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旗山陕会馆建筑装饰艺术探究
洛阳山陕会馆琉璃照壁的装饰艺术赏析

洛阳山陕会馆琉璃照壁的装饰艺术赏析洛阳山陕会馆是一座典型的清代建筑,而其琉璃照壁更是该建筑的一大亮点。
这面照壁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装饰艺术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成为洛阳地标性的文化景观之一。
本文将就洛阳山陕会馆琉璃照壁的装饰艺术进行赏析,带领读者一同领略这一传统建筑的魅力。
从材料上看,洛阳山陕会馆的琉璃照壁以琉璃为主要装饰材料。
琉璃是中国传统工艺中的一种非常古老的装饰材料,其色彩鲜艳、晶莹剔透,给人以视觉上的舒适感受。
经过工匠们的精心制作,琉璃被镶嵌在照壁上,形成各种图案和纹饰,使得整个照壁呈现出色彩斑斓的美丽画面。
这些琉璃装饰不仅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因为它还可以对照壁进行保护,增强了照壁的耐久性和稳固性。
从图案纹饰上看,洛阳山陕会馆的琉璃照壁以传统的中国图案和纹饰为主。
这些图案和纹饰大多取材于中国传统的祥瑞图案和寓意深远的意象,如龙凤、莲花、寿桃等,都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
这些图案和纹饰所展现出来的是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精髓,它们不仅有着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而且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代表着中国古代人们对生活和美好的向往和追求。
从构图和风格上看,洛阳山陕会馆的琉璃照壁的构图优美,风格独特。
整个照壁的构图十分精致,各个部分相互呼应,层次分明,形成了一种和谐的整体美。
照壁的风格也十分独特,采用了大量的几何图案和对称构图,呈现出一种古朴而又典雅的美感。
整个照壁既有着传统建筑的庄重和厚重感,又不失优美的艺术气息,给人以全新的美的享受。
洛阳山陕会馆的琉璃照壁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装饰艺术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成为洛阳地标性的文化景观之一。
其融合了传统建筑的庄重和典雅之美,又富有现代化的艺术气息,给人以全新的美的享受。
它不仅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实用性,而且还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是一份珍贵的传统文化遗产。
希望我们能够认真对待和保护好这一传统建筑的瑰宝,让其继续为人们所欣赏和传承。
洛阳山陕会馆琉璃照壁的装饰艺术赏析

洛阳山陕会馆琉璃照壁的装饰艺术赏析
洛阳山陕会馆,位于中国河南省洛阳市市区金谷园内,是中国近代华侨会馆的代表建筑之一。
会馆琉璃照壁装饰艺术是洛阳山陕会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琉璃照壁通过独特的造型设计、精美的装饰和细致的雕刻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华夏文明的灿烂辉煌。
这些琉璃照壁因其形制各异而被分为数种不同类型,如阁楼式、碑刻式、板壁式、门额式等。
根据其所代表的内容不同,装饰图案也不同。
比如,碑刻式的琉璃照壁主要用来表现历史人物、文化名人的生平和事迹,其设计造型优美、繁琐精细,极富艺术价值。
门额式的琉璃照壁则主要用来突显门房的富贵气派和高大尊贵,它们的雕刻和装饰手法则更加精湛,为整个会馆增添了一份庄重威严的气息。
琉璃照壁的装饰元素非常丰富,包括各种神话传说中的动物和人物形象、民俗艺术图案、文字和金龙等纹饰等。
其中最为精美的要数琉璃窗和琉璃板,它们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需经历多道工序才能完成。
琉璃窗上往往刻有各种故事和传说,如《西游记》、《红楼梦》等经典文学作品以及中国传统的神话传说。
而琉璃板则以各种鸟兽虫鱼和花草果实为题材,表现出自然万物的美妙景象,其造型和雕刻都非常精美,富有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情。
此外,琉璃照壁的装饰还常常与其所在的建筑环境相呼应,强调了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为洛阳山陕会馆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风貌和特殊的意义。
整个琉璃照壁的装饰艺术具有极高的价值和意义,不仅为洛阳山陕会馆的文化底蕴和建筑艺术增色添彩,也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华夏文明的灿烂辉煌,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巧夺天工的雕刻 古朴含蓄的寓意——社旗山陕会馆雕塑儒商文化探幽

流 , 水流喘急 , 骤然雍高 , 飞流而下 , 曾有 “ 龙 门三 跌 水 ” 之说 , 过 了 龙门, 河水变缓 , 水 位 骤 然 降 低 。 在 平缓 而又 优 雅 的黄 河 水 域 环境
中 , 小 鲤 鱼 就 生 活 在 这里 , 过 着 无 忧 无 虑 的 生 活 。 随 着 一 天 一 天 的
能
心
熊
被 原 国家 文 物 局局 长 、 故 宫博 物 院 副 院长 吕济 民题 为 “ 艺 术 辉 煌 , 绝 无仅 有 ” 的 社 旗 山 陕会 馆 , 它 的 雕 刻 艺 术 在 创 作 手 法 上 融 合 了写意 、 夸 张 、 装饰 、 变形与 表现 的多种 因素 , 配 以 中 国 古 典 的 戏
法等 文 化 的光 芒 ,并 通 过 多 种 艺 术 语 言 形式 ,传 播 着 儒 家 仁 义 道 是 晋
秦商贾聚散 货物 、 议商事 、 谈戒律 、 论 行 规 的 地 方 。 其 功 能 是 下 ”、 “ 商议行规 ” 、 “ 通报行情 ” 、 “ 联 络 乡情 ” 。 这 里 面 敬 的
德, 弘扬秦、 晋商帮商业文化思想 , 为商 业 的 繁 荣 发 达 起 到 了 重 要 “ 接 上迎
的 推 进作 用 。
神灵是三国的关羽 , 因为 关 羽 是 山 西人 , 重义气 , 对人忠诚 , 所 以成
一 关键 词一 山陕 会 馆 雕 塑 典 故 商 业 文 化
为 山西 、 陕西 商 人 崇拜 的 偶像 。 当 时这 里 舟 来 车 往 、 商贾云集 、 交 易 频繁 , 为联 络 通 商 和 树 立 本籍 商 业形 象 。 商贾们“ 运 巨材 于 楚 北 。 访
中, 画幅最 大的是 “ 鲤 鱼 跳 龙 门 ”图 , 象 征 “富 贵 连 绵 ” 的 连 枝 牡 丹
赊店山陕会馆雕刻装饰艺术的文化内涵赏析

赊店山陕会馆雕刻装饰艺术的文化内涵赏析社旗山陕会馆建筑于中国古建筑艺术臻于完美的最后一个高潮期,会馆的装饰雕刻刀法简练,造型淳朴厚重,充分地体现出商人阶层的文化特征和精神追求,从雕刻题材方面折射出明清时期明清时期商人的崇商、崇儒、崇文和绅士文化与世俗文化相融合的商业文化内涵。
社旗山陕会馆建筑于中国古建筑艺术臻于完美的最后一个高潮期,加之寓居赊店的山、陕二省商贾“盖压三江”的比富心理,以其雄厚的财力对会馆建筑倾力投入,从而使社旗山陕会馆建筑之时得以“运巨材于楚北,访名匠于天下”,其用材之优,延聘工匠之多,为斯时斯地建筑之冠。
各地的能工巧匠汇聚于此,各展“绝活”,使社旗山陕会馆的建筑装饰艺术达到了其时的巅峰状态。
同时,南阳地处南北文化相互交流、影响的交冲要地,其建筑工艺兼收南北建筑文化之长,融北方古建筑雄浑壮观之气势和南方古建筑严谨柔美之风格于一体,成为一处风标独树的古建筑典范之作。
会馆座北向南,占地面积约7750平方米,地面全部用一尺见方的青白石板铺砌,现存殿、堂、楼、阁及各种建筑130余间。
主体建筑由琉璃大照壁、悬鉴楼、大拜殿、春秋楼四部分组成,自南向北呈现中轴线式分布。
前为琉璃照壁、铁旗杆、东西辕门和东西马厩;其后为悬鉴楼、钟鼓楼、东西廊房;再后为大拜殿、药王殿、马王殿;最后为春秋楼。
布局严整,庄严肃穆。
除后部“春秋楼”被毁外,其余保存尚好,是河南省古建筑中一个比较完整的建筑群。
其石雕、木雕、琉璃雕、匾额、楹联、刺绣等装饰艺术无不造型生动、寓意深涵、神韵跌宕、气势磅礴,这也使得社旗山陕会馆的建筑艺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状态,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和独特风格,被誉为我国的古建明珠。
雕刻是会馆建筑装饰的主要部分,按材质区分,有石雕、木雕和砖雕三类,常统称为“三雕”由于雕刻材料和工艺特点的差别,三者呈现出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砖雕典雅,石雕凝重,木雕精细,三者互补互衬,成为会馆装饰艺术中最为精彩的部分。
社旗山陕会馆琉璃照壁探析

商情、叙乡谊、敬关公、崇忠义”的场所,遂集巨资修建了享誉“天下第一”的社旗山陕会馆。
的建筑形式。
照壁可位于大门内,也可置于大门外。
前者图1:社旗山陕会馆琉璃照壁AppreciatION 鉴赏·玉缘称为内照壁,后者称为外照壁,形状常为一字形或八字形。
一座完整的照壁由基座、壁身、壁顶组成。
座有须弥座或无座。
壁身是照壁的主体,多以对缝砖镶砌,通常雕以繁复的吉祥图案,具有极强的装饰功能。
壁顶的作用与一般房顶基本相同,伸出的檐口以保护壁身,有庑殿顶及歇山、悬山、硬山四种形式,依照壁大小和重要程度而定。
作为中国古建筑中一个特有单元,在古寺庙、宫殿、衙门、民居等建筑中不乏其身影。
寺庙、宫殿前的照壁大都建得雄伟精美、富丽堂皇,不仅起到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还使整体建筑更显雄伟壮观。
而一般民居之照壁常小巧玲珑,多配有吉祥寓意图案。
照壁砌筑所用材料有砖、石、琉璃等。
砖雕照壁多见于民间建筑,这是传统照壁的最主要形式。
移建到北海公园的铁照壁则完全是用石头雕制而成。
琉璃照壁常见于皇宫和寺庙里,以故宫和北海的“九龙壁”最为著名。
社旗山陕会馆之玻璃照壁也俗名“九龙壁”,且其装饰图案较故宫、北海之照壁更为繁复。
照壁装饰内容位于会馆中轴线最南端的琉璃照壁,坐南朝北,南迎赊店古镇最繁华之瓷器街,北与会馆山门相对而立,壁高10.15米,宽10.55米,厚1.45米。
下为石须弥座,上覆琉璃硬山顶,两侧以长27.5厘米、宽13.5厘米、厚6.2厘米的青砖砌出夹墙,墙面由数百块彩陶大方砖镶嵌而成,内容以关公忠义威名及民间吉祥福寿为中心展开,造型庄重,装饰华丽。
南壁曾遭战乱破坏,后经补砌,现存三幅砖雕图案较为完整,自西向东为“鹤立青莲”(图2)、“五龙捧圣”(图3)、“凤穿牡丹”(图4),画面清雅别致,不失为砖雕艺术之杰作。
照壁北面为正面,双重须弥座,保存完好。
下座雕仰覆莲,束腰饰宝相花;上座高大,束腰饰以多变福寿图案。
整个壁面以双层竹节为框,分上下两部,下半部三幅大型砖雕图案,均以高图2:鹤立青莲 图3:五龙捧圣 图4:凤穿牡丹AppreciatION 鉴赏·玉缘浮雕牡丹花为边饰。
河南社旗山陕会馆的艺术与审美路径分析

河南社旗山陕会馆的艺术与审美路径分析作者:程鹏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4年第04期当别人提起中国的古城,或许你想都不用想,脑海中即会浮现出洛阳,西安,南京,北京,开封,杭州 ......但我想说的并不是这些,或许河南社旗你没有听说过,他没有洛阳的龙门石窟,没有西安的兵马俑,更没有北京的故宫,但提及天下第一会馆或许你就不会陌生了。
单士元是我国著名的古建筑专家,他面对天下第一馆时曾赞叹之“辉煌壮丽,天下第一”。
确实,若果你身临其境定会体会到用此句话来赞美一点不为过。
一、山陕会馆由来在河南省的西南地区有一座城镇——社旗镇。
社旗县历史上称之为赊旗店,顾名思义此名正是因为东汉时期刘秀举义兵因赊旗而产生。
社旗县四周拥有九座城门,这九座城门成为当时与南北九省交通的必经之路,正因其所处的地理优势,使之成为当时商业重镇,当时在此经商的商人来自十几个省,正因都是外省人,在外经商的老乡在一起就会觉得非常的亲切,而且通过相互沟通,了解家乡及亲人也成了必然。
在这种情况下各省的商人集结建立自己的同乡会馆,通常会以自己的省份来给会馆命名,山陕会馆便是其中之一。
其实,表面看上去会馆是各地商人们相互沟通了解乡情,互通情报的场所,但究其实质却是为了更好的经营,制定一些约束的条例,更主要的是在商海中稳固自己的位置,占据竞争的强势位置。
二、山陕会馆历史发展山陕会馆是有当时在此经商的山陕两省人共同兴建的,馆内还敬奉这关公,故此也有人称山陕会馆为关公祠。
在现在看来,山陕会馆不但是一座商业会馆而且是一座与关帝庙完美结合的古代建筑群。
当时的山陕会馆建造在商业繁盛的城镇中心,在所有的会馆当中,山陕会馆规模最为宏大,气势若鹏在天。
大规模的兴建需要强大的财力支持,而这资金的来源也正是各地的商人想要显示自身财富,树立自己商业形象的最佳体现方式。
山陕这个两个省份的商人富甲一方,出手阔绰,再加上有“技压群雄”之意,再加上山陕会馆所处的地理位置优势,交通方便,四通八达,故山陕会馆建筑之时得以召集天下名匠,购进最好的建筑材料。
社旗山陕会馆的雕塑艺术

社旗山陕会馆的雕塑艺术社旗山陕会馆位于河南南阳市社旗县城,史称赊店,因东汉时刘秀举义兵赊旗而得名。
历史上与景德镇、佛山镇、朱仙镇齐名,为全国的四大商业重镇之一。
这里曾经是河泊交汇、商船繁忙的南北经商水汉码头,如今,随着交通运输进步和河水的减退,昔日商务繁华的景象已不存在,但是当年山、陕二省商贾所建的山陕会馆依然展现曾经的辉煌与富丽,特别是其造型奇特的木雕、石雕和陶瓷雕造型艺术,集中外建筑雕刻之精华,散发着独特的艺术光芒。
山陕会馆始建于清乾隆21年(公元1756年),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至光绪十八年落成。
自南向北呈现中轴线式分布,主体建筑由琉璃大照壁、悬鉴楼、大拜殿、春秋楼四部分组成。
布局严整,庄严肃穆。
除“春秋楼”被毁外,其余保存尚好,是清代古建筑中保存比较完整的建筑群。
地处南北文化相互交流、影响的中心要地,其建筑雕刻融合南北文化之长,合璧北方古建筑雕刻艺术的雄浑壮观之气势和南方古建筑柔美典雅之风格于一体,在我国古建筑中独树一帜。
其主要雕刻作品有:石雕,木雕,陶瓷雕塑。
会馆的前部是巨大而又华丽的“二龙戏珠”陶瓷琉璃浮雕照壁,仿北京“九龙壁”建造,用彩釉陶瓷大方砖砌成,透花雕龙,图案精巧,构图艺术,金碧辉煌。
悬鉴楼为会馆中间的戏楼,重1/ 6檐歇山式建筑,上下三层,环楼上下,均有木、石雕刻,戗脊上饰以人物走兽,雕工精细,玲珑奇观。
大拜殿为会馆的中心,殿前所筑平台,周围有栏杆,两边为石门,中立一石雕牌坊,精雕细镂“金龙缠玉柱”、“文武狮子”、“八爱图”;牌坊下为“九龙口”,斜铺云龙石雕。
殿前两侧,各有大石雕壁画,采用浅浮雕与透雕相结合的雕法,右壁石刻浮雕壁画“渔樵耕读”,山水亭台、人物、鸟兽,雕琢精细,布局严谨;左壁石刻浮雕壁画“十八学士登瀛洲”,雕造工巧,内容丰富,形象生动。
前殿为宴会厅,雕梁画栋,富丽堂皇;殿檐下木刻浮雕“西游记”、“封神榜”等图案,雕工精巧,形象逼真。
后殿供有关羽牌位。
会馆的建筑结构和雕刻艺术,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社旗山陕会馆雕刻艺术兼容三教九流口味,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融中国传统儒、道、佛三家于一体。
社旗山陕会馆石雕装饰艺术审美

社旗山陕会馆石雕装饰艺术审美
社旗山陕会馆是位于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的一座文化建筑,建筑风格具有浓厚的陕西文化特色。
会馆外部以仿古建筑为主,而会馆内部则充满了陕西石雕装饰艺术的精华。
石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旗山陕会馆的石雕装饰艺术在审美方面也具备了无可替代的独特魅力。
首先,社旗山陕会馆的石雕装饰艺术在造型上追求别致,精美绝伦。
会馆大门两侧的屏风石雕分别雕刻了“天福”和“地佑”两幅图案,画面精细、生动,石质细腻光亮,细节处理出色。
在会馆内,天花板、柱子等部分的石雕图案琳琅满目,每一个角度都能看到不同的精美细节。
有的石雕作品还融入了陕西戏曲文化的元素,展现了陕西文化独特的审美特色。
其次,在题材上,社旗山陕会馆的石雕装饰艺术多以民俗文化、宗教文化为主题,寓意深刻,令人回味无穷。
例如,在会馆门厅的正中央有一座“和合五福”石雕,意喻五福临门,大
吉大利。
石雕寓意积极,造型也别具匠心,充分地融合了艺术与文化。
再次,社旗山陕会馆的石雕艺术还具有很强的工艺美感。
这些石雕作品大都采用优质的大理石或青石材质,精雕细琢,制作工艺高超。
石雕的色泽和纹理具有自然的美感,体现了中国传统技艺的精湛水平。
总之,社旗山陕会馆的石雕装饰艺术无论在造型、题材还是工艺上都充分地体现了陕西文化的独特魅力,具备了审美上的内涵和外在质感。
这些石雕作品散发的艺术气息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也让社旗山陕会馆成为了南阳市不可错过的旅游景点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旗山陕会馆建筑装饰艺术探究
建筑是一切艺术的载体,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构架的结构方式,创造了与这一结构相应的空间、外观和装饰形式,在世界建筑史上也具有独特的风格。
而在在中原社旗古镇就有一座清代商业会馆,“社旗山陕会馆”它把宫殿、庙宇、民居巧妙地结合到一起。
其建筑装饰艺术异常豪华,华丽秀美,体现了清代装饰艺术特征,浸染着浓厚的传统文化,达到了繁丽华美的艺术境界。
标签:社旗山陕会馆;装饰艺术;雕刻
社旗山陕会馆的建筑装饰艺术产生于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的末期,在样式与手法上虽可称集大成者,但其繁琐的风格已经呈现出古典建筑衰微的趋势,加之裝饰题材的兼收并蓄、雅俗趣味的融合,使山陕会馆装饰艺术鲜明地反映出中国社会近代化的转型时期审美观念的变化。
一、木雕
我们所说建筑的装饰构件也就是指建筑雕刻,在我国木构架建筑的特性中既灵活而且多变,每一个最细微的建筑部件都可作为独立的装饰对象。
在社旗山陕会馆建筑装饰中,木雕的数量非常的多,而且分布的也特别广,主要都用于建筑檐下的额枋、仿与柱交接的雀替以及具有鲜明中国传统建筑特色的斗拱之处。
另外在门、框槛、格扇、窗墉、护栏、匾额等运用了木雕,形成“无木不雕”的建筑装饰特色。
对于雕刻的题材也是相当的丰富,大体可以分为人文故事、吉祥图案、动物、植物等类型。
对于额仿,雀替这些形状不同的部位,构图就显得额外的重要,不像石雕如石柱础那样可以是单个的独立平面,表现内容相对独立。
对于人文故事类来说,主要体现人文思想的内容多根据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戏曲故事、民间传说等来进行木雕装饰,并依据不同的建筑功能来悉心选取。
比如作为娱乐场所的悬鉴楼,其中的额枋和雀替部位的木雕都是以戏剧故事为主,像《白蛇传》这些突出民间性、大众性的特点。
而大拜殿、大座殿、为神殿,相对文化内涵更为丰富,艺术性也更强。
因此这些建筑上的木雕主要有《三国演义》、《西游记》、《封神榜》、《八仙过海》等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来突出其功能性特点,渲染敬神颂佛的宏大场景。
装饰艺术追求画面逼真,背景清晰,人物形象各异,千姿百态,精巧玲珑。
而吉祥题材中以寓意吉祥的内容是最常用的题材,在会馆木雕的运用里吉祥图案远远大于人物故事,其中,龙凤呈祥的图案占主导,和吉祥植物相搭配,植物里缠枝牡丹最多,因牡丹有“花王”的美号,故此被广泛应用。
龙凤吉祥图案不允许民间建筑使用,由于社旗山陕会馆为“关圣帝庙”,因此,在这里龙凤吉祥图案运用的比较广泛,如额枋的“二龙戏珠”彰显出雄伟壮观的气势。
二、石雕
石雕是社旗山陕会馆建筑装饰的主要形式,多用于建筑的墙基、壁芯、抱鼓、
栏杆、牌坊、基座及大量的石柱础。
如果从雕刻技法进行分类,社旗山陕会馆石雕可分为圆雕、浮雕、线雕和透雕,其中透雕最具特色,也最为精美,是社旗山陕会馆石雕艺术的亮点。
石雕的分布也非常广泛,按从前至后顺序排列,从南至北,石雕分布在照壁须弥座、山门南面圆雕石狮、铁旗杆须弥座、悬鉴楼雨道大量的石柱础雕刻群,主体性雕刻、悬鉴楼戏台下部石雕、大拜殿前月台石栏雕刻、神道高浮雕、石牌坊、八字墙主体性雕刻、药王殿、马王殿前的石栏雕刻以及大座殿、药王殿、马王殿的柱础雕刻等。
题材内容也相对比较丰富多于以动物类、人物类、植物类为主。
其中动物类有各种各样的兽、鸟、鱼、虫以及虚拟动物类如龙、凤、英招、雷公、麒麟等。
然而运用最多的是狮子,其次是龙、麒麟。
其它的还有虎、英招、骏马、牛、猿、驴、羊、鲤鱼、蜘蛛、蝙蝠、喜鹊、仙鹤、鹅、雄鸡等。
会馆门前的一对狮子,即雄伟刚健,气势如虹,又和蔼可亲,活泼可爱,它象征着人世的权势、富贵又能镇宅驱邪。
在龙的形象运用像神道下面的“九龙口”高浮雕,以及石牌坊柱头上的透雕蟠龙,须弥座、柱础上都有龙的雕刻。
麒麟、虎、蝙蝠、鹿、鹤等奇兽瑞禽也在石雕中得到恰当的运用。
人物类型里多于历史人物、戏曲人物、神话故事、仙化人物等。
其中历史人物多选自于《三国演义》《白蛇传》《二十四孝》的一些故事场景。
而植物题材运用多用于荷花,代表着高洁艳丽出淤泥而不染的寓意。
还有像梅兰、竹、菊、桃、石榴、金桔、柳、莲、佛手、兰花等植物形象。
这些形象在会馆装饰上被反复运用,使石雕艺术呈现出花团锦绣、富丽堂皇的效果。
三、砖雕
砖雕作为建筑材料同时又是装饰材料,在会馆建筑装饰里也同样得到运用,这些砖雕与会馆建筑巧妙而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取得了良好的装饰效果,向人们展示着浓郁的民族风格与地方特色。
主要用于建筑墙体的辉头、门媚、边框、额饰等处。
有的也用于屋顶装饰、石雕边框及单独成幅的砖雕艺术品。
虽然社旗山陕会馆中砖雕装饰比起石雕、木雕少了很多,但其砖雕的艺术水平却非常高。
砖雕形式与题材大体可归纳为三类一为云龙、卷草、书卷、菱形花、曲角等装饰性图案,多分布在额饰等处、作数层叠状排列,古朴清丽、具有较好的装饰效果。
二为吉祥器物图案,代表作是西廊房北腰门门媚上之砖雕壁面,上部为砖雕屋顶、斗拱,下部壁面集鼎镬、宝瓶、如意、花篮等多种吉祥器物于一图,构图和谐,寓意吉祥,刀法细腻流畅,工艺精美。
三是坍头砖雕。
爆头是古建筑砖雕装饰的重点部位,砖雕技艺在此得以淋漓尽致的发挥。
挥头部位多为亭完造型,亭盒之三面则高浮雕各类人物故事图。
四、琉璃
社旗山陕会馆建筑琉璃装饰主要体现在主体建筑的屋顶装饰与照壁装饰上。
如悬鉴楼楼顶饰以彩陶制成的五脊六兽,楼脊正中装饰一座陶制的三重檐歇山式琉璃阁楼模型,阁楼内塑神仙、观音像,四檐柱柱面雕楹联,门媚雕匾额,刻“天五尺”、“如是观”等。
山陕会馆的主体建筑屋顶琉璃装饰设计豪华气派,造型生动,丰富多变,其整体造型庄重肃穆,但又不呆板机械,其色彩搭配,形体组合,
造型处理,空间穿插等都极尽完美,反映了古代工匠琉璃制作的丰富艺术想象力与高超的工艺水平。
五、结语
社旗山陕会馆装饰艺术以及传神、以形感人。
且内容还如此丰富,雕刻手法不一,题材多样,追求一种“繁”、“满”、“多”、“精”的装饰艺术效果和艺术风格。
以至于达到“无木不雕,无石不刻”的境地。
显示出民间雕工匠人们的艺术才华,反应出劳动人民的审美观和创造才能。
参考文献
[1] 李砚祖.装饰之道[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313.
[2] 梁思成.中国雕塑史[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
[3] 李国新.论社旗山陕会馆建筑艺术的双面性[J].装饰.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