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国风·唐风·杕杜》原文翻译及鉴赏
精读精讲系列 《诗经》杕杜

杕杜【原文】有杕之杜,有睆其实。
王事靡盬,继嗣我日。
日月阳止,女心伤止,征夫遑止。
有杕之杜,其叶萋萋。
王事靡盬,我心伤悲。
卉木萋止,女心悲止,征夫归止!陟彼北山,言采其杞。
王事靡盬,忧我父母。
檀车幝幝,四牡痯痯,征夫不远!匪载匪来,忧心孔疚。
期逝不至,而多为恤。
卜筮偕止,会言近止,征夫迩止。
【注释】(1)有杕之杜:详见《唐风·杕杜》诗注释。
(2)睆〔huǎn〕:浑圆貌。
(3)盬〔gǔ〕:停止。
(4)继嗣:延续,继续。
(5)阳:阳月,即农历十月。
(6)遑:闲暇,一说忙碌。
(7)檀〔tán〕车:古代车子多用檀木为之,故称。
常用以指役车、兵车。
(8)幝幝〔chǎn chǎn〕:破旧貌。
(9)痯痯〔guǎn guǎn〕:疲劳貌。
(10)匪〔fēi〕:假借为“非”。
(10)孔疚:非常难过、痛苦。
(11)恤:忧虑。
(12)偕:全、都。
(13)会言:都说。
会,合,都,一说聚会。
(14)迩〔ěr〕:近。
【译文】孤零零的棠梨树,圆溜溜的棠梨果。
王家差事无穷尽,还乡日子拖又拖。
进了十月残年到,女人在家心烦恼,出门人儿该闲了。
一棵棠梨孤零零,棠梨叶儿布成阴。
王家差事无穷尽,叫我如何不伤心。
百草千花都盛旺,女人在家心感伤,出门人儿该还乡。
天天爬上北山崖,上山为把枸杞采。
王家差事无穷尽,想起爹妈愁难解。
檀木车儿慢慢赶,四匹公马腿发软,出门人儿该不远。
没人安慰没人问,叫我心上痛难忍。
过期换班人不到,千忧百虑一齐生。
又问灵龟又问卦,都说快要看见他,出门人儿快到家。
【解读】这首诗写应役远戍的兵士过期不得还乡,和家里的人互相思念。
每章七句,上四句写征夫,下三句写思妇。
印度电影《流浪者》中有一首著名插曲《拉兹之歌》,流浪汉拉兹穿街走巷,举目无亲,哀伤地唱道:“到处流浪,到处流浪。
我和任何人都没来往,我看这世界像沙漠。
……”那种凄凉,那种幽咽,博得人们洒下一掬同情泪。
而当我们读到《诗经·唐风》中的《杕杜》时,心情同样很沉重,因为它也是一首流浪者之歌。
诗经:杕杜

诗经:杕杜导语:《诗经:杕杜》有杕之杜,其叶湑湑。
独行踽踽。
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
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无兄弟,胡不佽焉?有杕之杜,其叶箐箐。
独行睘睘。
岂无他人?不如我同姓。
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无兄弟,胡不佽焉?注释:1、杕:树林孤生的样子。
杜:棠梨树。
2、湑湑:繁盛的样子。
3、踽踽:孤独的样子。
4、同姓:指兄弟。
译文:有棵孤独棠梨树,绿叶茂密又繁盛。
孤身一人在行走,难道没有人相依?不如同宗兄弟亲。
路上行人真可叹,为何不同他亲近?独行人没兄弟,何不帮他解忧戚?有棵孤独棠梨树,绿叶苍翠又茂盛。
孤身一人无依靠。
难道没有别的人?不如同姓兄弟亲。
路上行人真可叹,为何不同他亲近?独行人无兄无弟,何不帮他解忧戚?赏析:看来,孤独感并非现代人才具有的独特生存感悟。
西方哲人尼采曾宣称:上帝死了,人类从此成了孤独无靠的流浪儿。
这一宣言被看作是惊世骇俗之言。
那么,照这个标准来看,从来没有上帝保佑的中国人,岂不是早就是孤独无靠的流浪儿了吗?差不多可以这么说。
《杕杜》所表达的,远不止是一个流浪汉的具体孤独感,同时还具有某种形而上的意味,也就是说,它更是一种深刻的人生喟叹,一种深刻的人生体验。
孤独并非完全可以按外在形式来判断。
一个人并不一定要处在颠沛流离的状态中才会感觉到孤独无靠;即使身处闹市,在亲朋好友的包围之中,也会有孤独感。
真正的孤独感是心灵的一种状态,是心灵牌沉寂时一种状态。
在这种状态之中,心灵失去了激活的源泉,没有碰撞、发出火花的机会,对外在事物的反应陷于麻木和绝望之中,仿佛只有心灵本身在黑暗不断漂浮游移,完全丧失了向上的活力。
处在孤独状态之中,心灵和肉体是分离的。
一个人尽管可以吃喝住行,甚至可以谈笑风生、寻欢作乐,这仅仅是外在的、肉体层面的机械生命活动,而内存的心灵却处在游离的孤独状态。
这同强装笑脸、强忍悲痛完全不同。
心灵的孤独是绝对的,无可救药的;现实的孤独是相对的,可以战胜的。
一个离群索居的人,不一定孤独;一个身处闹市的人,完全可能孤独。
诗经:有杕之杜

诗经:有杕之杜
《诗经:有杕之杜》
有杕之杜,生于道左。
彼君子兮,噬肯适我?
中心好之,曷饮食之?
有杕之杜,生于道周。
彼君子兮,噬肯来游?
中心好之,曷饮食之?
注释:
1、杕:音地,孤零零的样子
2、杜:棠梨树。
3、噬:音是,何,或发语词
4、饮食:音印四,满足情爱之欲
5、中心:心中
6、周:拐弯之处。
赏析:
《有杕之杜》描写主人欢迎客人的到来,思考看样招待,表达了主人热情好客。
借以独自孤生的棠梨树起兴,暗示自己的孤寂,这就是为后面的迎接作了铺垫,读来也就自然真切。
1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诗经《有杕之杜》原文及赏析

诗经《有杕之杜》原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诗经《有杕之杜》原文及赏析【导语】:有杕之杜,一株棠梨独自开, 生于道左。
诗经《小雅·杕杜》原文译文创作背景

诗经《小雅·杕杜》原文|译文|创作背景《小雅·杕杜》是一首妻子思念长年在外服役的丈夫的诗歌,这首诗中主人公感情真挚深切,爱意专一恒久,体现古代妇女纯洁的情爱,同时也反映出长期的戍役给下民带来的痛苦。
下面儿童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这首诗的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小雅·杕杜》原文先秦:佚名有杕之杜,有睆其实。
王事靡盬,继嗣我日。
日月阳止,女心伤止,征夫遑止。
有杕之杜,其叶萋萋。
王事靡盬,我心伤悲。
卉木萋止,女心悲止,征夫归止!陟彼北山,言采其杞。
王事靡盬,忧我父母。
檀车幝幝,四牡痯痯,征夫不远!匪载匪来,忧心孔疚。
期逝不至,而多为恤。
卜筮偕止,会言近止,征夫迩止。
译文及注释译文一株棠梨生路旁,果实累累挂枝上。
国家战事无休止,服役日子又延长。
光阴已临十月底,女子心里多悲伤,征人有空应还乡。
一株棠梨生路旁,叶子繁茂茁壮长。
国家战事无休止,我的心里多哀伤。
野草树木又葱绿,女子心里多忧伤,望那征人早还乡。
登上北山高山坡,采摘枸杞红红果。
国家战事无休止,担心父母心伤悲。
檀木役车已破败,拉车四马也疲惫,征人也应快回归。
未见征战人归来,忧心忡忡苦苦想。
归期已过不见回,为此使我更心伤。
既用龟筮又占卜,都说归期不太长,征人不久即回乡。
注释⑴杕(dì):树木孤独貌。
杜:一种果木,又名赤棠梨。
⑵有:句首语助词,无义。
⑶睆(huǎn):果实圆浑貌。
实:果实。
⑷靡:没有。
盬(gǔ):停止。
⑸嗣:延长、延续。
⑹阳:农历十月,十月又名阳月。
止:句尾语气词。
⑺遑(huáng):闲暇。
一说忙。
⑻萋萋:草木茂盛貌。
⑼陟(zhì):登山。
⑽言:语助词,无义。
杞:即枸杞,落叶灌木,果实小而红,可食,可入药。
⑾忧:此为使动用法,使父母忧。
一说忧父母无人供养。
⑿檀车:役车,一般是用檀木做的,一说是车轮用檀木做的。
幝(chǎn)幝:破败貌。
⒀牡:公马。
痯(guǎn)痯:疲劳貌。
⒁匪:非。
《先秦诗经·有杕之杜》原文翻译鉴赏

《先秦诗经·有杕之杜》原文|翻译|鉴赏《国风·唐风·有杕之杜》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全诗二章,每章六句,重章叠唱,其章法结构带有民歌反复咏唱的特点。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杕之杜原文翻译等相关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有杕之杜》原文先秦:佚名有杕之杜,生于道左。
彼君子兮,噬肯适我?中心好之,曷饮食之?有杕之杜,生于道周。
彼君子兮,噬肯来游?中心好之,曷饮食之?《有杕之杜》译文及注释译文那棵杜梨真孤独,长在路左偏僻处。
那君子啊有风度,可愿屈就来访吾?爱贤盼友欲倾诉,何不请来喝一壶?那棵杜梨真孤独,长在路右偏僻处。
那君子啊有风度,可愿屈就来看吾?爱贤盼友欲倾诉,何不请来喝一壶?注释①杕(dì 地):树木孤生独特貌。
杜:杜梨,又名棠梨。
②道左:道路左边,古人以东为左。
③噬(shì 是):发语词。
一说何,曷。
适:到,往。
④曷:同“盍”,何不。
饮食(yìn sì 印四):喝酒吃饭。
一说满足情爱之欲。
⑤周:右的假借。
《有杕之杜》鉴赏关于此篇诗旨,历来有多种看法:一、刺晋武公说(《毛诗序》等),二、好贤说(朱熹《诗集传》、何楷《诗经世本古义》等),三、迎宾短歌说(高亨《诗经今注》),四、思念征夫说(蓝菊荪《诗经国风今译》等),五、流浪乞食说(陈子展《国风选译》等),六、情歌说(程俊英《诗经译注》等),七、孤独盼友说(朱守亮《诗经评释》等)。
以上几说,当以孤独盼友说贴近诗旨。
古往今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不可缺少的。
此诗就是描写一个孤独者切盼友人来访,共饮谈心,以解孤独寂寞之苦。
人类都有一种“共生欲望”,而这种“共生欲望”又是以人们的相互帮助、彼此交流为基础的。
一旦得不到满足或有所缺憾时,就会产生孤独感。
当“共生欲望”得以满足时,孤独感也就随之消除。
看来,诗中的“我”,似乎已经意识到自己与外界隔了一堵“墙”,失去了和朋友的交往,深感孤独,为了摆脱这种孤独感,获得精神上的慰藉或寄托,他力图改变与世隔绝的处境,渴望有良友来访,彼此建立友谊,交流感情。
诗经《杕杜》原文、翻译及鉴赏

诗经《杕杜》原文、翻译及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诗经《杕杜》原文、翻译及鉴赏【导语】:有杕之杜,①棠梨孤生在山冈,有院其实。
《杕杜》原文、翻译及赏析

《杕杜》原文、翻译及赏析《杕杜》原文、翻译及赏析《杕杜》原文、翻译及赏析1小雅·杕杜原文:有杕之杜,有睆其实。
王事靡盬,继嗣我日。
日月阳止,女心伤止,征夫遑止。
有杕之杜,其叶萋萋。
王事靡盬,我心伤悲。
卉木萋止,女心悲止,征夫归止!陟彼北山,言采其杞。
王事靡盬,忧我父母。
檀车幝幝,四牡痯痯,征夫不远!匪载匪来,忧心孔疚。
斯逝不至,而多为恤。
卜筮偕止,会言近止,征夫迩止!翻译孤零零的赤棠,枝头结满滚圆的果实。
王事没有止息,要延续我孤独的时日。
光阴已临十月,女子伤心之极,远征的人想已闲逸。
孤零零的赤棠,叶子正繁茂翠碧。
王事没有止息,我心充满哀伤忧戚。
草木还那么萋萋,女子无限悲凄,远征的人哪该可以归里。
登上那北山山顶,且去采摘枸杞。
王事没有止息,使我父母也忧愁不已。
檀木的役车已破,拉车的四马已疲,远征的人该归来在即。
一辆辆车子没载着你回归,我忧心忡忡痛苦难耐。
预定时间已过你仍没到,我的忧郁如山如海。
求卜问筮结果一致,都说你回家指日可待,远征的人离乡已近就要归来。
注释⑴有:句首语助词,无义。
杕(dì):树木孤独貌。
杜:一种果木,又名赤棠梨。
⑵睆(huǎn):果实圆浑貌。
实:果实。
⑶靡:没有。
盬(gǔ):停止。
⑷嗣:延长、延续。
⑸阳:农历十月,十月又名阳月。
止:句尾语气词。
⑹遑:闲暇。
一说忙。
⑺萋萋:草木茂盛貌。
⑻.陟(zhì):登山。
⑼言:语助词,无义。
杞:即枸杞,落叶灌木,果实小而红,可食,可入药。
⑽忧:此为使动用法,使父母忧。
一说忧父母无人供养。
⑾檀车:役车,一般是用檀木做的,一说是车轮用檀木做的。
幝(chǎn)幝:破败貌。
⑿牡:公马。
痯(guǎn)痯:疲劳貌。
⒀匪:非。
载:车子载运。
⒁孔:很,大。
疚(jìu):病痛。
⒂期:预先约定时间。
逝:过去。
⒃恤(xù):忧虑。
⒄卜:以龟甲占吉凶。
筮(shì):以蓍草算卦。
偕:合。
⒅会言:合言,都说。
一说“会”为聚合(离人相聚),“言”为语助词,无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国风·唐风·杕杜》原文翻译及鉴赏《国风·唐风·杕杜》
先秦:佚名
有杕之杜,其叶湑湑。
独行踽踽。
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
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无兄弟,胡不佽焉?
有杕之杜,其叶菁菁。
独行睘睘。
岂无他人?不如我同姓。
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无兄弟,胡不佽焉?
【译文】
路旁赤棠孤零零,树叶倒是密密生。
独自流浪好凄清。
难道路上没别人,不如同父兄弟亲。
叹息来往过路人,为何不与我亲近?兄弟不在无依靠,为何不将我帮衬?
路旁赤棠孤零零,树叶倒是密又青。
独自流浪多悲辛。
难道路上没别人,不如同姓兄弟亲。
叹息来往过路人,为何不与我亲近?兄弟不在无依靠,为何不将我帮衬?
【鉴赏】
印度电影《流浪者》中有一首插曲《拉兹之歌》,流浪汉拉兹穿街走巷,举目无亲,哀伤地唱道:“到处流浪,到处流浪。
我和任何人都没来往,我看这世界像沙漠。
……”那种凄凉,那种幽咽,博得人们洒下一掬同情泪。
而当读者读到《诗经·唐风》中的《杕杜》时,心情同样很沉重,因为它也是一首流浪者之歌。
当然,它比《拉兹之歌》古老得多。
全诗二章,章九句,复沓章法,二章内容除用韵换字外基本相同。
起首“有杕之杜,其叶滑湑”,用孤孤单单的一株赤棠树起兴,与同样是孤孤单单的一株赤棠树起兴,与同样是孤孤单单的流浪汉相对照,既相映成趣,又相对生愁。
赤棠虽孤单,还有繁茂树叶作伴,自己却是“光杆司令”一个,相比之下树要比人幸运得多。
所以这“兴”又是“反兴”。
诗人看到孤树,伫足留连,忽而觉得同病相怜,忽而叹人不如树,感触纷纭。
这种独特心理感受与流浪者身份相切合,很有典型意义。
关于这流浪者的性别,闻一多《风诗类钞》另有妙诠:“杕杜喻女之未嫁者。
《说文》:‘牡曰棠,牝曰杜。
’”那末这流浪者竟是一位未婚少女,那就更显悲哀了。
此说可备参考。
起首二句,也可谓“兴而赋也”。
第三句“独行踽踽”才是全章的灵魂。
整首诗就是描写一个“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
惨戚戚”的踽踽独行者的苦闷叹息。
此句独立锁住,不加铺叙,以少驭多,浓缩了许多颠沛流离的苦境,给人无限想像空间。
此句点出了流浪者,成为前后内容的分水岭,前是流浪者所见,后是流浪者所思。
“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
”路上风尘仆仆的行人还是有的,但心为形役,各有各沉重的精神枷锁与自顾不暇的物质烦恼,没有人肯去对一个陌路人相濡以沫。
这时,流浪者想到了同胞手足的兄弟亲情,是“他人”无法比拟和替代的。
正如《小雅·常棣》所说:“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兄弟,亲人,家园,不知在何方。
异域他乡的流浪者在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现实中想得很多很多,只能在想像中求得一些慰藉。
正如安徒生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那小女孩孤苦伶仃,只能划火柴在光亮中幻想着已上天国的奶奶来呵护自己,心灵感到一丝温暖。
兄弟虽好,毕竟在虚无缥缈中,现实终究是现实,诗人不禁“嗟——”,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
这“嗟”字直贯最末副歌式复唱四句。
叹息的内容很平实浅近,也正是流浪者的最基本需要:行人为什么不来亲近我?我没有兄弟在旁,为什么不来帮助我?孤独寂寞,呼天抢地,两个激问中蕴藏着浓重的绝望和忧伤。
落难的人犹如落水的人,非常需要救援,可没有人会来、没有人能来济助他。
这确实是一声令人心寒的长叹。
由此推想,这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或是战乱,或是饥荒。
《小
雅·常棣》说:“丧乱既平,既安且宁。
虽有兄弟,不如友生。
”(死丧祸乱既平清,一家生活也安宁。
那时虽有亲兄弟,反觉不如朋友亲)可作反证。
是战争使骨肉离散,沦为难民。
又《大雅·召旻》:“瘨我饥馑,民卒流亡。
”(饥馑遍地灾情重,十室九空尽流亡)是灾荒使百姓失所,乞食四方。
不管哪种情况,这首抒写心灵感受的流浪者之歌,通过一个人的命运,向后世真实展示了一幅古代难民的流亡图,其艺术视角很独特,给人启迪。
旧说如《毛诗序》谓“《杕杜》,刺时也。
君不能亲其宗族,骨肉离散,独居而无兄弟,将为沃所并尔”,为今人所不取;而朱熹《诗集传》谓此为“无兄弟者自伤其孤特而求助于人之辞”,则差为近之。
扩展阅读:诗经礼乐文化及其它价值
周代文化的鲜明特征之一,产生了不同于前代而又深刻影响后代的礼乐文化。
其中的礼,融汇了周代的思想与制度,乐则具有教化功能。
《诗经》在相当程度上反映、表现了周代的这种礼乐文化,成了保存周礼有价值的文献之一。
例如,《小雅》的《南有嘉鱼》《南山有台》,均为燕飨乐章,它们或燕乐嘉宾,或臣工祝颂天子;而《寥萧》则为燕远国之君的乐歌。
从中可知周朝对于四邻远国,已采取睦邻友好之礼仪政策,反映了周代礼乐应用的广泛。
又如《小雅·彤弓》,记叙了天子赐有功诸侯以彤弓,说明周初以来,对于有功于国家的诸侯,
周天子均要赐以弓矢,甚而以大典形式予以颁发。
相比之下,《小雅·鹿鸣》的代表性更大些,此诗是王者宴群臣嘉宾之作。
“周公制礼,以《鹿鸣》列于升歌之诗。
”朱熹更以为它是“燕飨通用之乐歌”诗中所写,不光宴享嘉宾,还涉及了道(“示我周行”)、德(“德音孔昭”),从而显示了“周公作乐以歌文王之道,为后世法”。
除燕飨之礼外,《诗经》反映的礼乐文化内容还有:《召南·驺虞》描写春日田猎的“春蒐之礼”;《小雅·车攻》、《小雅·吉日》描写周宣王会同诸侯田猎;《小雅·楚茨》、《小雅·甫田》、《小雅·大田》等描写祭祀先祖,祭上帝及四方、后土、先农等诸神;《周颂》中多篇写祀文王、祀天地,可从中了解祭礼;《小雅·鸳鸯》颂祝贵族君子新婚,《小雅·瞻彼洛矣》展示周王会诸侯检阅六军,可分别从中了解婚礼、军礼等。
扩展阅读:诗经名句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
既见君子,并坐鼓瑟。
今者不乐,逝者其耋。
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在其板屋,乱我心曲。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心之忧矣,於我归处。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南有嘉鱼,烝然罩罩。
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乐
南山有桑,北山有杨。
乐只君子,邦家之光。
乐只君子,万寿无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