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三首原文及翻译

合集下载

诗经三首文言文及翻译

诗经三首文言文及翻译

文言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翻译: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小洲。

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左右两边去捞它。

美丽贤淑的女子,日日夜夜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日日夜夜都想念她。

绵绵不绝的忧愁,让人翻来覆去睡不好。

参差不齐的荇菜,左右两边去采它。

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陪伴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左右两边去拔它。

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文言文: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翻译:桃花儿盛开,鲜艳夺目。

这位姑娘出嫁,定会家庭和睦。

桃花儿盛开,果实累累。

这位姑娘出嫁,家庭定会美满。

桃花儿盛开,绿叶茂盛。

这位姑娘出嫁,家庭定会和睦。

三、《伐檀》文言文:伐檀兮,伐檀兮,今日乐何其?不我知兮,不知我兮,我心伤悲。

伐檀兮,伐檀兮,今日乐何其?不我知兮,不知我兮,我心伤悲。

伐檀兮,伐檀兮,今日乐何其?不我知兮,不知我兮,我心伤悲。

翻译:砍伐檀树啊,砍伐檀树啊,今天的欢乐在哪里?没有人了解我啊,不了解我啊,我心悲痛。

砍伐檀树啊,砍伐檀树啊,今天的欢乐在哪里?没有人了解我啊,不了解我啊,我心悲痛。

砍伐檀树啊,砍伐檀树啊,今天的欢乐在哪里?没有人了解我啊,不了解我啊,我心悲痛。

这三首诗歌分别描绘了爱情、婚姻和家庭,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民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在阅读《诗经》时,我们可以领略到古代先民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

诗经全文及翻译

诗经全文及翻译

诗经全文及翻译诗经》春秋·孔丘《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先秦时代称为“诗”或“诗三百”,孔子加以了整理。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尊“诗”为经典,定名为《诗经》。

《诗经》现存诗歌 305 篇,包括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共 500 余年的民歌和朝庙乐章,分为风、雅、颂三章。

“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十五国风,大部分为东周时期的作品,小部分作于西周后期,以民歌为主。

(邶: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

鄘:后来并入卫国,故城在今河南省汲县东北。

卫: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北部、河北省南部一带。

王:周平王东迁后的国都地区,在今河南洛阳一带。

郑:在今河南省新郑县一带。

齐:今山东省大部分地区。

魏:古魏国在今山西省芮城县东北。

唐:晋的前身,在今山西省。

秦:在今陕西省境内。

陈:在今河南省淮阳、柘城以及安徽省毫县一带。

桧:桧国后为郑国所灭,二国领土相当于今河南省郑州、新镇、荥阳、密县一带。

曹:在今山东省曹县、荷泽、定陶一带。

豳:也作邠,在今陕西郴县、旬邑县一带。

)“雅”包括大雅和小雅,共 105 篇,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王畿地区的作品,均为周代朝廷乐歌,多歌颂朝廷官吏。

“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 40 篇。

其中周颂为西周王朝前期的作品,均为西周统治者用于祭祀的乐歌,内容多歌颂周代贵族统治者及先公先王,共 31 篇;鲁颂为公元前 7 世纪鲁国的作品,歌颂鲁国国君鲁僖公,共 4 篇;商颂是公元前 8 世纪到公元前 7 世纪宋国的作品,共 5 篇。

《诗经》作为一部经典著作,对我国历史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极其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

由于《诗经》的年代离我们太过久远了,很多当时的用字措词,我们今天未必能准确理解。

因此所有诗歌均有详细注解(个别还配有译文),这些注解除了参照一些比较流行的版本以外,也加入了一些个人观点,希望对各位阅读带来一些帮助。

诗经三百首全文和译文

诗经三百首全文和译文

诗经三百首全文和译文《关雎》一、原文:《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二、衍生注释:1. 关关:象声词,雌雄二鸟相互应和的叫声。

2. 雎鸠(jūjiū):一种水鸟。

3. 窈窕(yǎo tiǎo):美好的样子。

4. 逑(qiú):配偶。

5. 荇(xìng)菜:一种可食用的水草。

6. 寤寐(wùmèi):醒和睡。

指日夜。

7. 思服:思念。

8. 琴瑟:两种弦乐器。

9. 芼(mào):挑选。

三、赏析:主题上,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男子对一位美丽贤淑的女子的爱慕与追求。

情感方面,表达了男子对女子深深的思恋之情,从最初的一见钟情“君子好逑”,到求之不得时的“辗转反侧”,再到幻想与女子相处时的“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展现了爱情的不同层次。

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兴”的手法,先是以雎鸠鸟在河洲上关关和鸣起兴,引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自然而巧妙。

诗中反复提到“参差荇菜”,既作为女子劳作的场景,暗示女子的勤劳,又在结构上起到回环往复的作用,使诗歌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

四、作者介绍:《诗经》的作者大多佚名,无法确切考证。

但一般认为《关雎》这样的诗歌可能是当时的民间诗人创作的,也许是某一位沉浸在爱情中的男子,将自己对心仪女子的爱慕之情通过诗歌表达出来,然后经过民间传唱,被收集整理到《诗经》当中。

五、运用片段:1. 学校文艺表演上,有两位同学表演了一段古典舞蹈,舞姿轻盈优美,配合默契,宛如《关雎》中所描绘的君子和淑女般和谐。

这时主持人可以说:“他们的表演真可谓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两人配合起来就像那诗中的美好爱情一样令人赏心悦目。

”2. 在一次浪漫的求婚场景中,男主为女主精心准备了一场古典风格的求婚仪式。

诗经第三篇??卷耳

诗经第三篇??卷耳

诗经第三篇卷耳
诗经第三篇卷耳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

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

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

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译文
采呀采呀采卷耳,采来采去不满筐。

心里想念远行人,浅筐丢在大路旁。

登上高高的石山,我的马儿腿发软。

且把酒杯来斟满,喝上一杯不思念。

登上高高的山冈,我马病得眼玄黄。

且把大杯斟满酒,喝个一醉不忧伤。

登上高高的石山,马儿病倒难行呦。

仆人累得病倒呦,如何解脱这忧伤。

诗经名篇原文及翻译大全

诗经名篇原文及翻译大全

诗经名篇原文及翻译大全【篇一】诗经名篇原文及翻译《诗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翻译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

长长的思念哟,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篇二】诗经名篇原文及翻译《诗经·葛覃》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

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

是刈是濩,为絺为綌,服之无斁。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

薄污我私,薄浣我衣。

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翻译葛草长得长又长,漫山遍谷都有它,藤叶茂密又繁盛。

黄鹂上下在飞翔,飞落栖息灌木上,鸣叫婉转声清丽。

葛草长得长又长,漫山遍谷都有它,藤叶茂密又繁盛。

割藤蒸煮织麻忙,织细布啊织粗布,做衣穿着不厌弃。

告诉管家心理话,说我心想回娘家。

快把内衣洗干净。

洗和不洗分清楚,回娘家去看父母。

【篇三】诗经名篇原文及翻译《诗经·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翻译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

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

桃花怒放千万朵,果实累累大又多。

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贵子后嗣旺。

桃花怒放千万朵,绿叶茂盛永不落。

这位姑娘要出嫁,齐心协手家和睦。

【篇四】诗经名篇原文及翻译《诗经·采蘋》于以采蘋?南涧之滨。

于以采藻?于彼行潦。

于以盛之?维筐及筥。

于以湘之?维锜及釜。

《诗经三首》

《诗经三首》

于嗟女兮, 无与士耽。 反是不思, 亦已焉哉!
婚前
纯真温柔 热情
热情幸福 对比
婚后
勤劳 怨恨 沉痛
感悟
坚强
性格
清醒 刚烈 基调
氓是怎样的一个人?具体表现在哪里?
婚 来既我谋。
士贰其行。

二三其德。 情
言即遂矣,

至于暴矣。

信誓旦旦
对比
不专凶暴
2、女主人公从自己的遭遇中认识到了什
3.社会制度说:情节为“抱布贸丝”至“以我贿 迁”,“三岁食贫”“渐车帷裳”,“士”骗取 了钱财,生活又由贫到富,可以看出婚姻制度建 筑在经济之上,正如恩格斯所说家庭、婚姻反映 出金钱关系。 4.年老色衰说:情节为“氓之蚩蚩,抱布贸 丝”“三岁为妇”,年老色衰,引起“士”变心。
《氓》现有最好的翻译:
清醒.刚烈
思考:
根据情节,你认为给女主 人公带来了痛苦和不幸的原 因有那些?
1.“士”之变心说:情节为“不见复关”的暗示性; “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的显示性。 这一切可告诉我们“士”的变心是关键原因。
2.社会道德说:情节为“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当时社会风俗、人们的爱情观所造成的。
那汉子满脸笑嘻嘻,抱着布匹来换丝。哪儿是真
来换丝,悄悄儿求我成好事。那天送你过淇水,送到 顿丘才转回。不是我约期又改悔,只怨你不曾请好媒。 我求你别生我的气,重订了秋天好起来日期。
到时候城上来等待,盼望你回到关门来。左盼右盼
不见你的影,不由得珠泪滚过腮。一等再等到底见你 来,眼泪不干就把笑口开。只为你求神问过卦,卦词 儿偏偏还不坏。我让你打发车儿来,把我的嫁妆一齐 带来。
桑树叶儿不曾落,又绿又嫩真新鲜。斑鸠儿阿,见

诗经三首原文及翻译

诗经三首原文及翻译

《诗经·卫风•氓》原文: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予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伴。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译文:农家小伙笑‎嘻嘻,抱着布币来‎换丝。

原来不是来‎换丝,找我商量婚‎姻事。

我曾送你渡‎淇水,直到顿丘才‎告辞。

并非我要拖‎日子,你无良媒来‎联系。

请你不要生‎我气,重订秋天作‎婚期。

我曾登那缺‎墙上,遥望复关盼‎情郎。

望穿秋水不‎见人,心中焦急泪‎汪汪。

既见郎从复‎关来,有笑有说心‎欢畅。

你快回去占‎个卦,卦无凶兆望‎神帮。

拉着你的车‎子来,快用车子搬‎嫁妆。

桑叶未落密‎又繁,又嫩又润真‎好看。

唉呀班鸠小‎鸟儿,见了桑堪别‎嘴馋。

唉呀年青姑‎娘们,见了男人别‎胡缠。

男人要把女‎人缠,说甩就甩他‎不管。

女人若是恋‎男人,撒手摆脱难‎上难。

桑树萎谢叶‎落净,枯黄憔悴任‎飘零。

自从我到你‎家来,多年吃苦受‎寒贫。

淇水滔滔送‎我回,溅湿车帘冷‎冰冰。

我做妻子没‎过错,是你男人太‎无情。

真真假假没‎定准,前后不一坏‎德行。

结婚多年守‎妇道,我把家事一‎肩挑。

起早睡晚勤‎操作,累死累活非‎一朝。

家业有成已‎安定,面目渐改施‎残暴。

兄弟不知我‎处境,见我回家哈‎哈笑。

净思默想苦‎难言,只有独自暗‎伤悼。

“与你偕老”当年话,老了怨苦更‎增加。

淇水虽宽有‎堤岸,沼泽虽阔有‎边涯。

回顾少年未‎婚时,想你言笑多‎温雅。

诗经注释原文与解析

诗经注释原文与解析

诗经注释原文与解析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它以其深刻的内涵和精炼的表达方式,吸引了无数读者的目光。

本文将对部分诗经的原文进行注释和解析,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其中的含义。

1.《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译文:关雎的雎鸠在河流中的小岛上啼叫。

那位美丽而端庄的女子,是君子们喜爱的佳人。

解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丽端庄的女子,她让君子为之倾倒。

诗中用了两个意象,雎鸠代表了女子的美丽和温柔,河洲则象征了女子的隔离和独立。

通过这种比喻的手法,诗人传达了自己对女性美的赞美和对女性地位的思考。

2.《千年之恋》君子居之,罔罟何渠?妾心忧悠,终日忧结。

译文:如果君子与妾对居一室,彼此没有心结,那会如何呢?妾心中的忧愁,终日缠绕不已。

解析:这首诗表达了女子对恋爱关系的思考和感受。

诗人通过对比君子和妾的关系,表达了女子内心的忧愁和无奈。

诗中的“罔罟”暗指情感上的障碍或不和谐,通过细腻的描写,唤起读者对于情感困境的共鸣。

3.《黍离》于以采葑,洵美且异。

憂心忡忡,不能奋飞。

译文:采集葑菲,发现它既美丽又与众不同。

我内心忧虑纠结,无法自由飞翔。

解析:这首诗通过描写采集葑菲的经历,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焦虑和不满。

葑菲是一种既美丽又独特的植物,与诗人的心境相呼应。

诗人以个人的感受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使得读者更能切身感受到他的痛苦和无奈。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诗经不仅以其美丽的文字和华丽的修辞为人所称赞,更在其中传达了丰富的思想和情感。

通过对原文的注释和解析,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经中蕴含的内涵和诗人的感受。

诗经是一座文化宝库,读者们可以通过不断研读和解读,更好地领略其中的艺术魅力和哲理意蕴。

让我们一同走进诗经的世界,感受其中的美与智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卫风•氓》
原文: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予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伴。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译文:
农家小伙笑嘻嘻,抱着布币来换丝。

原来不是来换丝,找我商量婚姻事。

我曾送你渡淇水,直到顿丘才告辞。

并非我要拖日子,你无良媒来联系。

请你不要生我气,重订秋天作婚期。

我曾登那缺墙上,遥望复关盼情郎。

望穿秋水不见人,心中焦急泪汪汪。

既见郎从复关来,有笑有说心欢畅。

你快回去占个卦,卦无凶兆望神帮。

拉着你的车子来,快用车子搬嫁妆。

桑叶未落密又繁,又嫩又润真好看。

唉呀班鸠小鸟儿,见了桑堪别嘴馋。

唉呀年青姑娘们,见了男人别胡缠。

男人要把女人缠,说甩就甩他不管。

女人若是恋男人,撒手摆脱难上难。

桑树萎谢叶落净,枯黄憔悴任飘零。

自从我到你家来,多年吃苦受寒贫。

淇水滔滔送我回,溅湿车帘冷冰冰。

我做妻子没过错,是你男人太无情。

真真假假没定准,前后不一坏德行。

结婚多年守妇道,我把家事一肩挑。

起早睡晚勤操作,累死累活非一朝。

家业有成已安定,面目渐改施残暴。

兄弟不知我处境,见我回家哈哈笑。

净思默想苦难言,只有独自暗伤悼。

“与你偕老”当年话,老了怨苦更增加。

淇水虽宽有堤岸,沼泽虽阔有边涯。

回顾少年未婚时,想你言笑多温雅。

海誓山盟还在耳,谁料翻脸变冤家。

违背誓言你不顾,那就从此算了吧。

《诗经·秦风·无衣》
原文: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译文: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长袍。

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戈与矛,杀敌与你同目标。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内衣。

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矛与戟,出发与你在一起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战裙。

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甲胄与刀兵,杀敌与你共前进。

赏析
这首诗充满了激昂慷慨、同仇敌忾的气氛,读之不禁受到强烈的感染。

可是《毛诗序》却说:“《无衣》,刺用兵也,秦人刺其君好攻战。

”陈奂《诗毛氏传疏》也认为:“此亦刺康公诗也。

”《诗经》固然讲究美刺,但这里明明是美,却被说成刺。

按其内容,当是一首爱国主义的战歌。

据今人考证,周幽王十一年(秦襄公七年,公元前771年),周王室内讧,导致戎族入侵,攻进镐京,周王朝土地大部沦陷,秦国靠近王畿,与周王室休戚相关,遂奋起反抗。

此诗似在这一背景下产生。

当时的秦国位于今甘肃东部及陕西一带。

那里木深土厚,民性厚重质直。

班固在《汉书·赵充国辛庆忌传赞》中说秦地“民俗修习战备,高上勇力,鞍马骑射。

故秦诗曰:‘王于兴诗,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其风声气俗自古而然,今之歌谣慷慨风流犹存焉。

”朱熹《诗集传》也说:“秦人之俗,大抵尚气概,先勇力,忘生轻死,故其见于诗如此。

”这首诗意气风发,豪情满怀,确实反映了秦地人民的尚武精神。

在大敌当前、兵临城下之际,他们以大局为重,与周王室保持一致,一听“王于兴师”,他们就一呼百诺,紧跟出发,团结友爱,协同作战,表现出崇高无私的品质和英雄气概。

由于此诗旨在歌颂,也就是说以“美”为主,所以对秦军来说有巨大的鼓舞力量。

据《左传》记载,鲁定公四年(前506年),吴国军队攻陷楚国的首府郢都,楚臣申包胥到秦国求援,“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

于是一举击退了吴兵。

可以想像,在秦王誓师的时候,此诗犹如一首誓词;对士兵们来说,则又似一首动员令。

如前所述,秦人尚武好勇,反映在这首诗中则以气概胜。

诵读此诗,不禁为诗中火一般燃烧的激情所感染,那种慷慨激昂的英雄主义气概令人心驰神往。

无怪乎吴闿生《诗义会通》评为“英壮迈往,非唐人出塞诸诗所及”。

之所以造成这样的艺术效果,第一是每章开头都采用了问答式的句法。

陈继揆《读诗臆补》说:“开口便有吞吐六国之气,其笔锋凌厉,亦正如岳将军直捣黄龙。

”一句“岂曰无衣”,似自责,似反问,洋溢着不可遏止的愤怒与愤慨,仿佛在人们复仇的心灵上点上一把火,于是无数战士同声响应:“与子同袍!”“与子同泽!”“与子同裳!”第二是语言富有强烈的动作性:“修我戈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使人想像到战士们在磨刀擦枪、舞戈挥戟的热烈场面。

这样的诗句,可以歌,可以舞,堪称激动人心的活剧!
诗共三章,采用了重叠复沓的形式。

每一章句数、字数相等,但结构的相同并不意味简单的、机械的重复,而是不断递进,有所发展的。

如首章结句“与子同仇”,是情绪方面的,说的是我们有共同的敌人。

二章结句“与子偕作”,作是起的意思,这才是行动的开始。

三章结句“与子偕行”,行训往,表明诗中的战士们将奔赴前线共同杀敌了。

这种重叠复沓的形式固然受到乐曲的限制,但与舞蹈的节奏起落与回环往复也是紧密结合的,而构成诗中主旋律的则是一股战斗的激情,激情的起伏跌宕自然形成乐曲的节奏与舞蹈动作,正所谓“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

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诗经·邶风·静女》
[原文]
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以为美,美人之贻。

[翻译]
娴静姑娘好漂亮,约我等在城角旁。

望穿秋水不见你,搔首徘徊我心慌。

娴静姑娘真娇艳,送我精美好彤管。

彤管熠熠生光彩,姑娘生就好容颜。

郊野采集赠柔荑,确实美
好又新异。

不是荑草长得美,美人相赠最珍奇。

[注释]
1.男女青年的幽期密约。

一说刺卫宣公纳媳。

2.静:娴雅安详。

3.姝:美好。

4.城隅:城角隐蔽处。

5.爱:隐藏。

6.踟躇:徘徊不定。

7.娈:(luán)年轻美丽。

8.彤管:一说红管的笔,一说和荑应是一物。

9.说怿:喜悦。

10.牧:野外。

11.荑:白茅,茅之始生也。

象征婚媾。

12.询:实在,诚然。

[评析]
《诗经》里这一篇仅用短短几句对话,便把情人相戏的情景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除了以女性口吻来写的以外,以男性口吻来写的诗也很能体现女性在恋爱中开爱的情趣。

如《邶风·静女》这首诗便以男子的口吻写幽期密约的乐趣。

[作品介绍]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代诗歌305篇。

原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

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