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导则的再认识
城市设计导则范文

城市设计导则范文城市设计是指在城市规划的基础上,对城市空间的布局、功能划分、建筑高度、交通网络等方面进行规划和设计的过程。
好的城市设计可以创造出宜居、可持续、美观的城市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首先,城市设计需要注重城市功能的合理布局。
一个城市应该有合理的产业结构和功能分区,不同的区域应该有不同的功能,以便更好地满足居民的需求。
比如,商业区应该集中在市中心,居住区应该远离工业区,公园和绿地应该分布在城市各个区域,以提供休闲和活动的场所。
其次,城市设计需要注重人与自然的平衡。
城市应该保留一定的绿地和自然环境,以促进居民的身心健康。
这可以包括建设公园、花园以及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等手段。
同时,城市设计还应该考虑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比如,优化交通网络,鼓励公共交通和自行车出行,减少汽车污染和交通拥堵;合理利用能源资源,提倡绿色建筑和能源节约等措施。
再次,城市设计需要注重城市的美观性和文化特色。
一个美丽的城市可以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因此,城市设计应该注重建筑的外观和风格,使建筑和街道布局相协调;注重街头艺术和文化设施的设置,为居民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和休闲娱乐场所;注重城市形象和宣传,吸引游客和外来人口。
最后,城市设计需要注重社会参与和公众意见的征集。
城市是居民共同生活的空间,因此他们应该有参与城市设计的权利。
城市设计过程中,政府和规划部门应该积极征集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开展公开听证会和座谈会,以便更好地反映居民的需求和意愿。
综上所述,城市设计导则应该注重城市功能的合理布局、人与自然的平衡、城市的美观性和文化特色,以及社会参与和公众意见的征集。
只有通过科学的规划和良好的设计,我们才能创造出宜居、可持续、美观的城市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设计导则的再认识

and management
to
This will have vital significance
alhancg the
operability ofurban
design practices in China.
巾
实施手段
准许.控制.擤议.法令等等区划 1城市设计政策的关键组成部分
【Key words】Urban
城市设计导则的再认识
Reunderstanding of Urban Design Guideline
■戴冬晖12金广君2●Dai Donghui Jin Guangjun
【摘要】作为城市设计由设计语言转译为管理语言的 主要成果,城市设计导则是城市设计导控作用得以发 挥的煤介.它将对未来城市空间的美好预期与日常的 规划管理联系起来,其质量直接影响城市空间的品 质。本文从释义、本质与作用,编制与表达等方面对 城市设计导则进行深入研究与论述,以期为促进我国 城市设计的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Urban design
design,Urban design guideline
implement
导,使之与地方政府或其他组织的为维护地方特色 所制定的设计政策保持一致的文件…’。 美国和英国对设计导则的解释虽然略有不同, 但是都指出导则是对上一层坎规划和设计政策的 进一步解释,以有效推进下一阶段具体行动的实拖。 一般而言,政策更倾向于设计目的和原则的表述,而 导则则是对如何实现目标或原则的深入说明。John Punter和M甜hew Camlorta针对设计政策与设计 导则的关系图解(图1)指出理想的设计目标陈 述应针对地区范围i设计政策应主要是设计目标的 基本陈述(即为了得到什么),偶尔是设计原则的陈 述(即目标和所期望的空间形态之间的联系J:设计 导则对于绩效性内容的强调甚于规定性内容{在英 国,政府十分反对设计政镱中的规定性内容)。他们 进一步指出,当涉及细节问题时.特别是这些问题 在政府的建议之外时.最好以导则而非政镱的形式 问的联系。 在我国.单从词义来看.导则是标准文件的一 种。”标准文件”是一个通用术语.包括标准、技术 规范.操作规程和法规,导则等.有强制性。推荐 性、指导性之分。强制性的标准文件就是法规;针 对工作原则,方法或概念等提出的推荐性.指导性 的标准文件则一般称为导则.具有一定的规范性。 对于“城市设计导则“而言,虽然在我国应用广泛. 却仍未有统一的解释,各方对它的理解与阐释可谓 五花八门,在实践运用中难免令人困惑。 西方国家将城市设计管理的依据划分为”政策” 和“导则“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二者既有区别又有 联系.易于理解与执行.并在其基础上还可以对导 则的具体类型作进一步细化。 根据我国实践开展的情况.从广义上讲.可将 所有由设计文件转译过来的城市设计导控规则统
城市设计导则的科学意义盘点

城市设计导则的科学意义盘点城市设计导则是现代城市设计的一种重要成果表达方式,其目的在于引导土地的合理利用,保障生活环境的优良品质,促进城市空间的有序发展,同时为政府和规划管理部门提供一种长效的技术管理支持。
今天店铺分享了城市设计导则的科学意义,一起来制作吧。
城市设计导则的科学意义1 城市设计导则问题的缘起18世纪下半叶,随着突飞猛进的工业化进程,城市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也逐渐产生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生活品质恶化等一系列城市问题,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就是围绕这些问题的解决应运而生的。
城市规划的实质在于合理利用城市的土地和空间资源,协调城市功能布局以及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故而其着眼点远离建筑物质形态而偏向于社会的整体平衡,是一种强调总体协调、彼此相关而不突出个体的政策过程取向(Policy-Oriented Process)。
但具体城市的建设大都还是由许许多多的、彼此并不一定相关的个体项目构成。
如建筑设计或是小范围的外部空间设计,一个委托人、一份设计书、一笔资金就可以达到目的。
在属性上,这种设计主要反映业主及其能对建筑建造过程产生影响的那些人的思想与价值观念,而忽略了整体效应与彼此间的联系,是一种有突出个性的工程产品取向(Product-Oriented Process)。
如果人们直接以城市规划去指导微观的项目建设和建筑设计,极易造成彼此间的脱节,并直接导致环境品质的下降,中观层面的现代城市设计(Urban Design),作为两者间的“减震器”(Shock Absorber),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逐渐发展起来的。
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对城市社会的空间环境设计,改善人们的生存空间的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
传统城市设计主要与“美”的塑造、或“城市美化”相关。
人们通常认为,城市建设的管理依据应该是具象的建筑效果图和明确的建筑高度、层数、楼地板面积等数据,而事实上,现代城市设计已经远远超出了单纯“美“的问题,而越来越扩展到其它的方面。
浅谈规划管理视角下的城市设计导则

浅谈规划管理视角下的城市设计导则【摘要】当前城市设计作为城市规划领域的一门重要学科越来越受到政府部门、设计师和开发商的重视。
与此同时,作为指导、实现城市发展的城市设计导则,在具体的城市规划实践中却未能很好地体现其重要价值与作用。
本文从城市规划管理的角度出发,以天津地区城市规划管理为例,分析城市设计导则在现行城市规划建设中的作用,从而探寻城市设计导则在编制和实践过程中与城市建设发展存在的问题,并试图从规划管理的角度提出解决的观点和建议。
【关键词】规划管理;城市设计1.城市设计导则的缘起和发展城市设计导则是人们在长期的城市规划实践工作中,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逐渐总结、研究形成的一种法令型成果形式,是引导和控制城市建设中城市空间形态、风格特色、历史文脉、生态环境与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相互融合的过程,是联系城市设计与城市管理的纽带,也是城市规划管理中最有价值的一种城市规划理论方法,其宗旨是在城市的发展中寻求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是城市规划理论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以人为本”核心价值理念的重要体现[1]。
城市设计导则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欧斯曼的巴黎改建中及20世纪初美国纽约土地使用分区管制规则[2]。
即最初对建筑用途、容积率等基本规划条件的控制,之后人们又根据城市管理的实际需要陆续制定了相应的导则,这就是导则的雏形。
城市设计导则最早出现于1970年美国旧金山城市规划及其实践[3]。
当时,旧金山在城市规划的实施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当地规划管理部门为了确保城市环境在具体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质量,将设计计划变成了设计导则进行控制。
之后,城市设计导则在美国和欧洲迅速兴起,成为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重要环节。
近年来我国的城市设计成果也越来越多的使用设计导则一词,并把导则的具体内容作为城市设计实施管理的成果之一[4]。
20世纪90年代城市设计导则被引入我国部分城市的规划管理中,是作为把城市设计成果落实为可操作性的城市规划控制的有效工具,并贯穿于城市规划管理各阶段[5]。
宁波市城市设计导则

宁波市城市设计导则一、导则背景宁波市作为浙江省的经济中心和沿海城市,近年来城市发展迅猛。
为了进一步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和居住体验,宁波市制定了城市设计导则,以指导城市建设的规划和设计。
二、城市设计原则1.可持续性原则:城市设计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建立绿色生态系统,提供良好的空气质量和水资源保护,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和节能环保的建筑设计。
2.人本原则:城市设计应以人为本,注重人们的需求和福祉。
创造宜居的城市环境,提供高品质的公共服务设施和文化休闲设施,提升城市居民的幸福感和生活品质。
3.文化特色原则:城市设计应保护和发扬本地的历史文化遗产,创造独特的城市景观和形象。
在建筑设计和公共空间布局中融入当地的文化元素,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风貌。
4.灵活性原则:城市设计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未来的发展和变化。
注重城市各个功能区的互相衔接和交流,提供便利的交通网络和智能化的城市管理系统,为城市未来的发展留下空间和机会。
三、城市设计内容1.城市功能区划:根据城市的发展需求,合理划分城市的功能区域。
明确城市的商业中心、居住区、工业区、保护区等各功能区的边界和布局,促进城市的有序发展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2.建筑设计规范:制定建筑设计的规范和标准,包括建筑外观、高度、体量等要素。
推动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的应用,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和环保性能,促进城市的低碳发展。
3.公共交通规划:完善城市的公共交通网络,提供便捷的交通服务。
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使用,缓解交通堵塞和环境污染问题,提高出行效率和居民生活质量。
4.绿化景观规划: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和绿化覆盖率,打造宜居的城市生态环境。
推广生态景观的设计理念,提供丰富多样的绿化设施和自然景观,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5.历史文化保护规划:保护和利用好宁波市的历史文化遗产,提升城市的文化底蕴。
修复古建筑和历史街区,保留传统文化的风貌和特色,发展文化产业,推动城市的文化旅游事业发展。
城市设计导则汇报

城市设计导则汇报首先,城市设计导则对于城市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和挑战,如土地资源有限、环境污染、社会不平等等。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设计导则,可以避免一些不合理的规划和建设,优化城市的布局和结构,提高城市的功能和效益。
其次,城市设计导则能够传承和弘扬城市的文化和历史。
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和历史遗产,这些是城市的独特魅力和竞争力所在。
通过城市设计导则的制定和实施,可以将城市的文化和历史纳入规划和建设的考虑范围,使得城市的形象更加凸显独特的文化内涵。
再次,城市设计导则应该充分考虑居民的需求和利益。
城市是居民生活的空间,城市设计应该以居民的需求和利益为中心,注重人性化和整体性的规划。
通过引入公众参与和民主决策机制,可以更好地反映居民的意愿和诉求,形成广泛的共识。
一、城市的整体规划和布局。
这涉及城市的总体规划和布局,包括城市的功能分区、绿地规划、交通导向等。
同时,还应该考虑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二、交通规划和建设。
城市的交通系统对居民的生活和工作具有重要影响,应该合理规划和建设交通网络,提高交通的便捷性和效率,并减少污染和拥堵。
三、建筑和景观设计。
城市的建筑和景观是城市形象和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注重建筑风格和景观特色的保护和传承,使城市的形象更加独特和美丽。
四、公共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布局和设计。
公共设施和服务设施对居民的生活和福利具有重要意义,应该合理规划和布局公园、学校、医院、商业中心等公共设施和服务设施,满足居民的各项需求。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和设计体系,明确责任和权力的划分。
政府部门和专业团体应该密切配合,形成统一的决策机制和实施机制。
二、加强公众参与和民主决策机制。
公众应该有权利参与城市设计的决策和实施过程,政府部门应该听取公众的建议和意见,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尊重居民的意愿和诉求。
三、加强城市设计的管理和监督。
加强对城市设计的管理和监督,提高规划和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引导与管控,城市设计导则体系思考

引导与管控,城市设计导则体系思考摘要:我国各级城市设计编制层级、管理体系基本确立,编制出一批经典城市设计方案项目。
然而国家层面尚未出台城市设计导则指南和技术规程,各地城市设计导则水平不一、深度各异。
发达地区城市设计导则针对性强,对不同地区、不同要素进行明确的引导和管控,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和科学性。
部分地区城市设计导则、指南仅对设计要求进行原则性列举,实操性有待提高。
本文分析研究城市设计导则的作用意义,提出应完善我国城市设计导则体系,并把握好引导与管控、国家与地方、刚性与弹性3大关系。
关键词:城市设计,城市设计导则,方向引导,量化管控1.我国各级城市设计管控方式2015年12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强城市设计”、“加强对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抓紧制定城市设计管理法规,完善相关技术导则”[1]。
2017年3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城市设计管理办法》,这是国家部委层面首次就城市设计工作制定部门规章,提出了城市设计的内涵定义“落实城市规划、指导建筑设计、塑造城市特色风貌的有效手段”,阐述了城市设计的编制层级“分为总体城市设计和重点地区城市设计”[2],并对各层级的编制范围和编制要点,以及管理部门、监督检查等方面明确了工作要求,正式推进城市设计制度化建设。
与此同时,住建部分两批组织57个城市开展城市设计试点工作,带动全国各地城市设计规章制度建设的浪潮。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结合地方政府规章和技术规程的制定,推进城市设计管控体系建设,几年来取得了较为丰硕的工作成果。
省级层面重在衔接住建部《城市设计管理办法》要求,出台适应本省的地方管理办法或实施细则,并对编制层级和实施审批等进行适度拓展。
如《山东省城市设计管理办法(试行)》提出“总体城市设计、区段城市设计、地块城市设计、专项城市设计”的编制层级[3],相较住建部提出的总体城市设计、重点地区城市设计进行了合理完善。
概念性城市设计的再认识

设计”的认识 和理解 态度不一 , 本文试图从分析其 内涵与外延
出 发 , 其再 认 识 。 对
2 概念性 城 市设计
概念性设计是一种普遍适用 的工作 方法 , 适用 于任 何项 目
的开发 和设 计。它是基于对项 目背景深刻 的理解 , 一种在 设 是
Re o n t n o e Co c p u l b n De i n c g i o ft n e t a i h Ur a sg
Z e g C a cn h n h o a
(n u oee f rf s n&Tc nlg,ih a 3 1 1, hn) J h a lg o si i C l oP e o eh ooyJ u 2 0 7 C ia n
1 城 市设计
城市规划是综合经 济 、 术 、 技 社会 、 环境 四者 的规划 , 追求
的是经济效益 、 社会效益 、 环境效 益三者的平衡发展 。也 即 , 今
计 前期对整个项 目的全面深入的思考 方法 ,是连接 目标 ( 主
题 ) 和结果 ( 形态设计 ) 的重要手段 , 是对 “ 城市形 态产生的 逻
上述种 种问题 , 都是 由于对城市设计 的内涵与 外延的认 识 念 阶段全 面深入 的研究和合理有效的方 法所造成 的。
看待 城市 空间的角度单一 , 其缺乏城市 设计概 尤 的含义, 综合体现规划 的意图 , 是城市设计追求的主要 目标 。城 还 比较模糊 ,
3 概念 性城 市设 计 的 内涵
要: 城市设计是连接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 的桥梁 , 概念性设计”手法 在城 市设计 领域应用广泛 。 “ 文章 分析 了 目前概念性城市设计存 在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官能上 的品质 满足感
形态和结构 可识别性 自由地走动 可达性 使用与活动的混合 多样性 令人兴奋的、积极的场所 活力 安全和保障 自由 参与和介入 民主 健康的、可行的结构和系统 可持续的环境
2 设计要素的金字塔
目标
形态 布局:结构 布局:城市纹理 密度 尺度:高度 尺度:体量 外观:细部 外观:材料 景观
城市设计成果审批有四种批复方式—市人 大立法批复、市政府批复、市规划局批复、市规划 局纪要及其他形式批复,前两种方式批复后的城市 设计成果将分别体现为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即经 过这两种方式批复的总体城市设计导则、专题设计 导则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局部城市设计导则均可 称作“城市设计政策”,具备较高的法律效力。其他 方式批复的城市设计导则则可作为对上一层次规 划设计政策作出进一步解释的指导性文件,起到补 充、完善规划设计政策的作用。
特征
连续性 与
围合性
环境 质量
可达性
可识 别性
可适 多样性 效率 应性 3 目标与形态要素之间的联系
称为“城市设计导则”。 与城市设计的实践类型对 应,导则可以分为总体城市设计导则、专题城市设 计导则和局部城市设计导则三种类型。从狭义上讲, 导控规则可分为城市设计政策和城市设计导则,二 者的划分以导则合法化后所获得的法律规范作用 大小为依据。“政策”广义上是一个覆盖面广泛的概 念,包括管理部门提出的法令、措施、条例、计划、 方案、规划或项目,所以公共政策包括了法律法规; 狭义的公共政策以政府的规章为主要形式,比法律 法规更有可变性,不如其规范、严格和精确。 城市 设计作为公共政策主要是指狭义上的公共政策。
导则的释义 “设计导则”一词由design guideline和design
guidance 翻译而来,也有学者将其译为 “设计指 南”、“指导纲要”、“设计指引”。Design guideline 一词常见于美国,而 design guidance 在英国较常 用,由于产生背景的差异,二者的含义并不完全相 同。 根据美国规划协会 2006 年颁布的《规划与城 市设计标准》,urban design guideline 是“提供一 般性的规划政策(planning policies)和实施规章 (implementing regulations)之间的联系①”。在英国, design guidance通常指“为开发项目的实施提供指 导,使之与地方政府或其他组织的为维护地方特色 所制定的设计政策保持一致的文件②”。
建议 关于如何实现目标/解释标准的进一步指导
程序 评估,咨询,摘要,建议,举例说明,坚定
实施手段 准许、控制、协议、法令等等区划
1 城市设计政策的关键组成部分
间的联系。 在我国,单从词义来看,导则是标准文件的一
种。“标准文件”是一个通用术语,包括标准、技术 规范、操作规程和法规、导则等,有强制性、推荐 性、指导性之分。 强制性的标准文件就是法规;针 对工作原则、方法或概念等提出的推荐性、指导性 的标准文件则一般称为导则,具有一定的规范性。 对于“城市设计导则”而言,虽然在我国应用广泛, 却仍未有统一的解释,各方对它的理解与阐释可谓 五花八门, 在实践运用中难免令人困惑。
目的 对地区未来的总体陈述 针对对整个地区和/或具体地段
目标 关于设计应该达到的目标的更为准确的陈述
(可否衡量) 目的、形式、公共压力、地方价值观的相互影响
原则
政策
联系目标和未来的形态
组成
导则 详细说明如何实现目标
规定性 最终成果的形式
尺寸,布局 (易于衡量)
绩效性 成果的执行 品质,活力 (难以衡量)
美国和英国对设计导则的解释虽然略有不同, 但是都指出导则是对上一层次规划和设计政策的 进一步解释,以有效推进下一阶段具体行动的实施。 一般而言,政策更倾向于设计目的和原则的表述,而 导则则是对如何实现目标或原则的深入说明。John Punter 和 Matthew Carmona 针对设计政策与设计 导则的关系图解(图 1)指出:理想的设计目标陈 述应针对地区范围;设计政策应主要是设计目标的 基本陈述(即为了得到什么),偶尔是设计原则的陈 述(即目标和所期望的空间形态之间的联系);设计 导则对于绩效性内容的强调甚于规定性内容(在英 国,政府十分反对设计政策中的规定性内容)。他们 进一步指出,当涉及细节问题时,特别是这些问题 在政府的建议之外时,最好以导则而非政策的形式 加以说明。 重要的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将导 则的关键原则在政下,导则体现出结果和过程两方面
的作用。就结果而言,导则对城市空间建设的作用在 于 :①确定和设计公共领域 ;②指定或限制土地使 用和建筑形式 ;③鼓励特定的开发模式 ;④保护既 存的城市环境;⑤指定公共艺术的类型和位置。就 过程而言,导则的作用则体现在:①承上启下,导 则为上一层次的规划与设计的目标和原则作出进一 步解释与说明,并为下一步规划与设计奠定基础; ②明确标准,导则为实现成功开发和获得高品质城 市空间提供了可靠的信息与方法,同时也成为评价 建设项目的依据,在设计评审中发挥作用;③促进 合作,通过适当的公众参与,导则为参与城市设计 的各方提供了一个对话和协商的平台,有利于其达 成共识 ;④教育大众,好的导则能够成为政府部 门、专业人员、开发机构和公众认识城市设计价值 的 “教材”, 有助于大众素质的提高。
作者单位:1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哈尔滨 · 150006) 2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深圳 · 518055)
收稿日期:2008-12-28
自 20 世纪 90 年代早期“城市设计导则”被引 入我国部分城市的规划管理中,其作用已逐渐得到 认可,并作为实施城市设计的有效工具被广泛推广。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城市设计导则的编制依然 存在很多问题,各界对它的认识偏差是造成问题的 主因之一。 很多人对城市设计导则尚未形成全面、 清晰的认识,在这种情况下编制的导则对城市设计 实践难以产生积极作用。因此,了解导则的本质与 作用,并在编制与表达上适应城市规划管理的需要, 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的课题。
西方国家将城市设计管理的依据划分为“政策” 和“导则”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二者既有区别又有 联系,易于理解与执行,并在其基础上还可以对导 则的具体类型作进一步细化。
根据我国实践开展的情况,从广义上讲,可将 所有由设计文件转译过来的城市设计导控规则统
106
城市建筑|学者论坛|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SCHOLARS’FORUM
作的人在很大程度上将信仰置于理性之上,而这种 所谓的信仰如若没有约束,则必然成为个体追求最 大化利益的工具③”。 问题在于,导则的“度”该如 何把握?
把握 “度” 的关键在于确定应该控制哪些要 素,以及要素应该采用规定性还是绩效性的导则来 表述。二者的有机结合才能形成一个导控有度的框 架,为下一层次的设计提供合理的依据。David W. Chapman 和 P. J. Larkham 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新 的视角,他们根据马斯洛关于人的需要的层级理论, 将城市设计的内容与要素概念化为一个金字塔结 构。在这个结构中,公平性—一种更为基本的需 要—比细部设计更接近于底部,从而强调了公平 的重要性。“如果努力解决公平的问题,那么纯粹的 美学标准作为问题则显得缺乏意义,甚至在开发过 程中就可能被解决④”,因此需要重新思考导则控制 内容与要素的优先原则,从金字塔的底层开始,强 调对公共利益的保护,而非从金字塔顶端由细节向 下进行工作(图 2)。对于金字塔下部的要素应偏重 于控制,导则以规定性表述为主;对于金字塔上部 的要素应偏重于引导,导则以绩效性表述为主。以 此为基础,针对不同地段,导则控制的 “度” 也应 该有所不同。 比如在历史保护区,美学上的控制十 分重要,这方面的导则可能更多采用规定性而非绩 效性的表达,而在新区建设中就应适当鼓励多样化 的创新。
城市设计导则的再认识
Reunderstanding of Urban Design Guideline
■ 戴冬晖1,2 金广君2 ■ Dai Donghui Jin Guangjun
[摘 要] 作为城市设计由设计语言转译为管理语言的 主要成果,城市设计导则是城市设计导控作用得以发 挥的媒介,它将对未来城市空间的美好预期与日常的 规划管理联系起来,其质量直接影响城市空间的品 质。本文从释义、本质与作用、编制与表达等方面对 城市设计导则进行深入研究与论述,以期为促进我国 城市设计的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导则 城市设计实施
[Abstract] Urban design affecting the urban space construction and it did on a large extent base on urban design guidelines. As the main result of translating from design language to management language, urban design guidelines did act as an inter-medium for the operation of urban design guidance and control. It did link up the expectation of future city space with current day to day city planning management. Its quality directly affects the outcome of the urban space’s quality. Therefore, deeply understand the essence and function of urban design guidelines, and by establish and express urban design guidelines to organic integrate the design and management effectively. This will have vital significance to enhance the operability of urban design practices in China. [Key words] Urban design, Urban design guideline, Urban design impl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