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危急值报告范围
检验科危急值报告标准

检验科危急值报告标准
引言
危急值报告是指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一些化验结果超出正常范围且可能对患者造成严重危害的情况。
这些危急值通常需要立即报告给临床医生,以便他们能够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本文档旨在为检验科提供危急值报告的标准和流程,以确保迅速、准确地报告危急值,并促进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危急值定义
危急值是指化验结果超出正常范围,且具有以下特点之一的情况:
对患者生命有直接威胁的情况,如极高的血糖水平、严重的电解质失衡等;
对病情诊断和治疗决策产生重要影响的情况,如白细胞计数异常、肝功能异常等。
报告标准
以下是危急值报告的标准:
1.一般情况下,危急值的报告时间不应超过30分钟,需要尽快向临床医生通报。
2.危急值的报告内容应清晰、准确,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化验
项目、异常结果、结果单位等。
3.报告方式可以是电话通报、短信通知或电子报告系统,但必
须确保临床医生能够及时收到和理解报告信息。
4.每次危急值报告应有明确的记录,包括报告时间、报告人员、报告方式以及接收人员的回应情况。
流程示意图
以下是危急值报告的流程示意图:
危急值报告流程示意图](流程示意图链接)
结论
危急值报告是确保患者安全和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检验科需
要建立标准的报告流程,保证危急值能够快速、准确地通报给临床
医生。
本文档提供了危急值报告的标准和流程,为检验科提供了指
导和参考,以提高危急值报告的质量和效率。
检验科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数值范围

检验科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数值范围临床检验(查)“危急值”报告制度20XX年版临床检验(查)“危急值”,是以正常值做为标靶而制定的临床紧急救治数据,是指检验(查)结果与正常参考范围偏离较大,当这种试验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
此时如果临床医师及时得到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可能挽救患者的生命,避免严重后果的出现。
因此把这种有可能危及患者安全或生命的临床检验数值称为“危急值”。
鉴于临床检验(查)“危急值”对于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意义,特制定本制度。
一、临床检验科室处置流程㈠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危急值”情况时,检查(验)者首先要确认仪器、设备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操作是否正确;核查检验标本采集、运送是否有误,检验项目质控、定标、试剂是否正常,仪器传输是否有误。
㈡在确认检验(查)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需立即电话通知临床科室人员“危急值”结果,并在《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填写以下内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门诊号)、科室、床号、申请医师、检验项目、检验结果、收样时间、出报告时间、临床接收人员和检验者姓名等;并由临床接受人员即时复述确认检验结果。
(见附一)㈢临床检验科室对原标本留取标本备查。
㈣危急值报告由临床检验科室当值检测工作人员负责执行,临床检验科室科室负责人予以监督和每月审核。
二、临床科室处置流程㈠临床科室医务人员接获有关“危急值”报告的电话,并按要求复述一遍结果后,应在临床科室《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认真记录报告时间、检查结果、报告者。
㈡临床科室医务人员接获“危急值”时,除按要求记录外,应立即将检查结果报告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同时记录汇报时间、汇报医师姓名;㈢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应根据病情,结合“危急值”报告结果,对该患者的病情做进一步了解,必要时予以重新抽样检查,对“危急值”报告进行分析和评估,立即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同时及时报告上级医师或科主任,必要时报医院总值班或者医务部;(见附二)㈣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需在接获“危急值”6小时内,在病程记录详细记录报告结果和所采取的相关诊疗措施。
检验科危急值报告范围

检验科“危急值”报告范围检验科“危急值”报告流程:四、“危急值”报告程序和登记制度(一)门诊、急诊病人“危急值”报告程序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门诊、急诊患者检查(验)出现“危急值”情况,应及时通知门诊、急诊医生,由门诊、急诊医生及时通知病人或家属取报告并及时就诊。
一时无法通知病人时,应及时向门诊部、医务科报告,值班期间应向总值班报告。
必要时门诊部应帮助寻找该病人,并负责跟踪落实,做好相应记录。
门诊、急诊医生须将诊治措施记录在门诊病历中。
(二)住院病人“危急值”报告程序1、医技科室发现“危急值”情况时,在确认检查(验)过程中各个环节无异常后,将检查(验)结果发出,立即电话通知病区医护人员,并在《“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中完整记录各项内容。
2、临床医生和护士在接到“危急值”报告电话后,应立即派人取回报告,并及时将报告交管床医生或值班医生。
必要时立即报告上级医生或科主任,结合临床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接电人员认真做好《“危急值”报告登记本》记录工作,并负责跟踪落实。
3、管床医生需在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将所采取的相应诊治措施及时记录在病程记录中。
(三)体检中心“危急值”报告制度医技科室发现“危急值”情况时,立即电话报告体检中心相关人员或主任。
体检中心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复述确认后,立即通知病人速来医院接受紧急诊治,并帮助病人联系相关医生,给予该病人必要的诊治措施。
体检中心负责跟踪落实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五、登记制度“危急值”报告与接收须遵循“谁报告、谁接收、谁记录”的原则。
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应分别建立检查(验)“危急值报告登记本”,对“危急值”的相关信息和处理做好详细登记。
六、督查制度(一)临床、医技科室要认真组织学习“危急值”报告制度,从而掌握“危急值”报告项目与“危急值”范围和报告程序。
各科室要有专人负责本科室“危急值”报告制度实施情况的督察,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二)本制度自文件下发之日起,“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落实执行情况,将纳入科室医疗质量考核内容。
检验科危急值报告的项目和范围

检验科危急值报告的项目和范围科危急值报告是医学检验科对患者体液或组织标本进行分析后的结果,其中的项目和范围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
一般情况下,科危急值报告会包括以下项目和范围:1.血液学项目:血液学项目包括血常规、血型、凝血功能等指标。
对于血常规来说,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等指标异常都可能导致危急情况。
例如,白细胞计数过低可能表示患者感染或骨髓功能抑制;血小板计数过低可能导致出血风险增加。
2.生化学项目:生化学项目包括血糖、肾功能、肝功能等指标。
例如,血糖水平过高可能表示患者存在糖尿病或者严重的应激反应;肾功能不全可能导致尿毒症而需要紧急治疗;肝功能异常可能反映患者肝脏受损或肝炎等情况。
3.免疫学项目:免疫学项目包括炎症标志物、免疫球蛋白水平等指标。
例如,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可能表示患者存在炎症或感染;免疫球蛋白水平降低可能导致患者免疫功能低下。
4.微生物学项目:微生物学项目包括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等指标。
细菌培养结果的报告可以及时提供感染的细菌种类和药物敏感性信息,以指导临床治疗。
5.分子生物学项目:分子生物学项目包括基因检测、病毒核酸检测等指标。
例如,在临床上常见的乙型肝炎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核酸检测项目,在急性感染时,如果检测出阳性结果,应该立即向临床医生报告。
科危急值报告的范围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
一般来说,急性、危及生命或病情恶化的情况下需要提供科危急值报告。
例如,重度贫血、高血糖昏迷、严重肝功能损害等都需要及时向临床医生报告。
科危急值报告的编制应该遵循一定的流程和标准。
医院和检验科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临床需要制订相应的报告标准,并确保科危急值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以便医生能够迅速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此外,科危急值报告应该有明确的报告方式和渠道,确保报告能够直接送达到负责患者的临床医生手中。
总之,科危急值报告的项目和范围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医院和检验科应该建立相应的标准和流程,并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以提供给临床医生及时有效的治疗指导。
检验科危急值报告要求

检验科危急值报告要求1. 背景在检验科中,存在一些检验结果可能表明患者处于危急状态的情况。
这些结果通常需要立即报告给医生,以便他们能够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患者的生命和健康。
因此,制定一份准确、清晰的危急值报告要求非常重要。
2. 报告要求以下是关于检验科危急值报告的要求:2.1 规定危急值范围制定明确的危急值范围是确保及时正确报告危急值的重要步骤。
我们建议通过与医生和其他医疗专家讨论,确定哪些检验结果被视为危急值,并将其范围明确规定。
2.2 确定报告方式在确定危急值报告方式时,需要考虑到及时性和准确性。
建议使用电子系统(如电子邮件、短信或专门的危急值报告软件)来报告危急值,以确保信息能够迅速传达给相应的医生。
2.3 确保报告信息准确完整在报告危急值时,必须确保提供准确和完整的信息。
报告应包括患者的个人信息(如姓名、住院号)、检验项目的名称和结果、危急值的定义和范围以及报告时间等重要信息。
2.4 确定报告责任人为了确保危急值报告的有效性和责任明确,应指定责任人负责报告危急值。
责任人应具备专业知识和经验,并且能够在任何时间接受危急值报告并及时采取行动。
2.5 建立反馈机制为了改进危急值报告过程,建议建立一个反馈机制。
这意味着可以定期回顾危急值报告的效果,并对报告过程进行评估和改进。
3. 总结检验科危急值报告要求对于保护患者的生命和健康至关重要。
通过明确危急值范围、确定报告方式、确保报告信息准确完整、指定报告责任人并建立反馈机制,可以有效地提高危急值报告的质量和效率。
以上是关于检验科危急值报告要求的简要说明。
希望这些要求能够帮助你和检验科团队建立一个高效和可靠的危急值报告系统。
如有问题,请随时与我联系。
谢谢!。
检验科危急值报告范围

检验科“危急值”报告流程:四、“危急值”报告程序和登记制度(一)门诊、急诊病人“危急值”报告程序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门诊、急诊患者检查(验)出现“危急值”情况,应及时通知门诊、急诊医生,由门诊、急诊医生及时通知病人或家属取报告并及时就诊。
一时无法通知病人时,应及时向门诊部、医务科报告,值班期间应向总值班报告。
必要时门诊部应帮助寻找该病人,并负责跟踪落实,做好相应记录。
门诊、急诊医生须将诊治措施记录在门诊病历中。
(二)住院病人“危急值”报告程序1、医技科室发现“危急值”情况时,在确认检查(验)过程中各个环节无异常后,将检查(验)结果发出,立即电话通知病区医护人员,并在《“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中完整记录各项内容。
2、临床医生和护士在接到“危急值”报告电话后,应立即派人取回报告,并及时将报告交管床医生或值班医生。
必要时立即报告上级医生或科主任,结合临床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接电人员认真做好《“危急值”报告登记本》记录工作,并负责跟踪落实。
3、管床医生需在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将所采取的相应诊治措施及时记录在病程记录中。
(三)体检中心“危急值”报告制度医技科室发现“危急值”情况时,立即电话报告体检中心相关人员或主任。
体检中心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复述确认后,立即通知病人速来医院接受紧急诊治,并帮助病人联系相关医生,给予该病人必要的诊治措施。
体检中心负责跟踪落实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五、登记制度“危急值”报告与接收须遵循“谁报告、谁接收、谁记录”的原则。
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应分别建立检查(验)“危急值报告登记本”,对“危急值”的相关信息和处理做好详细登记。
六、督查制度(一)临床、医技科室要认真组织学习“危急值”报告制度,从而掌握“危急值”报告项目与“危急值”范围和报告程序。
各科室要有专人负责本科室“危急值”报告制度实施情况的督察,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二)本制度自文件下发之日起,“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落实执行情况,将纳入科室医疗质量考核内容。
检验科危急值

禄劝中医医院检验科、输血科危急值报告项目(2018年10月份修订)1、RH阴性血、稀有血型。
2、ABO型血缺血或偏型,血液中心无库存或不足,配型困难(疑存在复杂抗体)。
3、血糖:≥28mmol/l;或≤2.5mmol/l。
4、尿素氮:≥28mmol/l。
5、血清钠:≤115mmol/l;≥160mmol/l。
6、血清钾:≤3.0mmol/l;≥6.5mmol/l。
7、血清钙:≤1.75mmol/l;≥3.38mmol/l。
8、总胆红素:≥340umol/l(≤1月)。
9、白细胞计数:成人:≤2.0x10⌒9/L;≥25x10⌒9/L;新生儿(≤1月):≥30x10⌒9/L;儿童(1月-12岁):≥25x10⌒9/L10、血红蛋白:成人、儿童(1月-12岁)<70g/l;<120g/l(≤1月)。
11、血小板:成人、儿童(1月-12岁)<50x10⌒9/L; >800x10⌒9/L。
新生儿(≤1月):)<80x10⌒9/L12、肌酐:>700umol/l。
13、肌钙蛋白:>1.0ng/ml 定性:阳性。
14、CK-MB:>100 定性:阳性。
15、尿酮体、尿糖:同时阳性。
16、血清淀粉酶:>550U/l。
17、HIV:初筛阳性。
18、血气分析pH:<7.0或>7.8。
19、凝血功能:PT:<5.0秒或>30.0秒、APTT :﹥100s、纤维蛋白原 <1.0 g/L。
20、无菌体腔液体培养(血液、脑脊液、骨髓等):细菌涂片/培养出病原微生物21、C反应蛋白:大于等于50mg/L22、降钙素原(PCT):大于等于10ng/ml备注:其他实际工作中非目录内的特殊检验结果,根据情况报告。
检验科危急值的正常参考值

检验危急值的正常参考值一、白细胞计数:参考值:(4~10)×109/L决定水平临床意义及措施:0.5×109/L低于此值,病人有高度易感染性,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性治疗及预防感染措施。
3×109/L低于此值为白细胞减少症,应再作其他试验,如白细胞分类计数、观察外周血涂片等,并应询问用药史。
11×109/L高于此值为白细胞增多,此时作白细胞分类计数有助于分析病因和分型,如果需要应查找感染源.30×109/L高于此值,提示可能为白血病,应进行白细胞分类,观察外周血涂片和进行骨髓检查。
二、血红蛋白(HGB):参考值:成年男性120~160g/L成年女性110~150g/L决定水平临床意义及措施:5g/L低于此值应予输血,但应考虑病人的临床状况,如对患充血性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则不应输血。
95g/L低于此值时,应确定贫血的原因,根据RBC的多项参数判断此属于何种类型,在作血涂片观察红细胞参数及计数网织红细胞是否下降的基础上,测定血清铁、B12和叶酸浓度,经治疗后观察Hb的变化。
男性180g/L 女性170g/L高于此值应作其他检查如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血清B12 和不饱和B12结合力、氧分压等综合评估,对有症状的病人应予以放血治疗。
230g/LHb超过此值时,无论是真性或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均必须立即施行放血治疗.三、血小板(PLT):参考值:(100~300)×109/L决定水平临床意义及措施:10×109/LPLT计数低于此值,可致自发性出血.若出血时间待于或长于15分钟,和(或)已有出血,则应立即给予增加血小板的治疗.50×109/L在病人有小的出血损伤或将行小手术时,若PLT低于此值,则应给予血小板浓缩物。
100×109/L在病人有大的出血性损伤或将行较大手术时,若PLT低于此值,则应给予血小板浓缩物 .600×109/L高于此值属病理状态,若无失血史及脾切除史,应仔细检查是否有恶性疾病的存在.1000×109/L高于此值常出现血栓,若此种血小板增多属于非一过性的,则应给予抗血小板药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验科“危急值”报告范围
检验科“危急值”报告流程:
四、“危急值”报告程序和登记制度
(一) 门诊、急诊病人"危急值”报告程序
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门诊、急诊患者检查(验)出现“危急值”情况,应及时通知门诊、急诊医生, 由门诊、急诊医生及时通知病人或家属取报告并及时就诊。
一时无法通知病人时,应及时向门诊部、医务 科报告,值班期间应向总值班报告。
必要时门诊部应帮助寻找该病人,并负责跟踪落实,做好相应记录。
门诊、急诊医生须将诊治措施记录在门诊病历中。
(二) 住院病人“危急值”报告程序
1、 医技科室发现“危急值”情况时,在确认检查(验)过程中各个环节无异常后,将检查(验)结
果发出,立即电话通知病区医护人员,并在《
“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中完整记录各项内容。
2、 临床医生和护士在接到“危急值”报告电话后,应立即派人取回报告,并及时将报告交管床医生 或值班医生。
必
要时立即报告上级医生或科主任,结合临床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接电人员认真做好《 急值”报告登记本》记录工作,并负责跟踪落实。
3、 管床医生需在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将所采取的相应诊治措施及时记录在病程记录中。
(三) 体检中心“危急值”报告制度
医技科室发现“危急值”情况时,立即电话报告体检中心相关人员或主任。
体检中心接到“危急值” 报告后,复述确认后,立即通知病人速来医院接受紧急诊治,并帮助病人联系相关医生,给予该病人必要 的诊治措施。
体检中心负责跟踪落实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五、登记制度
“危急值”报告与接收须遵循“谁报告、谁接收、谁记录”的原则。
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应分别建 立检查(验)
血胆碱酯酶
V 500 U/L
已有有机磷中毒的明显症状
报告审核发现符合
危急值”
查对质控、试剂、
反应曲线、定标 相同项目结果、 核对原始标本、 查看临床诊断、
J 核对历史结果、
_
复查原始标本 结果是否重现” 确认实验结果无异
关注重检标本 的及时送检及检测报告
询问接收人员
记录危急值”报告
相关内容
电告临床 询问临床症状是否符合
建议重检复查 报告结果属危急值 需报告医生处理并记录
“危
执行LIS 确认程序 及时签发正式检验报告 备
注:危急值”已电告 编号
(99)
“危急值报告登记本”,对“危急值”的相关信息和处理做好详细登记。
六、督查制度
(一)临床、医技科室要认真组织学习“危急值”报告制度,从而掌握“危急值”报告项目与“危急值”范围和报告程序。
各科室要有专人负责本科室“危急值”报告制度实施情况的督察,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二)本制度自文件下发之日起,“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落实执行情况,将纳入科室医疗质量考核内容。
医务科、护理部等职能部门将不定期对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危急值”制度的执行情况特别对急诊科、
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等危重病人集中科室进行监查。
对违反上述规定的科室和医护人员将按严重违反医疗操作规程的有关规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