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带线定向耦合器的设计word文档
一种新型双层微带定向耦合器

M ode D irectiona l Couplers [ J]. T heory and T echniques, 1965, [ 4] logue CM OS R ank F ilter [ J].
W ang Chunle,i Chang K a.i H igh - speed, A ccura te A na less Co m ponents L ette rs, 2002, 12( 5) : 160- 162.
电子
电路
2011 年第 24 卷第 1 期 E lectronic Sc i & T ech / Jan 15 , 2010
一种新型双层微带定向耦合器
冉
摘 要
涛, 傅
光, 范一鹏
710071)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天线与微波技术 国家重点实验室 , 陕西 西安
提出了一种新型双层微带结构的 3 dB 定向耦合器。 此耦合器由两层带有耦合缝隙和寄生单元的介质板背对背
放置。 通过增加耦合面积和引入寄生单元补偿电容起到了均衡奇 、偶模相速提高了耦合度, 实现了宽频的 3 dB 紧耦合 。通 过优化设计, 在频带范围内 , 此双层微带定向耦合器的定向性优于普通的耦合微带线定向耦合器 。设计结果在 450~ 860MH z 频带内插入损耗 < 0 5 dB, 端口回波损耗 < - 23 dB, 端口隔离度 关键词 双层微带 ; 定向耦 合器 ; 耦 合系数 TN 751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 7820( 2011) 01- 118- 03 中图分类号 20 dB , 仿真和实测结果取得了良好的吻合 。
[ 1] H orst S, Cressler J D . AM /P M N on linearities in S i G e HBT s S ilicon M ono lithic Integ ra ted C ircuits in RF Syste m s [ C]. Si RF# 09 I EEE T op ica lM eeting , 2009( 3): 1- 4 . W ang C M, H su H T, Shu H C. I m proved InG aP /G a As HBT s AC P erfor m ance and L inear ity w ith Co llector D esign [ C] . R ad io F requency Integrated C ircuits( RF IC) Symposi
第6章定向耦合器

第六章 定向耦合器
对于波导的T形接头,我们把主波导的两臂分别称为1和2端口,分 支臂称为3端口。分析波导的T形接头的工作特性,可利用波导中 TE10模的电场分布来分析。E-T接头和H-T接头中TE10模的电场分布 分别如图所示。
8
第六章 定向耦合器
E-T接头具有下列特性:
(1) 当信号从3端口输入时,则1和2端口有等幅反相输出,用散射参量表示
二.分类
第六章 定向耦合器
定向耦合器的种类很多。
按传输线类型
按耦合方式
波导
同轴线 带状线 微带线
单孔耦合
多孔耦合
连续耦合
平行线耦合
输出方向
输出相位
按耦合强弱
同向耦合
反向耦合 90度定向
180度定向
强耦合
中等耦合
弱耦合 1
第六章 定向耦合器
下图给出了几种定向耦合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a)为微带分支定 向耦合器,图(b)为波导单孔定向耦合器,图(c)为平行耦合线定向耦 合器,图(d)为波导匹配双T,图(e)为波导多孔定向耦合器,图(f)为微 带混合环。
a1
10C
10
1
1 2
a2 a1 R
b 1 a12 R
注:设计双分支定向耦合器尺寸方法
19
有时用方向性 (dB)来表示耦合器的隔离性能,它是耦合端输出功率P3与 隔离端的输出功率P4之比。也可用散射参量来表示方向性,即
D 10 lg P3 P4
10 lg
S31 2 S41 2
20 lg
S31 S41
DC
5
第六章 定向耦合器
(三) 输入驻波比
将定向耦合器除输入端外,其余各端均接上匹配负载时,输入端的 驻波比即为定向耦合器的输入驻波比。此时,网络输入端的反射系 数即为网络的散射参量S11,故有
定向耦合器

单位代码: 10293 密 级:硕 士 学 位 论 文论文题目:带短路支节的高隔离度分支线定向耦合器设计研究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移动通信与射频技术 工学硕士二零一五年三月学 科 专业 研 究 方向 申请学位类别 论文提交日期摘要定向耦合器是一种常用微波无源元件,在无线系统的射频前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特别在收发同频的无线系统中定向耦合器常常被用作隔离收发信号的一种关键部件。
但是传统的定向耦合器隔离度偏低且工作带宽较窄,无法满足系统的要求。
本文以分支线定向耦合器为研究对象,主要围绕如何提高其隔离度和增加工作带宽来进行深入研究。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包括:(1)根据功率相消原理在其耦合端口增加一条微带短路支节,设计出一款3dB带短路支节双分支线定向耦合器。
这种方法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且能够大幅提高耦合器隔离度。
(2)完成了一款实验样品的加工、测量工作,验证了短路支节线用于提高双分支线定向耦合器隔离度的效果,以及工作带宽提高不明显的缺点。
(3)在双分支线定向耦合器基础上,总结出一种有效提高其工作带宽的方法:增加耦合路径,并设计出一款3dB三分支线定向耦合器,该耦合器能够大幅拓宽工作带宽。
在3dB带短路支节双分支线定向耦合器的基础上设计出一款3dB带短路支节三分支线定向耦合器,该款改进型定向耦合器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了工作带宽,且提高了隔离度。
关键词: 定向耦合器,隔离度,短路支节,工作带宽AbstractReader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RFID system, and the reader send and receive isolation is one of the key performance of RFID system. At present, the most common methods to improve the reader transceiver isolation degree is to add directional coupler in front of the reader antenna feed network.The traditional directional coupler isolation and working bandwidth is narrow,and can not meet the requirements if the RFID system. In this paper,we focus on the branch line of directional coupler and research on how to improve the isolation and increase bandwidth. The main work and innovation of this paper include:(1)We use method of old-even mode to analyze the double branch line directional coupler,and use the HFSS simulation software to model and simulation,find the directional has a low degree isolation shortcoming. In order to increase isolation of the directional coupler,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destructive power we increase a short branch section in the port, and design a 3dB dual-branch directional coupler with a short branch section.This method is simple in structure, easy to implement, and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coupler isolation.(2) We process the 3dB dual-branch directional coupler with a short branch section into objects, using a vector network analyzer to measure it,finally compare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nd measurement results and found the isolation has been improved in the very great degree but the bandwith is not obvious increased.(3) Base on the dual branch line directional coupler,we sum an effective operating to improve its bandwidth approach:increase the coupling path,and design a 3dB three-branch line directional coupler, the coupler can greatly expand the bandwidth.Base on the dual-branch line directional coupler with a short branch section we design a 3dB three-branch directional coupler with a short branch section,The directional coupler significantly increases the operating bandwidth, and improve the isolation.Key words: the RFID system, isolation , short branch section, directional coupler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2 RFID系统基本介绍 (1)1.3 RFID系统现状和进展 (3)1.3.1 RFID系统使用现状 (3)1.3.2 RFID系统中读写器收发隔离技术的重要程度 (3)1.4本文的主要工作及内容安排 (4)第二章定向耦合器基本原理 (6)2.1 定向耦合器工作原理 (6)2.1.1 定向耦合器基本特性 (6)2.1.2 定向耦合器理论分析 (7)2.1.3 定向耦合器的技术指标 (9)2.2 常见定向耦合器的介绍 (10)2.2.1 平行耦合线定向耦合器 (11)2.2.2 波导定向耦合器 (11)2.2.3 分支线定向耦合器 (13)2.2.3 环形定向耦合器 (14)2.3 3dB微带分支线定向耦合器理论分析 (15)2.4 本章小结 (18)第三章带短路支节双分支线定向耦合器设计 (19)3.1 3dB双分支线定向耦合器设计 (19)3.1.1 3dB双分支线定向耦合器ADS仿真 (19)3.1.2 微带线理论分析 (21)3.1.3 3dB双分支线定向耦合器建模与结果分析 (23)3.2 3dB带短路支节双分支线定向耦合器设计 (26)3.2.1 3dB带短路支节双分支线定向耦合器的工作原理 (27)3.2.2 3dB带短路支节双分支线定向耦合器建模与仿真 (29)3.2.3 相关参数优化与结果分析 (31)3.2.4 两款定向耦合器对比分析 (38)3.3 本章小结 (40)第四章实物测试与结果分析 (41)4.1 实物加工与测试 (41)4.2 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分析 (44)4.3 本章小结 (47)第五章改进型微带分支线定向耦合器设计 (48)5.1 3dB微带三分支线型定向耦合器设计 (48)5.1.1 3dB微带三分支线定向耦合器ADS仿真 (48)5.1.2 3dB微带三分支线定向耦合器建模与仿真 (51)5.2 3dB带短路支节三分支线定向耦合器设计 (54)5.2.1 3dB带短路支节三分支线定向耦合器建模与仿真 (54)5.2.2 参数优化与结果分析 (56)5.2.3 3dB带短路支节双分支线和3dB带短路支节三分支线定向耦合器对比分析 (60)5.3 本章小结 (61)第六章总结与展望 (62)参考文献 (64)第一章绪论1.1研究的背景与意义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的主要特征是运用射频信号和空间耦合传输特性,达到对被识别物体的自动识别[1]。
微带型 Lange 定向耦合器的仿真设计

2 微带型 Lange 定向耦合器设计原理....................................................... 5
2.1 微带线相关知识....................................................................................... 5 2.1.1 微带线常用材料.............................................................................. 5 2.1.2 微带线的有效介电常数和特性阻抗..............................................6 2.1.3 微带线的介质损耗与衰减.............................................................. 6 2.2 定向耦合器基本概念............................................................................... 7 2.3 定向耦合器的分类.................................................................................... 7 2.4 Lange 定向耦合器的设计原理 .............................................................. 9 2.5 微带型 Lange 定向耦合器的基本指标...................................................9
微带分支定向耦合器

微带分支定向耦合器注意:在设置变量的时候一定要记得设置成L mm的形式,如果丢掉mm数据图就出不来。
参数:中心频率为2.4GHz在2.3GHz-2.5GHz范围内,S11值小于-20dB在2.3GHz-2.5GHz范围内,S21值大于-3.2dB在2.3GHz-2.5GHz范围内,S31值大于-3.2dB在2.3GHz-2.5GHz范围内,S41值小于-20dB系统特性阻抗为50欧姆微带线基板的厚度选为0.5mm,基板的相对介电常数4.2步骤:1.打开工程,命名为ohqfzdx。
2.新建设计,命名为ohqfzdx。
3.在原理图元件面板上选择微带线【TLines-Microstrip】,将插入原理图中,并设置其参数,参数如下:4.在原理图中画微带分支定向耦合器的电路图,如下图:5. 在原理图中,菜单栏【tools】-【LineCalc】-【Start LineCale】,弹出【LineCalc】计算窗口,如下图所示Z0表示计算时微带线的特性阻抗E_Eff表示计算式微带线的相移其中参数设置:Type:MLIN表示计算微带线。
Er:4.2表示介质板的相对介电常数Mur:1表示微带线的相对磁导率H=0.05mm表示微带线基板厚度Hu=1.0e+33mm表示微带线封装高度T=0.05表示微带线的导体层厚度Cond=5.8e+7表示微带线的导体电导率TanD=0.0003表示为微带线的损耗角正切Tough=0mm表示微带线表面粗糙度Freq=2.4GHz表示计算时采用频率Z0=50Ohm表示计算时特性阻抗E_Eff=90deg表示90deg相移1.测得特性阻抗为50Ω时,微带线宽度为0.94mm,长度为17.67mm2.测得特性阻抗50Ω/=35.36Ω,仍旧用90deg相移,测得宽度1.63mm,长度17.17mm。
6.修改电路图中的参数,由于是双对称的,所以两两相等。
7. 全部设置为变量后,选中添加4个和到原理图中,并设置。
微波定向耦合器的原理与设计

微波定向耦合器的原理与设计微波定向耦合器的原理与设计微波定向耦合器的原理与设计一、实验目的1.了解定向耦合器的原理;2.利用实验模组实际测量以了解定向耦合器的特性;3.掌握耦合器的设计方法。
二、实验原理定向耦合器是一种有方向性的功率耦合元件,可用来监视功率、频率和频谱;把功率进行分配和合成;构成雷达天线的收发开关、平衡混频器和测量电桥;还可用来测量反射系数和功率等。
定向耦合器是四端口网络结构,如图9-1所示。
图9-1 定向耦合框图它的信号输入端(port_1)的功率为,信号直通端(port_2)的功率为,信号耦合端(port_3)的功率为,而信号隔离端(port_4)的功率为。
在各端口均接匹配负载的情况下,定义下述各项技术指标:传输系数:式(9-1)耦合系数:式(9-2)隔离系数:式(9-3)方向系数:式(9-4)它们之间的关系为:式(9-5)定向耦合器常用于对指定流向微波信号的提取,或是相反地混合不同的信号。
在无内负载时定向耦合器往往是一四端口网络。
定向耦合器常有两种方法实现,一种是耦合线定向耦合器,其耦合区长度为四分之一波长,一个输入端口,其直接输出和耦合输出端口在结构上不相邻,剩余的一个端口称为隔离端,理论上隔离端不输出任何能量。
另一种为分支线定向耦合器,两输出端口结构上相邻,常用于强耦合场合。
关键参数指标及其含义耦合度:当其余端口接匹配负载时,耦合端输出功率与主线输入功率之比的分贝值。
耦合分配损耗:由于一定能量传输到耦合端而引起主线输出功率减小,它等于主线插入损耗的理论值。
耦合分配损耗与耦合度的关系如下:耦合度耦合分配损耗3dB 3.00dB 6dB 1.20dB 10dB 0.46dB 15dB 0.14dB 20dB 0.04dB 30dB 0.004dB 主线插入损耗:当匹配负载接主线外各端口时,主线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之比的分贝值。
主线插入损耗包括能量耦合损耗和能量耗散损耗两方面。
基于RFID应用的微带线定向耦合器的设计

特性的影响 . 运 用 HF S S仿 真 软 件 进 行 频 率 扫 描 , 给 出设 计优 化 的 方 法 , 确 定 短截 线 的 最 佳 尺 寸 。 运 用这 种 技 术 设 计 了 工作 在 2 _ 3 — 2 . 5 G Hz 的l O d B微 带 线定 向耦 合 器 , 并运 用 于无 线 射 频识 别 阅读 器 , 在 频 带 范 围 内 隔 离度 超 过一 5 0 d B 。
王 巧 发 ,殷 兴 辉
( 河 海 大 学 计 算 机 与 信 息 学 院 ,江 苏 南京 2 1 1 1 0 0 ) 摘 要 :在 传 统微 带 线 定 向 耦 合 器的 设 计 中 , 由 于耦 合 微 带线 的 不 均 匀性 及 有 不 同的 偶 模 和 奇 模 相 速 度 , 导致耦舍 器 有 较 差 的 方 向 性 。 为研 究 满足 无 线 射 频 识 别 ( R F I D ) 应 用的 耦 合 器 , 文章 根 据 在 耦 合 器的 闲置 耦 合 端 1 5 / 引 入短 路 短 截
f r e q u e n c y s we e p i n HF S S s o f t w a r e a n d d a t a a n ly a s i s ,t h i s p a p e r g i v e s a me t h o d o n h o w t o c h a n g e t h e s i z e o f s t u b t o g e t t h e h i g h d i r e c t i o n . A mi c r o s t r i p c o u p l e d - l i n e d i r e c t i o n a l c o u p l e r f o r t h e RF I D r e a d e r wi t h t h e f r e q u e n c y b a n d o f 2 . 3- 2 . 5 GHz i s p r o p o s e d . T h e d i r e c t i o n l a c o u p l e c a n o b t a i n i s o l a t i o n o f - 5 0 d B a n d c o u p l i n g o f - 1 0 d B .
微带耦合线

微带耦合线合同方信息1.1 甲方(合作方一)名称/机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 乙方(合作方二)名称/机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作目标2.1 合作目的本协议旨在通过双方合作,研究和开发金属及金属基复合新材料的制备技术,推动新材料在相关领域的应用和产业化。
2.2 具体目标共同研发金属及金属基复合新材料的制备工艺。
提高材料性能,优化工艺参数。
促进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
合作内容3.1 合作领域新型金属及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研究。
制备工艺的设计、优化与验证。
材料性能的测试与评估。
3.2 具体职责甲方负责提供技术研发支持,包括实验设计和工艺开发。
乙方负责材料的生产、测试及性能分析,提供必要的设备和技术支持。
合作方式4.1 合作模式双方以项目合作的方式进行,明确分工与协作,确保各项任务按计划执行。
4.2 工作计划双方将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包括研发阶段的时间安排、任务分配和目标设定,并定期评估进展。
费用与分配5.1 合作费用合作费用由双方根据实际投入和项目需求协商确定,具体的费用支付方式和时间安排应在合同中明确。
5.2 收益分配合作产生的经济效益及技术成果的收益,按照双方协商确定的比例进行分配,并签署相关补充协议以明确具体方案。
知识产权6.1 知识产权归属合作过程中产生的所有知识产权,包括但不限于专利、技术秘密、研发成果等,均由双方共同拥有,具体权利归属和使用方式由双方协商确定。
6.2 使用权双方在协议有效期内有权使用合作产生的知识产权,用于技术开发和市场推广,但未经对方同意,不得用于其他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带线定向耦合器的设计
一、数学模型
1、耦合度和传输系数
图12所示,是平行耦合微带线定向耦合器的示意图。
当①端口信号激励时,③端口为隔离端无输出、而耦合端口②及直通端口④有输出。
根据奇、偶模分析方法可知,耦合端口②及直通端口④的输出电压分别为,
θ
θ
θθθ
θθ
θsin )(cos 2sin cos sin )(cos 2sin cos 2020000002
0000002020000200002Z Z j Z Z jZ Z Z Z Z j Z Z jZ Z Z U e e e e +++-+++=
θ
θθ
θsin )(cos 2sin )(cos 22020000000
0020200000
02Z Z j Z Z Z Z Z Z j Z Z Z Z U e e e ++-++=
式中:e Z 0和00Z 分别为耦合微带线的偶模和奇模特性阻抗,e θ和0θ分别是耦合微带线的
偶模和奇模的电长度,0Z 是端口的端接阻抗。
根据(1)式可知定向耦合器的耦合度为,
)dB (|
|lg 202U C ='
而根据(2)式可得传输系数为,
)dB (|
|lg 204U T =
但需要满足以下条件,即:
)
1()
2()
3()
4(
e
O e e e e Z Z Z Z Z Z Z θθθθsin sin sin sin 0000
00000020
++==
如果假设耦合微带线中传输的是TEM 波(而不是准TEM 波),则可忽略奇、偶模相速的差别而认为:θθθ==0e
,此时(1)~(4)式可以改写成以下形式,即:
θ
θθsin cos 1sin 2002j C jC U +-=
θ
θsin cos 11202
04j C C U +--=
式中:
00
000
00Z Z Z Z C e e +-=
2f f ⨯
=πθ
但需要满足以下条件,即:
00020Z Z Z e =
根据(5)~(9)式可知,此时的耦合度和传输系数分别变为,
)dB ()cos 1sin lg(102
20220θ
θ
C C C -=' )dB ()cos 11lg(102
202
0θ
C C T --=
而中心频率的耦合度为,
)
dB ()
lg(20lg 2000
000
00Z Z Z Z C C e e +-==')
5()
6()
7()8()
9()
10()11()
12()
13(
2、耦合区的长度
根据(11)式可知,当耦合区的电长度090=θ
时,耦合度C '最大,耦合器获得最大
的耦合输出。
因此图12中“耦合区”的几何长度应取中心工作频率的四分之一波长, 即:
4
gm
l λ=
对于工作在准TEM 波的耦合微带线的奇、偶模的相速不相等,应取:
)(2
1
0g ge gm
λλλ+= 式中:
ee
ge ελλ0
=
0e g ελλ=
分别为“奇模”和“偶模”波导波长,而ee ε和0e ε分别是“奇模”和“偶模”的有效介
电常数。
注意:当工作频率较高时“耦合区”的几何长度将非常短、制作困难,此时可取:
⋅⋅⋅⋅=-=,3,2,14
)
12(n n l gm
λ
即可以将“耦合区”的几何长度设计成中心工作频率的四分之一波长的奇数倍,具体取多少倍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3、平行耦合微带线定向耦合器结构尺寸的近似计算 (1)TEM 波平行微带线定向耦合器的情况
对于TEM 波情况耦合微带线的“偶模”和“奇模”的特性阻抗可用下式计算,即:
20
/20
/0
000101101C C e Z Z ''-+=
)
14()
15()
16()
17()
18()
19(
e
Z Z Z 02
000=
(2)微带线定向耦合器的近似求解
严格耦合微带线中传输的是准TEM
波,则不可忽略“奇、偶模相速”的差别。
因此,此时必须要根据(5)式和(13)式来求出e Z 0和00Z ,但是(5)式和(13)式中的e θ和0θ在耦合器的结构尺寸还没有未确定以前是未知的,这表明耦合微带线定向耦合器的严格设计必然是一个反复试算的过程。
不过在许多情况下、特别是在10dB 耦合度和更松耦合的情况下,由(19)式和(20)式给出的e Z 0和00Z 近似值具有足够的精度而值得注意。
对于紧密耦合的情况作为一级近似,在要求具有一定值的定向耦合器的耦合度C '和平行耦合微带线定向耦合器的介质材料(即知介质基片的厚度h )的条件下,可以首先根据式(19)和式(20)计算e Z 0和00Z 以确定平行耦合微带线定向耦合器的结构尺寸W 和S (可查类似于表1获得),
然后根据(5)式计算e θ、0θ和特性阻抗0Z 。
如果上述计算所获得0Z 值与你所希望获得的0
Z 值(通常为50)出入较大时,则微带线定向耦合器的结构尺寸W 和S 必需稍微做一些变动、以修正计算所获得的0Z 值使之逼近所希望获得的0Z 值。
二、微带线定向耦合器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include<iostream.h> #include<math.h> void main() {
int Z0=50,H=1,K=4; //端接阻抗Z0,微带导体的数目K
float F0=6.5,C0=3.0,ER=9.6; //中心频率F0,耦合分贝数C0,介质基片的相对介电常数ER
float C,C1,C2,C3,Q,S1,S2,S3,S4,ZOO,ZOE; C=1/pow(10, C0/20); C1=C*C; C2=K-1;
C3=C1+(1-C1)*C2*C2;
)
20(
Q=sqrt(C3); S1=1-C; S2=1+C; S3=1+Q; S4=C+Q;
ZOO=Z0*sqrt(S1/S2)*C2*S3/(S4+C2*S1); ZOE=ZOO*S4/C2/S1; cout<<ZOO<<'\n'; cout<<ZOE<<'\n';
}
程序往下写:(给定Ω=500Z )
根据下式两式[材料中的(3-1-57)式]
e
e Z Z 00
0ε=
和00
00εZ Z =
求00ε和e 0ε再利用(16)~(18)式求“耦合区”的几何长度l ,即:
⋅⋅⋅⋅=-=,3,2,14
)
12(n n l gm
λ (18)
(注: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