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明进化的四个台阶
从古至今人类文明的历史轨迹

从古至今人类文明的历史轨迹人类文明是历经漫长岁月逐步形成的,它见证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从古至今,人类文明的历史轨迹可以分为几个关键时期。
1. 早期文明的孕育和发展在几千年前的早期,人类社会进入了农业文明时代,人们开始从游牧生活转变为定居农耕。
这个时期诞生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文明,如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河谷文明、古中国文明和古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等。
这些文明的兴起不仅带来了农业、手工业和贸易的发展,还推动了人类社会组织的进步。
2. 古代文明的辉煌与沦衰随着时光的推移,古代文明的历史轨迹逐渐展现出独特的面貌。
古希腊文明在思想、艺术和政治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建立了民主政治的先例。
古罗马帝国则以其强大的军队和法律制度成为世界上最庞大的帝国之一。
然而,这些古代文明最终也走向了衰败和崩溃,例如古希腊城邦的独立性减弱和古罗马帝国的分裂导致了它们的衰落。
3. 中世纪的封建社会与宗教影响中世纪是一个相对黑暗和动荡的时期,封建社会成为主导形式。
在这个时期,基督教的影响迅速扩大,并对欧洲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教会的权威得到巩固,人们对宗教的信仰也加深。
同时,国家的边界逐渐形成,各国之间的战争不断爆发,导致了许多贫困和疾病。
4. 文艺复兴与科学革命的兴起文艺复兴是人类文明历史中的一个重要时期,标志着从中世纪向近代的过渡。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古代文化和艺术进行了重新发掘和追求,这推动了人类思想和艺术的巨大进步。
同时,科学革命也在欧洲兴起,人们开始观察和实验,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和应用。
5. 工业革命与现代文明的展开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转折点之一。
它从18世纪末期开始,革新了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推动了现代工业和城市化的发展。
这个时期出现了众多影响深远的科学家和发明家,如蒸汽机的发明家詹姆斯·瓦特和电力的开拓者托马斯·爱迪生。
工业革命还导致了全球贸易和跨国公司的兴起,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
6. 当代文明的多样性与互联网的崛起进入20世纪以及21世纪,人类文明的历史轨迹变得更为复杂多样。
太古代四分法

太古代四分法:揭示地球历史的神秘面纱在地球历史的早期阶段,太古代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地球经历了巨大的变化,生命开始在地球上出现,并逐渐演化出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为了更好地理解太古代的历史,科学家们提出了太古代四分法,将太古代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前古生代、古生代早期、古生代中期和古生代晚期。
一、前古生代前古生代是太古代的第一个阶段,也是地球历史上最早的阶段之一。
在这个时期,地球的地质活动非常剧烈,地表形态不断变化。
同时,地球的大气层和气候环境也逐渐形成和演化。
在这个阶段,地球上出现了最早的生命形式,它们是一些简单的单细胞微生物。
这些微生物在地球的早期环境中逐渐适应和演化,最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
二、古生代早期古生代早期是太古代的第二个阶段,也是生命演化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这个阶段,地球上的生命形式开始变得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
一些原始的海洋生物开始出现,例如海绵动物、软体动物等。
同时,地球上的气候环境也开始发生巨大的变化,海洋和陆地的分布和形态也逐渐形成。
在这个阶段,地球上的一些生物开始适应陆地环境,最终演化出最早的陆地生物。
三、古生代中期古生代中期是太古代的第三个阶段,也是生命演化史上的一个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地球上的生命形式开始发生巨大的变化,许多新的生物种类开始出现。
同时,地球上的气候环境也变得更加复杂和多样化,形成了热带雨林等特殊的生态环境。
在这个阶段,一些生物开始适应陆地环境,演化出更加强大的生理和行为特征。
四、古生代晚期古生代晚期是太古代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生命演化史上的一个高峰时期。
在这个阶段,地球上的生命形式已经非常多样化和复杂化,出现了许多新奇的生物种类。
同时,地球上的气候环境也变得更加复杂和多样化,形成了许多特殊的生态环境。
在这个阶段,一些生物开始出现社会行为和高级认知能力,例如蜜蜂和蚂蚁等昆虫。
这些生物的社会行为和认知能力对于地球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演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类的文明发展史有哪些里程碑?

人类的文明发展史有哪些里程碑?文明是指人类在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科学等各个领域取得的进步和成就。
人类自从出现以来,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开辟文明发展的新篇章。
在这个漫长的历程中,人类的文明发展经历了很多里程碑,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个重要的里程碑。
一、农业革命农业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革命性变革,这标志着人类从狩猎采集时代进入了农业时代。
农业的出现,推动了人类经济和社会的繁荣发展。
人们可以在固定的土地上不断种植,大大提高了食物的生产率,人口也随之急剧增长。
同时,农业的兴起也促进了一系列在农业基础上的手工业、商业和交通业的发展,从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二、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式发生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是人类历史上的重要事件。
这次革命主要的特点是基于机器的制造业大量生产。
由于机器能够代替人类劳动力,批量生产成为可能,成本被大幅降低,商品的生产很快飞速提高。
这些变革从生产和手工业的兴起,推动了全球的城市化以及工厂的兴起。
人们不再把时间和精力花费在生产食物,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发明、创造和研究,从而推动了科学和技术的发展。
三、信息革命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文明史进入了数字化时代,我们也进入了信息时代。
无论是社交媒体、智能手机还是云技术,这些变革都彻底颠覆了人们生活和工作的方式。
信息技术既拓展了个人的视野,也改变了人们的交际方式和传播方式。
信息化推动了全球化以及全球知识网络的形成,让全世界的人们更容易地连接在一起。
四、现代医疗的兴起现代医疗的兴起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有了更多的医学知识和技术工具,对各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取得了巨大突破。
从单纯的治疗感冒、创伤等疾病到艾滋病、肿瘤等癌症疾病,现代医学已经能够给予更为详细的解释和精确诊断,同时再通过科技治疗更为精确有效,使医疗技术发展更加完善。
以上就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中一些重要的里程碑,在历史的进程中它们都为人类贡献了自己独特的一份力量,这些历史事件不仅让人类物质生活得到改善,并且让我们意识到人类每一次进步对未来的作用。
人类文明演化的趋势

人类文明演化的趋势
人类文明的演化趋势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 科技进步:人类文明的演化离不开科技的不断进步。
从石器时代到现代信息技术时代,人类通过科技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变革,使得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和舒适。
2. 社会进步: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的社会制度也在不断演进。
从古代的奴隶制、封建制到现代的民主制度,人类在社会组织和治理方式上实现了逐步的进步和改善。
3. 文化多样性:人类文明的演化趋势也包括文化的多样性和交流。
随着全球化的趋势,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开始相互借鉴和融合,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4. 可持续发展:人类逐渐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可持续发展成为人类文明演化的重要方向。
从重视资源的合理利用到关注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人类正努力寻找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5. 全球合作:随着世界各国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全球合作成为推动人类文明演化的重要途径。
人类面临的许多问题,如贫困、疾病、气候变化等,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解决,促进全球合作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
总而言之,人类文明的演化趋势是科技进步、社会进步、文化多样性、可持续发展和全球合作。
这些趋势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也是实现一个更加繁荣、和谐和可持续的世界的关键。
人类成长的四个阶段

Dr. Montessori 认为,要了解一个领域的知识必须先从大局着手。
先对整体全貌有一个了解,再深入其中的细节。
就像建房子,整体的构架建好了,不仅对枝节构建是一个指引,更重要的是知道最后结果的方向。
带有目的性地学习,才会让结果事半功倍(怎么越写越像毛概了——。
)。
所以今天,让我们一起先来了解一下人类成长的四阶段吧!人类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人类的发展是一系列的重生理与心理的巨大变化。
第一阶段是从出生到六岁,称为幼儿期”暗示着在四个阶段中,人经历着生(Infancy) ;第二阶段从六岁到12 岁,称为孩童期( Childhood );第三阶段从 12 岁到 18 岁,称为青春期( Adolescence);第四阶段从 18 岁到 24 岁,称为成年期 (Manturity) 。
人类发展的第一时期,也就是从出生到六岁这六年,处于此阶段的幼儿被蒙台梭利教授喻为“精神胚胎”。
处于零到六岁的孩子处于敏感性时期(sensitive period ),对“秩序”“语言”“感官觉知”“数学”及“礼貌”会产生特殊的反应与接纳能力。
比如语言,一个六岁之前的孩子可以毫不费力地学习三门甚至三门以上的语言。
第一阶段又可分两个时期,从出生到三岁以及从三岁到六岁。
从出生到三岁的婴孩拥有成人截然不同的,或无法匹及的大脑。
并且此时,婴儿对成人给予的刺激物较不为敏感,因此成人无法对这种大脑进行直接的影响。
蒙台梭利教授认为,“没有一所学校是为处于此阶段的儿童而建立的”。
第一时期的第二小阶段是从三岁到六岁,此阶段的幼儿心理状态比较稳定,但是“personality 经”历着巨大变化。
试着比较一个人出生时的状态和六岁时的状态,也就是在零岁,孩子的大脑处于一无所知的“零的起点”,到了拥有可以进入小学学习各类知识的智力。
不难看出,在这六年间,一个孩子其实已经悄悄地经历着怎样的变化!此时此刻,你是否疑问,这些转变(transformation )是如何产生的呢?后章节将详细探讨造物主赐予婴孩的神秘礼物---“吸收性心智”。
人类进化历程的四个阶段

人类进化历程的四个阶段
1、原始人阶段:这一阶段是人类进化过程中最早的阶段,其特征是极低的文明水平,以石器为主要工具,以狩猎采集为主要生存方式。
2、考古文明阶段:这一阶段又称新石器时代,文明水平大大提高,以建筑,石雕绘画等为主要特征,开始使用农耕工具,开始有原始农耕文明的出现。
3、古代文明阶段:这一阶段的文明水平比考古文明阶段有了更大的提高,出现了更多更成熟的文化,同时出现了更复杂的政治制度,如帝国。
4、现代文明阶段:这一阶段,文明水平突飞猛进,文化,科学,技术,军事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同时还出现了更多的市场经济和民主制度。
人类进化过程的阶梯状划分-人类学论文-生物学论文

人类进化过程的阶梯状划分-人类学论文-生物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20世纪前半叶,人类化石发现得还不多,比较各处化石在原始性和进步性方面的差异很明显,人类学家认为人类进化呈阶梯状,从一个梯级上升到另一更高的梯级,将人类进化分为猿人、古人和新人3个阶段。
60年代,古道尔在坦桑尼亚的密林中近距离观察黑猩猩的生活,发现它们能将草棍的枝杈去掉,然后将没有枝杈的草棍插进蚂蚁窝,等待许多蚂蚁附到草棍上,抽出草棍吃蚂蚁。
这意味着黑猩猩也会将天然物件进行改造为自己所用,表明它们会制造工具。
既然制造工具已经不是人类的专利,过去以能否制造工具作为从猿到人发展过程中古猿与古人类分界标志的办法就不合适了。
人类学界将这个标志改变为是否以直立行走作为经常性的行动方式。
1924年以来发现了几种南方古猿,对他们的头骨和四肢骨的研究显示他们是以直立行走作为经常性的行动方式,但是长久以来没有发现他们能够制造工具的证据,于是人类学界将其归类为前人,即人类之前的生物。
20世纪60年代以后改变了人、猿分界的标志,南方古猿顺理成章地便被纳入了人类大家庭,于是在猿人阶段之前增加了南方古猿阶段。
有的学者只考虑人类化石的形态,将人类进化过程划分为南方古猿、直立人和智人三个阶段;有的学者还考虑到晚期智人在心智发育上比较以前的人类有飞跃式的发展等因素,将人类的进化划分为四个阶段:南方古猿、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我国学者吴汝康等考虑到当时国外科普书中将南方古猿称为猿人,而我国没有南方古猿化石,大众习惯于将周口店的直立人称为猿人,在1978年出版的《人类发展史》中将这四个阶段相应地称为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
随着发现的化石越来越多,我们所知道的人类历史也越来越长,各地各时段的化石之间的异同和其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在古人类学界意见纷纭,莫衷一是。
过去,一般将直立人与智人作为不同的物种,后来有学者倾向于合并,把原来的直立人改成智人直立亚种或第一阶段智人,等等。
人类进化从古代到现代人类的演变之路

人类进化从古代到现代人类的演变之路人类进化历程可以追溯到大约200万年前的早期人类。
从古代到现代,人类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进化过程,适应了不断变化的环境和生活条件,逐渐拥有了现代人类的特征和能力。
本文将按照时间顺序,从古代到现代,探讨人类进化的演变之路。
1. 古代人类的进化特征(500万-2万年前)在人类进化早期,古代人类主要是指猿人和早期人类,如直立人、尼安德特人等。
这个时期的人类主要生活在非洲、亚洲和欧洲地区。
他们的特征包括:较小的身材、突出的颞骨和眉骨、大的牙齿和下颌以及尖形头盖骨。
这些特征反映了他们在原始社会中的狩猎和采集生活方式。
2. 埃及文明的发展(4000-1000年前)随着社会结构和文化的进步,人类开始建立起更为复杂的社会制度和城市文明。
埃及文明是古代世界中最早发展的文明之一,其独特的宗教和社会结构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埃及人主要以农业为生,他们建立了灌溉系统、金字塔和礼仪等世界奇迹。
3. 古希腊与罗马文明(公元前1200-公元476年)古希腊和古罗马是西方文化的重要起源。
古希腊以其哲学、艺术和政治制度而闻名于世,对于形塑现代思维方式有着重要影响。
古罗马则是古代最强大的帝国之一,其影响范围涵盖欧洲、北非和中东地区。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化和法律传统为后世的文明进程奠定了基础。
4.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公元476-1600年)中世纪是欧洲历史中的重要时期,以封建制度和天主教教权体系为特征。
在这一时期,宗教对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了广泛影响。
而文艺复兴时期则是人类思维和艺术领域的重要转折点,对科学、艺术和文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这段时期的人类演变于思想、制度和艺术方面都发生了重大改变。
5. 工业革命与现代社会(18世纪-现在)工业革命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通过机械化和工业化的进步,推动了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现代社会的特征包括大规模生产、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全球化交流的加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文明进化的四个台阶只有优化的,才是世界的。
神灵意识,人类文明的起点这里先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日本东京北郊有一座灵长类动物研究所,所长松泽哲郎驯养了一只雌性黑猩猩,取名叫阿由木,松哲邀请一位英国人,一位获得过欧洲记忆冠军的人来与阿由木比试记忆力。
电脑荧幕上随机出现9个黑色方块,方块中又随机出现从1至9的数字,数字出现的时间非常短,只有一眨眼的时间。
这位英国人铆足了劲,为人类的尊严他必须战胜阿由木,一只黑猩猩。
而阿由木倒没有考虑尊严问题,他要争的只是可口的食物。
最后阿由木以95%以上的准确率战胜了这位英国人。
赛后这位英国人为败在一只动物手下而深感沮丧。
这个例子说明了说明呢?人与动物区别何在呢?记忆力是一种动物智能,包括我们人类在内。
候鸟迁徙、鱼类的洄游、鸟类的归巢,都是人类所不能及的。
那么人类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何在呢?本质区别就在于人类具有理性思维。
人类最早的理性思维就是神灵意识。
神灵意识是人类对自然现象的解释。
动物只有利用自然的能力。
迄今为止,没有任何科学家或驯兽师能让包括灵长类在内的任何动物产生神灵意识,而且永远不会有。
人类文明的起点不是燧木取火,不是使用石器,也不是劳动,而是精神的东西----理性思维的产物:神灵意识。
神灵意识是人类文明的第一个台阶,由神灵意识而形成图腾宗教,图腾宗教就是人类最初的信仰,信仰而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征。
既出现神灵意识,就必然有神灵崇拜,而祭祀活动就必然孵化出音乐、舞蹈。
绘画、雕塑,并进而发展出文字(中国的历史证明了这一点)、建筑、天文、地理,可以说宗教乃艺术与科学之母。
一个怎样的天才产生了神灵意识可能是个永远的谜,但一个怎样的种族最早出现图腾宗教则可以通过考古得以发现,这个种族无疑是个优秀的种族。
制度宗教期,人类文明进步进化的第二个台阶经过一个较长时期的进化,人类的智商得以发展,制度的建立是文明进化的标志。
上升到第二个台阶是需要条件的,至少需要智者,庶民和愚者,没有智者就没有制度的创造,没有庶民就没有国家,没有愚者就没有“下等”的劳动。
历史是由各类人等共同创造的。
此期出现了城邦国家,有了相当的疆域、国王、军队、官吏、法律、集市、税赋,有了劳动分工,有了师傅、帮工和徒弟,有了手工作坊。
宗教制度化了,有了宗教教义,有了职业化的神职人员,有了较大的神庙,有了广泛的信众。
宗教对人类的贡献在于两极文化,善者死后上天堂,恶者死后下地狱。
在制度宗教期可能还没有这种提法,但文化内涵则没有多大差别。
两极文化陪伴人类数千年,在这段漫长的宗教期间内,人类社会得以相当稳定,两极文化功不可没,两级文化是一种永恒的文化,必将陪伴人类走完全程。
制度宗教期体现的是宗教道德,我们从汉穆拉比王法典中可以找到证据:“第一条倘自由民宣誓揭发自由民之罪。
控其杀人,而不能证实,揭人之罪者应处死。
第二条倘自由民控自由民犯巫蛊之罪不能证实,则被控犯巫蛊之罪应行至于河而投入之。
倘彼为河所占有,则控告者可以占领其房屋,倘河为之洗白而彼仍无恙,则控彼巫蛊者应处死,投河者取得控告者房屋。
第一九六条倘自由民损毁任何自由民之子之眼,则应毁其眼。
”从神灵意识出现开始,应当有了人性的萌发。
我认为,人性具有四个特征:①生物性,人首先是一种动物,其身上具有动物的一切特征,我将其称为生(物)性。
②向善性,人的向善性是明显的,宗教的向善性其实就是人的向善性的反映。
③趋优性,人具有趋优性,这与动物的趋优性并无本质的区别。
人类具有理性思维,这是人类能从宗教期走进科学期的基本原因。
④素质差异性,人的素质差异是很大的,因为很大就有了素质能力共构的天然条件,这是否上帝的刻意安排呢?这是一个神治,准确一点说这是个巫治时代,巫师对“神灵”旨意的理解与他的禀赋有关。
因此,此期的政治有360度的治向。
人文宗教期,人类文明进化的第三个台阶公元前四五百年世界上发生了非常奇异的事情,这就是思想大爆炸。
期间中国出现了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西方出现了以柏拉图,苏格拉底为代表的哲学思想,人文科学正式来到了人类社会,从而标志着巫治时期的结束,人治时期的开始。
此期宗教道德逐渐退出,人文道德逐渐扩展,不同国家的进化速度和质量是不一样的。
人文道德对社会、对社会的治理者都起到相当的行为规范作用。
国家的治理者如果是个暴君,人民就有足够的人文理由推翻他。
人文宗教期是人类从宗教向科学转化的时期。
影子时代“客观的说,从公元前400年以后,人类在自然科学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就像个伟大的巨人;但在人文科学方面,我们却进步很小,就像个小小的影子。
”( 《霍金作品集》作家出版社611页 ) 全部人类文明进步史,就是一部从宗教到科学的历史。
人类已经走过了图腾宗教期、制度宗教期、人文宗教期、那么此后人类将迎来一个怎样的时期呢?根据文明进化的规律我们顺理成章的揣度未来应当是个科学理治期。
再来一个什么宗教期是没有可能了,历史不可能走回头路,时间不会倒转,科学只会向前发展,科学和理治是必然的道路。
当今时代主要的社会制度有两个,一个是民主制度,一个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制度。
那么科学理治期会是民主制度吗?誉案是否定的,这里只须指出两点就足够了:民主只是一种朴素的简单的理念,而不是一种理论。
这种理念压根就不存在人口优化问题,更谈不上机制了。
今天,人类的生育理念(其实没有理念)与图腾宗教期并没有区别,只是简单的生物型原始繁殖,生育与科学是不搭界的。
今天世界人口已经超过70亿,预计在本世纪末将超过100亿!民主在人口膨胀问题上束手无策。
与民主结伴而行的是市场经济。
什么叫市场经济?简单一点说就是精英、能人经济。
精英能人分布在各个企业之中,他们的生命在于竞争,亚当.斯密在他那个年代对市场竞争倍加赞扬,认为竞争可以让消费者得到物美而价廉的商品。
他只看见白的一面,而没看见黑的一面。
工业革命以来层出不穷的新发明新技术一部分被更新的技术所取代,而大量的新技术沦为常规技术。
据说现在世界上的电子产品每隔18个月就要跟新一次;人们为新技术的不断涌现而欢欣鼓舞,却很难看到骨干新发明几乎已经穷尽,新发明的路子越走越窄,成本越来越高,当前世界经济衰微正是大量常规技术顶抵所造成的。
市场经济扼住了经济发展的咽喉。
人口膨胀,经济衰微就像两只巨手拖住了世界发展的脚步。
数不清的世界顶级首脑会议焦头烂额地召开,又焦头烂额的结束,总有一天首脑们会对此类会议兴趣全无!导致民治时代结束的正是民治时代本身。
世界正在迎接一个理治时代的到来。
科学理治期会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吗?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就是阶级和阶级斗争,通过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这里,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是什么叫“阶级”?“阶级”是怎样形成的?而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得不从共产主义的顶级权威的文章中找答案,那么这篇顶级文章就是《共产党宣言》了。
《宣言》的第一章就是“资产者和无产者”。
“无产者”按恩格斯在此文中加的注可知“无产阶级是指没有自己的生产资料,因而不得不靠出卖劳动力来维持生活的现代雇佣工人阶级。
”至于“资产者”,这里有必要暂先摘一段《宣言》的注释:1874年12月下半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受同盟的委托,在布鲁塞尔共同撰写《宣言》初稿。
当时同盟限定马克思必须在1月初最迟不超过1月中旬完成。
但马克思对自己的作品异常高标准要求以及来自各方面繁忙活动妨碍了马克思的交稿时间。
于是有些不安的同盟中央委员会便在1月24号做出一个决议,布鲁塞尔总部应告知马克思,如若《共产党宣言》没有在2月1日前寄达伦敦,就将对他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马克思遵守了这个后期限,如期将《宣言》手稿寄达伦敦。
难道马克思被什么问题难住了?关于“资产者”《宣言》中两处提到,一处是:“从中世纪农奴中产生了初期城市的城关市民;从这个市民的等级中发展出最初的资产阶级分子。
”马克思说的这种情况有没有可能出现?或许是有的,但出现的几率充其量只是十万分之一,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的资产者是农奴主和自由民。
马克思为什么要说:“这个市民等级中发展出最初的资产者”呢?他要为“资产阶级”推翻封建制度做好理论准备,这个准备可以完全不考虑事实,既不考虑事实就捏造一个事实。
马克思与其说是一个革命家不如说是个政治魔术师,他在这里为“社会主义理论”作了一个极坏的榜样。
另外一处是:“农奴曾经在农奴制度下挣扎到公我成员的地位,小资产者曾经在封建制度束缚下挣扎到资产者的地位。
”这里的“小资产者”指的就是农奴,又是农奴“在封建制度的束缚下挣扎到资产者的地位。
”“挣扎到”是什么意思?这是马克思以及一切马列主义著作的要害:掩盖人的素质问题,只提阶级,不提素质。
资产者至少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勤奋,一个是高于常人的智商。
勤奋是必不可少的,怠惰的后果不言自明。
其次要比常人高一些的智商,一个愚夫成为资产者可以说世上绝种。
马克思不能直面的素质问题,用个“挣扎到”打个马虎眼搪塞过去,历史证明,这个问题果然被搪塞过去了。
完成《宣言》之后二十年,恩格斯从马克思的遗稿整理出版了巨著《资本论》.一个令人生疑的事是,马克思其时已是个革命顶级权威了,出一部书还用的着恩格斯费心吗?《资本论》是一部揭露资产阶级罪恶长达一千多页的巨著,按常理“阶级”应当开篇第一章至少10页的篇幅予以陈述,然而,马克思却在最后一章五十二章用了不足二页篇幅作了一个没有结尾的陈述,文章不长,现照抄于于此:第五十二章阶级单纯劳动力的所有者、资本的所有者和土地的所有者-----他们各自的收入源泉是工资、利润和地租----也就是说,工资雇佣劳动者、资本家和地主,形成那个建立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础上的近代社会三大阶级。
在英国。
近代社会的经济结构,无可争论,已经有了高度的、最典型的发展。
但甚至在那里,这种阶级结构还没有纯粹的表现出来。
在那里也还有若干中间的过度阶级。
到处把界限的决定弄的模糊(虽然和城市比较,这种情形在农村地方是不可比较地更少)。
不过这种情形对我们的研究来说,是无关紧要的。
我们已经看到,资本主义生产的不断趋势和发展规律,是使生产资料愈益与劳动分离,分散的生产资料愈益集中成为大群,因此使劳动者愈益转化为工资雇佣劳动,生产资料愈益转化为资本,另一方面,适应于这个趋势,又有土地所有权同资本和劳动独立分离,使一切土地所有权,都转化为适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土地所有权形式。
首先要解答一个问题是:什么事情形成一个阶级?这个问题自然会由另外一个问题的解答而得到解答:什么事情是工资雇佣劳动者、资本家、地主,成为社会三大阶级的形成要素?乍看起来,好像就是收入和收入源泉的同一性。
三个大的社会集团,其中包括成员,形成这个集团的个人,分别依靠工资,利润和地租,也就是分别依靠他们劳动力的利用,他们的资本利用和他们的土地所有权的利用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