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智能设备安装与维护》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智能设备安装与维护操作规程

智能设备安装与维护操作规程

智能设备安装与维护操作规程第1章智能设备概述 (3)1.1 智能设备的定义与分类 (3)1.2 智能设备的发展与趋势 (4)1.3 智能设备的安装与维护重要性 (4)第2章智能设备安装准备 (5)2.1 安装环境检查 (5)2.1.1 环境要求 (5)2.1.2 环境检查 (5)2.2 设备开箱检查 (5)2.2.1 开箱检查 (5)2.2.2 设备验收 (5)2.3 安装工具及材料准备 (6)2.3.1 工具准备 (6)2.3.2 材料准备 (6)2.3.3 工具及材料检查 (6)第3章智能设备安装流程 (6)3.1 设备安装基本步骤 (6)3.1.1 准备工作 (6)3.1.2 设备拆箱 (6)3.1.3 设备安装 (7)3.2 设备接线与连接 (7)3.2.1 接线准备 (7)3.2.2 设备接线 (7)3.2.3 设备连接 (7)3.3 设备调试与测试 (7)3.3.1 调试准备 (7)3.3.2 设备调试 (8)3.3.3 设备测试 (8)第4章智能设备维护与保养 (8)4.1 设备维护保养的重要性 (8)4.2 设备日常维护与保养方法 (8)4.2.1 清洁 (8)4.2.2 检查 (8)4.2.3 保养 (8)4.3 设备常见故障排除 (9)4.3.1 设备无法启动 (9)4.3.2 设备运行异常 (9)4.3.3 设备显示故障 (9)4.3.4 设备通讯故障 (9)第5章智能设备软件安装与升级 (9)5.1 软件安装环境准备 (9)5.1.2 软件环境搭建 (9)5.1.3 网络环境配置 (9)5.1.4 数据备份 (9)5.2 软件安装与配置 (10)5.2.1 软件获取 (10)5.2.2 软件安装 (10)5.2.3 软件配置 (10)5.2.4 功能验证 (10)5.3 软件升级与优化 (10)5.3.1 升级计划制定 (10)5.3.2 升级包获取 (10)5.3.3 升级前准备 (10)5.3.4 软件升级 (10)5.3.5 升级后验证 (10)5.3.6 软件优化 (10)5.3.7 优化效果评估 (10)第6章网络设备安装与维护 (10)6.1 网络设备概述 (10)6.1.1 定义 (10)6.1.2 分类 (11)6.2 网络设备安装与接线 (11)6.2.1 安装前准备 (11)6.2.2 设备安装 (11)6.2.3 设备接线 (11)6.3 网络设备调试与故障排除 (11)6.3.1 调试 (11)6.3.2 故障排除 (11)第7章智能家居设备安装与维护 (12)7.1 智能家居设备概述 (12)7.1.1 概念与分类 (12)7.1.2 主要特点 (12)7.2 智能家居设备安装与接线 (12)7.2.1 安装前准备 (12)7.2.2 设备安装 (12)7.2.3 接线与布线 (12)7.3 智能家居设备调试与维护 (12)7.3.1 设备调试 (12)7.3.2 设备维护 (13)第8章智能安防设备安装与维护 (13)8.1 智能安防设备概述 (13)8.2 智能安防设备安装与接线 (13)8.2.1 安装前准备 (13)8.2.2 设备安装 (13)8.3 智能安防设备调试与维护 (14)8.3.1 设备调试 (14)8.3.2 设备维护 (14)第9章智能设备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14)9.1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重要性 (14)9.1.1 用户隐私权益保护 (14)9.1.2 企业商业秘密保护 (14)9.2 数据安全防护措施 (15)9.2.1 数据加密 (15)9.2.2 访问控制 (15)9.2.3 安全审计 (15)9.2.4 数据备份与恢复 (15)9.2.5 安全更新与补丁管理 (15)9.3 隐私保护策略与实施 (15)9.3.1 隐私政策制定 (15)9.3.2 用户同意与授权 (15)9.3.3 最小化数据收集 (15)9.3.4 数据匿名化与去标识化 (15)9.3.5 隐私保护培训与宣传 (15)9.3.6 定期评估与改进 (15)第10章智能设备售后服务与支持 (16)10.1 售后服务政策与流程 (16)10.1.1 售后服务政策 (16)10.1.2 售后服务流程 (16)10.2 技术支持与培训 (16)10.2.1 技术支持 (16)10.2.2 培训 (16)10.3 消费者反馈与持续改进 (16)10.3.1 消费者反馈 (16)10.3.2 持续改进 (17)第1章智能设备概述1.1 智能设备的定义与分类智能设备是指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控制技术等,具备一定的人工智能特性,能够自动或半自动地完成特定任务的设备。

《智能建筑》教学大纲

《智能建筑》教学大纲

《智能建筑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现代智能建筑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初步掌握智能建筑的基本设计内容和设计方法,为提高施工能力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第1章概述1.智能建筑的概念:了解智能建筑的概念、发展、现状、趋势,理解智能建筑的建筑环境。

2.建筑智能化系统:理解建筑设备自动化智能系统;理解通讯自动化系统;掌握办公自动化系统。

第2章智能建筑的技术基础1.计算机网络基础:了解计算机网络基础;理解局域网和控制网络。

2.计算机控制系统及其构成: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理解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与分类。

教学重难点:计算机控制系统及其构成。

第3章通讯自动化系统(CA)1.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及其应用:了解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和ISDN交换机及其新功能;理解ISDN交换机实例。

2.程控数字用户交换机系统:了解程控交换的原理和发展;理解光纤用户及交换机。

3.图像通讯:了解可视图文及传真系统、光缆通信;理解视频会议系统。

4.卫星通信系统。

了解数字卫星系统;理解卫星通信系统。

教学重难点: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及其应用;程控数字用户交换机系统。

第4章楼宇自动化系统(BA)1.计算机控制技术在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了解计算机控制技术在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理解住宅小区自动化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功能。

2.建筑设备及其控制:了解暖通空调自动控制系统;了解电力系统监控;了解照明系统监控;掌握电梯控制;理解给排水控制系统。

3.楼宇自动化系统的体系结构。

了解安全防范系统和信息管理子系统;理解信息网络子系统;掌握。

教学重难点:建筑设备控制和管理、BA的体系结构。

第5章火灾自动报警与联动控制1.概述:了解火灾自动报警和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概念和结构;理解火灾自动报警和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了解火灾探测器和火灾报警控制器。

《建筑设备工程》教学大纲

《建筑设备工程》教学大纲

《建筑设备工程》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标准)(2010年修订)课程名称:建筑设备工程教学对象:适用建筑设备工程专业,学制三年学时:总学时80,(实践学时12、理论学时68)课程性质(必修/选修/限选):限选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以三年制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为主要教学对象,培养目标为中级技术工人,本课程侧重建筑设备的安装,以部颁最新中级工人技术等级标准为依据编排专业课与工艺实习课,坚持学以致用,注意拓宽学生的基础知识,突出职业技能训练,以适应中等职业学校的就业需要。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室内外给排水、供暖工程、通风与空调工程、简旭电气等方面的知识,结合目前职业教育学生的就业方向,在介绍基本理论的同事,更注重实用知识的介绍。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绪论(2学时)1. 教学目的:(1)了解建筑设备工程包括的主要内容(2)了解我国建筑设备的发展状况(3)了解建筑设备工程与土建工程之间的关系2.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建筑设备工程包括的主要内容(2)教学难点:建筑设备工程包括的主要内容3. 教学方法:讲授4. 教学内容:建筑设备工程包括的主要内容,我国建筑设备的发展状况,建筑设备工程与土建工程之间的关系第一章建筑设备工程的基本知识(12学时)1.教学目的:理解流体动力学、传热学、电工基本知识2.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流体动力学、传热学、电工基本知识(2)教学难点:流体动力学基本知识3.教学方法:讲授、演示、试验、练习4.教学内容:流体动力学、传热学、电工基本知识第二章室内外给排水(18学时)1.教学目的:(1)了解室内外给排水工程及常用设备(2)理解给水系统的水力计算(3)掌握室内外给排水系统施工及识图2.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室内外给排水系统施工及识图,给水系统的水力计算(2)教学难点:室内外给排水系统施工及识图3.教学方法:讲授、演示、试验、练习4.教学内容:内外给排水工程及常用设备,室内外给排水系统施工及识图,给水系统的水力计算第三章供暖工程(12学时)1.教学目的:(1)了解采暖系统的设计计算(2)理解锅炉房,室内采暖施工(3)掌握采暖系统所用管材、管件、阀门及采暖设备,室内采暖施工图识图和通暖调试2.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采暖系统所用管材、管件、阀门及采暖设备,室内采暖施工图识图和通暖调试(2)教学难点:室内采暖施工图识图和通暖调试3.教学方法:讲授、演示、试验、练习4.教学内容:采暖系统所用管材、管件、阀门及采暖设备,室内采暖施工图识图和通暖调试,锅炉房,室内采暖施工,采暖系统的设计计算第四章通风与空调工程(24学时)1.教学目的:(1)了解通风系统的分类、组成、施工(2)理解空调调节基本知识、空气处理方式(3)掌握空调制冷的管道系统、空调水管道施工、识读空调系统施工图2.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空调制冷的管道系统、空调水管道施工、识读空调系统施工图(2)教学难点:识读空调系统施工图3.教学方法:讲授、演示、试验、练习4.教学内容:空调制冷的管道系统、空调水管道施工、识读空调系统施工图,空调调节基本知识、空气处理方式,通风系统的分类、组成、施工第五章建筑电气(12学时)1.教学目的:(1)了解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智能建筑与综合布线(2)理解建筑电气的基本系统(3)掌握供配电系统、民用建筑电气照明技术与设计、有线电视系统、电气安全、接地与防雷2.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供配电系统、民用建筑电气照明技术与设计、有线电视系统、电气安全、接地与防雷(2)教学难点:民用建筑电气照明技术与设计3.教学方法:讲授、演示、试验、练习4.教学内容:供配电系统、民用建筑电气照明技术与设计、有线电视系统、电气安全、接地与防雷,建筑电气的基本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智能建筑与综合布线三、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及要求基本实验项目:实验一:电气安装图绘制(4学时)掌握室内电气安装图的绘制实验二:室内给排水系统识图及施工(4学时)掌握室内给排水系统识图及施工方法实验三:室内采暖施工图识图及施工(4学时)掌握室内采暖施工图识图及施工方法实验四:空调水管道施工(4学时)掌握空调水管道施工方法实验五:室内照明系统安装掌握室内照明系统安装建筑设备实验课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掌握基本实验方法,学会根据实际情况拟定实验方案,选择所需仪表,确定实验步骤,测量所需数据并进行分析研究,最后得出正确结论,做好实验报告。

《智能建筑》教学大纲

《智能建筑》教学大纲

《智能建筑》教学大纲《智能建筑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现代智能建筑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初步掌握智能建筑的基本设计内容和设计方法,为提高施工能力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第1章概述1.智能建筑的概念:了解智能建筑的概念、发展、现状、趋势,理解智能建筑的建筑环境。

2.建筑智能化系统:理解建筑设备自动化智能系统;理解通讯自动化系统;掌握办公自动化系统。

第2章智能建筑的技术基础1.计算机网络基础:了解计算机网络基础;理解局域网和控制网络。

2.计算机控制系统及其构成: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理解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与分类。

教学重难点:计算机控制系统及其构成。

第3章通讯自动化系统(CA)1.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及其应用:了解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和ISDN交换机及其新功能;理解ISDN交换机实例。

2.程控数字用户交换机系统:了解程控交换的原理和发展;理解光纤用户及交换机。

3.图像通讯:了解可视图文及传真系统、光缆通信;理解视频会议系统。

4.卫星通信系统。

了解数字卫星系统;理解卫星通信系统。

教学重难点: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及其应用;程控数字用户交换机系统。

第4章楼宇自动化系统(BA)1.计算机控制技术在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了解计算机控制技术在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理解住宅小区自动化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功能。

2.建筑设备及其控制:了解暖通空调自动控制系统;了解电力系统监控;了解照明系统监控;掌握电梯控制;理解给排水控制系统。

3.楼宇自动化系统的体系结构。

了解安全防范系统和信息管理子系统;理解信息网络子系统;掌握。

教学重难点:建筑设备控制和管理、BA的体系结构。

第5章火灾自动报警与联动控制1.概述:了解火灾自动报警和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概念和结构;理解火灾自动报警和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了解火灾探测器和火灾报警控制器。

(完整版)建筑设备技术课程大纲

(完整版)建筑设备技术课程大纲

完整版)建筑设备技术课程大纲建筑设备技术课程大纲(完整版)课程概述建筑设备技术是以建筑物的设备工程为核心内容的专业课程。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建筑设备工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建筑物的电气、暖通、给排水等设备安装和维修方面的要求,以及与建筑设备相关的计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建筑设备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为相关行业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目标掌握建筑设备工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电气、暖通、给排水等方面的相关要求。

了解建筑设备工程的计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流程。

学习并掌握建筑设备工程的实际操作技能,包括设备安装、维修、调试和故障排除等。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其具备解决实际建筑设备问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第一模块:建筑设备工程概论建筑设备工程的定义与作用建筑设备工程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建筑设备工程的管理与组织第二模块:建筑设备工程基础知识建筑设备工程的电气知识建筑设备工程的暖通知识建筑设备工程的给排水知识第三模块:建筑设备工程实践技能建筑设备工程的设备安装与调试建筑设备工程的维修与保养建筑设备工程的故障排除与修复评估方式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参与度等(占比30%)期中考试:对课程理论知识进行考核(占比30%)期末项目:实际操作项目及报告书(占比40%)参考教材1.《建筑设备工程导论》,___,___2.《建筑设备工程实操指南》,___,___3.《建筑设备工程管理手册》,___,___参考资源建筑设备工程师协会](/)建筑设备工程网](/)以上是建筑设备技术课程大纲的完整版,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建筑设备工程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为将来的工作和学习做好充分准备。

《建筑智能化系统》教学大纲1

《建筑智能化系统》教学大纲1

《建筑智能化系统》教学大纲1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本课程是为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

其内容包括:智能技术概述,建筑智能化的关键技术,智能楼宇设备自动化系统,消防与安全防范系统,智能建筑通讯网络系统,智能建筑办公自动化系统,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实施,建筑智能化管理等。

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智能楼宇管理的专业知识,对涉及到智能楼宇的管理中出现的简单问题能了解和维护。

二、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目前国内、外楼宇智能化管理的动态和发展趋势;2.了解楼宇智能化的的技术基础,包括计算机控制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等;3.掌握楼宇设备自动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并能进行简单的维护和保养;4.理解消防和安全防范系统重要性及其应用。

三、教学学时分配表第一章概述…… 6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理解智能建筑的组成;熟悉智能建筑的支持技术;掌握智能建筑的功能及特点;了解智能建筑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重点和难点:掌握智能建筑的功能及特点。

第一节智能建筑概述一、智能建筑的概念二、智能建筑的组成和主要功能三、智能建筑的技术基础四、智能建筑的基本要求和功能特点第二节国内外智能建筑的动态与发展趋势一、国内外智能建筑的动态二、国内外智能建筑的发展趋势第二章楼宇智能化的关键技术…… 8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熟悉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各部件的作用;熟悉楼宇智能化系统的各种关键技术;熟悉各种典型的传感器和执行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应用;)熟悉分散控制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功能。

重点和难点:楼宇智能化系统的各种关键技术;传感器和执行器的工作原理;分散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第一节传感器技术及应用一、传感器概述二、智能楼宇中的典型传感器第二节智能楼宇中的典型执行机构一、执行器概述二、电动执行器三、气动执行器第三节智能楼宇的检测技术一、温度检测技术二、湿度检测技术三、压力检测技术四、流量检测技术五、液位检测技术第三章智能楼宇设备自动化系统…… 12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楼宇自动化系统组成及监控功能;熟悉楼宇自动化系统各个子系统的工作原理,并掌握各子系统监控系统的组成及其监控功能;熟悉监控系统常用设备;了解楼宇设备自动化系统在智能楼宇内的集成与联网;掌握楼宇自动化系统各个子系统的实现方法。

智能建筑概论教学大纲

智能建筑概论教学大纲

《智能建筑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4120318课程名称:智能建筑概论课程英文名称:课程所属单位: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系课程面向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课程类型:选修课学分: 2总学时:32 (其中理论学时:30 实验学时:2)二、课程性质与目的本课程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等专业的专业平台课之一。

其作用在于使学生了解现代智能建筑中所涉及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现代通讯技术的基础知识,以及相应的通讯自动化系统(CA)、楼宇自动化系统(BA)、办公自动化系统(OA),以及建筑消防、安全防范等系统的系统结构、功能和配置要点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现代智能建筑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初步掌握智能建筑的基本设计内容和设计方法。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一)概述1.教学内容与要求:(1)智能建筑的发展、现状、趋势(2)智能建筑的系统结构2。

教学重难点:智能建筑的系统结构(二)智能建筑的技术基础1.教学内容与要求:(1)计算机网络基础;(2)计算机控制系统及其构成;(3)现代通讯技术基本知识2.教学重难点:计算机控制系统及其构成(三)通讯自动化系统(CA)1.教学内容与要求:(1)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及其应用;(2)程控数字用户交换机系统;(3)可视图文及传真系统;(4)视频会议系统;(5)光缆通信;(6)卫星通信系统。

2.教学重难点: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及其应用;程控数字用户交换机系统。

(四)楼宇自动化系统(BA)1.教学内容:(1)计算机控制技术在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2)建筑设备及其控制包括:暖通空调自动控制系统;电力系统监控;照明系统监控;电梯控制;给排水控制系统。

(3)楼宇自动化系统的体系结构。

2.教学重难点:建筑设备控制和管理、BA的体系结构。

(五)火灾自动报警与联动控制1.教学内容:(1)火灾探测器;(2)火灾报警控制器;(3)消防联动控制;(4)消防自动报警与联动控制单位工程设计简介。

智能建造教学大纲

智能建造教学大纲

智能建造教学大纲智能建造是指通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实现建造领域的智能化和高效化。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建筑行业的需求变化,智能建造已经成为建筑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

为了提升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制定一份适合的智能建造教学大纲是必要的。

本文将就智能建造教学大纲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讨论。

一、智能建造基础知识智能建造基础知识是智能建造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学生需要了解智能建造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包括传感器技术、云计算技术、人工智能算法等。

同时,还需要学习智能建造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以便能够灵活应对未来的挑战。

二、智能建造技术与工具智能建造技术与工具是智能建造教学大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需要学习并熟练掌握现代智能建造所使用的各类技术和工具,包括BIM (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无人机测绘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

通过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学生能够提高解决问题和创新应用的能力。

三、智能建造项目管理智能建造项目管理是智能建造教学大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学生需要了解智能建造项目的全过程管理方法和技巧,包括项目的策划、进度控制、成本管理、质量控制等。

同时,还需要学习智能建造项目的风险管理和决策方法,以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成功交付。

四、智能建造与可持续发展智能建造与可持续发展是智能建造教学大纲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生需要了解智能建造对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智能建造技术来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还需要学习智能建造在节能减排、碳足迹减少等方面的应用和效果。

五、智能建造实践与案例分析智能建造实践与案例分析是智能建造教学大纲的实践性要求。

学生需要参与智能建造项目的实际操作,并通过案例分析来理解智能建造技术的应用和效果。

通过实践和案例分析,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能力,并提高问题解决和创新应用的能力。

六、智能建造教学评估智能建造教学大纲中的评估方法是确保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评估可以包括作业和项目实施成果的评估,课堂表现和参与度的评估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智能设备安装与维护》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
本课程是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它是一门新的、交叉性的、多学科性的应用技术,它是近年来建筑业和信息技术产业飞速发展的综合性产物,是“建筑智能化”学科的最新发展方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现代智能建筑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初步掌握智能建筑的基本设计内容和设计方法,为提高施工能力奠定基础。

本课程集中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现代控制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现代显示技术;融汇了建筑中的低频、声频和高频的技术;体现了宽口径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综合知识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智能建筑设备自动化的基本概念和内容、基本理论及其体系结构;
2、掌握智能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分析、设计和运行管理的基本方法;
3、理解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的主要硬件设备,掌握其与BAS的运行管理关系;
4、理解给排水系统的概念、系统设计要点、控制原理;
5、掌握空调系统的分类、主要功能、管理方法。

第一章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工程认知……12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智能建筑、建筑环境和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的基础知识;掌握智能建筑和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的定义、功能作用、架构与组成;掌握工程实施流程。

重点和难点:智能建筑的组成和功能;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的工程实施;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设计步骤及内容。

第一节智能建筑认知
一、智能建筑的各种定义
二、智能建筑3A系统
三、智能建筑的设计要素
第二节智能建筑环境认知
第三节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认知
一、BAS的概念
二、BAS的发展历史
三、BAS的监控内容
四、BAS的硬件架构
五、BAS的软件平台
第四节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的工程实施
一、设计流程
二、设计依据
第五节实际工程认知参观——以宁波某书城为例
第二章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的主要硬件设备……14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础知识;理解DDC控制器、传感器、执行器等硬件设备的基本原理、使用特性。

重点和难点: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现场总线控制系统适用范围;DDC控制器的硬件和软件。

第一节计算机控制系统
一、自动控制系统简介
二、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简介
第二节网络控制技术
一、集散控制系统
二、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第三节DDC控制器
一、DDC控制器简介
二、DDC控制器产品简介
三、双位控制
第四节传感器
一、传感器概述
二、传感器的性能指标
第五节执行器
一、执行器概述
二、电动调节阀
三、电磁阀
四、两位旋转阀
五、电动调节风门
第三章给排水系统的控制……14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智能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运行原理;理解BAS给排水系统中的水泵、水箱监控;掌握响应的监控原理图绘制及BAS设备配置;学会解决BA工程问题中“给排水”监控的常见问题。

重点和难点:室内给水系统的控制需求分析;室内排水系统的控制需求分析;室内热水供应系统的运行原理及其控制。

第一节给排水系统的控制概述
一、建筑给排水的工程范围
二、建筑给排水的监控方法
三、BAS对建筑给排水系统监控的一般思路
第二节室内给水系统工艺流程认知
一、室内给水系统的分类、组成
二、室内给水系统的给水方式
三、高层建筑给水系统
第三节室内给水系统的控制
一、室内给水系统的BAS监控思路
二、典型给水系统的监控案例分析
第四节室内排水系统工艺流程认知
一、室内排水系统的分类、组成
二、室内排水系统的给水方式
第五节室内排水系统的控制
一、排水系统的监控要求
二、给排水监控点位设计
第六节室内热水供应系统的运行原理及其控制
一、室内热水供应系统的分类及组成
二、热水加热的方法
三、室内热水供应系统的监控
第四章空调系统的控制……14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暖通空调系统工艺流程;理解半集中式和集中式空调系统的控制原理;具备监控原理图绘制、点位统计表编制、BAS设备配置能力。

重点和难点:半集中式和集中式空调系统的控制原理;暖通空调系统工艺流程;定、变风量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第一节空调系统的控制概述
第二节暖通空调系统工艺流程的认知
一、空气调节的任务
二、空调系统的被控参数
三、空调的热、湿负荷
四、空调系统的组成与分类
五、空气处理设备
第三节半集中式空气调节系统的控制
一、半集中式空气调节系统简介
二、新风机组的控制
三、风机盘管系统的控制
第四节集中式空调系统的控制
一、集中式空调系统简介
二、全空气处理系统的监控功能
三、定风量空调系统的控制
四、变风量空调系统的控制
五、送排风系统的控制
五、实训内容与学时分配
实训一空调自控系统组态实验(2学时)
1.目的要求:
(1)了解中央空调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
(2)学习组态软件,掌握利用组态软件进行空调自动控制系统组态。

2.掌握要点:加深理解调节器类型及控制器参数对控制过程的影响。

3.实训内容:
(1)打开冷热水主机、空调器电源。

(2)打开计算机以及冷热水主机远程控制器,选择计算机控制模式,在远程控制器上选择制冷模式。

(3)进入计算机控制主界面。

(4)打开实验界面,自行设计控制主界面。

(5)打开系统流程界面,根据现场添加不少于三个的测控仪器仪表。

(6)运行控制系统。

(7)通过主界面关闭系统。

(8)切断所有电源。

实训二给排水及组态设计实验(4学时)
1.目的要求:了解给排水系统的组成,加深对实验设备的认识。

2.掌握要点:掌握组态王开发系统的一般步骤,初步掌握在组态王中动画的制作。

3.实训内容:
(1)认识给排水系统的设备组成及原理,列出主要设备清单,认识设备的型号。

(2)查找同一类设备的产品样本。

(3)做给排水系统原理图。

(4)确定输入输出点,做出系统点表,了解控制系统中参数的设定。

(5)做完实验后进行总结,比较实验系统与实际工业有什么不同,找给排水工程实例及组态应用实例。

实训三中央空调系统制冷模式实验(4学时)
1.目的要求:熟悉中央空调系统制冷模式的工作过程。

2.掌握要点:了解中央空调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加深理解中央空调系统制冷模式的工作过程。

3.实训内容:
(1)手动模式
a、打开电源开关,将设备通电;
b、将风扇通电(即压缩机机柜后开关),打开模拟房间,将风扇打开,启动空气处理机组;
c、选择运行模式,制冷;
d、将手自动切换旋至手动;
e、依次启动冷却塔,冷却泵;
f、观察冷却塔内是否有水流动,确认热交换系统或冷却系统运行正常方可进行下一步;
g、打开电磁阀,启动压缩机;
h、关闭系统。

(2)自动模式
a、打开电源开关,将设备通电;
b、将风扇通电(即压缩机机柜后插排),打开模拟房间,将风扇打开;
c、将手自动切换旋至自动;
d、以下步骤同(1)手动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