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单开道岔病害产生的原因及其整治
浅谈道岔病害的形成及治理措施

浅谈道岔病害的形成及治理措施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铁路线路里程越来越长,铁路越来越多,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全国各地的经济交流。
但是铁路的使用寿命并不是永久的,道岔和曲线是铁路当中的薄弱环节,也是很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本文就对发生病害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措施。
关键词:道岔病害;形成;治理一.道岔病定形成的原因与解决方案1.钢轨病害引起的病害成因分析:道岔钢轨不均匀磨耗、焊缝抵扣、接头支嘴等病害,如果方向不良,就会形成这样一种循环:方向不良→钢轨不均匀磨耗→曲线横移、撞道→扣件松动失效→轨距及变化率超限→加剧方向不良。
道岔无缝化工作不彻底以及岔区内随意插入短轨长时间得不到焊复,也是形成晃车的重要原因。
工区日常对尖轨、基本轨、辙叉磨耗养护不当或磨耗超限不能及时做出调整和更换,也会造成晃车。
解决办法:工区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做好钢轨整修工作,不间断地整修钢轨病害,坚持预防性打磨,以提高钢轨轨面的平顺性,养护、维修重点可以概括为6个字“去肥边、磨高点”。
重视岔区无缝化工作,对岔区内的临时开口及时焊复,消灭抵扣接头及接头高低左右错牙,特别重视接头上、下错口修磨。
由于辙叉心轨、翼轨均采用U20Mn钢材料制成,而与辙叉连接的钢轨均为“U75V普通轨”,这2种材料硬度与耐磨性不一致以在车辆运行中垂磨不一致。
另外辙叉与钢轨往往不是同寿命,钢轨使用寿命远大于辙叉使用寿命,这样就有新辙叉配旧钢轨的现象。
由于以上2种原因,在辙叉与钢轨的有缝连接处,有上、下错口较严重的病害。
如果这种错口现象不及时处理,很容易出现轨端掉块现象。
上下错口检查方法:用直尺或300mm钢板尺放在辙叉轨顶上往连接轨上推目测间隙。
如果接头上下错口超过0.5mm,就必须对辙叉跟端或趾端轨端轨顶进行倒角处理,处理方法用角磨机安装百叶片对轨端顶磨一个(2~3mm)×45°的倒角,以缓和车轮通过接头的冲击力,避免掉块产生,减少车轮的冲击,及时更换侧磨严重的曲尖轨和导曲上股钢轨。
浅析SC330单开道岔辙叉心的病害预防与整治

浅析SC330单开道岔辙叉心的病害预防与整治本人自入路以来,在工作中都能尽职尽责,在安全生产上,在工区管理中,能按各项规章制度认真贯彻执行,出色的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随着铁路快速发展需要,不断的加强自己的业务学习,提高自己的作业技能。
在平时日常工作中,把理论与现场作业结合起来,总结经验、积累经验,把安全与作业质量牢固起来。
在多方面提高自身素质,在多年的线路工作中不断探索新的知识,不断适应铁路事业飞速发展的需要,在不断学习新知识。
本人在预防和整治道岔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和技能,并且把这些经验和技能发挥在日常线路道岔的养护工作中,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从而为线路设备延长使用寿命,为列车按规定的速度平稳和不间断的安全运行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道岔设备是铁路线路不可缺少的部分,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铁路运输。
辙叉心又是道岔设备的重中之重,又是最易损坏的部件。
因此有效的养护好辙叉心部分的质量,延长其使用寿命。
必须细致全面的分析其病害产生的原因和因素,逐一制定出预防和整治措施。
SC330道岔的辙叉心部分病害产生的主要因素:一、辙叉心中部容易产生暗坑或者吊板,由于列车车轮从心轨转上翼轨或从翼轨转向心轨时的冲击力要比线路上大三倍以上,容易造成轨底下道渣移动或破碎,而造成暗坑或吊板。
二、辙叉心翼轨和心轨50mm断面以下部位压溃压溃或掉块。
由于列车车轮通过心轨和翼轨的同时部分受力面积是在钢轨轨面的受力面积的三分之一,而且车轮由心轨转至翼轨或翼轨转至心轨时产生车轮跳动,就容易造成心轨和翼轨压溃或掉块。
三、辙叉心轨和翼轨作用边肥边。
由于辙叉心和翼轨受力面小而且加上车轮通过时的跳动冲击力加大了重力的作用,容易产生肥边。
辙叉心病害的预防和整治方法:一、定期对辙叉心部分加强捣固,扭紧轨枕与辙叉心的扣件螺栓,及时更换辙叉心轨轨底失效或压溃大胶。
二、经常检测辙叉心的水平螺栓,扭力不足的及时上紧,保证辙叉心的整体状态。
从而减少了车轮对心轨、翼轨分开冲击,不易产生掉块或压溃。
铁路单开道岔的病害原因分析与整治

床板扣 在枕木上 , 基本 轨横移 。锁定 道岔及其前后 7 m的 防止 5
线路 , 防止尖轨与基本 轨爬行 ; () 尖端 过高或顶 面过宽 的尖轨锉平 、 4将 锉薄 。 12基本轨横移 .
( 直线上股方 向不直 , 曲线起终点位置不准确 ; 1 ) 导 () 曲线上股 岔枕有切伤 , 2导 未及时削平 , 岔枕压弯 ;
维普资讯
20 年( 3 卷) 5 08 第 7 第 期
工业科技
铁 路 单 开 道 岔 的病 害原 因分 析 与 整 治段 , 肃 兰 州 70 5 ) 兰 甘 3 00
摘要 :单开道岔是 线路轨道 的薄弱环节 ,根治道岔设备病 害, 保持 道岔 的 良好状 态, 对保证行 车安全具有重要 意义。文章 分析 了普通单开道岔病害成 因, 根据作业 实践 经验 , 有针对性地
11 整 治措 施 .2 .
与辙叉护轨相 同。
( 校正 拉杆尺寸 , 1 ) 使两尖轨 间的 间距 符合 规定 , 使尖 轨非 工作边与基本轨工作边 的间距达 到要求 ,防止尖轨被撞伤挤歪 而影响尖轨与基本轨之 间的不 密贴 ,打磨尖 轨非工作边与基本 轨工作边的“ 肥边” ; . ( 矫正基本轨弯折 点尺寸 , 2 ) 使尖轨 竖切 部分与基本轨 完全
() 曲线 的四股钢轨受力不 匀 , 固方 法不 当 , 3导 捣 造成 曲线 下股 钢轨过高 。 1 . 主要原 因 .1 2 22 整治措施 . ( 尖 轨部分轨撑 、滑床 台与基本 轨等配件有 “ 1 ) 三道缝 ” 存 () 1 加强接头处 、 尖轨尖端、 辙叉趾跟端及 长岔枕 中部捣 固; 在; ( 在导 曲线上 股设置不大于 6 m 的超 高 ,并在其 递减范 2 ) m () 2 岔枕失效 、 钉孔不持钉 , 造成基本轨横移 ; 围内按不 大于 2 oR ,  ̄ J 坡 起道时应做到 四股看水平 , J 全面照顾 ; () 3 基本轨弯折点不符合规定 , 使尖 轨方 向轨距不 良促使基 ( 整治和修理不 良岔枕 , 3 ) 翻转弯曲变形的岔枕 ; 本轨横移 ; ( 拨直 直股基本轨 方 向,调 整好尖 轨跟 端和辙 叉前后 开 4 ) () 4 道岔与前后 线路 方向不顺 , 通过列车 时发 生剧 烈冲撞。 口, 保持支距点位置正确 ;
道岔养护维修及病害整治

❖ 4.三种道岔均设置1:40的轨底坡。
❖ 5.为防止叉心侧磨,侧线设置护轨,护轨顶 面高出基本轨顶面12mm.
❖ 护轨开口80mm,开口长度为150mm,护轨 平直段轮缘槽宽度42mm。
❖ 6.所用螺栓扭矩情况如下:
❖ Ⅱ型弹条螺母扭矩为300±10%Nm,岔枕螺 栓扭矩为250~300Nm,限位器螺栓、翼轨 间隔铁螺栓、辙跟间隔铁螺栓都为 1000±10%Nm,长心轨间隔铁螺栓扭矩为: 600±10%Nm。
道岔养护维修
一、太中线道岔的设计参数 二、道岔检查要求及标准 三、道岔日常作业维修 四、道岔的主要病害及整治措施
一、道岔的设计参数
❖ 1、道岔平面设计参数是控制允许行车速度、 安全和旅客舒适度的重要指标,太中银铁路 正线全部铺设为P60-1/12可动心提速道岔, 图号为GLC(06)01-100型 。站线道岔为P501/12单开道岔(图号为专线4257)和P501/9普通单开道岔(图号为专线(02)4151Ⅰ)。
轨型 道岔号 图号 枕型 直股速度 曲股速度 道岔全长 道岔前长 道岔后长 导曲半径 辙叉角度 尖轨轨型 直尖轨长 曲尖轨长 辙叉型式 辙叉长度 直护轨长 曲护轨长 金属件重
2、道岔主要参数
50Kg/m 9 专线(02)4154-Ⅰ 混凝土枕 90Km/h 30Km/h 28.848m 13.839m 15.009m 180m 6°20’25″ P50钢轨 6.45m 6.45m 整铸式 3.588m 3.6m 3.6m 11.9t
10.道岔支距
❖ 道岔支距的确定:尖轨跟端轨端焊缝中心为第一支 距点,支距间距离2m,最后一点p60-1/12距离为 1.224m 、p50-1/12距离为1.268m、 p50-1/9距离 为1.650m 。
道岔病害与养护问答

道岔病害与养护问答-线路工技师答辩必备1、道岔转辙部分的主要病害有哪些?道岔转辙部分的主要病害有:尖轨跳动,尖轨与基本轨在竖切部分不密贴,尖轨爬行,尖轨尖端轧伤和非正常磨耗以及尖轨拱背,旁弯和方向不正常。
2、道岔转辙部分病害产生的原因是什么?(1)大方向不直顺。
就是该组道岔与前后线路的大方向不直顺,或是轨距偏大,或是渡线两端岔心的坐标位置不正确,或是曲股线路的线间距不标准,特别是交叉渡线的四个单开道岔中,由于岔位不正确,引起这类病害比较多。
(2)框架尺寸偏大,递减距离及递减率不准确。
(3)尖轨在静止状态时拱腰旁弯,有飞边及毛刺。
(4)尖轨底靠近基本轨侧的刨槽深度和宽度不足,尖轨爬不上基本轨。
(5)基本轨有高低硬弯和吊板,作用边有飞边及毛刺。
(6)顶铁过长。
(7)耳铁的主螺栓孔及螺栓径经磨耗后有间隙,两根尖轨不能形成牢固的框架,扳动尖轨时另一根不能完全跟过来,造成不密贴或轮缘槽小。
(8)跟端夹板式的结构限制了尖轨的转动和弹性。
双头螺拧太紧了,转辙机拉不动,不易密贴;太松了又易造成尖轨爬行。
(9)曲下股基本轨的弯折点及弯折量不标准,第二、三弯折点之间的直线段不直顺或有反弯。
(10)尖轨尖的直角错差允许20mm 太大。
如果一根尖轨不动,则另—根就有40mm 的串动量。
(11)更换尖轨时.往往不是成对更换,在长度、耳铁孔位置上都有误差。
(12)尖轨跟距不能满足144mm 的要求,一般都小1~3mm(即跟内距1295mm 偏大或跟外距1583mm 偏小),造成跟距不能达到1439mm,轮缘槽达不到74mm 的标准,影响尖轨轮缘槽宽。
(13)滑床板长期不涂油,个别的锈蚀严重。
增加了尖轨在滑床台上的阻力。
(15)滑床板在长期使用中,由于捣固不均匀,压力不平均等因素,个别的扭曲或拉出痕迹,增加了尖轨的阻力,阻碍和影响竖切部分密贴。
(16)由于冻害、捣固、岔枕扭曲,长期的碾轧,滑床板或基本轨产生水久性的变形,或有垂直磨耗,或使基本轨不落槽或与滑床台间间隙过大。
道岔病害分析与整治

(1)整治方案(5条)
④精确测量计算岔前、后曲线拨量,大机捣固作业前 补足道砟,作业后及时恢复安装道岔地锚拉杆。对过 车较多的侧向道岔,转折部位加密地锚桩,严格控制 道岔方向变化。 ⑤日常拨道作业时,有定位观测桩首先测量线路横向 位移量,利用测量结果确定拨道方向和拨道量;无定 位观测桩的,首先要从线路前后两个方向来确定拨道 方向,然后根据方向偏差,确定各部位拨道量并合理 确定回弹量。
(7)“卡阻”问题—整治措施
①更换滑床板(或前后调换滑床板),上紧基本轨水平 螺栓(为防止松动而造成尖轨不密贴,螺栓均采用穿销 螺杆)。(风动道岔如发生前三块滑床板水平螺栓松动, 可导致“四开”现象)。 ②适量进行起道捣固作业,达到每块滑床板受力均匀。 ③对钢轨肥边进行打磨。 ④处理尖轨拱腰的临时措施是打磨尖轨上部卡阻部位, 必要时更换尖轨。
而造成反弹现象也主要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指尖轨尖端先于第一 根拉杆连接杆与基本轨密贴,而这种密贴在现场通常叫做“假密 贴”。另一种是指第二第三连接杆处先于基本轨密贴。 ①尖轨有硬弯或被挤过。 ②连接两根尖轨的三根连接杆长度不符合标准,则在尖轨框架间将 产生内部作用力。 ③尖轨跟端过死(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双头螺栓过紧,另外一种是 跟端轨缝过死);台螺栓损坏或不标准;间隔铁孔眼大,造成台螺 栓不起作用。 ④尖轨中后部滑床板过硬,造成尖轨在波动时,尖轨后部带不过来。 ⑤道岔岔头不方(转辙部),直基本轨不直,曲基本轨不标准。
(2)预防整治病害
①做好道岔前后50m线路的维修,经常保持轨面平、方 向顺; ②做好直股基本轨方向,拨好道岔位置; ③弯好曲基本轨弯折点,做好轨距加宽递减; ④检查确认基本轨既有弯折量,按照标准做好弯折长度 和矢度; ⑤加强捣固作业,除按规定捣固外,还应根据道岔构造 的特点进行适当加强; ⑥补充夯实道床,道岔转辙部分设置有转辙杆、连接杆, 各轨枕孔道碴应比岔枕顶面底20~30mm,并夯实道床; ⑦加强各部分联结零件的养护维修,充分发挥各种扣件 固定钢轨位置的作用。
普通单开道岔病害产生的原因及整治

道岔病害产生的原因及整治道岔构造复杂,零配件多,过车频繁,技术标准要求高,是轨道设备薄弱环节之一,道岔养护的任务是经常保持其状态完好,各部尺寸符合要求,零配件齐全有效,并预防发生病害,延长道岔的使用寿命。
一、道岔水平不良的分析。
一般道岔岔枕上支撑着四股钢轨,担负着两个方向的行车。
通常,两个方向的行车密度是不会相同的,有时甚至相差悬殊,这就构成道岔上水平的变化有着不同的规律。
归纳起来影响道岔水平化的主要因素有如下几点。
由于两个方向行车密度不同,造成同一根岔枕上的机械磨损不一致。
1、主要行车方向为直向,则直股钢轨下垫板切入贫枕的普遍比行车较少的曲股严重,并且曲股钢轨产生吊板,尤其是导曲线上股钢轨更为严重及显著。
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受荷载的轨下岔枕和枕下基础的道床所产生的变形都比非荷载的钢轨总是力图“阻止”荷载钢轨的变形,当道钉不能把荷载钢轨和岔枕紧密地相结合时,就会产生吊板,尤其是导曲线上股受直向荷载的影响,吊板的程度更为严重与明显。
甚至发生担道尺的现象,无法测量直向的钢轨水平。
曲股钢轨行车较直股虽少,但经常行车时,曲股钢轨产生吊板的程度就轻,或不产生吊板。
但由于对岔枕的机械磨损程度不一致,其钢轨底面与直股方向钢轨的底面也不会在一个平面上。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进行岔枕的单根更换,未经磨耗的岔枕顶面将与曲股两钢轨底面产生空隙,给作业造成困难。
爬坡式尖轨跟端,在构造上,股钢轨以外直股高出6mm,但由于直轨系接头部位,过车冲击较大,因而垫板切入岔枕以外直股多,使6mm的构造高度难于保持,严重时可与外直股构成水平。
2、主要方向是侧向的行车方向,这将产生与第一种情况相对应的结果。
岔枕的机械磨损有更易出现一侧低,一侧高的现象。
3、长岔枕中部低洼,造成导曲线反超高,直股钢轨水平低,辙叉心沉落。
岔枕越长,两股钢轨靠得越近,岔枕中部承受列车荷载累计值越大,岔枕中部低洼也越严重。
加上岔枕埋于道床,底部湿度大于上部湿度,本身就存在使岔枕中部向下弯曲的收缩力,致使岔枕中部低洼严重。
铁路道岔养护—道岔养护病害整治与维修

9) 起辙叉趾端直股水平,起道机放在辙叉前,如图5-2-9所示
10) 起辙叉趾端侧股水平,起道机放在主轨外侧,如图5-2-10所示
11)起辙叉跟端基准股主轨高低,起道机放在主轨内侧,如图5-2-11所示
12)起辙叉跟端直股水平,起道机放在辙叉后,如图5-2-12所示
13)起辙叉跟端侧股水平,起道机放在侧股主轨外侧,如图5-2-13所示
1.道岔连接曲线基本要素计算
(1)直边长 (2)斜边长 (3)切线长度T (4)曲线长度L附 (5)曲线下股缩短量 (6)连接曲线上下股长度 (7)夹直线长度
5.3.5 道岔附带曲线的整正
2、附带曲线的技术标准
附带曲线在平面上与导 曲线构成两个反向曲线, 它的方向、位置正确与否, 直接影响列车通过侧线的平稳与 安全。在道岔养护过程中,应把附带曲线视 为其整体,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③起道起好后,应做好道岔前后50米的顺坡。
④整修防爬设备,加强防爬锁定。
④回填石碴,整修道床,加强夯实。
⑤质量达到放行列车条件,要求车站对道岔进行试扳,运行 良好后,会同电务人员到车站消点。
5.3.2 道岔方向和轨距不良
道岔是整个线路的一个组成部分,孤立地 整治道岔本身的方向,脱离道岔前后大方向, 道岔就不能处在应有的正确位置上。因此,良 好的方向是做好道岔质量的基本条件之一,在 站场尤为重要。良好方向的要求是:道岔与线 路、道岔与道岔都衔接得很好,远处看方向顺 直,无“甩弯”,裂车运行也就自然平衡,没 有额外的阻力。所以,在养护维修道岔前,首 先要解决好道岔的大方向。然后再整治道岔本 身的方向。在整治方向时,要坚持拔、改、捏 的做法,即大弯拨、小弯改、硬弯捏(矫直)。
5.3.3 尖轨扳动不灵的整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岔病害产生的原因及整治
道岔构造复杂,零配件多,过车频繁,技术标准要求高,是轨道设备薄弱环节之一,道岔养护的任务是经常保持其状态完好,各部尺寸符合要求,零配件齐全有效,并预防发生病害,延长道岔的使用寿命。
一、道岔水平不良的分析。
一般道岔岔枕上支撑着四股钢轨,担负着两个方向的行车。
通常,两个方向的行车密度是不会相同的,有时甚至相差悬殊,这就构成道岔上水平的变化有着不同的规律。
归纳起来影响道岔水平化的主要因素有如下几点。
由于两个方向行车密度不同,造成同一根岔枕上的机械磨损不一致。
1、主要行车方向为直向,则直股钢轨下垫板切入贫枕的普遍比行车较少的曲股严重,并且曲股钢轨产生吊板,尤其是导曲线上股钢轨更为严重及显著。
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受荷载的轨下岔枕和枕下基础的道床所产生的变形都比非荷载的钢轨总是力图“阻止”荷载钢轨的变形,当道钉不能把荷载钢轨和岔枕紧密地相结合时,就会产生吊板,尤其是导曲线上股受直向荷载的影响,吊板的程度更为严重与明显。
甚至发生担道尺的现象,无法测量直向的钢轨水平。
曲股钢轨行车较直股虽少,但经常行车时,曲股钢轨产生吊板的程度就轻,或不产生吊板。
但由于对岔枕的机械磨损程度
不一致,其钢轨底面与直股方向钢轨的底面也不会在一个平面上。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进行岔枕的单根更换,未经磨耗的岔枕顶面将与曲股两钢轨底面产生空隙,给作业造成困难。
爬坡式尖轨跟端,在构造上,内股钢轨以外直股高出6mm,但由于内直轨系接头部位,过车冲击较大,因而垫板切入岔枕以外直股多,使6mm的构造高度难于保持,严重时可与外直股构成水平。
2、主要方向是侧向的行车方向,这将产生与第一种情况相对应的结果。
岔枕的机械磨损有更易出现一侧低,一侧高的现象。
3、长岔枕中部低洼,造成导曲线反超高,内直股钢轨水平低,辙叉心沉落。
岔枕越长,两内股钢轨靠得越近,岔枕中部承受列车荷载累计值越大,岔枕中部低洼也越严重。
加上岔枕埋于道床内,底部湿度大于上部湿度,本身就存在使岔枕中部向下弯曲的收缩力,致使岔枕中部低洼严重。
4、错开铺设的钢轨接头,易造成水平不良。
车轮通过钢轨接头产生附加动力冲击,因而接头处道床沉陷速度和岔枕的机械磨损比其他部位快得多,易造成水平不良。
5、钢轨垂直磨耗不均匀,造成水平不良。
由于道岔直,侧两个方向行车密度相差悬殊,使两个方向的
钢轨垂直磨耗显著不等,这种情况多和岔枕机械磨损不一致同时存在,给起道整治水平和工作造成困难,因为不同方向的两股钢轨相邻较近时,起一股时也把邻近的一股同时抬起,可能使另一方向的水平超限。
6、作业不当,造成水平不良。
在养护作业中,往往由于起道和捣固方法不当,造成水平超限。
二、道岔方向不良的分析
1、道岔前后衔接不良造成方向不顺
铺设或更换道岔的位置不正确是方向不顺的重要原因。
此外维修拨道或拨动道岔时,顾此失彼,只从一端看道,不顾两端,只顾主线不顾侧线等。
都会造成道岔与线路,道岔与道岔衔接不好。
2、线路爬行
线路爬行使道岔前后线路改变方向,有时还会将道岔拉长或挤缩,使方向无法保持。
3、基本轨横移,造成方向不良
4、基本轨曲折点不当或曲折量不足,造成方向不良。
三、尖轨部分病害的分析。
1、轨不直,与连接的部分方向不顺。
2、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
3、尖轨跳动。
4、轨被轧伤。
5、尖轨板动不灵活。
6、尖轨与滑床板不密贴。
四、导曲线病害分析
导曲线上股钢轨由于承受较多的垂直荷载和水平荷载,使上股钢轨磨耗加快,垫板外侧切入岔枕,使上股钢轨出现小反,造成轨距扩大和方向变形等。
支距点位置不正确,或直外股方向不良都会影响导曲线的圆度
五、辙叉部分病害的分析
1、辙叉心沉落,破坏道岔的前后高低和水平
由于大部分辙叉存在有害空间,心轨尖端易于轧伤和磨损,辙叉下的岔枕机械磨损大于两侧而使辙叉下沉,造成水平不良。
2、方向不良
辙叉部分的侧线护轨部分经常产生“膨肚”现象,与侧线线路衔接不顺。
3、辙叉跟端错牙
4、护轨与心轨的查照间隔和护背距离不合车轮冲击叉
心
六、道岔病害的整治
道岔上可能产生各种不同的病害。
在道岔作业中,要进
行认真、细致的调查,详尽地分析造成病害的原因,并针对产生病害的原因,结合道岔的构造特点,采用不同的整治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道岔水平和前后高低的养护:
良好的道岔水平和前后高低,应该是“四股平,水平好”。
所谓“四股平”就是要求道岔上四股钢轨的轨底基本上在一个平面上,做到了这一点,水平就好保持。
整治道岔水平和前后高低不良,出除了采用起道和捣固方法外,由于道岔本身的构造特点,还必须辅之以其他的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概括起来就是“起,捣,翻,削,垫,换,直,落”等方法。
1、起——起道
道岔的起道作业采取“分段起道,四股钢轨一起抬平”的方法。
分段起道的好处是效率高,如果一次起道过长,捣固作业跟不上去,过车时必然造成返工。
分段起道,一般可分为转辙,导曲,辙叉,叉后四部分来起道,也可根据行车密度的具体情况,把一次起道段落划分的更短或更长一些。
无论起道段落划分长短,必须掌握四股钢轨一起抬平的原则。
起外直股时,起道机放在导曲线上股轨底,起内直股,放在导曲线下股轨底。
2、捣——捣固
在起好前后高低和水平的情况下,能否达到预期郊果,捣
固质量是关键。
所谓捣固质量好,是使道床的坚实程度要适应各部受力情况,以使各部道床的下沉积累大致相同。
岔枕长度从3350mm以后,两股钢轨逐渐向岔枕中部靠拢,岔枕的中部受荷载大,长岔枕钢性又差,容易将两外轨抬高,这就要求两内股的钢轨越是向岔枕中间靠拢,其轨下的岔枕越要捣固坚实。
而两外轨下的岔枕处则要适当地减镐。
3、紧——起道前先撬起吊板打紧浮钉,拧紧叉心螺纹
道钉及扣件螺栓,是起道前必不可缺少的准备作业,不
可忽视。
4、翻——将弯曲较大的岔枕翻转使用。
这种方法最适合用于两个方向行车密度相差悬殊岔枕中部弯曲,且无法做好前后高低和水平的道岔养护。
5、削——砍削岔枕,这种方法只能在个别情况下使用,
以免过大地削弱和损伤岔枕。
6、垫——用垫板的方法整治前后高低和水平。
在要岔枕地段,此种方法适用于岔枕机械磨损或四根钢轨垂直磨耗不均匀,或个另岔枕低洼,用起道捣固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的情况下。
7、换――倒换垫板、钢轨。
将62型道岔垫板与57型道
岔垫板互换,利用垫厚度不同,来整治水平不良。
8、直――调直夹板,整治钢轨低接头。
接头夹板向下弯
曲钢轨低接头是造成水平不良的主要的原因,在无法调直和整治时,要更换夹板或钢轨。
9、落――落道。
一组道岔中有个别处所过高,致使水平
和前后高低超限时,可以将个别高的处所挖空枕底落道。
道岔方向和轨距的养护:
1、保持道岔与线路、道岔与道岔衔接顺直,具体养护方
法是保证路基排水设备良好及道岔道床道碴饱满充实,做好防爬设备的功用。
2、在拨好道岔的大方向后,要整正标准股的小方向,以
取得精确的标准股。
道岔直股以直外股为标准股进行整治方向。
导曲线以上股为标准股整正方向。
3、以标准股为基准,改正各部位的不良轨距来整正方向。
尖轨拱腰病害的整治:
1、气体火焰矫正法。
2、机械矫正法。
尖轨跳动病害的整治:
1、尖轨跟端轨缝过大时,要进行调整。
2、焊补磨损的间隔铁,更换磨损的跟端夹板。
3、尖轨跟桥形垫板上的6mm平台窜出或压坍,须焊
补和回定。
4、整治尖轨拱腰病害。
道岔连接曲线的养护:
1、连结曲线半径和外轨超高值要合理。
2、设置轨道加强设备。
3、整正轨向不良。
综上所述是我对道岔的某些病害的产生原因及整治方法的一些认识,在日常养护和维修中,由于设备基础不同,维修时因人而异,对道岔病害的整治也不见相同,只要按照维修作业标准,充分利用“天窗“修,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修养并重的原则,一定能够提高道岔的设备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