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

合集下载

上海市道路人行道设计指南

上海市道路人行道设计指南
4 整平层主要为方便面层铺筑,起到调平或粘结上下层的作 用,可根据面层类型及施工要求,有选择地设置整平层。 3.2.2 人行道铺面结构组合可按照表 3.2.2 确定。
4
表 3.2.2 人行道铺面结构组合




结构层类型
水泥混凝土 水泥混凝土 石材 现浇水泥
预制板 预制块 广场砖 混凝土
面层
☆ ☆ ☆☆ ☆ ☆ ☆ ☆
3.1.1 人行道铺面设计应遵循实用、经济、美观、耐久的原则。 3.1.2 人行道结构组合应达到整体强度和稳定性要求,满足抗滑、 平整度、生态环保和城市景观要求。
3.2 结构组合
3.2.1 人行道铺面结构一般由面层、基层、垫层组成。也可根据 土基条件、面层和基层材料特性采用面层、基层铺筑形式。
1 面层直接承受行人(或车辆)荷载和自然因素的影响,要求 坚实、平整、耐磨、抗滑。面层可选用的材料有:水泥混凝土预制板、 水泥混凝土预制块、现浇水泥混凝土、石材、广场砖等。
主要起草人:袁文平、李 俊、戴根鑫、郭铜元、颜肖沙、 何慧斌、吴玉莲、祝长康、陈予平
目次 1 总则 ...................................................................................................... 1 2 人行道宽度确定 ................................................................................... 2
2.2 人行通道宽度
2.2.1 人行通道宽度必须满足行人的安全和通畅要求,由下式计算:
wp = Nw / Nw1
式中: wp—— 人行通道宽度(m); NW—— 人行道高峰小时行人流量(P/h); NW1—— 1m 宽人行道的设计通行能力(P/h·m)

上海首个街道设计标准

上海首个街道设计标准

上海首个街道设计标准上海作为中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和国际大都市,从建筑风格到城市规划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街道作为城市的基础设施之一,对于城市的形象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上海市也制定了一套非常严格的街道设计标准,来规范街道的建设和管理。

首先,上海的街道设计标准非常注重人性化和环保。

街道的宽度、路面材料、人行道设置等都要符合人们的出行需求,并且要保护周围环境。

例如,上海的街道宽度通常要求在20米以上,以方便车辆和行人的通行,并且要有足够的人行道宽度和绿化带来保证人们的安全和舒适。

此外,街道的路面材料也要具备较好的防滑性和降噪功能,以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出行环境。

其次,上海的街道设计标准强调交通运输的便利性和流畅性。

上海是一个高密度的城市,交通拥堵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因此,街道的设计要优先考虑交通的顺畅和无障碍。

街道应该设置足够的车道和交通信号设施,并且要保持流畅的车流动线。

此外,街道的公交车站和地铁站等公共交通设施也要与周边的道路和人行道相衔接,方便乘客的出行。

再次,上海的街道设计标准注重文化传承和历史保护。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上海拥有许多独特的文化和历史遗迹。

因此,在街道的设计中,要尊重和保护这些文化和历史遗产。

例如,一些历史建筑和街区可以通过保留原有的建筑风格和风貌来展示,同时要在街道上设置相关的说明和解说牌,以便市民和游客了解其历史和文化背景。

最后,上海的街道设计标准还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在街道的规划和设计中,要考虑到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因素。

例如,街道可以设置太阳能路灯和雨水收集系统,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水资源利用率。

此外,街道的绿化带和公园可以增加城市的绿色面积,提供更好的生态环境。

综上所述,上海的街道设计标准是一个非常严格和全面的规范,旨在营造一个人性化、便利、文化传承、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环境。

这些标准不仅使上海的街道变得更美观、宜居,还提升了城市的整体形象和竞争力。

【城市设计】承上引下,塑造赏心悦目的城市空间——《上海市城市设计(建管)导则》简介(上篇)

【城市设计】承上引下,塑造赏心悦目的城市空间——《上海市城市设计(建管)导则》简介(上篇)

【城市设计】承上引下,塑造赏心悦目的城市空间——《上海市城市设计(建管)导则》简介(上篇)背景2015年12月底,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中,明确了城市设计工作的重要性,指出'要加强对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

城市设计一直是个跨越空间尺度、交错各种感官的一个相对模糊的概念。

规划政策一直没有给城市设计一个法定的名分,城市设计更多是作为一种提升城市环境品质的研究和表达工具。

上海很早就开始了把城市设计纳入控规法定规划体系的实践。

采用重点地区编制附加图则的形式,将规划设计中的城市设计理念通过图形要素进行表达。

然而,城市设计的实施建设,既需遵循上层规划明确城市整体意向,又需平衡实施过程中各方利益,同时要处理好场地中建筑及周边城市公共空间的细节管控。

在实践过程中,规划实施各个环节的编制人员、审批人员以及设计人员,如果缺乏从城市整体意向上考虑的设计引导,如果无法很好的理解规划控制的理念意图,具体地段的城市设计及建筑方案构思很容易与周边环境产生冲突。

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统一思想,承上启下,上海市规土局建管处结合自身工作的需要组织编制了《上海市城市设计(建管)导则》(下文称“导则”),希望明晰城市空间整体性、系统性、可持续性等要求,促进“优秀”建筑作品的产生,对上衔接总体规划的前瞻性、落实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对下引导具体地段城市设计和建设项目的实施,在核定规划条件、方案设计与审查、实施建设后监督检查各个环节能够提供方向引导,以确保设计意图和审美导向符合城市风貌景观规划要求。

图:上海部分建筑群体形态杂乱传统的城市设计更侧重建筑的物质空间,这次导则的编制中,更加重视对人的需求的考虑,包括空间、尺度、色彩和景观的文化和心理层面的需求。

既要悦目,更要赏心,提升人的幸福感。

编制历程本次编制工作自2015年5月开始,经过实地踏勘、资料收集、多方沟通调研、深入研究,于8月形成初步成果。

回归街道生活与重塑街区魅力--上海市城市街道设计导则实践探索(84分)

回归街道生活与重塑街区魅力--上海市城市街道设计导则实践探索(84分)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1.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编制上海街道导则的原因()。

A.提升街道空间环境品质B.促进上海经济的发展C.解决城市拥堵的现状D.构建充满活力的城市公共空间用户答案:[B] 得分:6.002.《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在()正式发布。

A.2016年8月B.2015年8月C.2016年9月D.2016年10月用户答案:[D] 得分:6.003.根据导则,以下要素属于“步行与活动空间”的是()。

A.退界空间B.安全岛C.遮阳棚D.自行车专用道用户答案:[A] 得分:6.004.根据导则,非机动车停放区服务半径不宜大于()米;公共自行车租赁点服务半径以()米左为宜。

A.60/260B.50/250C.70/270D.40/240用户答案:[B] 得分:6.005.早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完整街道,强调街道设计考虑各种交通参与者的需求。

A.法国B.英国C.美国D.日本用户答案:[C] 得分:6.00二、多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1.以下哪些方式凸显了导则重视公众参与和公众宣传()。

A.深入社区开展调研B.采用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表达方式C.开展专家研讨会D.网上问卷调查E.与政府有关部门通力合作用户答案:[ABD] 得分:8.002.以下关于生活服务街道说法正确的是()。

A.既有城市支路沿线的生活服务区段应增加沿路停车B.新建地区应鼓励结合支路布局生活服务街道,应用稳静化措施降低车速C.应集约利用街道空间,保障充足和带有遮阴的慢行通行空间D.对于既有城市干道沿线的生活服务区段,应通过绿化等措施进行空间和噪声隔离E.生活服务街道应当成为社区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为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居民提供会面与交往空间用户答案:[ABCDE] 得分:0.003.以下关于智慧街道的说法正确的是()。

A.应节约资金减少对现有设施进行改造B.应普及智能公交、智能慢行,促进智慧出行C.应保护市民隐私减少智能监控D.应设置信息交互系统,促进街道智慧转型E.应通过环境智理降低能耗用户答案:[BD] 得分:0.00。

上海市街道空间设计导则

上海市街道空间设计导则

上海市街道空间设计导则研究初步思路))(初步思路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6.01主要内容一、工作背景概况二、导则主要内容三、工作推进计划一、工作背景概况一工作背景概况1、发展要求提升街道空间环境品质是当前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

“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着力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建设和谐宜居、市境市竞争设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更具竞争力:一座繁荣创新之城更具可持续发展能力:一座健康生态之城更富魅力:一座幸福人文之城——上海2040总体规划上海2040总体规划促进绿色交通出行中心城道路资源已基本稳定,应对不断增长的交通出行需求,必须大力发展绿色交通机动车数量与公交运用里程统计出行比例统计突出绿色交通发展策略:提升慢行交通功能与品质,提高慢行交通网络的连续性与功能性营造友好的慢行交通环境优化出行比例连续性与功能性,营造友好的慢行交通环境,优化出行比例;构建充满活力的公共空间⏹为居民提供交流和活动空间⏹精细化空间环境设计增进社区生活体验 激发城市活力,丰富文化内涵⏹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与功能 塑造积极、健康的城市精神当前问题:街道设计工程导向化,人文关怀不足•路权分配向机动车交通倾斜,转弯半径过大,慢行空间不足;•道路交叉口设计粗放,行人的安全性有待提升;道路交设计粗放行人的安全性有待提升•对于街道活动需求考虑不足,市政设施过多,景观性与舒适性差。

规划与建筑设计聚焦地块内部,周边街道关注不足。

•空间不够紧凑:空间边界缺乏限定,步行活动缺乏界面引导;功能复合不足:步行范围内无法完成日常生活,造成机动车依赖;•步行范围内无法完成日常生活造成机动车依赖;•界面形象单调能消极:无法为步行者提供丰富的视觉体验与活动交互。

小陆家嘴,建筑底部过于松散,缺乏积极界面纽约曼哈顿:建筑底部形成紧凑、整齐的街道空间2、理论与实践探索街道相关理论:对城市交通机动化的反思完整街道:街道设计考虑各种交通参与者;多模式交通:街道设计考虑沿线功能设施需求;发挥街道联系左右促进城区活力街道城市主义:发挥街道联系左右,促进城区活力。

全国咨询工程师(投资)网络教育上海市城市街道设计导则实践试卷及答案

全国咨询工程师(投资)网络教育上海市城市街道设计导则实践试卷及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1.根据导则,以下要素属于“步行与活动空间”的是()。

A.退界空间B.安全岛C.遮阳棚D.自行车专用道用户答案:[A] 得分:6.002.《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在()正式发布。

A.2016年8月B.2015年8月C.2016年9月D.2016年10月用户答案:[B] 得分:0.003.长度超过()米的人行横道应在中央设置安全岛。

A.14B.15C.16D.17用户答案:[C] 得分:6.004.滨水、临开放空间属于哪种类型的街道的定义()。

A.商业街道B.生活服务街道C.景观休闲街道D.交通性街道用户答案:[C] 得分:6.005.以下关于塑造人性化街道的说法错误的是()。

A.社区内主要的街道应注重引入个性化设计元素,形成社区特色B.大型建筑应通过分段设计化解建筑尺度C.可以通过适当缩窄道路红线宽度和缩小道路红线交叉口半径节约城市用地D.应增加机动车道规模,减少慢行空间用户答案:[D] 得分:6.00二、多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1.以下关于塑造人性化街道的实施策略说法正确的是()。

A.开展部门协同,鼓励公众参与,持续动态更新B.通过街道空间与建筑设计管控,落实空间尺度与街道界面设计要求C.在新区建设中,街道的标准应与老区统一,维护城市传统风貌D.街道使用的分时段管理,并划定机动车通行限速区E.建立街道评价体系,设立最佳街道奖项,鼓励符合设计导向的街道设计与建设用户答案:[BCDE] 得分:0.002.下列关于常见的街道稳静化措施说法正确的是()。

A.设置专用街道B.降低路口C.抬升路口D.结合街道断面变化形成水平偏移E.设置建设带形成垂直偏用户答案:[ADE] 得分:0.003.以下哪些方式凸显了导则重视公众参与和公众宣传()。

A.深入社区开展调研B.采用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表达方式C.开展专家研讨会D.网上问卷调查E.与政府有关部门通力合作用户答案:[ABC] 得分:0.004.以下关于景观休闲车道说法正确的是()。

上海街道设计导则

上海街道设计导则

上海街道设计导则
上海街道设计导则主要以城市景观形态及视觉效果改善为重点,强调
街道的整体布局要具有良好的可辨识性,满足人们出行安全及便捷的要求。

一、街道宽度及形状规划:
1.街道设计应考虑楼宇密度和活动流量,宽度依据条件有所不同:
2.景观街道、商业街设计宽度要求较宽,但不得大于30米;
3.主要街道的设计宽度一般在15-20米;
4.次要街道(含人行道)的设计宽度一般在7~15米,常用宽度为10米。

二、车道规划:
1.车道设计需紧凑,尽量不要显得太宽敞,以减少路面占用空间,降
低停车污染及空气污染;
2.主要街道宜采取一条双向3车道,出现三线街时按照2车道一路可行;
3.次要街道宜采取一条双向2车道,出现三线街时按照一路可行;
4.车道宽度一般为3.75米(宽容值);
5.车道应设置以及折返车道,不宜出现右转弯来示车辆;
6.设置停车场应当满足客流及自行车停放需求。

三、人行道及风貌规划:
1.人行道设计应考虑行人安全及便利,宽度一般为
2.5米(宽容值),过街天桥按照4米宽度规划;
2.环境景观应当突出绿化及植物设计,道路线条简洁、贴合环境,交通指示及临街。

上海街道设计导则

上海街道设计导则

上海街道设计导则
作为一座具有千年历史的国际性大都市,上海的街道设计具有独特的价值。

上海政府一直致力于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实施街道设计有效的措施,确保上海的街道可以得到有效的管理和保护。

为此,上海政府推出了《上海街道设计导则》(下称导则),旨在改善街道设计质量,提升街道设计社会效益,促进全面振兴上海中心城区。

导则以“建立街道文化,实施统一设计,尊重多元美学,倡导文明行为”为宗旨,通过制定《上海街道设计规范》《上海街道建设标准》和《上海街道运营管理规定》等制度体系,确立了街道设计制定、实施、监督、和维护的全面机制,有效提升了街道的审美质量和管理水平。

导则将街道设计分类按建筑态、功能、文化、艺术等,以满足不同文化和时代要求,在遵循城市街道整体布局的条件下,重视对街道特色和地方文化的体现,在规划建设中把景观植物、绿地、街道照明等新技术的运用融入街道设计,实现智慧街道建设。

导则还提出了加强街道安全管理和营造安全友好的街道环境的措施,注重城市安全系统的整体性,强化街道照明、步行道施工、安全疏散等安全技术建设,充分利用绿化设计、控制自行车和小型汽车出行等,有效改善街道环境,促进旅游经济发展。

此外,导则强调了文明行为的重要性,强调街道行为对于提高街道安全性和审美质量的重要性,要求所有街道行为主体要求遵守法律法规,以身作则,提高街道尊重他人的意识,营造和谐文明的街道环
境。

总之,《上海街道设计导则》旨在提升街道设计的社会效益,树立文化的指导方针,改善街道安全和审美环境,推动上海中心城区的综合振兴。

这不仅为更多公民营造舒适安全的街道环境,也为建设友好 civility上海贡献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