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绣介绍1000字

合集下载

陕南羌绣图案题材浅析

陕南羌绣图案题材浅析

98《轻工标准与质量》2019年第4期
捍卫生活品质 推动产业升级
交流
与探讨陕南羌绣图案题材浅析
图1 羊角花图案 图2 牡丹花图案
图3 蝴蝶图案 图4 喜鹊图案
1.3 几何题材图案
陕南羌绣中的几何图案(如图5所示)主要应用在服装边缘处,或者是作为边花。

一般有三角形、椭圆、正方形还有不规则的几何图形,单个或者多个不同的组合。

捍卫生活品质 推动产业升级交流与探讨
图5 几何图案
陕南羌族被大山环绕,日月星层等自然物被勤劳的人民再创造用在了羌绣服饰图案中,其中比较典型的是云云纹(如图所示)和火苗纹。

其中云云纹是对白云再创后,用几笔简单的弧线勾勒出白云的流畅、饱满之感,常常用在鞋面上,是云云鞋典型的元素。

火苗纹源于陕南羌族每家每户都有火塘,同时火也代表着生生不息,以至于陕南羌族人民崇尚火的习俗延
图6 云云纹
除了以上题材,陕南羌绣还有文字图案题材,人物图案题材,但是相对较少。

2 陕南羌绣图案寓意
在陕南羌绣图案中,许多图案元素来源于名族的宗教信仰图腾崇拜,如羊头纹、羊角纹、火苗纹、日月星辰纹等。

羊头和羊角纹最具民族特征,它的形态在建筑、服装、古老文字中们宗教信仰的体现,出于人们的宗教信仰和图腾崇拜,一些生陕南羌族的图案题材常用来表达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憧。

5301163_羌绣与杨华珍:一样的摄人心魄的美

5301163_羌绣与杨华珍:一样的摄人心魄的美

在羌族地区,随处可见穿着民族服装的羌族人,衣服上漂亮的图案,大多为手工刺绣。

羌族妇女从小就会刺绣,挑针走线,信手为绣,绣艺富有民族特色,绣品以花围腰和云云鞋最为著名。

羌绣作为羌族文化艺术的奇葩,无论在图案、色彩、构成还是针法上都凝聚着千年古羌文化的底蕴和羌民族的生活理想。

杨华珍藏族,1957年生于四川省阿坝州小金县,自幼随母亲学习织绣技艺,并挖掘、整理、复制出世代家传盘金绣等技艺,并大胆创新,让羌绣这一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作为原生态的文化遗产发扬光大。

目前是阿坝州藏族传统编织、挑花刺绣协会会长;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藏族编织、挑花刺绣工艺项目的核心传承人;联合国教科文民间艺术国际组织(IOV 中国)会员。

特策划别“织绣是我们聪明的祖先一针一线沉淀下来的,我只知道,这一旦失去,就再也找不回来。

”藏羌绣在杨华珍的引领下,走出了深闺,走出了羌寨,逐渐走向世界,被人们赏识。

如今,杨华珍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藏羌织绣”的传承人,几年来,已累计培训出1000多名“绣娘”,向国内外推销自己民族的织绣产品,让更多的人认识羌绣、认识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技艺”。

杨华珍一直奉行着“传承过去,走向未来”的坚定信念,让藏羌织绣这一朵民族文化的奇葩得到绽放,就如同她本人一般绽放地那般美丽、那般摄人心魄。

就是耳濡目染,是岁月的沉淀说起与羌绣的缘分,对杨华珍而言,就是耳濡目染,是岁月的沉淀。

羌绣起源于中国少数名族,羌族。

自公元1500年起至今,羌族人就开始保持着身着传统羌族服饰的习俗,而羌绣都为手工刺绣,是羌族女性代代相传的手艺,珍稀的羌绣艺术可谓渊源流长。

在羌寨,每个羌寨女子很小就会跟外婆、母亲学羌绣,它成为羌族妇女心灵手巧的一种象征。

所谓“一学剪,二学裁,三学挑花绣布鞋”,她们从小便受到严格的训练。

杨华珍是藏族人,出生于四川省阿坝州小金县的她,6岁便随母亲学习藏族编织挑花刺绣技艺。

“当时就从补疤开始,衣服烂了就会补衣服了,慢慢就会绣花了。

非遗背景下的羌绣文创产品的开发思路

非遗背景下的羌绣文创产品的开发思路

非遗背景下的羌绣文创产品的开发思路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羌绣是一种独具特色的传统手工艺。

羌绣以其精美细致的刺绣工艺和独特的民族风格而闻名于世,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经济的发展,传统的羌绣技艺逐渐走向式微,面临着被遗忘的危险。

为了保护和传承羌绣这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羌绣与现代文化相结合,推出了各种羌绣文创产品。

这些产品不仅保留了羌绣的传统工艺和民族特色,还融入了现代设计理念和时尚元素,使羌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羌绣文创产品的开发不仅能够促进羌绣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创新,还能够拓展羌绣的市场空间,为羌绣工匠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如何有效开发羌绣文创产品,已成为当前非遗保护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200字】2. 正文2.1 羌绣文创产品的定义羌绣文创产品的定义是指在传统羌绣技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和创意思维,开发出具有文化内涵和时尚元素的新型产品。

这些产品不仅保留了羌绣的传统工艺和风格,还融入了现代元素,符合当代消费者的审美需求。

羌绣文创产品可以包括服装、配饰、家居用品等多种形式,通过不同的设计和制作工艺呈现出丰富多样的风格和主题。

这些产品不仅展现了羌族传统的工艺美学,还传承了羌绣的文化历史和民俗特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羌绣文创产品的开发需要结合羌族文化特征和市场需求,注重创新和实用性,在保留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赋予产品更多的现代气息,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吸引力。

通过羌绣文创产品的开发,可以有效推动羌绣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2.2 羌绣文创产品的特点羌绣文创产品的特点主要包括传统与创新相结合、文化内涵丰富、工艺精湛、精致华丽等几个方面。

羌绣文创产品是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产物。

传统的羌绣工艺源远流长,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而在文创产品的开发中,设计师常常会将传统的羌绣元素与现代时尚元素相结合,通过创新的设计理念和手法,使得羌绣工艺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和魅力。

关于对羌绣的新闻稿

关于对羌绣的新闻稿

关于对羌绣的新闻稿
近日,记者来到羌绣技能状元XXX的家,她正在忙着绣一件青花瓷挂件。

虽然作品还没有完工,但巧妙的构图、逼真的色调和精湛的技艺已让人惊叹不已。

XXX说,这件作品才绣了一个星期,要绣成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差不多得一个月左右。

通过与她的交谈,让我们知道了羌绣历史渊远流长,伴随着羌族文化发展,源头最早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时代。

作为世代相传的传统手工刺绣工艺,羌绣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是羌族民族文化载体之一。

2008 年,羌绣作为刺绣的一种类别,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向世人展示着羌族人民创造的独特艺术。

羌绣主要应用于羌民族服饰,体现在服装、鞋子(云云鞋)、腰带、头帕、香包等物品装饰上。

除了装饰作用之外,刺绣密麻的针脚也增加了物品的耐用性,满足使用需求。

刺绣针法丰富多样,包括挑花绣、扎花绣、锁绣、织字绣、撇花绣、拼花绣、手绣等。

从人性关爱看羌绣艺术

从人性关爱看羌绣艺术
பைடு நூலகம்
载体 , 历史 久远 , 其 内涵 丰 富 , 因地域 和 文 且
化历 史发 展 水平 的 差异 而特 色 突 出 , 缩 着 浓 羌族 人 民的 文化 观念 和 审美 习俗 。 在长 久 的 时 间 国度 里 , 绣 早 已 超越 其 本 身 的 审 美 、 羌
乾 、鹿 等 色 例。 儿童 安全 性 问题 的 解决 是人 性 化设 计 在 “ 坤 欢 庆 ” “ 鹤 回春 ” 图 案 , 彩艳 丽 形 凝 儿童 用 品设 计上 的重 要 内容 , 是设 计 首 要 醒 目 , 象 活现 逼 真 , 聚 了羌 族人 民对 生 也 活 的祈 祷 和祝 福 , 映 了他们 超越 现 实的 梦 反 考虑 因素 。
叶 、 景 , 物 中 的鹿 、 、 、 、 禽 、 、 瓜 动 狮 马 羊 飞 虫 鱼 以及风 情 人物 等 , 多含 吉祥 如 意 以及对 幸 福生 活 的 渴 望 和美 好 憧 憬 , “ 如 鱼水 和 谐 ” 、 “ 团花似 锦 ” “ 、 蛾蛾 戏花 ” “ 、 云云 花 ” “ 瓞 、瓜 绵绵 ” “ 、麒麟 呈祥 ”“ 狮 图” “ 羊开 泰 ” 、群 、三 、



面 是达 到 物质 产 品价 值正 确 的传 递 , 越冷 超 关于 老 年 人群 的各 种 统 计数 字 说 明了 冰冰 的机器 与 人 之间 隔 阂达到 交 流 的 目的 , 我 国将 慢慢 变 成老 龄 化 国家 , 老年 人 的增 加
带 给 使 用者 安 全 、 舒适 的使 用 环 境 , 另一 方 需 要 社会 的关 爱 , 多功 能 的 拐杖 、 调 式 的 可
黑底 白纹 , 比强 烈 , 于 围腰 、 对 用 腰带 、 飘带 、 衣领、 角、 帕、 帕、 包、 衣 头 枕 钱 香包 、 面 、 鞋 鞋 人性 关 爱的辩 证 认识 。 会 各 阶层 的人 都在 决其 行动 和 生活 的不 便 , 社 如盲 道 、 轮椅 、 无障 鞋 挑花 刺绣 的色彩 以黑 、 关注 人性 关 爱 的具体 体现 , 越来 越 多 的附加 碍 通道 等 : 有心 灵创伤 与残 疾 的人 来讲 , 底 、 帮等 处 的装 饰 , 对于 白对 比居 多 , 得 朴素 大 方 、 爽 明快 。 于 显 清 用 无形 价 值 开 始 主导 社 会 进 步 中的 物 质产 品 则 需 要社 会群 体 更 为细致 的 关爱 , 如心 理 干 羌绣的图案有1 0 O 多种 , 类 与 题 材 , 多 种 大 以及 产 品系统 。 时代进 步 , 会 变迁 , 物质 预 、 社 让 寄情 于物 。 是反 映 羌族 生 活或 自然 景物 , 或植 物 中的花 产 品 与人 之 间的 “ 语言 ” 来 越 密切 , 一方 越 这 2关注老 少

论羌绣艺术之美-最新年精选文档

论羌绣艺术之美-最新年精选文档

论羌绣艺术之美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中描述的就是当时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会难免触动离别乡愁。

羌笛使我们大概了解了一个居住在我国西南岷江上游高山上的少数民族。

现在我国唯一的羌族集居地便在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汶川县、茂县和理县,现有约20 多万人口。

羌族的文明史其实远比羌笛传出讯息早很多,羌族是古代西戎牧羊人,早在3000 年前的殷商时期,羌人在当时的历史舞台上就已经十分活跃。

从“逐水草而居”至“依山居之,垒石为室” [1] ,羌民族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也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

羌族是一个居住在“云端”的少数民族,迁徙隐退居住大山的山顶,此种居住生活境遇传递出该民族的生存哲学,生存繁衍中塑造了羌族的民族气质,是一个极富睿智的民族,更是一个崇尚美的民族。

羌族人的辛勤劳作与居住环境在羌族服饰中得到直接展现,羌绣是服饰中最瞩目的构成元素,表达羌族人对美的追求的至高境界。

羌绣的色彩鲜艳,朴素自然,不但显示了羌族妇女的聪明才智,更表达了羌族人民崇尚美的愿望。

历经千年传承和发展,羌绣积淀了历史的情绪,生活的热情,美好的追求促成了风格独特的挑绣技法与各色绣品面貌。

由于没有文字,羌绣无意中承担起记录羌族生活阅历、宗教信仰、追求理想的重要载体。

羌绣是羌族妇女运用各种彩线在织物上绣出的各种图案纹样,主要用于美化服装服饰、枕巾、手帕、香包等生活起居用品,其中尤以服饰上的羌绣纹样最为丰富,成就最高。

羌族的服饰朴青布叠顶在头上,上面绣有各色图案,穿着花边的衣衫,腰系绣花围腰,系有花边的飘带,腿上缠红脚带子;男人头戴青色或白色头帕,穿土麻布长衫,外套羊皮褂子,脚穿“云云鞋”,鞋子上绣有云彩图案及波纹,腿上裹牛、羊毛制的毡子绑腿[2] ,男女皆束腰带。

羌绣在服饰中具有较强的装饰意味,无论是在围腰、腰带、衣裙、鞋上,或是在妇女的头帕、袖口、衣襟甚至袜子、鞋垫上都随处可见。

羌绣——民族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羌绣——民族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2 0 年 01月 06
J n. 0 6 a 2 o
羌绣
民族 艺 术 中 的 一 朵 奇 葩
王 世 琴
( 坝 师 范 高 等 专 科 学 校 艺术 系 , 川 汶 川 63 0 ) 阿 四 2 00
【 摘 要 】 羌绣是 羌族人 民智慧 的结 晶 , 我 国 民间工 艺 品 中的 一 朵奇 葩 , 是 它集 艺 术 与 实用 于一 体 , 在
Hale Waihona Puke 远 在“ 羌笛 ” 传来之 前 , 在 中华文 明史 的典 籍 中 留下浓 声 便
浓 的 笔 墨 。从 “ 水 草 而 居 ” “ 山 居 之 , 石 为 室 ” 羌 逐 至 依 垒 , 民 族 经 历 了漫 长 的 岁 月 , 创 造 了 灿 烂 的 文 化 艺 术 。 羌 也 … 族 文 化 艺 术 丰 富 多 彩 、 远 流 长 , 中 羌 绣 作 为 羌 文 化 艺 源 其 术 的 闪 光 点 , 羌 风 羌 俗 走 出 羌 寨 、 向世 界 之 际 , 为 人 在 走 渐 识 , 起 了 中 外 艺 术 家 的 广 泛 关 注 和 好 奇 。本 文 拟 对 羌 绣 引 这 一 民族工 艺品作 一简单介 绍 , 以供 对 羌 文 化 艺 术 感 兴 趣
劳 动 实 践 中 不 断 完善 、 进 和 革 新 。 随 着 旅 游 业 的 发 展 , 绣 走 出 了 羌 寨 羌 碉 , 出 了深 闺 , 改 羌 走 已逐 步 被 人 们 赏 识 它 具 有 浓 郁 的 羌 家风 情 , 有 千 年 历 史 文化 的 积 淀 , 中华 民 族 民 问 艺 术 的 重 要 组 成 具 是
之 甚 少 。 在 历 史 的 淘 沙 中 , 民 族 从 一 个 曾 与 汉 人 王 朝 鼎 羌 立 抗 衡 的 大 民 族 成 为 了偏 居 一 隅 的 少 数 民 族 , 在 全 国惟 现

羌绣资料——精选推荐

羌绣资料——精选推荐

羌绣作为羌族文化艺术的奇葩,无论在图案、色彩、构成还是针法上都凝聚着千年古羌文化的底蕴和羌民族的生活理想。

“羌笛何须怨杨柳”的笛声在穿越时空的跨越中已经永恒。

当人类的脚步远离历史的尘埃,步入新世纪的时候,我们探询的心灵却逐渐贴近这个远古民族,贴近那来自遥远的声音。

羌族的文明史其实远在“羌笛”声传来之前,便在中华文明史的典籍中留下浓浓的笔墨。

从“逐水草而居”至“依山居之,垒石为室”,羌民族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也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

羌族文化艺术丰富多彩、源远流长,其中羌绣作为羌文化艺术的闪光点,从羌风羌俗走出羌寨、走向世界之际,渐为人识,引起了中外艺术家的广泛关注和好奇。

羌绣是羌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国民间工艺品中的一朵奇葩,它集艺术与实用于一体,在劳动实践中不断完善、改进和革新。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羌绣走出了羌寨羌碉,走出了深闺,已逐步被人们赏识。

它具有浓郁的羌家风情,具有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羌族妇女从小就会刺绣,挑针走线,信手为绣,绣艺富有民族特色,绣品以花围腰和云云鞋最为著名。

在羌寨,各家妇女几乎都会“羌绣”,它已成为羌族妇女心灵手巧的一种象征,其传承几乎都为家族传承。

也体现了羌族妇女聪慧的心智和其杰出的艺术才能。

直到现在,姑娘结婚出嫁,还是穿自己手绣的衣服。

无论是一朵花还是一棵草,一只鸟还是一条鱼,从她们手中绣出来,都活生生地充满了灵气。

羌族刺绣既美观又实用,绣花装饰部位均系穿戴用品的易损处,其密密麻麻的针脚能够增强衣物的耐磨性。

在挑花刺绣时,既不打样,又不划线,全凭娴熟的技巧,信手挑绣,图案题材大多是反映现实生活的自然景物。

表现手法既有实写,也有变形,所挑绣之景物,皆秀丽精巧。

刺绣的纹饰图案是在继承古羌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不但精美绝伦,且寓意深刻,不仅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而且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羌绣富有原始古朴的传统技法;精巧奇妙的传统构图;绮丽纯美的传统色彩,画面清丽明快、题材丰富多样、图案秀丽生动、寓意吉祥喜庆,表达了羌族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和渴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羌绣是羌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并广泛流传的一种民间工艺,是羌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针作画,用线赋色,千针万线描绘了羌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敬畏,被誉为“云朵上的民族艺术”。

羌绣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羌人的游牧生活时期。

当时,羌族人民为了适应恶劣的自然环境,逐渐形成了以羊为图腾的信仰,而羊也成为羌族人民最早的审美对象。

随着时间的推移,羌族人民将羊的形象逐渐抽象化,形成了独特的图案和纹样,如云云鞋和绣花围裙等。

这些图案和纹样也成为了羌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

羌绣的工艺精湛,色彩鲜艳,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其图案和纹样多取材于自然和生活,如云彩、水波、鱼纹、鸟纹、兽纹等,寓意着吉祥、祝福和丰收。

羌绣的针法独特,包括挑花、刺绣、提花、编织等,其中挑花是最具代表性的技法之一。

挑花绣出的图案层次分明,富于立体感,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和艺术价值。

羌绣在羌族人民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服饰方面,羌族妇女喜欢在衣领、袖口、下摆等处绣上精美的纹样,使衣服更加美观。

此外,羌族妇女还会绣制云云鞋和绣花围裙等传统服饰。

在居住方面,羌族人民会在房屋的墙壁和门板上绣上吉祥的图案,以祈求家宅平安和丰收。

此外,羌族人民还会用羌绣装饰背篼、背包等生活用品。

羌绣不仅是羌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和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羌绣逐渐走出了大山,走向了更广阔的舞台。

许多羌族妇女通过学习和传承羌绣技艺,不仅传承了这一传统文化,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和年轻一代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羌绣面临着传承和发展的问题。

许多传统的羌绣技艺已经失传或被现代工艺所替代。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加大扶持力度,加强对羌绣技艺的传承和培训工作,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和学习羌绣技艺。

同时,也可以通过将羌绣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的方式,开发出更多具有时尚感和实用性的产品,以扩大羌绣的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

总之,羌绣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体现。

保护和传承羌绣不仅是对于我们自己文化的尊重和传承,也是对于全人类文化的贡献。

让我们一起努力,让羌绣这一民族瑰宝在新的时代里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