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山陕会馆导游词3篇(完整版)
山陕会馆

山陕会馆由聊城闸口桥的西头往南,约一公里,经过大、小码头和基督教堂,就到了“聊城一中桥”,在聊城一中的西南,有一座宫阙式的建筑,就是山陕会馆了。
山陕会馆位于聊城市东昌府区东关古运河西岸,是山西、陕西商人为作“祀神明而联桑梓” 集资合建的一座神庙与会馆相结合的建筑群。
始建于清乾隆八年(1743),其后历经三代人、耗时六十六年,至嘉庆十四年方具有现在之规模,共耗银60465.69两。
山陕会馆东西长77米,南北宽43米,占地3311平方米。
整个建筑由山门、过楼、戏楼、夹楼、鼓钟二楼、南北看楼、南北碑亭、献殿、南中北三殿、春秋阁、望楼、游廊、南北跨院等组成。
看上去面积虽不算大,但却布局紧凑,设计合理,大小间错,疏密得体,反映出古代匠师们的精湛技艺,为研究我国古代建筑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从宋朝开始,聊城借京杭大运河的漕运之利,声名日隆。
八方商旅,船装水运,两岸会馆,生意兴隆,聊城因此成为全国闻名的九大商埠之一。
山陕会馆伫立于运河水畔二百六十余年,在春来秋往中,静静地见证了聊城商贾云集、经济繁荣的悠长历史。
它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融中国传统儒、道、佛三家思想于一体。
整个建筑布局紧凑,错落有致,连接得体,装饰华丽,堪称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
它的石雕、木雕、砖雕和绘画工艺更是中国建筑艺术的精品,对于研究中国的古代建筑史、商贸史、戏剧史、运河文化史、书法、绘画、雕刻艺术史以及清代资本主义萌芽因素的产生具有极高的资料价值和重大意义。
1977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门】山门为三间牌坊式门楼,顶部呈歇山式,下用4根木质方柱和4根木质圆柱支撑。
外墙中木质方柱下,均为造型活泼的石雕麒麟和狮子作为柱础,此种柱础,在国内建筑中极为少见。
八柱之上有6层如意斗拱承托着,金碧辉煌的琉璃瓦项,显得巍巍壮观,富丽堂皇。
牌坊下有一正门和两个侧门,皆为木质朱门。
每扇门上都铺以铁箍和圆钉,门框均为石作。
山东聊城导游词

山东聊城导游词篇一:聊城导游词我对聊城地接导游工作的认识聊城位于山东省西部,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悠久,有2500年的历史,文化底蕴非常丰富,文物古迹众多,如光岳楼、山陕会馆、阳谷的景阳冈、东阿曹植墓、临清的钞关、舍利塔、清真寺、螯头矶等,聊城的自然资源与人文景观相互交融形成了丰富的旅游资源。
特别是聊城城区独具“江北水城”特色,享有“中国北方的威尼斯”之称。
可见,聊城的旅游资源丰富,而且种类繁多。
那么作为聊城旅游形象的地接导游在聊城旅游中所起的作用必然是非常重要的。
地接导游员服务是确保旅游团在当地顺利进行参观游览活动,并充分了解和感受游览对象的重要方面。
地接导游员负责的是为到达本地旅游的游客提供全面周到的导游服务,相对于全陪来说,工作更为细致,从接团前的准备工作到最后送客服务的每个环节,地接导游人员都必须进行安排,严格按照导游服务质量标准提供各项服务,按时做好旅游团在本地的接送工作,并按照接待计划做好旅游团在本地参观游览过程中的导游讲解工作和计划内的食宿、购物、文娱等活动的安排,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关系和出现的问题。
而作为聊城地接导游,也同样是在接待聊城游客时按照标准提供各项服务。
作为一个地接导游员,所要提供的导游服务包括很多方面:第一、接团前的准备工作。
在接到旅行社下达的接团的任务后,地陪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这是地陪提供良好服务的重要前提。
地陪要熟悉接待计划,要熟悉该团的基本情况和安排活动日程。
在旅游团到达的前一天,应与各个有关部门一起落实、检查旅游团的交通住宿、行李运输等。
在落实好接待事宜后,就要准备带团的必备物品,而且要给自己充电,做好语言和知识的准备。
比如是一些外国的游客,就要在语言方面做好相应的准备。
最后,不可以忘记个人形象准备,这不仅仅是个人的行为,也是代表着聊城的形象。
第二,就是接站服务。
在接站过程中,地陪应使旅游团在接站地点得到及时、热情、有好的接待,了解在当地参观游览活动的概况。
聊城市情导游词范文3篇

聊城市情导游词范文3篇(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导游词、主持演讲、策划方案、心得体会、自我鉴定、工作总结、文秘知识、条据书信、行政公文、活动报告、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shop. I hope that after downloading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guide speeches, presiding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experience and experience, self-identification, work summary, secretarial knowledge, letter of regulations, administrative documents, activity report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正文内容聊城市位于山东省西部,西部靠漳卫河与河北省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聊城市情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聊城市山陕会馆导游词讲解

山陕会馆现在我们来到了城区南部,东边就是京杭大运河。
会馆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是山西、陕西的商人集资合建的一处神庙与会馆相结合的古建筑群,以作“祀神明而联桑梓”而用,保佑他们商业兴旺。
山陕会馆始建于清乾隆八年(1743),从开始到建成一共用了66年,耗费白银9.2万多两。
会馆东西长77米,南北宽43米,占地面积3311平方米。
在全国现存的会馆中,聊城山陕会馆的建筑面积不算很大,但是其精妙绝伦的建筑雕刻和绘画艺术却是国内罕见。
下面,我们一起参观山陕会馆。
大门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山陕会馆的大门,也叫山门。
大家往上看,山门上方悬挂的竖匾,上面刻有“协天大帝”,下面是“山陕会馆”。
大家看柱子上的楹联,上联为:本是豪杰作为,只此心无愧圣贤,洵足配东国夫子;下联是:何必仙佛功德,惟其气充塞天地,早已成西方圣人。
意思是说,关羽的所作所为与豪杰一样,他的高尚品德和圣贤相比也是无愧的;实在足以和孔夫子相媲美。
何必去修仙佛的功德,关公的浩然正气是顶天立地的,他早已和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一样了。
山门左右两边的“履中”和“蹈和”。
强调的是,处事公平,以和为贵,和气生财。
戏楼我们现在看到的东边这座楼阁就是戏楼,当时人们在这里看戏。
夹楼戏楼的两侧是南北对称的夹楼,原来是戏楼演戏时演员们的化妆室和休息室。
至今在其墙上还可以看到各个时期的演员们所写下的对“戏东”、“班社主”不满的诗句以及京剧、山西梆子、河北梆子等剧种的传统剧目,对于研究中国的戏剧史,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
你可能会注意到一点,在这上面找不到关公戏,这是因为关公被人们所供奉,在戏台上唱关公戏是亵渎神灵,所以是不唱关公戏的。
钟鼓二楼夹楼外面是南北对称的钟楼和鼓楼,左为“钟楼”,右为“鼓楼”。
钟、鼓楼下各有一小院,走过院门,我们可以进入庭院。
南北看楼、南北碑亭走进庭院,南北两侧的楼阁是南北看楼,是当时客商饮茶、谈生意的地方。
看楼上的碑亭详细记载了山陕会馆历年维修建设情况。
聊城市情导游词范文3篇

聊城市情导游词范文3篇1:聊城市情导游词聊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早在原始社会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从事农业生产。
市境发现了距今约六、七千年的100座龙山文化城,它们是迄今为止全国发现的最大的龙山文化城。
可见,古济水西岸是当时一个极其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
夏商周时期,聊城经济和社会发展较快,农业和手工业比较发达;春秋时期,聊城为齐国西部重要城邑;战国时期,聊城为诸侯争战之地;秦汉时期,经济文化得到较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有改善,铜、铁、铝是主要生产工具,利用水井解决饮水和灌溉问题,豪富之家乘车马出行,铜镜、熏炉成为必需品,能制作工艺水平较高的陶器,文化教育事业发展较快,培养了不少名士武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自然灾害较多,其间局部统一的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事业有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隋大业4年(620xx年),隋炀帝开凿京杭大运河,使市境交通、水利便利,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当时临清是重要的交通枢纽。
唐代是市境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时期,尤其是教育事业发达,造就了许多名人;明清两代是聊城历史上的辉煌时期,明朝资政大夫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东阿文定公于慎行于万历七年所写的《东昌府城重修碑》,有“万货辐辏,江北一都会”、“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腋”等名句,至今被竟相传引。
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到明永乐九年(1415)间曾数次兴工开复会通河,纵贯中国南北的大运河为聊城的发展繁荣带来勃勃生机,临清、聊城(今之东昌府区)成为沿运九大商埠之一。
聊城“廛市烟火之相望,不下十万户”、商贾云集、百业兴隆、帆樯如林、舳舻相接、车马络绎、货积如山。
外籍商人会馆傍河而立,有崇楼高阁、殿宇名刹,清康熙帝4次来聊,乾隆帝9次驻跸聊城。
市境商贸昌盛,农业、纺织业、印刷业、笔业、工艺品生产业、砖窑业、食品业、造船业、漕运业发达。
民国建立之前,市境有同盟会会员秘密组织民众进行革新。
民国时期,聊城是鲁西政治、文化、中心。
山东导游词聊城山陕会馆导游词3篇_0556文档

2020山东导游词聊城山陕会馆导游词3篇_0556文档EDUCATION WORD山东导游词聊城山陕会馆导游词3篇_0556文档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
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聊城山陕会馆在城区的南部,运河西岸,是清代聊城商业繁荣的缩影和见证。
会馆始建于清乾隆八年(1743年),是山西、陕西的商人为“祀神明而联桑梓”集资兴建的,从开始到建成共历时66年,耗银9.2万多两。
会馆东西长77米,南北宽43米,占地面积3311平方米。
整个建筑包括山门、过楼、戏楼、夹楼、钟鼓二楼、南北看楼、关帝大殿、春秋阁等部分,共有亭台楼阁160多间,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全国现存的会馆中,聊城山陕会馆的建筑面积不算很大,但是其精妙绝伦的建筑雕刻和绘画艺术却是国内罕见。
会馆按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的基本格局排列各组建筑,强调中轴线两侧均衡对称,突出中轴线上建筑,通过屋顶的形式、面阔进深的大小、艺术构件雕刻的繁简等来区分建筑的主次级别。
沿中轴线由东到西依次为山门、戏楼、钟鼓楼、南北看楼、碑亭、中献殿、关帝殿、春秋阁。
从山门到春秋阁三个院落逐渐增高,错落有致,各单体建筑互相连接,布局紧凑。
聊城山陕会馆建成后,历史上先后进行过8次扩建和维修。
据现存16通碑碣记载,其中第4次维修从嘉庆八年(1803)到嘉庆十四年(1809),历时7载,用银49643.43两。
第5次维修在道光二十五年(1845),用银18028.78两。
维修所用木材多来自陕西终南山,工匠多来自山西汾阳府,建筑风格尽量体现其地方特色。
其建成后百余年间,每年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都演戏以娱神。
聊城山陕会馆是历史上聊城商业发达、经济繁荣的见证。
山东聊城导游词

山东聊城导游词【篇一】各位旅客朋友们:大家好!聊城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因位于古聊河西岸而得名,有“水城”的美誉。
聊城市地处经济发达的山东省,居鲁西,临河南、河北,位于华东、华北、华中三大行政区交界处。
聊城早在原始社会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从事农业生产。
可以追溯到距今约六七千年的8座龙山文化城,它们是迄今为止全国发现的最大的龙山文化城。
可见,古济水西岸是当时一个极其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
夏商周时期,聊城经济和社会发展较快,农业和手工业比较发达。
商初大臣伊尹曾“躬耕于有莘之野”,辅佐商汤灭夏桀,世称贤相。
周时有“二十四孝”之一的闵子骞。
春秋时期,聊城为齐国西部重要城邑。
有谋士计然。
战国时期,聊城为诸侯争战之地。
时有著名兵家孙膑、名士鲁仲连威名远播。
明清两代是聊城历史上的辉煌时期,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到明永乐九年(1411)间曾数次兴工开通会通河,纵贯中国南北的大运河为聊城的发展繁荣带来勃勃生机,临清、聊城成为沿运九大商埠之一。
聊城“廛市烟火之相望,不下十万户”、商贾云集、百业兴隆、帆樯如林、舳舻相接、车马络绎、货积如山。
外籍商人会馆傍河而立,有崇楼高阁、殿宇名刹,清康熙帝4次来聊,乾隆帝9次驻跸聊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建立后,聊城人民继承优秀历史传统,艰苦奋斗、锐意进取,各行各业都取得了重大成就。
聊城古称东昌,历史悠久,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极为丰富。
现有名胜古迹446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
风景如画的东昌湖,面积达4.2平方公里,聊城古城座落在湖中央,形成了“城中有湖,湖中有城,城湖一体”的独特的古城格局和风貌,是著名的中国北方水城,被誉为“东方威尼斯”。
全市主要旅游资源聊城山陕会馆,临清舍利塔、清真寺,东阿曹植墓,阳谷景阳冈等。
建于明代的光岳楼,气势恢弘,“虽黄鹤、岳阳亦当望拜”。
建于清初的山陕会馆,雕刻精细,布局严谨,是我国会馆建筑中不可多得的艺术杰作。
聊城山陕会馆、水城广场、京杭大运河导游词

聊城山陕会馆、水城广场、京杭大运河导游词各位朋友大家好山陕会馆山陕会馆,位于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东关古运河西岸,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陕会馆始建于清朝乾隆八年,即公元1743年,距今己有260多年的历史。
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带动了聊城经济。
便利的交通使经济、文化空前的繁荣昌盛,当时的聊城因此享有“江北一都会”的美誉,来自全国各地的商人使聊城百业兴隆,山陕会馆就是当时由山西和陕西商人为了“祀神明、联桑梓”而建立的。
“联桑梓”是联络同乡之间的感情,逢年过节时商人们在会馆集会搞一些活动庆祝节日;“祀神明”呢,商人敬奉的神仙是三国时智勇双全的关羽,所以会馆的俗称就是“关帝庙”。
因为关羽是山西运城解州人,作为他的老乡,商人们认为关公可以荫蔽他们平安、发财,所以要拜祭他,这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会馆始建于清朝乾隆八年,完工于嘉庆十四年,工程耗时66年,费白银60465.69,面积只有五亩七分,3311平方米,但布局紧凑,雕刻精美,堪称古建筑之集大成者。
山门,是会馆的大门,三间牌坊式门楼,上方悬挂的竖匾“协天大帝”,是说关公是协助上天统御万众的神。
下方的木质浮雕垂花门罩,雕刻着白象、骆驼、麒麟等佛教吉兽和托塔天王李靖等佛教天王。
大门高3米,宽2.3米,两侧的对联是歌颂关公的,“本是豪杰作为版权所有聊之旅旅行社,转载必究!,只此心无愧圣贤,洵足配东国夫子;何必仙佛功德,唯其气充塞天地,早已成西方至人。
”意思是说:关公的所作所为己经是一位豪杰了,而他的思想和品德就算和圣贤相比,也是无愧的,足可以和东方鲁国的孔夫子相媲美;您何必修仙拜佛呢,关公并没有那样做,但他的浩然正气却能够充塞于天地之间,早已成为最完美的人了。
对联将关羽的地位放在顶点,以和孔子相匹配,体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
两边的小门上方各有石刻匾额一方,体现出儒家思想的中庸之道:“履中”是说做人应该行为中正;“蹈和”是讲接人待物应该和气,在这里也可以体现出商人讲究和气生财的处世哲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聊城山陕会馆导游词3篇聊城山陕会馆导游词3篇1:聊城山陕会馆导游词聊城山陕会馆在城区的南部,运河西岸,是清代聊城商业繁荣的缩影和见证。
会馆始建于清乾隆八年,是山西、陕西的商人为祀神明而联桑梓集资兴建的,从开始到建成共历时66年,耗银9.2万多两。
会馆东西长77米,南北宽43米,占地面积3311平方米。
整个建筑包括山门、过楼、戏楼、夹楼、钟鼓二楼、南北看楼、关帝大殿、春秋阁等部分,共有亭台楼阁160多间,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全国现存的会馆中,聊城山陕会馆的建筑面积不算很大,但是其精妙绝伦的建筑雕刻和绘画艺术却是国内罕见。
会馆按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的基本格局排列各组建筑,强调中轴线两侧均衡对称,突出中轴线上建筑,通过屋顶的形式、面阔进深的大小、艺术构件雕刻的繁简等来区分建筑的主次级别。
沿中轴线由东到西依次为山门、戏楼、钟鼓楼、南北看楼、碑亭、中献殿、关帝殿、春秋阁。
从山门到春秋阁三个院落逐渐增高,错落有致,各单体建筑互相连接,布局紧凑。
山门,又称三门或牌楼,为四柱三间牌坊式门楼。
面阔7米,进深1.7米,高10米。
四根柱子的柱础均为圆雕的狮子,中间两柱正面阳刻楹联,字体雄浑,气魄宏大。
上联为:本是豪杰作为只此心无愧圣贤洵足配东国夫子;下联是:何必仙佛功德惟其气充塞天地早已成西方圣人。
中间石质门框和门楣石上遍雕蝙蝠图案。
门楣上方中间嵌条石一块,上刻山陕会馆四个大字。
南北两小门的门框和门楣也用整块青石作成,石上浅雕卷云纹。
门楣上方各嵌一石质方匾,匾上分别楷书履中、蹈和。
次间两门的两侧为砖筑八字形影壁,影壁左书精中贯日,右为大义参天。
山门外南北两端,各有一座插旗杆用的正方形石墩。
石墩高1.98 米,宽0.92米,石墩前后两面刻有龙凤,左右两面刻有荷花牡丹。
山门内侧有木质圆柱四根。
门后两内柱的上端与壁中两外柱以构件相连。
走进会馆,过了戏台下的一道山门,便见华美的戏楼,戏楼坐东面西,与大殿对峙。
戏楼后山墙中央有一条从戏台下穿过通往庭院的甬道,宽16米,高112米,入口处为砖雕垂花门罩。
罩上方有石刻匾额岑楼凝霞四字。
甬道左右各有一个石刻照壁,左刻丹顶鹤与苍松,右刻梅花鹿及花草,均高08米,宽1.15米。
照壁下有精致的石刻插屏架,上有细腻的砖刻垂花壁罩,上饰琉璃制黄牡丹、绿麒麟和万年青等。
山门与戏楼之间,有连接二者的遮雨过楼,顶部为单檐硬山式。
戏楼为二重檐两层台楼,结顶正脊为歇山式,又于左右各出歇山,成十翼角,房面覆绿黄两色琉璃瓦。
戏台呈正方形平面,台高3米,前台宽9.6米,深5米,后台宽8.6米,深3米。
戏台正面开3间台口,檐下有5块透雕木质额枋,中间为福禄寿三星故事,两边为飞龙、花卉和人物等。
4根檐柱均为石雕楹联。
内联楷书阳文:宫商翕奏赏心是金榜题名洞房花烛;扮演成文快意在坦道骏马高帆顺风。
外联楷书阴文:结五万春花奏雅宣和无戾风骚称杰构;谱大千秋色镂金错彩有裨世教即奇观。
戏台里侧,有迎屏将前台与后台隔开。
屏上绘有4幅大型花卉,左右木柱上刻有阳文楹联:响遏行云,一曲笙簧欣乐利;歌翻白雪,八方舞蹈荷升平。
屏上方悬挂着木刻匾额云霞绚采。
戏台的前台两侧为八字形折壁,折壁上各镶有高1.8米、宽0.5米的石刻工笔图画。
左为海市蜃楼,右为天台胜景。
戏台藻井彩绘团鹤祥云,似寓有福比天高之意。
其精工细作的复台结构较为罕见。
戏楼的两侧是南北对称的夹楼,与戏楼连为一体,为二层3间单檐建筑。
中间一间屋顶高起,下有拱门内外通行。
东向门上各有石雕匾额一方,左为对岳,右为望海。
两侧小间的二楼都开有东向园窗。
这里原为戏楼演戏时演员们的化妆室和休息室。
至今在其墙上还可以看到从清道光二十五年到民国八年,山西、山东各地的戏曲班社和教育部的易俗社,各个时期的演员们所写下的对戏东、班社主不满的诗句以及京剧、山西梆子、河北梆子等剧种的120多个传统剧目,对于研究中国的戏剧史,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
钟鼓楼钟楼、鼓楼南北对称,分列于夹楼外侧。
均为筑于砖石方台之上的单间二层重檐歇山十字脊式建筑。
二层各有12根檐柱承托着第一层屋檐。
一层楼门西向。
左为钟楼,二层楼门南向,门楣上有石刻振聋横额一方,两侧石柱上阴刻楹联一副:其声大而远,厥意深且长。
右为鼓楼,二层楼门北向。
门楣上有石刻警聩横额一方,两侧石柱上阴刻楹联一副:当知听思聪,岂可耳无闻。
钟、鼓楼下各有一小院,院内翠竹茂密,院墙上有一圆形月门通往庭院。
庭院东西深23米,南北宽33米,中央有一条平直的石板路,路两边各有一株百年古槐,浓荫如盖。
庭院正面的大殿台阶下,有一对高大雄健的石狮,由狮身、须弥座、底座3部分组成,通高3.25米。
底座四面雕刻佛教八大法宝,前为剑、杵;左为伞、塔;右为铃、笆;后为印、铂,用以驱妖避邪。
须弥座上部刻花瓶、鹿、小瓜、石榴,取其平平安安、福禄绵绵、甜甜美美、多子多孙之意。
下部前为牡丹、左为荷花、右为梅花、后为菊花,意为四季吉祥。
这对石狮,左面脚踩绣球者为雄狮,右面脚踏幼狮者为雌狮。
据记载,这对石狮从山西选料精凿细刻而成,耗银633两。
南北看楼位于钟鼓楼的西面,戏楼台前左右两侧,为面阔五间,进深一间的二层外廊式建筑,楼长16.5米,深5米,其顶为卷棚式,上覆灰瓦。
看楼底层地面为砖铺地,二层楼板由六根木制楼板梁,上置木地板椽,在木地板上铺石砖以构成。
二层房架为四架梁,上置檩、椽、望板和瓦件。
看楼为敞开的廊式建筑,可以坐在楼内观看戏台上的表演。
看楼位于庭院南北两侧,各面阔5间,上下2层,楼长16.5米,深5米,房面为灰瓦卷棚顶,为看戏、饮茶、谈生意的场所。
看楼上首是碑亭,各为3开间,正面敞开,筒瓦歇山顶,飞檐则高出看楼和大殿房面。
额枋上下较宽,各绘有日出、龙虎、瓜果和人物图案。
每一碑亭各竖有石碑4幢,壁碑2块。
立碑通高均为6.2米,宽1.2米,碑文内容详细记载了山陕会馆历年维修建设情况,碑阴还刻有各商号名称及其捐银数量。
南碑亭西首内壁上,还立有清乾隆所刻地契碑一块,详细记述了山陕会馆置买园地阔步数目、四至、买价及刻石立碑之因,是研究晋商经营思想的重要文献。
由地契碑西折,过南碑亭西门,便是列支碑墙。
镶嵌有清嘉庆十五年、道光二十五年、同治六年、同治十三年、光绪二十年立的会馆功竣历年进出银两开列碑等5块列支碑刻。
大殿是会馆的中心建筑,由献殿和复殿前后组成,檐部有天沟相接。
献殿与复殿又各分为正殿和南北配殿,前后左右共六殿,均面阔3间。
正殿房面高于南北配殿。
献殿为卷棚顶,复殿为悬山项。
正殿房面覆绿色琉璃瓦,前后房面中央各镶嵌有菱形状黄、绿琉璃瓦。
南北配殿覆灰筒瓦。
正殿亦称关帝大殿,殿前有方形石柱四根,石柱下为垂幔琴腿式石雕柱础。
石柱正面刻有歌颂关羽的楹联,内柱为行楷阳文:伟烈壮古今,浩气丹心,汉代一时真君子;至诚参天地,英文雄武,晋国千秋大丈夫。
外联为行楷阴文:非必杀身成仁,问我辈谁全节义;漫说通经致用,笑书生空读春秋。
四根檐柱上方,镶有3块木质透雕额枋,中间1块刻有老子和八仙人物。
左边刻有神仙传故事,右边刻有行孝图,为中国古代二十四孝中的几个故事,自左向右依次为:《哭竹生笋》、《扇枕温衾》、《怀右遗亲》、《为母埋儿》、《闻雷泣墓》、《恣蚊饱血》、《卧冰求鲤》。
额枋的上方,还绘有6幅《西游记》故事工笔画及木雕牡丹花12朵为装饰。
檐廊正中,悬有木质阳文匾额大义参天四字。
正殿献殿内原为摆放供品,聚会议事的处所。
殿之梁檩均通体彩绘,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有人物故事画18幅。
殿内正上方悬富国裕民木质匾额。
献殿后面为过廊,并与南北配殿中献殿后面的过廊相通。
廊西头山墙上各有角门通往南北跨院,门外侧各有石刻横匾一方,南曰:南极,北曰:北拱。
过廊后面是复殿,殿中偏后部有一暖阁,阁前供有关圣帝君、关平和周仓3尊雕像。
关圣帝君神像高3米,身穿刺绣滚龙袍,鎏金冠旒,威丽端正,俨然帝王形象。
复殿后仍有檐廊,廊下有木质圆柱四根,柱下皆以精致的石雕为柱础。
檐柱上方镶有3块木质透雕额枋,中间刻人物、牡丹,南北两侧刻有飞龙、麒麟等。
檐廊的迎风板上,两侧还镶有道续尼山和义秉麟经匾,进一步体现了关帝庙中所信奉的是地道的儒家正统思想。
南配殿位于正殿的南面,亦称文昌火神殿,是当年众商们祭祀文昌火神的处所。
设置同正殿相同,即前为献殿,后为复殿。
献殿前廊,有以石雕的麒麟、大象作柱础的石雕檐柱四根,其侧面分别刻有仙鹤祥云的花卉图案,正面刻有楹联。
内柱上刻有阳文楹联:气本似珠,看午夜光分奎辟;功原济水,居离官位按丙丁。
外柱上刻有阴文楹联:位南天以居尊,神焰荧荧临斗柄;邻北极而宰化,星精朗朗俯魁垣。
檐柱上方镶有3块木质额枋,中间一块刻有首尾相接、神态各异的7只芦雁和菊花,两侧的2块各分别刻有梅花、荷花、瓶、大香炉和茶壶。
檐廊的正中悬有木质阳文匾额风时浪恬一方。
献殿后面的复殿内供有文昌神和火神王灵官,殿正门上方悬天开文运木质匾额。
北配殿位于正殿的北面,也称财神殿,与文昌火神殿南北对应,是当年众商们祈祷发财的地方,也分为献殿和复殿。
献殿的前廊有以石雕的麒麟、大象为柱础的石雕檐柱四根,柱的侧面、背面分别刻有花卉图案,正面刻有楹联,内柱上刻有阴文楹联:德兆阜财,萃万国物化天宝;行以利涉,庆一时海晏河清。
外柱上阳刻楹联:位津要而掌财源,万里腰缠毕至;感钱神以成砥柱,千秋宝载无虞。
檐柱上方镶有3块木雕额枋,中间一块刻有6只飞雁和一座城堡,两侧分别刻有鼎、花瓶、香炉和食盒。
檐廊正中悬有木质阳文匾额功司利济一方。
献殿后面的复殿内供有财神赵公明和水神金龙四大王谢绪神像,殿正门上方悬万世永赖木质匾额。
春秋阁为会馆最后面、最高大的殿宇。
面阔3间,上下2层,单檐歇山,灰筒瓦顶,斗拱抬梁式结构。
阁前廊有四根木质檐柱,前廊额枋均为木刻透雕,雕饰人物和牡丹、金瓜、花卉等。
阁左右各附设一座望楼,上下各一间,两望楼券门上各有扇形匾额一方,南曰接步,北曰登阶。
春秋阁过去也是供奉关帝的处所。
一楼内原有大幅关羽画像,二楼原有关羽生平故事木雕连环人物群像。
目前,二楼西墙上仍保留着关羽全身阴线雕石刻一方。
春秋阁两侧,为南北两侧的游廊,各面阔3间,进深一间,灰瓦盖顶并与望楼和正殿相接,形成一个紧凑的四合院落。
两游廊南北两侧为南北跨院。
两院之间,并于南北两厢游廊的东首各有小门相通。
南跨院现存硬山瓦房3间。
北跨院现有南屋3间、小北屋2间、小西佛亭3间,坐东朝西后门一间,均灰瓦盖顶,前出廊檐。
聊城山陕会馆建成后,历史上先后进行过8次扩建和维修。
据现存16通碑碣记载,其中第4次维修从嘉庆八年到嘉庆十四年,历时7载,用银49643.43两。
第5次维修在道光二十五年,用银18028.78两。
维修所用木材多来自陕西终南山,工匠多来自山西汾阳府,建筑风格尽量体现其地方特色。
其建成后百余年间,每年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都演戏以娱神。
聊城山陕会馆是历史上聊城商业发达、经济繁荣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