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分类及练习
初中化学-化学实验-实验探究与设计 考试练习题

初中化学-化学实验-实验探究与设计 考试练习题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1、小玉在探究蜡烛燃烧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 )A .反复实验,查找原因B .查阅相关资料C .置之不理D .请教老师知识点:实验探究与设计 【答案】C【解析】本题研究了蜡烛的燃烧,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底部出现了大量黑色物质,发现了问题,应该反复实验,来探究黑色的物质的成分;也可以查阅资料、或与同学讨论、或咨询老师,来解决自己发现的问题,而不能不予理睬,否则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也不符合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解:A. 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实验现象,就是进行对比实验,做法正确。
不合题意;B.查阅相关资料,探究黑色物质成分,符合科学探究的过程,做法正确,不合题意;C. 置之不理,就是没有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做法错误,符合题意;D. 向老师请教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就是咨询老师,做法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
2、对探究活动各个环节进行认真的反思,是提高我们的探究能力和促进不断进步的重要保证。
下列有关实验后反思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要有结论就不需要思考猜想与结论是否一致B .需反思探究方法是否科学、有效C .不需要反思实验过程是否安全、环保D .不需要反思探究程序是否合理、简捷知识点:实验探究与设计 【答案】B【解析】A .实验后反思,需要思考猜想与结论是否一致,故选项说法错误。
B .实验后反思,需要反思探究方法是否科学有效,故选项说法正确。
C .实验后反思,需要反思探究过程是否安全环保,故选项说法错误。
D .实验后反思,需要反思探究程序是否合理、简捷,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B 。
3、长沙市某地发生了一起亚硝酸钠中毒事件。
亚硝酸钠外观酷似食盐且有咸味,亚硝酸钠和食盐的有关资料如下:亚硝酸钠兑成的防锈水能用于有色金属 (铜、铝等 )的防锈,亚硝酸钠兑成防锈水,需加碳酸钠调 pH 值 9左右对黑色金属防锈效果较好,亚硝酸钠是一种还原剂,化学式为 NaNO2,被氧化后变为 NaNO3,主要是为了除去水中的氧以及水中的其他少量氧化剂,从而达到延缓钢铁锈蚀的目的。
实验探究题(第2课时)-2022年中考二轮化学

初中化学中考第二轮复习实验探究题专题(第2课时)1、物质组成探究(物质的检验与鉴别):练习1:(2021遂宁)在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提出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
化学兴趣小组认为实验室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碳,从而实现实验室二氧化碳的“零排放”。
小组同学对吸收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产生兴趣并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 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查阅资料】(1)CO 2与NaOH 溶液反应会生成Na 2CO 3,当二氧化碳过量时,会继续反应生成NaHCO 3。
(2)NaHCO 3溶液呈弱碱性,一般不与CaCl 2溶液反应,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
1、物质组成探究(物质的检验与鉴别):(3)CaCl 2溶液呈中性。
【作出猜想】猜想①NaOH 、Na 2CO 3 猜想②Na 2CO 3 猜想③Na 2CO 3、NaHCO 3 猜想④NaHCO 3的种类不同。
④无①1、物质组成探究(物质的检验与鉴别):写出步骤一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思与交流】反应物的量不同,可能导致生成物的种类不同。
CaCl 2+Na 2CO 3=CaCO 3↓+2NaCl1、物质组成探究(物质的检验与鉴别):练习2:(2021烟台)因发现青蒿素而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屠呦呦还发现了双青蒿素。
查阅资料可知,双青蒿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为测定双青蒿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
【设计实验】兴趣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图一所示的实验。
(装置气密性良好)1、物质组成探究(物质的检验与鉴别):将7.1 g 双青蒿素放在装置C 玻璃管中,燃烧至无固体灰分残留。
(1)装置A 、B 中盛放的试剂分别是 (填序号)。
①足量NaOH 溶液、足量浓硫酸 ②足量浓硫酸、足量NaOH 溶液(2)装置F 可吸收从装置E 的气流中带出来的少量水蒸气,生石灰与水蒸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及解析(二)

九年级化学实验探究题(二)1、在用白磷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同学将橡皮塞上的细玻璃管下端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紧,并引燃白磷,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瓶底铺细沙的作用是:_____。
(2)白磷刚引燃,立即将锥形瓶放到天平上称量,天平不平衡.结论是质量不守恒.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称量,天平保持平衡.结论是:质量守恒.你认为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填“前一种”或“后一种”).而导致另一种结论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
(3)实验观察到A、C中气球的大小不同,用理化知识解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4)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原子种类②原子数目③分子种类④分子数目⑤元素种类⑥物质种类.【答案】(1)防止锥形瓶受热不均而炸裂;(2)后一种;白磷燃烧放热,气球膨胀产生向上的浮力;(3)白磷燃烧消耗了锥形瓶中的氧气,导致锥形瓶中的气体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气球更瘪了;(4)①②⑤;【解析】【(1)图中瓶底铺细沙的作用是防止锥形瓶受热不均而炸裂.故填:防止锥形瓶受热不均而炸裂.(2)结论正确的是后一种;而导致另一种结论错误的原因是白磷燃烧放热,气球膨胀产生向上的浮力.故填:后一种;白磷燃烧放热,气球膨胀产生向上的浮力.(3)实验观察到A、C中气球的大小不同,用理化知识解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白磷燃烧消耗了锥形瓶中的氧气,导致锥形瓶中的气体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气球更瘪了.故填:白磷燃烧消耗了锥形瓶中的氧气,导致锥形瓶中的气体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气球更瘪了.(4)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元素种类.故填:①②⑤.2. 实验室制取氧气可供选择的仪器或装置如下图所示。
(1)写出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②_______。
(2)若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制取装置________(填序号)。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问题分类示例及解题思路教学内容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问题分类示例及解题思路化学实验探究问题分类示例及解题思路楚雄市教科室熊文化学实验探究是以化学实验为主要手段,在现实情景中通过发现问题、猜想、设计实验、实验、观察分析、得出结论等几个环节来解决化学问题的一种方法。
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是中学化学科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也是中考必须考查的重要内容。
化学实验探究问题往往综合性强,对学生思维敏捷性、严密性、创新性要求较高,有一定难度,对这类问题我们要仔细分析、研究,找出基本解题思路和方法,避免复习陷入“题海”不能自拔。
一、物质性质的实验探究、SO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收集了某电厂经除尘后的废气样品,主要含有][例12等,他们对其中的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进行检验,探究过程如下:OCO、、N222[查阅资料]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气味的有毒气体、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沉,能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的亚硫酸钙(CaSO))大;能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HSO332淀,能与紫色高锰酸钾溶液反应并使其褪色。
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相似的化学性质有)高锰酸钾溶液中加有硫酸,有利于观察现象[实验]实验装置如下(请帮他们完成下表:简答操作步骤1将各装置按上图连接好并装入化学装置的作用装置的作用装置中的现象2的导管口缓慢连继鼓入经除后的废气样装置中的现象[结论与讨论]通过上述探究实验,该小组获得了检验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的方法,该方法是:。
[分析]1.仔细审题,抓住探究目的,找到思路起点。
探究目的:检验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的方法2.仔细审题,抓住关键信息,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关键信息:SO三个重要性质①与水反应②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③能2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并使其褪色。
3.仔细审图,推敲装置作用,最终解决问题。
、CO、O、N)通过A(KMnO) SO?(溶液)→谁会反应SO(废气中主要成分222224溶液)→谁会反应?( SO还有剩余吗?)→B装置作用:判断SOB(KMnO剩余气体再通过242、O、N通过C时,谁会反应?(CO)CO是否已经反应完。
2020-2021中考化学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探究题综合附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科学探究题1.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装置验证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并探究其还原产物的组成.(1)装置及反应原理探究①B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为___________.②说明CO能还原CuO的现象为___________③上述整套装置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属于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不考虑CO2和H2O的反应.)(2)产物成分探究[查阅资料]Ⅰ、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除生成铜外还可能生成氧化亚铜(Cu2O)Ⅱ、Cu2O为不溶于水的红色固体Ⅲ、Cu2O+H2SO4═Cu SO4+Cu+H2O[提出问题]红色固体含有什么物质?[猜想假设]假设一:红色固体只含Cu假设二:红色固体只含Cu2O假设三:___________[实验验证]该小组为验证上述假设,取少量红色固体,加到足量稀硫酸中,观察到溶液变为蓝色,红色固体部分溶解.[实验结论]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知红色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数据处理]为进一步确定红色固体的成分,甲、乙两同不分别称取各自实验后的一定质量的红色固体,加到足量稀硫酸中使其充分反应,经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量剩余红色固体质量如表,请完善表中内容.实验人员红色固体(g)剩余红色固体(g)实验结论甲7.2 3.2___________乙 4.08 2.48___________[交流与反思]只要假设合理,方法正确,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就能得出结论. 【答案】干燥一氧化碳 C 装置中黑色粉末变成红色,D 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22CO+O 2CO 点燃红色固体含有Cu 2O 和Cu Cu 2O 和Cu 假设二成立 假设三成立【解析】 【分析】 【详解】(1)①浓硫酸有吸水性,所以B 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为:干燥一氧化碳;②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说明CO 能还原CuO 的现象为:C 装置中黑色粉末变成红色,D 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③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2CO+O 22CO 2;(2)[猜想假设]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除生成铜外还可能生成氧化亚铜(Cu 2O ),可能只有一种物质,也可能是假设三:红色固体含有Cu 2O 和Cu ;[实验结论]取少量红色固体,加到足量稀硫酸中,观察到溶液变为蓝色,红色固体部分溶解,所以红色固体中一定含有Cu 2O 和Cu ;[数据处理]设参加反应的氧化亚铜质量为x Cu 2O+H 2SO 4═CuSO 4+Cu+H 2O 固体减少 144 80 x 4g,解得x=7.2g ,所以红色固体全部是氧化亚铜,假设二成立; 设参加反应的氧化亚铜质量为y Cu 2O+H 2SO 4═CuSO 4+Cu+H 2O 固体减少 144 80 y 1.6g,解得y=2.88g 。
2020-2021中考化学复习《探究题》专项综合练习附详细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科学探究题1.某化学兴趣小组用石灰石和盐酸制取一瓶CO2,验满后,将澄清石灰水倒入集气瓶中,发现没有变浑浊。
兴趣小组对这个异常现象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澄清石灰水为什么没有变浑浊?(查阅资料)(1)CO2过量时,CaCO3沉淀会转化为可溶于水的Ca(HCO3)2。
(2)AgCl不溶于稀硝酸。
(提出猜想)Ⅰ.石灰水已完全变质Ⅱ.___________ Ⅲ.CO2中混有HCl(实验方案)兴趣小组用原药品继续制取CO2,并进行探究。
制备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实验结论)制取的气体CO2中混入了HCl,所以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
(交流讨论)若要收集到纯净、干燥的CO2,需将混合气体依次通入饱和NaHCO3溶液和___________。
(拓展思考)回忆课本中收集呼出气体的操作后,同学们尝试用排水法收集一瓶CO2,倒入澄清石灰水后,石灰水变浑浊。
你认为该实验成功的原因是___________(写一点)。
【答案】CO2过量,CaCO3沉淀会转化为可溶于水的Ca(HCO3)2CaCO3+2HCl=CaCl2+CO2↑+H2O 氯化镁没有产生白色沉淀硝酸银产生白色沉淀HCl+AgNO3=AgCl↓+HNO3浓硫酸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且排水法收集呼出的气体中没有干扰实验的气体成分【解析】【详解】[提出猜想]根据题意,石灰水没有变浑浊,可能由于石灰水已完全变质、CO2中混有HCl、也有可能是由于CO2过量,CaCO3沉淀会转化为可溶于水的Ca(HCO3)2而导致没有变浑浊。
故填:CO2过量,CaCO3沉淀会转化为可溶于水的Ca(HCO3)2[实验方案]兴趣组用原药品继续制取CO2,并进行探究。
制备CO2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CO2↑+H2O。
故填:CaCO3+2HCl=CaCl2+CO2↑+H2O(1)取少量澄清石灰水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镁溶液。
中考化学探究型实验大题 酸 碱 盐专题

中考化学探究型实验大题酸碱盐专题典例剖析例1据有关资料介绍:将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灼烧后与草木灰(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在水中作用,可以得到氢氧化钾。
某化学课外小组的同学们为了制取氢氧化钾,将少量碳酸钙充分灼烧后的固体放入烧杯中,再向其中加入一定量10%的碳酸钾溶液,充分反应冷却后过滤、洗涤得到固体A和溶液B,操作步骤如图所示。
请你与小组同学共同完成以下探究:【提出问题1】固体A中的成分是什么?【猜想与假设】甲同学:只有CaCO3乙同学:CaCO3、Ca(OH)2【实验与探究】甲、乙同学为了验证各自的猜想,分男晓珩了实验: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甲同学: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向其中加有气泡产生自己的猜想正确入稀盐酸。
乙同学: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水充分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自己的猜想正确溶解、过滤,向滤液中滴加(1)【反思与评价】小组同学讨论后认为,甲同学的实验不能证明他的猜想,理由是(2) ;而乙同学的实验能证明他的猜想,因此小组同学确定了固体A的成分。
【提出问题2】溶液B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猜想与假设】丙同学:KOH、K2CO3丁同学:KOH、Ca(OH)2【表达与交流】结合对固体成分的探究,同学们经过讨论确定了(3) 同学猜想正确,理由是(4) 。
为了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钾,需要向溶液B中滴加适量的一种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 ,小组同学通过相应的实验操作最终制得了氢氧化钾。
解析:CaCO3 灼烧CaO +H2O Ca(OH)2+K2CO3CaCO3+KOH;由此说明固体A中一定有CaCO3,因Ca(OH)2微溶于水,故推测固体A中可能有Ca(OH)2。
滤液中一定有KOH(因为KOH是碳酸钾和氢氧化钙反应的生成物),若固体A中有Ca(OH)2,则滤液中必有Ca(OH)2(说明滤液是Ca(OH)2的饱和溶液)。
氢氧化钙水溶液呈碱性,可根据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来检验Ca(OH)2是否存在,甲同学实验设计是错误,碳酸钙是生成物,固体A中一定有,无需检验,需要检验的是有无氢氧化钙。
2022年中考化学实验题分类专练题型专练:互相滴定的鉴别(解析版)

必会题型3:互相滴定的鉴别(解析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2021·山西九年级专题练习)甲、乙、丙、丁四瓶已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它们为澄清石灰水、稀盐酸、硝酸铵溶液、碳酸钠溶液。
为了鉴别,将它们两两混合,记录实验现象如下:甲与丙混合时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甲与丁混合时产生白色沉淀;乙与丁混合时产生气泡。
根据上述现象,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甲为硝酸铵溶液B.乙为澄清石灰水C.丙为稀盐酸D.丁为碳酸钠溶液【标准答案】D【精准解析】由题意可知,甲与丙混合时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甲与丁混合时产生白色沉淀,由四瓶溶液中溶质的性质可知,氢氧化钙能与铵盐反应放出氨气,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所以甲为澄清石灰水,丙为硝酸铵溶液,丁为碳酸钠溶液,由此可推出乙为稀盐酸,带入验证,符合题意,观察选择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2.(2021·广西靖西·九年级一模)下列物质中有一种物质与其他三种物质都能发生反应,它是A.锌B.碳酸钠C.盐酸D.氢氧化钙【标准答案】C【精准解析】四种物质中只有盐酸可以与锌反应生成氢气,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与水,其他物质均不具备能跟其他三种物质反应。
故选:C。
【名师点评】解题的关键是对相关的物质之间的反应通过化学常识及物质之间的反应规律进行分析判断。
3.(2021·沭阳县修远中学九年级月考)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标准答案】D【精准解析】A、硫酸钡不溶于水,氯化钠易溶于水,加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硫酸钡,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钠,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B、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加入足量的碳酸钙,过滤不引进新杂质,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C、验证氢氧化钠已部分变质,取样,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若变质则含碳酸钠,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D、不用其它试剂,将四种溶液分别取样,两两相互混合,产生白色沉淀的是氯化钡溶液和硫酸钠溶液,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是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铵溶液,能够分组,但是不能确定四种具体的物质,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集证据]:(1)回忆已有知识:铁生锈的
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查阅有关资料:“铜锈”主要成分是Cu2 (OH)2CO3(俗称铜绿);苹果“生锈”是 果肉里的物质(酚和酶)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
一系列的反应,生成咖啡色的物质。
(3)实验探究:将四小块铜片分别按下图所示
在缺陷,如果有,如何改进该实验?(若
认为该实验没有缺陷,以下问题不必回
答)改进的方法是
二、 物质变化及性质:
1.实验室里某小组正在探究一个问题。根据设
计方案,小英向试管中加入 2mL 氢氧化钠溶液,
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她又用滴
管连续滴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溶液由红色变为无
色。
(1)他们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填Ⅰ或
放置一个月,观察现象如下:
实
验
装
置
铜片生
实
锈且水
铜片
验
铜片不 面
不生 铜片不生锈
现
生锈 附近锈
锈
象
蚀最严
重
由 实 验 可 知 : 铜 生 锈 是 铜 与 水 、 氧 气 、 _____
第 7页
等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 [得出结论]:经过交流讨论,三位同学认为这 些物质“生锈”除了可能与水有关外,还可能都 与________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有关。 [反思与应用]利用所得结论填空: ①请你提出一条延长食品保质期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再提出问题:“铜绿”受热分解后的产物 是什么呢? 设计与实验如图:
( g/c
状态 性 (℃)
m3)
草酸
H2C2O —
4
易溶 189.5 1.900
于水
草 酸 H2C2O 无 色 晶体 4 ·2H2 晶体 —
O
101.5 1.650
⑵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水蒸气会变蓝色
【作出猜想】
第一种:草酸分解产物 CO2 和 H2 第二种:草酸分解产物是 CO2、CO 和 H2O
第 2页
空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
结论
方案一:取少许反ຫໍສະໝຸດ 应后的溶液置于小亮
试管中,向其中加
的观
入________
点正
方案二:取少许反
确
应后的溶液置于
试管中,向其中加
入________
2.请你参与某学习小组的探究活动,并回答相
第 6页
关问题: [发现问题]:小丽发现盛水的铁锅在与水面接 触的部位最易生锈; 小茜发现自己的铜制眼镜框表面出现了绿色的 铜锈; 小玲发现苹果切开不久,果肉上会产生一层咖啡 色物质,好象生了“锈”一般。 [提出问题]:这三种物质“生锈”的原因是什 么?
利用乙设计的装置证明产物中没有 H2 的方 法是: 【交流讨论】丙同学继续查阅相关资料发现:草 酸是一种酸,在受热分解过程中有少量升华;草 酸钙和草酸氢钙均为白色不溶物。丙同学通过进 一步研究,对实验中 CO2 的检验提出质疑,并 提出实验的改进措施,他提出的措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2006 年 1 月 20 日 12 时 17 分许,位于仁寿县 富加镇的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富加输气站 的出站管线发生爆炸,埋在地下的管线爆炸形成 十几米长、两三米深的大坑。几分钟后,该输气 站的进站管线也发生爆炸。爆炸共造成 8 人当场 死亡,另有 1 人送往医院后死亡,4 人受重伤。 爆炸产生的烟气造成当地空气污染。某课外活动 小组的同学准备探究在爆炸现场采集的气体样
CuO
无水硫酸铜
浓硫酸
NaOH 溶液
Ca(OH)2 溶液
A
B
C
D
E
[问题]
⑴要用较简单的方法收集爆炸现场的气体样品,
可选用什么方法?
。
⑵在实验时,上述仪器的连接顺序应该
是
。
⑶ 描 述 能 确 认 气 体 样 品 中 含 有 CO 的 现
第 5页
象
。
装置 D 中反应的方程式为
⑷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你认为该实验是否存
①对试管内的绿色固体加热,至完全分解。观 察到 A 装置中绿色固体逐渐变成黑色,B 装置中 无水硫酸铜变成蓝色(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C 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分类及练 习
实验探究题分类及练习
一、 物质的成分:
1. 下面是某实验小组的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
的过程,请你参与并协助他们完成相关学习
任务。
【研究课题】探究草酸晶体受热分解的产
物
【查阅资料】
⑴该小组同学通过网络查询,获得草酸及
草酸晶体的一些相关知识:
名称
密度
颜色、 溶 解 熔 点
化学式
第三种:草酸的分解产物是 猜想的产物化学式)
【设计实验】
、
(你
【实验操作】甲同学按其设计的实验装置
(如图 1)实验时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
浊了乙同学按图 2 的装置实验也观察到澄
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了,这些现象证明产物
中一定有 明产物中还有
; 无水 CuSO4 变蓝,证 若产物中有
CO, 则 乙 的 对 应 实 验 现 象 是
Ⅱ)
Ⅰ.酚酞溶液遇酸、碱溶液能显示不同
颜色吗?
Ⅱ.酸和碱溶液能发生反应吗?
(2)大家对小英得到的无色溶液继续
探究。小斌认为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
小亮认为溶质有两种,它们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学们选择两种不
同类别的试剂,根据以下两种方案进行实验后,
一致认为小亮的观点是正确的。请你补填下表的
证 明 CO 生 成 的 化 学 反 应 方 程 式
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出结论】若第二种猜想是正确的,请你
写出草酸分解的反应方程式
【反思评价】乙认为甲设计的实验装置有 缺陷:由于试管口向下倾斜,草酸晶体熔点
第 3页
较低, 加热到 182 ℃便开始熔化, 因此实验 中会出现熔融的草酸流进导管而影响后续 实验。请你谈谈装置 2 的至少两点优于装 置 1 的优点:
第 4页
品中是否含有 CO(假设该样品中不含除 CO 之 外的其它能与 CuO 反应的物质)和水蒸气。 [实验目的] 确定气体样品中是否含有 CO 和 水蒸气 [查阅资料]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及少量 烃类和二氧化碳(CO2)等,基本不含硫,无色、 无嗅、无毒、无腐蚀性,具有安全、热值高、洁 净和应用广泛等优点。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 CO2 和 H2O,不完全燃烧时还生成 CO。水的证明 一般用无水硫酸铜,无水硫酸铜是一种白色固体, 遇水蒸气就会变成蓝色。 [实验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