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经典压轴题:一次函数与几何问题综合.doc

八年级数学经典压轴题:一次函数与几何问题综合.doc
八年级数学经典压轴题:一次函数与几何问题综合.doc

第14讲:一次函数与几何问题综合

22. (2012?无锡〉如图197T8所示,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任意两点P )(Q 』)、巳(七,力),我们把 &】

一文2丨+ ?—如叫做B 、P2两点间的直角距离,记作£(戸,几)?

(1)已知O 为坐标原点,动点PQ ,W 满足d (O ?P ) = l,请写岀工与y 之间满足的 关

系式,并在所给的直角坐标系中画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 所组成的图形;

⑵设Po (x o ,y o )是一定点,Q&Q )是直线y=ax+b±的动点,我们把”(P°,Q ) 的最小值叫

做P 。到直线了 =处十5的直角距离.试求点M (2,l 〉到直线 罗=工+2的直角距离.

23. (2012?鞍山)如图1齐4-19所示,正方形ABCO 的边OA 、OC 在坐标轴上,点B 坐标(3,3),将正方形

ABCO 绕点A 顺时针旋转角度?(0°

线交线段BC 于点P ,连AP 、AG ?

(1〉求证:△ AOG 空△ADG ;

(2)求ZPAG 的度数;并判断线段OG 、PG 、B F 之间的数量关系,说明理由;

(3〉当Z 1 = Z2时,求直线PE 的解析式.

24. 如图19?4?20所示,ZXAOB 为正三角形,点B 的坐标为(2,0),过点C (一2,0)

作直线Z 交A0于点D,交AB 于点E,且AADE 与△DCO 的面积相等,求直 线I 的

解析式.1 ■ y ■ 」 0 1 X

图 19-4-18

图 19-4-20

25. 已知,直线I 、:y=kx+k-l 与直线l t

冷=4 + 1&+上Q 是正整数)及x 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S*. (1) 求证:无论”取何值,直线与仏的交点均为定点;

(2) 求 S1+S2+S3 ------- $20)9 的值.

26 ?如图(3)所示,在矩形ABCD 中,AB=2,动点P 在长方形的边BC.CD.DA 上沿B-C^D-A 的方. 向运动,且点P

与点B 、A 都不重合.图(b)是此运动过程中的面积y 与点P 经过的路程x 之间的函数图像的一部分.

濟结合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 长方形ABCD 中,边BC 的长为 _____________ ;

(2) 若长方形ABCD 中,M 为CD 边的中点,当点P 运动

到与点M 重合时,工=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3〉当6

27.如右图所示.直线人的解析式为丿=一3乂+3,且厶与工轴交于点D,直线2经过点A,乩直线厶仏交于

点C.

(1) 求点D 的坐标;

(2) 求直线12的解析式;

(3〉求厶ADC 的面积;

(4) 在直线12上存在异于点C 的另一点P,使得△ ADP 与厶ADC 的面积相等, 请專琴写

出点P 的坐标.

(5) 在;廟上求作一点使得BM+CM 的和最小,直接写出点M 的坐标. B

p

八年级下数学压轴题及答案

八年级下数学压轴题及 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八年级下数学压轴题 1.已知,正方形ABCD中,∠MAN=45°,∠MAN绕点A顺时针旋转,它的两边分别交CB、DC(或它们的延长线)于点M、N,AH⊥MN于点H.(1)如图①,当∠MAN绕点A旋转到BM=DN时,请你直接写出AH与AB 的数量关系:; (2)如图②,当∠MAN绕点A旋转到BM≠DN时,(1)中发现的AH与AB的数量关系还成立吗?如果不成立请写出理由,如果成立请证明; (3)如图③,已知∠MAN=45°,AH⊥MN于点H,且MH=2,NH=3,求AH 的长.(可利用(2)得到的结论)

2.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点D是边BC上的一点,以AD为边作等边△ADE,过点C作CF∥DE交AB于点F. (1)若点D是BC边的中点(如图①),求证:EF=CD; (2)在(1)的条件下直接写出△AEF和△ABC的面积比; (3)若点D是BC边上的任意一点(除B、C外如图②),那么(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 由.

3.(1)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E是AB上一点,F是AD延长线上一点,且DF=BE. 求证:CE=CF; (2)如图2,在正方形ABCD中,E是AB上一点,G是AD上一点,如果∠GCE=45°,请你利用(1)的结论证明:GE=BE+GD. (3)运用(1)(2)解答中所积累的经验和知识,完成下题:如图3,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BC>AD),∠B=90°, AB=BC,E是AB上一点,且∠DCE=45°,BE=4,DE=10,求直角 梯形ABCD的面积.

中考数学几何压轴题

1.(1)操作发现· 如图,矩形ABCD 中,E 是AD 的中点,将△ABE 沿BE 折叠后得到△GBE ,且点G 在矩形ABCD 内部.小明将BG 延长交DC 于点F ,认为GF =DF ,你同意吗?说明理由. (2)问题解决 保持(1)中的条件不变,若DC =2DF ,求AB AD 的值; (3)类比探究 保持(1)中的条件不变,若DC =n ·DF ,求 AB AD 的值. 2.如图1所示,在直角梯形ABCD 中,AD ∥BC ,AB ⊥BC ,∠DCB =75o,以CD 为一边的

等边△DCE 的另一顶点E 在腰AB 上. (1)求∠AED 的度数; (2)求证:AB =BC ; (3)如图2所示,若F 为线段CD 上一点,∠FBC =30o. 求 DF FC 的值. 3.如图①,在等腰梯形ABCD 中,AD ∥BC ,AE ⊥BC 于点E ,DF ⊥BC 于点F .AD =2cm ,BC =6cm ,AE =4cm .点P 、Q 分别在线段AE 、DF 上,顺次连接B 、P 、Q 、C ,线段BP 、PQ 、QC 、CB 所围成的封闭图形记为M .若点P 在线段AE 上运动时,点Q 也随之在线段DF 上运动,使图形M 的形状发生改变,但面积始终.. 为10cm 2.设EP =x cm ,FQ =y cm ,A B C D E 图1 A B C D E 图2 F

解答下列问题: (1)直接写出当x =3时y 的值; (2)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3)当x 取何值时,图形M 成为等腰梯形?图形M 成为三角形? (4)直接写出线段PQ 在运动过程中所能扫过的区域的面积. 4.如图①,将一张矩形纸片对折,然后沿虚线剪切,得到两个(不等边)三角形纸片△ABC ,△A 1B 1C 1. A B C D E F (备用图) A B C D E F Q P 图① 图 ① A C A 1 B 1 C 1

(完整word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几何题训练含答案

八年级习题练习 四、证明题:(每个5分,共10分) 1、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E ⊥BC 于E ,CF ⊥AD 于F ,求证:BE = DF 。 2、在平行四边形DECF 中,B 是CE 延长线上一点,A 是CF 延长线上一点,连结AB 恰过点D ,求证:AD ·BE =DB ·EC 五、综合题(本题10分) 3.如图,直线y=x+b (b ≠0)交坐标轴于A 、B 两点,交双曲线y=x 2 于点D , 过D 作两坐标轴的垂线DC 、DE ,连接OD . (1)求证:AD 平分∠CDE ; (2)对任意的实数b (b ≠0),求证AD ·BD 为定值; (3)是否存在直线AB ,使得四边形OBCD 为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直线的解析式;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F E D C B A F E D C B A

4. 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2,CD=1 ,∠A=60度,∠D=∠B=90度,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S 5.如图,梯形ABCD 中,AD//BC,AB=DC. 如果P 是BC 上任意一点(中点除外),PE//AB ,PF//DC ,那么AB=PE+PF 成立吗?如果成立,请证明,如果不成立,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证明题 1、证△ABE ≌△CDF ; 2、 ??? ?∠=∠?∠=∠?A BDE AC DE B ADF BC DF △ADF ∽△DBE BE DF DB AD =? 综合题 1.(1)证:由y=x +b 得 A (b ,0),B (0,-b ). ∴∠DAC=∠OAB=45 o 又DC ⊥x 轴,DE ⊥y 轴 ∴∠ACD=∠CDE=90o ∴∠ADC=45o 即AD 平分∠CDE.

八年级下册数学经典压轴题

C2 C1 A2 B2 B1 O1 O A1 D C B A 八年级(下)数学精选压轴题、新题 1. 如图所示,在矩形ABCD中,AB=12,AC=20,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O.以OB、OC为邻边作第1个平行四边形C OBB 1 ,对角线相交于 点 1 A;再以C A B A 1 1 1 、为邻边作第2个平行四边形C C B A 1 1 1 ,对角线相交于点 1 O;再以 1 1 1 1 C O B O、为邻边作第3个平行四边形1 2 1 1 C B B O……依此类推.(1)求矩形ABCD的面积;(2)求第1个平行四边形 1 OBB C、第2个平行四边形 111 A B C C和第6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长分别为b a、,以菱形ABCD各边的中点为顶点作矩形A1B1C1D1,然后再以矩形A1B1C1D1的中点为顶点作菱形A2B2C2D2,……,如此下去,得到四边形A2011B2011C2011D2011的面积用含b a、的代数式表示为. 3、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D是斜边AB的高,∠A的平分线AE交CD于F,交BC于E,EG⊥AB于G,求证:CFGE是菱形。 4.如图,在梯形ABCD中,,6,5,30 AD BC AC BD OCB ==∠=?,求BC+AD的值及梯形面积. 5.已知数x1,x2,x3,x4, …,x n的平均数是5,方差为2,则3x1+4,3x2+4, …,3x n+4的平均数是_______________,方差是_______________. 6、一组数据 0,-1,5,x,3,-2的极差是8,那么x的值为() A、6 B、7 C、6或-3 D、7或-3 7.观察式子: a b3 ,- 2 5 a b , 3 7 a b ,- 4 9 a b ,……,根据你发现的规律知,第8个式子为. 8、如图,每一个图形都是由不同个数的全等的小等腰梯形拼成的,梯形上、下底及腰长如图,依此规律第10个图形的周长为。 …… 第一个图第二个图第三个图 9、如图,矩形ABCD对角线AC经过原点O,B点坐标为(―1,―3),若一反比例函数 x k y=的图象过点D,则其解析式为。 _F _A_B _C _D _E _G B C A D O

初中数学几何压轴题组卷

绝密★启用前 初中数学几何压轴题组卷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 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选择题(共3小题) 1.如图,在凸四边形 ABCD 中,AB 的长为2, P 是边AB 的中点,若/ DAB= / ABC 玄PDC=90,则四边形ABCD 的面积的最小值是 2. 北京奥运会金牌创造性地将白玉圆环嵌在其中(如图) 对获胜者的礼赞,也形象地诠释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以 观.若白玉圆环面积与整个金牌面积的比值为 k ,则下列各数与k 最接近 C. D . 2+2 :■: ,这一设计不仅是 玉”比德”的价

的是() 金 金 白圭

A.丄 B.二 C.二 3 2 3 3. 在等边厶ABC所在平面上的直线m满足的条件是:等边△ 点到直线m的距离只取2个值,其中一个值是另一个值的直线m的条数是() A. 16 B. 18 C. 24ABC的3个顶2倍,这样的 D. 27

第U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n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得分 二?填空题(共6小题) 4. 5个正方形如图摆放在同一直线上,线段BQ经过点E、H、”,记厶RCE △ GEH △ MHN、A PNQ 的面积分别为Si, S2, S3, 9,已知S i+S=17, 贝U S b+Si= _____ . 3DF 7 0 5. 设A o, A i,…,A n-1依次是面积为整数的正n边形的n个顶点,考虑由连 续的若干个顶点连成的凸多边形,如四边形A3A4A5A6、七边形A n -2A n- 1A0A1A2A3A4等,如果所有这样的凸多边形的面积之和是231,那么n的最大值是_________ ,此时正n边形的面积是_______ . 6. 已知Rt A ABC和Rt A A C'电,AC=A , D=1/ B=Z D=90°° / C+Z C =60 BC=2则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和为________ . 7. 设a, b, c为锐角△ ABC的三边长,为h a, h b, h c对应边上的高,贝U U=_ ] r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 . a+b+c 8. 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O,若&AOB=4,&COC=9, 则四边形ABCD的面积的最小值为______ . 9. 四边形ABCD的四边长为AB=、,BC=「「- ? | , CD= J-」—「 DA= 「,一条对角线BD=L 厂,其中m, n为常数,且0v m v 7, 0v n v 5,那么四边形的面积为__________ .

八年级数学几何图形练习题

八年级数学几何图形练 习题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第 2 题 F E D C B A 八年级下册数学——几何图形 1.已知一个菱形的周长是20cm ,两条对角线的比是4∶3,则这个菱形的 面积是( ) A .12cm 2 B . 24cm 2 C . 48cm 2 D . 96cm 2 2.如图,矩形纸片ABCD 中,已知AD=8,折叠纸片使AB 边与对角线AC 重 合,点B 落在点F 处,折痕为AE ,且EF=3,则AB 的长为( )A .3 B .4 C .5 D .6 3.如图,点O 是矩形ABCD 的中心,E 是AB 上的点,沿CE 折叠后,点B 恰好与点O 重合,若BC=3,则折痕CE 的长为( ) A. 23 B. 332 C. 3 4.如图,矩形ABCD 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 ,DE ∥AC ,CE ∥BD .(1)求证: 四边形OCED 是菱形;(2)若∠ACB =30,菱形OCED 的面积为,求AC 的 长。 5.矩形ABCD 中,AE 平分∠BAD 交BC 于E,∠CAE=15°,求证:①△ODC 是等 边三角形;②BC=2AB 6.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C=75°,AF ⊥BC 于点F BD 于点 E ,若DE=2AB ,求证∠AED 的度数。 A F B E B O 第3题

D C 7.如图,在△ABC中,∠B=90°,AB=6 cm,BC=8 cm.将△ABC沿射线BC 方向平移10 cm,得到△DEF,A,B,C的对应点分别是D,E,F,连接AD.求证:四边形ACFD是菱形。

八年级下册数学经典压轴题

C 2 C 1A 2 B 2 B 1 O 1 O A 1 D C B A 八年级下册数学经典压轴题、新题 1. 如图所示,在矩形ABCD 中,AB=12,AC=20,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O.以OB 、OC 为邻边作第1个平行四边形C OBB 1,对角线相交于点 1A ;再以C A B A 111、为邻边作第2个平行四边形C C B A 111,对角线 相交于点1O ;再以1111C O B O 、为 邻边作第3个平行四边形1211C B B O ……依此类推. (1)求矩形ABCD 的面积; (2)求第1个平行四边形1OBB C 、第2个平行四边 形 111A B C C 和第6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如图,菱形ABCD 的对角线长分别为b a 、,以菱形ABCD 各边的中点为顶点作矩形A 1B 1C 1D 1,然后再以矩形A 1B 1C 1D 1的中点为顶点作菱形A 2B 2C 2D 2,……,如此下去,得到四边形A 2011B 2011C 2011D 2011的面积用含 b a 、的代数式表示为 . 3、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CD 是斜边AB 的高,∠A 的平分线AE 交CD 于F ,交BC 于E ,EG?AB 于G ,求证:CFGE 是菱形。 4.如图,在梯形ABCD 中, ,6,5,30AD BC AC BD OCB ==∠=?P ,求 BC+AD 的值及梯形面积. 5.已知数x 1,x 2,x 3,x 4, …,x n 的平均数是5,方差为2,则 3x 1+4,3x 2+4, …,3x n +4的平均数是_______________,方差是_______________. 6、一组数据 0,-1,5,x ,3,-2的极差是8,那么x 的值为( ) A 、6 B 、7 C 、6或-3 D 、7或-3 7.观察式子:a b 3,-25a b ,37a b ,-4 9 a b ,……,根据你发现的规律知,第8个式子为 . 8、如图,每一个图形都是由不同个数的全等的小等腰梯形拼成的,梯形上、下底及腰长如图, 依此规律第10个图形的周长为 。 …… 第一个图 第二个图 第三个图 9、如图,矩形ABCD 对角线AC 经过原点O ,B 点坐标为 (―1,―3),若一反比例函数 x k y = 的图象过点D ,则其 解析式为 。 第16题图 10.下图是我国古代着名的“赵爽弦图”的示意图,它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围成的.若AC=6,BC=5,将四个直角三角形中边长为6的直角边分别向外延长一倍,得到如图所示的“数学风车”,则这个风车的外围周长是 _________ . 11.若关于x 的分式方程 无解,则常数m 的值为 _________ . _F _A _B _C _D _E _G B C A D O

中考数学几何专题知识点总结78点中考数学几何压轴题

中考数学几何专题知识点总结78点中考数学 几何压轴题 1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2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3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4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5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八年级数学下册几何知识总结及试题

八年级数学下册几何知 识总结及试题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图形的旋转 概念:将图形绕一个顶点转动一定的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图形的旋转,这个定点称为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度称为旋转角。图形的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只改变图形上点的位置 性质:一个图形和它经过旋转所得到的图形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距离相等,两组对应点分别与旋转中心连线所成的角相等。 基本画法:将图形上的一些特殊点与旋转中心连接,以旋转中心为圆心,连线段长为半径画图,按照旋转的角度来找出对应点,再画出所有的对应线段。 典型题:确定图形的旋转角度、确定图形的旋转中心、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作图题、 §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 1、中心对称的概念一个图形绕某点旋转180°,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称这两个图 形关于这点对称,也称这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这个点叫做对称中心,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2、中心对称的性质: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对应点的连线经过对称中心,且被对称中心平 分。 3、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及其性质 把一个图形绕某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与原来的图形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叫做对称中心。中心对称图形上的每一对对应点所连成的线段都被对称中心平分。 角线互相平分。 3、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条件 (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概念) (2)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4)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5、反证法 反证法是一种间接证明的方法,不是从已知条件出发直接证明命题的结论成立,而是先提出与结论相反的假设,然后由这个“假设”出发推导出矛盾,说明假设是不成立的,因而命题的结论是成立的。 常见题型:运用性质求值、添加条件题、实际问题相结合、体现数学思想的题型、 例6: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AD>BC,BC=6cm,点P、Q分别以A、C点同时出发,P以1cm/ s 的速度由点A向点D运动,Q以2cm/s的速度由C出发向B运动,设运动时间为x秒.则当x=时,四边形ABQP是平行四边形. §矩形、菱形、正方形 1、矩形的概念和性质 有一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矩形也叫做长方形。矩形是特殊的平时行不行,它除了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外,还具有的性质:矩形的对角线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2、判定矩形的条件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2)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3)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3、菱形的概念与性质

(完整版)八年级数学期末难题压轴题

26.(本题满分10分) 已知:在矩形ABCD 中,AB =10,BC =12,四边形EFGH 的三个顶点E 、F 、H 分别在 矩形ABCD 边AB 、BC 、DA 上,AE =2. (1)如图①,当四边形EFGH 为正方形时,求△GFC 的面积;(5分) (2)如图②,当四边形EFGH 为菱形,且BF = a 时,求△GFC 的面积(用含a 的代数式 表示);(5分) D (第26题图1) F D C A B E (第26题图2) F H G

26.解:(1)如图①,过点G 作GM BC ⊥于M . …………………………………………(1分) 在正方形EFGH 中, 90,HEF EH EF ∠==o . …………………………………………………………(1 分) 90. 90,. AEH BEF AEH AHE AHE BEF ∴∠+∠=∠+∠=∴∠=∠o o Q 又∵90A B ∠=∠=o , ∴⊿AH E ≌⊿BEF …………………………………………………………(1 分)同理可证:⊿MFG ≌⊿BEF . …………………………………………………………(1分) ∴GM=BF=AE =2. ∴FC=BC-BF =10. …………………………………………………………(1分) (2)如图②,过点 G 作GM BC ⊥于 M .连接 HF . …………………………………………(1分) //,. //,. AD BC AHF MFH EH FG EHF GFH ∴∠=∠∴∠=∠Q Q .AHE MFG ∴∠=∠ …………………………………………………(1分) 又90,,A GMF EH GF ∠=∠==o Q ∴⊿AHE ≌⊿MFG . ………………………………………………………(1 分) ∴GM=AE =2. ……………………………………………………………(1 分) 11 (12)12. 22 GFC S FC GM a a ∴=?=-=-V …………………………………………(1分)

中考数学超好几何证明压轴题大全

1、如图,在梯形ABCD 中,AB ∥CD ,∠BCD=90°,且AB=1,BC=2,tan ∠ADC=2. (1)求证:DC=BC; (2)E 是梯形内一点,F 是梯形外一点,且∠EDC=∠FBC ,DE=BF ,试判断△ECF 的形状, 并证明你的结论; (3)在(2)的条件下,当BE :CE=1:2,∠BEC=135°时,求sin ∠BFE 的值. 2、已知:如图,在□ABCD 中,E 、F 分别为边AB 、CD 的中点,BD 是对角线,AG ∥DB 交CB 的延长线于 G . (1)求证:△ADE ≌△CBF ; (2)若四边形 BEDF 是菱形,则四边形AGBD 是什 么特殊四边形?并证明你的结论. 3、如图13-1,一等腰直角三角尺GEF 的两条直角边与正方形ABCD 的两条边分别重合在一起.现正方形ABCD 保持不动,将三角尺GEF 绕斜边EF 的中 点O (点O 也是BD 中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1)如图13-2,当EF 与AB 相交于点M ,GF 与BD 相交于点N 时,通过观察或测量BM , FN 的长度,猜想BM ,FN 满足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2)若三角尺GEF 旋转到如图13-3所示的位置时,线段FE 的延长线与AB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M ,线段BD 的延长线与GF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N ,此时,(1)中的猜想还成立吗?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4、如图,已知⊙O 的直径AB 垂直于弦CD 于E ,连结AD 、BD 、OC 、OD ,且OD =5。 (1)若,求CD 的长; (2)若 ∠ADO :∠EDO =4:1,求扇形OAC (阴影部分)的面积(结果保留)。 5、如图,已知:C 是以AB 为直径的半圆O 上一点,CH ⊥AB 于点H ,直线AC 与过B 点的切线相交于点D ,E 为CH 中点,连接AE 并延长交BD 于点F ,直线CF 交直线AB 于点G. (1)求证:点F 是BD 中点; (2)求证:CG 是⊙O 的切线; (3)若FB=FE=2,求⊙O 的半径. 6、如图,已知O 为原点,点A 的坐标为(4,3), ⊙A 的半径为2.过A 作直线l 平行于x 轴,点P 在直线l 上运动. (1)当点P 在⊙O 上时,请你直接写出它的坐标; (2)设点P 的横坐标为12,试判断直线OP 与⊙A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7、如图,延长⊙O 的半径OA 到B ,使OA=AB , DE 是圆的一条切线,E 是切点,过点B 作DE 的垂线, 垂足为点C . 求证:∠ACB=31∠OAC . 8、如图1,一架长4米的梯子AB 斜靠在与地 面OM 垂直的墙壁ON 上,梯子与地面的倾斜角α为 60. E B F C D A 图13-2 E A B D G F O M N C 图13-3 A B D G E F O M N C 图13-1 A ( E ) C O D F C A B D O E

中考数学压轴题精选(几何综合题)

中考数学压轴题(几何综合题) 1、如图1,△ABC中,∠ACB=90°,AC=4厘米,BC=6厘米,D是BC的中点.点E从A 出发,以a厘米/秒(a>0)的速度沿AC匀速向点C运动,点F同时以1厘米/秒的速度从C出发,沿CB匀速向点B运动,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端点时,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过点E作AC的垂线,交AD于点G,连接EF,FG.设它们运动的时间为t秒(t>0).(1)当t=2时,△ECF∽△BCA,求a的值; (2)当a=1 2 时,以点E、F、D、G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求t的值; (3)当a=2时,是否存在某个时间,使△DFG是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t的值;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1)∵t=2,∴CF=2厘米,AE=2a厘米, ∴EC=(4-2a ) 厘米. ∵△ECF∽△BCA.∴EC CF CB AC = ∴422 64 a - =.∴ 1 2 a=. (2)由题意,AE=1 2 t厘米,CD=3厘米,CF=t厘米. ∵EG∥CD,∴△AEG∽△ACD.∴EG AE CD AC =, 1 2 34 t EG =.∴EG= 3 8 t. ∵以点E、F、D、G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EG=DF. 当0≤t<3时,3 3 8 t t =-, 24 11 t=. 当3<t≤6时,3 3 8 t t=-, 24 5 t=. 综上 24 11 t=或 24 5 (3)由题意,AE=2t厘米,CF=t厘米,可得:△AEG∽△ACD AG=5 2 t厘米,EG= 3 2 t,DF=3-t厘米,DG=5- 5 2 t(厘米). G D B A C F E (第27题) D B A C 备用图 图1

八年级下数学几何题(有答案)

八年级下期末复习5 如图1,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E在CD上,∠DAE的平分线交CD于F,BG⊥AF于G,交AE 于H. (1)如图1,∠DEA=60°,求证:AH=DF; (2)如图2,E是线段CD上(不与C、D重合)任一点,请问:AH与DF有何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3)如图3,E是线段DC延长线上一点,若F是△ADE中与∠DAE相邻的外角平分线与CD的交点,其它条件不变,请判断AH与DF的数量关系(画图,直接写出结论,不需证明).

证明:(1)延长BG交AD于点S ∵AF是HAS的角的平分线,BS⊥AF ∴∠HAG=∠SAG,∠HGA=SGA=90°又∵AG=AG ∴△AGH≌△AGS ∴AH=AS, ∵AB∥CD ∴∠AFD=∠BAG, ∵∠BAG+∠ABS=∠ABS+∠ASB=90°∴∠BAG=∠ASB ∴∠ASB=∠AFD 又∵∠BAS=∠D=90°,AB=AD ∴△ABS≌△DAF ∴DF=AS ∴DF=AH. (2)DF=AH.

同理可证DF=AH. (3)DF=AH 如图,在△ABC中,点O是AC边上的一个动点(点O不与A、C两点重合),过点O作直线MN ∥BC,直线MN与∠BCA的平分线相交于点E,与∠DCA(△ABC的外角)的平分线相交于点F.(1)OE与OF相等吗?为什么? (2)探究:当点O运动到何处时,四边形AECF是矩形?并证明你的结论. (3)在(2)中,当∠ACB等于多少时,四边形AECF为正方形.(不要求说理由) 解:(1)如图所示:作EG⊥BC,EJ⊥AC,FK⊥AC,FH⊥BF, 因为直线EC,CF分别平分∠ACB与∠ACD,所以EG=EJ,FK=FH, 在△EJO与△FKO中,

初中七年级的下册数学几何压轴题集锦

初中七年级的下册数学几何压轴题集锦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在矩形ABCD中,点E为BC边上的一动点,沿AE翻折,△ABE与△AFE重合,射线AF与直线CD交于点G。 1、当BE:EC=3:1时,连结EG,若AB=6,BC=12,求锐角AEG的正弦值。 2、以B为原点,直线BC和直线AB分别为X轴、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AB=5,BC=8,当点E从原点出发沿X正半轴运动时,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AEG成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E的坐标。 1、 2 a b m b a-+b+3=0=14. ABC A S 如图,已知(0,),B(0,),C(,)且(4), o y= DC FD ADO ⊥∠∠ ∠ (1)求C点坐标 (2)作DE,交轴于E点,EF为AED的平分线,且DFE90。 求证:平分;

(3)E 在y 轴负半轴上运动时,连EC ,点P 为AC 延长线上一点,EM 平分∠AEC ,且PM ⊥EM,PN ⊥x 轴于N 点,PQ 平分∠APN ,交x 轴于Q 点,则E 在运动过程中, MPQ ECA ∠∠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出其值。 2、如图1,AB//EF,∠2=2∠1 (1)证明∠FEC=∠FCE; (2)如图2,M 为AC 上一点,N 为FE 延长线上一点,且∠FNM=∠FMN ,则∠NMC 与∠CFM 有何数量关系,并证明。 图1 图2 3、(1)如图,△ABC,∠ABC 、∠ACB 的三等分线交于点E 、D ,若∠1=130°,∠2=110°,求∠A 的度数。 A B C B C

初二数学下册几何题

初二数学下册几何练习题 一、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等腰梯形的周长为22cm,中位线长是7cm,两条对角线中点连线长为3cm,则梯形各边的长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梯形的一条对角线将中位线分成两部分的比是3:7,则中位线将梯形分成两部分的面积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菱形的周长20cm,一边上的高是4.8cm,较短的对角线长6cm,较长对角线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在矩形ABCD中,AB=3,AD=4,P为AD上一动点, PE⊥AC于E,PF⊥BD于F,则PE+PF的值为____________ 5、分别连结矩形、平行四边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等腰梯形各边的中点,所得四边形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6、已知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6、8、10,则由它的中位线构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_____、周长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等腰梯形的中位线长为6cm,腰长为5cm,则周长为_____________。 8、菱形ABCD中的一边与两条对角线夹角的差是20°,则该菱形各内角度数是_____ 9、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等腰梯形的高为5cm,则梯形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已知菱形的面积为96cm2,对角线长为16cm,则此菱形的边长为___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1、已知:如图,D为△ABC的边AB的中点,E在AC上,CE= 1/3AC,BE、CD交于O点,若OE=2,则OB=() A、2 B、4 C、6 D、8 12、如图,等腰梯形ABCD中,AD∥BC,∠B+∠C=90°,E、F分别是 AD、BC的中点, 若AD=5cm,BC=13cm,则EF=()cm. A、4 B 、5 C、6.5 D、9 13、已知:△ABC的周长是a,D、E、F分别是△ABC三边的中点,在△DEF的内部再作这样的三角形……,则作出这样的第n 个三角形其周长为() A、a B、2a C、1/2a D、(1/2)n a 14、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6cm和8cm,则菱形的高为() A、24/5 B、48/5 C、6/5 D、12/5 15、如图,AB∥CD,,AE⊥CD,AE=12,BD=15,AC=20, 则梯形面积为() A、130 B、140 C、150 D、160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1、如图,MN是梯形ABCD的中位线,BC=5AD, 求四边形AMND与四边形ABCD的面积之比 2、等腰梯形的一个底角为45°,高为h,中位线长为m,求梯形下底的长

(完整版)初二数学经典难题(带答案及解析)

初二数学经典难题 一、解答题(共10小题,满分100分) 1.(10分)已知:如图,P是正方形ABCD内点,∠PAD=∠PDA=15°.求证:△PBC是正三角形.(初二) 2.(10分)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M、N分别是AB、CD的中点,AD、BC的延长线交MN 于E、F. 求证:∠DEN=∠F. 3.(10分)如图,分别以△ABC的边AC、BC为一边,在△ABC外作正方形ACDE和CBFG,点P是EF的中点,求证:点P到AB的距离是AB的一半. 4.(10分)设P是平行四边形ABCD内部的一点,且∠PBA=∠PDA. 求证:∠PAB=∠PCB. 5.(10分)P为正方形ABCD内的一点,并且PA=a,PB=2a,PC=3a,求正方形的边长.

6.(10分)一个圆柱形容器的容积为V立方米,开始用一根小水管向容器内注水,水面高度达到容器高度一半后,改用一根口径为小水管2倍的大水管注水.向容器中注满水的全过程共用时间t分.求两根水管各自注水的速度. 7.(10分)(2009?郴州)如图1,已知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都经过点M(﹣2,﹣1),且P(﹣1,﹣2)为双曲线上的一点,Q为坐标平面上一动点,PA垂直于x轴,QB垂直于y轴,垂足分别是A、B. (1)写出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 (2)当点Q在直线MO上运动时,直线MO上是否存在这样的点Q,使得△OBQ与△OAP面积相等?如果存在,请求出点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如图2,当点Q在第一象限中的双曲线上运动时,作以OP、OQ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OPCQ,求平行四边形 OPCQ周长的最小值. 8.(10分)(2008?海南)如图,P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对角线AC上一动点(P与A、C不重合),点E在线段BC上,且PE=PB. (1)求证:①PE=PD;②PE⊥PD; (2)设AP=x,△PBE的面积为y. ①求出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x的取值范围; ②当x取何值时,y取得最大值,并求出这个最大值. 9.(10分)(2010?河南)如图,直线y=k1x+b与反比例函数(x>0)的图象交于A(1,6),B(a,3)两点.(1)求k1、k2的值.

中考数学几何压轴题

1.(1)操作发现· 如图,矩形ABCD 中,E 是AD 的中点,将△ABE 沿BE 折叠后得到△GBE ,且点G 在矩形ABCD 内部.小明将BG 延长交DC 于点F ,认为GF =DF ,你同意吗说明理由. (2)问题解决 》 保持(1)中的条件不变,若DC =2DF ,求AB AD 的值; (3)类比探究 保持(1)中的条件不变,若DC =n ·DF ,求AB AD 的值. | > , F

2.如图1所示,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AB⊥BC,∠DCB=75o,以CD为一边的等边△DCE的另一顶点E在腰AB上. (1)求∠AED的度数; (2)求证:AB=BC; ] (3)如图2所示,若F为线段CD上一点,∠FBC=30o. 求DF FC的值. & ` A $C D E 图1 A B C D E 图2 F

3.如图①,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AE⊥BC于点E,DF⊥BC于点F.AD=2cm,BC =6cm,AE=4cm.点P、Q分别在线段AE、DF上,顺次连接B、P、Q、C,线段BP、PQ、QC、CB所围成的封闭图形记为M.若点P在线段AE上运动时,点Q也随之在线段DF上运动,使图形M的形状发生改变,但面积始终 ..为10cm2.设EP=x cm,FQ=y cm,解答下列问题: … (1)直接写出当x=3时y的值; (2)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3)当x取何值时,图形M成为等腰梯形图形M成为三角形 (4)直接写出线段PQ在运动过程中所能扫过的区域的面积. —· A B C D E! (备用图) A B C D E F Q P | 图①

八年级数学下册-平面几何综合复习-人教新课标版

平面几何综合复习 【典型例题】: 例3、已知:如图在?ABC 中,AB =AC 。延长AB 到D ,使BD =AB ,取AB 的中点E ,连结CD 和CE 求证:CD =2CE 分析:(1)要证长线段CD 是某小量的2倍,可在长线段上截取一半,这种方法,叫“截取法”或(折半法),要证CD =2CE ,可考虑在CD 上截取一半,再证明CE 等于CD 的一半即可。 证明: 过B 点作BF //AC 交CD 于F , AB =BD ∴=DF CF ,且BF AC =1 2 AB AC ACB //,∴∠=∠2 BF AC ACB //,,∴∠=∠∴∠=∠112 又 BE AB BF AC BE BF ==∴=121 2 ., 在??CEB CFB 和中 BE BF BC BC =∠=∠=??? ? ?12 ∴?∴==??CEB CFB EC CF CD ,1 2 即CE =2EC 分析:(2)这类题目还可以将短线延长,或说加倍法,证它等于长线段的方法,也称“拼加法”。 提示: 将CE 延长到G ,使EG =CE , 连结AG ,BG ,可证明?ACG ??BDC ,从而得到CG =CD ,因而有CD =2CE 。 例4、已知:如图,在?ABC 中,D 、E 分别在AB 、AC 上,BD=CE ,BE 、CD 的中点分别是M ,N ,直线MN 分别交AB ,AC 于点P 、Q 求证:AP=AQ 分析:这是一道已知中点求证线段相等的问题,往往可以通过中位线,将条件、结论分别转移到可以建立直接联系的图形上,此题要证AP =AQ ,就要证 ∠=∠APQ AQP M N , ,分别是BE 、CD 中点,且BD =CE ,又 BC 是?BDC 和?BCE 的公共边,∴取BC 的中点F ,再连MF 、NF , 就可以通过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将已知条件以及要证明的 ∠=∠APQ AQP 等量代换到?FMN 中,从而可证得AP =AQ 。 证明: 取BC 的中点F ,连结FM ,FN ∵M ,N 分别是 BE CD ,的中点

初二数学几何压轴题选编.doc

1. 如图,在△ABC中,∠ABC=45°,C D⊥AB,BE⊥AC,垂足分别为D、E,F 为BC的中点.BE 与D F、DC分别交于点G、H, 连接AG. (1)求证:BH=AC; (2)若AB=BC,求证:AG=BG. 2 将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ABC 和DBE 按图①方式摆放,其中∠ACB= ∠DEB=90 °,∠ A= ∠D=30 °,点 E 落在AB 上,DE 所在直线交AC 所在直线于点 F. (1)求证:AF+EF=DE ; (2)若将图①中的△DBE 绕点 B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角α,且0°<α<60°,其它条件不变,如图②,请直接写出你在(1)中猜想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 (3)若将图①中的△DBE绕点B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角β,且60°<β<180°,其它条件不变,如图③. 你认为(1)中猜想的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写出证明过程;若不成立,请写出AF、EF与DE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3 已知:如图,点E在△ABC的边AC上,且∠AEB=∠ABC. (1) 求证:∠ABE=∠C; (2) 若∠BAE的平分线AF交BE于F,F D∥BC交AC于D,设AB=6,AC=10,求DC的长; (3) 若BE平分∠ABC,AF平分∠BAC,且F D∥B C交AC于点D,连接 F C,则△DFC是什么三 角形?为什么? 4.如图①,在△ABC 中,∠BAC= 90°,AB = AC ,∠ABC= 45°.MN 是经过点 A 的直线,BD MN 于D,CE MN 于E. (1)求证:BD = AE. (2)若将MN 绕点A 旋转,使MN 与BC 相交于点G (如图②),其他条件不变,求证:BD = AE. (3)在(2)的情况下,若CE 的延长线过AB 的中点 F (如图③),连接GF, 求证:1= 2. N A N A F 1 N E 2E A D E B C G D M B C B C G D M M 26 题图①26 题图②26 题图③

八年级数学下册 平面几何经典难题训练 沪科版

经典难题(一) 1、已知:如图,O 是半圆的圆心,C 、E 是圆上的两点,CD ⊥AB ,EF ⊥AB ,EG ⊥CO . 求证:CD =GF . 2、已知:如图,P 是正方形ABCD 内一点,∠PAD =∠PDA =150 . 求证:△PBC 是正三角形. 3、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A 1B 1C 1D 1都是正方形,A 2、B 2、C 2、D 2分别是AA 1、BB 1、CC 1、DD 1 的中点. 求证:四边形A 2B 2C 2D 2是正方形.(初二) 4、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M 、N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AD 、BC 的延长线 交MN 于E 、F . 求证:∠DEN =∠F . 经典难题(二) A P C D B A F G C E B O D D 2 C 2 B 2 A 2 D 1 C 1 B 1 C B D A A 1 B

F 1、已知:△ABC 中,H 为垂心(各边高线的交点),O 为外心,且 (1)求证:AH =2OM ; (2)若∠BAC =600 ,求证:AH =AO .(初二) 2、设MN 是圆O 外一直线,过O 作OA ⊥MN 于A ,自A 引圆的两条直线,交圆于B 、C 及D 、 E ,直线EB 及CD 分别交MN 于P 、Q . 求证:AP =AQ .(初二) 3、如果上题把直线MN 由圆外平移至圆内,则由此可得以下命题: 设MN 是圆O 的弦,过MN 的中点A 任作两弦BC 、DE ,设CD 、EB 分别交MN 于P 、Q . 求证:AP =AQ .(初二) 4、如图,分别以△ABC 的AC 和BC 为一边,在△ABC 的外侧作正方形ACDE 和正方形CBFG ,点P 是EF 的中点. 求证:点P 到边AB 的距离等于AB 的一半. 经典难 1、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DE ∥AC ,AE =AC ,AE 与CD 相交于F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