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阶段及其特点新文化运动前期(1898年-1915年)是中国近代文学发展的起始阶段。
这个阶段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强烈影响,包括启蒙思想、民主主义和科学理性思维等。
这个阶段的文学作品主要表现了对传统道德伦理观念的质疑和颠覆,探索个体主义和现代精神,标志着中国文学观念的变革。
主要特点包括:1.近代主义倾向:这个阶段的作家对传统文化和社会制度进行批判,追求新的艺术形式,强调艺术与现实的关联。
2.塑造新人形象:作家试图塑造现代新人形象,强调个体的独立性和体验的真实性,探索人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新文化运动时期(1915年-1927年)是中国近代文学发展的高潮阶段。
这个阶段的文学作品更加激进和激昂,对传统文化和社会制度进行更彻底的批判和颠覆。
主要特点包括:1.激进思潮:作家对传统文化进行激进批判,倡导革命,追求个体和社会的进步。
2.私人经验的呈现:作家开始关注私人生活的细节和个人情感的表达,探索人类内心世界的深度和复杂性。
3.启蒙与大众教育:作家关注大众教育和普及知识的重要性,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期让更多的人接触到文学作品。
抗日战争时期到1949年前夕是中国近代文学发展的一个特殊时期。
这个阶段的文学作品受到政治和历史背景的制约,作家开始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民的命运。
主要特点包括:1.抗战题材的兴起:由于中国卷入了抗日战争,作家开始关注抗战的题材,表现出对共同抗敌和团结的追求。
2.现实主义的兴起:受苏联文学的影响,作家开始追求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力图真实地描绘社会现象和人物形象。
3.社会政治批判:作家开始对社会不公和不平等进行批判,探讨人类的命运和社会的未来。
这三个阶段的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展示了文学与社会环境、时代特点的互动关系。
作家们在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和社会变革的推动下,为中国文学带来了新的思想和艺术的突破,也将中国近代文学推向了新的高度。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中国近代文学发展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转型,从康梁派的兴起到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它在短短几十年间产生了许多杰出的作品和重要的文学运动。
本文将概述近代中国文学的主要发展历程和特点。
康梁派与白话文运动中国近代文学的崛起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康梁派。
___的作家们开始探索以白话为基础的写作风格,摒弃了古典文言文的约束,追求自由和真实的表达。
这一运动对于后来新文化运动的出现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康梁派的代表作家包括___、___等人,他们的作品对于激发人们的思想和文学创作具有重要影响。
同时,康梁派也为新文化运动提供了理论和写作基础。
新文化运动与现代主义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它在1917年至1927年之间达到顶峰。
新文化运动的提倡人是___等一批年轻的知识分子,他们主张"文学革命",以摒弃传统文化束缚、倡导科学和民主的思想为核心。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作家有___、___等人,他们的作品激起了人们对社会现实和人类命运的思考。
在他们的笔下,中国近代文学开始呈现出现代主义的特点,注重探索人的内心世界、表达个体的痛苦和追求自由。
抗日战争与左翼文学中国进入抗日战争时期,文学也受到了特定的影响。
左翼文学兴起,许多作家以抗日救亡为主题,通过文学作品表达抗日情感和反帝爱国思想。
左翼文学的代表作家有___、___等人,他们的作品反映了人民的疾苦和牺牲精神,成为当时社会的精神支柱。
左翼文学在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上占据了重要的一环。
文革与后文革时期的文学文化大革命对中国近代文学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文学被定性为"旧思想、旧文化、旧道德"的代表,受到严厉的审查和打压。
然而,文革之后,中国的文学逐渐恢复,出现了一批有影响力的作家,如___、___等人。
他们的作品展现了对社会现实和人性的深刻思考,对文学的创新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结论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是一个丰富多样的历程,涌现了许多杰出的作品和文学运动。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知识点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知识点
1.符号表达的转变:近代文学中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是从传统文学的象征、隐语、修辞转向符号的表达方式。
这一转变源于现代性的冲击和对西
方文化的接触,使作家开始将社会现象、个人情感转化为新的符号语言,
并通过短篇小说、白话小说等文体来呈现。
4.文艺革命:五四运动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涌现着一大
批重要作家如郁达夫、冰心、巴金等。
他们与时代同行,用文学批判封建
主义、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同时倡导文艺的独立性和进步性。
5.抗战文学: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作家们
关注并表达了人民的抗战情绪和民族精神。
徐志摩、郭沫若、朱自清等作
家都以各自的方式支持国家的抗战事业,同时也抒发自己的个人情感。
6.革命文学:解放战争时期,中国文学以革命为主题,作家们推崇工
农兵群众的英雄主义,弘扬社会主义思想。
战斗文学、农民文学、工人文
学等成为主流。
代表作家有王朔、文化协会成员等。
7.现代文学: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文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作家
们开始关注社会发展、人类矛盾和人性探索等议题,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文
学流派和思潮。
莫言、史铁生等作家精心描绘着中国社会的多样性,展现
了中国近代文学的成熟和多元。
总体而言,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是一个由维新到现代,由主题单一到
多元并存的历程。
在这个历程中,作家们不仅表达着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也呈现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通过对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的了解,我
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学的演变和变革,并体会到人类精神和文化的跨越。
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

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一)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分期酝酿期:1840-1898;发生期:1898-1917;发展期:1917-1949(1)1917五四运动前夕—1927大革命失败(2)1927大革命失败—1937抗日战争爆发(3)1937抗战爆发—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二)现代文学的源头、前奏—近代文学(1)民族危机、社会危机导致哲学思潮上的“求变”,外来哲学思潮(如《天演论》的进化论思想)的引进,推动了文学思潮的更替、发展。
(2)日趋严重的民族危机,促使维新运动和思想解放高潮兴起,有力地推动了近代文学的现实主义精神。
五四新文学的质变(从封建贵族文学向平民大众文学的转变),早已蕴藏于近代文学的量变之中,《官场现形记》等现实主义谴责小说出现。
(3)近代鸳鸯蝴蝶派文学、言情文学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生活和社会现实,成为现代言情文学的源头。
(4)近代翻译文学是产生五四新文学的外因。
大量西方文学作品的译介,强化了民主意识、自由精神和科学精神;外来文体、文风、口语特点成为白话文运动的外因基础。
(三)近代对文学优秀传统的激活和发展(1)文学发展观的启示;强调“变易”的思想,康有为的“善变以应天”、龚自珍的“自古及今,法无不变”等求新求变思想与传入的西方进化论思想影响结合,推动了中国近代文学思潮的发展。
(2)“经世致用”传统的发展;主张文学应与“当世之务”相结合,为社会现实服务。
(3)启蒙文学思想的影响;反对程朱理学对人的情感和个性的束缚;摒弃儒家中庸哲学思想的“温柔敦厚”的美学原则;对世俗生活和普通人情的注意;人物塑造的个性化趋向。
“诗界革命”——梁启超提出。
他以为,中国如果没有“诗界革命”,那么诗运就将断绝。
他认为“诗界革命”应达到三个标准:“新意境”,“新语句”,“要以古人之风格入之”。
所谓“新意境”:就是“理想之深邃闳远”;所谓“新语句”:指来自欧美,表现新思想的名词术语。
所谓“古人风格”,就是要“渊含古声”。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复习资料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复习资料第一章近代中国社会与中国近代文化一、求变——民族进取精神的复苏1.龚自珍从这种“变”的观点出发,对封建末世的种种黑暗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2.人心思变,要求“以变应变”成为近代中国人的心理特征之一。
3.鸦片战争后,作为“汉宋之学”的对立物而崛起的“经世致用”之学,标志着传统文化中重视致用的传统在近代文化中得以恢复4.和发扬。
二、科学与民主精神的发扬1.1895 年,严复在天津的《直报》上发表了著名论文《原强》。
文中引述了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生物进2.化论学说,着重阐述“自然选择”的思想。
3.西方近代文化的科学与民主精神的传播,影响了中国文化深层结构,部分地改变了近代中国人心理素质,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和性格特征。
三、文学进化思想的确立1.在中国近代史上最先提出文学与时代关系是龚自珍和魏源。
2.3、进化的文学发展观表达最为明确系统,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最末一位杰出学者和文艺批评家王国维。
四、爱国主义伟大主题1.爱国主义在近代文学史中,是一个超越文学流派界限的普遍主题。
第二章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1.梁启超继《新民说》发表后,1902年又发表了《论小说与群治关系》,提出“小说界革命”。
2.梁启超于1902 年在日本东京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小说刊物——《新小说》,大量发表翻译与创作的新小说,他自己也创作了《新中国未来记》。
3.反殖、反帝、反封建是近代文学的主流,是近代文学最重要、最基本主题。
4.梁启超提倡文学革新,其理论核心是他的“新民说”5.梁启超继续发扬在“戊戌政变”前创学会办刊物的进取精神,先后在日本创办了《清议报》、《新民丛报》、《新小说》、《政论》、《国风》等报刊推进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新运动。
6.1868年黄遵宪就对诗坛的崇古卑今创作倾向提出批评,主张“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提倡以“流俗语”入诗,要求对诗歌进行革新(参阅黄遵宪《杂感》)。
7.在近代,较早起来批判桐城派并进行散文改革实践的是冯桂芬,他的政论著作《校邠庐抗议》,见解大胆、新颖、文笔通俗、流畅,成为近代新体政议文先例。
中国近现代文学史

中国近现代文学史近代文学(1840-1918)龚自珍,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己亥杂诗》,课文有《病梅馆记》。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著有《饮冰室文集》,名作有《少年中国说》。
王国维,近代学者,著有《人间词话》。
林觉民,字意洞,写有著名的《与妻书》。
孙文,字逸仙,别号中山,我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著有《孙中山全集》(《〈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现代文学(1919-1949)鲁迅,原名周树人,中国现代伟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鲁迅的作品,显示出平凡之中的极其深刻、冷峻之中的极其热烈,对封建思想意识,对当时的统治者以及对中国国民性的弱点进行了猛烈的批判,产生了巨大影响。
著有小说集《呐喊》、《榜徨.》,散文集《朝花夕拾》、《野草》,杂文集《坟》、《华盖集》、《而己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等。
小说《狂人日记》《阿Q 正传》、《祝福》、《故乡》、《药》,杂文《论"费厄泼辣”应该缓行》、《纪念刘和珍君》、《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无花的蔷薇》、《"友邦惊诧”论》、《为了忘却的纪念》、《拿来主义》等尤为著名。
胡适,字适之,现代学者,中国第一位留美文科博士。
他的作品《尝试集》,是中国第一部新诗集。
郭沫若,中国现代历史学家、文学家及文化战士,曾任中国科学院院长。
诗集《女神》出版后获得广泛好评,其中的《炉中煤》、《凤凰涅槃》等较为著名。
另外,还有剧作《屈原》、《蔡文姬》、《虎符》、《棠棣之花》也较为有名。
叶圣陶,中国现代语言学家、文学家。
代表作品有小说《倪焕之》、《多收了三五斗》、《夜》、《潘先生在难中》,散文《五月三十一日急雨中》也较为有名。
茅盾,中国现代文学家。
他的长篇小说《子夜》,是中国第一部反映都市资本主义发展的革命现实主义作品。
另外,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以及《林家铺子》、《白杨礼赞》也较为有名。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知识点新编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知识点新编一、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文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它在20世纪初兴起,以反对封建主义、提倡科学、民主、进步为宗旨,提倡新的文化观念和文学形式。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有鲁迅、陈独秀等。
他们开启了现代文学的洗礼,通过文字与现实相对抗,以“革命”为目标,揭露社会黑暗与满清统治的丑恶行径,呼唤自由、民主、科学的文化和社会。
二、鲁迅文学:鲁迅被尊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以其批判封建主义的触角和揭露社会黑暗的勇气,为中国现代文学奠定了基础。
他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的阴暗与悲惨,讽刺了封建制度的荒谬与愚昧,《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作品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五、小说创作:中国近代小说在鲁迅的推动下,开始出现了大量的创作。
鲁迅的小说以其鲜明的个性和犀利的视角,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丑陋。
另外,还有许多各具特色的小说家如茅盾、老舍等,使得中国近代小说蓬勃发展,登上世界文学舞台。
六、新诗派系:中国近代文学中,新诗派系的出现是一个重要的现象。
新诗派系通过不同的创作理念和风格,对现代诗歌进行了不同的表达与探索。
代表性的新诗派系有“诗社派”、“白话派”、“伤痕派”等,他们的作品在中国文坛中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认同。
七、戏剧文学:中国近代戏剧文学也经历了较大的变革。
相较于传统的古装剧目,近代戏剧更注重现实的反映和社会问题的探讨。
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戏剧中开始出现了大量的现代剧目,如《雷雨》、《天亮了》等,这些作品使得中国戏剧文学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以上仅是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概述,事实上,近代文学的发展十分复杂多样,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代表性作品和发展特征,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中国文学近代发展史

中国文学近代发展史
近代中国文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晚清时期,此时中国正面临西方列强
入侵和政治动荡的困境。
这种社会背景直接影响了中国的文学创作,让文
学家们开始反思传统文化,并对其进行。
这一时期的文学著作多以批评现实、倡导和启蒙思想为主题,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鲁迅的作品。
鲁迅的
作品揭示了社会的黑暗现实,批判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愚昧,同时呼吁人
们从个体角度出发,为社会进步做出努力。
他的作品不仅在文学领域引起
了轰动,而且对当时的社会思潮和政治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开放以后,中国的文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国家政策的放宽,文学作品的数量和类型都有了极大的增加。
现代主义文学和后现代主义文
学等新的文学风格开始出现。
在这个时期,文学家们开始以更加自由和多
样化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例如,余华的小说《活着》以其独
特的叙事方式和深刻的思考赢得了国内外的广泛赞誉。
这个时期的作品呈
现出对个体命运和人性的深层次探索,表达了作家对当代社会的思考和质疑。
近代中国文学的发展是与国家历史、社会变革以及文化传承紧密相连的。
它不仅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迁,也记录了中国人民在现代化进程中的
思考和努力。
近代中国文学的发展不断拓宽了文学的领域和表现方式,同
时也将中国文学的声音传递给了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拟试题(1)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1.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它选出来,并填在题中的括号里。
错选或未选,该题无分。
每小题1分,共20题,计20分):1、1895年,严复在()上发表著名文章《原强》,引述了达尔文著《物种起源》生物进化论学说,阐述了“物竞天生,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思想。
A、《新民丛报》B、《直报》C、《吕言报》D、《强学报》2、裘迁梁于1897年在《报》发表《论白话为维新之本》,正式提出了()的口号。
A、“我手写我口”B、“打倒桐城妖孽”C、《定庵集》D、“崇白话而废文言”3、桂芬倡导散文改革的宣言是()一文。
A、《校邠庐抗议》B、《复庄卫生书》C、《定庵集》D、《弢园文录外编》4、梁启超于()年在日本东京创办我国第一个小说杂志《新小说》。
A、1987B、1902C、1900D、19035、1911年,青年鲁迅创作了文言短篇小说()。
A、《狂人日记》B、《呐喊》C、《仿徨》D、《怀旧》6、梁启超倡导文学革新的理论核心是“新民说”,代表作是()。
A、《少年中国说》B、《清代学术概论》C、《夏威夷游记》D、《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7、黄小配的《五日风声》是一篇反映“辛亥起义”事件的报告文学,也是目前我们所知道的中国最早的报告文学,于()年5月在《南越报》上连载。
A、1919B、1912C、1910D、19118、中国近代文学发展期,处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至甲午战争期间,几乎是与()运动同步发展的。
A、维新B、新文化C、洋务D、资本主义民族革命9、随着近代西方哲学思潮大量涌入我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明发生了全面的冲突和交汇,逐渐形成了以()为主线的中外思想杂糅的哲学氛围。
A、进化论B、男女平权C、阶级斗争D、论10、沐浴着“新世纪曙光”诞生的()杂志宣传文学革命,发表了大钊、鲁迅等人的文章。
A、《新小说》B、《清议报》C、《新青年》D、《瀛寰志略》11、进化的文学发展观表达得最为明确系统的,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最末一位杰出的学者和文艺批评家()。
A、王国维B、梁启超C、康有为D、章太炎12、留日学生叔同等人在日本东京组织成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话剧团体()。
A、进化团B、春柳社C、维新派D、湘乡派13、近代起端时期的散文创作出现了新的方向,以龚自珍、源为代表的()散文,关怀现实,针砭时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A、经世致用派B、桐城派C、维新派D、湘乡派14、龚自珍()一文用似扬实抑的手法,记叙了城外景物的变化,含蓄地用“初秋”的景物暗示了一个衰落时代的来临。
A、《已亥六月重过记》B、《已亥杂诗》C、《病悔馆记》D、《西效落花歌》15、裘廷梁于1897年在《报》发表《论白话为维新之本》,还创办了()报。
A、《报》B、《白话报》C、《白话报》D、《白话报》16、《射鹰楼诗话》的作者是()。
A、维屏B、林则徐C、龚自珍D、林吕彝17、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使用的叙述人称是(),从而贯穿了二十余年的见闻。
A、第一人称B、第二人称C、第三人称D、不确定人称18、小说《孽海花》最初是由()创作前六回的。
A、曾补B、金一C、吴趼人D、伯元19、“鸳鸯蝴蝶”派小说家本没有一个严密的组织维系,但他们以()的旗号走到了一起。
A、“经世致用”B、“揭露社会现实”C、“趣味第一”D、“爱情至上”20、光绪十八年(1892年),出现了一个刊登小说的期刊,这个期刊名叫()。
A、《瀛寰琐记》B、《海上奇书》C、《月月小说》D、《小说林》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给出的五个备选答案中,可能有二个或二个以上正确的答案,把它们选出来,并填在题中的括号里。
错选或未选全,该题无分。
每小题1分,共10题,计10分):1、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有不止一位诗人以《已亥杂诗》为题,创作了思想成就与艺术成就都相当出色的诗篇。
下列诗人中,曾写过《已亥杂诗》的有()。
A、维屏B、源C、龚自珍D、康有为E、黄遵宪2、在近代文学领域中,出现了古代文学当中所没有的许多新题材,如()。
A、婚姻题材B、资产阶级维新与革命运动题材C、反帝题材D、华侨题材E、外国现代生活题材3、中国近代文学低潮期的主要表现是()A、小说创作的堕落B、外国题材创作风行C、戏剧走向没落D、域外游记兴起E、诗文创作出现逆流4、革命文学团体南社于1909年11月13日在虎丘成立,发起人是()。
A、柳亚子B、去病C、夏曾佑D、丘逢甲E、高旭5、西方文化对我国思想界影响最大的是()。
A、天演论B、唯理论C、民约论D、救亡决论E、人论6、曾国藩有四个弟子,号称“曾门四弟子”,下列作家中属于“四弟子”的是()。
A、裕钊B、梅曾亮C、薛福成D、莫友芝E、吴汝纶7、小说《儿女英雄传》又叫()。
A、《金玉缘》B、《新石头记》C、《日下新书》D、《正法眼藏五十三参》E、《侠女奇缘》8、南社诗人的诗作,从形式上看,主要是旧体诗,但也有一些成员创作过新诗的尝试,写过一些通俗、自由的诗或者可供配曲的歌词,如《新杂谣》、《女子唱歌》、《爱祖国歌》、《华族祖国歌》、《中国公学校歌》、《惜别离》等,这些诗歌的作者有()。
A、曼珠B、马君武C、马骏声D、周实E、高旭9、龚自珍创作了一些成组的散文,如()等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A、《已亥六月重过记》B、《明良论》C、《乙丙之际着议》D、《古史钩沉论》E、《壬癸之际胎观》10、甲午战争失败后,康有为与梁启超在他们自己创办的杂志上发表了大量宣传维新主的散文。
这些杂志是()。
A、《中外纪闻》B、《报》C、《中外日报》D、《强学报》E、《时务报》Ⅱ.非选择题一、填空(每小题1分,共10题,计10分)1、鸦片战争时期的小说与传统小说相较,变化不明显,变化不明显,侠义小说盛行一时,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是_《三侠五义》______。
2、梁启超对“新文体”的解释,出自于他的_《清代学术概论》_____一本。
3、“桐城一湘乡派”的盟主是_曾国_____。
4、“同光体”是同治、光绪年间出现的一个重要诗派,集中体现这一诗派诗歌理论主的诗话是_《石遗室诗话》____。
5、梁启超还提出了“政治小说”的口号,第一部明确标示“政治小说”的作品是他的_____《新中国未来记》___。
6、革命派小说家天华创作的__《狮子吼》____(未完稿),以的村为背景描写革命党人的革命活动。
7、革命派小说的代表人物黄小配创作的___《洪秀全演义》___,基本上是按照《三国演义》的结构方式写作。
8、1910年,任天知从日本同组织话剧团体__进化团____演出于大江南北,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极推动了我国早期话剧的发展。
9、“我手写吾口”是黄遵宪在早年所作的诗歌___《杂感》_____中提出来的,这一主向来为近现代文学史家所重视。
10、近代文学的分期原则是_____以文学发展为依据,参考历史发展的分期______。
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近代小说繁荣的原因是什么?1、古代小说的抚育(1分),两方小说的影响(1分),城市的商业化和作家的职业化(1分),小说理论的发展(1分),印刷业的进步(1分)。
2、简述近代文学的“过渡性”特点。
2、这是由近代社会的过渡性特点所决定的,与多样性、复杂性一道构成中国近代文学的总体特征(2分),具体表现在:创作方面新旧杂处(1分),文白并存(1分),2、文学思想上抱残守缺和观念更新同在(1分)3、近代散文的发展和演变有何特点?3、近代散文的发展和演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1分):双向性(1分),交错性(1分)时代性(1分),开放性(1分)。
4、简述南社的诗学主。
4、南社是资产阶级民族革命派的诗歌代表(1分),接受了“诗界革命”的主和成果,与革命实践相结合(1分),主文学与政治紧密结命,强调文学的现实性和战斗性(1分),文学应“因时而变”(1分),反对宗派,呼唤平民之诗(1分)。
5、长期以来,对鸯鸯蝴蝶派小说的评价总是褒贬不一,试就你对此派的认识简单谈谈你的看法。
5、鸯鸯蝴蝶派是辛亥革命失败后出现的一个小说流派(1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小资产阶级对革命失败的颓丧和彷徨(1分),尤多表现青年男女争取爱情自由、婚姻自主(1分),反映了反帝反封建、扬人性的积极主题(1分),创作方法多借鉴西方小说技法,如心理描写、叙事技巧等(1分)。
三、评析题(15分):试赏析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一二五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暗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批判了死气沉沉的社会现实(5分),表达了对变革风雷的殷切期盼(5分),要求打破人才禁锢,解放人才四、论述题(20分):试论柳亚子辛亥革命前后诗歌的特征,试举具体作品为例证进行分析。
容上:政治抒性诗(4分),怀友掉亡诗(4分),反清反袁诗(3分);艺术上:慷慨之气与沉郁之气相结合(3分),风格多样,富于变化(3分),所作多旧体诗,擅长七律和七绝(3分)。
Ⅰ.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B2、D3、B4、B5、D6、A7、D8、C9、A 10、C11、A 12、B 13、A 14、A 15、B 15、D 17、A 18、B 19、C 10、B二、多项选择题:1、CE2、BCDE3、ACE4、ABE5、ACE6、ACDE7、ACDE8、BE9、BCDE 10、ACDEⅡ.非选择题一、填空1、《三侠五义》2、《清代学术概论》3、曾国4、《石遗室诗话》5、《新中国未来记》6、《狮子吼》7、《洪秀全演义》8、进化团9、《杂感》10、以文学发展为依据,参考历史发展的分期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古代小说的抚育(1分),两方小说的影响(1分),城市的商业化和作家的职业化(1分),小说理论的发展(1分),印刷业的进步(1分)。
2、这是由近代社会的过渡性特点所决定的,与多样性、复杂性一道构成中国近代文学的总体特征(2分),具体表现在:创作方面新旧杂处(1分),文白并存(1分),2、文学思想上抱残守缺和观念更新同在(1分)3、近代散文的发展和演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1分):双向性(1分),交错性(1分)时代性(1分),开放性(1分)。
4、南社是资产阶级民族革命派的诗歌代表(1分),接受了“诗界革命”的主和成果,与革命实践相结合(1分),主文学与政治紧密结命,强调文学的现实性和战斗性(1分),文学应“因时而变”(1分),反对宗派,呼唤平民之诗(1分)。
5、鸯鸯蝴蝶派是辛亥革命失败后出现的一个小说流派(1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小资产阶级对革命失败的颓丧和彷徨(1分),尤多表现青年男女争取爱情自由、婚姻自主(1分),反映了反帝反封建、扬人性的积极主题(1分),创作方法多借鉴西方小说技法,如心理描写、叙事技巧等(1分)。
三、评析题批判了死气沉沉的社会现实(5分),表达了对变革风雷的殷切期盼(5分),要求打破人才禁锢,解放人才(5分)四、论述题(20分):容上:政治抒性诗(4分),怀友掉亡诗(4分),反清反袁诗(3分);艺术上:慷慨之气与沉郁之气相结合(3分),风格多样,富于变化(3分),所作多旧体诗,擅长七律和七绝(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