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城市道路沥青路面道路结构设计导则
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成都市城市道路各类地下管线检查井、井圈、井盖设计施工补充规定》的通知

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成都市城市道路各类地下管线检查井、井圈、井盖设计施工补充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公布日期】2011.05.24•【字号】成建委发[2011]284号•【施行日期】2011.07.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成都市城市道路各类地下管线检查井、井圈、井盖设计施工补充规定》的通知(成建委发[2011]284号)五城区建设局、高新区规建局,市质监站,在蓉各设计、建设、监理、施工单位,市级有关部门:为提高我市中心城区道路建设质量,有效避免检查井周边路面病害,由我委组织编写的《成都市城市道路各类地下管线检查井、井圈、井盖设计施工补充规定》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已通过相关部门、专家的审查。
现将该导则印发,请各单位按照《成都市城市道路各类地下管线检查井、井圈、井盖设计施工补充规定》认真执行。
初步设计审查、施工图审查、工程质量监督、施工、监理、竣工验收工作须严格按照本导则执行。
本导则适用于中心城区各级市政道路检查井建设工程,各区、市、县参照执行。
本导则从2011年7月1日起执行,各单位在执行期间如有问题和建议,请及时函告主编单位--成都市城市建设科学研究院(地址:西屠场街7号),以利于今后修订时参考和采纳。
本导则有效期为5年。
特此通知。
附件:《成都市城市道路各类地下管线检查井、井圈、井盖设计施工补充规定》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二〇一一年五月二十四日附件:成都市城市道路各类地下管线检查井、井圈、井盖设计施工补充规定(2011年版)前言城市沥青混凝土路面道路检查井周围路面沉降、裂缝和破损是城市道路建设中的一项质量通病,其不仅影响路面的整体性、美观性,更影响路面行车舒适及交通行驶安全,从而极大地影响城市环境质量。
为了有效避免检查井周边路面病害,更好保证道路的使用品质,特制定《成都市城市道路各类地下管线检查井、井圈、井盖设计施工补充规定》。
级配碎石基层施工方案之欧阳术创编

新川创新科技园市政基础设施-华阳大道及施工便道工程项目施工(二标段)级配碎石基层施工方案编制单位(章):编制人(签字):审核人(签字):审批人(签字):编制日期:2017年01月四川省建设厅制一、工程概况 (2)二、编制依据 (2)三、施工情况准备 (2)1、施工人员及机械准备情况 (2)2、材料准备情况 (2)四、施工工艺 (3)1、施工工艺流程图 (3)2、施工放样 (3)3、拌合和运输 (4)4、摊铺 (4)5、碾欧阳术创编 2021.02.02 欧阳美创编 2021.02.02 压 (4)6、接缝处理 (5)7、养生 (5)五、质量保证措施 (5)六、安全保证措施 (6)级配碎石基层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新川创新科技园华阳大道东段市政工程,建设单位为中新(成都)创新科技园开发有限公司,设计单位为四川西南交大土木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监理单位为四川三信建设咨询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为河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本道路工程的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路,双向八车道,施工内容为道路、排水工程。
本工程的上基层为25cm厚5%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为25cm厚4%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为20cm厚级配碎石。
二、编制依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成都市城市道路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导则》(2011年5月)《城镇道路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GT F40-2004三、施工准备情况1、施工人员及机械准备情况根据总体施工计划对级配碎石底基层的施工进行组织安排,现场管理人员、施工人员已进场到位。
测量人员已对导线点、水准点的加密闭合完毕,达到规范要求。
路基交验工程已基本完成,拌合站的安装调试标定工作已结束,装载机、平地机、压路机等设备已进场。
2、材料准备情况路面底基层的级配由3种不同粒径的碎石(37.5~19mm ,19~9.5mm ,9.5~4.75mm )和4.75mm 一下石屑组配而成,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7.5mm (方孔筛),碎石中针片状颗粒含量不超过20%,压碎值不大于30%,碎石中不应含有粘土块、植物等有害颗粒。
成都 市政 设计导则

成都市政设计导则一、引言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成都这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的城市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在这个背景下,成都市政府高度重视市政建设,为了确保城市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持续发展,制定并实施了《成都市政设计导则》。
本文将从市政设计导则的背景、内容、实践应用和成效等方面进行详细解读,以期为市民和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二、成都市政设计导则概述1.设计导则的编制目的《成都市政设计导则》旨在规范市政工程设计行为,提高城市建设质量,确保人民群众利益。
通过对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严格规范,为成都市政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2.设计导则的适用范围设计导则适用于成都市范围内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市政工程设计项目。
包括城市道路、桥梁、隧道、公共交通、供水、排水、燃气、绿化、环境卫生、照明等市政设施。
3.设计导则的主要内容设计导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城市规划与设计:遵循城市发展战略,合理划定城市空间布局,实现各项基础设施的有序建设和协调发展。
(2)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市政基础设施满足城市发展需求,提高市民生活水平。
(3)生态环境保护: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4)民生改善:关注民生需求,切实解决市民出行、居住、就业等方面的问题,提升市民福祉。
三、设计导则的核心要素1.城市规划与设计:强调城市规划的龙头地位,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确保城市建设符合城市发展战略。
2.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满足市民需求。
3.生态环境保护: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质。
4.民生改善:以人民为中心,关注民生问题,努力提升市民生活水平。
四、设计导则的实践应用1.项目审批与实施:依据设计导则,加强对市政项目的审批和管理,确保项目质量、安全、环保等方面达到规定要求。
2.设计与施工要求:设计单位应严格按照设计导则进行设计,施工单位应按照设计文件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道路施工白加黑施工方案

十陵道路白改黑施工组织设计年月日施工组织设计目录一、工程概况二、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技术措施和施工流程三、工程质量、安全、文明生产措施四、季节性施工措施五、主要机具使用计划六、劳动力需用计划七、施工进度计划八、建议与要求一、工程概述十陵上街、十陵中街、创业路位于成都市龙泉驿区。
其中十陵上街东起和平路,西接十陵中街,道路全长约374 米;十陵中街西接十陵上街,东至江华路,道路全长约443 米。
规划红线宽度均25 米,现状路面宽15 米,水泥混凝土路面。
创业路南起石灵上街,北接灵龙路,道路全长约237 米,规划红线宽度20 米,现状路面宽12 米,水泥混凝土路面。
目前,项目周边道路均已进行“白+黑"路面整治及人行道整治,为改善项目区内居民交通环境,提升城市形象,根据业主要求,本项目道路进行“白+黑”路面整治及人行道整治。
(二)交通组织方案本次维修整治施工部分主要为路面部分,针对道路施工制定如下交通组织方案:1)由于全线路段为对向车道,施工时采取封闭式施工。
2)在封闭路段设置醒目、清晰的临时指向牌和标识牌.3)施工路段,能正常通行后,应及时解除封闭,开放交通。
(三)工期要求工期为年月日至年月日,工期天(雨天顺延)。
(四)整治内容1、现有路面病害整治;2、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3、车道上现状检查井加固及升降;4、全线更换新型三防井盖;5、人行道整治;6、道路标线.(五)采用的规范规程1. 《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3。
《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4.《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 152-2010);5.《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6。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7。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2);8《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 194—2013);9。
四川(成都)-关于印发《成都市城市道路沥青路面道路结构设计导则》的通知

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成都市城市道路沥青路面道路结构设计导则》的通知文件号:成建委发[2011]285号五城区建设局、高新区规建局,市质监站,在蓉各设计、建设、监理、施工单位,市级有关部门:为提高我市中心城区沥青路面建设质量,规范沥青路面设计工作,由我委组织编写的《成都市城市道路沥青路面道路结构设计导则》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已通过相关部门、专家的审查。
现将该导则印发,请各单位按照《成都市城市道路沥青路面道路结构设计导则》认真执行。
初步设计审查、施工图审查、工程质量监督、施工、监理、竣工验收工作须严格按照本导则执行。
本导则适用于中心城区各级市政道路的新建、改建沥青路面工程,各区、市、县参照执行。
本导则从2011年7月1日起执行,各单位在执行期间如有问题和建议,请及时函告主编单位——成都市城市建设科学研究院(地址:西屠场街7号),以利于今后修订时参考和采纳。
本导则有效期为5年。
特此通知。
附件下载:沥青路面设计导则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二〇一一年五月二十四日成都市城市道路沥青路面道路结构设计导则(2011年版)2011-05-24 发布2011-07-01 实施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前言为提高成都市中心城区道路沥青路面建设质量,规范沥青路面设计工作,根据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的要求,成都市城市建设科学研究院和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院共同编制了《成都市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导则》。
编制组在参阅了相关国家规范、行业标准,进行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成都市沥青路面建设的实际情况,完成本导则的编制工作。
本导则的主要内容包括:总体要求、结构要求和材料要求。
请各有关单位在使用本导则过程中,将发现的问题和建议及时函告主编单位——成都市城市建设科学研究院(地址:西屠场街7号),以便修订时参考。
主编单位:成都市城市建设科学研究院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主要起草人:索奇峰阳晓静达帆文登国谢健鹤杨美龙崔世斌张蓉唐云华王剑平目录1 总则 (1)2 总体要求 (2)2.1 一般规定 (2)2.2 交通等级 (2)2.3 结构组合 (3)2.4 结构厚度 (4)3 土基 (5)3.1 一般规定 (5)3.2 设计要求 (5)3.3 膨胀土路基 (6)4 垫层 (7)4.1 一般规定 (7)4.2 设计要求 (7)5 基层 (8)5.1 一般规定 (8)5.2 半刚性基层 (8)5.3 刚性基层 (9)6 下封层 (10)6.1 一般规定 (10)6.2 材料要求 (10)7 面层 (11)7.1 一般规定 (11)7.2 密级配沥青混凝土(AC) (11)7.3 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 (12)8 新建路面结构厚度设计 (15)9 改建路面设计 (16)9.1 一般规定 (16)9.2 沥青路面加铺层 (16)9.3 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路面层 (16)用词说明 (20)条文说明 (21)1 总则1.0.1 为提高本市市政道路路面工程的建设质量,统一沥青路面设计标准,特制定本导则。
兴隆122号路路基填料石方破碎解小方案,

创新转化园道路项目(原科技成果转化区道路项目)兴隆122号路路基填料石方破碎解小试验方案编制人:复核人:审核人: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福州路西段等九个项目指挥部二O一六年二月目录1、编制依据及原则 (2)1.1编制依据 (2)1.2规范、标准 (2)2、工程概况 (2)2.1地形地貌 (3)2.2地层结构 (4)2.3水文资料 (5)3人员机械配备 (7)3.1人员配置 (7)3.2机械设备配置 (7)4主要施工试验工艺及规范要求 (8)4.1路基填料石方开挖运输 (8)4.2石方破碎解小主要试验工艺及流程 (9)4.3石方破碎解小试验总结 (9)1、编制依据及原则1.1编制依据(1)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创新转化园道路项目—兴隆122号路道路工程施工图》。
(2)现场调查报告、施工能力及近年来市政公路以及其他等级公路等类似工程施工经验、施工工法、科技成果;国内外相关市政公路的施工工艺及科研成果。
(3)公司拥有的科技成果、机械设备、施工技术、管理及施工经验。
1.2规范、标准(1)《城市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44-91) (2)《城镇道路与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1-2008)(3)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JTJ 032-94)(4)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5)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2003) (6)交通部颁发的《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7)《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E40-2007)2、工程概况兴隆122号路位于天府新区内。
项目区周边水、电、通讯、交通条件交方便,项目区供水、能源等条件较好。
目前该项目周边已规划的主干道、快速路均已经处于实施阶段,且大部分可通车,因此可以认为项目周边交通条件便利。
工程所需石料、砂、砂砾、砾石、生石灰、沥青可以就近解决。
养马配建道路3项目--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1、工程概况1.l项目地理位置养马配.建道路3项目位于简州新城养马街道,起于龙显路,止于配建道路4,全长351.523m.1.2 设计内容根据本项目建设工程设计合同及前期与建设单位沟通确定,设计内容包括:道路工程、交通工程、雨污水管线、电力通信土建工程、照明及景观绿化工程等。
本册为道路工程施工图,慢行系统(人行道、非机动车道铺装)、人行道绿化详见景观绿化工程部分。
1.3 主要技术标准1)道路等级:城市次干路2)道路长度:351.523m3)道路宽度:30m4)设计车速:40km/h5)交通等级:中交通6)路面结构类型:沥青混凝土路面7)路面结构设计基准期:15年8)交通量饱和状态设计年限:15年9)路面设计标准轴载:BZZ-10010)净空要求:机动车道24.5m;人行道22.5m2、设计依据1)成都市东部新区简州新城石盘配建道路3用地范围示意图(项目编号:BXQ2023-jzxc-09)2)《简州新城相关编制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一土地利用规划图(2022.04)》3)道路沿线实测带状地形图4)《养马配德道路3项目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及管线探测资料5)《成都东部新区竖向专项规划2022.03》6)《成都市公园城市街道一体化设计导则》7)《成都市公园城市街道建设技术规定(2020年)》8)《成都东部新区电力专项规划》9)《东部新区排水规划》(2021.10)10)《成都东部新区供水专项规划(2020〜2035年)》11)前期方案设计及方案评审意见12)《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13)山水湖境、荷花苑三期等地块相关设计资料。
14)龙显路方案、皓月街、东西轴线、道路A、红岭东路等相关设计资料。
3、初设阶段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2022年12月26日,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规划建设处主管都趁上同志组织相关单位、有关专家对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编制的养马配建道路3项目、养马配建道路4项目2个打捆项目方案进行了初步设计方案评审,专家组同意通过初步设计审查。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

竹篙镇16m规划道路-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一、工程内容及规模竹篙镇16m规划道路,位于金堂县竹篙镇,南接既有道路(宽度12m),北接16m规划道路,道路红线宽度16m,全长101.694m;本阶段设计内容包括:道路工程、桥梁工程、排水工程、通信管道(土建)工程、交通标志标线工程)在内。
二、设计依据及技术规范与标准2.1设计依据1、《道路测量资料》金堂县测量队 2013年7月;2、《竹篙16m规划道路用地(红线)图》金堂县城乡规划规划局;3、建设方提供的既有污水管道资料;4、《金堂县竹篙组团总体规划》成都市城镇规划设计院;5、《四川省金堂县资水河竹篙镇防洪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文件》四川大学工程设计研究院;6、《金堂县竹篙镇观音巷二期项目1、2号地块方案设计》成都明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7、《关于竹篙观音巷二期16m道路方案的审查意见》金堂县城乡规划规划局;8、《明辉时代广场(旧城改造)岩土工程勘察中间资料(详勘)》成都北南建设勘察有限公司。
2.2采用的设计规范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3、《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 152-2012);4、《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 193-2012);5、《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2);6、《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7、《公路路基设计规范规范》(JTG D30-2004);8、《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9、《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1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 TF50-2011);11、《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12、《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13、《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1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15、《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16、《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17、《成都市城市道路沥青路面道路结构设计导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导则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1、根据新的国家技术标准,对设计基准期、交通等级和道路等 级等主要技术指标做了调整。 2、对各结构层的适宜厚度做了适当上调,以满足实际需要。 3、对路面基层的压实度、抗压强度做了更加明确的规定。 4、对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SMA)的材料要求、试验技术标准 做了详细规定和部分修订。 5、增加了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沥青路面的面层厚度要求。 6、增加了改建道路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的规定 本导则由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进行管理,成都市城市建设科学 研究院和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负责具体内容的解释。执 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成都市城市建设科学研究院(地 址:西屠场街7号 邮政编码:610000)
9 改建路面设计 ......................................................................................16 9.1 一般规定 ...........................................................................................16 9.2 沥青路面加铺层 ...............................................................................16 9.3 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面层 .......................................................17 附表1 《新建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参考表》..........................................18 附表2《部分城市常用路面结构组合》 ...............................................19 条文说明 .................................................................................................20
成都市城市道路沥青路面 道路结构设计导则
(2012年版)
2012-12-31 发布
2013-02-01 实施
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发布
前言
根据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的要求,主编单位在认真总结实践 经验,参考2012年发布实施的有关国家规范,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 础上,对《成都市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导则》(2011年版)进行了修 订。
主编单位: 成都市城市建设科学研究院 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
主要起草人:索奇峰 阳晓静 达 帆 文登国 谢健鹤 杨美龙 崔世斌 张 蓉 唐云华 王剑平
主要修编人:索奇峰 阳晓静 达 帆 陈俊材 丁威仁 陈林琳 黄 曦 陈 炯
目录
1 总则 ........................................................................................................1 2 总体要求 ................................................................................................2 2.1 一般规定 .............................................................................................2 2.2 主要设计要素 .....................................................................................2 2.3 结构组合 .............................................................................................2 2.4 结构厚度 .............................................................................................3 3 土基 ........................................................................................................5 3.1 一般规定 .............................................................................................5 3.2 设计要求 .............................................................................................5 3.3 膨胀土路基 .........................................................................................6 4 垫层 ........................................................................................................7 4.1 一般规定 .............................................................................................7 4.2 设计要求 .............................................................................................7 5 基层 ........................................................................................................8 5.1 一般规定 .............................................................................................8 5.2 半刚性基层 .........................................................................................8 5.3 刚性基层 .............................................................................................9 6 下封层 ..................................................................................................10 6.1 一般规定 ...........................................................................................10 6.2 材料要求 ...........................................................................................10 7 面层 ......................................................................................................11 7.1 一般规定 ...........................................................................................11 7.2 密级配沥青混凝土(AC) ...............................................................11 7.3 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 ....................................................12 7.4 橡胶沥青混凝土(AR)...................................................................12 7.5 集料要求 ...........................................................................................13 8 新建路面结构厚度设计 ......................................................................15
1 总则 ................................................................................................22 2 总体要求 ........................................................................................23 3 土基 ................................................................................................24 4 垫层 ................................................................................................24 5 基层 ................................................................................................25 6 下封层 ............................................................................................25 7 面层 ................................................................................................26 8 新建路面结构厚度设计 ................................................................27 9 改建路面设计 ................................................................................27 附表1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