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养生 校本课程
中医养生培训课程培训课件

中医养生起源于远古时代,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就重视养生 之道,随着中医理论的不断完善,中医养生也逐渐发展成熟 。
中医养生的理论基础
1 2 3
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养生的核心理论,中医认 为人体内部阴阳平衡和五行协调是维持健康的 关键。
脏腑经络学说
脏腑经络学说是中医养生的基础理论,中医认 为人体五脏六腑和经络系统的功能活动与健康 密切相关。
学会放松
学会适当的放松技巧,如冥想、呼 吸操等,以缓解压力。
避免过度思考
避免过度思考和忧虑,以免对精神 造成负面影响。
培养兴趣爱好
培养兴趣爱好,有助于调节情绪和 缓解压力。
睡眠养生
保证充足睡眠
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
保证每天有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身体恢 复和健康。
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如保持睡眠环境安静 、黑暗等。
科学研究
中医养生科学研究不断深入,涉及临床试验、机制研究、疗效评价等多个方面, 为指导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探索实践
中医养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将传统方法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为人类健康事 业提供更多可能性。
THANK YOU.
定时定量进餐,避免暴饮暴食。
运动养生
适量运动
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 ,以增强身体机能。
坚持锻炼
坚持锻炼,使身体保持活力。
避免过度劳累
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以免对身体造 成伤害。
注意运动安全
在进行运动时要注意安全,避免因运动而 造成伤害。
精神养生
保持心情平和
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尽量保持心情 平和。
气血津液学说
气血津液学说阐述了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和内在动力,为中医养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 据。
传统中医养生中华经典中医养生保健养生基础知识培训PPT课件

PART-03
中医学的亚健康观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 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
预防疾病,治未病。
中医学的亚健康观
一、生理
情志学说: 过喜伤心、
暴怒伤肝、忧思伤脾、 过悲伤肺、惊恐伤肾
天人和谐、情志和谐、气血和谐、寒温和谐才能保持健康,减少疾病,提高生 命活力。
亚健康的症状
“亚健康”状态的表现形式
外部表现以个人主观感受为主,比较复杂,可
以分为身体症状和心理及精神症状、社会 适应性三个方面。
亚健康的症状
经常感到心慌、气短、胸闷、憋气。
经常感到腰酸背疼,或者浑身不舒服
入睡比较困难,凌晨容易早醒,夜间常 做噩梦。泌尿生殖系统症状:性功能低 下或者性要求突然减少,尿频、 尿急。
预防疾病,治未病。
亚健康的诊断
您想知道自己是不是有亚健康、或是亚健康到了什么状态了吗?通过下面的30条自测一下,每一条分没有、轻 度、中度、偏重、严重五个等级,分别对应1、2、3、4、5分
30-39分表明身体处于较完美状态 40-69分表明您正在亚健康状态 40-49为轻度亚健康状态 50-59为中度亚健康状态 60-69为重度亚健康状态 ≥70分表明处于疾病状态
PART-02
亚健康的症状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 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
预防疾病,治未病。
亚健康的症状
是机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的特殊状态,是机体尚无器质性病变仅有某些 功能性改变的“灰色状态”,或称“病前状态”、亚临床潜病期等。
中华养生-校本课程

中华养生————青少年养生讲义会宁五中邢鑫中华养生————青少年养生邢鑫近年来,对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养生”、“保健”。
养生也作为一个话题走进了大家的生活。
说到养生,有些同学就想,这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说太遥远了。
其实,养生这个话题适用于各个年龄阶段的人们,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养生保健的方法。
我们所说的养生,是站在传统中华医学的角度来分析青少年养生。
首先,我们说养生养生,那什么是养生呢,从字面意思来看,养,就是保养、调养、培养、养护的意思;生,生命、生存、生长之意。
养生:就是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能够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手段,所进行的保健活动。
在这里有个误区养生它不等于养老,大家需要理解。
养生是一种生活方式,它与每个人的一生相始终;生命自孕育于母体之始,直到耄耋之年,每个年龄阶段都存在着养生问题;它追求的不仅仅是长寿,更重要的是生命质量的提高。
青少年养生的意义:人生的历程分为“生—长—壮—老—已”五个阶段。
青少年正处于“长”——成长的关键时期,这是人生中身体变化的时期,成年后,机体状态逐渐稳定;青少年时期的养生,为成年后身体健康打下基础。
养生之要在于养生生活化,在于持之以恒,青少年时期在人的一生中接受能力最强,可塑性最大,是形成各种行为模式的关键时期,因此,青少年时期最有利于健康的生活习惯的养成。
中华养生以人的生长配合时令,节气。
我国古代养生名著《黄帝内经》说: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
”《养老奉亲书》说:“人能执天道生杀之理,法四十运用而行,自然疾病不生,长年可保。
可见,古人把顺应四时、效法自然奉为重要的养生之道。
《黄帝内经》中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也就是说,人们应该在身体没有得病之前通过保养和锻炼提高身体的免疫能力,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达到保健的目的。
黄帝内经将男子和女子分别以“八”和“七”作为一个生命阶段:年龄划分:女子——“二七”十四岁前后;男子——“二八”十六岁前后,现今,青少年一般指的是13岁以上至成年之前也就是(13—18岁)的人群。
中医养生培训课程

针灸推拿
针灸和推拿是中医独特的养生方 法。通过刺激经络穴位,调和气 血、平衡阴阳,达到防治疾病的
目的。
02
中医体质养生
体质与养生
体质是人体在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的影响下,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 质。体质决定着人体的生理、心理特点,对疾病的易感性、病机的从化 以及预后转归等都有一定的影响。
中医养生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方法和措施,如 饮食、运动、药物等,来维护和促进人体的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
中医养生培训课程
汇报人: 2023-12-12
目录
• 中医养生概述 • 中医体质养生 • 中医饮食养生 • 中医运动养生 • 中医精神养生 • 中医四季养生 • 中医日常养生常识
01
中医养生概述
什么是中医养生?
定义
中医养生是指通过运用中医理论和技术,对个体进行科学的 生活方式和心态调整,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命 质量的目的。
体质与养生的关系:体质类型决定了养生的方法和重点。不同体质的人 对养生的需求和方法有着不同的特点,因此了解和识别自己的体质类型 对于选择合适的养生方法至关重要。
起源与发展
中医养生起源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如《黄帝内经》等经典 医学著作中已有养生的理念。随着中医理论的发展,中医养 生逐渐形成了系统的方法和技术,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
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
顺应自然
预防为主
中医认为人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应 遵循自然规律,适应四季气候变化, 合理安排起居饮食。
中医养生的重点在于预防疾病,通过 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防止外邪入 侵等措施,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பைடு நூலகம்
形神共养
中医强调形神兼养,即不仅要注意身 体健康,还要注重精神调养。通过调 整心态、保持良好情绪、消除心理压 力等,达到身心和谐。
中医养生培训课程培训课件

中医认为,中药具有调理身体的作用,如补 益类药物可以增强体质,清热解毒类药物可 以预防和治疗疾病。
02
中医体质养生
体质与养生
01
体质的定义
体质是指人体的形态、生理和心理特点的综合表现,包括先天遗传和
后天获得的因素。每个人的体质都有其独特性,对养生的需求和方式
也有所不同。
02
体质与养生的关系
体质决定了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恢复能力和对各种养生的方法的反
吸和慢跑等运动。
夏季养生
夏季气候炎热,应注重调养心气,多吃清 热解暑的食物,如绿豆汤、苦瓜等,避免 过度暴晒和过度劳累。
冬季养生
冬季气候寒冷,应注重调养肾气,多吃温 补的食物,如羊肉、桂圆等,注意保暖和 休息。
四季养生的注意事项
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
应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 疲劳。
适当运动
中医养生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强调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与稳定,以达到预 防疾病、延年益寿的目的。
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
顺应自然
中医认为,人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应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安排起居 、饮食和运动等。
形神共养
中医强调形神兼养,即注重身体健 康的同时,也要注重精神调养。
调理脾胃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调理脾胃是中医养生的重要环节。
移情易性法
移情易性法是通过转移注意力,改变心境和情绪状态, 达到心理调适的目的。例如,可以通过听音乐、绘画、 写诗等方式来转移注意力,减轻心理压力。
保持心情愉悦的技巧
乐观积极
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对 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持积 极态度,有助于缓解心理 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与人为善
与人为善,关心他人,有 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增强社交支持网络,提 高幸福感。
高中校园八段锦校本课程开发

高中校园八段锦校本课程开发一、课程背景八段锦,又称八段锦功,是一种优良的中华传统养生健身功法,被誉为中国武术的瑰宝之一。
它起源于中国宋朝,由著名的道教医学教育家僧人吴九仙创编,是一种集身体运动、呼吸调息、心理放松、意念凝聚等为一体的传统气功养生功法。
它以活动筋骨、调畅气血、平复心神、祛病延年、增强身体素质和调养身心为主要目的。
它的练习方法简便易学、安全无副作用,不受时间、地点、心情的限制。
在现代社会,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大等因素,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保健,在此情况下,八段锦具有广泛适用性。
在高中阶段,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身心发育处于关键时期,特别需要一种能够帮助他们释放压力、调整身心、保持健康的运动方式。
而且,八段锦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
将八段锦纳入学校体育课程,对于学生成长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学习八段锦,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课程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八段锦的基本原理和动作要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2. 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3.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
4. 促进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三、课程内容第一段:两手托天理三焦。
头、颈、躯干转。
动作主要是扩胸、活动上肢,增强胸腹腔的运动。
第二段:左右开弓似射雕。
揉腰、扭胯、活动下肢,增强腰背部、臀肌、大腿和小腿的肌肉。
第三段:调理脾胃须单举。
单腿上抬,动作主要是活动下肢、腰背部和髋关节部位。
第四段:左右搬拦挨肩擦。
伸展颈背和背部的肌肉,以增强肺活量。
第五段:虎视摇头摆尾铃。
活动腰背部和颈部肌肉,增强腰部和颈部的柔韧性。
第六段:周身旋转舒四肢。
腕部、髋关节、肩关节的旋转。
第七段:气沉丹田须缓收。
收功、调整呼吸、静心。
第八段:旋转扭腰摆开弓。
全身各部位的运动。
中华养生-校本课程

中华养生——-—青少年养生讲义会宁五中邢鑫中华养生——--青少年养生邢鑫近年来,对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养生”、“保健"。
养生也作为一个话题走进了大家的生活。
说到养生,有些同学就想,这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说太遥远了.其实,养生这个话题适用于各个年龄阶段的人们,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养生保健的方法。
我们所说的养生,是站在传统中华医学的角度来分析青少年养生.首先,我们说养生养生,那什么是养生呢,从字面意思来看,养,就是保养、调养、培养、养护的意思;生,生命、生存、生长之意.养生:就是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能够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手段,所进行的保健活动.在这里有个误区养生它不等于养老,大家需要理解。
养生是一种生活方式,它与每个人的一生相始终;生命自孕育于母体之始,直到耄耋之年,每个年龄阶段都存在着养生问题;它追求的不仅仅是长寿,更重要的是生命质量的提高。
青少年养生的意义:人生的历程分为“生—长-壮—老—已”五个阶段。
青少年正处于“长"-—成长的关键时期,这是人生中身体变化的时期,成年后,机体状态逐渐稳定;青少年时期的养生,为成年后身体健康打下基础。
养生之要在于养生生活化,在于持之以恒,青少年时期在人的一生中接受能力最强,可塑性最大,是形成各种行为模式的关键时期,因此,青少年时期最有利于健康的生活习惯的养成。
中华养生以人的生长配合时令,节气。
我国古代养生名著《黄帝内经》说: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
”《养老奉亲书》说:“人能执天道生杀之理,法四十运用而行,自然疾病不生,长年可保。
可见,古人把顺应四时、效法自然奉为重要的养生之道。
《黄帝内经》中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也就是说,人们应该在身体没有得病之前通过保养和锻炼提高身体的免疫能力,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达到保健的目的.黄帝内经将男子和女子分别以“八”和“七”作为一个生命阶段:年龄划分:女子——“二七”十四岁前后;男子—-“二八"十六岁前后,现今,青少年一般指的是13岁以上至成年之前也就是(13-18岁)的人群。
高中体育教案:中华养生知识

高中体育教案:中华养生知识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华养生知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2.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自觉践行养生保健的良好习惯。
3.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
二、教学内容1.中华养生知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中华养生方法:五禽戏、太极拳、八段锦等3.养生保健的良好习惯三、教学重点1.中华养生知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中华养生方法的实践操作四、教学难点1.中华养生方法的动作要领和技巧2.养生保健习惯的培养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中华养生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兴趣。
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中华养生知识。
(二)讲解中华养生知识1.教师讲解中华养生知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如阴阳平衡、五行相生相克等。
2.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三)实践中华养生方法1.教师示范五禽戏、太极拳、八段锦等养生方法,讲解动作要领和技巧。
2.学生跟随教师学习,分组练习,互相纠正动作。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养生保健良好习惯的培养1.教师讲解养生保健的良好习惯,如合理饮食、适度运动、规律作息等。
2.学生分享自己的养生保健经验,互相交流。
1.学生谈谈自己对中华养生知识的认识和体会。
六、课后作业2.坚持练习中华养生方法,记录自己的体验和收获。
七、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二)讲解中华养生知识1.教师讲解中华养生知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教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养生和保健的区别吗?”学生甲回答:“养生是预防疾病,保健是治疗疾病。
”教师肯定:“很好,养生注重的是未病先防,保健则是在生病后进行调养。
那么,养生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呢?”学生乙尝试回答:“是不是有阴阳平衡,还有饮食调养?”教师微笑点头:“对,阴阳平衡是养生的重要原则,还有适度运动、情绪调养等。
现在,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
”2.教师讲解五行相生相克等中医理论。
教师问:“你们听说过五行吗?谁能简单介绍一下?”学生丙回答:“五行是金、木、水、火、土,它们之间有相生相克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养生————青少年养生讲义会宁五中邢鑫中华养生————青少年养生邢鑫近年来,对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养生”、“保健”。
养生也作为一个话题走进了大家的生活。
说到养生,有些同学就想,这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说太遥远了。
其实,养生这个话题适用于各个年龄阶段的人们,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养生保健的方法。
我们所说的养生,是站在传统中华医学的角度来分析青少年养生。
首先,我们说养生养生,那什么是养生呢,从字面意思来看,养,就是保养、调养、培养、养护的意思;生,生命、生存、生长之意。
养生:就是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能够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手段,所进行的保健活动。
在这里有个误区养生它不等于养老,大家需要理解。
养生是一种生活方式,它与每个人的一生相始终;生命自孕育于母体之始,直到耄耋之年,每个年龄阶段都存在着养生问题;它追求的不仅仅是长寿,更重要的是生命质量的提高。
青少年养生的意义:人生的历程分为“生—长—壮—老—已”五个阶段。
青少年正处于“长”——成长的关键时期,这是人生中身体变化的时期,成年后,机体状态逐渐稳定;青少年时期的养生,为成年后身体健康打下基础。
养生之要在于养生生活化,在于持之以恒,青少年时期在人的一生中接受能力最强,可塑性最大,是形成各种行为模式的关键时期,因此,青少年时期最有利于健康的生活习惯的养成。
中华养生以人的生长配合时令,节气。
我国古代养生名著《黄帝内经》说: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
”《养老奉亲书》说:“人能执天道生杀之理,法四十运用而行,自然疾病不生,长年可保。
可见,古人把顺应四时、效法自然奉为重要的养生之道。
《黄帝内经》中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也就是说,人们应该在身体没有得病之前通过保养和锻炼提高身体的免疫能力,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达到保健的目的。
黄帝内经将男子和女子分别以“八”和“七”作为一个生命阶段:年龄划分:女子——“二七”十四岁前后;男子——“二八”十六岁前后,现今,青少年一般指的是13岁以上至成年之前也就是(13—18岁)的人群。
青少年的心理特点: 1.阳气旺盛,多栋而少静 2.心性未定,幼稚与成熟并存,独立性与依赖性交错 3.可塑性比较强二十四节气与八卦的辩证思想:我国最初的春、夏、秋、冬是用八卦中的震、离、兑、坎四卦来代表的。
由于每卦有六个爻,四个卦一共有二十四个爻代表二十四个节气。
东方春天是震卦五行属木(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南方夏天是离卦属火(天气炎热),西方秋天是兑卦五行属金(我们所说的金秋丰收季节),北方冬天是坎卦五行属水。
震卦、离卦、兑卦、坎卦,共四季,每卦六爻,每一爻管15日,每卦共管90日,四卦共管360日。
阴阳对立阳-天、昼、外、动、热、男、气、火的、向上的、明亮的、亢进的、强壮的等。
阴-地、夜、内、静、寒、女、味、水的、向下的、黑暗的、衰退的、虚弱的等。
人体脏腑组织的阴阳性:上为阳,下为阴;体表为阳,体内为阴;四肢为阳,躯干为阴;背属阳,腹属阴;外侧为阳,内侧为阴。
五脏属阴,六腑属阳。
器官的功能属阳,形体属阴。
五行学说五行属性归类:五行的相生相克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五行的相生相克,不是绝对的。
相生之中,寓有相克;相克之中,也寓有相克生。
五行相生相克的应用:凡是因五脏太过引起的疾病,都可以用五行相克的方法对治。
同样,凡是因为五行不足引起的疾病都可以用五行相生的方法解决。
这是运用五行的根本原则。
脏腑学说脏腑学说是以五脏为中心,配合六腑,联系五体、五官九窍(眼、舌、口、鼻、耳、前阴、后阴)、五志等,连结成一个“五脏系统”的整体。
精、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五脏:肝、心、脾、肺、肾。
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五脏1心:心为君主之官,主神明。
心主血脉,其华在面。
开窍于舌。
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
心包络:亦称心包,是包裹在心脏外围的一层衣膜,膜上分布著明显的脉络。
护卫心脏,传导心主的命令。
2肝:肝藏血。
主疏泄,调节精神情志,促进消化吸收。
肝主筋,其华在爪。
开窍于目。
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
3脾:主运化,主统血,主肌肉、四肢。
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4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外合皮毛。
主肃降,通调水道。
开窍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
与喉咙、声音有关。
(金实不鸣,金破不鸣)。
5肾:藏精气,主生殖,发育。
主滋养和温煦各脏腑组织。
主水。
主纳气。
主骨、生髓、充脑,其华在发。
开窍于耳,司二阴。
命门:部位在两肾各一寸五分之间(肚脐后面遥遥相对,脊椎骨上面)。
命门即是肾阳,‘肾无此即无以作强,而技巧不出矣;膀胱无此即三焦之气不化而水道不行;脾胃无此则不能蒸化水谷,而五味不出矣,肝胆无此则将军无决断而谋虑不出矣;大小肠无此则变化不行,而二便闭矣;心无此则神明昏,而万事不能应矣’。
六腑1胆:附于肝,与肝相连,和肝共同发挥疏泄作用。
胆内贮藏〝精汁〞(胆汁)。
因胆汁清净,又称为〝中精之腑〞。
临床上对惊悸、胆怯、失眠,多梦等证,常由胆来治疗。
2胃:位于膈下,上接食道,下连小肠。
分上、中、下三部。
上口为贲门,称为上脘;下口为幽门,称为下脘:上下脘之间名为中脘。
主要功能是受纳和熟腐水谷。
3小肠:上连于胃,下通大肠。
主要功能是〝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
吸收具有营养作用的精华部分,归之于脾,转输五脏。
同时将糟粕中的水液,渗入膀胱,杂檅下送大肠。
小肠的功能,往往概括在脾的功能中。
4大肠:上端接小肠,交换之处称阑门;下端为肛门。
生理功能是传泻糟糪粕。
5膀胱:位于小腹,接受由肾和三焦下注的水液,有贮藏和排泄小便的作用。
6三焦:上中下三焦的总称。
因它不是一个具体的脏器,而是人体胸腹之上中下三部及其所在脏腑的概括,有〝孤腑〞、〝外腑〞之别称。
主要功能是运行水液,敷布原气,主持诸气,司人体气化以推动脏腑的功能活动。
病理上,上焦病包括心、肺的病变,中焦病包括脾、胃的病变,下焦病主要指肝肾的病变。
发病原理人体内部(脏腑组织的生理功能和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即正气)和外界环境(各种致病因素,即邪气)相互斗争中,邪气处于暂时的优势。
致病因素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伏气)疫疠:具有强烈传染性的外来致病因素,形成的主要原因为气候的特殊变化及环境卫生不良。
七情:喜:喜乐过度影响到肺。
怒:不独伤肝,亦可伤及其他脏器。
忧:忧伤肺,亦能伤脾。
思:思虑伤神(心),也能伤脾。
悲:伤心,也有因内脏发生变化,而后产生悲哀症状。
恐:伤肾。
肾藏志,心藏神,血不足则志歉,志歉则易恐,恐则神祛。
惊: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
饮食和劳逸色欲过度,损伤肾中所藏之精气。
创伤和虫兽伤害。
虫积:因饮食不慎,恣食生冷瓜果以及油腻肥甘之品,致湿停热生,酝酿生虫,久而成积。
或误食污秽不洁的食物所致。
中毒:毒蛇猛兽,饮食中毒,药物中毒。
痰饮:内脏功能失调,津液凝聚而成的病理性产物。
一般以质稠浊的叫痰,清稀的称饮。
瘀血:又称蓄血,因气虚、气滞或血寒等原因,使血液运行不畅,或离经之血不能及时消散。
瘀血形成后,导致脏腑功能失调。
青少年的养生方法:心性养生:端正品德、树立理想;起居养生:劳逸适度、睡眠充足;运动养生:强壮体质,促进生长;饮食养生:均衡饮食、运动脾胃。
起居有常,常即规律的意思。
日常生活要有规律,应合理安排起居作息。
在《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有言: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睡觉是养生第一要素。
睡觉的时间应该是晚21:00~早3:00。
因为这个时间是一天的冬季,冬季主藏,冬季不藏,春夏不长,即第2天没精神。
青少年适宜的睡眠时间为9小时。
所以应该按时就寝,作为中学生晚上22点左右睡觉为宜。
就现实情况而言,有少数学生在晚寝以后不能做到按时就寝,导致睡眠缺乏,第二天身困体乏,精神不振。
这样一来恶性循环,对咱们来说极为不利。
井井有条的生活,能使青少年更加生机勃勃,精神饱满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
全面膳食,营养充足在《素问·脏气法时论》中言:五谷(稻、麦、黍、稷、菽五种粮食作物)为养,五果(大枣、李子、栗子、杏、桃)为助,五畜(牛、犬、羊、猪、鸡)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青少年脾胃健运,食欲旺盛,在满足营养的同时,应注意食饮节制和禁忌,为将来的健康打好基础。
防止营养过剩;控制口腹之欲:辛辣、香甜、浓烈、油腻、寒凉等;限制零食摄入,保证一日三餐。
养生诗:早起一杯水,清肠又润胃。
常吃一点蒜,抗癌又保健。
多吃一点醋,不用上药铺。
多吃一点姜,益寿保健康。
每天一苹果,医生远离我。
一顿要吃伤,十顿要喝汤。
青少年如何运动养生:因人制宜,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持之以恒,掌握运动的注意事项。
青少年要注意身体的全面锻炼,选择项目时,要同时兼顾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度等各项素质的发展。
青少年生长旺盛精力充沛,可选择活动量大,出汗较多的项目,例如长跑、登山等。
注意循序渐进,最适合青少年的运动时间是清晨6点、课间9点和16点左右,有利于体质的增强和学习效率的提高。
认识身高一生之中的变化从胎儿期开始,身高随年龄增长,出生后经历了两个飞跃起:婴儿期和青春期,20—30岁为最高峰,从40岁开始,年龄每增加10岁,身高降低1—2厘米,一天之中,身高的变化,早晨起床时最高,晚上睡觉前最矮,有2厘米左右的变化。
身高的计算:中国体育科研所根据遗传学理论测试了1821名男女青年及其父母的身高后建立身高预测公式:儿子身高=59.669+0.419*父亲身高+0.265*母亲身高女儿身高=43.089+0.306*父亲身高+0.431*母亲身高(男性身高遗传度占75%,女性身高遗传度占92%)饮食:全面营养,养护脾胃,注意补钙运动:伸展、弹跳运动,负荷适量起居:多晒太阳,充足睡眠心理:快乐自信,激发潜力青少年健脑的内涵:缓解脑力疲劳疲劳产生的原因:疲劳过度,耗气伤血;学习时姿势单一,气血郁滞脑力疲劳的症状头晕、头痛、心悸、失眠、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肢体僵硬不适等提高脑力,开发智力益肾:肾藏精,精生髓,脑为髓海养心:心主神志,即意识、思维、情志活动补血:血养神,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科学用脑学习和休息交替进行,学习45分钟,休息10—15分钟;交替变换学习内容,平衡左右脑的活动天天三更半夜还在网上的人,本身就是养生的大忌饮食健脑早餐应该营养丰富健脑食物:核桃、杏仁(适量)、花生(适量)、黑芝麻、龙眼、红枣、大豆、胡萝卜、菠菜、蛋、奶、海产品,动物内脏运动按摩肢体运动运动有两点禁忌:一是不能在气血不足的时候运动;二是不能在污浊的环境中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