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中思想政治优质课一等奖教育教学设计
高中政治必修四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四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中国共产党的党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
2.了解中国政治制度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体制。
3.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和发展,以及党内民主。
4.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府的宏观调控。
5.掌握民主和法治的基本概念,以及宪法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内容1.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与理论1.1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2 中国共产党的初步探索和发展1.3 党的领导制度的形成与发展1.4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特征1.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2.中国政治制度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体制2.1 中国的政治制度演变过程2.2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体制和党的干部管理2.3 中国共产党的市县党委制度和领导班子建设3.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和发展3.1 党的建设的基本内容和重要制度3.2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和学习教育工作的重要性3.3 党的纪律和党风廉政建设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府的宏观调控4.1 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概念和发展4.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和优势4.3 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宏观调控作用和责任5.民主与法治5.1 民主的基本特点和内涵5.2 法治的基本原则和价值5.3 宪法的重要意义和保障作用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举例子的方式,对知识进行系统和全面的传授。
2.互动法:通过课堂小组讨论、问题导入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参与课堂。
3.案例法:通过具体实例的呈现和分析,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4.归纳法:通过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整理和梳理。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与学生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主题,并激发学生对政治学习的兴趣。
2.知识讲授:根据教学内容,系统讲解中国共产党的党史和理论知识,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分析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给出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理解中国政治制度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体制的特点和作用。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政治必修一《国家财政》教学设计

《国家财政》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财政的含义和实质
2、了解国家预算和决算的含义
3、财政的作用
4、知道财政收入的含义及具体获取渠道,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5、了解财政支出的含义和具体用途
6、了解财政收支的对比关系
(二)能力目标:
1、初步理解如何运用财政政策实现经济平稳运行的能力
2、初步理解根据政府职能合理安排财政支出的能力
3、能够为政府增加财政收入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我国财政的性质、功能和使用原则,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2、关心财政支出的内容,关注国家与社会发展,增强主人翁意识
二、教学重点
1、财政的巨大作用
三、教学难点
1、财政政策
四、教学过程
此部分内容是教学的难点,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补充讲解。
学以致用,当堂练习,巩固知识。
教师活动:本框小结
(三)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国家收入与分配的有关知识,知道了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国家是通过财政预算和国家决算参与社会分配的,知道了财政收支的具体途径和用途,以及要保持财政收支平衡等常识。
这对于我们在经济生活中正确地理解国家用财政手段调控经济、管理经济的政策和措施,将有重大指导作用。
语速较快,板书水平有待提高。
一边进行教学,一边进行板书,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高中政治课竞赛一等奖教案

全国高中政治课竞赛一等奖教案及点评《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教学设计湖南省株洲市醴陵一中田锋【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切实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相结合。
开发多种课程资源,将知识的传授过程转变为知识的生成过程,使学生在知识的生成和构建过程中,积极思考,增强辩证思维能力。
紧扣时代特征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将知识探究、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有机统一,力求实现三维目标。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剖析自然界与社会生活中的实例,领会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列举具体事物,在判断分析中理解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并进一步把握判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走出判断新旧事物的认识误区。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三大领域来认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对变化与发展的分析判断以及知识网络的构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能力;通过对传统文化与时尚文化的讨论,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并能用发展的观点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能力;从对苏南模式的分析讨论中,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理解和谐社会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关注社会发展,树立科学发展观。
【教学重点】发展的实质。
本框中心内容是讲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而理解发展观的关键是对发展实质的理解,只有理解了这个问题,才有助于认清发展与运动、变化之间的关系,确立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难点】判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
这个问题在理论上容易理解,但在实际生活中却难以区分和把握。
因为在实际生活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错误标准,而且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和欺骗性,如果不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就难以分辨和认识其错误的实质。
【教学设计】教学步骤教学内容设计意图一、激发思维,引入课题(1)展示资料:《南京长江大桥:炸还是不炸?》(学生对此发表个人看法)(2)针对学生发言,教师引导归纳,让学生初步体会“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这一哲学道理。
全国高中政治课竞赛一等奖教案及点评

全国高中政治课竞赛一等奖教案及点评《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教学设计湖南省株洲市醴陵一中田锋【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切实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相结合。
开发多种课程资源,将知识的传授过程转变为知识的生成过程,使学生在知识的生成和构建过程中,积极思考,增强辩证思维能力。
紧扣时代特征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将知识探究、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有机统一,力求实现三维目标。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剖析自然界与社会生活中的实例,领会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列举具体事物,在判断分析中理解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并进一步把握判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走出判断新旧事物的认识误区。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三大领域来认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对变化与发展的分析判断以及知识网络的构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能力;通过对传统文化与时尚文化的讨论,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并能用发展的观点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能力;从对苏南模式的分析讨论中,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理解和谐社会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关注社会发展,树立科学发展观。
【教学重点】发展的实质。
本框中心内容是讲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而理解发展观的关键是对发展实质的理解,只有理解了这个问题,才有助于认清发展与运动、变化之间的关系,确立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难点】判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
这个问题在理论上容易理解,但在实际生活中却难以区分和把握。
因为在实际生活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错误标准,而且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和欺骗性,如果不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就难以分辨和认识其错误的实质。
【教学设计】教学步骤教学内容设计意图一、激发思维,引入课题(1)展示资料:《南京长江大桥:炸还是不炸?》(学生对此发表个人看法)(2)针对学生发言,教师引导归纳,让学生初步体会“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这一哲学道理。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政治必修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学设计 (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回忆和巩固宏观调控的相关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多媒体演示、师生互动、角色扮演、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3、情感态度价值观:帮助学生理解和支持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帮助学生积极乐观面对市场经济的竞争,增强学习知识、提高能力的主动性。
学情分析此课是面向高三学生的专题复习课,学生在高一阶段学习了市场配置资源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对宏观调控的知识有一定了解,但对此知识的掌握不够系统。
这一知识是市场经济理论的核心内容,也是高考的重难点内容,学生在这一考点上经常丢分。
因此很有必要对这一知识点进行专题复习,一方面整合知识,另一方面综合运用提高答题正确率。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手段、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的关系教学难点:宏观调控的手段、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运用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歌曲导入评论自编歌曲《宏观调控之歌》导入主题邯郸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邯郸四中是一所很好的学校,我相信邯郸四中的学生是非常优秀的。
自我介绍一下,我是来自邢台一中的政治教师赵明强,很高兴来到邯郸四中与各位同学交流,我希望这节课能感受到你们的热情和优秀。
好吗?正式上课前我们先来听一段歌曲,有一个要求:请大家仔细体会歌词并思考这首歌的主题。
(播放音乐)熟悉的旋律、全新的歌词,给了我们耳目一新的感受。
这段歌曲是由我的一位同事改词并演唱的,请大家告诉我这首歌的主题是什么?……对,市场经济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
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就是——国家的宏观调控。
(幻灯展示课题)作为一节专题复习课,本节课由以下四个环节构成。
活动2【练习】温故知新、构建网络首先我们进入第一个环节【温故知新、构建网络】,课前我们发了学案,其中第一部分需要大家填空,现在给大家2分钟时间完成这个知识网络图。
……(学生填充期间教师写板书——知识框架简图。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政治必修一《新时代的劳动者》教学设计

《新时代的劳动者》教学设计课前分析一、设计理念(一)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老师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在老师的引导下,使学生自己构建知识体系。
(二)注重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结合。
(1)本框题容量大但更侧重于德育意义。
可以大胆地对教材进行取舍,略讲劳动的含义和意义,但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突出热爱劳动要从身边小事做起。
(2)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行行出状元,职业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自己的。
引导学生选择职业理想要从社会需要和个人实际出发,学有所长、学有所用仍是当前就业的主流。
(3)增强法律意识,树立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观念。
二、教材分析《新时代的劳动者》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框的教学内容。
从课程标准与教材内容来看,本课知识涉及劳动、就业、维权三个方面的内容知识,知识看似零散。
而经过深入思考我们会发现,劳动作为主线贯穿其中。
劳动者作为市场经济中的微观主体,通过劳动创造着财富,因此,劳动对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劳动的重要途径是就业,尊重劳动者的劳动,对国家而言,便意味着国家要实施扩大就业的政策,通过立法和执法创造良好的环境来维护劳动者权益;对个人而言,便意味着实现和维护自己的劳动权使自己的劳动获得尊重。
这样以劳动作为主线整合教材内容,充分利用了新课程为教师提供的开放式平台,实现了对教学内容的深加工。
三、学情分析本课教学面对的是高一年级的学生,现从以下几方面作简要分析:1.知识基础:学生已学习了货币、价格、消费、生产等基础知识,已经初步具备运用经济学观点分析经济现象的能力。
2.能力基础:学生已基本具备自主互动、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和经验。
但即兴探究的能力较差,需要老师的适时启发、引导和点拨。
3.心理基础:十五、六岁的学生,社会交往面有所扩大,对身边的人和事,已经有了自己基本的思考和判断,对自己的未来也开始有具体的设想,对于劳动、就业这样的词汇并不陌生,对于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也有了自己的一些了解和认识。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政治必修一《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学设计 (2)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收入分配公平的基本含义,明确实现收入分配的意义以及基本途径;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收入分配公平问题的能力。
(2)能力目标:通过设计分配方案,领会分配过程中应坚持的基本原则;多视角探究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缩小收入差距的价值和意义,为今后参与社会经济生活作准备。
新设计学情分析经过高一的学习学生有大致的了解,但知识的遗忘,他们也是似懂非懂,这个知识点属于重难点,所以需要老师重点讲解。
重点难点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
教学过程教师强调:设计分配方案实际上是要我们来切分劳动者创造出来的新“蛋糕”(国民收入)。
如何将这个“蛋糕”分好,看似简单,事实上却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第一,“蛋糕”是生产企业的劳动者制造出来的,分“蛋糕”先应在企业内部进行(这就是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这时,就应该考虑企业和劳动者这两个因素。
第二,企业的生产不是孤立的,这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环境。
这样分“蛋糕”时,还应考虑代表一定社会的国家这个重要因素(国家在全社会范围内的分配叫再分配)。
第三,综合起来,“蛋糕”可分为三大块,每一块分多少大家才都没有意见,才能有效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说到底就是要综合考虑两大要素:效率与公平。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记录,并归纳总结。
(一)收入分配的公平公平的含义较宽泛,涉及经济、政治、法律等各个领域。
我们这里讲的公平是指收入分配的公平。
1.含义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强调: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着根本的区别。
平均主义是不管付出劳动的多少、不管创造财富的多少,一律实行绝对平均的分配,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这种分配方式极大地挫伤了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不利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高中政治优秀教学设计优秀6篇

高中政治优秀教学设计优秀6篇高中政治优秀教学设计篇一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这题为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因此,本框题在经济常识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本框题前面承接本教材的这部分内容,后面是本教材的这部分内容,所以学好这个框学好以后的经济常识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框题包含的一些经济理论,是以后政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一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三、说教学的重、难点本着高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才能理解和掌握教学难点:难点的依据: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框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四、说教法我们都知道政治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我校高一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
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学生的心理状况。
当然教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
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基于本框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刘梅为什么在夏天购买羽绒服?你是否有类似的生活体验? 2、刘星说:“现在涨价为什么还买这么多东西?我让您给我买个笔记本电脑、MP4, 却非要等降价再买。”你能给他解释一下么? 3、“猪肉价格一涨,买鸡蛋的、买牛肉的人都多了。”为什么呢?能否举出生活 中其他的例子。 (学生分组讨论)
1、一般规律 探究 1:刘梅为什么在夏天购买羽绒服?你是否有类似的生活体验?
的影响。前段时间,同学们曾经利用周末,做过一份《关于价格上涨对于居民生活影响
的调查报告》。同学们组成实践小组,或者走访各大超市,或者走进居民家庭,或者在街
头巷尾,采取访问、笔录、问卷等方式,对城市居民进行了调查。综合各实践小组的调
查结果,我把两份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调查报告展示给大家:
(一)调查对象:超市工作人员
全国高中思想政治优质课一等 奖教学设计
———————————————————————————————— 作者: ———————————————————————————————— 日期:
ﻩ
全国高中思想政治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价格变动的影响》
一、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课程标准对本课的基本要求如下:理解价格变动的意义,评述商品和服务价格的 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二、学生学习的目标要点: 1.知识目标:
◎懂得商品价格与商品需求量之间的一般规律。 ◎知道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了解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的影响。 ◎了解替代品和互补品的含义。 ◎理解商品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2.能力目标:
◎分析商品价格变化如何影响消费者需求的实际生活能力。 ◎能够运用商品价格变动影响消费者需求的有关理论,分析相关生活现象以及解 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实践能力。 ◎能够初步根据商品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对如何搞好企业的生产经营提出 合理建议的实践能力。 ◎能辨证看待商品供求与商品价格的关系,提高参与经济活动的实践能力。
降价再买,现在涨价为什么还买这么多东西呢? 妈妈:你就看吧,这猪肉、鸡蛋、大米、白糖价格虽然都在涨,可也总得买呀,总不
能把脖子扎起来吧。 . 儿子(噘着嘴):哎呦妈啊,告诉你买点儿猪肉回来做红烧肉,你怎么就买了这么点啊? 妈妈:你就别提这猪肉了。那价格涨得都快赶上火箭了!这猪肉没法吃了,以后就吃
鸡蛋吧,鸡蛋也很有营养阿,我给你做蒸鸡蛋,炒鸡蛋,煎鸡蛋,鸡蛋汤…… 儿子:好了好了,您快别说了,说得我都恶心了。 妈妈:嘿,你还恶心呢,这猪肉价格一涨,买鸡蛋的人也多了,这鸡蛋的价格也在涨呢。 儿子:(有点疑惑)看这两大包东西,降价的买,涨价的也要买,真是想不通。
儿子:啊……这大夏天的您买羽绒服干啥啊…… 妈妈:(有点得意)你看哪,这些羽绒服,质量又好价格又便宜,我给你和,J、雨、小
雪各买了一件。 儿子:我看啊,您是被人给忽悠了。 妈妈:小孩子你懂什么啊。 儿子:那这一包呢,这包东西也是优惠商品? 妈妈:哪是优惠啊?那价格,嘿,涨得比商场的电梯还快呢! 儿子:(有些困惑)我就奇了怪了,上次我让您给我买个笔记本电脑、MP4,您非要等
学生分析:…… 总结:羽绒服在夏天处于销售的淡季,供过于求,价格较低,消费者此时购买可
以得到价格上的实惠,因此得到消费者的欢迎。我们在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体验,。当 2 种 商品价格下降时,我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一般来说,也就是当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 加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这是价格影响需求 的一般性规律。
可以等降价再买的商品:汽车、高档家电、笔记本电脑、名贵首饰等。这类商品价 格昂贵,并不是生活必需的,属于高档耐用品。当价格上涨时,人们往往显著减少对其 的需求,甚至暂时不需求:而在价格下降时,人们也会显著增加对其的需求。
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受到价格变动的影响较小,而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受到价格的 影响较大。
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 探究 2:刘星说:“现在涨价为什么还买这么多东西?我让您给我买个笔记本电脑、 MP4,您却非要等降价再买。”你能给他解释一下么?
分析:小品中涨价也买的商品:猪肉、鸡蛋、大米、白糖。这类商品,价格往往相 对较低,而且对于生活是必需的,属于生活必需品。这类商品的需求量也受到价格变动 的影响,但是受到价格变动的影响较小。价格涨了,也不能把脖子扎起来不买;价格跌了, 也不能买很多放在家里,因为会变质。
来自生活的报告
人物:妈妈一一刘梅 儿子一一刘星
地占、:客厅内
妈妈:(提着满满两大袋东西,累得气喘吁吁,推门进来)刘星刘星,快来接东西!
可累死我了!
儿子:(快步过来,接过妈妈的袋子):呵,真沉呢!咱家中大奖了?您这么可着劲儿 的往家买?
妈妈:哎,刘星,今天我可遏上好事了。今天商场在搞优惠大展销呢,要让利消费者。 心动不如行动,我就赶紧行动了。对了,刘星,我给你买了件羽绒服,快试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以科学的态度认识价格的变动,增强参与经济生活的自主性。
三、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
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既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
四、教学方法:
以讨论式、探究式教学法为主。
——教案设计——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置身于经济生活之中,时刻感受着价格的变动对我们生活
价格上涨的影响:
①肉类销量有所减少。
②鸡蛋、海产品销量有所增加。
③米、面、蔬菜销量没有太大变化。
④特价活动期间,销量增加。
(二)调查对象:行人
、
价格上涨的影响:(原话实录)
①加不起油,吃不起肉。
②每月花费增多,但食品类商品不得不买,一些贵重商品消ຫໍສະໝຸດ 减少。③使用私家车次数减少。
④用海产品、鸡蛋代替猪肉,尽量使用电器做饭。
⑤减少对价格上涨商品的购买。
⑥对生活的影响不大。
通过以上的调查报告,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价格的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一、价格的变动对生活的影响
咱班有两个同学根据我们的调查,模仿电视正在热播的家庭喜剧《家有儿女》,自
编自导自演了一段小品——《家有儿女之价格篇》。下面就请同学们欣赏,请特别注意其
中有关价格的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