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4:通过telnet访问路由器

合集下载

Telnet远程登录实例

Telnet远程登录实例

Telnet远程登录实例三、telnet远程连接服务注意:需要在⽬标主机上配置特权密码和开启远程登录服务。

实例1:R1远程登录到R2/R3(1)配置R2(config)#enable password 123456 //配置进⼊特权模式的密码R2(config)#line vty 0 4 //配置远程登录的数量R2(config-line)#logging synchronous //设置信息同步R2(config-line)#exec-timeout 5 //设置退出时间R2(config-line)#password 123456 //设置密码R2(config-line)#login //启动远程登录服务或R3(config)#enable password 123456 //配置进⼊特权模式的密码R3(config)#line vty 0 4 //配置远程登录的数量R3(config-line)#logging synchronous //设置信息同步R3(config-line)#exec-timeout 5 //设置退出时间R3(config-line)#password 123456 //设置密码R3(config-line)#login //启动远程登录服务(2)测试R1#telnet 12.1.1.2Trying 12.1.1.2 ...Open[Connection to 12.1.1.2 closed by foreign host]R1#telnet 12.1.1.2Trying 12.1.1.2 ...OpenUser Access VerificationPassword: //输⼊R2的远程登录密码R2>enPassword: //输⼊R2的特权密码R2#说明:从R1远程连接到R2或R3,必须访问R2的g0/0或者R3的G0/0地址,不能访问其他地址。

原因是在该⽹络中未配置路由信息,只能访问与R1直连的IP地址。

通过telnet 访问路由器

通过telnet 访问路由器

1.3 实验2:通过telnet 访问路由器1.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读者可以掌握如下技能:(1)配置路由器以太网接口的IP 地址,并打开接口;(2)配置路由器的enable 密码和vty 密码;(3) telnet 程序的使用。

2. 实验拓扑实验一:配置路由器的ip地址路由器用户模式,进入即进入了用户模式Router>要配置ip地址首先进入特权模式命令Router>enable然后进入配置模式Router#conf t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进入路由器的接口由图可以看出连接路由器的接口是f0/0Router(config)#int f0/0Router(config-if)#ip add在路由器的接口上配置ip地址Router(config-if)#ip address 172.16.0.1 255.255.255.0配置好接口的ip地址后,路由器的接口在默认情况下是关闭的,我们得首先启用接口,在这里声明交换机的接口是默认开启的Router(config-if)#no shuRouter(config-if)#no shutdownRouter(config-if)#下面是路由器的反馈信息,表明接口已经启用,如果用packet tracer则接口变为绿色,这里是一端链接路由器一端是交换机则立即变为绿色,当两端都为路由器时两端都启用才会变为绿色,%LINK-5-CHANGED: Interface FastEthernet0/0, changed state to up%LINEPROTO-5-UPDOWN: Line protocol on Interface FastEthernet0/0, changed state to up推出到特权模式Router(config-if)#endRouter#%SYS-5-CONFIG_I: Configured from console by consoleRouter#配置路由器的远程登录密码Router#Router#enRouter#confConfiguring from terminal, memory, or network [terminal]? 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 CISCO 路由器通常支持多人同时telnet,每一个用户称为一个虚拟终端(VTY)。

四个访问路由器的巧妙方法

四个访问路由器的巧妙方法

四个访问路由器的巧妙方法很多人还不了解路由器的所有功能,其实路由器可以用基于SNMP网管和RMON、TTY线路,、VTY线路、终端控制台等方法。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一些关于访问路由器的巧妙方法的相关资料,供你参考。

四个访问路由器的巧妙方法一、基于SNMP网管在路由器上指定遵循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那么凡是基于SNMP的网络软件都能对该路由器进行管理。

Router# snmp-server community string [view view-name] [ro | rw] [number]vty:virtual terminal typetty:tele terminal type二、TTY线路Cisco路由器异步口,远程PC, Macintosh或UNIX主机通过MODEM拨号访问.Router# configure terminal(进入配置模式)Router# line tty line-number [ending-line-number](进入对tty 的配置)在这里可以设定拨号进来的用户名,口令等安全访问控制.三、VTY线路相应的同步口,象Ethernet, serial,Token Ring和FDDI接口,通过Telnet访问.Router# configure terminal(进入配置模式)Router# line vty line-number [ending-line-number](进入对vty的配置)ending-line-number是最后的vty号.表示同时可以有几个telnet 访问进来.Router# exec-timeout minutes [seconds]设定空闲超时时间,退出telnet访问.四、终端控制台(Console)用终端仿真到路由器里,对路由器作配置.Router# configure terminal(进入配置模式)Router# line con 0(进入对console的配置)在line con配置模式下,可设定空闲多长时间退出console的超时时间timeout,口令等等.上文就是进行访问路由器终端控制台几种方法,相信看过此文会对你有所帮助。

路由器r1telnet到路由器r2(真实设备)

路由器r1telnet到路由器r2(真实设备)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设备之间的Telnet登录
实验步骤:
1:打开终端:
开始—程序—通讯—超级终端—输入名称(随便输入)—确定—配置COM1—确定—还原为默认值—确定(开始启动)
路由器r1设置
2:更改的主机名
3:查看设备名称
4:设置IP地址和子网掩码,并开启端口
5:查看端口的配置情况
路由器r2设置
6:更改主机名
7:查看设备名称
8:设置IP地址和子网掩码,并开启端口
9:查看端口的配置情况
10:设置时钟速率(设置两台主机之间通讯速率)
11:再次r2查看端口的配置情况
12:查看r1端口的配置情况
13:查看两个路由器之间是否能够相互通信
证明两台主机之间可以相互通信
14:在r1上设置vty(登录到telnet的)密码:111(为进入的telnet进程创建登录口令)
15:设置特权密码:1111(为telnet由用户模式进入到特权模式设置口令)
16:在r2上进行telnet登录
telnet实验操作完成。

路由交换实验指南

路由交换实验指南

第1章实验拓扑、终端服务器配置 5 1.1 访问Cisco路由器的方法 61.1.1 通过Console口访问路由器 61.1.2 通过Telnet访问路由器 61.1.3 终端访问服务器71.1.4 本书实验拓扑7 1.2 实验1:通过Console口访问路由器8 1.3实验2:通过Telnet访问路由器13 1.4 实验3:配置终端访问服务器15 1.5 终端访问服务器配置命令汇总21第2章路由器基本配置222.1路由器及IOS简介222.1.1 路由器简介222.1.2 IOS简介222.1.3 CDP协议介绍25 2.2 实验1:CLI的使用与IOS基本命令25 2.3 实验2:配置文件的备份和IOS的备份33 2.4实验3:密码恢复和IOS的恢复36 2.5实验4:CDP 39 2.6路由器基本配置命令汇总42第3章静态路由433.1静态路由与默认路由433.1.1 静态路由介绍433.1.2 默认路由介绍453.1.3 ip classless 45 3.2 实验1:静态路由46 3.3 实验2:默认路由50 3.3 实验3:ip classless 51 3.5静态路由命令汇总52第4章RIP 534.1RIP概述53 4.2 RIPv1 544.2.1 实验1:RIPv1基本配置544.2.2 实验2:被动接口与单播更新584.2.3 实验3:使用子网地址60 4.3 RIPv2 624.3.1 实验4:RIPv2基本配置624.3.2 实验5:RIPv2手工汇总654.3.3实验6:RIPv2认证和触发更新684.3.4 实验7:浮动静态路由744.3.5 实验8:ip default-network 77 4.4 RIP命令汇总79第5章EIGRP 805.1 EIGRP概述80 5.2 实验1:EIGRP基本配置80 5.3 EIGRP负载均衡、汇总和认证885.3.1 实验2:EIGRP负载均衡885.3.2 实验3:EIGRP路由汇总925.3.3 实验4:EIGRP认证96 5.4EIGRP 命令汇总97第6章单区域OSPF 986.1 OSPF概述986.2 实验1:点到点链路上的OSP 996.3 实验2:广播多路访问链路上的OSPF 105 6.4 OSPF认证1126.4.1 实验3:基于区域的OSPF简单口令认证1126.4.2 实验4:基于区域的OSPF MD5认证1146.4.3 实验5:基于链路的OSPF简单口令认证1166.4.4 实验6:基于链路的OSPF MD5认证1186.5 实验7:default-informtion originate 120 6.6 OSPF命令汇总122第7章HDLC和PPP 1247.1 HDLC和PPP简介1247.1.1 HDLC介绍124 7.1.2 PPP介绍124 7.2 实验1:HDLC和PPP封装125 7.3 实验2:PAP认证127 7.4实验3:CHAP认证129 7.5 HDLC、PPP命令汇总130第8章帧中继1328.1 帧中继简介1328.1.1 什么是帧中继1328.1.2帧中继的合理性1328.1.3 DLCI 1338.1.4 帧中继术语1348.1.5 LMI 1348.1.6 帧中继映射1348.1.7 子接口135 8.2 实验1:把一台Cisco路由器配置为帧中继交换机136 8.3 实验2:帧中继基本配置和帧中继映射138 8.4 实验3:帧中继上的RIP 142 8.5实验4:帧中继点到多点子接口146 8.6 实验5:帧中继点到点子接口149 8.7 帧中继命令汇总151第9章ACL 1539.1 ACL概述153 9.2 实验1:标准ACL 154 9.3 实验2:扩展ACL 156 9.4 实验3:命名ACL 158 9.5 实验4:基于时间ACL 160 9.6 实验5 动态ACL 161 9.7 实验6:自反ACL 163 9.8 ACL命令汇总165第10章DHCP 16610.1 DHCP概述166 10.2 实验1:DHCP基本配置167 10.3实验2:DHCP中继170 10.4 DHCP命令汇总173第11章NAT 17411.2 实验1:静态NAT配置17411.3 实验2:动态NAT 177 11.4 实验3:PAT配置17911.5 NAT命令汇总180第12章交换机基本配置18212.1 交换机简介18212.2 实验1:交换机基本配置18312.3 实验2:交换机端口安全18412.4 实验3:交换机的密码恢复18712.5 实验4:交换的IOS恢复189 12.6 交换机基本配置命令汇总190第13章VLAN,Trunk和VTP 19113.1 VLAN,Trunk和VTP简介19113.1.1 VLAN 19113.1.2 Trunk 19213.1.3 VTP 19213.1.4 EtherChannel 193 13.2 实验1:划分VLAN 193 13.3 实验2:Trunk配置196 13.4 实验3:VTP配置199 13.5 实验4:EtherChannel配置202 13.6 VLAN、Trunk和VTP命令汇总205第14章STP 20614.1 STP简介20614.1.1 基本STP 20614.1.2 PVST 20714.1.3 Portfast、Uplinkfast、Backbonefast 20714.1.4 RSTP 20714.1.5 MST 20714.1.6 STP防护207 14.2 实验1:STP和PVST 208 14.3 实验2:Portfast,Uplinkfast,Backbonefast 213 14.4 实验3:RSTP 215 14.5 实验4:MST 217 14.6 实验5:STP保护221 14.7 STP命令汇总223第15章VLAN间路由22415.1 VLAN间路由简介22415.1.1 单臂路由22415.1.2 3层交换224 15.2 实验1:单臂路由实现VLAN间路由225 15.3实验2:3层交换实现VLAN间路由227 15.4 VLAN间路由命令汇总228第16章网关冗余和负载平衡23016.1 网关冗余和负载平衡简介23016.1.1 HSRPHSRP是Cisco的专有协议。

Packet Tracer经典案例之路由交换入门篇

Packet Tracer经典案例之路由交换入门篇
A
5.2 配置标准 静态路由
B
5.3 配置特殊 静态路由
C
5.4 企业网综 合配置案例
D
5.5 拓展思维 案例
E
5学习静态路由
5.1.1 静态路由 的特点
5.1.3 静态路由 的类型
5.1.2 静态路由 的应用
5.1.4 静态路由 的语法
5.1 认识静态路由
5学习静态路由
5.2.1 场景一:配置 下一跳静态路由
0
5
8.1.5 PT Multiuse r连通测试
0
3
8.1.3 PT Multiuse r实例创建
0
6
8.1.6 PT Multiuse r故障排错
8Multiuser 分布式多用户 案例
8.2 PT Multiuser综合案 例
0
1
8.2.1 PT Multiuse r任务背景
0
4
8.2.4 PT Multiuse r实例连接
径数
6.4.3 实验三:验 证度量的最大跳数
限制
6.4.4 实验四:验 证更新的最大路由
条数
6.4.5 实验五:验 证两个版本更新的
不同
6学习RIP路由协议
6.4 验证RIP协议特性
6学习RIP路由协议
6.5.1 挑战 任务
6.5.2 挑战 闯关练习拓

6.5 挑战闯关训练
08 7RIP网络实战
C
7.2 企业网综合配置案例
7RIP网络实战
0
0
1
2
7.3.1 园 区网络规 划方案A
0
4
7.3.2 园 区网络规 划方案B
0
5
7.3.4 园 区网络规 划方案D

实验三 telnet 登录配置路由器

实验三 telnet 登录配置路由器

嘉应学院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网络安全》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和要求:目的:通过设置远程登录网络设备,对它们进行管理,可以较好地配置与管理者所在地相距遥远的网络设备,这既避免了管理者的路途奔波,也能及时解决远程网络设备因配置不当出现的问题。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远程登录网络设备的配置方法。

二、实验内容:1、检查PCA与交换机以及三台路由器之间可达性2、在路由器RTA、RTB、RTC上启用CDP,在RTA的S0/0/1端口上关闭CDP,将RTC隔离,观察路由器RTA、RTB、RTC上的结果。

3、Telnet路由器RTB4、能够自由登录并配置路由器RTB之后,再次解决PCA登录RTA\RTC的问题!5、在路由器RTA、RTB、RTC上进行OSPF认证配置,观察路由器配置前后的结果。

三、实验过程:1、实验原理管理设备,通常情况是通过Telnet到异地的一台路由器、交换面上在远程路由器上需要做的工作:(1)为了能够通过Telnet方式登录到异地的路由器上,PC和远程路由器的任意一个接口地址之间路由可达,确保相互之间能够互相Ping通!(2)路由器要求对VTY进行适当的配置(3)如果要进一步取得该路由器更多的管理权限,要求路由器能够配置有特权密码。

2、实验网络拓扑图:3、路由器telnet的设置(1)路由器telnet远程登录设置:router>enrouter #configure terminalrouter (conf)#hostname routerArouterA (conf)#enable password cisco 以cisco为特权模式密码routerA (conf)#interface fastethernet 0/1 以17端口为telnet远程登录端口routerA (conf-if)#ip address 192.168.1.1 255.255.255.0routerA (conf-if)#no shutrouterA (conf-if)#exitrouterA (conf)line vty 0 4 设置0-4 个用户可以telnet远程登陆routerA (conf-line)#loginrouterA (conf-line)#password edge 以edge为远程登录的用户密码主机设置:ip 192.168.1.2 主机的ip必须和交换机端口的地址在同一网络段netmask 255.255.255.0gate-way 192.168.1.1 网关地址是交换机端口地址运行:telnet 192.168.1.1进入telnet远程登录界面password : edgeroutera>enpassword: ciscoroutera#(2)配置路由器的标识 banner $……………$在全局配置的模式下利用“banner”命令可以配置路由器的提示信息,所有连接到路由器的终端都会收到。

华为路由器配置用户通过Telnet登录

华为路由器配置用户通过Telnet登录

配置用户通过Telnet登录系统示例配置用户通过Telnet登录路由器的示例。

在本示例中,通过配置VTY用户界面以及用户登录参数,实现从客户端登录路由器。

组网需求用户可以通过PC等配置终端登录到其它网段上的路由器,进行远程维护。

Telnet用户通过AAA验证登录到路由器,登录后禁止此用户从当前路由器登录网络中其他路由器。

配置思路1.建立物理连接。

2.配置路由器接口的IP地址。

3.配置VTY用户界面的相关参数,包括呼入呼出限制。

4.配置登录用户的相关参数。

5.实现从客户端登录路由器。

数据准备为完成此配置举例,需准备如下的数据:•PC的IP地址。

•待配置路由器以太网接口的IP地址为10.137.147.91/16。

•VTY用户界面的最大个数为10。

•禁止登录的用户登录其他路由器的ACL号为3001。

•VTY用户界面断开连接的时间20分钟。

•VTY用户界面的终端屏幕每屏显示的行数为30。

•VTY用户界面的历史命令缓冲区大小为20。

•Telnet访问的用户信息(验证方式为AAA,用户名为“huawei”,口令为“!QAZ@WSX3edc”)。

操作步骤1.在PC端和路由器端分别和网络连接2.配置登录地址<HUAWEI> system-view[HUAWEI]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1/0/1[HUAWEI-GigabitEthernet1/0/1] undo shutdown[HUAWEI-GigabitEthernet1/0/1] ip address 10.137.147.91255.255.0.0[HUAWEI-GigabitEthernet1/0/1] quit3.在路由器端配置VTY用户界面# 配置VTY用户界面的最大个数。

[HUAWEI] user-interface maximum-vty 10# 配置登录的用户禁止登录其他路由器。

[HUAWEI]acl 3001[HUAWEI-acl-adv-3001]rule deny tcp source any destination-port eq telnet[HUAWEI-acl-adv-3001]quit[HUAWEI] user-interface vty 0 9[HUAWEI-ui-vty0-9] acl 3001 outbound# 配置VTY用户界面的终端属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4:通过telnet访问路由器
1. 案例目标
通过本案例,你可以掌握如下技能:
1)配置路由器以太网接口的IP地址,并激活接口。

2)配置和验证路由器的vty密码
3)通过PC桌面Command Prompt使用telnet程序登录路由器。

2. 设备与拓扑
设备:1台普通PC,1台2950T-24交换机,1台2811路由器。

拓扑:如下图。

3. 操作步骤
步骤0:按拓扑图添加设备与连接,注意直通线与交叉线的区别。

步骤1:配置路由器以太网接口IP地址。

用config页面配置路由器f0/0接口的IP地址为192.168.1.1。

如图4-1所示。

注意,要勾选Port Status为on,缺省时路由器接口是关闭的。

图4-1 在config页面中配置接口IP地址
步骤2:配置路由器虚拟终端登录口令。

Router# configure terminal
Router(config)#line vty 0 4
//以上是进入路由器的VTY虚拟终端下,“vty0 4”表示vty 0到vty 4,共5个虚拟终端。

Router(config-line)#password cisco
Router(config-line)#login
//以上是配置vty的进入口令,即telnet口令
Router(config-line)#exit
步骤3:配置PC的IP地址及网关地址。

在PC的IP Configuration中配置PC的IP地址和网关。

如图4-2所示。

图4-2 在IP Configuration中配置IP地址和网关
步骤4:通过telnet访问路由器
打开PC的桌面DOS命令行窗口。

首先用ping命令测试PC和路由器的IP连通性,再进行telnet远程登录。

如图4-3:
图4-3 在PC0上ping路由器
接着在命令行窗口执行telnet登录,如图4-4。

图4-4 在PC0上telnet登录路由器
//输入vty的口令cisco、输入特权模式口令cisco,即可正常进入路由器的特权模式。

注意:实际应用中要考虑安全等因素,一般不建议使用telnet程序,可以选用SSH等专业终端软件,这些软件的功能完善,既安全又方便配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