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疫病的特征
动物疫病防控知识

动物疫病防控知识一、概述过去的动物疫病主要危害动物健康,制约畜牧业生产和产品出口。
但随着社会发展,人畜共患病的增加,动物疫病影响和危害远远超出了行业和一个国家的范围,上升为影响公共卫生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
⏹经过“非典”和禽流感后,动物疫病的危害受到高度关注。
⏹狂犬病能感染人和所有哺乳动物,全球每年有3.5~5万人死于狂犬病。
⏹鼠类能传给人的疾病有50多种。
⏹旋毛虫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致人死亡的疾病,可感染人和150 多种动物,目前全世界都有发生,主要通过未煮熟的猪肉传递给人。
⏹据测,100kg 体重的患病猪,具有感染360 个人的潜在力。
结核杆菌能使人和50多种哺乳动物,20多种禽类感染。
据WHO 报告,目前结核病的发病率和感染率印度居世界第一,中国第二。
这些年来,中国结核感染呈上升趋势。
SARS 2003年来去无踪。
2003年底开始在亚洲多个国家暴发H5N1亚型高致病型禽流感,死亡和扑杀家禽8000多万只。
禽流感是一种世界性疾病,几乎遍及世界各地。
特别是2003年底以来东南亚禽流感风波,造成巨大的经济损,且造成危害越来越大。
⏹近年来,印度的鼠疫,英国、日本等国家的疯牛病,美国的牛结核,亚洲的非典,全球的艾滋病等均为动物疫源性疾病,疫情警报不断地惊扰着世界的神经。
⏹曾与人类和谐相处的动物,如今却给人类带来越来越多的疾病,给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极大威胁二、动物疫病的发生与流行⏹(一)动物疫病的特征⏹(二)动物疫病发生的条件⏹(三)传染病的分类⏹(四)动物传染病的发展阶段⏹(五)动物疫病的流行过程三、传染病的分类⏹3.1.按病原体分类⏹病毒病、细菌病、支原体病、螺旋体病、放线菌病、真菌病等。
⏹3.2.按受侵害的主要器官和组织系统分类⏹败血性传染病、消化系统传染病、呼吸系统传染病、神经系统传染病、生殖系统传染病、皮肤性传染病等。
⏹3.3.按动物种类分类⏹猪传染病、牛传染病、羊传染病、鸡传染病、鸭传染病、鹅传染病、犬传染病等。
商品猪屠宰检疫常见疫病症状及处理

商品猪屠宰检疫常见疫病症状及处理商品猪是供食品屠宰场生产肉品的猪,其健康状态直接关系到生产质量和肉类安全。
在商品猪屠宰检疫中,常见的疫病有以下几种,其症状及处理方法如下:1. 乳房炎症状:乳房肿胀、硬化、疼痛,乳头出现混浊的液体。
处理:立即隔离生病猪只,服用消炎药物。
同时对装备、收容场所及工作人员进行消毒。
2. 猪瘟症状:发热、食欲减退、精神萎靡、咳嗽、喉头红肿或溃疡、鼻涕增加、眼结膜炎、腹泻、肌肉震颤等。
处理:无特效治疗方法,应立即将病猪连同惨淡的物品隔离处理,进行消毒。
劝退受到污染的生宰从业人员后立即进行彻底的消杀处理。
3.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症状:呼吸急促、嗓子发干、喘息呼气又困难且伴有咳嗽,眼结膜充血和流口水。
4. 伪狂犬病症状:行动迟缓、站立不稳、腰部无力,后肢瘫痪,呼吸急促。
有时,伪狂犬病的症状会反复出现,而其发病周期与神经系统有关,不易发现,但是查体明显。
5. 传染性胃肠炎症状:严重的呕吐、下痢和腹部痛,伴有发热、喉部疼痛和暴躁。
处理:隔离病猪,及时进行补液等治疗措施,并对收容场所和工作人员进行消毒。
同时,注意防止疫情扩散。
6. 营养性贫血症状:贫乏、精神不振、食欲不振、皮肤变白、肌肉缩小。
极度病猪出现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虚弱和缓慢器官衰竭。
处理:给予高蛋白饲料加强猪饲喂,补充铁、叶酸等必需的微量元素,以激活猪身体内的骨髓造血能力,提高免疫力。
以上为商品猪屠宰检疫常见疫病症状及处理方法,商家和养殖户应定期对猪群进行检查,一旦发现疑似病猪,立即隔离治疗,有效防止疫情的蔓延和肉类产业损失。
几种主要动物疫病流行特点与临床表现-文档资料

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其次是通过皮肤伤口感染。 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炎热多雨季发病较多。 本病常呈散发性或呈地方流行性,有时呈暴发性流行。
五、猪丹毒
(二)最急性型临床表现: ------病程极短,在没有任何可见临床表现情况下,多突 然死亡,剖检也无明显可见病理变化,偶可见于爆发初 期。
四、猪瘟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猪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 传染病。
四、猪瘟
(一)流行特点 自然条件下,猪、野猪是猪瘟病毒唯一宿主。不分
年龄、性别和品种均易感。 传染源为病猪、愈后带毒和潜伏期带毒猪。 病毒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感染。也可经眼结膜、
伤口、人工授精感染,也可经胎盘垂直传播。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然而
消化道症状表现:口角流出大量黏液,常为排除黏液,甩头 或吞咽。嗉囊内积有液体状内容物。排黄绿/白色水样稀便。
生殖道症状表现:蛋鸡产蛋停止或产软壳蛋。 神经系统异常:神经症状,如翅、腿麻痹,站立不稳,最后 体温下降,不久在昏迷中死去 。
三、新城疫
(二)临床表现 慢性型:多发生于流行后期的成年禽,常为以神经症状为主 。
五、猪丹毒
猪丹毒是由红斑丹毒丝菌(俗称猪丹毒杆菌)引起 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急性型表现为败血型或在皮肤 上发生特异性红疹,慢性型表现为非化脓性关节炎或增 生性心内膜炎。
五、猪丹毒
(一)流行特点 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感染动物主要为
猪,不同年龄和品种的猪均易感,以3-6月龄青年猪发 病率最高。其他动物如牛、羊、马、狗、鹿以及家禽、 鸟类也有感染本病的报道。人也可感染。
六、猪肺疫
(一)流行特点 本病的传染源为病猪及健康带菌猪。各年龄的猪均
畜禽疫病的发生特点及其对策

● 鼻气管、鸟疫杆菌感染
● 特征: 禽生长迟缓、死亡、单侧或双侧结膜炎、 气囊炎、严重病变主要见于成禽、母禽、经济损失 惨重呈世界性流行趋势.
● 禽流感的新亚型特征:
● 亚型多 ● 各亚型之间无交叉免疫保护,防不胜防 ● 各亚型毒力差异性大 ● 大多以非典型形式出现 ● 无明显的流行季节
● 强毒性新城疫
● 衣原体及其感染性疾病
● 鹦鹉热衣原体——结膜炎、鼻炎、生殖障碍、 流产、 水样血样腹泻
● 沙眼衣原体——包涵体结膜炎、淋巴肉芽肿等
● 立克次氏及其感染性疾病
● 猪附红细胞体——附红细胞体病 ● 塞氏埃里希氏体——马结肠炎 ● 反刍兽可厥氏体——心水病 ● 恙虫病立克次氏体——恙虫病 ● 斑疹伤寒立克次氏体——斑疹伤寒 ● 贝氏柯克氏体——发热、免疫缺陷病
● 马立克氏病毒——马立克氏病 ● 伪狂犬病病毒——伪狂犬病 ● 鸭传染性肝炎病毒——鸭传染性肝炎
● 朊病毒等及其感染疾病
●朊病毒——疯牛病、羊痒病 ●卫星因子——丁型肝炎等
● 细菌性病原体及其感染性疾病
● 大肠杆菌— 仔鸡白痢、仔猪白痢、卵黄性腹膜炎、气囊 炎、乳房炎、断乳后腹泻、仔猪水肿、菌血症
● 代谢性疾病导致或同时发生的疾病
● 病毒性疾病 ● 细菌性疾病 ● 代谢性疾病 ● 寄生虫性疾病
● 寄生虫性疾病导致或同时发生的疾病:
● 病毒性疾病 ● 细菌性疾病 ● 代谢性疾病 ● 其它寄生虫性疾病
● 禽畜混合性疾病的原因分析
● 养殖设施简陋、抗应激性能力差 ● 养殖环境中存在有大量各种致病因素(病原体等) ● 畜仔、禽雏质量、饲料、管理水平差,仔雏抗病
● 寄生虫及其感染性疾病
● 球虫——鸡、兔等动物球虫病 ● 卡氏住白细胞原虫——白冠病 ● 涤虫——涤虫病 ● 蛔虫——蛔虫病 ● 疥螨——疥螨病(猪癞) ● 蚤、虻、蚊、蝇等——叮咬畜禽、瘙痒症、
动物疫病科普

动物疫病科普疫病是指在动物群体中传播的一种疾病,它会对动物的健康和生存产生严重影响。
疫病的传播可以通过直接接触、空气传播、食物和水源传播等途径进行。
本文将从疫病的定义、常见动物疫病、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科普。
一、疫病的定义疫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在动物群体中传播的一种疾病。
病原体可以是细菌、病毒、寄生虫或真菌等微生物。
疫病的传播会造成动物的生理功能紊乱,导致免疫力下降,甚至死亡。
二、常见动物疫病1. 猪瘟猪瘟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主要感染猪类动物。
猪瘟的症状包括高热、呼吸困难、食欲减退等,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预防措施包括疫苗接种、隔离患病猪只等。
2. 禽流感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主要感染家禽。
禽流感的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严重时会导致大量禽类死亡。
预防措施包括疫苗接种、隔离患病禽只等。
3. 狂犬病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疾病,主要感染狗、猫等哺乳动物。
狂犬病的症状包括恐水、恐光、痉挛等,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预防措施包括疫苗接种、控制犬只数量等。
4. 疯牛病疯牛病是由朊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主要感染牛类动物。
疯牛病的症状包括神经系统异常、行为异常等,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预防措施包括禁止使用动物脑、脊髓等高危部位的产品、加强动物检疫等。
三、预防措施1. 加强动物检疫动物检疫是防止疫病传播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对进出口动物进行检疫,可以及时发现疫病患者并采取相应措施,阻断疫病传播途径。
2. 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疫病的有效手段之一。
通过给动物接种相应的疫苗,可以提高其免疫力,减少感染疫病的风险。
3. 隔离患病动物对于已经感染疫病的动物,应及时隔离,防止其与其他健康动物接触,减少疫病传播的可能性。
4.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保持动物圈舍的清洁和卫生是预防疫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定期清理圈舍、消毒器具等,可以有效减少病原体的滋生和传播。
总结:动物疫病对动物的健康和生存产生严重影响,也会给人类带来经济损失。
列出5种一类动物疫病的名称

列出5种一类动物疫病的名称一类动物疫病:家畜疾病1. 口蹄疫口蹄疫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家畜疾病,主要影响牛、猪、羊和鹿等蹄类动物。
这种疾病会引起发热、口腔溃疡、蹄部病变等症状,并可能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
口蹄疫的传播途径包括直接接触、空气传播和污染的饲料和水源。
2. 猪瘟猪瘟是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的猪类疾病,由猪瘟病毒引起。
这种疾病主要影响猪类,会导致高热、呼吸困难、消化系统症状等,并可能导致死亡率高达100%。
猪瘟通过直接接触、飞沫传播和污染的物品传播。
3. 禽流感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家禽疾病,主要影响鸡、鸭、鹅等禽类动物。
这种疾病会引起呼吸道症状、神经系统症状和消化系统症状等,并可能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
禽流感通过直接接触、空气传播和污染的物品传播。
4. 疯牛病疯牛病,也称为布病,是一种由变态蛋白质(PrP)引起的牛类神经系统疾病。
这种疾病主要影响牛类,会导致神经系统紊乱、运动障碍和行为异常等症状,并最终导致死亡。
疯牛病通过感染的动物组织或食用含有感染物的饲料传播。
5. 猪链球菌感染猪链球菌感染是一种由链球菌属细菌引起的疾病,主要影响猪类。
这种疾病会引起发热、呼吸困难、皮肤病变等症状,并可能导致败血症和死亡。
猪链球菌感染通过直接接触、空气传播和污染的物品传播。
总结:家畜疾病对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口蹄疫、猪瘟、禽流感、疯牛病和猪链球菌感染是常见的一类动物疫病。
这些疾病具有高度传染性,会导致严重的病症和经济损失。
为了控制和预防这些疾病的传播,农民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动物疫情监测、实施严格的防疫措施、加强动物养殖管理,并提高人们的防范意识。
只有通过合理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才能保护家畜的健康,维护农业的稳定发展。
商品猪屠宰检疫常见疫病症状及处理方法

商品猪屠宰检疫常见疫病症状及处理方法
1. 猪瘟:症状包括高热、凝血障碍、呕吐、腹泻、咳嗽等。
处理方法是立即隔离患
病猪只,消毒猪舍及周围环境,使用病毒灭活疫苗进行预防接种。
2. 猪链球菌病:症状包括高热、呼吸困难、食欲减退等。
处理方法是使用抗生素治疗,并加强饲养管理,保证猪只环境卫生。
3. 伪狂犬病:症状包括食欲减退、体温升高、肌肉痉挛等。
处理方法是对患病猪只
进行安乐死,同时进行消毒、隔离和预防接种工作。
4. 圆环病:症状包括皮肤出现圆形红斑、瘙痒、咳嗽等。
处理方法是进行合理用药
治疗,同时进行猪舍和周围环境的清洁消毒。
5. 猪肉中圆虫感染:症状包括食欲减退、消瘦、腹泻等。
处理方法是进行驱虫治疗,并注意加强猪舍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7. 霍乱:症状包括剧烈呕吐、腹泻等。
处理方法是立即隔离患病猪只,进行合理用
药治疗,并加强环境卫生和疫情监测。
动物疫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治措施

动物疫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治措施近几年来,随着供给侧结构不断调整,畜牧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集约化程度不断提升,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养殖效益不断增加,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但是动物疫病仍然是制约着畜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每年的畜禽死亡和出栏降低都给养殖场户造成很大的损失,甚至会出现毁灭性的打击。
同时动物疫病的发生流行还会危害公共卫生安全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严重时会引发人畜共患病,危及从业人员和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本文分析了动物疫病发生流行的特点、发病规律和原因、并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综合性防治措施,以促进畜牧业健康稳定快速发展,维护公布公共卫生安全,保护人们身体健康。
1 动物疫病的流行特点1.1 “输入”型动物疫病增加目前,养殖场研发培育新品种和自繁自养的能力及水平还不高,养殖场畜禽种源来源不固定,多途径、多渠道购买种畜禽,很多养殖场出现盲目引种现象,由于缺乏对种畜禽引进国家、地区、养殖企业疫病发生流行情况的了解,加之购种引进时检疫检验不严格不规范,达到本地后,各种隔离、监测、监管、防疫等措施落实不到位,极易把动物疫病引入到本地。
随着畜产品国际贸易不断增加流通,动物疫病也会随畜产品的流通而进入。
1.3 直接传播疫病不断增多随着规模养殖的不断扩大,集约化程度增高,高密度养殖和集约化生产使畜禽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无形中增加了疫病传播的机会,特别是接触性传染疫病的传播更快。
如口蹄疫、猪瘟、非洲猪瘟、传染性胃肠炎、传染性胸膜肺炎、猪疥螨、猪痢疾等极为容易传播。
1.4 间接接触传播加快疫病传染机会畜禽产品市场流通频繁和养殖交叉感染使很懂动物疫病通过间接传播而发病,特别是人畜共患病更容易引起间接传播,如狂犬病,鼠疫通过跳蚤感染人和动物,夏季通过蚊虫叮咬也可感染发病。
1.5 混合感染的动物疫病增多动物疫病病原微生物不断繁殖变异,如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出现多种变异血清型。
有的养殖场内多种病原体存在,致使畜禽同时感染多种疫病,如猪瘟并发沙门氏菌病,并发大肠杆菌病;猪气喘病同时并发肺炎支原体、巴氏杆菌、放线杆菌感染等;非典型猪瘟与伪狂犬病、弓形虫病等混合感染;猪瘟并发猪副嗜血杆菌病、并发附红细胞体病、链球菌病等,混合感染的动物疫病病原复杂,危害较大,且存在着逐渐增多的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疫病的特征
不同疫病临床上的表现不同,同一种疫病在不同种类动物体的表现也多种多样,甚至对同种动物不同个体的致病作用和临床表现也有差异,但传染病、寄生虫病均有各自共同的特征。
一、动物传染病的特征
1.由特定病原体引起
每一种传染病都有其特定的病原体。
如猪瘟由猪瘟病毒引起,猪丹毒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等。
2.传染方式和类型多样
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后,当病原微生物具有相当的毒力和数量,而动物机体的抵抗力相对较弱时,则在临诊上出现一定的症状,此过程称为显性感染;如果侵入的病原微生物定居在某一部位,虽能进行一定程度的生长繁殖,但动物不呈现任何症状,而通过免疫学的检测,可发现动物对入侵的病原体产生了特异性免疫,此种状态称为隐性感染。
处于隐性感染状态的动物称为带菌(带毒)者。
3.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从发生传染病的动物体内排出的病原微生物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侵入另一有易感性的健康动物体内,能引起具有同样症状的疾病,这种使疾病从发病动物传染给健康动物的现象,是区别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一个重要特征。
当条件适宜时,在一定的时间内,某一地区易感动物群中可能有许多动物被感染,致使传染病蔓延传播,形成流行。
4.被感染的机体发生特异性反应
在感染的过程中,由于病原微生物的抗原刺激作用,机体发生免疫生物学的变化,产生特异性抗体和变态反应等,这种反应可以用血清学的方法等特异性反应检查出来。
动物耐过传染病后,在大多数情况下,均能产生特异性免疫,使机体在一定的时间内或终生不再感染同种传染病。
5.具有特征性临床表现
传染病的临床表现因病原不同而异,大多数传染病都具有其特征性的综合症
状和一定的潜伏期以及病程经过(前驱期、明显期、恢复期)。
6.带菌(毒)现象
动物痊愈后,临诊症状消失而体内病原微生物不一定能完全清除,在一定的时间内仍然向外界排菌(毒),继续传播疫病。
该类动物称为带菌(毒)者。
二、动物寄生虫病的特征
1.寄生方式多种多样
一个生物生活在另一个生物的体内或体表,从另一种生物体内汲取营养,并对其造成毒害,这种生活方式称为寄生。
营寄生生活的动物称为寄生虫,而被寄生虫寄生的动物称为宿主。
寄生虫按营寄生生活的时间长短,可分为暂时性寄生虫和固定性寄生虫。
按寄生部位,可分为外寄生虫和内寄生虫。
2.生活史复杂
有些寄生虫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往往需转换多个寄主。
寄生虫成虫期寄生的宿主称为终末宿主,寄生虫能在其体内发育到性成熟阶段,并进行有性繁殖;寄生虫幼虫期寄生的宿主为中间宿主;有的幼虫期所需的第二个中间宿主称补充宿主;寄生虫寄生于某些宿主体内,可以保持生命力和感染力,但不能继续发育,这种宿主称贮藏宿主。
3.对机体危害形式多样
寄生虫病对畜禽健康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虫体对宿主的损伤多种多样。
(1)机械性损伤虫体通过吸盘、棘沟及移行,可直接造成组织损伤;虫体压迫器官组织或阻塞于有管器官,可引起器官萎缩或梗塞等。
(2)夺取营养造成宿主营养不良、消瘦、维生素缺乏等。
(3)分泌毒素如吸血的寄生虫分泌溶血物质和乙酰胆碱类物质,使宿主血液凝固缓慢。
锥虫毒素可引起动物发热,血管损伤,红细胞溶解。
有的分泌宿主消化酶的拮抗酶,影响消化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