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高端医疗器械重点专项

合集下载

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任务书

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任务书

附件受理编号:项目编号:项目下达文号: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任务书项目名称专项名称项目起止时间年月日至年月日管理单位(甲方)牵头承担单位一(乙方)牵头承担单位二(乙方)项目推荐(主管)单位(丙方)通讯地址邮政编码单位电话项目负责人联系电话项目联系人联系电话广东省科学技术厅二〇一九年制填写说明一、本任务书通过“广东省科技业务管理阳光政务平台”(以下简称阳光平台)在线填写。

二、任务书甲方即广东省科学技术厅,乙方即项目牵头承担单位一、二,丙方即项目推荐(主管)单位(包括各省直单位、各地市科技局、中央驻粤单位等)。

三、关于“牵头承担单位及项目负责人”的情况说明:只有一个牵头承担单位的,只填写“牵头承担单位一”;如果有两个牵头承担单位,才允许填写牵头承担单位二;一个牵头承担单位对应填写一个项目负责人。

四、任务书中的单位名称,请按规范全称填写,并与单位公章一致。

五、涉密项目请在“广东省科技业务管理阳光政务平台”下载任务书的电子版模板,按保密要求离线填写、报送。

六、任务书的起点时间不得早于项目申报时间(以申报书提交业务系统之日为准),不得迟于项目立项文件下达之日。

七、本任务书中凡是当事人约定无需填写的内容,应在空白处划“/”,或用“无”表示。

八、任务书内容须按照项目申报书据实填写,要遵循实事求是原则,无需凑够字数。

申报书中没有体现的内容应在任务书对应的位置划“/”,或用“无”表示。

九、乙方按照阳光平台提示完成任务书的在线填写,提交丙方初审并经甲方审核确认后,用A4纸在线打印、装订、签章。

本任务书一式6份,其中甲方留存2份,乙方留存3份,丙方留存1份。

十、本任务书自签字并加盖公章之日起生效,各方均应负本任务书的法律责任,不应受机构、人事变动的影响。

项目基本信息表项目名称项目编号专项名称专题名称单位总数经费预算总投入万元,其中省级财政专项经费投入万元项目周期节点起始时间年月日结束时间年月日实施周期共个月预计中期时间点项目牵头承担单位一单位名称单位性质单位所在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通信地址邮政编码银行账号法定代表人姓名单位开户名称开户银行(全称)项目牵头承担单位二单位名称单位性质单位所在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通信地址邮政编码银行账号法定代表人姓名单位开户名称开户银行(全称)项目负责人姓名性别□男□女出生日期证件类型证件号码一所在单位最高学位□博士□硕士□学士□其他职称□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初级□其他职务电子邮箱移动电话项目负责人二姓名性别□男□女出生日期证件类型证件号码所在单位最高学位□博士□硕士□学士□其他职称□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初级□其他职务电子邮箱移动电话项目联系人姓名电子邮箱固定电话移动电话证件类型证件号码项目财务负责人姓名电子邮箱固定电话移动电话证件类型证件号码其他参与单位序号单位名称单位性质统一社会信用代码12…项目参加人数人。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合成生物学”等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合成生物学”等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合成生物学”等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公布日期】2019.06.14•【文号】国科发资〔2019〕195号•【施行日期】2019.06.1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计划正文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合成生物学”等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国科发资〔2019〕19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司局,各有关单位: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的总体部署,按照《关于鼓励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参与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组织实施的若干规定(试行)》(国科发资〔2018〕43号)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管理的相关要求,在2018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对港澳开放申报试点的基础上,本次“合成生物学”等3个重点专项继续对港澳特区开放,鼓励港澳高校联合内地单位共同申报,现将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予以发布。

请根据指南要求组织项目申报工作。

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组织申报工作流程1. 申报单位根据指南支持方向的研究内容以项目形式组织申报,项目可下设课题。

项目应整体申报,须覆盖相应指南方向的全部考核指标。

项目申报单位推荐1名科研人员作为项目负责人,每个课题设1名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可担任其中1个课题的负责人。

2. 项目的组织实施应整合集成全国相关领域的优势创新团队,聚焦研发问题,强化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典型应用示范各项任务间的统筹衔接,集中力量,联合攻关。

3.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评审采取填写预申报书、正式申报书两步进行,具体工作流程如下:——项目申报单位根据指南相关申报要求,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填写并提交3000字左右的项目预申报书,详细说明申报项目的目标和指标,简要说明创新思路、技术路线和研究基础。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生物医用材料研发与组织器官修复替代”重点专项2019年度拟立项项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生物医用材料研发与组织器官修复替代”重点专项2019年度拟立项项目

四川大学
技术提升与改进及产业化
医用聚芳醚酮材料的量产关键技
3 2020YFC1107100 术及其骨科植入器械表面仿生
浙江大学
改性技术研发
项目实 施周期 (年)
2
2
2
4
2020YFC1107200
心血管支架用 CoCr 基合金细径薄 壁管材研发及产业化技术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
2
5 2020YFC1107300
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2
新一代功能型仿生矿化胶原儿童
8 2020YFC1107600 骨缺损再生植入器械的研发及
北京奥精医药 科技有限公司
2
临床转化
主动脉腔内治疗新器械设计开发
杭州唯强医疗
9 2020YFC1107700
及临床应用
科技有限公司
2
经导管介入自膨式肺动脉瓣膜置 杭州启明医疗器械
10 2020YFC1107800
附件:
“生物医用材料研发与组织器官修复替代”重点专项
2019 年度拟立项项目公示清单
序号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项目牵头承担单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医用级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和超
1
2020YFC1106900 高分子量聚乙烯树脂研发、器械
威海洁瑞医用制品 有限公司
制造及产业化
医用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和交联
2 2020YFC1107000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原材料研发、
植/介入医用导管及器械表面 超亲水超润滑改性研究
成都德信安创新医疗 技术有限公司
2
用于骨质疏松防治的可注射新型 常州百隆微创医疗
6 2020YFC1107400 纳米生物材料的工程化及临床

2019~2020年度广东重点领域研发计划

2019~2020年度广东重点领域研发计划

附件12019~2020年度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海洋高端装备制造及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专项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为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践行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国家战略,支撑海洋强省、“一核一带一区”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启动实施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海洋高端装备制造及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专项。

本专项以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实现我省海洋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为目标,聚焦海洋高端装备制造、海洋环境监测与保护、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探开发、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等领域核心关键技术、产品和装备研发,推动现代海洋产业关键领域率先突破、重点领域优先发展,为打造产业链条完善、辐射带动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洋产业集群,全面提升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经济发展水平提供科技支撑。

2019~2020年度支持专题及项目方向如下。

专题一:海洋高端装备制造本专题下设3个方向,每个方向以项目形式申报。

方向1:近海底精细光学探测深海自主水下机器人研制及应用示范(一)研究内容面向深海资源调查、考古和海底目标搜索等精细探测需求,研制具有自主避碰功能的大深度自主水下机器人,实现复杂环境下近海底高精度自主航行;搭载高分辨率光学系统,研发图像处理及识别系统,实现近海底精细光学探测,具有图像大场景拼接和目标识别定位功能;支持自主水下机器人智能决策,实现关键靶区自主精细调查。

(二)考核指标1.研制可搭载光学系统的深海近底自主水下机器人平台,具有4500米水深的作业能力,巡航速度1节,巡航高度3米,连续工作不小于24小时,可实现复杂海底环境下的自主避碰与高精度航迹控制。

2.研制图像处理及识别系统,具有海底图像处理、图像大场景拼接和目标识别定位功能。

图像匹配误差不大于1个像素;在图像两两重合不低于15%的情况下,海底大场景图像自动拼接率不小于80%;目标识别率不低于85%,可实现高概率海底目标自动识别。

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2019年度

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2019年度

附件1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2019年度“新一代通信与网络”重大专项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本专项对接广东省政府和科技部联合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宽带通信和新型网络”重点专项,以国家战略和广东产业发展需求为牵引,瞄准国际最前沿,集聚国内优势团队,集中力量联合攻关一批制约产业创新发展的重大技术瓶颈,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制定行业标准,取得若干标志性成果。

2019年度指南共设置核心设备、高效传输、卫星通信、5G网络与应用四个专题9个任务,拟支持9个项目。

项目实施周期一般为3~4年。

专题一:核心设备项目1:面向商用的5G基站设备研发(一)研究内容。

开发6GHz以下满足5G商用需求的5G中频段基站设备,开发5G高频段商用基站设备,所研发设备满足3GPP R16标准和国家行业标准规范的要求,满足用户体验速率、峰值速率、频谱效率等5G关键性能指标要求,鼓励采用国产芯片。

(二)考核指标。

项目完成时,须研发6GHz以下满足5G商用需求的宏基站设备、研发5G高频商用设备,采用国产芯片,实现销售不少于1万套。

主要技术指标:所提供设备支持3GPP R165G标准,并满足主要技术指标和相关行业标准要求。

(1)5G中频段基站设备支持2515-2675MHz、3400-3600MHz和4800-5000MHz频段(具体频段以工信部5G频率规划分配为准),信道带宽不小于100MHz;(2)5G中频段基站设备满足3GPP R16标准和国家行业标准规范的要求,支持大规模阵列天线(大于等于64通道);小区峰值吞吐量不小于3Gbps;(3)控制面空口时延小于10ms;单向用户面空口时延小于4ms;(4)支持CU和DU分离和合设方式,支持CPRI/eCPRI等接口要求;(5)5G高频段基站商用设备支持24.75-27.5GHz频段(具体频段以工信部高频段5G规划为准),支持不小于800MHz总带宽,支持512天线阵元,峰值吞吐量不小于10Gbps。

2019~2020年度广东省重点实验室申报指南

2019~2020年度广东省重点实验室申报指南

附件2019~2020年度广东省重点实验室申报指南专题一:学科类省重点实验室建设(专题编号:20191203)。

(一)专题背景。

学科类省重点实验室是高水平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重要平台,是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的重要基地。

学科类省重点实验室包括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学科类)和省市共建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学科类),其中省市共建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学科类)采用省市联动共建、地市投入为主的方式建设,为我省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提供知识储备和技术支撑。

本专题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新材料、海洋经济、现代种业与精准农业、现代工程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及社会民生重大问题,建设学科类省重点实验室。

(二)申报要求。

1.建设基础要求。

重点实验室应围绕研究领域,聚焦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近、中、远期目标清晰。

研究内容与已有省重点实验室不重叠。

其建设基础应符合以下要求:(1)实验室负责人应符合下述条件之一:A.2016~2018年主持过1项资助金额为200万元及以上的国家级基础类科研项目;B.2016~2018年主持过1项资助金额为300万元及以上的国家级研发类科研项目;C.2016~2018年主持过1项资助金额为500万元及以上的省级科技计划项目或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研究团队项目。

(2)研究团队:固定在职研究人员不少于20人,研究团队配置合理。

固定研究团队2016~2018年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不少于10项,项目总金额1000万元及以上。

(3)科研设施:实验室使用场地相对集中,原则上须符合《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关于省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的管理办法》中关于实验室面积和科研仪器相关要求。

(4)以往成果:实验室整体科研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代表性成果国内领先,应提供2014年以来的5项代表性成果。

(5)开放合作:实验室仪器设备提供对外开放服务,实验室应设立开放课题和开放基金,须有实质性的国内外学术交流合作,有产学研合作机制。

“制造基础技术与关键部件”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制造基础技术与关键部件”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5“制造基础技术与关键部件”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和《中国制造2025》等规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实施“制造基础技术与关键部件”重点专项。

根据本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的部署,现发布2019年度项目指南。

本重点专项总体目标是:以高速精密重载智能轴承、高端液压与密封件、高性能齿轮传动及系统、先进传感器、高端仪器仪表以及先进铸造、清洁热处理、表面工程、清洁切削等基础工艺为重点,着力开展基础前沿技术研究,突破一批行业共性关键技术,提升基础保障能力。

加强基础数据库、工业性验证平台、核心技术标准研究,为提升关键部件和基础工艺的技术水平奠定坚实基础。

通过本专项的实施,进一步夯实制造技术基础,掌握关键基础件、基础制造工艺、先进传感器和高端仪器仪表的核心技术,提高基础制造技术和关键部件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交通、航空航天、数控机床、大型工程机械、农业机械、重型矿山设备、新能源装备等重点领域和重大成套装备自主配套能力,—1—强有力地支撑制造业转型升级。

本重点专项按照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的要求,从基础前沿技术、共性关键技术、应用示范三个层面,围绕关键基础件、基础制造工艺、先进传感器、高端仪器仪表和基础技术保障五个方向部署实施。

专项实施周期为5年(2018—2022年)。

2019年指南在五个方向,按照基础前沿技术类、共性关键技术类和应用示范类,拟启动不少于28个项目,安排国拨经费总概算约4.5亿元。

为充分调动社会资源投入制造基础技术与关键部件的技术创新,在配套经费方面,共性关键技术类项目,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比例不低于1:1;应用示范类项目,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比例不低于2:1。

项目申报统一按指南二级标题(如1.1)的研究方向申报。

每个项目拟支持数为1~2项,实施周期不超过3年。

申报项目的研究内容必须涵盖二级标题下指南所列的全部研究内容和考核指标。

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20192020年度量子科学与工程

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20192020年度量子科学与工程

附件1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2019~2020年度“量子科学与工程”重大科技专项申报指南本专项依据国家和省有关科技发展规划,着力研究开发量子前沿科学和关键核心技术,培育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精密测量和量子科技领域关键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2019~2020年度将针对国家和广东战略需求,在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精密测量和量子科技领域关键装备等领域进行战略布局,开展单光子大气雷达关键技术、量子密钥分发关键技术、超导量子比特集成测控芯片攻关,搭建空地一体化连续变量量子保密通信示范网络,研发量子领域重大关键装备。

本次指南共设置六个专题(其中专题五、专题六另文发布,定向择优),重点支持高水平高校、科研机构、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牵头申报,项目实施期3~5年。

专题一:量子密钥分发关键技术(专题编号:20190302)研究内容:开发机载量子密钥分发终端关键技术,研制机载量子密钥分发原型系统及小型化地面站系统,开展现实环境中的机载量子密钥分发验证实验,并在广东省开展机载量子密钥应用演示;厘清量子网络基本架构,研究设备无关量子密钥分发技术。

具体内容包括:1.研究通信方为快速移动目标条件下的高精度跟瞄技术,适应于在航空器起降和飞行过程中随机震动和冲击等恶劣环境影响,实现通信双方光学链路的快速建立和维持;2.研究在航空器坐标系随机和不稳定条件下的实时高精度基矢补偿技术,实现高对比度的量子态检测;3.研制适应机载环境的集成化量子密钥分发终端及地面设备;4.开发相关量子密钥应用系统,包含密钥服务系统、应用终端等,并完成基于现实经典通信系统(如5G网络)的保密通信等应用示范;5.在广东省完成基于航空器开展现场环境中的机载量子密钥分发验证实验及密钥应用演示;6.构建多节点、多种拓扑结构、多种时空结构量子网络,刻画量子网络非定域性等量子特征,完成信息安全性分析;7.实现高效纠缠光子探测,研究多方量子保密通信协议;8.探索建立基于设备无关量子随机数方案的量子随机数标准,进一步探索实现设备无关量子密钥分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2019年度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高端医疗器械”重点专项申报指南为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及广东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关部署要求,提升广东省医疗器械领域原始创新能力,夯实健康保障体系建设的核心关键技术与装备基础,加快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壮大广东省生物医药产业,启动实施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高端医疗器械”重点专项。

本专项以“强特色、补短板、惠民生”为导向,重点支持突破医学影像设备、先进治疗设备、生物医用材料及植(介)入器械、体外诊断设备与试剂等领域制约行业创新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研制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设备与器械、核心部件、新型生物材料等,进一步强化广东省在医疗器械领域的特色和优势,补齐补强医疗器械相关领域短板,增强健康医疗相关产品和服务的自主保障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加快转变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模式,支撑广东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2019年度支持专题及项目方向如下。

专题一:医学影像设备关键技术/核心部件攻关(20191113)本专题主要针对高端智能医学影像设备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的瓶颈性问题,重点支持集成电路、元器件、系统集成等研发,强化重大装备自主掌控能力和产品产业化应用,完善广东省医学影像领域创新链与产业链,加快提升广东省高端医学影像设备的原始创新能力。

方向1:256排(512层)宽体高清能谱CT核心部件与整机研发及产业化(一)研究内容。

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宽体高清能谱CT核心部件与整机(≥256排、512层);研发探测器、高频高压发生器等核心部件;重点围绕快速心脏冠脉成像、能谱物质分解、肺部低剂量筛查等高级临床应用,研发核心的二维可拼接宽体探测器及配套数据采集系统、大锥束成像算法和迭代成像算法、高级金属伪影矫正和人工智能伪影消除技术以及高速旋转机架和配套扫描控制系统,实现生物体高分辨率的二维和三维成像。

(二)考核指标。

256排宽体高清能谱CT整机、CT探测器和高频高压发生器均取得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

主要技术指标:旋转机架≤0.27秒/圈,机架孔径不小于80cm,扫描视野50cm,空间分辨率21lp/cm@0%MTF,图像重建矩阵512×512、768×768、1024×1024、2048×2048,重建速度大于50fps,实现能谱成像;探测器≥256排,二维可拼接探测器模块Z方向中心覆盖不小于160mm,最小物理有效单元0.625mm;高频高压发生器:输出管电流范围10-840mA,输出管电压范围60-140kV,逆变频率不小于100kHz。

提供256排宽体能谱CT整机和CT探测器、高频高压发生器等核心部件的可靠性设计和失效模型设计文件及相关第三方测试报告;申请/取得不少于5项发明专利;在大锥束重建和伪影消除等成像软件技术方面突破关键技术8项以上。

(三)申报要求。

须由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医检联合申报。

牵头单位须具备64排或以上螺旋CT系统开发能力和经验,申报产品须已落实技术方案。

项目申报须覆盖全部考核指标,研发的技术和成果须在广东省内转化产业化。

(四)支持方式及强度。

项目实施周期为3年。

拟支持1项,支持1000万元左右。

方向2:高热容量CT球管研发及产业化(一)研究内容。

研发高热容量CT球管,重点完成高热容量CT球管的液态金属轴承、固体润滑轴承和高热容量靶等关键零部件国产化,解决高热容量CT球管的核心工艺,实现高热容量CT 球管产业化基础和产品应用。

(二)考核指标。

热容量不小于8MHU,焦点尺寸小于0.6×0.7/1.1×1.2mm2,功率60/100kW,支持64排及以上CT机使用,寿命不小于20万秒次;支持机架转速不小于220rpm,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率达到90%以上;获得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提供CT球管的可靠性设计和失效模型设计文件及相关第三方测试报告,提供两种以上型号整机应用报告;提供液态金属轴承满足承载力不小于10kg、转速10000rpm、机架离心力38G的可靠性测试报告;申请/取得不少于5项发明专利;实现4年累计销售100台以上。

(三)申报要求。

须由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医检联合申报。

牵头单位须具备CT球管的开发能力和经验,申报产品须已落实技术方案。

项目申报须覆盖全部考核指标,研发的技术和成果须在广东省内转化产业化。

(四)支持方式及强度。

项目实施周期为4年。

拟支持1项,支持600万元左右。

方向3:基于自主核心部件的高端医学超声系统研发(一)研究内容。

研究新型二维面阵单晶超声换能器、新型成像算法等核心技术,解决高密度阵列超声连线、高灵敏度信号采集和处理等关键问题,自主研发高端诊疗超声设备关键部件,整机产品的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外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二)考核指标。

完成超声核心部件和整机的研发,整机取得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并提供核心部件、整机的可靠性设计和失效模型设计文件及相关第三方测试报告。

具体参数包括:核心部件使用高性能单晶材料,最大超声阵元数量大于4000,换能器带宽大于50%;支持实时4D成像;支持造影成像、弹性成像、高分辨率微血流成像、超声跨颅神经调控等功能;具备基于人工智能的高级应用功能,覆盖生殖、产后康复、新生儿筛查、产科检查等方面。

项目执行期内获得至少1种高端彩超的产品注册证书,申请/取得不少于5项发明专利。

(三)申报要求。

须由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医检联合申报。

牵头单位须具备超声核心部件和整机的开发能力和经验,申报产品须已落实技术方案。

项目申报须覆盖全部考核指标,研发的技术和成果须在广东省内转化产业化。

(四)支持方式及强度。

项目实施周期为4年。

拟支持1项,支持1000万元左右。

方向4:基于光子计数探测器的低剂量X射线成像系统研发及产业化(一)研究内容。

开发基于“光子计数”技术的新型X射线数字化转换的面阵型探测器;完成基于该探测器的二维/三维X射线成像系统的开发;开展光子计数X射线探测器和二维/三维X射线成像系统整机的可靠性评价研究。

(二)考核指标。

完成光子计数面阵型探测器研发,探测器成像面积≥24cm×32cm,探测器像素尺寸≤70μm,光子检出效率不小于85%,实现低剂量图像处理算法;二维/三维X射线成像系统取得产品注册证;提供光子计数X射线探测器和二维/三维X 射线成像系统的可靠性设计和失效模型设计文件及相关第三方测试报告;申请/取得不少于10项发明专利。

(三)申报要求。

须由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医检联合申报。

牵头单位须具备光子计数探测器或二维/三维放射成像系统的开发能力和经验,申报产品须已落实技术方案。

项目申报须覆盖全部考核指标,研发的技术和成果须在广东省内转化产业化。

(四)支持方式及强度。

项目实施周期为3年。

拟支持1项,支持1000万元左右。

专题二:新型先进治疗设备与关键技术(20191114)本专题围绕重大疾病治疗的关键问题,支持加强新型治疗设备核心部件和关键技术攻关,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临床价值大的治疗设备,推进新型治疗设备疗效验证和临床应用研究,提升先进治疗设备研发的原始创新能力。

方向5:电子束近距离放疗系统研发与临床应用研究(一)研究内容。

研发新型电子束放疗系统及其配套的精准放疗治疗计划系统;实现X波段加速管、束流模块、治疗计划系统等核心部件国产化;建立新型电子束放疗系统整机指标测试方法、标准和产品质量控制流程;开展电子束放疗系统的疗效验证和临床应用研究。

(二)考核指标。

完成新型电子束放疗系统及其配套的放射治疗计划系统的研发;电子束放疗系统的电子标称能量为4MeV,能量稳定度不超过±0.5%,束流针长度>10cm,放疗靶区辐射剂量率>80Gy/min,剂量区边界误差≤1mm;X波段加速管、束流模块、治疗计划系统等主要核心部件需实现国产化;提供电子束放疗加速器系统、机器人系统、视觉扫描系统等核心部件与整机的可靠性设计、失效模型设计文件及相关第三方测试报告;取得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申请/取得不少于5项发明专利。

(三)申报要求。

须由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医检联合申报。

牵头单位须具备加速器、束流模块和放射治疗计划系统等的开发能力和经验,申报产品须已落实技术方案。

项目申报须覆盖全部考核指标,研发的技术和成果须在广东省内转化产业化。

(四)支持方式及强度。

项目实施周期为3年。

拟支持1项,支持1000万元左右。

方向6:多器官常温机械灌注仪的研发(一)研究内容。

研发用于器官移植的多器官(肝、肾、胰腺、小肠等)常温机械灌注仪。

突破配套的无菌一次性耗材、常温机械灌注液、智能化自动化控制系统、多器官通用器官仓、动态监测系统(压力、流量、温度、气泡等)等关键技术,实现多个器官灌注压力及流量的精确调控,实现相关智能化控制芯片等核心部件的国产化。

重点开发便携化、智能化的多器官机械灌注仪。

(二)考核指标。

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临床常温机械灌注仪。

可维持离体器官保持体内生理环境。

其中:动脉灌注压力40~100mmHg,压力波动范围小于5%;灌注流量100~500ml/min,波动范围小于10%;门静脉灌注压力5~12mmHg,波动范围小于5%;灌注流量600~1200ml/min,波动范围小于10%;器官可持续灌注时间不低于12h;器官灌注维持温度35~37℃;检测系统中压力检测误差<1mmHg,流量检测误差<1ml/min,温度检测误差<0.5℃,紧急停机响应速度<0.1秒;灌注期间肝脏持续有胆汁产生,胆汁血气pH>7.5,乳酸2小时内下降至<2mmol/L;肾脏尿量50~500ml/h;热缺血30分钟的器官经灌注修复后移植成功率由低于10%提高至50%以上。

完成配套耗材、灌注液和自动控制系统等研发。

取得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申请/取得发明专利5项,制定相关规范或标准1~2项。

(三)申报要求。

鼓励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医检联合申报。

牵头单位须提供核心部件或关键技术的研究基础(如检测报告、实物照片等),申报产品须已落实技术方案。

项目申报须覆盖全部考核指标,研发的技术和成果须在广东省内转化产业化。

(四)支持方式及强度。

项目实施周期为3年。

拟支持1项,支持1000万元左右。

方向7: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研发及产业化(一)研究内容。

研发泌尿外科、胸外科、妇科等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实现手术机器人无眩晕感的立体视觉系统、多自由度操作执行臂、多维传感与驱动集成、多轴控制系统及协作主臂系统等全部核心部件国产化。

面向狭小空间、深腔复杂的微创手术,研究器械末端执行器与人体软组织器官的作用机理、无眩晕感的立体视觉系统、多自由度操作机械臂、多维传感与驱动集成、多轴控制系统及协作主臂系统设计等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