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会馆——社旗县山陕会馆

合集下载

近五年的河南省社旗县语文作文

近五年的河南省社旗县语文作文

近五年的河南省社旗县语文作文案例一:我的家乡是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

它没有城市的繁华与喧闹,没有都市让人仰望的高楼大厦和漂亮耀眼的霓红灯,也没有指示车辆通行的红绿灯。

却有一份让每个人独享的快乐与甜蜜。

每当田埂上的迎春华一簇簇的开放,村里的柳条抽枝发芽,我们像放飞的鸽子奔跑在广阔无垠的田野,或躺在松软的土地上,看燕子归来,听小鸟唱歌,耳边还有麦苗拔节的呼喊。

一垅一垅的田地里,是人们欢快的交谈和锄头抚摸土地的声响。

我们狂野着,不时地,大人们会亲切地叫一声“慢点,别把小草碰疼了”。

夏至,槐香飘满整个村庄,每棵槐树下都荡漾着我们清脆的笑声。

蝉鸣蛙叫不绝于耳,一只只不知名的狗吐着舌头,蹲在主人的门口,就连陌生人路过也懒得叫一声。

夜晚,知了歇了,狗也睡了,只有青蛙不知疲倦的叫着。

大人们三三两两的走出家门,摇着蒲扇扎成一堆谈笑风声,我们小孩也不甘寂寞,铺一条凉席躺在上面数星星,比哪颗星星最亮,轮番的讲童话故事。

直到大人们困了,喊我们一道回家,我们的故事才算结束了。

秋季是这一年中最忙的季节,每颗穗子都沉甸甸的,风一吹,到处是哗啦啦的笑声。

机器的轰鸣声,粮食在机器上跳跃的声响,孩子们的叫嚷声,混杂一片。

异常热闹。

隆冬至此,雪花飘然而至,平整的大街小巷,错落有致的屋顶,粗细不均的树枝全都银装素裹。

这时,我们更兴奋,学着大人的样子又是扫又是拢,把一堆一堆的雪或弄成形状怪异的雪人,或弄成威风凛凛的蜘蛛侠,或弄成一个一个的大雪球在地上滚来滚去。

此时,你会觉得这儿的冬天更美丽。

我爱我的家乡,这里有我朝上学,暮回家的伙伴,还有疼爱我的父母,是我缀满记忆的摇篮。

我的故乡在邵武,那个个安静美丽的小城,被山环绕着,一条富屯溪滋润了我们的大地,我很喜欢我的故乡。

春天时,燕子来到这里,在电线上叽叽喳喳地叫着,仿佛在说,这里的春天好美呀;春风吹过,小草伸起了懒腰,变成了翠绿了;湖水像镜子一样,平着一动不动,美得像宝石,像翡翠。

夏天时,炎热的天气打破了以往的生活,蟋蟀在夜晚叫着,青蛙在湖面上闹着,最美的就是天上的繁星了,在天空中闪烁着,让我想起了“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挂在天上放光明,好像许多小眼睛。

从晋中出发 奔赴下一处“山海”--山西晚报社“弘扬晋商精神 重走万里茶路”大型活动述略

从晋中出发 奔赴下一处“山海”--山西晚报社“弘扬晋商精神 重走万里茶路”大型活动述略

2020年9月11日,“弘扬晋商精神 重走万里茶路”大型宣传报道活动暨晋中文旅推介会在福建省武夷山启动。

这是一次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的交融,这是一次全国、特别是万里茶路沿线媒体的集中发力,这是一次全媒体和全域文旅的互助。

从2020年9月13日至2020年12月2日(期间10月1日至11月11日休整),40多天的时间里,活动采访团一行从酷暑走到严寒,寻访晋商遗址遗迹,搭建与沿线国家、省份经济交流合作桥梁,先后跨越福建、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内蒙古共8个省份、23座重要节点城市,行程10000多公里。

活动先后在国内外的百余家媒体刊发稿件300余篇;无人机飞行里程433公里、完成41659幅图片素材;打造百余个自制Vlog,视频号单条阅读量累计10万+;拍摄3.25T视频素材,制作官方小视频40多个;进行现场直播二十余场,共获得5529.8万人次的观看量;打造云游茶路全民H5,参与互动量达2712万人次。

从晋中出发 奔赴下一处“山海”——山西晚报社“弘扬晋商精神 重走万里茶路”大型活动述略纵横欧亚20000里,称雄商界500年,明清时期晋商开创的欧亚唯一陆上通道“万里茶路”,是“一带一路”大商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进一步立足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共山西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部署要求;为推动山西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有机整合今日万里茶道沿线商业资源,搭建与沿线国家、省份经济交流合作桥梁,助力晋中乃至山西经济转型发展的同时,结合山西三大旅游板块战略,打造“全域旅游”的新格局,并在国内外打响晋中“晋商故里、中和福地”的新品牌。

2020年9月11日,“弘扬晋商精神 重走万里茶路”大型宣传报道活动暨晋中文旅推介会在福建省武夷山启动。

2020年9月13日,活动宣传报道采访团正式发车。

此次活动,由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指导,中共晋中市委、晋中市人民政府、山西日报报业集团主办,中共晋中市委宣传部、山西晚报社发起并承办。

古赊店皇帝御封,新社旗总理亲定

古赊店皇帝御封,新社旗总理亲定

历史渊源赊店镇源于夏、兴于汉、盛于清,古称赊旗店。

东汉光武帝刘秀在此赊刘记酒幌为帅旗举兵反王莽成就一代霸业将兴隆集改为赊旗镇,简称赊店。

清代乾嘉年间,赊店由于水路交通发达,经济发展极为繁盛,被誉为“地濒赭水,北走汴洛,南船北马,总集百货”的“豫南巨镇”,是清代“万里茶路”的重要中转站。

1965年11月,周恩来总理亲自将县名赊旗县改为社旗县,寓意“社会主义旗帜”。

一副对联最能说明社旗的独特之处。

上联:古赊店皇帝御封,下联:新社旗总理亲定,横批:绝无仅有。

赊店古镇是中国古代城市建筑的标本,2007年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赊店古镇完整保存了明清时代城墙、码头、街道、店铺、民居,独具特色。

古镇建筑整体以山陕会馆为中心,72条街、36条胡同、9座城门对称布局,基本上保存了清代商业店铺的原貌。

以山陕会馆为中心的清代一条街、火神庙、广盛镖局、厘金局、蔚盛长票号、福建会馆等古建筑排列有序,设计考究,体系完整,享有“天下店,数赊店”的美誉。

赊店古城,9座城楼,72条街,人多时达到13万,各省会馆十余个。

而今我们看见的已经不完美的古建筑,却可以看见惊人的过去。

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这个地方。

在明代的河南地图上,还找不到赊旗镇这个地方,到了清朝,这个镇迅速成为商业重镇,并将繁华维持了两个世纪。

尤其在明清,晋商驰骋天下达到顶峰时,这里是万里茶路的中心点。

咸丰古赊店皇帝御封,新社旗总理亲定▲赊店古镇/晨 光文化 Culture八年,此时,离刘秀下旨赐名赊旗已经有了1000多年。

赊旗人借喻刘秀赊旗起兵的典故,在原基础上大修,重展72条大街,9座城楼。

要这样做,违背了皇规国法,谓之为大,有犯上越过或者与皇城平起平坐之嫌。

好在明清以来,赊旗是商人高手云集。

他们见多识广,思维活络,既要让这儿固若金汤,南来北往富庶昌盛安康,又不违礼制,精心制作了一块承恩匾,挂在赊旗东北门城楼上。

这块匾一挂,表示感谢皇恩,这里的富裕,欣欣向荣,都是承蒙圣恩,把匾挂在赊旗的东北门,是皇帝所在的京城在这个方向。

家乡的名片河南南阳社旗作文

家乡的名片河南南阳社旗作文

家乡的名片我的家乡在河南南阳社旗。

南阳历史文化非常悠久,老辈们都说家乡是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

虽说回老家次数不多,但家乡人的地道朴实和风景名胜都深深地吸引着我。

去年中秋节,我们一家三口驱车回到南阳老家社旗县。

爷爷老早就说,“山陕会馆”是社旗县的标志性古建筑,远在他乡的社旗人回老家都要去走一走。

一来到山陕会馆,身为老中医和乡里文化人的爷爷就给我详细讲解起这座规模宏伟、保存完好、工艺精湛的古建筑群。

“山陕会馆”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

当时,各地能工巧匠会聚在会馆工地,各展绝活,把北方建筑的雄浑壮观与南方建筑的严谨柔美融为一体,使它成为中国古建筑的经典之作。

山陕会馆内简直是无木不雕,无石不刻。

整个会馆内石雕琳琅满目,雕刻的内容既有《三国演义》、《西游记》、《封神榜》等文学名著故事,又有民间传说“赵彦求寿”、“赵匡胤输华山”。

还有生活场景描绘,如“渔樵耕读”、“十八学士登瀛洲”等等。

曾经听爷爷讲过“赵匡胤输华山”的故事。

相传,赵匡胤没有做皇帝之前曾云游四海。

一天游到华山寺院,看到两位老人在下棋。

赵匡胤是个棋迷,就坐下看输赢,并忍不住指点一二。

华山主持陈抟老祖非常生气,就抬头说:“观棋不语真君子。

”赵匡胤一直盯着棋盘,头也没抬,回了一句话:“见死不救非人也。

”这时陈抟老祖抬起头看了一会说:“看你一副帝王相,咱俩接着把棋下完,我输了寺院东西你随便拿,若你输了把华山给我。

”结果赵匡胤输了,他站起来要走,陈抟老祖说:“空口无凭,立据为证。

”赵匡胤拾起石片在前面平整的石壁上写:东京赵匡胤,因无钱使用,情愿将华山一座,划银300两,卖与陈姓并无租税。

后来赵匡胤登基,从此华山不交皇粮,说来就是今天的不纳税吧。

会馆石雕艺术的代表作是“十八学士登瀛洲”。

这座石雕在大拜殿正门东侧,高2米多,宽近2米。

上面雕刻的是这样一个故事。

唐太宗李世民十分爱才,为网罗人才开设“文学馆”,以杜如晦、房玄龄等十八人为“学士”。

石雕画面是“十八学士”不畏艰险,骑马沿崎岖的山间小路,登上世人所仰慕的瀛洲仙境。

社旗山陕会馆建筑中的关公文化

社旗山陕会馆建筑中的关公文化

社旗山陕会馆建筑中的关公文化作者:李益南来源:《科学与财富》2015年第22期摘要:秦晋商人以“叙乡谊、通商情、敬关公、崇信义、商义举”为目的,采用关帝庙的建筑格局建造了社旗山陕会馆,在会馆内祭拜山陕两省共同的乡土神关羽,使得会馆除了有浓郁的商业气息外,还有体现了鲜明的关公文化。

关键词:社旗山陕会馆关公文化建筑文化社旗山陕会馆位于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赊店镇镇中心,是清代客居赊旗镇的山西和陕西商人为祭祀关公、联络乡谊、互通商情、商讨义举所建的一座商业会馆,该馆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原名山陕同乡会馆,清代道光年间它又被叫作“鼎元社”,民间称其为“山陕庙”、“关公祠”。

该馆既为商业活动所服务,又兼具民间祭祀的功能,它除了蕴含着丰富的商业文化之外,还体现着鲜明的关公文化。

1关公文化的形成关羽以“忠勇仁义”备受世人的尊崇。

关羽死后,先由刘禅追谥其为壮缪侯,至宋朝又被封为武安王。

明朝因《三国演义》在民间流传,关公忠勇信义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明万历四十二年(1594),关羽被封为“三界伏魔大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

到了清朝,关公崇拜达到鼎盛,经过历代帝王的加封,到清同治皇帝,关羽的封号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

道教称之为“荡魔真君”、“伏魔大帝”,佛教也尊其为“伽蓝菩萨”,儒家称之为“圣人”1 。

因此,人们也多将关羽称为关公、关帝、关圣人。

封建统治者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不断的加封关羽,宣扬其“忠义仁勇”,其他宗教也对其高度尊崇:儒家称圣,释家称佛,道家称天尊,再加上文学作品的渲染,关公“忠、诚、信、义”的形象早已根植在人们的心目中,是忠义、勇猛的代表,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今天的“关帝文化”。

如今各行各业都有人供奉关羽,关羽已然成为人们心中的守护神,由此可见,关羽早已超越了这个历史人物本身的形象,上升为一种内涵丰富的文化形象。

2社旗山陕会馆与关帝祭祀明清时期,会馆建筑遍布全国各处,会馆内部都辟有庙宇,庙内通常供奉着本地名人圣贤,如:河南人供奉岳飞、福建人供奉林默娘、江南人供奉准提、安徽人供奉曹操等。

社旗闪闪庙观后感

社旗闪闪庙观后感

社旗闪闪庙观后感社旗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阳盆地东沿,县城所在地XX镇,史称XX,因东汉时刘XX举义兵赊旗而得名,历史上与景德镇、佛山镇、朱仙镇齐名,为全国的四大商业重镇之一。

县城内七十二条古街道保存完好,构成中原最大的明清建筑群。

其中规模最大的明清一条街尤为完整。

首批国家文物一级保护单位——山陕会馆,造型奇特,气势恢宏,木雕、石雕、砖雕精妙绝伦,集中外建筑雕刻之精华,堪称全国一绝。

社旗县在周朝时属申伯国,汉代设置宛县,明清时属南阳府辖。

1965年11月,由周恩来总理亲自题名,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社旗县,寓意“社会主义的一面旗帜”。

河南省南阳市的社旗县,在过去一直使用的是一个颇为奇怪的名字:赊旗。

民国时期的赊旗镇地名赊:在汉语中的解释为“买卖货物时延期付款”,用这样一个字命名一个地方不免让人感觉有几分奇怪。

更加不合常理的是,这个在1965年才设县的小城,它原有的古城竟然拥有九座城门。

不大的县城中,矗立着一座中国最大、号称天下第一会馆的山陕会馆,似乎在暗示着人们这个县城曾有过的辉煌。

在中国历史上,能够修建九座城门的只有北京、南京、西安这样曾经的皇城。

一个远离大都市、偏安一隅的古镇,为什么会和皇城有一样的规制?这座赊旗仅存的邑爽门和这段残缺的城墙向人们讲述着一段久远的历史。

徐东社旗县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这个城墙是环城十六里,高三丈六,当时是九座城门楼巍然而立,而且城墙上有马道、烽火台,装有土炮,远近闻名。

为什么要设九座城门呢,就是因为汉光武帝刘XX亲封的缘故。

故事闪回到2000年前的西汉末年,王莽篡权,皇族刘XX为逃避追杀四处流浪,一天,人困马乏的刘XX逃到一个叫兴隆店的小镇,传说这里是中国酿酒业的鼻祖仪狄酿酒之地。

又累又渴的刘XX信步走进了一家酒馆。

几杯酒下肚,刘XX涌起满腹心事,王莽暴政,百姓怨声载道,自己是先皇后人,若是扯旗起事,定能招来不少人马,可是如今连个旗帜也没有,谁又会听自己指挥呢?正在犯愁时,刘XX突然抬头看见了酒馆的酒旗,酒旗迎风飘扬,上书一个大大的刘字,刘XX灵机一动,这不就是起事的旗号吗。

雕梁画栋气势恢宏 中国尚存秦商会馆大全

雕梁画栋气势恢宏 中国尚存秦商会馆大全

雕梁画栋气势恢宏!中国尚存秦商会馆大全山东聊城的山陕会馆,建于清乾隆八年(1753年)位于洛阳老城南关马市街,又称西会馆,是清代山西、陕西两省商人在洛阳的聚居之地,是山、陕两省的富商大贾集资修建的。

始建于清康熙、雍正年间,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会馆坐北朝南,布局前密后疏,保持了原来的建筑格局。

现存琉璃照壁、山门、舞楼、正殿、拜殿等建筑,门前还有两对威风凛凛的石狮子。

其中正殿是会馆的主体建筑,面阔5间,进深3间,歇山式顶,琉璃覆瓦。

照壁高12米、宽13.2米,由青色雕砖砌成,正中用彩色琉璃方砖镶成3块方形壁面,其上雕饰二龙戏珠、花卉、人物等,色彩鲜艳,基座雕饰有精美的图案,是豫西地区最大、最完整的琉璃照壁。

从这座会馆的建筑可以看出清代山陕两地商人的富足。

社旗县的山陕会馆,是一座富丽堂皇巍峨雄伟的古代建筑。

山陕会馆位于社旗县城中心。

过去这里水陆交通发达,南船北马,商人云集,是南北九省过往要道和货物集散地,有街72条。

清乾隆年间,曾和朱仙镇、回郭镇、荆紫关镇并列为河南四大名镇。

当时,秦晋两省富商大贾,为了叙乡谊,通商情,接官迎仕,祭神求财,积资建造这座会馆。

会馆分照壁、悬鉴楼、大拜殿、春秋楼四个主体建筑。

“运巨石于楚湘,访名匠于天下”,连烧制的玻璃瓦也是来自秦晋。

从乾隆二十年开始,至光绪二十八年建成,历时137载。

毫州山陕会馆位于亳州市的大关帝庙内,又叫花戏楼。

清康熙十五年,也就是1676年,山西和陕西在亳州的商贾集资兴建了花戏楼。

开封山陕甘会馆位于市中心的书店街和西大街的交界处,是清代山西、陕西、甘肃三省旅居开封的商人集资修建的。

始建于乾隆年间,距今已有200多年。

会馆布局严谨,建造考究,装饰华丽。

最值得一提的就是馆内的雕刻和丹青,馆内遍布各种各样的木雕、石雕、砖雕等,雕工精美,造型栩栩如生,是我国雕刻艺术中的珍品,而各色的丹青彩绘极具民族特色,艺术价值不菲兰州---陕西会馆龚滩古镇位于重庆东南边地的乌江峡谷的半岩上,因得益于水路转运而兴盛,旧时陕西客商修建的西秦会馆,已被拆迁1999年12月津门最古老的商业街被拆除,这是被拆除的历史悠久的陕西会馆“陕西会馆”位于成都市陕西街,门口有“陕西会馆”4个大字。

南阳景点排行榜前十名(推荐10个南阳最值得的打卡景点)

南阳景点排行榜前十名(推荐10个南阳最值得的打卡景点)

南阳景点排行榜前十名(推荐10个南阳最值得的打卡景点)河南南阳有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这不仅体现在文物古迹众多上,还体现在许多新开发的自然景观和自然遗迹上。

第一站,卧龙区·武侯祠武侯祠武侯祠,位于南阳市卧龙区武侯街道卧龙路766号,始建于魏晋时期。

据《南阳府志》记载,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其旧将、已经降魏的黄权在南阳卧龙岗建祠祭祀,此为南阳武侯祠之始。

李白、刘禹锡、白居易、岳飞在诗文中都曾提到南阳武侯祠。

明嘉靖年间朝廷诏令,始有春秋二祭。

武侯祠现存建筑多为元、明、清三代重建或增建。

南阳武侯祠与成都武侯祠、勉县武侯祠为我国三大武侯祠。

交通:S201路、K18路、16路、K16路、35路、G35路公交车可以到达;门票:45元;建议游览2小时。

第二站,宛城区·南阳府署旧址、张仲景墓和祠南阳府署南阳府署旧址,位于南阳市宛城区民主街100号,是现存比较完整的明、清规制府署实物。

南阳府署始建于南宋咸淳七年(1271年),也就是元至元八年,到1913年撤销,600多年中,前后共有199任知府到任。

2001年,南阳府署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交通;乘13路、35路、K11路、G11路、G39路、K23路公交车可以到达;门票:40元;建议游览2小时。

张仲景墓和祠张仲景墓和祠,位于南阳市宛城区医圣祠街327号。

张仲景为南阳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界,被后世尊为“医圣”。

张仲景墓和祠始建于东汉时期,历代屡有毁建,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交通:乘19路、35路、G35路、G39路、K18路公交车可以到达;门票:25元;建议游览1.5小时。

第三站,社旗·赊店古镇、山陕会馆赊店古镇赊店古镇,位于南阳市社旗县赊店镇内。

赊店因汉光武帝刘秀曾在此地赊酒旗起兵而得名,距今已经有2000年历史。

赊店镇在清代达到鼎盛,流动人口逾13万,与朱仙镇、回郭镇、荆紫关镇并称河南四大名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下第一会馆——社旗县山陕会馆
史上能同时拥有九座城门的城市无一不是历代名都,屈指可数,
比如北京,西安,洛阳,南京等..
可偏偏在很低调的豫西南——南阳市旁边,却也伫立着一个拥有
九座城门的历史重镇——社旗.
“辉煌壮丽,天下第一”,这是著名古建筑专家单士元面对社旗
山陕会馆发出的赞叹。当记者来到这里时,立即就被那些八九层楼高
的古建筑震撼了,那壮观的气势和中国古建筑特有的飞动轻快的韵
味,让人情不自禁地遐想:如今并不怎么出名的社旗县,为什么会有
这样一座超“豪华”古建筑?为何清朝时期此镇每年财务税收竟占河
南全省的二分之一?为什么当时社旗的最高官员要比南阳知府高上
三个品级?慈禧太后为何偏偏给这座会馆亲笔题字?这片土地到底
承载过什么样的繁华?
历史留给我们的绝不只是一座建筑,还有一种迷人的建筑氛围
令人流连,更有耐人寻味的历史商业文化的气息蛰伏其中。这样独具
一格的人文遗存,值得我们珍惜。
山陕会馆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经嘉庆、道光、咸
丰、同治、至光绪十八年(1892年)竣工,共历六帝136年,总面
积13000平方米。现有山门、过楼、戏楼、左右夹楼、钟鼓二楼、南
北看楼、南北碑亭、正殿、关帝庙、财神殿、火神殿、春秋楼、望楼、
游廊等亭台楼阁160多间。气势宏伟,风格独特。社旗县原名赊店镇,
为南北九省的交通要道,全国有十三个省的商人在此经商,尤多秦晋
盐商大贾。仅各省商人建的同乡会馆就有山陕会馆、湖北会馆、江西
会馆、广东会馆、福建会馆等二十余处,其中山陕会馆独领风骚,“天
下第一”。赊店镇也有天下第一镇之称号。
它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瑰宝,特别是戏台精工细作的复台结构,更
是比较少见。它不仅可以与北京颐和园中的“德和园”大戏台相媲美,
而且比故宫内廷的“漱芳斋”还要精致。
会馆系当年寓居此地的山陕二省商人集资兴建的同乡会馆,因馆
内敬奉关公,为此又名关公祠、山陕庙,是第一座商业会馆类建筑与
关帝庙建筑完美结合的古建筑群。其建筑之时正处于中国古建筑发展
史上最后一个高潮期。加之会馆这一建筑类型本身就是资本萌芽商业
繁盛之产物,客居各地的富商大贾聚敛的大量钱财,为会馆建筑艺术
之创造提供了强大的财力支持。据有关碑文记载,社旗山陕会馆仅兴
建春秋楼及附属建筑就花费白银7078440两,兴建大拜殿及附属建筑
花费白银887888两。
如此庞大的资金来源,是各地商人为树立本籍的商业形象,相互
攀比,寓居社旗的山、陕两省商贾由于财大势众,加之“盖压三江”
的比富心理,此地又为茶马古道的咽喉,水陆交通发达,互通南北,
使社旗山陕会馆建筑之时得以“运巨材于楚北,访名匠于天下”。其
选材范围之广、材质之优,延聘工匠之多,为当时同期建筑工程之冠,
历年的维修费用均超过承德避暑山庄,各地的能工巧匠齐集于此,各
展绝技,从而使社旗山陕会馆的建筑艺术达到了其时的巅峰状态。
据有关资料显示,在全国现存80余座会馆类古建筑群中,社旗
山陕会馆以其建筑规模最为宏伟、保存最为完好、建筑装饰工艺最为
精湛,商业文化内涵最为丰富,而于1988年元月,首家被国务院公
布为全国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尔后相继被批准为国保单位的四
川自贡西秦会馆与山东聊城山陕会馆,其占地面积均各为3000余平
方米,而社旗山陕会馆的占地面积达1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即达
6000余平方米,远远高出以上二馆数倍之多。国家多位权威古建筑
专家均对社旗山陕会馆给予高度赞誉与评价,原国家文物局局长吕济
民题词赞为:“艺术辉煌,绝无仅有”,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单士元题
词赞为“辉煌壮丽,天下第一”。由此而确立了社旗山陕会馆在全国
现存会馆类建筑最具代表性的首屈一指之地位,被全国多位著名专家
一致公认为“中国第一会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