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限时训练: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生态系统的结构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生态系统的结构

精品文档用心整理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梳理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生态系统的结构编【学习目标】1、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能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含义。

2、(重点)阐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构成。

3、(难点)能正确分析理解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明确食物链和食物网。

【要点梳理】要点一、生态系统的概念与范围1、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结构399159生态系统的概念】(1)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2)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相互作用(3)生物圈是最大的自然生态系统(4)自然生态系统是生物圈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要点诠释: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要注意以下几点:(1)一定的空间范畴。

因为生态系统的种群和群落都强调一定的自然区域,即空间。

(2)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各种生物和它们生活的无机环境。

生物不仅包括植物、动物,还有微生物。

这些结构成分要“齐全”(3)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是“相互作用”的,这是生态系统的功能。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是通过“能量和物质”相互联系在一起的。

2、不同生态系统类型举例(见下表)类型划分依据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植物分布情况农田生态系统分布区域主要植物主要动物湿润或较湿润地区乔木树栖动物为主干旱地区草本能挖洞和擅长奔跑的动物农耕区农作物动物种类较少特点动植物种类多,群落结构复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

群落结动植物种类少,群落结构单一,杂,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能构相对简单,种群密度和群落人的作用非常关键,是在一定程较长时间保持稳定要点二、生态系统的成分结构常发生剧烈变化度上受人工控制的生态系统项目归类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无机环境生产者(主要成分)光能自养型生物、化能自养型生物消费者异养型生物分解者异养型生物关系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联系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大“桥梁”生产者与各级消费者以捕食关系建立的作用为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光能、热能、为消费者、分解者提供物质和能量绿色植物、光合细有利于生产者的传粉或种子的传播;保证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通畅进行植食动物(初级消费者)、小型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保障物质循环的通畅进行腐生动物(蚯蚓、蜣螂等)腐水、空气、无菌、化能合成细菌肉食动物(次级消费者)、大型生真菌(霉菌、蘑菇等)、腐生举例机盐、有机物等肉食动物(三级消费者)细菌(枯草杆菌等)等;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要点诠释:①非生物环境:有阳光、空气、水分、矿质元素等没有生命的成分。

高中三年级生物易考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高中三年级生物易考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高中三年级生物易考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高中三年级生物易考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一定地理范围内的生物群落和所处环境的总体,它包括了生物组成、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等多个方面。

在生态学中,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从组成要素、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三个方面探讨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一、组成要素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主要包括生物群落、栖息地和生物圈。

生物群落由不同物种组成,它们相互依赖、相互作用。

栖息地是生物群落的生存空间,为物种提供栖息、繁殖、觅食和逃避捕食的条件。

生物圈则是地球上维持生命存在的地域范围,包括水、陆、空气等不同环境。

二、能量流动能量是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需求,而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则是生物群落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太阳是地球上所有生命得以存在和发展的能量来源,它提供了光能和热能。

光合作用是生物对太阳光能的利用过程,通过光合作用,植物将太阳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在这个过程中释放出氧气。

而动物通过摄食植物或其他动物来获取能量,形成食物链和食物网,实现能量的传递和转化。

能量在生物群落中的流动所形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决定了生物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三、物质循环物质循环是生物、环境与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的重要方式。

其中,水循环、碳循环和氮循环是生态系统中最为重要的循环过程。

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球上的各种形态之间的转化过程,包括蒸发、降水、地表径流等。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参与了碳循环,它涉及植物对大气中CO₂的吸收、转化以及释放过程。

氮循环是植物和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它涉及到大气中氮气的固定、植物的吸收利用以及细菌分解有机物的过程。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是生态学领域的重要知识点,通过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等方面,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和理解高中生物中的生态学知识,为他们的学习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生物必修三 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稳定性练习题

生物必修三 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稳定性练习题

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稳定性1.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B.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主要是需氧型和厌氧型C.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D.一种生物只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物成分2.有关“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的理解,正确的是()①生产者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属于自养型生物②生产者的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实现了物质的循环③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降低了环境温度④生态系统内流动的能量全部来自生产者固定的能量A.①② B.②③C.③④D.①④3.在某一生态系统中,螟虫、螳螂(以螟虫为食)的种群数目变化如图所示,结合图中所给的信息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与螟虫、螳螂有关的食物链中,螳螂为第二营养级B.长期喷洒DDT,螳螂体内DDT浓度往往高于螟虫C.在AB段,螟虫的数量有时少于螳螂D.捕食者的存在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4.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交错连接成食物网的原因是多种生物在食物链中占有不同营养级B.该食物网由8条食物链组成,蛇与鼠、食虫鸟与蛙的关系分别是捕食和竞争C.该图仅体现了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未体现的成分是分解者D.若分析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状况,应从系统中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开始5.下图曲线X、Y表示10年内两个不同生态系统中两种不同植物的种群密度变化,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X可能是外来入侵物种B.X所处生态系统可能发生的是初生演替C.X和Y的种间关系是竞争D.Y的密度变化可能导致该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降低6.在碳循环中,连通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的生物类群和生理作用分别是()①生产者②消费者③分解者④光合作用⑤呼吸作用⑥蒸腾作用⑦化能合成作用A.①②;④⑤⑥B.①③;④⑤⑦C.②③;⑤⑥⑦ D.①③;④⑥⑦7.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甲、乙和丙、丁、戊所对应方框各代表一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甲、乙和丙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B.戊不一定是微生物C.图中存在竞争关系的只有乙2和丙2D.丁的含量增加将导致臭氧层被破坏8.地球上的三个碳库为大气圈库、水圈库和生物库,碳在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迅速交换。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的结构基础训练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的结构基础训练

生态系统的结构同步练习【双基提要】1.生态系统是指由与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2.生态系统的类型众多,一般分为和两大类。

前者又可分为和,后者又可分为、、、等。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和。

4.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和。

5.在生态系统中,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

因此,这三者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

6. 是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它一般不超过个营养级。

许多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就是。

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

7. 和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和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课堂反馈】例1 一块农田、一块农田中的全部油菜和一块农田中的全部生物分别属于( )A.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B.生态系统、种群和群落C.群落、种群和生态系统 D.生态系统、群落和种群例 2 右图为生态系统结构模型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A表示,在生态系统的作用是。

(2)B表示,在生态系统的作用是。

(3)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1和肉食性动物2统称为,在生态系统中,植食性动物通常属于第营养级,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1和肉食性动物2能否构成一条食物链? ,原因是。

(4)从图中可以看出,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紧密联系,才使生态系统成为一个,具有一定的和。

【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水域生态系统 B.海洋生态系统C.陆地生态系统 D.生物圈2.生态系统的基石是 ( )A.生产者 B.消费者C.分解者 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3.下列各项中,属于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关系的是 ( )A.青蛙捕食昆虫 B.兔子啃食松蘑C.山羊吃树叶 D.人吃黑木耳4.农贸市场上有鸡、鸭、鱼、青菜、蘑菇等,它们共同构成一个 (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A、B、C都不是5.下列各组生物中,全部属于生产者的是 ( )A.海带、梨树、酵母菌 B.蘑菇、水绵、洋葱C.马铃薯、菠菜、乳酸菌 D.红叶李、紫菜、苹果树6.在生态系统中,能直接将含氮有机物变成无机物返回无机环境的生物成分是( ) A.生产者 B.初级消费者 C.分解者 D.次级消费者7.羊是草食性动物,所以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 )①生产者②初级消费者③次级消费者④第一营养级⑤第二营养级⑥第三营养级A.①④ B.②⑤ C.③⑥ D.①③8.食物网的特征为 ( )A.每一种植物都被多种动物捕食 B.有很多互有联系的食物链C.每一种动物可以吃多种植物 D.A、B、C都正确9.在食物链中,最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当次级消费者增加时,三级消费者减少B.当初级消费者增加时,次级消费者减少C.当三级消费者增加时,次级消费者增加D.当次级消费者增加时,初级消费者减少10.下列对“植物→鼠→蛇→山鹰”这条食物链的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植物是生产者 B.鼠是第一营养级C.蛇是次级消费者 D.保护蛇可以抑制鼠11.一个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是 ( )A.营养级 B.食物链 C.食物网 D.食物链和食物网12.在一阴湿山洼的草丛中,有一堆长满苔藓的腐木,其中聚集着蚂蚁、蚯蚓、蜘蛛、老鼠等动物。

高三生物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生物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生物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试题答案及解析1.(9分)下图1是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2为某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甲代表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B代表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

碳在甲、乙、丙之间以_________形式传递。

若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则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________价值。

(2)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相比,图2所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

原因是。

图2中属于图1中丙代表的生物有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9分,每空1分)(1)生产者呼吸作用(细胞呼吸)有机物直接(2)低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2分,对1点给1分)食用菌、蚯蚓(2分,对1点给1分)【解析】(1)在图1中,甲能固定二氧化碳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B生理过程代表的是呼吸作用,碳在生物群落间以有机物形成传递。

如果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体现了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

(2)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相比,图2所示生态系统因为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所以其抵抗力稳定性较低。

图2中属于分解者的是食用菌和蚯蚓。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图形分析能力。

2.在生态系统中,连接生物和无机环境的两个重要组成成分是()A.生产者和非生物成分B.消费者和有机物质C.生产者和消费者D.生产者和分解者【答案】D【解析】生态系统中,连接生物和无机环境的两个重要组成成分是生产者把无机环境中的物质转化进入生物群落,分解者把来自生物群落的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进入无机环境,所以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3.下图甲为一个长期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乙是对甲图群落中某一食物链的能量流动情况调查结果;丙是该生态系统中,人类对物质与能量的利用情况部分示意图。

人教生物必修三课时作业:第5章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含解析

人教生物必修三课时作业:第5章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含解析

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测控导航表知识点题号1.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成分1,2,7,8,9,152.生态系统营养结构3,4,5,6,10,133.综合考查11,12,141.某地区常年栖息着30余万只不同种类的鸟,其中灰椋鸟占了最大优势,数量达10万只之多。

灰椋鸟是农林害虫的天敌,喜好群体活动,常集结成庞大的鸟群在天空盘旋,形成壮观的风景。

该地区为打造灰椋鸟品牌,计划在林区大规模清除其他树种,并改种灰椋鸟喜居的树种,欲招引20万只以上灰椋鸟。

该计划的实施将使该地区( D )A.灰椋鸟种内斗争必然减弱B.鸟的种类必然增加C.农林害虫数量必然大幅度上升D.生态系统的结构必然发生变化[解析]:随着灰椋鸟数量增加,种内斗争增强。

由于灰椋鸟是农林害虫的天敌,因此农林害虫大幅度减少。

大规模清除其他树种,植物和鸟的种类必然减少。

2.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专门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也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B.分解者一定是每一条食物链的终点C.分解者都是通过无氧呼吸分解有机物的D.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也不一定都是分解者[解析]:例如蚯蚓等动物能将植物遗体残枝枯叶分解成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属于分解者;所以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硝化细菌利用氧化氨的化学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属于生产者。

3.某河流中五年前引进了一种外来植物(甲)。

跟踪调查发现,五年来,该河流中甲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增加,土著食草鱼类和水草的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减少。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五年来该河流中甲种群的种内斗争不断增强B.甲的引进并不能改变该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C.大量投放土著食草鱼类可有效地控制甲的蔓延D.该河流中所有的生物和底泥共同组成河流生态系统[解析]:在五年内,河流中甲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增加,导致种内斗争不断增强;甲引进后,甲的种群密度越来越大,土著食草鱼类和水草的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减小,已经影响了原有生态系统的结构;因为甲的引进已经导致土著食草鱼类数量的减少,说明土著食草鱼类不能捕食物种甲,投放土著食草鱼类不能抑制甲的蔓延;生态系统包括该区域内所有的生物和其生存的环境,其生存环境包括底泥、水及阳光等因素。

高三生物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生物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生物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试题答案及解析1.近几年来,工业污染使得湿地生态系统不断遭到破坏。

科学工作者为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系统,在某地进行了人工引入互花米草的“种青引鸟”生态工程实验。

在实验前后分别对该湿地植被类型、昆虫种类数、密度进行调查,结果统计见下表。

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回答:注:海蓬子和互花米草都生长在潮间带。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2)调查该湿地中互花米草的种群密度应采用法。

实验结果说明了人类活动能影响群落演替的。

(3)根据下侧的食物网,回答下列问题:①a、b、c过程中碳的流动形式。

②若鸟的食物有互花米草和植食性昆虫,由原来的2∶1调整为1∶1后,鸟的数量变为原来的。

(传递效率按20%计算)③互花米草与植食昆虫之间进行的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的作用。

④鸟与植食性昆虫相比,能量流动的去向缺少了途径。

(4)你认为此项生态工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2)样方速度和方向(3)①有机物②7/9③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④被下一营养级(利用)捕食的能量(4)达不到因为与海蓬子所在群落相比,互花米草群落中昆虫的种类和密度均减少,鸟类食物减少,达不到“种青引鸟”的目的。

【解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结构)(2)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常常采用样方法;人类可以使群落演替向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3)①在食物网中,碳元素的流动形式是含碳有机物。

②若鸟的食物有互花米草:植食性昆虫=2∶1时,假设鸟占有能量为x,则消耗的互花米草为:2/3×x÷20%+1/3×x÷20%÷20%=35/3×x;若鸟的食物有互花米草:植食性昆虫=1∶1时,假设鸟占有的能量为y,则消耗的互花米草为:1/2×y÷20%+1/2×y÷20%÷20%=15y,因为互花米草的量是不变的,故15y=35/3×x,因此y:x=35:45=7:9。

高三生物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生物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生物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试题答案及解析1.(16分)海珠湿地公园是城市内湖湿地与半自然果林镶嵌交混的复合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广州市的“南肺”和“肾”。

(1)湿地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种群占据不同的位置,这体现了群落的结构。

除图中的螺蛳(以藻类为食)和几种水生植物代表的生态系统成分外,湿地生态系统还包括成分。

(2)海珠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广州之“肾”,是因为其具有功能。

但是,如果湿地生态系统长期遭到生活污水的污染,就容易发生水华现象,导致锐减,从而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因此,海珠湿地后期改造主要是通过种植多种植物来降解生活污染物,解决水华问题,此举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原理。

(3)某研究小组同学发现,同时使用黑藻和好氧细菌能够大大提高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请简述其原理:。

【答案】(1)空间(垂直和水平)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2)净化水体生物多样性抵抗力稳定性物种多样性(3)好氧细菌分解有机物产生CO2(和无机盐)有利于黑藻生长;黑藻利用CO2(和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产生O2促进好氧细菌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

【解析】⑴种群占据不同的位置体现了群落的空间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植物表示生产者、螺蛳是消费者,因此还缺少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⑵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体的功能;水华的产生,使生物多样性减少,导致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下降;通过种植植物降解生活污染物,体现了生态工程的物种多样性。

⑶好氧细菌分解有机物产生CO2(和无机盐)有利于黑藻生长(2分);黑藻利用CO2(和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产生O2促进好氧细菌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所以同时使用黑藻和好氧细菌能够大大提高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2.(16分)下图中A~D代表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⑥代表相应的生理或生产活动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名: 一、选择题1右图所示某湖泊的食物网,其中鱼 a 、鱼b 为 两种小型土著鱼,若引入一种以中小型鱼类 为食的鲈鱼,将出现的情况是 ( ) A •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 B .土著鱼在与鲈鱼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C •浮游动物总量锐减后再急升 D •浮游植物总量急升后再锐减3、根据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与普通水稻生态系统相比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B •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往往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C •水产养殖业为充分利用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应以食物链长的鱼类为养殖对象D •营养级越高的生物种群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所获得的能量越少4、下图表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 (局部),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初级消费者同化的总能量为 (R+ C 2+ D 2)B .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总量为 (B +C 2+D ) C .由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D /WD •图中B 表示生产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5、下列现象中,不适宜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规律 进行合理分析的是( )A. 虎等大型肉食动物容易成为濒危物种B. 蓝藻易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爆发C. 饲养牛、羊等动物,成本低、产量高D. 巨大的蓝鲸以微小的浮游动物为食5 •有关人工高产鱼塘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 •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该系统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B •该鱼塘生态系统的植物在种群的空间特征上,具有明显的分层分布现象C .硝化细菌能利用光能将 CO 和H 2O 合成糖类等有机物,故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D •植物为鱼类提供了食物,鱼类为植物提供了无机盐,实现了系统中能量的循环利用6、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部分)的组成及物质和能量流向情况 (秃鹫以动物尸体为食), 该生态系统中( )限时训练:26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呼吸柞用}生产右(呼吸作用) 4空G 阶解宵)A.M代表光能,N代表热能,P代表无机盐、COB.共有4条捕食食物链,秃鹫所占有的营养级最多C.图中狼与蚊子之间能量传递效率一般为10%^ 20%D.群落内部的负反馈调节维持着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7、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建立人工湿地公园是解决城市水污染的一种有效途径,下面是人工湿地处理城市污水的示意图。

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双选”I g k w i「Ik.』iV -------------------- 、芦厂' z、 / 细歯、真貫| x Z/城市污水丿|苇I丽両]阪®挣化、n< —1 fr r'、I瘩地不筑国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要大于该系统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B.挺水植物芦苇在湿地边沿随地势高低分布不同,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C.绿藻、黑藻可吸收城市污水中的有机物,并用于自身的光合作用D.人工湿地净化污水时,体现了该湿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9、下图中的图1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示意图,图2表示该生态系统部分种群的食物关系,图3表示图2部分种群及分解者能量的相对值,请据图分析回答:化石燃料心[抽 1 图2(1)图1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________ (填字母)。

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是以_______ 的形式进行循环,而在生物群落内主要是以 ___________ 的形式进行流动。

(2)图2中d和c的种间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 。

若a固定的能量不变,d减少,则c可利用的能量________ 。

假设e种群中的能量是5.8 x 109kJ; b种群中的能量为1.3 x 108kJ。

则a种群中的能量至少是________ kJ。

(3)图2中a同化的能量除呼吸消耗外,其余的能”量用于自身的 ___________ 。

(4)据图提出两项实现“低碳”、缓减温室效应的关键措施:①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为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红树林周边的咸水鸭(以人工饲料和天然蟹、小鱼、小虾为食)养殖户剧增,团水虱爆发,导致红树林生态趋于崩馈。

团水虱的重要天敌一一螃蟹和鱼虾,以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等为食,能在红树上钻孔凿穴而居,使红树容易倒下死亡。

(1)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基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据以上信息说明团水虱爆发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红树林生态系统被破坏是因为违背了生态工程建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理。

(4)写出含有团水虱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该生态系统能量由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如下①每个营养级能量的去向大体分为四个途径:a用于自身呼吸消耗分解;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 未被该生态系统自身利用②上图中,从第一营养级向第二营养级能量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____ 。

③提高人工生态系统能量利用率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写出一条即可)11、南岭是广东省面积最大的森林公园。

某研究小组对南岭开展生态系统调研活动,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欲调查穿山甲、猕猴等国家保护动物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 。

结果发现营养级越高的动物数量越少,其原因是能量流动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 的特点。

(2)尽管南岭远离工业化城市,但调查发现终生未离开过南岭的小灵猫体内的含铅量较30 年前高出近50倍,这说明铅循环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点,它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营养结构进入小灵猫体内。

(3)在2008年百年一遇的冰灾中,南岭有近45万亩森林被损坏。

专家预测,南岭的修复需要几十至上百年的时间,这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过程。

有关部门将南岭规划开发一森林公园,要注重符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理。

(4 )调查发现,某山顶的马尾松受松材线虫入侵而出现较大范围干枯死亡现象。

防治松材线虫不提倡采用喷洒农药的方法,请说出两个理由并写出两种防治害虫的方法。

图甲阁乙(1)若由于某种原因导致螺蛳全部死亡,该湖泊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将请写出此时鲫鱼获得能量最少的食物链(2)图乙在t i 时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鱼类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30条全部标志后释放,一天后进行第二次捕捉,在第二次捕获中,未标志的 40条、标志的10条,估算该鱼类种群在11时是 ____________ 条。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乙中,在t i 时期该鱼类种群的年龄组成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型,请根据第(2)小题的数据画出该鱼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图(要求标出t l 、t 2对应的实际数值)。

(4) 下表是该湖区生态系统的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

表中的A B 、C 为不同的营养级,D 为分解者。

分析上表可知,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 ______________ ,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___________________ 。

⑸农民在湖区周围的农田耕作时,由于施肥过多使大量的氮、磷等无机盐流入湖区,导致水葫芦和藻类疯长,从生态工程的角度分析,这是违背了___________ 原理。

15、 回答以下用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问题。

(1)应该以水生植物为主,因陆生植物在淹水时,根部细胞会进行_________ ,产生 __________ 等物质,造成对根细胞的伤害;其次尽量选用 _____________ 物种,以保证 当地生态系统的安全性,遵循了生态工程建设的 _______________ 原理。

(2 )输入此湿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有 ____________ ,此系统的建立,下面处理污水,上面又可作为人们休闲、观光的理想场所,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____________ 价值。

(3)水生植物吸收氮磷的主要方式是 ______________ 。

污水中的重金属可能通过 ______________ 的途径富集危害人的健康。

16、 奶牛场每天排放大量的粪便、饲料残渣,如不处理会严重影响周边人、畜的饮水安全等。

下图是某奶牛场废水处理流程图。

请回答:I屯沖场Y -------------------------#+匚 --厦水—\ ---------- r |厌氧池(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输入此氧化塘的能量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菌等生物共同构成 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植物细胞吸收的磷酸根离子用于合成的生物大分子主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氧化塘后部的溶解氧含量比前部的 ________________ 。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废水流入厌氧池前,需经稀释处理,是为了防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氧化塘后部种植莲等挺水植物,有利于减少出水口处水中的浮游藻类,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前部貿化塘。

氧化塘中的风车草、圆田螺、(5)控制废水流人氧化塘的速率,除有利于氧化塘中有机物被充分分解外,还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 ,使出水口处的水质达到排放要求。

废水不能过量流人氧化塘,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回答与草原生态系统相关的问题;(1)草原上鼠的天敌从鼠获得的能量最终来自于______________ 固定的能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