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中的水汽滞留函数解读
水循环知识:水循环中的大气水汽

水循环知识:水循环中的大气水汽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分在不同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不断循环的现象。
其中,气态的水分主要存在于大气中,即水汽。
在水循环中,水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水汽是大气中最重要的温室气体之一。
温室气体能够吸收地球表面发出的热辐射,从而使地球表面得以保持适宜的温度。
如果没有水汽在大气中的存在,地球表面的温度将降低,导致生物多样性遭受破坏,灌溉系统受损等问题。
此外,水汽还通过降水的形式将水分送回地表,并在此过程中为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生活提供必要的水源。
在降水时,水汽凝结成小水滴或冰晶,在漫长的时间里沉淀到地表上,流入河流、湖泊和地下水库中,重新进入水循环的下一环节。
除此之外,水汽作为漂浮在大气中的固体颗粒和液滴的云的主要成分,也对地球的气候和大气环境发挥着重要作用。
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和大气中其他分子的散射,都会影响地球的热平衡和大气的氧气含量等参数。
总之,水循环中的水汽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它帮助维持了地球的生态平衡和生命的延续。
尤其是在当今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水汽的作用更加突出。
因此,保护水资源和节约水资源已经成为人类共同的责任。
第四章 大气中的水分

Ei E过冷却水面-E冰面
冰分子脱出冰面所受 的束缚比水分子脱出 水面的束缚大
E冰面 E过冷却水面 100%
冰晶和过冷却水滴共存情况在云中很普遍 冰晶效应 如果实际水汽压处于两者的饱和水汽压之间:
es (过冷却水滴) ea (实际水汽) es (冰晶)
蒸发
凝华
水滴不断蒸发而减小,冰晶因不断凝华而 增大,在冰和水之间水汽转移现象。 冰晶效应:这种由于冰水共存引起冰水间的 水汽转移的作用
E>e 未饱和 蒸发 E=e 饱和 动态平衡 E<e 过饱和 凝结
4
水 融解线
蒸发线
升华线
水的三种相态分别存在于不同的温度和压强条 件下: (1)水只存在于0℃以上的区域,冰只存在于0℃ 以下的区域,水汽虽然可存在于0℃以上及以下的区 域,但其压强却被限制在一定值域下。
蒸发过程:较大动能水分子脱出液面使液面温 度降低。如果保持其温度不变,必须自外界供给热 量,这部分热量等于蒸发潜热L,L 与温度t有如下 的关系:
第四章 大气中的水分
凝结
水汽输送
凝结
降水
蒸发 植物蒸腾
湖
降水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蒸发
海洋
下渗
地球上水分循环过程对地-气系统的热量平衡和 天气变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 蒸发和凝结的基本原理
大气中 (二) 地表面和大气中的凝结现象 的水分
(三) 降水及人工影响天气
(一)蒸发和凝结的基本原理
1、水相变化
辐射雾多发生 在夜长、气温低的 冬季。只要满足条 件,在大部分地区 均可形成。
29
(4)混合冷却:当温差较大,且接近饱和的两 团空气水平混合后,也可能产生凝结。由于饱和水 汽压随温度的改变呈指数曲线形式,就可能使混合 后气团的平均水汽压比混合气团平均温度下的饱和 水汽压大。
农林气象学第三章解析

二、雾凇和雨凇
1. 雾凇
是积聚在地面物体迎风面上呈针状和粒状的白色 疏松的微小冰晶或冰粒。
晶状雾凇 主要由过冷却雾滴蒸发后再凝华而。
粒状雾凇 由于过冷却雾滴碰到冷的物体表面后迅 速 冻结而成(图片)。
2.雨凇
出现在地面或近地面物体上的一层外表光滑或略有 凸起的冰层(图片)。
三、雾
用 N和 n分别表示单位时间内跑出水面的 水分子数和落回水面的水汽分子数。则:
当 N>n时,蒸发。
当N<n时,凝结 。
当N=n时,动态平衡。
水相变化可以由实测的水汽压(e)与同 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E)之间的比较来判定。
E>e蒸发过程; E= e动态平衡; E<e凝结过程。 潜热: L=(597—0.57t)卡/克
Ls=597+80= 677卡/克。
二、影响蒸发的因素 (一)蒸发面的温度 (二)风 。 (三)空气湿度
(四)蒸发面的性质和形状
(五)地面性状
三、蒸发与蒸腾
(一)土壤蒸发:决定于大气的蒸发能力和土壤的供水
能力。
特点:
第一阶段:稳高阶段。 第二阶段:速降阶段。 第三阶段:稳低阶段。
(二)植物蒸腾 蒸腾速率的大小决定于:
第四节 降水
降水是指液态的或固态的水汽凝结物从云中下降 至地面的现象。包括雨、雪、霰、雹。
一、云滴增长的物理过程 (一)云滴凝结(或凝华)增长
(二)云滴相互碰并增长(图3-4)
图3-4 大小水滴在下降过程中的冲并
二、雨和雪的形成 (-)雨的形成 当云内温度在0℃以上时。
(二)雪的形成 在混合云中,冰晶不断凝华增
md mw
p
(六)露点(td) 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在一定的气压条件
气象学第五章大气中水分

云族
低云
1000M<H<2000M
中云
2000M<H<6000M
高云
H>6000M
学名 积云 积雨云 层积云 层云 雨层云 高层云 高积云 卷云 卷层云 卷积云
云属
简写 Cu Cb Sc St Ns As Ac Ci Cs Cc
气象学第五章大气中水分
气象学第五章大气中水分
二、凝结物
地面凝结物 露、霜、雾凇、雨凇 露 和霜 : 辐射冷却的产物,形成在晴朗无风的夜间和清晨。 露:贴地层空气中的水汽在地面发生凝结而形成的小水滴。
Td>0℃ 霜:贴地层空气中的水汽在地面发生凝华而形成的小冰晶。
Td<0℃ 热容量小、导热率小、粗糙的地表易形成露和霜。
气象学第五章大气中水分
冰 蒸发面形状:W凸面>W平面>W凹 面 含盐度:含盐度 W
气象学第五章大气中水分
二、土壤蒸发
土壤蒸发定义 土壤水分汽化并向大气扩散的过程。
土壤蒸发的两种过程 第一种:蒸发直接发生在土壤表面。 第二种:水分在土壤中某层次进行蒸发之后,水汽通过土 壤的孔隙达表层溢出土表。
影响因子 土壤因子、气象因子
单位:g/ cm日2·蒸日发量
定义:一天中蒸发掉的水层的厚度。
单位:mm/日; 1g/cm2·日=1mm/日
道尔顿蒸发公式
W A' • E e P
d>0 时,W>0,蒸发过程 d=0 时,W=0,动态平衡 d<0 时,W<0,凝结过程
气象学第五章大气中水分
影响水面蒸发速率的因子 温度:T E d W 湿度:e d W 气压:P W 风:风速 W 蒸发面性质:W过冷却水>W
r 夏季
大气中水汽滞留数

大气中的水汽滞留函数张学文(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中国气象局, 新疆,乌鲁木齐,830002)(受科技部科技公益研究专项2004DIB3J118 资助)提要:水分从蒸发进入大气到变成雨雪再降落大约在空中滞留(存活)9天,而9天只是水汽在大气中的平均寿命。
我们应当知道在大气里现存的总水汽量中已经在大气里滞留(存活)1天、2天或者n天的水汽分别占有的百分比是多少。
描述这个问题需要引入大气中的水汽滞留函数概念。
本文阐明了水汽滞留函数的物理含义并且指出它应当是一个负指数方程。
关键词:大气中的水分循环,大气中的水汽滞留函数1. 引言就全球而论,大气中持有的水汽约为25毫米[1],而每年的降水量(约1000毫米),是它的40倍。
大气要维持水分平衡必然要从下垫面的水分蒸发中补充1000毫米(相当于补充40次,1000毫米/25毫米)的水分。
这也说明水分从蒸发进入大气到形成雨雪而脱离大气,一年要循环40次,即大气中的水汽9天(365/40)就更新一次,即水汽蒸发进入大气在空中平均滞留9天又回到下垫面[2]。
“9天”是描述大气中的水分循环的重要参数。
但它只是个平均值,实际情况肯定有的水汽滞留时间更长或者更短。
面对大气中现存的水汽,我们可以问,它们进入大气1天、2天、…n天就离开大气的水分占了水汽总量的百分比是多少,回答这个问题显然不是求一个未知数,而是求一个未知函数,描述不同滞留时间的水汽占的百分比的函数。
文献[3]提出了分布函数概念和它在气象学中的应用问题,不同滞留时间的水汽各占多大的比例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分布函数概念的一个特例。
文献[4,5]给出了在不同约束条件下利用最复杂原理(最大熵原理)求得其分布函数的思路、原理和技术。
本文就利用这种思路给出一种(可以不是一种)理论的水汽滞留函数。
2. 水汽滞留函数f(τ)本文分析某个气候阶段(例如30年)的地球大气中的水汽的总的情况。
根据前面的讨论,我们把f(τ)称为水汽滞留函数:这个函数的自变量τ是水汽在最近的一次蒸发进入大气后已经存在(滞留)的时间长度。
对流层中气溶胶胶体的分布,变化,滞留和移出

5km 4km
受对流层顶和平流层的热力稳 定的空气密度结构的严重抑制
城市气溶 胶浓度的 垂直分布, 随辐射逆 温和湍流 混合层的 变化而变 化,并可 近似的认 为气溶胶 质粒在混 合层顶为 全反射。
在逆温层下边 界积累
对流层大气中质粒的移出既可以是通过大气的泄露,也可以在地面沉积。 前者只在很特殊的天气条件下发生,通过泄露移出的量与流失于地面的 量相比是很小的。
干沉降的物理过程: ① 在边界层通过重力沉降或湍流扩散而紧贴地表薄层输 送; ② 在紧贴表面的层流薄层内(0.01~0. 1cm),通过布朗运动 扩散至吸收表面底层; ③ 表面对物质的吸附或溶解。
全球尺度——撒哈拉沙漠是北半球风吹尘的主要源地
每年北半球的冬天,类似于本图中所示的沙尘暴会从撒哈拉沙漠卷走 大约4000万吨的沙尘,并一直吹到南美洲亚马逊河盆地。从图中可以看 出,这条沙尘羽状物抵达南美洲东北部海岸后,开始向北转移。
2010年6月1日,由美国宇航局“Terra”卫星所拍摄
气溶胶各种浓度的年日变化
昌平区
北京市上空气溶胶粒子数浓度大致呈南高、北低的分布,这种分 布可能与首钢位于石景山区以及大气状况有关。
中尺度输送主要表现为两种现象,城市烟羽和中尺度天气环流,后者 包括海陆风、山谷风和城市热岛环流,风场与温度场共同作用,同时 存在扩散和输送两种作用。
形成一种通道型输送.并明显 地分为两路:一路在西以脚下 沿河谷地带下泄。浓度中心轴 线清晰,延绵近百公里;
对流层中气溶胶胶体的分 布,变化,滞留和移出
赵雨
垂直分布
对流层中包含了大气中的绝大部分的水汽和起源于地表的自然和人 为的大部分颗粒物。
大气成分的平均滞留时间

大气成分的平均滞留时间大气成分的平均滞留时间是指在大气中各种成分停留的平均时间长短。
这个时间长短对于大气环境的理解和气候变化的预测非常重要。
大气成分包括了主要的气体(如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水汽、臭氧、悬浮颗粒物等。
每种成分的滞留时间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如物理、化学、生物过程等。
大气中主要的气体成分,如氮气和氧气,是与生物和地球上的其他过程不易发生反应的稳定成分。
在大气中,氮气占据78%的比例,氧气占据21%的比例。
由于氮气和氧气的化学特性相对稳定,它们的滞留时间非常长。
据科学研究,大气中的氮气滞留时间约为4000万年,而氧气滞留时间约为5000年。
二氧化碳(CO2)这样的温室气体就有着不同的情况。
二氧化碳是一种关键的大气成分,其浓度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地球的气候变化。
二氧化碳的滞留时间相对较短,约为几十年至几百年。
当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后,它很快被吸收和储存到海洋和陆地生态系统中。
尽管如此,由于人类活动不断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仍在不断上升。
水汽是大气中最重要的成分之一,也是大气中最短滞留时间的成分之一。
水汽的滞留时间通常为几天至几周。
由于水的周期性蒸发和降水过程,水汽在大气中的浓度不断地变化。
水汽是大气中存在的最快移动的成分之一,它被迅速循环和重新分配到地球上不同的地区。
臭氧是大气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在平流层中形成。
平流层臭氧的滞留时间较长,可以延续几个月至几年。
然而,对于对地球大气层低层的对流层而言,臭氧的滞留时间相对较短,只有几天至几周。
臭氧对于地球的辐射平衡和紫外线的过滤具有关键作用。
悬浮颗粒物也是大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气中滞留的时间非常短。
悬浮颗粒物分为可见颗粒物和细颗粒物,包括尘埃、烟雾、颗粒物污染物等。
可见颗粒物的滞留时间约为几天至几周,而细颗粒物的滞留时间更短,只有几小时至几天。
这些颗粒物主要受到空气动力学、大气湍流和降水等因素的影响。
综上所述,大气成分的平均滞留时间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各种成分的滞留时间长短不同。
第四章%3F 大气中的水分

2、降水的种类
根据降水的形态来分,可把降水分为雨、雪、 霰、雹等
3、降水的表示方法 、
降水量
降水量是表示降水多少的特征 以雨、 冰雹(包括雾、 量。以雨、雪、冰雹(包括雾、 融化后,未经蒸发、 露、 霜)融化后,未经蒸发、 渗透、流失而聚积的水层深度, 渗透、流失而聚积的水层深度, 单位是毫米。 单位是毫米。 表示降水急缓的特征量。 表示降水急缓的特征量。单 位时间的降水量称为降水强 其时间以10min 10min、 度,其时间以10min、1h 或 1d为单位 为单位。 1d为单位。
二、凝结物
地面凝结物 近地层大气中的凝结物 自由大气中的凝结物
1、地面凝结物
晴朗无风的夜晚,地面或地物 表面有效辐射强,因而迅速冷却。 • 露和霜 当其表面温度下降到露点以下时, 初冬或冬末,有时从空中掉 则与辐射面接触的水气凝结。露点 下来的液态雨滴落在树枝、电线 温度如高于0ºC,凝结物为液态,即 或其它物体上时,会突然冻成一 为露;露点温度如低于0ºC,则凝结 层外表光滑晶莹剔透的冰层,这 物为固态,即为霜。 就是“雨淞”。 • 雾凇、雨凇 雾凇、 在有过冷却雾的时候,特别 有利于冰晶在地面物体上增长。 这时在电线上、树枝上形成了白 色的冰花,叫做"雾凇"。
2、空气湿度的时间变化
(1)日变化
水汽压的日变化 相对湿度的日变化
(2)年变化
水汽压的年变化 相对湿度的年变化
水汽压的日变化 水汽压的大小与蒸发的快慢有密切关系, 水汽压的大小与蒸发的快慢有密切关系,而蒸发的快慢在 水分供应一定的条件下,主要受温度控制。 水分供应一定的条件下,主要受温度控制。 在海洋上或在大陆上的冬季, 在海洋上或在大陆上的冬季,每天有一个最高值出现在 午后,一个最低值出现在清晨。(单峰型) 午后,一个最低值出现在清晨。 单峰型) 在大陆上的夏季,水汽压有两个最大值, 在大陆上的夏季,水汽压有两个最大值,一个出现在早 10时 另一个出现在21 22时 21~ 10时以后 时以后, 晨9~10时,另一个出现在21~22时。在9~10时以后,对流 发展旺盛,地面蒸发的水汽被上传给上层大气, 发展旺盛,地面蒸发的水汽被上传给上层大气,使下层水汽减 双峰型) 少。 (双峰型) 相对湿度的日变化 相对湿度的大小,不但取决于水汽压,还取决于温度。 相对湿度的大小,不但取决于水汽压,还取决于温度。 气温升高时,虽然地面蒸发加快,水汽压增大, 气温升高时,虽然地面蒸发加快,水汽压增大,但这时饱和 水汽压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得更多些,使相对湿度反而减小。 水汽压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得更多些,使相对湿度反而减小。 同样的道理,在气温降低时,水汽压减小, 同样的道理,在气温降低时,水汽压减小,但是饱和水 汽压随温度下降得更多些,使相对湿度反而增大。 汽压随温度下降得更多些,使相对湿度反而增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中的水汽滞留函数张学文(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中国气象局, 新疆,乌鲁木齐,830002(受科技部科技公益研究专项2004DIB3J118 资助提要:水分从蒸发进入大气到变成雨雪再降落大约在空中滞留(存活9天,而9天只是水汽在大气中的平均寿命。
我们应当知道在大气里现存的总水汽量中已经在大气里滞留(存活1天、2天或者n天的水汽分别占有的百分比是多少。
描述这个问题需要引入大气中的水汽滞留函数概念。
本文阐明了水汽滞留函数的物理含义并且指出它应当是一个负指数方程。
关键词:大气中的水分循环,大气中的水汽滞留函数1. 引言就全球而论,大气中持有的水汽约为25毫米[1],而每年的降水量(约1000毫米,是它的40倍。
大气要维持水分平衡必然要从下垫面的水分蒸发中补充1000毫米(相当于补充40次,1000毫米/25毫米的水分。
这也说明水分从蒸发进入大气到形成雨雪而脱离大气,一年要循环40次,即大气中的水汽9天(365/40就更新一次,即水汽蒸发进入大气在空中平均滞留9天又回到下垫面[2]。
“9天”是描述大气中的水分循环的重要参数。
但它只是个平均值,实际情况肯定有的水汽滞留时间更长或者更短。
面对大气中现存的水汽,我们可以问,它们进入大气1天、2天、…n天就离开大气的水分占了水汽总量的百分比是多少,回答这个问题显然不是求一个未知数,而是求一个未知函数,描述不同滞留时间的水汽占的百分比的函数。
文献[3]提出了分布函数概念和它在气象学中的应用问题,不同滞留时间的水汽各占多大的比例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分布函数概念的一个特例。
文献[4,5]给出了在不同约束条件下利用最复杂原理(最大熵原理求得其分布函数的思路、原理和技术。
本文就利用这种思路给出一种(可以不是一种理论的水汽滞留函数。
2. 水汽滞留函数f(τ本文分析某个气候阶段(例如30年的地球大气中的水汽的总的情况。
根据前面的讨论,我们把f(τ称为水汽滞留函数:这个函数的自变量τ是水汽在最近的一次蒸发进入大气后已经存在(滞留的时间长度。
而f值表示水汽滞留时间在τ±0.5这个范围(即时间的单位增加量的水汽在大气里的水汽总量中占的百分比。
f的量刚是时间的负一次方。
根据分布函数的一般定义[5],水汽滞留函数就是一种具体的分布函数。
根据文献 [4,5]的研究,我们可以在分析该分布函数涉及的物理过程是否存在随机性和应当具有的约束条件的基础上引入最复杂原理(最大熵原理,从而推求理论的分布函数。
3. 从熵原理和约束条件求水汽滞留函数要具体追踪每天蒸发的水汽在大气中的行踪是十分困难的。
但是从气候角度分析问题,不仅得到了水汽在大气中平均存在9天的知识,而且可以把天气演变过程仅仅看作是气候平均情况下的随机扰动。
而承认气候的形成中包括天气过程这个随机性也就可以引用最复杂原理(最大熵原理了。
根据 [6]的研究思路和举例,如果存在着很多地位相同的个体,每个个体就某标志值x 在同一时刻只能取一个值,但是各个个体的标志值可以不同,那么可以用一个分布函数描述具有不同的标志值的个体各有多少。
而当● 各个个体的标志值必然大于零,而且其平均值应当是常数● 如果各个个体的标志值究竟取什么数值具有随机性时,表示不同标志值各有多少的分布函数所对应的熵(复杂程度应当达到最大值。
理论分析已经得到这时的分布函数只能是负指数函数。
并且具有下面的形式:a x a e x f f -==1( (1这里的a 是标志值x 的平均值 ,而f 是标志值(变量出现在x ±0.5范围的个体的数量占的百分比。
结合水汽滞留问题,可以这样分析和引用上述结果:大气中存在很多个水汽分子,每个水汽分子就是一个个体,而每个水汽分子已经在大气中存活时间(滞留时间就是标志值(变量。
当我们承认● 水汽分子在大气中滞留的时间的平均值应当在研究的这个气候阶段是不变化的, 9天就是这个常数的值(包含了这个值必然大于零的要求。
● 各个水汽分子在大气里滞留的时间长短具有随机性的(是随机变量,也就意味着只有水汽滞留函数(分布函数的特例为负指数函数时,随机性才得到充分体现、该气候系统的复杂程度(混乱程度才是最大的(没有理由更小、熵才是最大的(体现了熵最大原理。
根据水汽滞留函数的定义和公式(1,这只要把公式(1中的变量x 改为水汽滞留时间τ,把a 理解为水汽的平均滞留时间(9天就得到了大气中水汽滞留函数的具体公式应当是991τ-=e f (2 公式(2就是根据最复杂原理(最大熵原理和对约束条件(平均值不变的分析而得到的理论公式。
它对应的图形是在大气中滞留不同时间的水汽所占有的百分比The percentage of different persisted duration ofvapor in atmosphere246810120510152025303540水汽在大气中滞留的时间 vapor persisted duration/d百分比的值 p e r c e n t a g e (%如果把公式(2从0到τ做定积分,并且用F (τ表示积分结果,自然得到]/exp[1(a F ττ--= (3公式(3的F (τ显然表示了仅在大气中存在了τ天以下(不超过τ天的水汽在总的水汽中占的百分比。
当τ取不同值时,根据公式(3计算的它们占的百分比列在表中。
在大气中滞留时间≤τ天的水汽所占的百分比The percentage of vapor persisted duration who less than τdays in atmosphereτ的值 1 2 5 10 20 30 40 百分比 10.5 19.9 42.6 67.1 89.1 96.4 98.8表1提示20%的空中水汽是最近两天才进入大气中的。
这些知识对我们分析降水量中有多少水分来自远方,有多少来自附近显然是有帮助的。
讨论● 要从目前的天气学入手计算空中的水分分别在大气中存在了多少天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是从气候角度分析水分循环,就容易得出水汽在大气中平均存在9天的知识。
而这也提示我们再问:蒸发进入大气的水汽中有多少是1天,2天或者n 天前蒸发的。
● 本文指出,要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引入一个函数,我们称它为空中水汽滞留函数。
给出这个名称本身已经包含了一层含义:就地球大气总体而言,在一个气候阶段,如30年,这个描述气候状态的函数应当是稳定的。
即它不追究随天气过程而变化的特例,而仅描述长时期的平均情况。
●借助于熵气象学的研究成果和本问题中“承认水汽在空中滞留时间的平均值应当是一个大于零的常数”的假设(而且只有这一个约束和最大熵原理(最复杂原理,我们可以方便地得到这个水汽滞留函数就应当是一个的负指数函数,即公式(2。
●过去我们曾经从理论和实际数据两个方面揭露过一些有关水分的分布函数都符合负指数分布公式[7-10]。
这里的水汽滞留函数是其新的事例。
当然,它是否与实际一致尚有待实践的检验。
参考文献:[1] 王守荣,朱川海,程磊等.全球水循环与水资源.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年:53[2] 王守荣,朱川海,程磊等.全球水循环与水资源.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年:50[3] 张学文.相对分布函数和气象熵,气象学报1986,44卷,第2期:214-219[4] 张学文,马力.熵气象学.北京:气象出版社,1992年:4-66[5] 张学文.组成论.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2、3、11、12章[6] 张学文.组成论.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2、17章[7] 张学文.大气比湿的分布律,气象学报1987,45卷,第2期:251-253[8] 张学文,马叔红,马力.从熵原理得出的雨量时程方程,大气科学1991,15卷,第6期: 17-25[9] 张学文,杨秀松.从熵原理得出的暴雨面积和雨量的关系,高原气象1991,10卷,第3期:225-232[10] 张学文.新疆水汽压力的铅直分布规律,新疆气象2002,25卷,第4期:1-1,14The persistence function of the vapor in atmosphereZhang Xue-wenUrumuqi Institute of Desert Meteorology, CMA Urumuqi 830002, ChinaAbstract:It is 9 days long that the vaporized water persisted in atmosphere before it changes into rain or snow then get out of it,but the “9 days” is a mean duration only. We need to know how many percents of water has stayed in atmosphere for 1 day, 2 days, … , n days. To describe this question, we introduced a concept: the persistence function of vapor. In this paper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persistence function of the vapor in atmosphere was discussed, we also point out that the persistence function of vapor should be a negative exponent function.Key words: water circulation in atmosphere,the persistence function of the vapor in atmosphere附图和表的英文图:在大气中滞留不同时间的水汽所占有的百分比The percentage of different persisted duration of vapor in atmosphere表:在大气中滞留时间≤τ天的水汽所占的百分比The percentage of vapor persisted duration who less thanτdays in atmosp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