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1.2地球仪和经纬网(第2课时)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合集下载

1.2在地球仪上认识经纬网 第2课时 教案(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

1.2在地球仪上认识经纬网 第2课时 教案(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

第二节地球仪上认识经纬网(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熟练利用经纬网定位,能够在地球表面找出已知点的方位,或根据方位确定未知点。

通过动手制作小地球仪,加深对地球仪基本构造的认识。

2、加强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的训练,帮助学生尽快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

进一步训练学生的阅读地图、分析地图的能力。

3、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经纬网定位,读图能力的培养。

教具准备:地球仪、地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巩固上节已学知识,回忆、思考
在黑板上绘制经纬网图,复习经纬线知识
二、新课教学
师生互动1:认识经纬网的重要性
让学生明白,说清南北纬、东西经是非常重要的。

否则就会出大错。

用经纬网定位
举例说明,经纬网可以确定位置,它对军事、航海、交通、以及气象观测等方面都有广泛的用途。

给出经纬度,让学生找位置;给出位置,说出经纬度。

学生思考、举例,讨论、回答
完成21页活动题
教师引导、启发,学生交流、讨论、合作,并让学生明确学会知识,关键在于会用。

师生活动2:用小乒乓球制作地球仪
明确制作步骤,对学生进行指导
分组合作完成制作,展示制作成果。

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课时小结
运用知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多动脑、多动手,在过程中学习地理。

在地球仪的经纬网上确定方向和任何一点的位置。

教学反思。

1.2 本册综合 教案(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

1.2 本册综合  教案(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

第二节地球仪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经线与纬线的特点和经度与纬度的判读规律。

2.会识别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等重要的经线和纬线;3.掌握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方法和知道低、中、高纬的划分。

过程与方法采用分组观察、比较、讨论、动手制作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观察、探究发现、讨论交流、合作互助中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和动手制作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1.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

2.掌握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教学难点1.掌握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

2.东西半球的判定。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读图画图、活动讨论、练习评讲教具准备:学生地图册或教学挂图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地球是个球体,可对于生活在地球上的我们来说,地球太大了,为了研究的方便,人们制作了地球的模型,这就是地球仪。

活动一:展示地球卫星照片,学生对比手中地球仪,小组讨论总结二者的异同。

总结:1.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2.地球上的地理事物被化作一定的地理符号(图例)标注在地球仪上,且有文字说明。

3.地球仪上有地轴,可以使地球仪转动,但地球上没有。

4.地球仪上有经纬线,但地球上却没有。

根据学生的汇报发言,老师适当总结并简单加以说明。

活动二:在地球仪上找到地轴、北极点、南极点、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北极圈、南极圈、本初子午线、国际日期变更线等事物,认识到地轴是倾斜的(可以穿插关于地球仪笑话的讲解,但要简单说明地理原理)。

说明:在使用地球仪过程中,教师用大地球仪演示,学生采用组长负责制,互助合作,照顾到所有同学。

活动三: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手中地球仪,根据老师屏幕展示的表格提示,比较经线纬线的不同和经纬度的分布规律。

说明:这是课程的重头戏,教师要做好指导工作,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并记录下来,在实施过程中还要辅以一定的练习:从时间安排上讲,可以先让学生读图填表,老师第二节课总结,也可以老师先指导,学生回去填表完成。

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地球仪和经纬网》教学设计3

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地球仪和经纬网》教学设计3

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地球仪和经纬网是地理学科中的重要概念,对于学生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理位置等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通过讲解地球仪和经纬网的定义、特点和作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地球,为学习地理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对于地球的形状、大小等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可能对地球仪和经纬网的概念、特点和作用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图片和模型等辅助教学,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球仪和经纬网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球仪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2.让学生掌握经纬网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仪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2.经纬网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3.地球仪和经纬网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生动讲解:通过讲解地球仪和经纬网的定义、特点和作用,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实例分析: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了解地球仪和经纬网在生活中的应用。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模型演示:使用地球仪和经纬网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球仪和经纬网的形状和作用。

六. 教学准备1.地球仪和经纬网模型。

2.相关图片和实例资料。

3.投影仪和白板。

4.练习题和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如地球的形状、大小等。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地球仪和经纬网是什么吗?”学生回答后,简要介绍地球仪和经纬网的定义。

2.呈现(10分钟)利用图片和地球仪模型,讲解地球仪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让学生观察地球仪的形状、构造以及如何表示地球上的各种地理信息。

同时,介绍经纬网的定义、特点和作用,让学生了解经纬网在地球上的位置和作用。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利用地球仪和经纬网模型,尝试解答一些实际问题,如:找出某个地点的经纬度、确定某个经纬度的位置等。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教案商务星球版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教案商务星球版教案

第二节 地球仪和经纬网(二) 纬线和经纬网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够说出什么是经纬网。

2、学会利用简单的经纬网定位3、了解经纬网在生活中的巨大作用。

4、区别纬线和经线,掌握纬线和纬度的变化规律。

二、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学会阅读简单经纬网图的一般方法。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经纬网的用途,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北纬30线贯穿四大文明古国,是一条神秘而又奇特的纬线。

在这条纬线附近有神秘的百慕大三角,著名的埃及金字塔,传说中沉没的大西洲,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不管是巧合还是冥冥注定,北纬30线都是一条能引起人们极度关注的地带……在这一纬度线上,奇观绝景比比皆是,自然谜团频频发生,如中国的钱塘江大潮、江西的庐山、四川的峨眉山、巴比伦的“空中花园”、约旦的“死海”、古埃及的金字塔及狮身人面像、北非撒哈拉大沙漠的“火神火种”壁画、加勒比海的百慕大群岛和远古玛雅文明遗址……可以说,在北纬30度附近或在这一纬度线上,奇事怪事,数不胜数。

那么什么是纬线呢?它和经线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需要共同探究的内容。

板书:纬线和经纬网二、 比较学习,探究新知板书:一、纬线和纬度。

观察这两幅图,这一条条的圆圈是什么呢?它们和赤道有什么关系呢? 生:纬线师:那么能不能告诉我它的定义是什么吗?生:在地球仪上,我们把与赤道平行的圆圈称为纬线。

师:很好,同学们,能不能根据咱们上节课对经线和经度的学习总结出关于纬线的知识点。

纬线N生:自主学习课本内容,然后完成表格师:(老师讲授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 南北纬:赤道以北为北纬(N ),以南为南纬(S )纬度的写法:先数字后N/S ,0°只有一条,不能标南北纬。

) 同学们观察一下纬度的变化。

看一下有什么规律没有?师:咱们课本上介绍了一个新概念,叫高中低纬。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他们的范围。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2. 优化教学资源利用:我计划更加充分地利用教学资源,比如通过制作教学视频等方式,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地球仪和经纬网的知识。同时,我也会定期更新教学资源,确保学生能够接触到最新的地球仪和经纬网技术。
板书设计
①重点知识点:地球仪的构造、经纬网的构成、地球仪和经纬网的应用。
②关键词:地球仪、经纬网、纬线、经线、国家和地区、定位、导航。
详细介绍地球仪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 经纬网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 让学生了解经纬网的基本概念、构成和作用。
过程:
讲解经纬网的定义,包括其构成要素和作用原理。
详细介绍经纬网的构成和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4. 地球仪和经纬网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 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地球仪和经纬网的特性和重要性。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材分析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主要介绍地球仪和经纬网的相关知识。本节内容通过介绍地球仪的构造、特点及其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使学生能够理解地球仪的概念,掌握其使用方法。同时,通过学习经纬网的构成、作用及其在定位和导航中的应用,使学生能够理解经纬网的重要性,并能够运用经纬网进行简单的地理位置定位。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地球仪的特点、构造以及使用方法。学生需要了解地球仪上的各种符号和表示方式,如纬线、经线、国家和地区等,并能够通过地球仪来观察和理解地球的形状和地表特征。此外,学生还需要掌握经纬网的概念和作用,了解如何利用经纬网进行地理位置的定位和导航。
2.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难点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球仪和经纬网的应用。学生可能对地球仪的构造和符号表示方式感到困惑,难以理解地球仪如何反映地球的形状和地表特征。同时,学生可能对经纬网的构成和作用感到抽象和难以理解,不知道如何利用经纬网进行地理位置的定位和导航。

七年级上册商务星球版地理教案及教学计划

七年级上册商务星球版地理教案及教学计划

七年级上册商务星球版地理教案及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地球和地图的基本知识,了解世界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分布,培养学生读图、用图和地理观察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球仪、地图和地理模型,培养学生地理空间观念,学会使用地理工具,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全球地理问题的意识,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观念,提高学生关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地球和地图1.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2. 经纬网和坐标系3. 地图的类型和制作第二章:世界地理位置1. 半球分区和时区2. 重要经纬线和地理位置3. 主要国家和地区分布第三章:气候特点1. 气候类型及其分布2. 气候影响因素3.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第四章:自然资源分布1. 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2. 生物资源、气候资源、海洋资源3. 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第五章: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1.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2. 工业布局与地理环境3. 城市发展与地理环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和结构、世界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分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 教学难点:地球的形状和结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地球和地图的图像、视频,生动形象地讲解地球和地图的基本知识。

2. 利用地理模型和实物道具,帮助学生理解地球的形状和结构、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分布。

3. 开展小组讨论和地理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计划1.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2课时)2. 第二章:世界地理位置(3课时)3. 第三章:气候特点(2课时)4. 第四章:自然资源分布(2课时)5. 第五章: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2课时)六、教学内容第六章: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1. 农业生产条件及类型2.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3. 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第七章:工业布局与地理环境1. 工业发展条件及类型2. 工业区位因素分析3. 工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第八章:城市发展与地理环境1. 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区位因素2. 城市化进程及其问题3. 城市可持续发展策略第九章:交通与通信1. 交通方式及其特点2. 交通线路布局及影响因素3. 通信技术及其应用第十章:区域发展差异1. 区域发展特征及类型2. 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3.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工业布局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城市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交通与通信的发展、区域发展差异及战略。

1.2 地球仪和经纬网(第二课时) 教案(星球版七年级上)

1.2 地球仪和经纬网(第二课时) 教案(星球版七年级上)

第二课时【重点】(1)会观察地球仪。

(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难点】(1)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

(2)东西半球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课时内容】利用经纬线确定位置【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经纬线的特征和经纬度的划分,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希望同学们五、利用经纬网定位引入: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怎样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确切地理位置?(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地图“经纬网”,在图上选出经纬网的交点A、B、C点。

(让学生读出A、B、C 点的经纬度。

教师及时纠正,辅导。

)引入:通过上面的练习,你认为用经纬网确定某一点的位置,有什么规律?(启发学生与生活实际联系一下,不难发现就像在影院里找座位一样。

)引入:如果有一航行的轮船在茫茫的大海中遇难,你怎样能准确的报出遇难轮船的位置,而及时的救援?(学生运用经纬网知识,不难回答)展示地球仪: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北京、伦敦、莫斯科的经纬线度数。

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下列事件的发生地。

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第一批碎片坠落在44.40S、1500W 。

台风“桑美”的中心位置已经移至2800N、125.30E。

强化训练:12、在地球仪上找出北京、纽约、伦敦的位置,并说出它们的经纬度数。

(抢答、及时表扬、鼓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总结全课)概括本节主要内容。

【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通过精确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 )A.正圆形球体B.纺锤形球状C.不规则球体D.规则球体(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巩固练习】1.读东西半球图(1-3),回答下列问题。

(1)将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大洲的名称填写在下面的空格内。

① _________② _________③ _________ ④ _________⑤ _________ ⑥ _________⑦ _____________ 【布置作业】教材提供的“活动”3——“城市经纬度的确定”。

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 1.2 地球仪和经纬网(第2课时)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教案

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 1.2 地球仪和经纬网(第2课时)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教案

1.2 地球仪和经纬网●运用地球仪,说出纬线和纬度的划分。

●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教学目标】1.观察地球仪,说出纬线和纬度的划分,明确纬线的特点、纬度的变化规律。

(重点)2.掌握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地点位置的方法。

(重点和难点)【教学模式】学案导学【教学方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教具准备】地球仪、地图册、经纬网地球仪【教学过程】学习特点。

引导学生利用地球仪,换不同的角度观察纬线的形状,并通过黑板版图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纬线的形状和指示方向:“纬线和纬度”图,明确南北纬的划分:赤道以北是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是南纬,用字母S表示。

承转:南北纬度数有何变化规律?学习、研究纬线的特点、纬度和半球的划分,并完成下列要求:1.纬线的定义:在地球仪上,我们把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做纬线。

2.纬线特点:形状圆;指示东西方向;赤道是最长的纬线,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

3.纬度的概念:为了区别每一条纬线,人们给纬线标注了度数,这就是纬度。

4.赤道是划分纬度的起点,定为0°纬线。

5.读课本P9图1-2-7和,找出纬度划分规律,读图1-2-8,找出低、中、高纬度划分的界线。

学生观察、归纳:(1)北纬:度数向北变大。

南纬:度数向南变大。

(2)低纬度:0°~30°通过学生读课本完成学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参与意识,掌握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学生合作交流、讨论的过程,也是知识积累从感性升华到科学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探究地理知识的快乐,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

A(140°E,80°N)B(140°W,40°N)C(140°E,20°N)D(140°W,20°S)A(40°W,40°N)B(40°E,40°N)C(40°W,20°S)D(20°E,0°)(2)在上图标出E 点,E 点经纬度是:20°W,90°N知识构建与梳理下面我们一起来通过知识结构来梳理本课所学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仪和经纬网(第2课时)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 运用地球仪,说出纬线、纬度的划分。

● 在有经纬网的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教材分析】
地球仪和经纬网这一节共2课时,包括四部分内容:一是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二是经线和经度,三是纬线和纬度,四是经纬网,本节课是第2课时,主要讲后两部分内容。

在学习了经线和经度之后的基础上,学习纬线和纬度,对于学生来说相对简单一些,此时要注重列表比较法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对比记忆经纬线的定义、特点以及经纬度的划分、表示和半球的划分,这是本节的重点。

学会应用经纬网判断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运用地球仪观察纬线,逐渐掌握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在地球仪上描绘纬线,了解纬线的特点,学会确定某点的纬度(重点)3.能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点的位置。

(难点)
【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教学方法】观察法、小组讨论法
【教具准备】地球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写出图中A、B、C、D各点的经纬度,并分布判断其所在的半球位置。

的判读,提高学生做题的能力,由简到难,逐步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

知识梳理通过构建知识体系,梳理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当堂达标】
1.关于纬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纬度最小为0°,最大为180°
B、由赤道向两极纬度数越来越小
C、北纬代号为N
D、南极点纬度为90°N
2、下图中各点叙述正确的是()
A.A点位于南半球,东半球
B.B点位于北半球,西半球
C.C点所在的纬线是最长的
D.D点位于中纬度
3、在地球的表面,纬度为20和经度为20的地方(或者是点)共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4、下列各点既位于东半球又位于北半球的是()
A、30°N、10°W
B、50°S、10°W
C、40°S、165°E
D、10°N、165°E
5、关于纬线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纬线都等长
B、纬线都是半圆
C、纬线都指示南北方向
D、从赤道向两极,纬线越来越短
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各点的地理坐标
A点 B点 C点
(2)图中位于西半球的是,
C点属于(高、中、低)纬度。

(3)B位于半球;属于(高、中、低)纬度。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优点:
1、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合作竟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参与度高,学习效果好。

2、充分利用了表格,用对比的学习方法对知识点进行比较学习,效果较好。

3、条理清晰,各环节环环相扣,系统的学习了各知识点,让人感到课堂浑然一体,一气呵成。

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
1、在自主学习这一部分,由于学生的层次不同,题目的完成情况不同,对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在课堂中应细致深入地加以引导与个别指导。

2、注意在课堂上关注每一个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