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系列板式换热器板片参数
板式换热器型号说明

板式换热器:型号的表示方法
更新日期:2012-07-13
板式换热器按照 GB16409-1996 《板式换热器》进行设计、制造和检验,代号也按其标准规定来表示。
板式换热器的温度指标以密封胶垫所耐温度为准,丁腈橡胶(N)的上限工作温度为110 ℃,乙丙橡胶(E)的上限工作温度为 150 ℃。
BR0.1 型板式换热器没有悬挂形式的装配结构。
示例1 : BR0.2-1.0-18-N-VII
表示板型为 BR0.2 的板式换热器,设计压力为 1.0MPa ,换热面积为 18㎡,密封胶垫的材质为丁腈橡胶,装配形式为不悬挂式的。
示例2 :BR0.5-1.0-70-E-I
表示板型为 BR0.5 的板式换热器,设计压力为 1.0MPa ,换热面积为 70㎡,密封胶垫的材质为丁丙橡胶,装配形式为悬挂式的。
示例3 :BRB0.8-1.0-120-E-I
表示板型为 BR0.8 的板式换热器,设计压力为 1.0MPa ,换热面积为 120㎡,密封胶垫的材质为乙丙橡胶,装配形式为悬挂式的。
板式换热器的技术参数

板式换热器的技术参数更新日期:2012-12-12进出口管径进出口管径的大小以介质在管道内的活动速度小于3m/S为宜来确定,最大流速宜小于4m/s。
现海内板式板式换热器板片厚度一股为0.5~1.0mm,考虑到厂家制造工艺、现场操纵水平及侵蚀、除垢等因素,板式换热器板片厚度宜选择0.7~0.9ram。
板式换热器软水侧压力损失软化水进出板式换热器温度根据现有高炉软水供给的经验,软水供给温度在3 5~40℃之间时,对高炉稳产高产、安全出产最有利,同时考虑到夏季冷媒水及冷却塔的冷却能力,软化水进高炉温度在夏季最不利工况时宜小于40℃,软化水出高炉温度宜小于4 5℃,即软化水进板式换热器温度宜为4 5℃,出板式换热器温度宜为40℃。
板式换热器板片材质板式板式换热器板片材质基本上采用不锈钢、钛合金两种。
板式板式换热器数目根据中小高炉的特点,其炉体冷却软水系统采用板式板式换热器的数目宜为3台并联,每台流量为最大流量的5O%,正常运行开二备一。
冷却水进、出板式换热器温度根据夏季冷却水供水温度及冷却塔工作能力,冷却水进板式换热器温度宜小于32℃,出板式换热器温度宜小于3 7℃。
流量根据水在冷却壁的公道流速,并重点考虑高炉后期内壁耐热层减薄、传热量急剧增加的情况,按后期最大传热量来确定软化水流量。
因为钛材料价格为不锈钢的4~6倍,且高炉冷却系统板式板式换热器板片材质采用不锈钢即可知足要求,为此板式板式换热器板片材质选用不锈钢。
板式换热器正常工作压力根据软水系统闭路轮回的特点,板式换热器正常工作压力最小值应为软水系统轮回水泵出口压力与高炉高位膨胀水箱水位高度之和。
原有空冷器软水侧压力损失小于0.05MPa,因此板式板式换热器软水侧压力损失必需小于’0.05M Pa。
密封垫材质考虑现场实际情况及板式板式换热器工作温度、软化水成分等诸多因素,密封垫材质宜选用三元乙丙橡胶。
因为软水系统除停开空冷器、并入板武板式换热器外,其它部门不变,因此,板式板式换热器软水侧压力损失须小于原有空冷器软水侧压力损失。
板式换热器设计及其选用

题目:板式换热器设计及其选用目录一、说明书 (2)二、设计方案 (3)三、初步选定 (4)(1)已知两流体的工艺参数(2)确定两流体的物性数据(3)计算热负荷和两流体的质量流速(4)计算两流体的平均传热温差(5)初选换热器型号四、验证 (6)(1)算两流体的流速u(2)算雷诺数Re(3)计算努塞尔特数Nu(4)求两流体的传热系数α(5)求污垢热阻R(6)求总传热系数K,并核算五、核算 (7)(1)压强降△P核算(2)换热器的换热量核算六、结论 (7)七、设计结果 (8)八、附录 (9)表1:板式换热器的污垢热阻图1:多程流程组合的对数平均温差修正系数九、参考文献 (9)一、说明书现有一块建筑用地,建筑面积为12500 m2,采用高温水在板式换热器中加热暖气循环水。
高温水进入板式换热器的温度为100℃,出口的温度为75℃;循环水进入板式换热器的温度为65℃,出口的温度为90℃。
供暖面积热强度为293 kJ/(m2·h)。
要求高温水和循环水经过板式换热器的压强降均不大于100 kPa。
请选择一台型号合适的板式换热器。
(假设板壁热阻和热损失可以忽略)已知的工艺参数:二、设计方案(1) 根据热量平衡的关系,求出未知的换热量和质量流量,同时算出两流体的平均温度差;(2) 参考有关资料、数据,设定总传热系数K,求出换热面积S,根据已知数据初选换热器的型号;(3) 运用有关关联式验证所选换热器是否符合设计要求;(4) 参考有关资料、数据,查出流体的污垢热阻;(5) 根据式求得流体的总传热系数,该值应不小于初设的总传热系数,否则改换其他型号的换热器,由(3)开始重新计算;(6) 如果大于初设值,则再进一步核算两流体的压强降和换热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否则改换其他型号的换热器,由(3)开始重新计算;(7) 当所选换热器均满足设计要求时,该换热器才是合适的。
三、初步选定(1)已知两流体的工艺参数高温水t1′= 100℃t1〞= 75℃△P1≤100 kPa循环水t2′= 65℃t2〞= 90℃△P2≤100 kPa(2)确定两流体的物性数据高温水的定性温度为:循环水的定性温度为:根据定性温度,分别查取两流体的有关物性数据:① 热的一侧(高温水)在87.5℃下的有关数据如下:密度ρ1 = 970.17 kg/m3定压比热容 cp1 = 4.196 kJ/(kg·℃)导热系数λ1 = 0.67425 W/(m·℃)流体运动黏度ν1 = 0.355×10-6 m2/s 普兰特数 Pr1 = 2.145② 冷的一侧(循环水)在77.5℃下的有关数据如下:密度ρ2 = 976.3 kg/m3定压比热容 cp2 = 4.18 kJ/(kg·℃)导热系数λ2 = 0.669 W/(m·℃)流体运动黏度ν2 = 0.4205×10-6 m2/s普兰特数 Pr2 = 2.465(3)计算热负荷和两流体的质量流速热负荷:高温水质量流速:循环水质量流速:(4)计算两流体的平均传热温差对数平均温度差:循环水的传热单元数:由<图1>查得,取:Ф = 0.942,则平均传热温差:(5)初选换热器型号根据两流体情况,假设K′=3100 W/(m2·℃),故:传热面积:由换热器系列标准中初选BR0.3型板式换热器,有关工艺参数如下:换热面积 So = 35 m2流程组合单板换热面积 Ao = 0.368 m2单流道截面积Aε = 0.0013392 m2当量直径 de = 0.0072 m板片厚度δo = 0.0008 ( 材料为18.8不锈钢 )传热和压降计算关联式如下:若采用此换热器,则要求过程的总传热系数K≥3100 W/(m2·℃)。
板换

1. 板式换热器简介板式换热器是由一系列具有一定波纹形状的金属片叠装而成的一种新型高效换热器。
各种板片之间形成薄矩形通道,通过半片进行热量交换。
它与常规的管壳式换热器相比,在相同的流动阻力和泵功率消耗情况下,其传热系数要高出很多,在适用的范围内有取代管壳式换热器的趋势。
板式换热器的型式主要有框架式(可拆卸式)和钎焊式两大类,板片形式主要有人字形波纹板、水平平直波纹板和瘤形板片三种。
1.1板式换热器的基本结构板式换热器主要由框架和板片两大部分组成。
板片由各种材料的制成的薄板用各种不同形式的磨具压成形状各异的波纹,并在板片的四个角上开有角孔,用于介质的流道。
板片的周边及角孔处用橡胶垫片加以密封。
框架由固定压紧板、活动压紧板、上下导杆和夹紧螺栓等构成。
板式换热器是将板片以叠加的形式装在固定压紧板、活动压紧板中间,然后用夹紧螺栓夹紧而成。
1.2板式换热器的特点(板式换热器与管壳式换热器的比较)a.传热系数高由于不同的波纹板相互倒置,构成复杂的流道,使流体在波纹板间流道内呈旋转三维流动,能在较低的雷诺数(一般Re=50~200)下产生紊流,所以传热系数高,一般认为是管壳式的3~5倍。
b.对数平均温差大,末端温差小在管壳式换热器中,两种流体分别在管程和壳程内流动,总体上是错流流动,对数平均温差修正系数小,而板式换热器多是并流或逆流流动方式,其修正系数也通常在0.95左右,此外,冷、热流体在板式换热器内的流动平行于换热面、无旁流,因此使得板式换热器的末端温差小,对水换热可低于1℃,而管壳式换热器一般为5℃.c.占地面积小板式换热器结构紧凑,单位体积内的换热面积为管壳式的2~5倍,也不像管壳式那样要预留抽出管束的检修场所,因此实现同样的换热量,板式换热器占地面积约为管壳式换热器的1/5~1/10。
d.容易改变换热面积或流程组合,只要增加或减少几张板,即可达到增加或减少换热面积的目的;改变板片排列或更换几张板片,即可达到所要求的流程组合,适应新的换热工况,而管壳式换热器的传热面积几乎不可能增加。
板式换热器选型

板式换热器选型计算书板式换热器选型计算1、选型公式a 、 热负荷计算公式:Q=cm K t其中:Q=热负荷(kcal/h )、c —介质比热(Kcal/ Kg. °C)、m —介质质量流量(Kg/h )、△ t —介质进出口温差(C )(注:m △ t 、c 为同侧参数) ※水的比热为1.0 Kcal/ Kg. Cb 、 换热面积计算公式:A=Q/K. △ t m其中:A —换热面积(吊)、K —传热系数(Kcal/ m 2. C )△ t m —对数平均温差K 值表:介质水一水蒸汽-水蒸汽--油 冷水一油油一油空气一油K2500〜45001300~2000700〜900500〜700175〜35025 〜58注:K 值按经验取值(流速越大,K 值越大。
水侧板间流速一般在 0.2〜0.8m/s 时可按上表取值,汽侧板间流速一般在15m/s 以内时可按上表取值)1、 目录2、 选型公式3、 选型实例一(水—水)4、 选型实例二(汽—水)5、 选型实例三(油—水)6、 选型实例四(麦芽汁—水)7、 附表一(空调采暖,水—水) 8附表二(空调采暖,汽—水) 9、 附表三(卫生热水,水一水) 10、 附表四(卫生热水,汽一水)2 3 4 510 11 12△ t max △ t min△ t max 为(T1-T2')和(T1' -T2 )之较大值 Ln△ t min 为(T1-T2')和(T1' -T2 )之较小值C 、板间流速计算公式: V =qA s n T2 T2' T1'3 3其中V —板间流速(m/s )、q----体积流量(注意单位转换,m/h - m /s )、 设-备参数型号 BR0.05 BR0.1 BR0.25 BR0.3 BR0.35 BR0.5 BR0.7 BR1.0 BR1.35最高使用压力Mpa 2.5使用温度范围r -19~200装机最大换热面积 5 15 30 65 80 120 220 350 500 最大流量m/h 10 25 40 120 150 250 430 650 1730 标准接口法兰DN25406580100125150 250 350 单板换热面积m 0.051 0.109 0.238 0.308 0.375 0.55 0.71 1.00 1.35 平均流道截面积m0.000494 0.000656 0.00098 0.00118 0.00119 0.001691 0.002035 0.0286 0.004 设备参考质量Kg 87 290 485 870 980 1800 280037007200A —单通道截面积(具体见下表)、n —流道数2、板式换热器整机技术参数表: 型号说明:BR0.3-1.0-9-E 表示波形为人字形、单板公称换热面积 0.3m 2、设计压力1.0Mpa 、垫片材质EPDM 总换热面积为9 m 2板式换热器 注:以上选型计算方法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的板式换热器。
板式换热器的技术参数

进出口管径进出口管径的大小以介质在管道内的活动速度小于3m/S为宜来确定,最大流速宜小于4m/s。
现海内板式板式换热器板片厚度一股为0.5~1.0mm,考虑到厂家制造工艺、现场操纵水平及侵蚀、除垢等因素,板式换热器板片厚度宜选择0.7~0.9ram。
板式换热器软水侧压力损失软化水进出板式换热器温度根据现有高炉软水供给的经验,软水供给温度在3 5~40℃之间时,对高炉稳产高产、安全出产最有利,同时考虑到夏季冷媒水及冷却塔的冷却能力,软化水进高炉温度在夏季最不利工况时宜小于40℃,软化水出高炉温度宜小于4 5℃,即软化水进板式换热器温度宜为4 5℃,出板式换热器温度宜为40℃。
板式换热器板片材质板式板式换热器板片材质基本上采用不锈钢、钛合金两种。
板式板式换热器数目根据中小高炉的特点,其炉体冷却软水系统采用板式板式换热器的数目宜为3台并联,每台流量为最大流量的5O%,正常运行开二备一。
冷却水进、出板式换热器温度根据夏季冷却水供水温度及冷却塔工作能力,冷却水进板式换热器温度宜小于32℃,出板式换热器温度宜小于3 7℃。
流量根据水在冷却壁的公道流速,并重点考虑高炉后期内壁耐热层减薄、传热量急剧增加的情况,按后期最大传热量来确定软化水流量。
因为钛材料价格为不锈钢的4~6倍,且高炉冷却系统板式板式换热器板片材质采用不锈钢即可知足要求,为此板式板式换热器板片材质选用不锈钢。
板式换热器正常工作压力根据软水系统闭路轮回的特点,板式换热器正常工作压力最小值应为软水系统轮回水泵出口压力与高炉高位膨胀水箱水位高度之和。
原有空冷器软水侧压力损失小于0.05MPa,因此板式板式换热器软水侧压力损失必需小于’0.05M Pa。
密封垫材质考虑现场实际情况及板式板式换热器工作温度、软化水成分等诸多因素,密封垫材质宜选用三元乙丙橡胶。
因为软水系统除停开空冷器、并入板武板式换热器外,其它部门不变,因此,板式板式换热器软水侧压力损失须小于原有空冷器软水侧压力损失。
换热器选型参数

(7)承压能力和直径的限制:承受外压情况 下刚度较差,一般情况设计压力<1.6Mpa直 径受加工设备影响,一般D<2500㎜
(8)维修难度大:螺旋体一旦发生内漏无法 维修。
2、螺旋板型号的表示方法:(标准的规定) (1)换热器型号的表示方法由字母和数字组 成,其方法如下:
可拆换热器 D-堵死型 G-贯通型
通道间距mm 公称直径mm
板宽m 公称换热面 积m2 公称压力MPa 材质代号:
C-碳钢S-不锈钢
L-螺旋板换热 器
型式代码: K-可拆B-不可拆
(2)型号表示的示例
a、不可拆换热器,材质为碳钢,设计压力 1.6MPa,公称换热面积50㎡
螺旋板板宽1.0m,公称直径1000mm,两个螺 旋通道间距分别为10mm和14mm,其型号为: BLC1.6-50-1.0/1000-10/14
3、板式换热器规格: <1>、BR系列(等截面):BR0.1、0.2、0.35、
0.5、0.8、1.0、1.6 <2>、BRB系列(不等截面):BRB0.3、0.5、0.8、
1.2. <3>、BRC系列(V系列)
BRC0.13、0.20、0.28、0.45、0.60、 1.0、1.1、1.3、1.7
4、板式换热器优点:
<1>、传热系数高:是管壳式换热器的
3~5倍.
<2>、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
<3>、对数平均温差大,可采用纯逆流形
式.温差修正系数最大.
<4>、末端温差小,可达1~2 ℃. <5>、维护、检修方便. 5、板式换热器缺点: <1> 、耐压能力较低,由结构原因决定. <2>、耐温能力受垫片材质限制. <3>、含固体纤维状物料易堵塞.
板式换热器的技术参数

进出口管径进出口管径的大小以介质在管道内的活动速度小于3m/S为宜来确定,最大流速宜小于4m/s。
现海内板式板式换热器板片厚度一股为0.5~1.0mm,考虑到厂家制造工艺、现场操纵水平及侵蚀、除垢等因素,板式换热器板片厚度宜选择0.7~0.9ram。
板式换热器软水侧压力损失软化水进出板式换热器温度根据现有高炉软水供给的经验,软水供给温度在35~40℃之间时,对高炉稳产高产、安全出产最有利,同时考虑到夏季冷媒水及冷却塔的冷却能力,软化水进高炉温度在夏季最不利工况时宜小于40℃,软化水出高炉温度宜小于45℃,即软化水进板式换热器温度宜为45℃,出板式换热器温度宜为40℃。
板式换热器板片材质板式板式换热器板片材质基本上采用不锈钢、钛合金两种。
板式板式换热器数目根据中小高炉的特点,其炉体冷却软水系统采用板式板式换热器的数目宜为3台并联,每台流量为最大流量的5O%,正常运行开二备一。
冷却水进、出板式换热器温度根据夏季冷却水供水温度及冷却塔工作能力,冷却水进板式换热器温度宜小于32℃,出板式换热器温度宜小于37℃。
流量根据水在冷却壁的公道流速,并重点考虑高炉后期内壁耐热层减薄、传热量急剧增加的情况,按后期最大传热量来确定软化水流量。
因为钛材料价格为不锈钢的4~6倍,且高炉冷却系统板式板式换热器板片材质采用不锈钢即可知足要求,为此板式板式换热器板片材质选用不锈钢。
板式换热器正常工作压力根据软水系统闭路轮回的特点,板式换热器正常工作压力最小值应为软水系统轮回水泵出口压力与高炉高位膨胀水箱水位高度之和。
原有空冷器软水侧压力损失小于0.05MPa,因此板式板式换热器软水侧压力损失必需小于’0.05MPa。
密封垫材质考虑现场实际情况及板式板式换热器工作温度、软化水成分等诸多因素,密封垫材质宜选用三元乙丙橡胶。
因为软水系统除停开空冷器、并入板武板式换热器外,其它部门不变,因此,板式板式换热器软水侧压力损失须小于原有空冷器软水侧压力损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Ø200mm
板片外形尺寸
1999、1714、1429、1144×609
名称
参数
名称
参数
波纹夹角
120°
角孔中心距
1358(1162/896)×285
波纹节距
12mm
板片通道截面积
1440mm2
波纹深度
3.2mm
板片换热面积
0.65 0.55 0.452.07t/h
板片当量直径
6.4mm
下料尺寸
角孔直径
Ø65mm
名称
参数
名称
参数
波纹夹角
100°
角孔中心距
1052×248
波纹节距
13.6mm
板片通道截面积
1335mm2
波纹深度
3.7mm
板片换热面积
0.35,0.281.9t/h
板片当量直径
7.4mm
下料尺寸
1215×405
角孔直径
Ø100
名称
参数
名称
参数
波纹夹角
120°
角孔中心距
630×137
波纹节距
10.7mm
板片通道截面积
635mm2
波纹深度
3.0mm
板片换热面积
0.120.9t/h
板片当量直径
6.0mm
下料尺寸
750×250
角孔直径
Ø65
板式换热器板片参数
名称
参数
名称
参数
波纹夹角
90°
角孔中心距
1732、1447、1162、877×342
波纹节距
13.44mm
板片通道截面积
2132mm2
波纹深度
3.8mm
板片换热面积
1.0,0.8,0.6,0.43.07t/h
板片当量直径
7.6mm
下料尺寸
2003、1718、1433、1148×613
1578(1385/1119)×500
角孔直径
Ø145mm
板片外形尺寸
1574(1381/1115)×497
名称
参数
名称
参数
波纹夹角
120°
角孔中心距
869×180
波纹节距
11mm
板片通道截面积
822.4mm2
波纹深度
3.2mm
板片换热面积
0.21.18t/h
板片当量直径
6.4mm
下料尺寸
998×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