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浅谈高强度钢材在工程结构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超高强度钢材钢结构的工程应用

超高强度钢材钢结构的工程应用【摘要】超高强度钢材在我国钢结构工程中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为了分析可行性,笔者对超高强度钢材的品种、化学成分以及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和普通钢材相比,超高强度钢材具有明显的优势。
本文对超高强度钢材钢结构的工程应用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超高强度钢材;钢结构;工程应用钢结构自使用以来,其的发展和特性以及生产工艺有着密切的联系。
钢材料在不断的被改进,因此其承载力、经济性能以及使用性能得到了大范围的提高。
近些年来,新的钢材生产让钢材的强度以及加工性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此外,焊接技术以及延性的焊缝金属材料技术都已经比较成熟。
因此,超高强度钢材的使用越来越成为可能。
1 超高强度钢材材料性能我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生产建筑结构使用的超高强度钢材。
我们可以参考欧洲的规范,即Nl0025—6。
淬火和回火处理是超高强度结构钢材的必经阶段,其强度特性可以在表1中看到。
我们可以对表1中的超高强度结构钢材进行分类,依据是钢材材料的冲击韧性,最终将其划分为三个级别,分别是:Q、QL以及QL1(见表2)。
另外,我们可以在表3中看到超高强度结构钢材的化学成分(%)。
,其中不难发现这些化学成分可以让钢材有良好的焊接性能,因此可以有效的进行加工制作,钢结构构件就形成了。
表1 超高强度钢材的力学特征等级最低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最小伸长率根据厚度分类根据厚度分类3-50 50-100 100-150 3-50 50-100 100-150S460 460 440 440 550-720 550-720 500-670 17S500 500 480 440 590-770 590-770 540-770 17S550 550 530 490 640-820 640-820 590-770 16S620 620 590 560 700-890 700-890 650-830 15S690 690 650 630 770-940 760-930 710-940 14S890 890 830 - 940-1100 880-1100 - 11 S960 960 - - 980-1150 - - 10表2 高强度结构钢材的最小冲击功要求(单位:J)级别试验温度/°C0 -20 -40 -60Q 30 27 - -QL 35 30 27 -QL1 40 35 30 27表3 超高强度结构钢材的化学成分(%)。
高强度钢材研究报告

高强度钢材研究报告研究报告:高强度钢材摘要:本研究报告旨在对高强度钢材进行深入研究,包括其性能特点、制备工艺、应用领域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对高强度钢材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在工程领域的应用潜力,为相关领域的工程师和研究人员提供参考和指导。
1. 引言高强度钢材是一类具有优异力学性能的金属材料,其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高于传统结构钢材。
随着工程领域对材料强度和轻量化要求的不断提高,高强度钢材逐渐成为研究和应用的热点。
2. 高强度钢材的性能特点高强度钢材具有以下几个主要性能特点:- 高强度:高强度钢材的抗拉强度通常超过800MPa,屈服强度超过700MPa,较传统结构钢材提高了30%以上。
- 良好的塑性和韧性:高强度钢材在高强度的同时,能够保持较好的塑性和韧性,能够承受较大的变形和冲击载荷。
- 良好的焊接性能:高强度钢材具有良好的焊接性能,适用于各种焊接工艺。
- 良好的耐腐蚀性:高强度钢材通过合理的合金设计和表面处理,能够提高其耐腐蚀性能。
3. 高强度钢材的制备工艺高强度钢材的制备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工艺:- 热轧工艺:通过热轧工艺可以获得具有较高强度的钢材,其中包括控制轧制温度、控制轧制变形量等关键参数。
- 热处理工艺:通过热处理工艺可以改变高强度钢材的组织结构,提高其强度和硬度。
- 控制轧制工艺:通过控制轧制工艺可以实现高强度钢材的定向凝固和织构控制,进一步改善其力学性能。
4. 高强度钢材的应用领域高强度钢材的应用领域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结构工程:高强度钢材可以用于桥梁、建筑、海洋平台等结构工程中,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
- 汽车工程:高强度钢材可以用于汽车车身、底盘等部件,实现汽车的轻量化和提高碰撞安全性能。
- 航空航天工程:高强度钢材可以用于飞机、火箭等航空航天器的结构件,提高其载荷能力和耐久性。
- 能源工程:高强度钢材可以用于核电站、风电塔等能源工程中,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5. 高强度钢材的未来发展趋势高强度钢材在未来的发展中还存在一些挑战和机遇:- 材料设计:通过合金设计和微观组织控制,进一步提高高强度钢材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
高强度钢材钢结构的工程应用及研究进展

高强度钢材钢结构的工程应用及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现代工业与建筑技术的飞速发展,高强度钢材钢结构在各类工程项目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高强度钢材钢结构的工程应用现状及其研究进展,为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参考。
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高强度钢材的基本特性,包括其高强度、高韧性、良好焊接性和优良的耐腐蚀性等特点。
随后,文章重点分析了高强度钢材在桥梁、高层建筑、海洋工程、石油化工、能源电力等关键工程领域的应用实例,展示了其在提高工程结构性能、节约材料成本、缩短建设周期等方面的显著优势。
本文还综述了高强度钢材钢结构在材料制备、结构设计、施工工艺、耐久性评估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新型高强度钢材的研发、高性能焊接技术的创新、复杂结构体系的分析与设计方法的发展等。
文章最后展望了高强度钢材钢结构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环保型材料的研发、智能化设计与施工技术的应用、结构健康监测与维护技术的提升等,以期为相关领域的持续发展和创新提供借鉴和指导。
二、高强度钢材钢结构的工程应用随着材料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高强度钢材以其出色的力学性能和优越的经济性,在各类工程结构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高强度钢材钢结构的工程应用主要集中在大型桥梁、高层建筑、工业厂房、海洋工程以及能源交通等领域。
在桥梁工程中,高强度钢材因其轻质高强、耐疲劳、耐腐蚀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大型悬索桥、斜拉桥和拱桥等关键受力部位。
其应用不仅减轻了结构自重,提高了桥梁的跨越能力,而且有效延长了桥梁的使用寿命。
在高层建筑领域,高强度钢材钢结构的应用同样显著。
由于其良好的可塑性和焊接性,可以实现建筑结构的快速安装和灵活设计。
同时,高强度钢材钢结构还具有优良的抗震性能,能够有效抵抗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影响,保障建筑的安全性。
在工业厂房的建设中,高强度钢材钢结构以其高效、经济、环保的优势,成为首选的结构形式。
其快速的施工速度和灵活的空间布局,为工业生产的快速部署提供了有力支撑。
高强度钢筋在钢结构中的应用研究

高强度钢筋在钢结构中的应用研究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钢结构建筑及其在城市石化、电力、交通等行业的重要地位不断得到凸显。
在这一过程中,高强度钢筋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重要的材料之一。
高强度钢筋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并且比普通钢筋更经济,更加适合用于大型钢结构工程。
今天我们就来探究高强度钢筋在钢结构中的应用研究。
一、高强度钢筋的定义及特点高强度钢筋是指抗拉强度在785MPa以上的钢筋。
相比于普通钢筋,高强度钢筋的主要特点在于抗拉强度更高,而且其屈服极限和断裂伸长率等机械性能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由于高强度钢筋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良好的韧性,可以用于各种高性能混凝土和轻质混凝土中,并且在宏观弯曲和锚固等方面也具有很好的适应性。
二、高强度钢筋在钢结构中的应用高强度钢筋在工业和民用建筑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主要用于如下几个方面:1. 地下工程高强度钢筋在地下工程中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在隧道和地铁工程中,高强度钢筋可以被用于钢筋混凝土隧道衬砌、顶板、悬挂墙体和疏浚设备钢筋骨架等部位。
2. 石油和天然气行业高强度钢筋的机械性能非常优异,可以承受高温、高压和腐蚀环境等极端条件。
因此,在石油和天然气行业中,高强度钢筋可以被用于石油管道、储油罐和装载平台等结构。
3. 桥梁和大型建筑物高强度钢筋可以用于各种桥梁和大型建筑物中,如大跨度桥梁、高层建筑、冷弯管架、跨海大桥等。
使用高强度钢筋可以显著减少重量和节省成本,在建筑物结构上也会更加高效和稳定。
三、高强度钢筋的应用技术难题及其发展趋势虽然高强度钢筋在钢结构中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但是其在使用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技术难题,如锚固技术、焊接技术和自行力控制等问题。
这些技术难点在钢结构设计中非常重要,需要结构工程师和建筑师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应用。
高强度钢筋的发展趋势也在不断变化。
随着市场需求的日益增加,钢材企业越来越注重提高产品品质和性能。
未来,高强度钢筋的抗拉强度和韧性等性能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更多的新型材料将会被引入到钢结构行业中。
高强钢筋在混凝土结构工程中的应用

高强钢筋在混凝土结构工程中的应用摘要:高强钢筋属于建筑工程之中具有十分重要施工地位,特别是在混凝土施工结构工程之中,对于提高建筑施工工程整体强度具有十分明显的效果。
本文主要针对高强钢筋在混凝土结构工程中的应用展开以下相关分析和研究,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强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工程高强钢筋自身的优势就是强度比较高,依照具体参数来讲其抗屈性能够达到400Pa之上,其生产基本原理就是将钢筋之中的微合金化值周经过一系列的生产工艺原理而开发出来。
这种高强钢筋自身具有很大优势,对于建筑混凝土施工结构中可以发挥出重要作用,为建筑工程的质量作出保证。
于是本文主要针对高强钢筋在混凝土结构工程中的应用展开以下有关的分析以及研究。
1.高强钢筋自身力学基本特点HRB400属于当前阶段国家使用次数最多的主要受力钢筋,其中高强钢筋的种类包括:HRB500以及HRB400级带肋钢筋。
和一些传统的主力受力钢之间进行比较,高强钢筋自身的硬度远远大于这种类型的受力钢。
而且高强钢筋自身的延伸性也要高于传统钢筋。
在强度这一方面,高强钢筋和传统钢筋之间比较较良好;从安全理念这一方面而视,高强钢筋自身的优势也十分明显。
在建筑有关规定:第一,在二者承受能力最大之时,钢筋的整体伸长率不能够小于25%;第二,在实际测量获得钢筋抗拉强度以及实际测量获得的钢筋屈服点之间比值不能够小于1.25。
也就是高强钢筋自身的力学特点具有伸长率以及抗拉强度等主要优势。
二、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施工的养护以及浇筑的问题。
工作人员对于施工的养护措施不当,形成很大的温差,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
在建筑之前工人没有对模板进行适当的清洗和湿润的工作,这样就会引起蜂窝等等一些问题的出现。
在工人进行分层的浇筑时,落差如果大于2m,就能够引起混凝土出现离析的现象。
如果振捣的时间不够,会导致混凝土的密度达不到标准的要求,而振捣的时间太长又会致使大量的砂石沉积以及水泥浆会出现漂浮的现象。
高强度钢材钢结构研究进展综述

4、工业厂房:大型石油化工、电力能源等工业厂房采用了高强度钢材钢结 构设计,满足了高大空间、重荷载和高耐久性的要求,提高了工业生产的安全和 效益。
五、研究进展
近年来,高强度钢材钢结构的研究取得了诸多进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高强度钢材的研发:随着钢铁材料的不断发展,高强度钢材的屈服强度 和抗拉强度得到了显著提高,为钢结构的设计和制造提供了更好的选择。
高强度钢材钢结构研究进展综述
目录
01 摘要
03
高强度钢材钢结构的 研究现状
02 引言
04
高强度钢材钢结构的 研究问题与挑战
目录
05 高强度钢材钢结构的 未来研究方向
07 参考内容
06 结论
摘要
高强度钢材钢结构是指采用高强度钢材作为主要构成材料,通过合理的结构 设计、制造和安装,使其具有承载力高、抗震性能好、施工速度快等特点的钢结 构形式。随着高层建筑、桥梁、港口等工程领域的快速发展,高强度钢材钢结构 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次演示旨在综述高强度钢材钢结构领域的研究现状、问题 以及发展趋势,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建议。
在基础抗震设计方面,研究人员提出了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为高强度 钢材钢结构的地震安全性能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高强度钢材钢结构抗震研究不足:尽管高强度钢材钢结构抗震研究取得了一 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பைடு நூலகம்
1、研究深度不够: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本构件和简单结构上,对复杂 结构和精细的细节构造的研究尚不充分;
高强度钢材钢结构的研究现状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高强度钢材钢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轧制工艺、热 处理工艺、材料选择等方面。在轧制工艺方面,研究者们通过对轧制过程中温度、 轧制速度、变形量等参数的控制,制备出具有优良性能的高强度钢材。在热处理 工艺方面,通过适当的加热和冷却条件,可以获得具有较高强度和良好塑性的高 强度钢材。在材料选择方面,研究者们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选用不同成分的高 强度钢材进行钢结构制造。
高强度钢材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高强度钢材的研究与应用进展摘要:高强度钢材在社会经济效益、结构性能和建筑使用功能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在众多实际工程中得到良好的应用,高强度钢材的工程应用也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是钢结构进步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几个高强度钢材的工程应用,总结了国内学者对高强度钢材的研究成果,为此类高强度钢材进一步的研究、工程应用和设计方法的制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强度钢材;钢结构;研究现状0 引言近几年,随着钢材新的生产及加工工艺的改进,多种新型材料逐渐被生产加工,如钢材通过热机械和微合金化技术等处理可以使C元素含量及S、P、O、H、N等元素杂质的含量降低,达到提高钢材洁净度的目的;将传统的C元素强化方法用Ti、V及Nb为主的元素代替,不仅改善了钢材的韧性和塑性,还提高了钢材的屈服强度,降低了C元素的含量。
通过此种工艺生产的高强度钢材(一般指屈服强度不小于460MPa)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并且逐渐应用于实际的工程中,与常见的钢材相比,高强钢有以下优点:1):高强度钢材的使用减小了整个结构的自重,降低钢材的用量,创造出更大的使用空间。
2):高强度钢材的使用降低了工程总成本,降低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量和能耗以及碳的排放量。
3):高强度钢材的使用缩短了施工工期,延长了建筑结构的使用寿命。
正因为具有如此的优点,高强度钢材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的重点。
美国荷载抗力系数设计规范中提到几种高强度结构钢材的设计要求。
欧洲钢结构规范中对强度在460MPa~700MPa 钢材的设计基础上提出了补充内容。
由于高强度钢材在焊接材料和焊接技术方面都使用了新的加工和生产工艺,故我国钢结构规范中对高强度钢材的设计条文最高强度仅为Q420,没有涉及更高强度的钢材。
1 高强度钢材的工程应用1.1国外的应用高强度钢材已在国内外很多实际建筑中得到成功的使用,并且获得了不错的效果。
德国柏林的Sony Center中心大楼的屋顶桁架使用了S690和S460的高强度钢材。
高强度钢材钢结构的工程应用及研究进展_施刚

新的钢材生产 工 艺, 如微合金化技术和热机械 处理技术( TMCP ) 等, 能使钢材具有更高的洁净度 ( 即 S、 P、 N、 H、 O 等杂质元素含量和碳含量低) ; 以 Nb 、 V 及 Ti 元素为代表的微合金化代替传统的碳元 素强化方式, 在提高钢材屈服强度的同时, 也能够改 降 低 含 碳 量。 以 此 新 工 艺 开 发 的 善其塑性和韧性, 新型 高 强 度 钢 材 ( 一 般 指 屈 服 强 度 标 准 值 大 于 460 MPa ) , 具有强度高 、 韧 性 好、 加工和可焊性能好 等特点, 并已在国内外多个实际工程中得到应用, 在 结构安全 、 建筑使用 功 能 和 经 济 效 益 以 及 低 碳 节 能 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高强度钢材力 学 性 能 的 变 化, 必然导致其结构
Industrial Construction Vol. 42 , No. 1 , 2012
构件承载性能的改 变; 但 目 前 国 内 外 钢 结 构 设 计 规 范均没有专门针对高强度钢材钢结构的设计方法和 计算理论 。 为确保 高 强 度 钢 材 钢 结 构 的 安 全 可 靠, 充分发挥其优势, 更进一步促进高强度钢材钢结构 需要进 行 全 面 系 统 的 试 验 研 究 和 理 论 的工程应用, 为补充和完善钢结构设计规范提供基础 。 分析,
高强度钢材钢结构的工程应用及研究进展
施 刚 班慧勇 石永久 王元清
100084 ) ( 土木工程安全与耐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北京 摘
*
要: 为研究高强度钢材钢结构的受力性能, 了解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 促进该类新型绿色节能结构
并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 对国内外高强度钢材钢结构的工程应用和最新的 体系的更广泛应用, 特别是清华大学 近 期 所 做 的 一 系 列 试 验 研 究 , 包括高强度钢材的静力力学性能、 韧性和 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循环荷载下的本构模型, 构件截面的 残 余 应 力 分 布 、 受压钢柱的稳定性能和滞回性能、 高强度钢材板件螺栓 高强度钢材钢 框 架 的 抗 震 性 能 以 及 高 强 度 钢 材 钢 结 构 的 相 关 有 限 元 分 析 等 内 容 。 结 连接的延性和承载力, 高强度钢材钢结构在材料 、 构件和结构体系三个层面上都具有明显的优势, 但现有的设计方法并不 果表明, 完全适用, 需要发展新的设计理论和计算公式, 以期更合理 、 安全地应用高强度钢材钢结构 。 关键词: 高强度钢材; 工程应用; 研究进展; 试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强度钢材在工程结构中的应用研究进展高强度结构钢(简称高强钢)是指采用微合金化及热机械轧制技术生产出的具有高强度(屈服强度大于等于 460,MPa)、良好延性、韧性以及加工性能的结构钢材[1].区别于普通强度钢材,由于高强度钢材的屈服平台长度较短、屈强比较高而无法达到抗震规范的要求,其变形能力的验证更加重要。
随着高强钢在工程结构领域的逐渐推广应用,有必要对高强度钢材钢结构的承载力、延性和抗震性能进行系统的研究。
本文旨在总结高强度钢材在工程结构中的应用现状与研究进展,进而说明相应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高强钢在发达国家已得到初步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中应用最多的领域是桥梁工程。
德国的1Viaduct Bridge 中均采用了S460 高强度钢材(屈服强度为 460,MPa 的钢材,简称 S460 高强钢)。
为减小桥墩尺寸,满足外观要求,德国的Nesenbachtalbruke 桥中受压构件采用了 S690 高强钢;为有效降低自重,便于战时快速运输与安装,瑞典的 48 号军用快速桥采用了 S1100 超高强钢。
高强钢的应用不仅减小了钢板的厚度进而减轻结构自重,同时也减小了焊缝的尺寸从而减少焊接工作量、提高焊缝质量。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施工工期,同时延长了桥梁的使用寿命。
高强钢已经在一些建筑结构中成功运用。
这些工程大多采用了460~690,MPa 等级钢材,个别工程还使用了 780,MPa 等级钢材。
如日本横滨 LandmarkTower 大厦,其工字形截面柱采用 600,MPa 钢材;德国柏林的 Sony Centre 大楼的屋顶桁架采用 S460 和S690 钢材;澳大利亚悉尼的 Star City 在地下室柱子和其内部 Lyric 剧院的 2 个桁架结构中采用 650,MPa和 690,MPa 等级的钢材;悉尼的 Latitude 大厦在转换层中采用 690,MPa 高强度钢板;美国休斯顿 ReliantStadium 体育馆的屋顶桁架结构采用 450,MPa 高强度钢材。
高强钢在我国也已成功运用于建筑工程。
如国家体育场鸟巢的关键部位采用了 700,t Q460 等级钢材;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结构采用了 2,600,t Q420钢;央视新台址主楼结构采用了2,674.19,t Q460 钢等。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G550 高强钢在澳大利钢结构住宅方面也有了初步的应用[2].输电塔、海洋平台、压力容器、油气输送管道、船舶制造与汽车制造等领域是高强钢的潜在市场。
日本和美国的铁塔设计标准都已经给出了较高等级的可选钢材。
《日本架空送电规程》[3]中焊接结构钢的屈服强度最高为460,MPa,铁塔用高拉力型钢的屈服强度达到 520,MPa;《美国输电铁塔设计导则》[4]中的钢材强度已达到 686,MPa;高强钢在我国输电线路领域中的运用起步较晚,我国《架空送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规定》[5]中的最高强度等级目前只有390,MPa.但 xx 年,Q460 角钢在平顶山 - 洛南500,kV 线路的输电塔中得以应用。
结果表明,高强钢的使用可以有效降低输电塔的自重,节省材料可达10%,,从而降低整体造价达 8%,之多[6].虽然高强钢已开始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得到推广和使用,但其普及仍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
首先,由于相关的研究工作还有待深入,其结构设计方法还相对滞后。
欧洲钢结构规范仅在原有普通钢材钢结构设计规范中,增加了针对 S460-700 的补充条款;美国的荷载抗力系数设计规范(极限应力设计法 LRFD)中虽提出了最高为A514(强度标准值 690,MPa)的几种高强度结构钢材的荷载抗力系数,但两者均仅套用普通钢材钢结构的设计方法和计算公式,并未建立在充足研究数据的基础上。
同时,由于生产高强钢采用了新的加工工艺,其力学性能及连接的受力性能等均随之变化,而现行设计方法未能充分考虑这些变化。
我国的钢结构设计规范更是缺少针对 460,MPa以上等级钢材的设计条文,缺少高强钢的抗力分项系数和强度设计值指标,因此,无法指导和规范工程设计[7].其次,相对于强度的大幅增长,高强钢的弹性模量并没有明显增长,而使用此类钢材伴随的焊缝造价增加、钢材延性降低等问题又尚未得到合理解决。
高强钢在工程结构中的应用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材料性质和节点性能两个方面。
国内外针对高强度钢结构力学性能的研究成果还主要集中于静力、分布研究和受压构件的整体稳定、局部稳定及滞回性能研究中。
节点是结构中构件相互交汇连接的区域,是结构特别关键的部位。
对于高强钢结构节点而言,一方面,因为钢材屈服平台长度较短、屈强比较高而无法达到抗震规范的要求,其变形能力的验算更加重要。
另一方面,由于缺少一定数量的研究,难以对节点实际变形和转动能力进行估计,因此,高强钢结构节点的力学性能仍是亟需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
在建筑工程中量大面广的结构是框架结构,其典型的节点主要为梁柱连接节点,通常有焊接连接和螺栓连接两种基本类型。
由于梁柱螺栓连接大多借助端板连接,故此类节点又称为端板连接节点。
以下主要介绍端板连接节点的研究情况。
2.1 节点试验研究端板连接节点的试验主要以抗弯试验为主,对端板的理论研究主要采用 T-stub 理论。
Coelho 等在文献[8]中证实,在端板厚度不超过一定限值的情况下,节点的转动主要于节点的受拉区,该受拉区可以简化为一个 T-stub 模型,如图 1 所示。
根据节点塑性铰出现位置不同,在轴拉力作用下的 T 型件破坏模式可分为翼缘产生塑性铰、联合破坏和螺栓拉坏3 种。
研究表明[9-12],欧洲规范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节点的承载力,但高估了其初始转动刚度,对转动能力的估算也偏于保守。
研究还表明,端板厚度对节点初始刚度的影响比柱翼缘的厚度更加显着,其中,端板厚度越大,节点的初始抗弯能力和刚度就越大,而其转动能力却随之减小。
反之,随着端板厚度的减少,节点的转动能力也随之增加。
大体上,薄端板通常能够满足塑性转动 30,mrad 的要求。
高强钢端板具有足够的局部延性来保证荷载的应力重分布,甚至当螺栓并未按最佳方式布置时,仍然具有充分的延性[13-14].其工作机理为:首先,只有一个螺栓承担所有的荷载;当其他螺栓激活后,即应力重分布后,所有螺栓共同承担荷载。
通过螺栓孔的椭圆化率来判定钢材的局部延性可以发现,构件在试验中表现出了极大的塑性变形。
试验结果表明,由纯剪造成的螺孔伸长并不是构件的最终极限状态,通过限制平均承载应力大小的方式来限制形变的欧洲规范偏于保守。
实际上,高强钢螺栓节点在弹塑性阶段的荷载-位移曲线表明,螺孔的容许伸长率可以达到d0/6(d0为螺孔直径设计值)。
在弹性曲线的最后阶段,其极限承载力也只减少了 20%,,因此,相应的规范限值还需进一步修正。
对抗剪连接构件的试验表明[15-17],即使高强钢的极限强度与屈服强度的比值较小,甚至对 S1100 钢而言,小至 1.05,其对构件局部延性的影响也甚微。
原本试件在螺栓孔发生较大伸长的情况下,将发生劈裂或者剪切破坏,而实际上,几组试验的端板均在净截面处破坏。
该试验结果与欧洲和美国规范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两者的计算结果均较为保守。
参考对高强钢焊接节点域的研究[18],在保证承载力的情况下,只要设计合理,适当减小柱腹板厚度,高强钢板仍具有足够的延性,满足形变的要求。
试验表明,同等尺寸的构件,由于高强钢屈服应力增加,其承载能力更高。
同时,节点域中的腹板越厚,延性越低,并且随着钢板强度越高,相应的形变能力和延性就越低。
因此,需要对腹板厚度进行一定的取舍,但节点域腹板不能过分薄,否则局部稳定不能保证。
该试验结果与欧洲规范的对比表明,欧洲规范仍适用于高强钢构件设计,但存在一些不足,如未考虑轴向压力对构件承载力的不利影响,应对现有公式进行修正。
高强度钢材节点中的螺栓不宜采用 12.9 级高强螺栓。
因为螺栓这类脆性构件,极有可能在端板仍表现为延性时发生破坏[11,19].试验证明,采用 12.9 级螺栓将极大地限制构件的延性,并且在端板弯曲过程中几乎无任何形变。
因此,在高强钢节点中不建议使用强度很高的螺栓,相反则推荐使用具有较高延性的8.8 级螺栓。
在合理选用螺栓的情况下,高强钢节点也能够充分满足高形变和高延性的要求。
高强钢节点在螺栓布置方面,无需比普通钢节点要求严格。
欧洲规范规定,对于普通钢节点,如螺栓边距小于 1.5 倍孔径,或螺栓间距小于 3 倍孔径时,需对螺栓节点的承载力进行折减。
然而,Puthli 等[20]对高强钢 S460 节点的一系列试验表明,上述限制并不是必须的。
Puthli 等[20]认为,对于螺栓与板边缘间距大于 1.2 倍孔径,或者螺栓间距大于 2.4 倍孔径的情况,节点的设计承载力无需进行折减。
并且,最小的'螺栓边缘间距可以达到 1.0 倍孔径(甚至是 0.9 倍孔径),最小螺栓孔间隙可以达到 2.0 倍孔径(甚至是1.8 倍孔径)。
此时,节点的承载力需折减至 3/4.其他情况下的折减系数可以采用插值法求解。
清华大学石永久等[21]对Q460 钢材螺栓抗剪连接试验表明,欧美规范均不能很好地估算高强钢抗剪连接的破坏模式及极限承载力。
同时,虽然欧洲规范已经对高强度钢材做出了相关规定,但并未与普通钢材进行区分,尤其是关于端距、边距和螺栓间距对高强度钢材抗剪连接性能影响的研究十分缺乏,因此,建议进行更深入的参数分析以完善规范设计方法。
目前,已有研究[22]通过引入两个方向边距比值的影响,修正承载力计算公式,可较好地估算荷载在螺栓间的分布规律,进而控制构件不同的破坏机理,并通过改变系数,较为准确地计算沿荷载方向布置多个螺栓的节点的承载力。
Cruz 等[23]对 S690 抗剪连接构件的滑移系数进行测定,并与S275 钢板比较发现无明显差异,从而认为欧洲规范原有的抗滑移系数规定同样适用于S690 钢材。
到目前为止,对高强钢连接节点的试验已经取得了初步进展。
然而,上述众多试验大多停留在对规范进行验证的基础上,还没有进入对规范相应条文提出修正建议的层面。
首先,这些研究本身的前提也有待验证。
即使 T-stub 力学行为在过去得到较多研究,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普通钢材 T-stub 塑性承载力和初始刚度的试验与理论分析[24-25],对高强度钢材 T-stub 组件和 T-stub 变形能力研究较少。
文献[26]对普通钢材的试验表明,外伸端板的实际屈服线与 T-stub 模型中并不总是吻合的,因此,对于外伸端板来说,撬力并没有被合理考虑。
其次,上述研究中的一些结论还有待细化。
如文献[11]中指出,薄端板能够满足塑性转动的要求,但该文献并未对端板的厚薄程度进行区分,即并没有指出端板厚度取何值时,将不再满足规范要求的地震下的塑性转动能力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