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陕会馆

合集下载

山陕会馆

山陕会馆

山陕会馆由聊城闸口桥的西头往南,约一公里,经过大、小码头和基督教堂,就到了“聊城一中桥”,在聊城一中的西南,有一座宫阙式的建筑,就是山陕会馆了。

山陕会馆位于聊城市东昌府区东关古运河西岸,是山西、陕西商人为作“祀神明而联桑梓” 集资合建的一座神庙与会馆相结合的建筑群。

始建于清乾隆八年(1743),其后历经三代人、耗时六十六年,至嘉庆十四年方具有现在之规模,共耗银60465.69两。

山陕会馆东西长77米,南北宽43米,占地3311平方米。

整个建筑由山门、过楼、戏楼、夹楼、鼓钟二楼、南北看楼、南北碑亭、献殿、南中北三殿、春秋阁、望楼、游廊、南北跨院等组成。

看上去面积虽不算大,但却布局紧凑,设计合理,大小间错,疏密得体,反映出古代匠师们的精湛技艺,为研究我国古代建筑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从宋朝开始,聊城借京杭大运河的漕运之利,声名日隆。

八方商旅,船装水运,两岸会馆,生意兴隆,聊城因此成为全国闻名的九大商埠之一。

山陕会馆伫立于运河水畔二百六十余年,在春来秋往中,静静地见证了聊城商贾云集、经济繁荣的悠长历史。

它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融中国传统儒、道、佛三家思想于一体。

整个建筑布局紧凑,错落有致,连接得体,装饰华丽,堪称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

它的石雕、木雕、砖雕和绘画工艺更是中国建筑艺术的精品,对于研究中国的古代建筑史、商贸史、戏剧史、运河文化史、书法、绘画、雕刻艺术史以及清代资本主义萌芽因素的产生具有极高的资料价值和重大意义。

1977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门】山门为三间牌坊式门楼,顶部呈歇山式,下用4根木质方柱和4根木质圆柱支撑。

外墙中木质方柱下,均为造型活泼的石雕麒麟和狮子作为柱础,此种柱础,在国内建筑中极为少见。

八柱之上有6层如意斗拱承托着,金碧辉煌的琉璃瓦项,显得巍巍壮观,富丽堂皇。

牌坊下有一正门和两个侧门,皆为木质朱门。

每扇门上都铺以铁箍和圆钉,门框均为石作。

家乡的山陕会馆作文

家乡的山陕会馆作文

家乡的山陕会馆作文《我爱家乡的山陕会馆》我家乡的山陕会馆,那可真是一个特别的地方。

每次一提到它,脑海里就像放电影一样,涌现出很多有趣的场景和回忆。

山陕会馆在我们那儿的老城区,它的大门就特别有看头。

大门那柱子,粗得感觉我两三个小伙伴手拉手都抱不过来呢。

大门上头的雕刻呀,精雕细琢的,有些地方刻着龙,龙的鳞片一片一片的都能数得清,张牙舞爪的样子仿佛下一秒就要冲破石门飞出来。

听老一辈人讲,当年工匠们在这儿可下了大功夫,工钱都是按照雕的花纹精细程度给的。

记得有一次,我和几个哥们儿偷偷地溜进去,想探寻一番这神秘的会馆。

一进门,就像一下子穿越到了古代。

庭院里铺的石板路一块一块整整齐齐的,那时候,我不小心被一块翘起的石板绊了一跤,还差点磕破了膝盖。

低头一看,那石板缝里还长着几株小野草,绿绿的,在风里晃悠,好像在笑话我不小心呢。

会馆里的建筑那都是古色古香的。

有一个大戏台,虽然现在用得不多了,但看着那戏台子,就能想象到以前戏班子在台上咿咿呀呀唱戏的情景。

演员们穿着花花绿绿的戏服,甩着袖子,台下的观众嗑着瓜子大声叫好,那场面肯定热闹得不得了。

戏台周围的木雕精致极了,全是各种戏曲人物的造型,有的在骑马,有的在拱手作揖,活灵活现的。

再往后面走,两边都是一间一间的小屋子,现在这些屋子都用来展示一些古老的物件儿。

有一些旧账本,上面写着密密麻麻的字,虽然看不懂,但就感觉是满满的历史感。

还有一些老照片,照片里的人穿着那种老式的衣服,表情看起来都很严肃。

看着这些历史的痕迹,我们几个小鬼头都不敢大声喧哗了,生怕吵到了这些有着年代记忆的东西。

这么多年过去了,山陕会馆就像一个默默无言的老者,见证着家乡的变迁。

只要有空,我还是会去那儿逛逛,看看那些熟悉的建筑和物件,它有着一种魔力,总是让我心安。

《家乡山陕会馆的四季》我家乡的山陕会馆在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模样,就像一个百变的魔术师。

春天的时候,山陕会馆像是从冬眠中慢慢苏醒过来。

会馆周围的大树开始长出嫩绿的新芽,风一吹,那些小叶子就沙沙沙地响,像是在互相打招呼。

山陕会馆冷知识

山陕会馆冷知识

山陕会馆冷知识山陕会馆啊,那可真是个充满神秘又有趣冷知识的地方呢。

一、建筑风格的独特之处。

山陕会馆的建筑风格超级独特。

它融合了好多地方的建筑特色,你看那屋顶的飞檐,就像是要展翅高飞的鸟儿一样。

它既有山西建筑那种大气磅礴的厚重感,又有陕西建筑的那种古朴韵味。

会馆里的木雕啊,简直绝了。

那些雕刻的图案栩栩如生,有神话故事里的人物,像孙悟空啦,二郎神啦,就像被封印在了木头上一样,活灵活现的。

而且这些木雕的细节处理特别精致,你要是凑近了看,连人物衣服上的褶皱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呢。

还有那砖雕,就像是给会馆穿上了一件华丽的花衣裳。

每一块砖上的图案都不一样,有花卉,有瑞兽。

瑞兽的样子特别威风,就像在守护着会馆一样。

这些砖雕不仅仅是为了好看,还体现了当时山陕商人的一种美好的愿望,希望自己的生意像这些瑞兽一样威风凛凛,永远昌盛。

二、背后的商业文化。

山陕会馆可是山陕商人在外地的一个重要的商业据点呢。

当时的山陕商人可厉害了,他们走南闯北,到处做生意。

会馆就像是他们的家一样,在这里他们可以交流商业信息。

你能想象吗?在那个没有互联网的时代,他们就靠着会馆这个平台,分享哪里的货物好卖,哪里的原材料便宜。

比如说,有个山西的商人在会馆里喝茶的时候,就跟陕西的商人说,“哎,兄弟,我在某个地方发现了一种新的布料,那质地可好了,在当地可受欢迎了,咱们可以考虑进点货,拿到咱们这边来卖。

”然后大家就一起商量着怎么做这个生意。

而且会馆还有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解决商业纠纷。

要是两个山陕商人之间有了矛盾,他们不会去官府,而是来到会馆。

会馆里有一些德高望重的商人,就像现在的仲裁员一样。

他们会根据山陕地区的商业规矩来评判对错。

这就保证了山陕商人之间的团结,大家都遵守这个规则,生意也就越做越大了。

三、会馆里的祭祀文化。

山陕会馆里还有很浓厚的祭祀文化呢。

里面会供奉着财神爷啊,还有一些地方的神灵。

商人们可敬重这些神灵了。

每次有重要的商业活动之前,他们都会到会馆里来祭祀。

描写开封山陕会馆诗

描写开封山陕会馆诗

描写开封山陕会馆诗说起开封的山陕会馆,那可真是一个充满故事和韵味的地方。

山陕会馆就像一位低调却内涵丰富的老者,静静地伫立在那里。

它的建筑风格独特得很呢。

从外面看,那大门就像是一张神秘的大口,仿佛要把岁月的故事都吞进去再慢慢讲出来。

走进会馆,你能看到雕梁画栋,那些精美的雕刻就像是古代工匠们留下的调皮的小玩笑。

柱子上的雕刻栩栩如生,仿佛那些花鸟鱼虫都能随时跳出来跟你打个招呼。

会馆里的一砖一瓦都像是有记忆的。

我想,在很久以前,这里一定是热闹非凡的。

商人们来来往往,谈着生意,也许还会在这会馆里喝杯小酒,作上几首诗呢。

那时候的诗,肯定都是带着浓浓的烟火气和商业的智慧。

比如说,“会馆之中商意浓,山陕之人情义重。

雕栏画栋眼前映,富贵荣华此中逢。

”这诗虽然直白,但是却能把当时会馆里那种繁荣的商业氛围和人们之间的情谊表达得淋漓尽致。

到了晚上,月光洒在会馆的屋顶上,就像是给它披上了一层银色的纱衣。

这时候,会馆就变得更加神秘了。

我仿佛能听到那些从古代传来的吟诗声。

也许是某个思乡的山陕商人,对着明月,吟出了“身在开封会馆间,心系山陕故乡远。

明月可知游子意,何时归乡把家还。

”这种诗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当时人们的情感世界。

山陕会馆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像是一首诗的片段。

那回廊,就像是诗的韵脚,婉转曲折。

你走在回廊里,就像是在诗的韵律里漫步。

还有那庭院中的花草树木,它们也是诗的一部分。

“会馆庭院花草香,山陕风情韵里藏。

绿树成荫遮日月,古风古韵心中装。

”这些花草树木见证了会馆的兴衰,也见证了来来往往的人们的喜怒哀乐。

我特别喜欢在会馆里找个安静的角落,闭上眼睛,想象着过去的场景。

那些穿着长袍马褂的商人,那些充满韵味的方言,还有那一首首即兴创作的诗。

山陕会馆就像是一个诗歌的大熔炉,把不同的情感、不同的故事都融合在了一起。

它不仅仅是一个建筑,更是一部用诗写成的历史书。

这里的诗,没有那种故作高深的感觉。

都是实实在在的,就像老百姓唠家常一样。

中国著名会馆——洛阳山陕会馆

中国著名会馆——洛阳山陕会馆

中国著名会馆——洛阳山陕会馆洛阳山陕会馆,别称西会馆,位于老城区九都东路,始建于清代康熙、雍正年间,是当时在洛的晋、陕两地商人筹资修建的经商、聚会、社交场所。

馆址占地面积10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近5000平方米。

洛阳山陕会馆中轴线卜有照壁、山门、舞楼,正殿、拜殿等,中轴线左右为对称的东西穿房及配房。

洛阳山陕会馆也是豫西地区保存较为完整的清代早期建筑群之一。

洛阳地处中原,居水陆之便,邻山西、陕西,南达江淮,东靠齐鲁。

会馆“制称宏丽”。

康熙、雍正年间,洛阳山陕会馆建成,为当时在洛的晋、陕两地商人筹资修建的经商、聚会、社交场所。

嘉庆、道光年间,山陕会馆经历了多次修缮。

新中国成立后,山陕会馆一直由洛阳市第七中学使用,该建筑成为洛阳市七中的校舍,1986年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归洛阳市文物管理局管理,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4年,洛阳隋唐大运河博物馆依托洛阳山陕会馆建成对外开放。

洛阳山陕会馆坐北朝南,布局前密后疏。

有琉璃照壁、山门、舞楼、正殿、拜殿等建筑,门前还有两对石狮。

其中正殿是会馆的主体建筑,面阔5间,进深3间,歇山式顶,琉璃覆瓦。

壁高12米、宽13.2米,由青色雕砖砌成,正中用彩色琉璃方砖镶成3块方形壁面,其上雕饰二龙戏珠、花卉、人物等,基座雕饰有图案。

正殿为中心建筑,面阔5间,进深3间,歇山式顶,琉璃覆瓦,勾连斗拱。

会馆的地势偏低,没有正开的大门,只有东、西两个仪门。

东西仪门中间有照壁,高约12米,宽13米。

正对照壁的是山门,门的正上方刻着“河东夫子”四个字。

这“河东夫子”指的是关公,关公是诚信之师,敬奉他代表商人要以诚信为本。

山门后面是舞楼,楼上的屋脊都是琉璃构件,那二龙相戏的“珠”是蜘蛛,象征商路的四通八达;那条连接整个琉璃屋脊的绳子图案,又有“绳绳相扣,代代相传”的寓意;姿态各异的八仙,自然指商道上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还有白菜,意指“白来财”。

社旗山陕会馆解说词

社旗山陕会馆解说词

社旗山陕会馆解说词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社旗山陕会馆呀!这地方,那可真是个宝藏。

你想想看,那精美的建筑就像是一件巨大的艺术品摆在那儿。

一走进那大门,哇塞,就好像进入了一个特别的世界。

那雕梁画栋,那细致的雕刻,那独特的布局,不就跟咱家里精心布置的房间一样嘛,但可比咱家里的漂亮多了去啦!
那戏楼多气派呀!想象一下,以前的人们在这儿看戏,得多热闹,多有意思。

那声音仿佛能穿越时空传到现在呢!还有那拜殿,庄严又肃穆,站在那儿,你都能感觉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会馆里的那些石碑呀,就像是一个个沉默的见证者,记录着过去的点点滴滴。

你去看看那上面的字,虽然咱不一定全认识,但能感觉到那都是有故事的呀。

还有那庭院,走在里面,就仿佛在跟过去的时光对话。

说真的,社旗山陕会馆真的值得你花时间好好去逛逛。

这可不是一般的地方,它承载着历史,承载着文化。

你在里面转一圈,就好像经历了一场奇妙的旅行。

咱平时总说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其实有时候家门口就有值得探索的好地方呀!社旗山陕会馆不就是嘛。

你去了,绝对不会后悔。

你会被它的魅力所吸引,会惊叹于古人的智慧和技艺。

咱可别小看了这些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这都是咱的财富呀!就像咱家里传下来的宝贝一样,得好好珍惜。

所以呀,有机会一定要去社旗山陕会馆走走看看,去感受感受那份独特的魅力。

相信我,你会被深深折服的!。

游社旗县山陕会馆的作文

游社旗县山陕会馆的作文

游社旗县山陕会馆的作文
今天,我们去社旗县爬山陕会馆。

一进门,就看到山陕会馆的大门,通红通红的,像一个乐呵呵的大嘴巴。

走出来,抬头看看,屋檐雕着好多小动物,有小狮子,有小猴子,也有小老虎,听说它们以前在玩躲猫猫呢!
院子里,有好多棵大树,树桠落着很多红色的灯笼,像一串串红宝石,熠熠发光。

我们跳上台阶,走进一座大殿,里面有好多柱子,柱子上雕着各种各样的花纹,漂亮极了!
大人们都在解说,但我好像没听明白,我的眼睛一直看着几个雕刻,仿佛在跟它们对话,它们以前也好像在跟我说话。

后来,我们又来到另一个院子,那里有一个戏台,听说以前经常会有戏曲表演,现在已经没有了。

我忍不住想象那些演员穿着华丽的服装,在台上哼着优美动人的曲调,一定很美丽!
走下山陕会馆,阳光撒满了大地,我的心里也饱含了阳光。

这一次一个人的旅行,我看到了很多迷人的雕刻,听到了很多有趣的故事,还了解了以前人们的生活,真是太棒了!
明天,我要把这些故事讲给小伙伴们听,让他们也去感受那些古老的建筑,几个形象生动的雕刻,以及那些神奇的故事。

山陕会馆讲解词

山陕会馆讲解词

山陕会馆讲解词
山陕会馆,简称山陕,是湖北省姹紫嫣红的武汉市汉口江滩上的一座近代建筑,是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武汉市优秀历史建筑。

山陕会馆建于1926年,由山东和陕西两省籍华侨捐资修建,主要用作共青团的办公场所和两省籍华侨们交流联络的场所。

会馆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中西方的元素,外观独特,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山陕会馆的建筑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整体呈现出仿古建筑风格,东西两座对称建筑宽敞明亮,中间的大门为拱形,外墙以红砖为主要材料。

会馆内部布局合理,分为大堂和多个用于会议和办公的厅房。

会馆的建筑形态独特且比较稳固,是一座具有较高历史和艺术价值的建筑物。

山陕会馆作为湖北省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修缮保护得较好,不仅保存完整,而且在文化活动和展览方面也充分发挥作用。

现在,山陕会馆已经成为湖北省和武汉市国内外交流的重要场所,定期举办各种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和展览。

总的来说,山陕会馆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座具有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的文化场所。

它的存在既见证了中国华侨的爱国情怀,同时也为武汉市的城市建设和文化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陕会馆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你们到山陕会馆来参观。

山陕会馆,位于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东关古运河西岸,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陕会馆始建于清朝乾隆八年,即公元1743年:距今己有267年的历史。

明清时期,京杭运河带动了聊城经济的发展,便利的交通使经济、文化空前的繁荣昌盛,当时的聊城因此享有“江北一都会”的美誉,来自于全国各地的商人使聊城百业兴隆,山陕会馆就是当时由山西和陕西商人为了“祀神明、联桑榨”而建立的。

“联桑样”是联络同乡之间的感情,逢年过节时商人们在会馆集会搞一些活动庆祝节日,“祀神明”呢,商人敬奉的神仙是三国时智勇双全的关羽,所以会馆的俗称就是“关帝庙”。

因为关羽是山西运城解州人,作为他的老乡,商人们认为关公可以荫蔽他们平安、发财,所以要拜祭他。

(山门)会馆始建于清朝乾隆八年,完工于嘉庆十四年,工程耗时66年,费白银60465.69两,面积不大,只有五亩七分(3311平方米),但布局紧凑,雕刻精美,堪称古建筑之集大成者。

山门,是会馆的大门,三间牌坊式门的楼,上方悬挂的竖匾“协天大帝”,是说关公是协助上天统御万众的神。

下方的木质浮雕垂花门罩,雕刻着白象、骆驼、棋鳞等佛教吉兽和托塔天王李靖等佛教天王。

大门高3米,宽2、3米,两侧的对联是歌颂关公的,“本是豪杰作为,只此心无愧圣贤,询足配东国夫子;何必仙佛功德,唯其气充塞天地,早已成西方至人。

”意思是说:“关公的所作所为己经是一位豪杰了,而他的思想和品德就算和圣贤相比,也是无愧的,足以和东方鲁国的孔夫子相媲美;您何必修仙拜佛呢,关公并没有那样做,但他的浩然正气却能够充塞于天地之间,早已成为最完美的人了”。

对联将关羽的地位放在最高顶点,以和孔子相匹配,体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

两边的小门上方各有石刻匾额一方,体现出儒家思想的中庸之道;“履中”是说做人应该行为中正;“蹈和”是讲待人接物应该和气,在这里也可以表现出商人讲究和气生财的处世哲学。

小门两边是砖砌八字影壁,刻有“精忠贯日,大义参天”,是对关公一生的高度评价,由此也可以表明会馆是一座关帝庙的宗旨。

(照壁)在戏楼的后山墙上,刻着“岑楼凝霞”四个字,意为戏楼虽然不大,但雕刻和绘画非常精美就像彩霞一样。

山墙中央有一条直通庭院的甬道,甬道的旁有两幅大型石刻版画,左为松鹤延年,右为福禄发财,表现了商人对多财多寿的愿望。

版画是石刻插屏架的形式,纹饰有小狮子、牡丹、石榴、凤凰、宝瓶和象征春夏秋冬的牡丹、荷花、菊花、腊梅,均为我国传统吉祥图案。

这两幅版画因为正对两个小门,所以同时具有照壁的作用。

石刻作品的上方,各有砖雕垂花门罩,刻有楔鳞、飞鸟等图案。

(夹楼、钟鼓楼)在戏楼的后山墙和山门之间,有一座承前启后的建筑一一遮雨过楼。

它的作用是下雨天遮雨用的。

有四个木质倒垂莲花座,每个莲花座的花心有一枚铁环,在节日时悬挂宫灯以显示节日气氛。

站在过楼下,向两边可以望到南北夹楼和钟鼓二楼。

夹楼是当年演员唱戏时化妆休息的场所,楼下各有门以便于人们通行,门楣上刻有“望海”“对岳”,是以此表达商人们高瞻远瞩,站在这儿可以看到泰山和东海。

钟鼓楼均为筑于砖石方台上的二重檐歇山十字脊方形楼阁。

钟楼门媚上书“振聋”,石柱上刻着“其声大而远,厥意深且长”意思是说,这钟的声音高而且悠远,这能不让人感到意味深长呢?鼓楼上刻的“警聩”是和“振聋”相对仗的。

对联是“当知听思聪,岂可耳无闻”,意思是因为这鼓声,人们都己变得耳聪目明了,难得你还没听到吗?钟鼓楼的设臵,体现了神庙的晨钟暮鼓之习。

古代的寺院通过早晨的钟声、晚上的鼓声来提醒众生,不要贷聩,不要迷惑,来感悟人生的真缔。

(戏楼)戏楼是三间台口,两层结构的一座建筑。

瞻下的额枋是木质透雕作品,原材料是整一根的木料,雕刻、刨光、彩绘之后具有强烈的立体感,刻有花开富贵、龙凤呈祥、三星高照,表现了商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戏楼的四根石质方柱上刻有对联,内侧的是“宫商翕奏,心是金榜题名,洞房花烛,扮演成文,快意在坦道骏马,高帆顺风”。

上联中的“金榜题名,洞房花烛”是四大喜事中的头两件。

古时候人们常说人生有四大喜事“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而下联中骑着高头骏马在平坦的大道上飞奔,乘坐着挂着高帆的船在河中顺流而下,这是两件人生快事。

对联是说,“吹奏着和谐的音乐,人生最赏心的事情是高中状元之时和洞房花烛之夜;在人生舞台上,每个人扮演着各种角色,最快意的事情是坦道骏马时和高帆顺风时”。

外侧的对联是“结五万春花,奏雅宣和,无戾风骚称杰构;谱大千秋色,镂金错彩,有禅世教既奇观”。

有两层意思,一是戏楼的雕刻和绘画非常美丽,远望上去像五万朵春天绽放的花朵;二是形容戏楼上演唱的剧目,对于人们是起着劝人向善、健康有益的作用的。

戏台迎屏大柱上刻有对联“响遏行云,一曲笙簧欣销乐利;歌翻白雪,八方舞蹈贺升平。

”意思是“响亮的音乐使流云也停住倾听,人们用欢快的乐章庆贺安居乐业的景象;歌唱着高雅的乐曲,百姓们载歌载舞地歌颂着平安的生活。

”戏楼的二楼是拜神的场所,开戏前拜戏神,五月十三、六月二十四关公单刀赴会和生日的时候拜祭关公,以表示商人们的虔诚和敬意。

戏楼建筑特点最明显的表现在其顶部,一般的古代建筑顶部多是四个挑角,而戏楼顶部却向东北、东南各伸出两个挑角,向西北、西南各伸出三个挑角,便整个顶部形成十翼角,看去如风凰展翅,似俊鸟争飞,显示出生气勃勃的气势。

外观令人叹为观止,而内部的结构复杂具有难度,这一点从金国来讲都是非常少见的。

(槐树)两棵古槐已有四、五百岁的树龄,是明朝的古树。

当年建会馆时,山陕商人买下了这块民宅,当时就有这两棵槐树,商人们取其申间位臵作会馆的中轴线,所以会馆是明显的左右对称的古代建筑,并且和两棵明槐有非常重要的关系。

(南北看楼)位于院落的南北两侧,各面阔五间;上下两层,是人们听戏的场所。

(石狮)石狮各高3.25米,由底座、须弥座、石狮三部分组成。

两头石狮,居左的雄狮目视前方,神态威武,脚踏绣球,意味着雄狮掌握至高的权力,俗称“狮子滚绣球”;雌狮目光朝斜下方,神态温顺和气,脚踏子孙昌盛象征的小狮子,俗称“太狮少狮”。

狮子下面刻有精美的图案,是佛教八宝:剑、杵、铃、琶、伞、塔、钵、印。

须弥座上则刻着花瓶、石榴、瓜果、小鹿、麒麟以及凤凰牡丹、鸬鹚荷花、彩蝶菊花、喜鹊腊梅等春夏秋冬吉祥图案。

用于表现“平平安安”、“多子多孙”、“福禄绵绵”、“四季吉祥”的含意。

(关帝大殿)关帝大殿即正殿,面阔三间,正殿前瞻下悬挂着刻有“大义参天”四字的巨幅木匾,前廊有四根石质方柱,刻有楹联两对。

内柱的阳文楹联为“伟烈壮古今,浩气丹心,汉代一时真君子;至诚参天地,英文雄武,晋国千秋大丈夫。

”意思是说“关羽的伟大功业震撼着古今,影响着历史,他的浩然证气和赤诚忠贞之心,使他成为汉朝一世品德最高尚的人,而他杰出的文才武略也使关公成了山西一带千古传颂的伟人。

”外柱的阴文对联是“非必杀身成仁,间我辈谁全节义;漫说通俗致用,笑书生空读春秋。

”意思是“何必空喊杀身成仁的口号,问问我们当今这些人,谁能像关羽那样做到节义双全呢?别说你能通晓经典并能尽其功用,实质上和关公相比,你不过是空读经书罢了!”两幅对联都是对关羽进行了高度评价。

檐柱上方有三块木质透雕额坊。

中间一块刻有老子和八仙人物。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春秋时期楚国人,是道家始祖。

他的两侧分别雕刻八仙,南侧为铁拐李、何仙姑、张果老、吕洞宾北侧为汉钟离、韩湘子、曹国舅和蓝采和。

在这时雕刻八仙,表现了商人希望能像八仙过海一样,各显其能,多多发财。

左边额坊刻有“神仙传”的故事。

“神仙传”中“烂柯山”的故事是这样的,古时有个柴夫打柴时观看两个老人下棋,并吃下了神仙吃剩的桃核,下山后发现一切都己改变,他的斧头把柄已经腐烂,村里的人他都不认识了,打听之后才知道山下己经过了好几百年的时光了,他遇到的是神仙,吃下的是仙丹。

这就是“天上一日,人间千年”的故事,反映了人们对人生短暂的遗憾。

右边额枋刻有行孝图,是我国古代二十四孝中的几个故事,从左向右为:《哭竹生笋》其意思是说:“晋时有一个叫孟宗的人,少年时就死了父亲,母亲年老而有病,那年冬天,生病的老母忽然想吃竹笋煮的汤。

天寒地冻,哪儿有新生的竹笋呢?孟宗一时无计可使,心里焦急,便跑到竹林里去抱着竹子痛哭流涕。

最终仍是孝心感动了天地,一刹时竹笋便从地上破土而出。

孟宗万分惊喜。

然后,便将竹笋拿回家中,并用竹笋做成汤献给母亲。

母亲吃过之后,本来很重的病竟然立刻痊愈了。

”《扇枕温衾》其意思是说“后汉有个叫黄香的人,年纪九岁时便失去了母亲,为此他哀思绵绵,十分憔悴,同乡邻里都称赞他真是个孝子。

许多事情都由他亲自去做,从来不怕辛苦。

夏天暑热,临睡前他总要拿把扇子,把父亲睡的枕席扇凉;冬天寒冷,每到晚上,他便用自己的身体把父亲的床被捂热,而后才让父亲入睡。

虽为童子,但却有如此孝心,实非一般童子所能为。

相传,这件事在当时曾得到了太守刘护的表彰,并且刘护曾把他收为门徒,与别人区别对待。

”《怀桔遗亲》其意思是说:三国吴人有个叫陆绩的人,年龄才六岁,于九江去见袁术,袁术便拿出桔子来招待他。

在吃桔子时,陆绩趁袁术不注意,便悄悄地拿了两个桔子揣入怀中。

不料,在回归拜袁术时不小心,双桔从怀中掉落地下,此地正被袁术看到,袁术便开玩笑说,“小陆郎作宾客怎么怀藏桔子呢?”陆绩立刻跪在地上答道,“我母亲最喜爱桔子,我想拿回家送给她吃。

”这些话,袁术听了感到大为惊奇。

《为母埋儿》其意思是说:西汉河内温人郭巨,家境贫穷,生有一个儿子,才三岁,郭巨的母亲十分疼爱他,省下自己的口粮给小孙子吃。

郭巨感到很不是滋味,便对妻子说:“家里贫穷,不能很好地供养母亲,现在小儿子又分吃了母亲的口粮,为什么不把这小儿子活埋掉呢?要说孩子,我们可以再有,母亲却不可再有第二位了”。

妻子不敢违背郭巨的意愿。

郭巨便亲自挖坑,准备为母埋儿。

当坑挖到三尺深时,忽然露出一块很大的黄金,黄金上面还写着红字: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闻雷泣墓》其意思是说:三国时魏人王衰,事亲至孝。

在他母亲生前的时候,他的母亲最怕天上的雷声。

母亲去世以后,埋葬在山林里,因为母亲生性怕雷,每遇风雨天,王衰只要听到天上有雷响之声,就立即跑到母亲的墓旁,并跪在那里对母亲说:"有我王衰在这里,母亲您不要害怕了"。

《恣蚊饱血》其意思是说:晋时有一个叫吴猛的人,年龄八岁,因家中十分贫穷,连蚊帐都买不起。

每到夏天蚊虫多时,吴猛为了孝敬父母,都任凭蚊子在自己身上叮咬,让蚊子喝饱了自己的血,蚊虫再多他也不去驱赶,直到蚊虫吃饱不再咬人,然后再请父母安歇。

这样蚊子也就不再去咬及父母了。

《卧冰求鲤》其意思是说:西晋时临沂这个地方有个叫王祥的人,因早年丧母,曾和继母朱氏一同过活,因为朱氏生性不慈,故在王祥的父亲面前常说王祥的坏话,以致使父亲的耳朵也软起来,从此朱氏对王祥便耍起歹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