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押财产被抵押人处分的相关法律
抵押贷款法律的相关规定是怎么样的?

抵押贷款法律的相关规定是怎么样的?可作担保物指已作为抵押担保的财产。
按我国<担保法>第34条规定,下列财产可作担保物:1、抵押⼈所有的房屋和其他地上定着物。
2、抵押⼈所有的机器、交通运输⼯具和其他财产。
3、抵押⼈依法有权处分的国有的⼟地使⽤权、房屋和其他地上定着物。
贷款,⼀般的贷款⾏为都是在银⾏发⽣的,贷款⼈想要贷款的,⼀般到银⾏进⾏申请,银⾏也要求贷款⼈应该具备⼀定的条件,⾸先贷款⼈是否有正规的⼯作,如果没有固定的收⼊,正规的⼯作,⼀般就会要求贷款⼈提供物或者是,才可以予以办理贷款业务。
那么关于法律的相关内容是怎么样的?⼀、关于抵押物的法律规定可作担保物指已作为的财产。
按我国<>第34条规定,下列财产可作担保物:1、抵押⼈所有的房屋和其他地上定着物;2、抵押⼈所有的机器、交通运输⼯具和其他财产;3、抵押⼈依法有权处分的国有的、房屋和其他地上定着物;4、抵押⼈依法有权处分的国有机器、交通运输⼯具和抵押物其他财产;5、抵押⼈依法承包并经发包⽅同意抵押的荒⼭、荒沟、荒丘、荒滩等荒地的⼟地使⽤权;6、依法可以抵押的其它财产。
不可抵押的财产(⼀):(⼆)耕地、、⾃留地、⾃留⼭等集体所有的⼟地使⽤权,但本法第三⼗四条第(五)项、第三⼗六条第三款规定的除外;(三)学校、幼⼉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教育设施、医疗卫⽣设施和其他社会公益设施;(四)所有权、使⽤权不明或者有争议的财产;(五)依法被查封、扣押、监管的财产;(六)依法不得抵押的其他财产。
延伸阅读:⾃愿办理抵押登记的情况抵押贷款房屋如何过户⽤途⼆、房产抵押贷款还不了,会承担什么法律责任先是银⾏起诉了,下⼀步就是法院判,⼀般会判你还钱,拖⼀段时间后银⾏会申请,接收你的房屋产权,并拍卖。
⼀般情况下,银⾏放贷数额会⼩于你提供的担保房屋价值。
也就是说,银⾏在放贷时会考虑到将来的偿还不能⽽将抵押房变现的价值问题。
再说,拍卖的价值也是很客观的,不会明显低于市场价值的。
2021年《民法典》担保制度司法解释解读之担保物权--1

担保制度司法解释: 第四十九条: 以违法的建筑物抵押的,抵押合同无效,但是
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已经办理合法手续的除外。抵押合同无效的法 律后果,依照本解释第十七条的有关规定处理。 当事人以建设用地使用权依法设立抵押,抵押人以土地上存在违法 的建筑物为由主张抵押合同无效,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类型二:处分受到限制的财产:依据无权处分的相关规则。 “区分原则” 以抵押人不享有处分权的财产设立抵押权,抵押合同虽然有效,但 该财产的交换价值是否能够实现,尚不确定。
权人可以请求人民 法院撤销该协议。
议以质 押财产折价,也可以就拍卖、变卖质
抵押权人与抵押人未就抵押权实现方式达成协议的,押财产所得 的价款优先受偿。
抵押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拍卖、变卖抵押财产。 质押财产折价或者变卖的,应当参照市场价
抵押财产折价或者变卖的,应当参照市场价格。 格
案例:李X上诉王X抵押合同纠纷案 [北京三中院(2016)京03民终8680号 ,《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17年第7期]
(三) 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等为公益目的成立的非营利法人的教 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其他公益设施; (四) 所有权、使用权不明或者有争议的财产; (五) 依法被查封、扣押、监管的财产; (六)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抵押的其他财产。
类型一:禁止市场流通的财产:抵押合同无效 理由:抵押权以追求标的物的交换价值为目的,其中心效力在于对 标的物价值的优先支配力。此时只有令抵押合同无效,才能符合规 范目的。
质权人不行使的,出质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拍卖、变卖质押 财产
。
出质人请求质权人及时行使质权,因质权人怠于行使权利 造成损
害的,由质权人承担赔偿责任。
第237条
债务人可以请求留置权人在债务履行期届满后行使留置权留置 权人不行使的,债务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拍卖、变卖留置财产。
处分权的具体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处分权的定义处分权是指权利主体依法对其财产享有的使用、收益、处分等权利。
具体包括以下几种:1. 使用权:指权利主体对财产进行使用、消费的权利。
2. 收益权:指权利主体从财产中获取经济利益的权利。
3. 处分权:指权利主体对财产进行转让、抵押、赠与、继承等法律行为的权利。
二、处分权的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第13条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公民的合法财产权。
”2.《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物权法》第39条规定:“权利人可以依法处分其财产,但不得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3.《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合同法》第54条规定:“当事人依法享有处分权,但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4.《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继承法》第3条规定:“遗产继承,应当遵循男女平等、养老育幼、照顾病残、协商一致的原则。
”三、处分权的具体规定1. 使用权(1)使用权主体:使用权主体包括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
(2)使用权内容:使用权内容主要包括财产的使用、消费等。
(3)使用权限制:使用权主体在使用财产时,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得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2. 收益权(1)收益权主体:收益权主体包括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
(2)收益权内容:收益权内容主要包括财产的收益、收益的分配等。
(3)收益权限制:收益权主体在享有收益权时,应当依法纳税,不得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3. 处分权(1)处分权主体:处分权主体包括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
(2)处分权内容:处分权内容主要包括财产的转让、抵押、赠与、继承等。
(3)处分权限制:①不得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合法权益;②不得违反法律法规;③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④不得损害他人合法权益。
四、处分权的行使与保护1. 处分权的行使(1)处分权的行使应当遵循合法、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2)处分权的行使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3)处分权的行使应当尊重当事人的意愿;(4)处分权的行使应当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抵押物的权属和使用的法律规定

抵押物的权属和使用的法律规定在贷款和抵押交易中,抵押物是一项重要的保障措施,用于保障贷款人的权益。
抵押物的权属和使用涉及许多法律规定,以确保各方的权益得到保护并且交易过程合法合规。
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一、抵押物的权属抵押物的权属涉及抵押人和抵押权人之间的关系。
抵押人是指贷款人,即借款人向银行或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时提供的担保物品。
抵押人在贷款正常偿还的情况下,拥有抵押物的绝对权益。
然而,在贷款出现逾期或无法偿还的情况下,抵押权人可以依法行使对抵押物的权益。
根据我国《担保法》的规定,抵押物的权属在借款人履行还款义务的期限届满之前,仍然归属于借款人所有。
只有在借款人逾期未还款或无力偿还贷款时,抵押权人才能够主张对抵押物的权益,并通过法律程序追求借款人的还款责任。
抵押物的权属关系是双方合同约定的结果,因此在贷款合同中需要明确规定抵押物的详细描述、数量、质量等信息,以及双方权益的约定。
二、抵押物的使用抵押人作为抵押物的所有者,仍然有权对其进行使用。
一般情况下,抵押物的使用不应影响其作为担保物品的价值和安全性。
抵押人可以在合理范围内使用抵押物,但禁止从事可能损害抵押物价值的行为,如私自出售、转移、毁损或进行其他侵害抵押物权益的行为。
抵押物的使用应遵守一定的限制,具体的规定可以在贷款合同中得到明确。
一般而言,贷款合同会规定抵押物的使用范围和限制,以确保贷款人的权益不受侵害,并保证贷款本息的安全。
在特殊情况下,抵押权人可以与抵押人协商约定对抵押物的特殊使用方式,如出租、转让或租赁等。
这种情况下,需要经过双方协商一致,并在合同中明确约定相关条款。
三、法律责任和追偿当贷款人出现逾期或无力偿还贷款的情况时,抵押权人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追求借款人的还款责任。
根据我国的《担保法》规定,抵押权人可以依法处分抵押物,以偿还贷款。
抵押权人在处分抵押物时,应当依法通知借款人,并以公开、公平、公正的方式进行处置。
处置抵押物的方式可以是拍卖、变卖或者以协议价格转让给第三方等。
无权处分行为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无权处分行为,是指无权处分财产的人擅自处分他人财产的行为。
在我国法律体系中,无权处分行为是一种重要的民事法律行为。
本文将从无权处分行为的定义、法律性质、法律后果以及相关法律规定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无权处分行为的定义无权处分行为,是指无权处分财产的人擅自处分他人财产的行为。
这里的“财产”包括动产和不动产,如房屋、车辆、金钱等。
无权处分行为包括以下几种情形:1. 没有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2. 没有处分权的人处分自己无权处分的财产;3. 没有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委托自己保管的财产;4. 没有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赠与的财产。
三、无权处分行为的法律性质无权处分行为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具有以下法律性质:1. 侵权行为:无权处分行为侵犯了财产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属于侵权行为。
2. 无效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规定,无权处分行为是无效的。
3. 可撤销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四条规定,无权处分行为在财产所有人知道或应当知道的情况下,可以请求撤销。
四、无权处分行为的法律后果1. 责任承担:无权处分行为人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包括赔偿损失、恢复原状等。
2. 撤销权:财产所有人有权请求撤销无权处分行为。
3. 返还原物:无权处分行为人应当将处分所得的财产返还给财产所有人。
4. 恢复原状:无权处分行为人应当将财产恢复到处分前的状态。
五、相关法律规定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无权处分他人财产的,其行为无效。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四条:财产所有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无权处分行为后,可以请求撤销。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五条:无权处分行为人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六条:无权处分行为人应当将处分所得的财产返还给财产所有人。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条:无权处分行为人应当将财产恢复到处分前的状态。
民法典关于“浮动抵押”规定的解读

民法典关于“浮动抵押”规定的解读重点法条第三百九十六条企业、个体工商户、农业生产经营者可以将现有的以及将有的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抵押,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债权人有权就抵押财产确定时的动产优先受偿。
条文主旨本条是关于浮动抵押的规定。
条文释义浮动抵押指权利人以现有的和将有的全部财产或者部分财产为其债务提供抵押担保。
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债权人有权就抵押财产确定时的动产优先受偿。
比如企业以现有的以及未来可能买进的机器设备、库存产成品、生产原材料等动产担保债务的履行。
抵押权设定后,抵押人可以将抵押的原材料投入产品生产,可以买入新的机器设备,也可以卖出产品,抵押财产处于一种浮动的状态。
然而,抵押权人实现抵押权时,抵押财产应当是确定的,抵押财产需要从之前浮动的状态变为固定的状态。
根据本法第411条的规定,当发生债务履行期限届满债权未实现、抵押人被宣告破产或者解散、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成就或者出现严重影响债权实现的其他情形时,抵押财产确定,也就是说此时抵押人有什么财产,这些财产就是抵押财产。
抵押财产确定前,抵押权人对于抵押人处分的财产不能追及,抵押人新增的财产要作为抵押财产;抵押财产确定后,对于抵押人转出的抵押财产,抵押权不受影响,仍对这些财产具有追及效力,而对于抵押人新增的财产,抵押权人不享有担保物权。
抵押人以其全部财产设定浮动抵押的,只需要在登记时注明以全部财产抵押,即对抵押财产作概括性描述,不必详列抵押财产清单。
以部分财产抵押的,则需要列明抵押的财产类别。
浮动抵押具有不同于固定抵押的两个特征:第一,浮动抵押设定后,抵押的财产不断发生变化,直到约定或者法定的事由发生,抵押财产才确定。
第二,浮动抵押期间,抵押人处分抵押财产的,抵押权人对抵押财产无追及的权利,只能就约定或者法定事由发生后确定的财产优先受偿。
浮动抵押具有以下优点:(1)有利于企业融资,促进经济发展。
法律上关于抵押的案例(3篇)

第1篇案情简介:张某,男,35岁,个体工商户。
李某,女,30岁,某银行工作人员。
2019年,张某因扩大经营规模,需要资金周转,遂向李某所在的银行申请贷款。
在贷款过程中,张某以其位于市中心的一套房产作为抵押物,与银行签订了抵押合同。
合同约定,若张某未按时归还贷款本息,银行有权依法对该房产进行处置。
2020年,张某因经营不善,无力偿还贷款,银行遂向张某发出还款通知。
张某未在规定期限内偿还贷款,银行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决张某偿还贷款本息,并有权依法对该房产进行处置。
一、争议焦点1. 抵押合同的效力;2. 银行是否有权依法对该房产进行处置;3. 张某应否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案件事实1. 2019年3月,张某向李某所在的银行申请贷款100万元,用于扩大经营规模。
在贷款过程中,张某以其位于市中心的一套房产作为抵押物,与银行签订了抵押合同。
2. 抵押合同约定,若张某未按时归还贷款本息,银行有权依法对该房产进行处置。
3. 2020年,张某因经营不善,无力偿还贷款。
银行多次催收无果后,于2020年8月向张某发出还款通知,要求其在15日内偿还贷款本息。
4. 张某未在规定期限内偿还贷款,银行遂向法院提起诉讼。
三、法律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九十五条规定:“抵押权人可以与抵押人约定,债务履行期限届满抵押权人未受清偿的,抵押物的所有权归抵押权人所有。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一百八十七条规定:“抵押权人自抵押财产被查封、扣押之日起一年内,未就抵押财产优先受偿的,抵押权消灭。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三条规定:“抵押权人依法行使抵押权,对抵押物享有优先受偿权。
”四、法院判决1. 法院经审理认为,张某与银行签订的抵押合同合法有效,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明确。
2. 鉴于张某未在规定期限内偿还贷款,银行有权依法对该房产进行处置。
3. 法院判决张某偿还贷款本息,并授权银行依法对该房产进行处置。
抵押物查封的法律后果(3篇)

第1篇一、引言抵押物查封是指在抵押权实现过程中,为保证抵押权人的合法权益,法院依法对抵押物进行查封的行为。
抵押物查封是抵押权实现的重要手段,对于维护抵押权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抵押物查封也会给抵押人带来一系列的法律后果。
本文将从抵押物查封的法律后果方面进行分析。
二、抵押物查封的法律后果1. 抵押人权利受限抵押物查封后,抵押人将面临以下权利受限的法律后果:(1)抵押人不得擅自处分抵押物。
抵押物查封期间,抵押人不得转让、出租、抵押、赠与、交换或者以其他方式处分抵押物。
(2)抵押人不得擅自使用抵押物。
抵押物查封期间,抵押人不得擅自使用抵押物,不得将其用于生产经营活动。
(3)抵押人不得对抵押物进行收益。
抵押物查封期间,抵押人不得从抵押物中获取收益,如租金、孳息等。
2. 抵押人承担赔偿责任抵押物查封期间,抵押人若因以下原因导致抵押物价值减少,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1)抵押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导致抵押物毁损、灭失。
抵押人应当赔偿抵押权人因此遭受的损失。
(2)抵押人擅自使用抵押物,导致抵押物价值减少。
抵押人应当赔偿抵押权人因此遭受的损失。
(3)抵押人擅自处分抵押物,导致抵押物价值减少。
抵押人应当赔偿抵押权人因此遭受的损失。
3. 抵押权实现抵押物查封期间,抵押权人可依法申请实现抵押权。
抵押权实现的法律后果如下:(1)抵押权人有权请求法院拍卖、变卖抵押物。
抵押权人可向法院申请拍卖、变卖抵押物,以实现抵押权。
(2)抵押权人有权请求法院判决抵押物折价。
抵押权人可向法院申请判决抵押物折价,以实现抵押权。
(3)抵押权人有权请求法院裁定抵押物转让。
抵押权人可向法院申请裁定抵押物转让,以实现抵押权。
4. 抵押物查封解除后的法律后果抵押物查封解除后,抵押人可依法行使以下权利:(1)抵押人可请求抵押权人解除抵押权。
抵押物查封解除后,抵押人可向抵押权人提出解除抵押权的请求。
(2)抵押人可请求抵押权人返还抵押物。
抵押物查封解除后,抵押人可向抵押权人请求返还抵押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抵押财产被抵押人处分的相关法律
《物权法》
第一百九十一条抵押期间,抵押人经抵押权人同意转让抵押财产的,应当将转让所得的价款向抵押权人提前清偿债务或者提存。
转让的价款超过债权数额的部分归抵押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债务人清偿。
抵押期间,抵押人未经抵押权人同意,不得转让抵押财产,但受让人代为清偿债务消灭抵押权的除外。
《担保法》
第四十九条抵押期间,抵押人转让已办理登记的抵押物的,应当通知抵押权人并告知受让人转让物已经抵押的情况;抵押人未通知抵押权人或者未告知受让人的,转让行为无效。
转让抵押物的价款明显低于其价值的,抵押权人可以要求抵押人提供相应的担保;抵押人不提供的,不得转让抵押物。
抵押人转让抵押物所得的价款,应当向抵押权人提前清偿所担保的债权或者向与抵押权人约定的第三人提存。
超过债权数额的部分,归抵押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债务人清偿。
《担保法司法解释》
第六十七条抵押权存续期间,抵押人转让抵押物未通知抵押权人或者未告知受让人的,如果抵押物已经登记的,抵押权人仍可以行使抵押权;取得抵押物所有权的受让人,可以
代替债务人清偿其全部债务,使抵押权消灭。
受让人清偿债务后可以向抵押人追偿。
如果抵押物未经登记的,抵押权不得对抗受让人,因此给抵押权人造成损失的,由抵押人承担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