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风湿热

合集下载

风湿热

风湿热

风湿热什么是风湿热?风湿热(rheumatic fever,RF)是由甲组链球菌(甲链菌)感染后发生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导致全身性结缔组织炎症,以风湿小结为特征,主要累及心脏和关节,亦可累及皮肤及皮下组织、神经系统、血管、浆膜、肺及肾脏等组织器官。

急性期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多发性、游走性关节炎,心脏炎,皮下结节,皮肤环形红斑等。

本病由于风湿活动迁延不愈及心脏病损的反复加重,易遗留心脏损害,形成慢性心瓣膜病。

流行特点如何?风湿热发生于全世界,其流行病学即为链球菌的流行病学。

风湿热发病无种族差别。

年龄分布与链球菌感染高峰相一致,以7~14岁最多见,但风湿热在青年人中仍相当多见。

急性风湿热的发生季节大致与链球菌性咽炎相平行,寒冷地区的发病高峰在晚冬及早春,温带及热带地区终年均可发病。

对我国5~18岁儿童及青少年22万余人同步进行的风湿热、风心病发 /患病率、甲链菌流行病学和群体风湿热一级预防等系列研究显示,我国风湿热年发病率为20.15 / 10万,风心病患病率为0.22 %。

风湿热病因及发病机制1.感染(1)链球菌感染早在1931年,Coburn和Collis就阐明了甲链菌感染与风湿热发病有关,其依据为:a.甲链菌感染与风湿热流行季节和地域分布相一致;b.风湿热常因咽部链球菌感染诱发;c.初发或复发的风湿热患者咽部可培养出甲链菌,且血清甲链菌抗体滴度升高;d.链球菌感染初期应用抗生素治疗,可预防风湿热的发作。

a.细胞壁蛋白抗原为链球菌的特异性抗原。

其中M蛋白分子结构与人体的原肌凝蛋白有明显的同源性。

国外文献报道,风湿热和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抗M1、M3、M5、M6、M19、M24抗体明显升高。

风湿热患者体内存在较高的抗M蛋白C区抗体。

b.细胞壁多糖成分为链球菌组的特异性抗原。

该抗原与人体心瓣膜糖蛋白有共同的抗原决定簇。

抗甲链菌细胞壁多糖抗体(ASP)测定对瓣膜病具有特异性诊断意义。

Ac.粘肽由丙胺酸等组成,具有抗原性。

第9版儿科学-第7章 免疫性疾病:4、5风湿热;6、幼年特发性关节炎;7、过敏性紫癜;8、川崎病

第9版儿科学-第7章 免疫性疾病:4、5风湿热;6、幼年特发性关节炎;7、过敏性紫癜;8、川崎病
目录
第七章
免疫性疾病
作者 : 王墨、唐雪梅、李秋 单位 :重庆医科大学
目录
第四、五节 风湿热
第六节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第七节 过敏性紫癜
第八节 川崎病
重点难点
掌握 急性风湿热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及分类标准 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川崎病的临床表现 熟悉 急性风湿热的治疗和预防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过敏性紫癜的治疗原则 川崎病的诊断标准及防治原则
链球菌感染证据
1.近期患过猩红热
2.咽培养溶血性链球菌 阳性
(4)充血性心力衰竭
2.多发性关节炎 3.舞蹈病 4.环形红斑 5.皮下小节
概述
3.ASO或风湿热抗链球 菌抗体增高
(1)ESR增快,CRP阳性, 白细胞增多,贫血 (2)心电图:P-R间期延 长,Q-T间期延长
儿科学(第9版)
六、诊断和鉴别诊断
分型 全身型 性别 男性 60% 女性 90% 女性 80% 女性 80%
常见发 病年龄
2~8岁
侵犯 关节
任何关节
实验室 检查
RF(-) ANA(-) RF(-) ANA(+) 25% RF(+)100% ANA(+) 75% ANA(+) 50%
关节外 表现
发热、 皮疹 少
预后 25%严重关节 炎,警惕MAS 10%~15%严 重关节炎
初发的预防(一级预防)
增强体质,预防呼吸道感染
概述
复发的预防(二级预防)
长效青霉素(120 万U 肌肉注射,1次/3~4周),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 无心脏损害者至少5年(最好至25岁),有心脏损害者终身

什么是风湿热,该怎么治疗

什么是风湿热,该怎么治疗

什么是风湿热,该怎么治疗
我儿子在原因不明的情况下出现身体躯干关节疼痛的现象,被老师送去医院检查,医院经检查认为儿子患上了风湿热,这是一种什么疾病呢?
小编为您收集整理:
风湿热现在已经很少见了,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风湿热是我国青少年儿童的一个主要杀手,极大地威胁着他们的身心健康。

风湿热是由于病菌感染所引起的疾病,因为病菌的感染,导致青少年儿童的关节、神经以及心脏等重要脏器受到侵害。

这种疾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不管是哪一种都给青少年儿童的健康带来极大的隐患。

风湿热要及时采取抗生素治疗,在治疗期间,要让孩子保持卧床休息的状态。

1 / 1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

风湿热主要表现顺口溜

风湿热主要表现顺口溜

风湿热主要表现顺口溜
1. 风湿热呀真奇怪,关节疼痛像被踩,你说奇怪不奇怪?就像小锤子在敲。

比如膝盖突然疼起来,那感觉可真难受啊!
2. 发热也是常出现,身体滚烫像火炭,哎呀这可怎么办?就像在火上烤一样。

像突然发起高烧,人都没精神了呢!
3. 心跳加快别奇怪,心慌慌呀好难耐,这是咋回事呀?就像小鹿在乱撞。

比如心跳突然加速,真让人有点害怕呀!
4. 皮疹出现也别惊,红红点点好扎眼,这可怎么搞呀?就像小花在身上开。

就像胳膊上突然冒出了一些红点。

5. 舞蹈样动作真奇妙,手舞足蹈停不了,这是怎么啦?就像在跳奇怪的舞蹈。

比如孩子突然开始不自主地动起来。

6. 环形红斑也来闹,一圈一圈真烦恼,这可咋整呀?就像画了个红圈圈。

像腿上出现了环形的红斑。

7. 咽喉疼痛要警惕,可能风湿热来袭,你可别不当回事呀!就像有东西在扎。

比如嗓子突然疼起来,可得注意了呀!
8. 疲劳无力常相伴,浑身没劲不想动,这可咋办呀?就像被抽走了力气。

就像一整天都觉得特别累。

9. 头痛有时也会有,脑袋昏昏好难受,哎呀妈呀这是啥?就像有石头在压。

比如突然头痛起来,真让人烦躁呀!
10. 这些表现要牢记,早发现呀早治疗,你记住了吗?就像记住重要的事。

一旦有这些症状,可千万别拖呀!
我的观点结论:风湿热的这些主要表现大家一定要重视起来呀,一旦发现不对劲,就要赶紧去看医生,早诊断早治疗,可别让它给我们的身体带来更大的伤害呀!。

儿科风湿热护理查房课件

儿科风湿热护理查房课件
• (2)洋地黄中毒的紧急处理 包括①立即停用洋地黄;②低钾者可 口服或静脉补钾,停用排钾利尿剂;③纠正心律失常,快速型心律 失常可用利多卡因或苯妥英钠,一般禁用电复律,因为易导致心室 颤动;有传导阻滞及缓慢性心律失常者可用阿托品静注。
该患儿在使用洋地黄药物时应该注意什么?
• 答:(1)静脉推注洋地黄药物时,速度宜慢,每次推注时间大于 15min,最好在动态心电监护下进行,注意心律、心率的变化。至 少听心率1min,如婴儿心率<110次/分,幼儿<100次/分,学龄前 儿童<80次/分,该患儿为学龄儿童,所以当心率<70次/分或较前次 减少20次/分,应暂停给药,立即报告医师。
• 答:洋地黄可增强心肌收缩力,抑制心脏传导系统。对迷走神经系 统的直接兴奋作用是洋地黄的一个独特优点。洋地黄类的药物有地 高辛、毛花苷丙、毒毛花苷K。
洋地黄中毒有什么表现?洋地黄中毒后应怎么处理?
• 答:(1)洋地黄中毒的表现 洋地黄中毒最重要的反应是各类心律 失常,其中最常见的是室性期前收缩,多呈二联律或三联律。胃肠 道反应,如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神经系统的症状,如头痛、倦 怠、视物模糊、黄视、绿视等。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有哪些注意事项?
• 答:因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抗毒和免疫抑制作用,能有效地控制 心力衰竭,但其副作用使患儿和家属都很担心,所以患儿及患儿家 属常出现悲观或抵触情绪,从而不能积极配合医师治疗。因此使用 激素治疗前要向患儿家属讲解使用激素的必要性及短期使用的副作 用,减轻患儿家属的思想顾虑,配合治疗。
• 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一般心力衰竭的患儿,病情变化快,且反应 差,因此,应随时巡视并应细致观察呼吸、脉搏或心率的变化。发 现心率异常应立即通知医师,必要时应专人守护。心力衰竭患儿常 在夜间突然发生病情变化。由于夜间迷走神经兴奋性升高,易致冠 状动脉收缩,使心肌供血减少。护理人员做到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意外发生。

风湿热病历

风湿热病历

风湿热病历患儿XX,10岁,男童,因“发热伴游走性多关节疼痛2+周”入院。

1.患儿系学龄期儿童;2.急性起病,有受凉史;3.主要表现:患儿于2+周前因受凉后出现发热(38-40℃),无一定热型,持续至今未完全退热,并伴有游走性多关节疼痛,伴有红肿热症状,以膝、肘、踝关节为甚,躯干及四肢近端有红斑出现,偶有全身肌肉不自主快速运动等症状;无咳嗽、咯血,无胸痛、胸闷,无尿急、尿频及肾区疼痛,无智力减退等症状;患儿家长为求治疗,遂送至我院门诊就诊,门诊查抗“O”阳性、CRP阳性、中性粒细胞增高、血沉增快,并以“风湿热”收入我科住院治疗;患儿3周前患有“咽峡炎”,现精神较差,饮食少,睡眠欠佳,大便正常。

入院查体:T 39℃, P 100次/分,R 20次/分,W 28kg,急性病容,神清,精神差,步入病房,查体合作。

颌下淋巴结稍肿大,肘、膝、腕、踝等关节伸侧可扪及0.1-1cm大小结节,躯干及四肢近端屈侧可见大小不等、中心苍白、边界清楚的环形或半环形淡色红斑。

头形正常,唇红,咽充血,颈软。

胸廓对称,听诊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

心界扩大,心率100次/分,可闻及奔马律,心音低钝,心脏各听诊区可闻及不同杂音。

腹平软,肝脾未扪及,双肾区无叩痛,移浊(—),肠鸣正常。

四肢大关节稍红肿、皮温稍高,及脊柱未见畸形,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

4.辅助检查:抗“O”阳性、CRP阳性、中性粒细胞增高、血沉增快,心电图提示异常。

初步诊断及依据:风湿热依据:患儿系学龄期儿童,急性起病,有受凉史;因“发热伴游走性多关节疼痛2+周”入院;患儿3周前患有“咽峡炎”;查体:T 39℃,颌下淋巴结稍肿大,肘、膝、腕、踝等关节伸侧可扪及0.1-1cm大小结节,躯干及四肢近端屈侧可见大小不等、中心苍白、边界清楚的环形或半环形淡色红斑;心界扩大,心率100次/分,可闻及奔马律,心音低钝,心脏各听诊区可闻及不同杂音;辅查:抗“O”阳性、CRP阳性、中性粒细胞增高、血沉增快,心电图提示异常。

儿科简答和病例分析题

儿科简答和病例分析题

保健喂养简答题1.新生儿有那些遗传代谢缺陷病应早期筛查并及时处理? 答:苯丙酮尿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G-6-PD缺乏症。

2.牛奶有何缺点?答:含酪蛋白多,含不饱和脂肪酸少,乳糖少,易受细菌污染。

3.什么叫初乳、过渡乳、成熟乳?答:产后4-5天以内乳汁为初乳,5-14天为过渡乳,14天以后的乳汁为成熟乳。

4.哪些情况乳母应禁忌给婴儿哺乳?答:母亲感染HIV、严重疾病如慢性肾炎、糖尿病、恶性肿瘤、精神病、癫痫、心功能不全等应停止哺乳,乙肝病毒携带者并非禁忌症,肺结核无临床症状可哺乳。

5.维生素A的主要作用有哪些?答:促进生长发育、维持粘膜上皮细胞完整性、形成视网膜内视紫质及视紫蓝质、适应暗视力、促进免疫功能。

川崎病、紫癜简答题1、苯丙酮尿症临床表现:答:患儿出生时都正常,通常在3-6个月时始初现症状。

1岁时症状明显。

(一)神经系统以智能发育落后为主,可有行为异常、多动甚或有肌痉挛或癫痫小发作,少数呈现肌张力增高和健反射亢进。

BH4缺乏型PKU患儿的神经系统症状出现较早且较严重:常见肌张力减低,嗜睡和惊厥,智能落后明显;如不经治疗,常在幼儿期死亡。

(二)外貌患儿在出生数月后因黑色素合成不足,毛发、皮肤和虹膜色泽变浅。

(三)其他呕吐和皮肤湿疹常见;尿和汗液有鼠尿臭味。

2、大剂量丙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作用机理是:答:封闭巨细胞受体,抑制巨噬细胞对血小板的结合与吞噬,从而干扰单核细胞对血小板的吞噬作用,在血小板上形成保护膜,抑制血浆中的IgG或免疫复合物与血小板集合,从而使血小板免于被巨噬细胞吞噬,抑制自身免疫反应,使血小板抗体减少。

3.叙述伊文斯综合征答:又称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获得性溶血性贫血,本病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原发性无明显诱因,继发性常激发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感染、药物等。

4、川崎病诊断要点是什么:答:1、持续高热达5天以上。

2、双球结膜充血3.口唇干裂潮红,可有杨梅舌。

风湿热诊疗指南

风湿热诊疗指南

风湿热诊疗指南【概述】风湿热(rheumatic fever,RF)是上呼吸道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引起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有全身结缔组织病变,尤好侵犯关节、心脏、皮肤,偶可累及神经系统、血管、浆膜及肺、肾等内脏。

本病有反复发作倾向,心脏炎的反复发作可导致风湿性心脏病的发生和发展。

本病多发于冬春阴雨季节,潮湿和寒冷是重要诱因。

初发年龄以9-17岁多见,主要发生在学龄期,4岁以前发病很少见,而18岁以后也不常见。

男女比例相当。

居室过于挤拥、营养低下、医药缺乏,有利于链球菌繁殖和传播,多构成本病流行。

虽然,在西方发达国家本病的发病率已有大幅度下降,但在发展中国家,如东南亚、非洲和中南美洲广大地区的发病率仍甚高。

受链球菌感染而未经治疗的患者风湿热的发病率为0.1%~3%。

1992-1995年我国中小学生年发病率为20/10万,风湿性心脏病为22/10万,风湿热患病率约80/10万左右。

城乡发病率比较,农村高于城市。

【临床表现】1、症状与体征(1)前驱症状在典型症状出现前2-6周,常有咽喉炎或扁桃体炎等呼吸道链球菌感染表现,如发热、咽痛、颌下淋巴结肿大、咳嗽等症状。

但临床上超半数患者因前驱症状轻微或短暂而未能主诉此现病史。

(2)典型表现:风湿热有五个主要表现:游走性多发性关节炎、心脏炎、皮下结节、环形红斑、舞蹈病。

这些表现可以单独出现或合并出现,并可产生许多临床亚型。

皮肤和皮下组织的表现不常见,通常只发生在已有关节炎、舞蹈病或心脏炎的患者中。

50-70%患者有不规则发热,中度发热较常见,亦可有高热,但发热非特异性。

①关节炎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呈游走性、多发性关节炎。

以膝、踝、肘、腕、肩等大关节受累为主,局部可有红、肿、灼热、疼痛和压痛,有时有渗出。

关节疼痛很少持续一个月以上,通常在2周内消退。

关节炎发作之后无变形遗留。

水杨酸制剂对缓解关节症状疗效颇佳。

关节痛可继气候变冷或阴雨而出现或加重。

轻症及不典型病例可呈单关节或寡关节、少关节受累,或累及一些不常见的关节如髋关节、指关节、下颌关节、胸锁关节、胸肋间关节,后者常被误认为是心脏炎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风湿热
风湿热(rheumatic fever)是一种具有反复发作倾向的全身结缔组织病,其发病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密切相关。

临床表现以心脏炎、关节炎、舞蹈病、皮下小结及环形红斑为主,如治疗不彻底可形成慢性风湿性心瓣膜病。

【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多认为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的两种免疫反应(变态反应和自身免疫)相关。

其基本病变为炎症和具特征性的“风湿小体”(Aschoff小体)。

主要累及心脏、关节和皮肤而产生相应的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发病年龄以5~15岁多见,发病前1~4周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一般呈急性起病。

主要表现有:
①心脏炎:心肌、心内膜、心包均可受累。

心肌炎时出现心动过速、
心音减弱、心脏扩大及心律失常。

严重病例出现心力衰竭。

②关节炎:为游走性、多发性的大关节受损,局部有红、肿、热、痛,愈后不留畸形。

②舞蹈病:女童多见,系椎体外系受累,表现为以四肢和面部为主
的不自主、无目的的快速运动,入睡后消失。

④皮下结节:位于肘、腕、膝、踝等关节伸面,骨隆起处或肌腱附
着处皮下,粟米至绿豆大小,活动无压痛的硬节。

⑤环形红斑、结节性或多形性红斑:以环行红斑多见,常位于躯干
及四肢屈侧,呈淡红或暗红色,环内肤色正常。

次要表现为发热,关节酸痛,风湿热既往史,瓣膜病史及实验室改变: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阳性、周围血白细胞增多、心电图P-R间期延长。

同时伴有链球菌感染证据,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链球菌激酶、抗透明质酸酶增高。

【治疗原则】控制感染灶,用青霉素不少于2周。

抗风湿用阿斯匹林、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控制症状迅速,尤其严重病例伴心脏炎者。

继发性预防用长效青霉素或磺胺制剂。

【常见护理诊断】
1.心输出量减少与心脏受损有关。

2.疼痛与关节受累有关。

3.焦虑与疾病的威胁有关。

4.潜在并发症,药物治疗副作用与使用阿司匹林、强的松、洋地黄治疗有关。

5. 食欲不振与疾病有关
【护理措施】
1.心脏炎的护理①病情观察:注意心率、心律及心音,有无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多汗、气急等心力衰竭表现。

详细记录,
及时处理。

②绝对卧床休息,无心脏炎者2周,有心脏炎时轻者4周,重者6~12周,伴心力衰竭者待心功能恢复后再卧床3~4周,血沉接近正常时方可逐渐下床活动,活动量应根据心率心音、呼吸。

有无疲劳而调节。

一般恢复至正常活动量所需时间是,无心脏受累者1个月,轻度心脏受累者2~3月,严重心脏炎伴心力衰竭者6个月。

③加强饮食护理,给予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食品,有心力衰竭者适当地限制盐和水,少量多餐,详细记录出入水量,并保持大便通畅。

④遵医嘱用泼尼松抗风湿治疗,有心力衰竭者加用洋地黄制剂,同时配合吸氧、利尿、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

⑤作好一切生活护理。

2.关节炎的护理关节痛时,可令其保持舒适的体位,避免痛肢受压,移动肢体时动作轻柔。

做好皮肤护理。

3.心理护理关心爱护患儿,耐心解释各项检查、治疗、护理措施的意义,争取合作。

及时解除患儿的各种不适感,如发热、出汗、疼痛等,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指导家长学会病情观察,对患有舞蹈病的患儿应做好安全防护,防止跌伤。

指导家长做好患儿日常生活安排,以利静养。

指导家长学会预防风湿热复发的各种措施,坚持每月肌注长效青霉素120万单位进行“继发性预防”,防止受凉、过劳,定期门诊复查,及时控制各种链球菌感染,改善居住条件,避免寒冷潮湿等。

只要能坚持治疗和预防,就能改善疾病的预后。

4.正确用药并观察其副作用抗风湿治疗疗程较长,重症病例泼尼松总疗程约8~12周,轻症病例用阿司匹林的总疗程约3~6周。

服药期间应注意副作用。

阿司匹林可引起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和出血。

饭后服用或同服氢氧化铝可减少对胃的刺激。

加用维生素K防止出血。

阿司匹林引起多汗时应及时更衣防受凉。

泼尼松可引起满月脸、肥胖、消化道溃疡、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精神症状、血压增高、电解质紊乱、抑制免疫等。

应密切观察,避免交叉感染及骨折。

心力衰竭患儿需用洋地黄治疗,心肌炎时对洋地黄敏感且易出现中毒,剂量应为一般剂量的1/2~1/3,注意有无恶心呕吐、心律不齐、心动过缓等副作用,并应注意补钾。

(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注意饮食。

(2)控制链球菌感染,首选青霉素,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

(3)发热和关节炎的治疗:①治疗以非甾类抗炎药物为主,其中以阿司匹林为首选,剂量为成人2.0~3.6g/d,儿童80-100mg/(kg.d)。

亦可选用布洛芬、双氯芬酸等非甾类药物。

②对顽固的发热和关节炎可选用激素治疗。

(4)心脏炎的治疗以激素治疗为主,中等剂量,疗程在12周左右。

(5)舞蹈症及其他症状以对症治疗为主。

5.饮食护理:多摄取清淡的、高蛋白、高糖饮食来维持足够的营养,以对抗发热和感染,并补充维生素与矿物质。

鼓励患者多喝水,预防发热导致的脱水。

病人如果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征象,应摄取低钠饮食、限制水分。

【出院指导】
(1)避免接触有上呼吸道感染或链球菌感染的病人。

(2)如有感染链球菌引起的咽喉疼痛,应及早就医接受治疗。

(3)注意口腔卫生,对于齿龈炎与蛀牙要及早治疗。

(4)遵医嘱按时服药,苄星青霉素是预防风湿热的有效药物,急性风湿热患者痊愈后仍需预防用药,每月120万单位肌内注射能降低风湿热的复发率,儿童患者可以坚持应用到成年。

(5)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抗病能力。

【预后】
1.急性风湿热的预后好坏取决于风湿热的表现类型,复发次数多少,病程演变快慢及长短,与脏器受累多少有关。

一般说来,复发次数越多,预后越差;发生高热,并发肺炎、胸膜炎、肾炎或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者,预后不良。

急性风湿热的初发中有50%~75%(平均65%)心脏受累,年龄越小心脏受累的机会越多,越易发生复发;心脏受累者预后比心脏未受累者明显较差;全心炎比心脏炎预后差,尤其发生心力衰竭或肺水肿者预后更差。

在初次急性风湿热中有35%左右未明显累及心脏,但以后的20年中仍有44%左右发生二尖瓣狭窄,形成风湿性心脏病。

首次急性风湿热经过治疗后15年内未有风湿复发者,以后的发生率甚低,预后较好。

但遗留风湿性心脏瓣膜病者机体处在致敏状态,风湿活动比较容易,尤其年龄越小的患者越容易风湿复发,复发的次数越多,病情发展越快。

2.急性风湿热的整个过程中有75%~80%并发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年龄越小(尤其25岁以下)越易风湿活动。

风湿活动多为亚临床型,常无明显风湿热特征表现,可能惟一的临床表现为心脏进行性扩大及反复心力衰竭。

风湿活动机会多少和是否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咽炎)、体力过度、营养不良、未及时用药防治有关。

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在40岁以后风湿活动机会逐渐减少,因此病情多较稳定。

千万不能讳疾忌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