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微课教案

数学微课教案
数学微课教案

课堂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教学模式:

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

教学过程:

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惟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y=f(x),x∈A

其中x叫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或f(x))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y|y=f(x),x∈A}叫函数的值域.

例如:(1)一次函数f(x)=ax+b(a≠0)的定义域是R,值域也是R.对于R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R中都有一个数f(x)=ax+b(a≠0)和它对应.

(2)反比例函数f(x)=

k

x

(k≠0)的定义域是A={x|x≠0},值域是B={f(x)|f(x)≠0},对于A 中的任意一个实数x,在B中都有一个实数f(x)=

k

x

(k≠0)和它对应.

注意:①函数是非空数集到非空数集上的一种对应.

②符号“f:A→B”表示A到B的一个函数,它有三个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关系,三者缺一不可.

③集合A中数的任意性,集合B中数的惟一性.

④f表示对应关系,在不同的函数中,f的具体含义不一样.

⑤f(x)是一个符号,绝对不能理解为f与x的乘积.

⑥对于只给出解析式y=f(x) 函数,而没有指明它的定义域.那么函数的定义域就是指能使这个式子有意义的实数x的集合.

观察下列几组从A到B的对应,指出哪些对应是函数?哪些不是?是函数的指出其定义域与值域。

函数概念用集合、对应的语言叙述后,我们就很容易回答前面所提出的两个问题.

问题1.y=1(x∈R)是函数,因为对于实数集R中的任何一个数x,按照对应关系“函数值是1”,在R中y都有惟一确定的值1与它对应,所以说y是x的函数.又如:

(1)

(2)(3)

(4)(5)

(1) o

x y

o

x

y

(2) (3) (4)

例2 判断下列对应是否为函数:

x x 2

),0(R x x ∈≠

(2) x y,其中y2=x,R y N x ∈∈,

(3) x y,其中

x x y --=

11

(4) 已知集合A=R,B={-1,1},对应法则f: 当x 为有理数时,f(x)=-1;当x 为无理数时,f(x)=1,对应 f: A B

在下列图象中,请指出哪一个是函数图象,哪一个不是,并说明理由

问题2.y =x 与y =x2

x 不是同一个函数,因为尽管它们的对应关系一样,但y =x 的定义域是R ,

而y =x2x 的定义域是{x|x ≠0}. 所以y =x 与y =x2

x 不是同一个函数.又如:

例4、下列两个函数是否表示同一个函数 (1)f(x )=x ,g(t)=2

t

(2) ()24(),2

2x f x g x x x -==+-

(3)

33

(),()f x x g x x == (4) ()f x x =,[0,1]x ∈ 2

()g x x =,[0,1]x ∈

思考:(1)两函数定义域相同、值域相同,这两函数相同吗?

(2)两函数定义域相同、对应法则相同,这两函数相同吗? (3)两函数对应法则相同、值域相同,这两函数相同吗?

当确定用解析式y =f (x )表示的函数的定义域时,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1)如果f(x)是整式,那么函数的定义域是实数集R ;

(2)如果f(x)是分式,那么函数的定义域是使分母不等于零的实数的集合;

(3)如果f (x )是偶次根式,那么函数的定义域是使根号内的式子不小于零的实数的集合; (4)如果f (x )是由几个部分的数学式子构成的,那么函数的定义域是使各部分式子都有意义

形成性检测知识点

编号

学习

目标

检测题的内容

1.2.1-2

1.2.1-3

学生

对函

数的

理解

是否

透彻

学生

对函

数三

要素

能否

把握

到位

1、下列关系中,y不是x函数的是()

A.y=-

B.y=

C.y=x2

D.|y|=

2、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f(x)=

1

x-2

(2)f(x)=3x+2 (3)f(x)=x+1 +

1

2-x

3、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1)y=1-2x (x∈R)

(2)y=|x|-1 x∈{-2,-1,0,1,2}

(3)y=x2+4x+3 (-3≤x≤1)

教学反思函数知识在教学中是一大难点。这主要是因为概念的抽象性,学生理解起来不容易,接受起来更难,所以在教学中忌照本宣科,要注意对知识进行重组。多想学生讲解习题,借助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来向学生们展示函数的抽象概念,努力去提示函数概念的本质,是学生们真正理解它,学习它,觉得它有用,而乐于学习它。

课堂气氛较高,但学生们的参与度不大,学生们能够勇于思考,但应用知识进行创新的能力依旧不强,因而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学生创新思维的引导!学生普遍都能够理解函数的抽象概念,可对简单函数的三要素进行判断,也可用一些简单函数模型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