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山陕会馆、水城广场、京杭大运河导游词

合集下载

运河博物馆讲解词.

运河博物馆讲解词.

运河博物馆(运河文化陈列部分)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中国运河文化运河博物馆。

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是目前国内第一座以运河文化为主题的大型专题博物馆,博物馆馆名是由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同志题写的。

博物馆座落在水城广场东侧,美丽的东昌湖北岸,于2004年11月开始筹建,2009年5月1日对社会开放。

它的建成,旨在全方位、多角度地收藏、保护和研究运河文化资料,反映和展现中国大运河的自然风貌和历史文化。

博物馆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展览面积近6000平方米,共五层,地上四层,地下一层,分陈列区、收藏区和研究及学术交流区3个功能区域。

陈列以“运河推动历史,运河改变生活”为主题,除了序厅之外,另有十个展厅:第一层三个展厅是“聊城庆祝设市十周年大型图片展”,第二层三个展厅是“运河文化陈列”,第三层三个展厅是“聊城历史文物陈列”,第四层一个展厅是临时展览。

你现在看到的就是博物馆的序厅。

序厅内是一个全面反映聊城城市概貌的大型电子沙盘,从这个沙盘上我们就可以对聊城有个比较直观的了解,“城中有水,水中有城,城水一体”的独特城市风貌,一览无余。

古城犹如一叶方舟,漂浮在碧波绿水之中;运河则像一条丝带,从古城和新城之间穿过。

下面我们首先参观“聊城庆祝设市十周年大型图片展”……请继续参观“运河文化陈列”。

“运河文化陈列”共包括“世界运河陈列”、“中国运河陈列”、“聊城运河段陈列”三个展厅,现在我们走进的是“世界运河陈列”展厅。

早在公元前19世纪,古埃及就开挖了连接尼罗河和红海的运河。

其后,随着航运技术的发展和贸易量的加大,欧洲的一些国家加快了运河的开挖。

从16世纪到18世纪,是欧洲运河建设的高速期。

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70年代,随着船舶尺度的不断加大,运量的不断增长,原有运河已不能满足运输的需要,相继开挖了深水运河,其中最著名的是基尔运河、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

各国的运河有着各自不同的用途,因而也有着不同的风采。

山陕会馆

山陕会馆

山陕会馆由聊城闸口桥的西头往南,约一公里,经过大、小码头和基督教堂,就到了“聊城一中桥”,在聊城一中的西南,有一座宫阙式的建筑,就是山陕会馆了。

山陕会馆位于聊城市东昌府区东关古运河西岸,是山西、陕西商人为作“祀神明而联桑梓” 集资合建的一座神庙与会馆相结合的建筑群。

始建于清乾隆八年(1743),其后历经三代人、耗时六十六年,至嘉庆十四年方具有现在之规模,共耗银60465.69两。

山陕会馆东西长77米,南北宽43米,占地3311平方米。

整个建筑由山门、过楼、戏楼、夹楼、鼓钟二楼、南北看楼、南北碑亭、献殿、南中北三殿、春秋阁、望楼、游廊、南北跨院等组成。

看上去面积虽不算大,但却布局紧凑,设计合理,大小间错,疏密得体,反映出古代匠师们的精湛技艺,为研究我国古代建筑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从宋朝开始,聊城借京杭大运河的漕运之利,声名日隆。

八方商旅,船装水运,两岸会馆,生意兴隆,聊城因此成为全国闻名的九大商埠之一。

山陕会馆伫立于运河水畔二百六十余年,在春来秋往中,静静地见证了聊城商贾云集、经济繁荣的悠长历史。

它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融中国传统儒、道、佛三家思想于一体。

整个建筑布局紧凑,错落有致,连接得体,装饰华丽,堪称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

它的石雕、木雕、砖雕和绘画工艺更是中国建筑艺术的精品,对于研究中国的古代建筑史、商贸史、戏剧史、运河文化史、书法、绘画、雕刻艺术史以及清代资本主义萌芽因素的产生具有极高的资料价值和重大意义。

1977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门】山门为三间牌坊式门楼,顶部呈歇山式,下用4根木质方柱和4根木质圆柱支撑。

外墙中木质方柱下,均为造型活泼的石雕麒麟和狮子作为柱础,此种柱础,在国内建筑中极为少见。

八柱之上有6层如意斗拱承托着,金碧辉煌的琉璃瓦项,显得巍巍壮观,富丽堂皇。

牌坊下有一正门和两个侧门,皆为木质朱门。

每扇门上都铺以铁箍和圆钉,门框均为石作。

聊城名胜古迹演讲稿

聊城名胜古迹演讲稿

聊城名胜古迹演讲稿
地处山东省西部的聊城市,意为“中国北方的威尼斯”,是一座很有魅力的城市,她的魅力用一个字概括就是“水”,所以她有一个美丽的名字“江北水城”。

聊城是个旅游度假区。

她的光岳楼是远近闻名的,它位于聊城旧城中央,其主体结构建于1374年,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聊城的象征。

山陕会馆也是聊城的一个著名旅游景点,它位于聊城城区的南部,运河西岸,是清代聊城商业繁荣的缩影和见证。

东昌湖的面积平6方公里,这片流彩的水域,初现于宋熙宁三年,逐代开阔,引滔滔黄河水为源,常年不涸,恰似一条美丽的玉带环绕1平方公里的古城。

此湖是我国三大美女湖之一。

微波白浪中看碧水清清,绿柳雕岸旁品亭聚荷香。

鲜花绿地,蜂蝶嬉戏,美如瑶池,境如凌霄。

湖中泛舟,既可以看到巍峨壮观的古楼,又能踏上如梦如幻的湖心岛。

望岳亭里,听蒲松龄讲一段《胭脂》的故事,观景台上,展一幅烟波浩渺。

身旁鸟语花香,清风拂面,鱼戏轻舟,仿佛人在蓬莱仙境,尽享神仙之乐。

聊城的姜堤乐园也是小孩子很爱去的一个游玩场所,它位于聊城市南郊。

大运河考察记之聊城

大运河考察记之聊城

杭州|生活品质Hangzhou | quality life56 2012.4大运河考察记之聊城一转后,即直奔博物馆项目主管单位——聊城市建委进行联系交流。

获悉该博物馆投资近亿元,总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规划分为陈列区、收藏区和研究及学术交流区3个功能区域,系统介绍运河发展史、科技史以及沿岸地区的重要文化面貌和文化内涵等。

目前,该馆陈列布展用的相关文物、资料亦在征集中。

随后,笔者寻访了有“有江北第一楼”之称的光岳楼,该楼位于聊城老城十字街中心,始建于明朝洪武五年(1372年)。

“光岳楼”,取其近鲁有光于岱岳也,故命名。

清代康熙皇帝曾四次登楼并题匾《神光钟暎》,而乾隆皇帝更是九过东昌,六次登楼,并以此为行宫。

上楼见有一尊神采奕奕,作题诗状的乾隆皇帝塑像,可供游客与之合影。

从光岳楼上远眺,聊城“城中有湖、湖中有城、河城辉映”的城市特色一览无遗。

光岳楼墙角处有乾隆御笔“天下第一楼”石碑。

城楼下有充满乡土气味的聊城民俗文物展,陈列着犁耙、纺车、磨盘、辘轳、船锚等展物,令人目不暇接。

光岳楼南侧不远的杨氏宅院内,就是聊城海源阁藏书楼。

大门上有胡乔木题写的楹联:“一人致力万人受惠,四代藏书百代流芳”。

醒目地悬挂在海源阁大门两侧。

据介绍,该藏书楼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私人藏书楼之一,由清道光二十年进士,江南河道总督杨以增所建。

杨以增,生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咸丰六年(1856年)卒于江苏清江浦任所。

海源阁总计藏书22万册,是清代四大藏书楼之一。

建筑分上下两层,下为杨氏家祠,上为宋元珍本及手抄本等秘籍收藏处。

海源阁藏书浩瀚,是杨氏四代人潜心搜集的结果,也是聊城在明清时期运河畅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标志。

从海源阁出来,我们向东关古运河西岸的山陕会馆进发,沿途见大小码头、廊桥等古运河遗存。

山陕会馆始建于清乾隆八年,原是山西、陕西两省商贾联乡谊、祭神明的处所。

会馆面河而立,是一座庙宇和会馆相结合的富丽堂皇的建筑群体,主要建筑有戏楼、钟鼓楼、碑亭、大殿、春秋阁等160余间。

山东聊城导游词

山东聊城导游词

山东聊城导游词篇一:聊城导游词我对聊城地接导游工作的认识聊城位于山东省西部,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悠久,有2500年的历史,文化底蕴非常丰富,文物古迹众多,如光岳楼、山陕会馆、阳谷的景阳冈、东阿曹植墓、临清的钞关、舍利塔、清真寺、螯头矶等,聊城的自然资源与人文景观相互交融形成了丰富的旅游资源。

特别是聊城城区独具“江北水城”特色,享有“中国北方的威尼斯”之称。

可见,聊城的旅游资源丰富,而且种类繁多。

那么作为聊城旅游形象的地接导游在聊城旅游中所起的作用必然是非常重要的。

地接导游员服务是确保旅游团在当地顺利进行参观游览活动,并充分了解和感受游览对象的重要方面。

地接导游员负责的是为到达本地旅游的游客提供全面周到的导游服务,相对于全陪来说,工作更为细致,从接团前的准备工作到最后送客服务的每个环节,地接导游人员都必须进行安排,严格按照导游服务质量标准提供各项服务,按时做好旅游团在本地的接送工作,并按照接待计划做好旅游团在本地参观游览过程中的导游讲解工作和计划内的食宿、购物、文娱等活动的安排,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关系和出现的问题。

而作为聊城地接导游,也同样是在接待聊城游客时按照标准提供各项服务。

作为一个地接导游员,所要提供的导游服务包括很多方面:第一、接团前的准备工作。

在接到旅行社下达的接团的任务后,地陪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这是地陪提供良好服务的重要前提。

地陪要熟悉接待计划,要熟悉该团的基本情况和安排活动日程。

在旅游团到达的前一天,应与各个有关部门一起落实、检查旅游团的交通住宿、行李运输等。

在落实好接待事宜后,就要准备带团的必备物品,而且要给自己充电,做好语言和知识的准备。

比如是一些外国的游客,就要在语言方面做好相应的准备。

最后,不可以忘记个人形象准备,这不仅仅是个人的行为,也是代表着聊城的形象。

第二,就是接站服务。

在接站过程中,地陪应使旅游团在接站地点得到及时、热情、有好的接待,了解在当地参观游览活动的概况。

我的家乡在聊城

我的家乡在聊城

我的家乡在聊城市,它位于山东省的西部,处于广阔肥沃的鲁西平原上,又称“江北水城”、“运河古都”。

聊城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座现代化的新城。

这里有京杭大运河穿过,像一条玉带,把聊城的许多名胜古迹和景点连在一起,例如:山陕会馆、东昌湖、光岳楼、文化广场等等。

另外,聊城还有许多休闲娱乐景点,例如:姜堤乐园、凤凰苑、腾龙广场、湖滨公园、老聊城花园和体育公园。

目前正在建的摩天轮将作为聊城的地标建筑,也是亚洲第三高度的摩天轮。

山陕会馆去过吗那里是明清时山西和陕西的商人在聊城经
商做生意时经常聚集的一个场所。

院子里的两棵老槐树据说有几百年的历史了,老树依然郁郁葱葱,苍翠欲滴,显示了它顽强的生命力。

会馆中心场地有一座古戏台,它采用全木质结构,虽历经百年,但是古戏台的每一部分结构仍然坚固,可见当时的工匠技术多么的高超!
东昌湖是聊城最著名的景点之一,每一位来聊城的游客都不会错过,否则肯定后悔。

东昌湖最大的特点就是“大”。

它的面积比现在的西湖面积还要大3倍。

所以聊城为什么会有“江北水城”的美誉一是因为京杭大运河贯穿市中心,二是因为东昌湖是市内最大湖泊,三是因为徒骇河是农业灌溉最
大河流,四是因为聊城也是四河头汇聚之地。

这就是“江北水城”的来历
我们的聊城美不美如果您要来,我可以给您当导游啊!。

聊城山陕会馆导游词3篇

聊城山陕会馆导游词3篇

聊城山陕会馆导游词3篇聊城山陕会馆在城区的南部,运河西岸,是清代聊城商业繁荣的缩影和见证。

下面是学识网为大家带来的聊城山陕会馆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1:聊城山陕会馆导游词聊城山陕会馆在城区的南部,运河西岸,是清代聊城商业繁荣的缩影和见证。

会馆始建于清乾隆八年(1743年),是山西、陕西的商人为“祀神明而联桑梓”集资兴建的,从开始到建成共历时66年,耗银9.2万多两。

会馆东西长77米,南北宽43米,占地面积3311平方米。

整个建筑包括山门、过楼、戏楼、夹楼、钟鼓二楼、南北看楼、关帝大殿、春秋阁等部分,共有亭台楼阁160多间,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全国现存的会馆中,聊城山陕会馆的建筑面积不算很大,但是其精妙绝伦的建筑雕刻和绘画艺术却是国内罕见。

会馆按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的基本格局排列各组建筑,强调中轴线两侧均衡对称,突出中轴线上建筑,通过屋顶的形式、面阔进深的大小、艺术构件雕刻的繁简等来区分建筑的主次级别。

沿中轴线由东到西依次为山门、戏楼、钟鼓楼、南北看楼、碑亭、中献殿、关帝殿、春秋阁。

从山门到春秋阁三个院落逐渐增高,错落有致,各单体建筑互相连接,布局紧凑。

山门,又称三门或牌楼,为四柱三间牌坊式门楼。

面阔7米,进深1.7米,高10米。

四根柱子的柱础均为圆雕的狮子,中间两柱正面阳刻楹联,字体雄浑,气魄宏大。

上联为:本是豪杰作为只此心无愧圣贤洵足配东国夫子;下联是:何必仙佛功德惟其气充塞天地早已成西方圣人。

中间石质门框和门楣石上遍雕蝙蝠图案。

门楣上方中间嵌条石一块,上刻“山陕会馆”四个大字。

南北两小门的门框和门楣也用整块青石作成,石上浅雕卷云纹。

门楣上方各嵌一石质方匾,匾上分别楷书“履中”、“蹈和”。

次间两门的两侧为砖筑八字形影壁,影壁左书“精中贯日”,右为“大义参天”。

山门外南北两端,各有一座插旗杆用的正方形石墩。

石墩高1.98 米,宽0.92米,石墩前后两面刻有龙凤,左右两面刻有荷花牡丹。

山门内侧有木质圆柱四根。

聊城市山陕会馆导游词讲解

聊城市山陕会馆导游词讲解

山陕会馆现在我们来到了城区南部,东边就是京杭大运河。

会馆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是山西、陕西的商人集资合建的一处神庙与会馆相结合的古建筑群,以作“祀神明而联桑梓”而用,保佑他们商业兴旺。

山陕会馆始建于清乾隆八年(1743),从开始到建成一共用了66年,耗费白银9.2万多两。

会馆东西长77米,南北宽43米,占地面积3311平方米。

在全国现存的会馆中,聊城山陕会馆的建筑面积不算很大,但是其精妙绝伦的建筑雕刻和绘画艺术却是国内罕见。

下面,我们一起参观山陕会馆。

大门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山陕会馆的大门,也叫山门。

大家往上看,山门上方悬挂的竖匾,上面刻有“协天大帝”,下面是“山陕会馆”。

大家看柱子上的楹联,上联为:本是豪杰作为,只此心无愧圣贤,洵足配东国夫子;下联是:何必仙佛功德,惟其气充塞天地,早已成西方圣人。

意思是说,关羽的所作所为与豪杰一样,他的高尚品德和圣贤相比也是无愧的;实在足以和孔夫子相媲美。

何必去修仙佛的功德,关公的浩然正气是顶天立地的,他早已和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一样了。

山门左右两边的“履中”和“蹈和”。

强调的是,处事公平,以和为贵,和气生财。

戏楼我们现在看到的东边这座楼阁就是戏楼,当时人们在这里看戏。

夹楼戏楼的两侧是南北对称的夹楼,原来是戏楼演戏时演员们的化妆室和休息室。

至今在其墙上还可以看到各个时期的演员们所写下的对“戏东”、“班社主”不满的诗句以及京剧、山西梆子、河北梆子等剧种的传统剧目,对于研究中国的戏剧史,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

你可能会注意到一点,在这上面找不到关公戏,这是因为关公被人们所供奉,在戏台上唱关公戏是亵渎神灵,所以是不唱关公戏的。

钟鼓二楼夹楼外面是南北对称的钟楼和鼓楼,左为“钟楼”,右为“鼓楼”。

钟、鼓楼下各有一小院,走过院门,我们可以进入庭院。

南北看楼、南北碑亭走进庭院,南北两侧的楼阁是南北看楼,是当时客商饮茶、谈生意的地方。

看楼上的碑亭详细记载了山陕会馆历年维修建设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聊城山陕会馆、水城广场、京杭大运河导游词各位朋友大家好山陕会馆山陕会馆,位于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东关古运河西岸,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陕会馆始建于清朝乾隆八年,即公元1743年,距今己有260多年的历史。

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带动了聊城经济。

便利的交通使经济、文化空前的繁荣昌盛,当时的聊城因此享有“江北一都会”的美誉,来自全国各地的商人使聊城百业兴隆,山陕会馆就是当时由山西和陕西商人为了“祀神明、联桑梓”而建立的。

“联桑梓”是联络同乡之间的感情,逢年过节时商人们在会馆集会搞一些活动庆祝节日;“祀神明”呢,商人敬奉的神仙是三国时智勇双全的关羽,所以会馆的俗称就是“关帝庙”。

因为关羽是山西运城解州人,作为他的老乡,商人们认为关公可以荫蔽他们平安、发财,所以要拜祭他,这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会馆始建于清朝乾隆八年,完工于嘉庆十四年,工程耗时66年,费白银60465.69,面积只有五亩七分,3311平方米,但布局紧凑,雕刻精美,堪称古建筑之集大成者。

山门,是会馆的大门,三间牌坊式门楼,上方悬挂的竖匾“协天大帝”,是说关公是协助上天统御万众的神。

下方的木质浮雕垂花门罩,雕刻着白象、骆驼、麒麟等佛教吉兽和托塔天王李靖等佛教天王。

大门高3米,宽2.3米,两侧的对联是歌颂关公的,“本是豪杰作为版权所有聊之旅旅行社,转载必究!,只此心无愧圣贤,洵足配东国夫子;何必仙佛功德,唯其气充塞天地,早已成西方至人。

”意思是说:关公的所作所为己经是一位豪杰了,而他的思想和品德就算和圣贤相比,也是无愧的,足可以和东方鲁国的孔夫子相媲美;您何必修仙拜佛呢,关公并没有那样做,但他的浩然正气却能够充塞于天地之间,早已成为最完美的人了。

对联将关羽的地位放在顶点,以和孔子相匹配,体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

两边的小门上方各有石刻匾额一方,体现出儒家思想的中庸之道:“履中”是说做人应该行为中正;“蹈和”是讲接人待物应该和气,在这里也可以体现出商人讲究和气生财的处世哲学。

小门两边是砖砌八字影壁,刻有“精忠贯日,大义参天”,是对关公一生的高度评价,由此也可以表明会馆是一座关帝庙的宗旨。

在戏楼的后山墙上,刻着“岑楼凝霞”四个字版权所有聊之旅旅行社,转载必究!,意为戏楼虽然不大,但雕刻和绘画非常精美就像彩霞一样。

山墙中央有一条直通庭院的甬道,甬道旁边有两幅大型石刻版画,左为松鹤延年,右为福禄发财,表现了商人对多财多寿的愿望。

版画是石刻插屏架的形式,纹饰有小狮子、牡丹、石榴、凤凰、宝瓶和象征春夏秋冬的牡丹、荷花、菊花、腊梅,均为我国传统吉祥图案。

这两幅版画因为正对两个小门,所以同时具有照壁的作用。

石刻作品的上方,各有砖雕垂花门罩,刻有麒麟、飞鸟等图案。

在戏楼的后山墙和山门之间,有一座承前启后的建筑---遮雨过楼,它的作用是下雨天遮雨用的。

有四个木质倒垂莲花座,每个莲花座的花心有一枚铁环,在节日时悬挂宫灯,以显示节日气氛。

站在过楼下,向两边可以望到南北夹楼和钟鼓二楼。

夹楼是当年演员唱戏时化妆休息的场所,楼下各有门以便于人们通行,门媚上刻有“望海”“对岳”,是以此表达商人们高瞻远瞩,站在这儿可以看到泰山和东海。

钟鼓楼均为建于砖石方台上的二重檐歇山十字脊方形楼阁。

钟楼门楣上书“振聋”,石柱上刻着“其声大而远版权所有聊之旅旅行社,转载必究!,厥意深且长”意思是说:这钟的声音高而且悠远,这怎能不让人感到意味深长呢?鼓楼上刻的“警聩”是和“振聋”相对仗的。

对联是“当知听思聪,岂可耳无闻”,意思是:因为这鼓声,人们都己变得耳聪目明了,难倒你还没听到吗?钟鼓楼的设置,体现了神庙的晨钟暮鼓之习。

古代的寺院通过早晨的钟声、晚上的鼓声来提醒众生,不要怠聩,不要迷惑来感悟人生的真谛。

戏楼是三间台口,两层结构的一座建筑。

瞻下的额枋是木质透雕作品,原材料是整一根完整的木料,雕刻、刨光、彩绘之后具有强烈的立体感,刻有花开富贵、龙凤呈祥、三星高照,表现了商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戏楼的四根石质方柱上刻有对联,内侧的是“宫商翕奏,赏心是金榜题名,洞房花烛;扮演成文,快意在坦道骏马,高帆顺风。

”上联中的“金榜题名,洞房花烛”是四大喜事中的头两件。

古时候人们常说人生有四大喜事“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久早逢干霖,版权所有聊之旅旅行社,转载必究!他乡遇故知”,而下联中骑着高头骏马在平坦的大道上飞奔,乘坐着挂着高帆的船在河中顺流而下,这是两件人生快事。

对联是说:“吹奏着和谐的音乐,人生最赏心的事情是高中状元之时和洞房花烛之夜;在人生舞台上,每个人扮演着各种角色,最快意的事情是坦道骏马时和高帆顺风时。

外侧的对联是“结五万春花,奏雅宣和,无戾风骚称杰构;谱大千秋色,镂金错彩,有禅世教既奇观。

“有两层意思:一是戏楼的雕刻和绘画非常美丽,远望上去象五万朵春天绽放的花朵;二是形容戏楼上演唱的剧目,对于人们是起着劝人向善、健康有益之作用。

戏台迎屏大柱上刻有对联“响遏行云,一曲笙簧欣乐利;歌翻白雪,八方舞蹈荷升平。

“意思是:响亮的音乐使流云也停住倾听,人们用欢快的乐章庆贺安居乐业的景象;歌唱着高雅的乐曲,百姓们载歌载舞地歌颂着平安的生活。

戏楼的二楼是拜神的场所,开戏前拜戏神,版权所有聊之旅旅行社,转载必究!五月十三、六月二十四关公单刀赴会和生日的时候拜祭关公,以表示商人的虔诚和敬意。

戏楼建筑特点最明显的表现在其顶部,一般的古代建筑顶部多是四个挑角,而戏楼顶部却向东北、东南各伸出两个挑角,向西北、西南各伸出三个挑角,便整个顶部形成十翼角,看去如凤凰展翅,似俊鸟争飞,显示出生机勃勃的气势。

外观令人叹为观止,而内部的结构复杂具有难度,这一点从全国来讲都是非常少见的。

院内的两棵古槐已有四、五百岁的树龄,是明朝的古树。

当年建会馆时,山陕商人买下了这块民宅,当时就有这两棵槐树,商人们取其中间位置作会馆的中轴线,所以会馆是明显的左右对称的古代建筑,并且和两棵明槐有非常重要的关系。

位于院落的南北两侧的建筑是南北看楼,各面阔五间,上下两层,是人们听戏的场所。

大殿前两头石狮,各高3.25米,由底座、版权所有聊之旅旅行社,转载必究!须弥座、石狮三部分组成。

居左的雄狮目视前方,神态威武,脚踏绣球,意味着雄狮掌握至高的权力,俗称“狮子滚绣球”;居右的雌狮目光朝斜下方,神态温顺和气,脚踏子孙昌盛象征的小狮子,俗称“太狮少狮”。

狮子下面刻有精美的图案,是佛教八宝:剑、杵、铃、琵、伞、塔、钵、印。

须弥座上则刻着花瓶、石榴、瓜果、小鹿、麒麟以及凤凰牡丹、鸬鹚荷花、彩蝶菊花、喜鹊、腊梅等春夏秋冬吉祥图案。

用于表现“平平安安、多子多孙、福禄绵绵、四季吉祥”的含意。

关帝大殿即正殿,面阔三间,正殿前檐下悬挂着刻有“大义参天”四字的巨幅木匣,前廊有四根石质方柱,刻有楹联两对。

内柱的阳文楹联为“伟烈壮古今,浩气丹心,汉代一时真君子;至诚参天地,英文雄武,晋国千秋大丈夫。

”意思是说:关羽的伟大功业震撼着古今,影响着历史,他的浩然正气和赤诚忠贞之心,使他成为汉朝一世品德最高尚的人,而他杰出的文才武略也使关公成了山西一带千古传颂的伟人。

外柱的阴文对联是“非必杀身成仁,问我辈谁全节义;漫说通俗致用,笑书生空读春秋。

”意思是:何必空喊杀身成仁的口号,问问我们当今这些人,版权所有聊之旅旅行社,转载必究!谁能像关羽那样做到节义双全呢? 别说你能通晓经典并能尽其功用,实质上和关公相比,你不过是空读经书罢了!两幅对联都给予关羽高度评价。

檐柱上方有三块木质透雕额仿。

中间一块刻有老子和八仙人物。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春秋时期楚国人,是道家始祖。

他的两侧分别雕刻八仙,南侧为铁拐李、何仙姑、张果老、吕洞宾,北侧为汉钟离、韩湘子、曹国舅和蓝采和。

在这里雕刻八仙,表现了商人希望能像八仙过海一样,各显其能,多多发财。

左边额枋刻有“神仙传”的故事。

“神仙传”中“蓝柯山”的故事是这样的:古时有个柴夫打柴时观看两个老人下棋,并吃下了神仙吃剩的桃核,下山后发现一切都己改变,他的斧头把柄已经腐烂,村里的人他都不认识了,打听之后才知道山下己经过了好几百年的时光,他遇到的是神仙,吃下的是仙丹。

这就是“天上一日,人间千年”的故事,反映了人们对人生短暂的遗憾。

右边额枋刻有行孝图,是我国古代二十四孝中的几个故事,从左向右为:《哭竹生笋》,其意思是说:晋时有一个叫孟宗的人,少年时就死了父亲,母亲年老而有病,版权所有聊之旅旅行社,转载必究!那年冬天,生病的老母忽然想吃竹笋煮的汤。

天寒地冻,哪儿有新生的竹笋呢?孟宗一时无计可使,心里焦急,便跑到竹林里去抱着竹子痛哭流涕。

最终孝心感动了天地,一刹时竹笋便从地上破土而出。

孟宗万分惊喜,便将竹笋拿回家中,并用竹笋做汤献给母亲。

母亲吃过之后,本来很重的病竟然立刻痊愈了。

《扇枕温衾》,其意思是说:后汉有个叫黄香的人,九岁时便失去了母亲,为此他哀思绵绵,十分憔悴,同乡邻里都称赞他是个孝子。

许多事情都由他亲自去做,从来不怕辛苦。

夏天暑热,临睡前他总要拿把扇子,把父亲睡的枕席扇凉;冬天寒冷,每到晚上,他便用自己的身体把父亲的床被焐热,而后才让父亲入睡。

虽为童子,但却有如此孝心,实非一般童子所能为。

相传,版权所有聊之旅旅行社,转载必究!这件事在当时曾得到了太守刘护的表彰,并且刘护曾把他收为门徒,与别人区别对待。

《怀桔遗亲》,其意思是说:三国吴人有个叫陆绩的人,才六岁,于九江去见袁术,袁术便拿出桔子来招待他。

在吃桔子时,陆绩趁袁术不注意,便悄悄地拿了两个桔子揣入怀中。

不料,在回归拜袁术时不小心,双桔从怀中掉落地下,正被袁术看到,袁术便开玩笑说:“小陆郎作宾客,怎么怀藏桔子呢?”陆绩立刻跪在地上答道:“我母亲最喜爱桔子,我想拿回家送给她吃。

”袁术听了这些话感到大为惊奇。

《为母埋儿》,其意思是说:西汉河内温人郭巨,家境贫穷,生有一个儿子,才三岁,郭巨的母亲十分疼爱他,省下自己的口粮给小孙子吃。

郭巨感到很不是滋味,便对妻子说:“家里贫穷,不能很好地供养母亲,现在小儿子又分吃了母亲的口粮,为什么不把这小儿子活埋掉呢?孩子我们可以再有,母亲却不可再有第二位了。

”妻子不敢违背郭巨的意愿,郭巨便亲自挖坑,版权所有聊之旅旅行社,转载必究!准备为母埋儿,当坑挖到三尺深时,忽然露出一块很大的黄金,黄金上面还写着红字: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闻雷泣墓》,其意思是说:三国时魏人王衷,事亲至孝。

他的母亲生前最怕天上的雷声,母亲去世以后,埋葬在山林里,因为母亲生性怕雷,每遇风雨天,王衷只要听到天上有雷响之声,就立即跑到母亲的墓旁,并跪在那里对母亲说:“有我王衷在这里,母亲您不要害怕了”。

《恣蚊饱血》,其意思是说:晋时有一个叫吴猛的人,八岁,因家中十分贫穷,连蚊帐都买不起。

每到夏天蚊虫多时,吴猛为了孝敬父母,都任凭蚊子在自己身上叮咬,让蚊子喝饱了自己的血,蚊虫再多他也不去驱赶,直到蚊虫吃饱不再咬人,然后再请父母安歇,这样蚊子也就不再去咬父母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