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板书)
化学教案《二氧化碳的性质》

化学教案:《二氧化碳的性质》一、教学目标1.了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2.理解二氧化碳的危害性以及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3.掌握二氧化碳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
二、教学重难点1.二氧化碳的危害性与应对方法;2.二氧化碳制备的实验操作;3.二氧化碳的应用领域与产业发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实验或展示二氧化碳的形态和特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2. 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25分钟)2.1 用途和产生方式向学生介绍二氧化碳的产生方式,如吸烟、火灾、人体呼吸等。
让学生思考这些方式对环境和人类的健康有什么危害。
2.2 物理性质介绍二氧化碳的密度和气味,并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其凝固点和沸点。
2.3 化学反应介绍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引导学生观察气泡发生和pH值的变化,理解其化学实质。
3. 探究二氧化碳的危害性(20分钟)3.1 环境污染介绍二氧化碳的排放来源和其对环境的损害。
让学生思考应对环境问题的实际方法和手段。
3.2 人类健康介绍二氧化碳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比如室内空气污染、气候变化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自己的健康,同时为环保出一份力。
4. 探究二氧化碳的应用领域(25分钟)4.1 食品产业介绍二氧化碳在食品加工、保鲜等领域的应用,同时让学生思考其优点和局限性。
4.2 化工产业介绍二氧化碳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如绿色化学、烟囱气体净化等,让学生思考其对环境和人类的益处。
5. 实验操作演示(30分钟)进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备,包括物质的准备、实验器材的使用和实验过程的操作细节。
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验,在实践中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6. 总结(5分钟)回顾本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危害性和应用领域。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和绿色生产。
四、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详细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应用;2.学生能够深刻认识到二氧化碳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3.学生能够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制备方法和操作过程。
《二氧化碳的性质》课件PPT31张

庄芳
谜语:有一物,农民说它是植物的粮 食;消防兵赞美它是灭火的先锋;建 筑师称它是粉刷匠;而环境学家却指 责它是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打一 物)请同学们猜谜底是什么?由此引 入新课。
CO2物理性质的探究
颜色、状态、气味
颜色、状态
气 味
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通常情况下 密度 颜色 气味 状态
枯 井
二、 CO2的化学性质
⑵ 不能供呼吸,无毒。 ⑶ CO2与H2O的反应
⑴ 一般情况下,CO2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
CO2 + H2O = H2CO3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碳酸 原因: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 蕊试液变红
H2CO3
△
H2O
+
(红色石蕊试液变紫) CO2
原因: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2、二氧化碳的下列用途中,既与物理性质有关、 又与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B A、制干冰 B、灭火 C、制化肥 D、作制冷剂
3、判断 A 、 B 、 C 、 D分别是什么物质。 并写出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
紫色石蕊 试液变红
CO2
无色气体A, 不能燃烧, 也不支持燃烧
滴加紫色 石蕊试液
H2O
C
溶于水
⑶ CO2与水反应: CO2 + H2O = H2CO3 △ H2CO3 H2O+CO2
⑷ CO2与石灰水的反应: CO2 + Ca(OH)2 = CaCO3 (白) + H2O 三、 CO2的用途(灭火、制冷剂、工业原料……)
点燃
H 2O
因为木炭燃烧生成CO2,CO2会与石灰浆
中的Ca(OH)2反应生成CaCO3,使得墙很快变 白变硬,但反应同时还有水生成,所以刚放炭 火盆时,生成的水使墙壁反而潮湿。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 临江市第四中学 宁先贺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初中最为完整的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体系的一个单元。
本节课的知识体系既能联系到碳单质,又编写了碳酸和碳酸钙等化合物知识,同时为以后的教学打下基础。
所以,本课题内容是本单元内容的核心和纽带。
本节教材总体来说难度不大,许多知识学生比较熟悉。
也比较感兴趣,因此,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对二氧化碳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利用学到的化学知识理解和解释相关的化学问题,提高科学素养水平。
二、学情分析初三年级学生大多数处在14~15岁的年龄段,正处在身心迅速成长的时期,大脑机能显著发展并趋于成熟,他们对化学的兴趣逐步由“直觉兴趣—操作兴趣—具有因果关系的兴趣向具有概括性的认知兴趣”迁移。
并通过前几个单元的学习,对实验操作也有了进一步熟练掌握,学生往往通过自主探究来了解一类物质的规律知识,喜欢一些创造性的实验和观察活动。
三、学法指导本节课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总结得出结论,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发展新知识,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合作学习,达到发展思维能力的目的。
四、设计思路本节课实验较多,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也较多,因此,在设计时以探究实验为活动线,以获得二氧化碳性质及用途为知识线,将二氧化碳的性质等知识搭上了趣味、愉悦、竞争的载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充分体现新课标“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这一教学宗旨。
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熟练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学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及实验探究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及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意识;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六、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2、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澄清石灰水的反应七、教学用具:仪器:大烧杯、折形薄铁片、集气瓶、玻璃片、软塑料瓶、酒精灯药品:蜡烛、澄清石灰水、石蕊固体、二氧化碳气体多媒体演示课件八、教学方法:本节课以引导探究为主、多媒体为辅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验体现学科特点,发挥实验的作用。
《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稿

《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稿《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稿1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二氧化碳的性质》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课程中安排了丰富的实验,通过实验探究推导出二氧化碳的性质以及二氧化碳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学习本节课,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科学方法,同时,它又是中考中常设计的内容,因此,在初中化学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结合对教材的分析,我制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表达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论。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是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分析实验的基本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拉进化学与生活的距离。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的化学反应原理二、说学情本课时内容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并且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有了一些关于二氧化碳的知识的了解,所以学习起来不会很难。
又由于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尤其对化学实验充满浓厚的兴趣,但是学生对实验的动手和分析能力弱,还没具备自主的实验探究能力,所以我采用组成小组进行实验探究来形成教学手段,逐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说教法好学教育:(一)教学方法(1)情境引入法: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意识。
(2)实验探究法:本节课通过教师演示,学生动手操作分析实验现象,探究二氧化碳性质。
(3)问题讨论法:在教学中恰当的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和假设,通过讨论完成探究实验。
四、说学法为了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指导学生进行学习:1、指导学生利用生活素材和实验探究,提炼总结二氧化碳的性质2、指导学生利用分析、对比的思维方式,使新知识与已有的知识发生联系。
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

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稿)市七中任秋燕一、说教材本课时教学内容的功能和地位▪本课时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第一课时,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后,对其性质和用途的进一步研究。
▪二氧化碳的性质是本节重点,它为今后学习《常见的酸和碱》起到了铺垫作用。
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的过程,学生进一步体会了研究物质的一种基本方法。
▪通过对二氧化碳性质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培养了学生自主提炼、归纳总结的能力,为今后知识的学习进行了学法的铺垫。
二、说学生情况分析本课时内容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并且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有了一些关于CO2的知识的了解,另外在前几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对于CO2也有了比较深的印象,其中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一现象,学生从接触化学不久就已经知道了,可是“变浑浊”这一变化的原理还没有落实;在学O2的性质时,已对CO2不支持燃烧和自身不可燃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并能够用化学方法区别O2和CO2等;但CO2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这样现象,学生不能用原有的知识加以解释。
学生的已有知识都是零散的、不系统的。
故而本节教学的目的,应该是将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本节新知识进行整合,之后在将其系统化、网络化。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生活实际现象的观察,识记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通过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实验, 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并能正确书写符号表达式2、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习科学探究的环节,认识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2)通过探究实验,学生初步学会对现象、信息进行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进行实验探究,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化学学习的持续兴趣四、说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教学难点: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探究五、说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讲述意大利死狗洞的故事,展示舞台烟雾效果图片。
提出要求:通过学习今天的内容来解释这些现象(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的探究:1、教师板书: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2、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学生分组探究实验的要求:第一组: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观察它的颜色、气味和状态;第二组: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设计试验探究它的密度第三组和第四组: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设计试验探究它在水中的溶解性3、学生完成实验,观察并记录现象,分析得出结论:第一组活动探究:二氧化碳颜色、气味和状态现象:无色,无味,气体分析:二氧化碳常温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省级优质课获奖作品)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省级优质课获奖作品)一、学情分析本节课适合初三学生。
学生已经学过氧气等物质的知识,通过微视频课前自学了二氧化碳的常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他们具备进行科学探究的实验技能和控制变量法等方法。
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在新颖的问题情境中解决问题,进而获得新的知识。
二、内容分析本节课的知识体系涉及碳单质、碳酸和碳酸钙等化合物知识。
按照由简到繁的顺序,CO2作为氧化物,是其中联系的纽带,研究CO2的性质可为后面研究酸碱盐打下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涉及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CO2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等方面。
难度不大,与实际联系紧密,实验较多,有利于开展探究研究,提高探究能力,从而使学生对二氧化碳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并能利用学到的化学知识理解和解释日常生活中相关的化学问题。
同时本节课蕴含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对于全面提高初中学生的素质有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1、了解CO2的常见性质,提高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2、通过微视频研究、合作探究、动手制作等活动,提升自主研究、合作研究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获取新的知识。
3、通过实验探究,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和研究成功的喜悦,提高设计实验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运用CO2的相关性质,解决检验CO2和除去CO2等简单问题。
五、教学难点CO2与NaOH反应,CO2与水反应。
六、教学流程1.课前自主研究:通过微视频研究CO2的常见性质。
2.活动1:剧情创设“屠狗妖”,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对比实验,检验CO2的常见性质。
3.活动2:制作红枫叶,比较CO2与NaOH反应和CO2与水反应的效果。
4.形成新知:通过活动1和活动2,学生了解CO2的性质和应用。
5.思考问题:为什么CO2对环境和生活有影响?6.总结回顾: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实验方法。
七、活动用品CO2、水、NaOH溶液、澄清石灰水、塑料瓶、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纸枫叶等。
《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稿

《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稿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简介《二氧化碳的性质》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主要介绍二氧化碳的性质。
二氧化碳是初中化学教学要求掌握的两种主要气体之一,也是与生活实际联系极其密切和广泛的一种物质。
课程中安排了丰富的实验,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真正做到“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初步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二氧化碳的性质等有关知识的探究学习,使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相互交流、探究学习的方式,使学生产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从而产生学习化学的强烈愿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明确“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增强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根据课本安排的实验,无法从实验现象直接得出结论,这就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推理得出结论。
因此造成难点。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刚接触化学,对化学尤其实验充满兴趣,但实验的动手和分析能力较弱,还没有具备自主的实验探究能力,但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了很多有关二氧化碳的知识,例如喝汽水,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呼吸作用的产物等。
所以往往渴望通过自主探究来了解二氧化碳的规律知识甚至为此要求进行一些创造性实验和观察活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合作”的实验探究模式,逐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从而树立科学的探究观和世界观。
三、说教法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的相互作用,教学两者的统一才能够体现教学过程最优化。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设计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设计教学目的知识目的联络自然界的生命活动,看法二氧化碳的重要性;经过课堂演示实验,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经过实验及实验剖析,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联络生活实践,了解石灰石的用途。
才干目的学习经过实验看法物质性质的方法;提高实验探求才干。
情感目的培育先生从生活视角观察二氧化碳的存在及用途,再从社会视角剖析其运用,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关系;联络生命活动,看法二氧化碳的重要性;经过对温室气体之一的二氧化碳的引见,增强环境维护看法。
教学建议知识解说指点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建议以探求式学习为主,让先生依据实验现象,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质,而不是教员先讲二氧化碳的性质,然后做实验验证给先生看。
2.讲授方法上,建议以说话法为主,引导先生观察,与先生讨论每一点二氧化碳的详细性质。
3.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在强调不可燃性和与水反响生成碳酸的同时,独自列出二氧化碳的不可燃性和普通状况下不支持熄灭的性质,有利于先生了解灭火这一二氧化碳重要用途。
4.二氧化碳与廓清石灰水的反响,先生并不生疏。
但不宜一次就讲到二氧化碳与碳酸钙反响失掉碳酸氢钙,这样只会使难点集中,添加先生学习难度。
课堂引入指点方法一:近来地球上气温正在逐渐降低,什么缘由使能地球气温如此变化呢?这就是二氧化碳在作祟。
明天我们就来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
方法二:据纸报道,某乡村一户农民挖了一口井,约十四、五米,因民工施工时在井下烧火照明,而家人不知。
一日,其大女儿想看看井下能否有水,于是沿梯而下,结果很久不见动态,下面的二女儿及邻居一男孩亦跟下去,结果三人身亡于井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悲关于二氧化碳性质的教材剖析:二氧化碳作为气态化合物关于先生而言并不生疏。
无论呼入的新颖空气还是呼出的浊气中都含有二氧化碳。
虽然先生在理想生活中有了一些二氧化碳的知识,但都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
经过这节教学,将先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与前面的物质学习联络起来,织成知识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颜色和气味: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比空气大(标准状况下密度为 1.96g/L,可以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 3、溶解性:可溶于水(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中 可溶解1L二氧化碳);
4、三态变化:固态二氧化碳叫做“干冰”,易 升学性质
△
1、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二氧化碳可与水反应
CO2+H2O=H2CO3 (碳酸具有酸性,能使紫色 石蕊试液变红)
但是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H2CO3=H2O + CO2↑ 3、二氧化碳可与氢氧化钙反应(石灰水的主要成分 是氢氧化钙) CO2+Ca(OH)2=CaCO3 ↓+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