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一.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物质的有些性质如:颜色、气味、味道,是否易升华、挥发等,都可以利用人们的耳、鼻、舌、身等感官感知,还有些性质如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可以利用仪器测知。
还有些性质,通过实验室获得数据,计算得知,如溶解性、密度等。
在实验前后物质都没有发生改变。
这些性质都属于物理性质。
物理变化物理变化:物质在发生反应时,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如固态的冰受热熔化成水,液态的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冷凝成水,水凝固成冰。
水在三态变化中只是外形和状态变化了。
并没有新的物质产生出来,所以属于物理变化。
二.化学性质: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牵涉到物质分子(或晶体)化学组成的改变。
如可燃性、不稳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助燃性、还原性、络合性、毒性、热稳定性、腐蚀性、金属性、非金属性跟某些物质起反应呈现的现象等。
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物质发生变化时生成新物质,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做化学反应。
例如"蜡烛能燃烧”,在化学性质的描述中,常常伴随着“能、可以、会、易、具有”等的字眼。
化学性质与化学变化是任何物质所固有的特性,如氧气这一物质,具有可燃性为其化学性质;同时氧气能与氢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水,为其化学性质。
任何物质就是通过其千差万别的化学性质与化学变化,才区别与其它物质;化学性质是物质的相对静止性,化学变化是物质的相对运动性。
三.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志是有无新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发生时没有新物质生成。
如矿石粉碎,只是物质形状变化。
矿石炼成铁则为化学变化,因为铁矿石的主要成分是铁的氧化物,炼成的铁是单质,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有物理变化。
例如,蜡烛燃烧前一定先熔化,接着变成石蜡蒸汽。
这个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蜡烛燃烧才是化学变化。
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变成金刚石就不是物理变化,而是化学变化,因为它变成了另外一种单质。
物理、化学性质

硬度 小
密度 小 大
熔点 燃烧 能 燃烧 不能 燃烧
生锈 不会 生锈 会 生锈
低 高
银白色/ 铁钉 银白色 无 灰色
大
铁钉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 。物理性质: 的性质。 的性质。 具体内容:如颜色、状态、气味、水溶性、 具体内容:如颜色、状态、气味、水溶性、密 硬度、熔点、沸点等。 度、硬度、熔点、沸点等。 2。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 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 物理变化
A、铜绿受热时会分解; 、铜绿受热时会分解; B、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பைடு நூலகம் 、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密度大; 、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密度大; E、木棒受力折断。 、木棒受力折断。
A、 B、F、G、 K、M 、 、 、 、 、
化学变化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变化
初中化学教学课件
2、判定下面变化过程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 、判定下面变化过程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 A、镁带能燃烧 、 C、纸张能撕碎 、 E、铝丝很软 、 B、镁带是银白色金属 、 D、铁丝会在潮湿空气中生锈 、 F、碱式碳酸铜受热会分解 、
注意
二:1、水变成水蒸气 、
2、水可以变成水蒸气 物理性质 、 三:1、粮食酿成酒 、 2、粮食能酿成酒 、 四:1、木头制成桌椅 、 2、木头可以制成桌椅 、 化学变化 化学性质 物理变化 物理性质
描述物质 性质的语言中 有“可、易、 能、会”等表 示具有能力的 字眼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是研究物质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事物的性质。
本文将介绍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含义、区别以及常见的例子。
一、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指的是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化学反应会改变原有物质的组成和性质,产生新的物质。
化学性质是通过观察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得出的。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些常见的化学性质。
1. 活性活性是指物质与其他物质进行化学反应的倾向。
有些物质非常活性,容易参与化学反应,例如氧气、氯气、氢气等。
而有些物质不活性,不容易与其他物质反应,例如惰性气体氦、氖等。
2. 氧化还原性氧化还原性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能够失去电子或者获取电子的能力。
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而还原是指物质获取电子。
例如金属在酸中能够释放出电子,变成正离子,被氧化;而还原则是将金属离子还原成金属。
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中最重要的一种反应。
3. 酸碱性酸碱性是指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以及在化学反应中所表现出来酸碱的性质。
在水中溶解度较高的物质通常是酸性物质或碱性物质。
在化学反应中,酸性物质会释放出氢离子,碱性物质则会释放出氢氧根离子。
4. 可燃性可燃性是指物质在氧气存在的情况下能够和氧气发生反应,并且产生火焰或爆炸。
许多有机物质具有很高的可燃性,例如汽油、甲醇、乙醇等。
二、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指的是物质不涉及化学反应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理性质是通过观察物质在受到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而得出的。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些常见的物理性质。
1. 密度密度是指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比值,通常以克每立方厘米为单位。
密度高的物质通常比密度低的物质更重。
例如黄金的密度非常高,所以重量较小的黄金块可以有较大的价值。
2. 熔点和沸点熔点是指物质从固态转化为液态的温度,沸点则是指物质从液态转化为气态的温度。
不同物质的熔点和沸点都不相同,因此可以通过这些性质来区分不同的物质。
3. 电导率电导率是指物质对电流的传导能力。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因此,都属于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1)液氮用作冷冻剂(液氮做医疗手术),是利用了液氮蒸发吸热的物理性质。
2)氮气可以用作粮食瓜果的保护气是利用氮气化学性质稳定。
3)氮气作为灯泡的填充气,是利用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属于化学性质。
4)氧气通过低温加压变成了淡蓝色液体,只是氧气的状态发生了变化,由气体变为液体,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5)分离洁净液态空气制取氧气,是指将空气加压降温成为液态,再蒸发将液态氮除掉,剩余的主要是氧气了,所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性质。
6)火箭起飞用液氧作为助燃剂,是利用了氧气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
7)氧气用于切割金属,是利用了氧气的氧化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
8)氧气用于炼钢是利用了氧气支持燃烧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9)氧气用于急救病人是利用氧气能供给呼吸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10)氧气用于气焊是利用氧气的支持燃烧的性质,属于氧气的化学性质。
11)潜水员潜水时携带氧气瓶,是利用氧气供给呼吸,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所以利用了化学性质。
12)氢气用于填充气球,是利用其密度比空气小,是物理性质。
13)氢气用作清洁燃料是利用了氢气的可燃性,体现的是化学性质。
14)不纯的氢气在空气中点燃发生爆炸,发生了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15)二氧化碳可以水反应生成碳酸,在这里体现的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6)二氧化碳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且二氧化碳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既利用了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化学性质。
17)通常在加压的条件下将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制成饮料,利用压强大,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变大,属于物理性质,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属于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在蜡烛燃烧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有 ( D)
A 只有物理变化
B 只有化学变化
C 可能有物理变化 ,一定有化学变化
D 既有物理变化 ,又有化学变化
5、下列描述中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B)
A.胆矾是蓝色的固体 B.镁条在点燃条件下能燃烧 C.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后变浑浊 D.矿石粉碎
我们可以看到,铁粉 能被吸起,而铁锈不能被吸起。
说明铁粉和铁锈不是同一种物质, 即铁在生锈过程中产生了新物质
灯泡通电前后 的变化
变化前 :钨丝 变化后: 钨丝
物质变化后 没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
铁生锈
变化前:铁
变化后:铁锈
物质变化后 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
• 什么是物理变化? 什么是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无色的氢氧化钠溶液
出现了红褐色的沉淀 黄色的氯化铁溶液
蓝色的硫酸铜 出现了蓝色的沉淀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有无新物质生成
例:颜色、状态、形状、温度等的变化—物理变化
如:生锈、腐蚀、燃烧、食物变质、呼吸、光合作用等
哪些是描述天然气发生的变化?
天然气是世界上继煤和石油之后的第三大能源。主 要存在于油田气、气田气、煤层气、泥火山气和生物生 成气中,也有少量出于煤层。密度约0.65g/L,比空气轻, 无色、无味。压缩和降温的条件下可以变成液态。能燃 烧,因为它的主要成分为甲烷,燃烧时产生明亮的淡蓝 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
会生锈、可燃性、能反应、酸性、碱性等— —化学性质
物下列理性质性中属质于物和理性化质的学有(A性.D质.E),的属于化学 本质区别: 性质的有( B.C )。
九年级化学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方法和应用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导电性、溶解性、延展性等等。
具体来说,比如镁是银白色固体。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比如稳定性、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等。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导电性、溶解性、延展性等等。
具体来说,比如镁是银白色固体。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比如稳定性、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等。
物理性质定义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是否易融化、凝固、升华、挥发,还有些性质如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可以利用仪器测知。
还有些性质,通过实验室获得数据,计算得知,如溶解性、密度等。
在实验前后物质都没有发生改变。
这些性质都属于物理性质。
如水的蒸发;蜡烛质软,不易溶于水,一般石蜡成白色;纸张破碎等。
不通过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的性质就是物理性质。
经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就是化学性质。
特点物理性质属于统计物理学范畴,即物理性质是大量分子所表现出来的性质,不是单个原子或分子所具有的。
例如:物质的颜色是大量分子集体所具有的性质,是单个分子所不具有的。
判断方法如可燃性、不稳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络合性、腐蚀性、跟某些物质起反应呈现的现象等。
用使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方法可以得知物质的化学性质。
例如,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加热KClO3到熔化,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表明KClO3受热达较高温度时,能够放出O2。
因此KClO3具有受热分解产生O2的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定义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如:可燃性、稳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助燃性、腐蚀性、毒性、脱水性等。
它牵涉到物质分子(或晶体)化学组成的改变。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熔点、沸点、硬度、溶解性、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等,这些性质是能被感观感知或利用仪器测知的。
2、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所属物质类别的化学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及一些其它特性。
一、本质不同
1、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或是物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2、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二、特点不同
1、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属于统计物理学范畴,即物理性质是大量分子所表现出来的性质,不是单个原子或分子所具有的。
例如:物质的颜色是大量分子集体所具有的性质,是单个分子所不具有的。
2、化学性质:化学性质的特点是测得物质的性质后,原物质消失了。
如人们可以利用燃烧的方法测物质是否有可燃性,可以利用加热看其是否分解的方法,测得物质的稳定性。
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的氧化性、还原性、各类物质的通性等,都属于化学性质。
扩展资料:
物理性质的研究方法
通常用观察法和测量法来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如可以观察物质的颜色、状态、熔点和溶解性;可以闻气味(实验室里的药品多数有毒,未经教师允许绝不能用鼻子闻和口尝);
也可以用仪器测量物质的熔点、沸点、密度、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溶解性和挥发性、吸附性、磁性。
化学反应中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化学反应中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化学反应是物质变化的过程,通过化学反应可以改变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是物质本身的性质,是分析化学和物理学的基础,探究物质变化的本质和规律。
以下是化学反应中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探讨。
一、化学反应中的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的性质,是物质的本质属性。
化学性质包括化学变化、化学反应速率、氧化还原性等。
1、化学变化化学变化是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本质变化,可以引起物质的性质和构成的变化。
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原来的物质被分解、合成、氧化、还原等,形成新的化合物。
例如,水的化学式为H2O,它的分子结构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
当水加热到100度时,可分解为氢气和氧气,生成新的化合物。
这种变化是化学变化。
2、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化学反应发生的快慢度量,是物质在单位时间内转化的量和反应物浓度的函数关系。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很多,包括温度、浓度、催化剂、表面积等。
例如,当加热反应物时,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分子之间碰撞的频率和能量增加,反应速率也就加快了。
3、氧化还原性氧化还原是指电子的转移过程,是化学反应中最重要和最常见的类型之一。
在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接受电子,还原剂失去电子,形成氧化物和还原物。
例如,金属铁与氧气反应,形成的产物是二氧化铁。
在这个反应中,氧气被还原为二氧化铁,铁则被氧原子氧化成了铁离子。
二、化学反应中的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物理过程中的属性,包括物理状态、密度、熔点、沸点等。
化学反应中,物质的物理性质往往会发生改变。
1、物理状态物理状态是物质的状态表现,包括固体、液体、气体三种形态。
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物理状态可能会发生改变,例如冰水加热可以变成水蒸气。
在这个过程中,水的物理状态从液态转变为气态。
2、密度密度是指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比,是物质的重要物理性质。
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密度会受到影响,例如由于温度的改变,物质的密度也会改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月25日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中考频度:★★★★★难易程度:★☆☆☆☆
(2017·南京)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颜色
B.状态
C.熔点
D.氧化性
1.(2017·北京)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颜色B.密度
C.可燃性D.沸点
2.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氧气有助燃性
B.氢气有可燃性
C.浓氨水有挥发性
D.一氧化碳有毒性
3.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干冰易升华
B.酒精能燃烧
C.二氧化碳比空气密度大
D.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
4.谷氨酸钠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料味精的主要成分。
下列属于谷氨酸钠化学性质的是
A.易溶于水
B.略有甜味或咸味
C.白色晶性
D.光照条件下不分解
1.【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物质的性质概念,化学性质指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来表现的性质。
颜色、密度、沸点均不需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故选C。
学&科网
2.【答案】C
【解析】必须经化学变化才能表现的性质叫化学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的性质叫物理性质。
浓氨水有挥发性,只发生了物质状态的改变,物质种类不变,所以氨水的挥发性是物理性质。
助燃性、可燃性、毒性均需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
故选C。
3.【答案】B
【解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
A、干冰易升华,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故是物理性质;B、酒精能燃烧,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故是化学性质;C、二氧化碳比空气密度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D、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故是物理性质。
故选B。
4.【答案】D
每日总结是为了更好的进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