、艺术批评18、知觉二、简答题1、审美经验的基本特征。

2、想像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怎样?3、简述崇高这一审美形态的发展历程。

4、怎样理解审美的历史性?5、简述艺术的存在方式。

6、试述审美意识、美学思想与美学三者之间的关系。

7、简述西方美学思想发展的概况。

8、什么是理想性生存?与审美有审美关系?9、人与世界的体己性交流具体是什么内容?10、研究审美发生有哪几条途径?11、试列举四种以上的审美发生理论。

12、试述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

13、博克认为优美有什么特点?14、中和的文化渊源和思想基础是什么?15、试述王国维对意境理论的突破。

16、体验式把握艺术有什么特点?17、作为一个艺术家需要什么样的内在素质?19、审美教育的特点是什么?20、荒诞的实质是什么,何以能成为美学范畴?三、论述题(此类问题,如不能展开或举例,将占有一半的分数)1、试述气韵这一审美形态衰落的原因。

2、试述中国美学中“意境”这一审美形态。

3、结合具体作品与审美实践谈谈艺术鉴赏的过程。

4、怎样定义艺术作品,试举例说明之。

5、试述西方美学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

6、试述审美活动是人最具本质性的存在方式。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中和――是中国美学思想中的一种审美形态。

其特征是强调审美中的合适尺度和恰当分寸;强调各种因素的和谐兼容多样统一。

其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

2、审美趣味――指个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评价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爱好和倾向。

审美能力和鉴赏力是趣味的内在方面,兴趣和品味是外在表现。

3、审美形态――指人在审美实践活动中所创造出来的境界的感性形式与存在形态,及其在逻辑上的归类和总结。

【中南大学】《美学概论》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中南大学】《美学概论》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中南大学】《美学概论》考试复习题及答案9. 审美个性10. 审美趣味11. 审美主体12. 无我之境13. 喜剧14. 意境15. 意象的物态化与物化16. 优美三、简答题。

1. 简述喜剧性的效果。

2. 简述美育的特点。

3. 简述艺术的存在方式。

4. 为什么说艺术应当是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5. 怎样理解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6. 美育如何改变人的心理气质与精神面貌?7. 为什么说优美与崇高同属审美范畴?8. 简述美育与体育的区别与联系。

9. 简述美感与美的关系。

10. 简述欣赏者在艺术接受中对艺术的重建过程。

11. 为什么应当把审美关系作为美学研究的出发点?12. 艺术意象有何基本特征?四、论述题。

1. 试举例说明一般理解与审美活动中的理解的区别。

2. 结合自己的审美欣赏体会论述直觉的特征。

3. 为什么说“技”与“道”是艺术创造中的重要因素?“技”与“道”的关系是什么?4. 试论美的问题在于人生相与创造相之间。

5. 请以李白的《月下独酌》为例分析艺术意象的审美特征。

附:《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6. 试以杜甫《春望》为例,分析艺术品的鉴赏过程。

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7. 以李益《江南曲》为例,试分析对比联想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

附:《江南曲》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8. 画家郑板桥曾这样描述自己的创作过程:“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

胸中勃勃,遂有画意。

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

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题画》)请结合艺术意象的孕育与生产过程,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美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美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美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2015-1)一、单项选择题1、美学作为一门学科是由德国哲学家(C )首次提出来的,他本人也因此被称为“美学之父”。

A、康德B阿多诺C、鲍姆嘉通D黑格尔2、柏拉图在其美学名著(A )中,明确提出“什么是美”和“什么东西是美的”两个不同性质的命题。

A、《大希庇阿斯篇》B、《理想国》C、《判断力批判》D《走向科学的美学》3、人们在进行具体的审美活动时,往往不经理性分析就能把握住美的特质,这反映了美感的(A )。

A、直觉性B、情感性C、逻辑性D、社会性4、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美在数的和谐”的美学家是(A )A、毕达哥拉斯 B 、苏格拉底C、柏拉图D 、亚里士多德5、在西方美学史上,真正严格地区别了美感和快感的美学家是(D )A、德谟克利特 B 、休谟C、博克D 、康德6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对美学的突出贡献是( B )A、把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引入到人的主观精神世界B、揭开了心理无意识这一重要领域C、发现了人的心理结构D描述了人的审美心理机制7、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正式建立的美学著作是( D )A、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 B 、维柯《新科学》C、鲍姆加登《美学》 D 、黑格尔《美学》8、美育之所以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主要因为它是(C)A、人生教育B思想教育 C 、情感教育D智慧教育9、我国第一次将美育正式规定为教育的重要内容的人是(B)A、王国维B、蔡元培C 、鲁迅D毛泽东10、美育的最终目的是(DA、培养人的审美能力B、培养人的创新能力C、净化情感陶冶心灵D、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11、叔本华说:"国王和乞丐从窗口看夕阳,两者都可以感觉到美"。

这是在强调(BA、美有绝对一致的评判标准B、美的普遍性和超功利性C、审美是纯粹的知性活动D审美与社会地位毫不相干12、美感产生于(DA、游戏B 、摹仿C 、巫术D 、社会实践13、“爱美是人的天性”的说法出自(CA、席勒B 、柏拉图C 、亚里土多德 D 、尼采14、俗话说“对牛弹琴”,它说明美感的形成依赖于(B )A、感官B 、审美能力C 、想象D 、灵性15、“美是生活”这一著名美学命题的提出者是( B )A、狄德罗B 、车尔尼雪夫斯基C、黑格尔 D 、席勒16、西方历史上首次系统论述审美教育理论的专著《美育书简》的作者是(B )A、马克思B、席勒C、康德D 、亚里斯多德17、本质论美学的代表人物是古代西方哲学家(A )A、柏拉图B 、黑格尔C、鲍姆加登D、贺拉斯18、古典派艺术的基本美学原则是强调(B )A、表现B、再现C、抽象D、和谐19、最重要的审美途径是(D )A、自然B 、社会C、人生D 、艺术20、鲁迅曾说,他的农村老家讨媳妇时,并不要什么杏脸柳腰的美人,而是更青睐那些脸色红润、体格健壮的妇女。

美学概论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美学概论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试复习试题及参考答案美学概论一、名词解释1、中和:2、审美趣味:3、审美形态:4、惊异:5、审美关系:6、气韵:7、审美理想:8、审美经验:9、优美:10、丑:11、荒诞:12、视域融合:13、意境:14、美育:15、悲剧:16、崇高17、艺术批评18、知觉二、简答题1、审美经验的基本特征。

2、想像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怎样?3、简述崇高这一审美形态的发展历程。

4、怎样理解审美的历史性?5、简述艺术的存在方式。

6、试述审美意识、美学思想与美学三者之间的关系。

7、简述西方美学思想发展的概况。

8、什么是理想性生存?与审美有审美关系?9、人与世界的体己性交流具体是什么内容?10、研究审美发生有哪几条途径?11、试列举四种以上的审美发生理论。

12、试述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

13、博克认为优美有什么特点?14、中和的文化渊源和思想基础是什么?15、试述王国维对意境理论的突破。

16、体验式把握艺术有什么特点?17、作为一个艺术家需要什么样的内在素质?19、审美教育的特点是什么?20、荒诞的实质是什么,何以能成为美学范畴?三、论述题(此类问题,如不能展开或举例,将占有一半的分数)1、试述气韵这一审美形态衰落的原因。

2、试述中国美学中“意境”这一审美形态。

3、结合具体作品与审美实践谈谈艺术鉴赏的过程。

4、怎样定义艺术作品,试举例说明之。

5、试述西方美学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

6、试述审美活动是人最具本质性的存在方式。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中和――是中国美学思想中的一种审美形态。

其特征是强调审美中的合适尺度和恰当分寸;强调各种因素的和谐兼容多样统一。

其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

2、审美趣味――指个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评价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爱好和倾向。

审美能力和鉴赏力是趣味的内在方面,兴趣和品味是外在表现。

3、审美形态――指人在审美实践活动中所创造出来的境界的感性形式与存在形态,及其在逻辑上的归类和总结。

美学概论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美学概论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美学概论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最早是由哪位哲学家提出的?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鲍姆加登D. 康德2. 以下哪个不是审美经验的要素?A. 感知B. 情感C. 认知D. 行为3. 艺术与美的关系,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 艺术是美的一种表现形式B. 所有艺术作品都具有美感C. 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是其核心价值D. 艺术与美是不可分割的4. 以下哪位哲学家提出了“审美无利害”的观点?A. 庄子B. 黑格尔C. 康德D. 尼采5. “美是生活”这一观点是由哪位思想家提出的?A. 马克思B. 恩格斯C. 列宁D. 毛泽东...(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鲍姆加登对美学的贡献。

2. 解释“审美距离”的概念及其在艺术欣赏中的作用。

3. 描述康德关于美的几个主要观点。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艺术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并举例说明。

2. 分析现代科技对艺术创作和审美经验的影响。

四、案例分析题(共30分)请结合具体艺术作品,分析其审美价值和艺术表现手法。

答案:一、选择题1. C. 鲍姆加登2. D. 行为3. B. 所有艺术作品都具有美感4. C. 康德5. A. 庄子二、简答题1. 鲍姆加登是德国哲学家,他首次将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出,并在《美学》一书中系统地阐述了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审美距离”是指在审美活动中,观众与艺术作品之间保持一定的心理和情感距离,以便更客观、更深入地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

它有助于避免个人情感的干扰,使审美体验更加纯粹和深刻。

3. 康德认为美是一种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即美的事物不具有实用目的,但又能引起人们的愉悦感。

他强调审美经验的主观性和普遍性,认为美是主观感受,但这种感受具有普遍性,即人们对于美的感受具有共通性。

三、论述题1. 艺术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密切。

《美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201518)

《美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201518)

《美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2015-1)一、单项选择题1、美学作为一门学科是由德国哲学家( C )首次提出来的,他本人也因此被称为“美学之父”。

A、康德B、阿多诺C、鲍姆嘉通D、黑格尔2、柏拉图在其美学名著( A )中,明确提出“什么是美”和“什么东西是美的”两个不同性质的命题。

A、《大希庇阿斯篇》B、《理想国》C、《判断力批判》D、《走向科学的美学》3、人们在进行具体的审美活动时,往往不经理性分析就能把握住美的特质,这反映了美感的( A )。

A、直觉性B、情感性C、逻辑性D、社会性4、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美在数的和谐”的美学家是( A )A、毕达哥拉斯B、苏格拉底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5、在西方美学史上,真正严格地区别了美感和快感的美学家是( D )A、德谟克利特B、休谟C、博克D、康德6、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对美学的突出贡献是( B )A、把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引入到人的主观精神世界B、揭开了心理无意识这一重要领域C、发现了人的心理结构D、描述了人的审美心理机制7、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正式建立的美学著作是( D )A、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B、维柯《新科学》C、鲍姆加登《美学》D、黑格尔《美学》8、美育之所以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主要因为它是( C )A、人生教育B、思想教育C、情感教育D、智慧教育9、我国第一次将美育正式规定为教育的重要内容的人是( B )A、王国维B、蔡元培C、鲁迅D、毛泽东10、美育的最终目的是( D )A、培养人的审美能力B、培养人的创新能力C、净化情感陶冶心灵D、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11、叔本华说:"国王和乞丐从窗口看夕阳,两者都可以感觉到美"。

这是在强调( B )A、美有绝对一致的评判标准B、美的普遍性和超功利性C、审美是纯粹的知性活动D、审美与社会地位毫不相干12、美感产生于( D )A、游戏B、摹仿C、巫术D、社会实践13、“爱美是人的天性”的说法出自( C )A、席勒B、柏拉图C、亚里土多德D、尼采14、俗话说“对牛弹琴”,它说明美感的形成依赖于( B )A、感官B、审美能力C、想象D、灵性15、“美是生活”这一著名美学命题的提出者是( B )A、狄德罗B、车尔尼雪夫斯基C、黑格尔D、席勒16、西方历史上首次系统论述审美教育理论的专著《美育书简》的作者是( B )A、马克思B、席勒C、康德D、亚里斯多德17、本质论美学的代表人物是古代西方哲学家( A )A、柏拉图B、黑格尔C、鲍姆加登D、贺拉斯18、古典派艺术的基本美学原则是强调( B )A、表现B、再现C、抽象D、和谐19、最重要的审美途径是( D )A、自然B、社会C、人生D、艺术20、鲁迅曾说,他的农村老家讨媳妇时,并不要什么杏脸柳腰的美人,而是更青睐那些脸色红润、体格健壮的妇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2015-1)一、单项选择题1、美学作为一门学科是由德国哲学家(C )首次提出来的,他本人也因此被称为“美学之父”。

A、康德B阿多诺C、鲍姆嘉通D黑格尔2、柏拉图在其美学名著(A )中,明确提出“什么是美”和“什么东西是美的”两个不同性质的命题。

A、《大希庇阿斯篇》B、《理想国》C、《判断力批判》D《走向科学的美学》3、人们在进行具体的审美活动时,往往不经理性分析就能把握住美的特质,这反映了美感的(A )。

A、直觉性B、情感性C、逻辑性D、社会性4、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美在数的和谐”的美学家是(A )A、毕达哥拉斯B 、苏格拉底C、柏拉图D 、亚里士多德5、在西方美学史上,真正严格地区别了美感和快感的美学家是(D )A、德谟克利特B 、休谟C、博克D 、康德6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对美学的突出贡献是( B )A、把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引入到人的主观精神世界B、揭开了心理无意识这一重要领域C、发现了人的心理结构D描述了人的审美心理机制7、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正式建立的美学著作是(D )A、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 B 、维柯《新科学》C、鲍姆加登《美学》 D 、黑格尔《美学》8、美育之所以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主要因为它是(C)A、人生教育B思想教育C 、情感教育D智慧教育9、我国第一次将美育正式规定为教育的重要内容的人是(B)A、王国维B、蔡元培 C 、鲁迅D毛泽东10、美育的最终目的是(DA、培养人的审美能力B、培养人的创新能力C、净化情感陶冶心灵D、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11、叔本华说:"国王和乞丐从窗口看夕阳,两者都可以感觉到美"。

这是在强调(BA、美有绝对一致的评判标准B、美的普遍性和超功利性C、审美是纯粹的知性活动D审美与社会地位毫不相干12、美感产生于(DA、游戏B 、摹仿C 、巫术D 、社会实践13、“爱美是人的天性”的说法出自(CA、席勒B 、柏拉图C 、亚里土多德D 、尼采14、俗话说“对牛弹琴”,它说明美感的形成依赖于(B )A、感官B 、审美能力C 、想象D 、灵性15、“美是生活”这一著名美学命题的提出者是( B )A、狄德罗B 、车尔尼雪夫斯基C、黑格尔 D 、席勒16、西方历史上首次系统论述审美教育理论的专著《美育书简》的作者是(B )A、马克思B、席勒C、康德D 、亚里斯多德17、本质论美学的代表人物是古代西方哲学家(A )A、柏拉图B 、黑格尔C、鲍姆加登D、贺拉斯18、古典派艺术的基本美学原则是强调(B )A、表现B、再现C、抽象D、和谐19、最重要的审美途径是(D )A、自然B 、社会C、人生D 、艺术20、鲁迅曾说,他的农村老家讨媳妇时,并不要什么杏脸柳腰的美人,而是更青睐那些脸色红润、体格健壮的妇女。

这表明,在审美上具有( B )A、时代性差异B、阶级性差异C个人性差异D民族性差异21、“环肥燕瘦”十分生动地说明了审美现象具有(A )A、历史性B 、民族性C、阶级性D 、地域性22、托马斯•阿奎那认为:“事物并不是因为我们爱它才成为美的,而是因为它是美的与善的才为我们所爱。

”这一观点表明,作者理解美的角度是(A) A、客观事物自身的属性 B 、人的主观心意状态C、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 D 、人类的审美需要23、原始时代的狩猎民族虽然住在花卉极其丰富的土地上,却决不用花做装饰。

这一现象说明(C )A、美取决于人的主观心意状态 B 、美在移情C、美依存于人们的生活实践 D 、美取决于距离24、车斯托威尔指出:"如果不是月亮、太阳和星星真的照耀着天空,我们决不会被灿烂的朝霞、宁静的落日或者闪烁着光辉的神秘的夜所激动。

"这段话所针对的美论是(B )A、美在理念B、美在移情 C 、美在关系D美在完满25、在说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一现象时,最合理的解释是(C )A、美在无意识B、美在愉快C、美在距离D、美在形式26、钱钟书的"如水口盐、蜜中花、体匿性存、无痕有味"的比方,说的是审美中的(D )A、感知B、表象C、情感D、理解27、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里的"乐",体现了美育的(B )A、形象性B 、愉悦性C、独创性D 、逻辑性28、陶渊明认为,欣赏自然美景时“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指的是(B )A、审美的非功利性 B 、审美的非自觉性C、审美的具象性D、审美的个性29、“红杏枝头春意闹”在美感心理构成上主要是(B )A、直觉B 、通感C、想象D 、表象30、托马斯•阿奎那认为:“事物并不是因为我们爱它才成为美的,而是因为它是美的与善的才为我们所爱。

”这一观点表明,作者理解美的角度是(A)A、客观事物自身的属性 B 、人的主观心意状态C、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 D 、人类的审美需要31、从动物的快感到人的美感进化历程的根本前提是(B )A、以模仿动物为美 B 、工具的制造和使用C、对祖先动物形象的反感 D 、性的选择二、填空题1、毕达哥拉斯认为美是客观规律;苏格拉底认为美是客观目的;柏拉图认为美是客观理念。

2、康德美学关键美词:“超功利”、“非概念”、“无目的”和“主观普遍性”。

3、科学、宗教、艺术,还有道德,是人类不同心理活动的对应物,满足的是人类不同的精神需求。

科学求真亠道德求善」术求美,公教求圣。

_4、康德把美学的基本问题从“美是什么”变成了“审美是什么”。

5、西方美学研究大致经历了着三个发展阶段:①—哲学②—心理学③ 艺术学。

6美和丑都是审美的,美的问题和丑的问题也都是美学问题,美和丑之外,还有一个“非审美”。

7、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1750年以后的事。

当时,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出版了第一本叫《美学》的书。

8、克罗齐美学观点就是“审美即直觉,直觉即表现,表现即创造”。

9、从毕达哥拉斯起,西方美学基本问题是“美是什么”。

在康德那里,美学的基本问题是“审美是什么”。

而在黑格尔这里,则变成了“艺术是什么”,美的研究也变成了艺术的研究。

10、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狄德罗认为:美是关系。

此关系的含义有三:①事物本身各部分所组成的关系,实在的美;②事物与它物的关系,见至U —美;③人的想象关系,虚构关系,想象的美和虚构的美。

11、“美学之父”鲍姆嘉通认为,人类心理活动分成知、情、意三个部分,其中知___ 是理性认识,已由逻辑学来研究,意_______ 是道德活动,已由伦理学来研究,情___ 属于感性认识的部分,应该由美学来研究。

12、构成形式美的自然物质因素是色彩、形体、声音。

13、美育的典型方法包括感兴、协调、激励、启悟。

14、表演艺术的审美特征是抒情性和表演性,过程性和流动性,节奏感和韵律美。

15、中国先秦美学的历史起点是老子的美学思想,先秦道家美学的集大成者是庄子。

16、从我国美学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来看,美学研究的对象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具体说来应包括美、审美、艺术和审美教育四个具有内在联系的部分。

三、名词解释1、审美心理距离说:①心理距离说是由英国的爱德华?布洛本世纪提出的;②认为人在审美时应在心理上与对象保持一种适度的、非功利的、非实用的距离。

2、丑:①否定性的价值,使人厌恶、鄙弃、反感;②违背自身发展规律,有碍人生;③形式凌乱,不能怡人。

3、崇高:①崇高的对象通过感性形态体现出粗犷博大的形式,或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或雄伟的气势等;②让人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引起敬仰和赞叹的情怀;③提升和扩大人的精神境界。

4、审美需要:是人的一种高级社会需要,是一种驱动审美活动得以发生的内在动因。

但是由于每个人的个体条件和生活环境不同,他们的审美需要往往是不相同的。

5、寓教于乐:①古罗马贺拉斯提出。

②把美育看成娱乐与道德教育的统一。

③要求文艺具有魅力,通过感动给人以教益。

6美学研究的对象:①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②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③研究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

四、简答题1、美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答:美是什么,就是美学的基本问题。

古希腊,是西方文化的源头。

人类最早提出这个问题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

古希腊古罗马美学,也是西方美学史的第一个历史阶段。

“美是什么”,就是美学的种子,美学的根。

2、柏拉图说“美是难的”,你怎样理解?答:“美是难的”即美难以界定。

其原因首先在于美的对象的复杂性,形式无穷多样,内容千变万化;其次是人的复杂性,表现为人的价值的多元化,无法对人的本质做界定;再次是人的审美的变化性,对同一客体不同人不同情境会有不同的审美评价。

3、审美人生观有何基本内容?为什么说在美的问题上要以人生为本?答:(1)审美人生观的基本内容:①人生的意识。

人的自下而上和生活应当是一种有意识的自由的生活。

②人生的反思和反悔。

以艺术家的精神气度对人生有所反思和反悔,创造出更为理想的、带有普遍性的生活。

③人生的价值。

美是人生的最高价值之一,最理想的人生,应当是最美的人生。

(2)在美的问题上以人生为本,这是因为:①美学研究的根本愈来愈在于提高整个人生的境界;②人的本质力量在审美关系中全面展开的程度,在很大的意义上受制于人的自下而上状况和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③以人生为本、并融入创造论的做法,有其巨大的理论合理性。

4、美育如何改变人的心理气质与精神面貌?答:(1)从生理的兴奋和快感,转移到心理的恬适和愉悦;(2)从个别性的感受和形象,转移到普遍性的观照和沉思;(3)从功利性的占有和享受,转移到超功利性的旷达和赏玩。

5、美育的任务是什么?实施美育的途径有那些?答:美育的任务:(1)培养正确的审美观(2)培养审美的敏感(3)培养创造美的能力(4)塑造完美的人格;实施美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概括来说,主要有:家庭美育,学校美育,社会美育等途径。

6什么是移情美学答:把移情说发展成一个系统的美学理论的人是立普斯。

移情就是在审美活动中主体将情感移入对象从而体验到物我同一的心理过程。

移情也就是把主体的情感“移入”对象。

移情学派认为,审美实际上就是一个移情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主体在不知不觉中将主体的情感“移入”对象,结果就使自我变成了对象,对象变成了自我。

这时,我们就会觉得这个对象是美的,而这样一种“主客默契,物我同一”的境界,也就是审美的境界。

一个对象美不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情感态度。

对象的形式是移情的条件。

最重要的恐怕还是主体的态度。

五、论述题1、试述中国美学中“意境”这一概念。

要点:(一)、意境的形成与发展:“意境”最早出现于盛唐诗人王昌龄的《诗格》;晚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描述了各种意境的意在言外的旨趣;宋代诗歌推崇风格平淡、意味不尽的艺术形象,实质上是对意境的具体描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