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数学经典压轴题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下压轴 50题(含答案及解析)

八年级下压轴 50题(含答案及解析)
4.如图,E,F分别是正方形ABCD的边AB,AD上的点,且AE=AF,△AEF的面积为2,△ECF的面积为8,则BF的长为.
三.解答题(共46小题)
5.如图,点M是正方形ABCD的边BC上一点,连接AM,点E是线段AM上一点,∠CDE的平分线交AM延长线于点F.
(1)如图1,若点E为线段AM的中点,BM:CM=1:2,BE= ,求AB的长;
(4)如图2,将线段AB绕点B沿顺时针方向旋转至BD,且OD⊥AD,延长DO交直线y=x+5于点P,求点P的坐标.
1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y=﹣2x+4交y轴于点A,交x轴于点B.点C在y轴的负半轴上,且△ABC的面积为8,直线y=x和直线BC相交于点D.
(1)求直线BC的解析式;
(1)求证:∠BFC=∠BEA;
(2)求证:AM=BG+GM.
9.如图,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点E是线段DO上一点,连接CE.点F是∠OCE的平分线上一点,且BF⊥CF与CO相交于点M.点G是线段CE上一点,且CO=CG.
(1)若OF=4,求FG的长;
(2)求证:BF=OG+CF.
10.(1)如图①,两个正方形的边长均为3,求三角形DBF的面积.
(1)当点P运动到边AB的中点处时,点A′与点B′重合于点F处,过点C作CK⊥EF于K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求CK的长;
(2)当点P运动到某一时刻,若P,A',B'三点恰好在同一直线上,且A'B'=4,试求此时AP的长.
21.小华思考解决如下问题:
原题:如图1,点P,Q分别在菱形ABCD的边BC,CD上,∠PAQ=∠B,求证:AP=AQ.
16.如图,矩形OABC的两条边OA、OC分别在y轴和x轴上,已知点B坐标为(4,﹣3).把矩形OABC沿直线DE折叠,使点C落在点A处,直线DE与OC、AC、AB的交点分别为D、F、E.

初二数学压轴试题及答案

初二数学压轴试题及答案

初二数学压轴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哪个选项是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A. y = ax^2 + bx + cB. y = a(x - h)^2 + kC. y = a(x - h) + kD. y = ax + b答案:A2. 如果一个角是直角三角形的内角,那么这个角的大小可能是:A. 0°B. 90°C. 180°D. 45°答案:B3.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3,-4)关于x轴的对称点坐标是:A. (3, 4)B. (-3, -4)C. (-3, 4)D. (3, -4)答案:A4. 一个数的相反数是它本身的数是:A. 0B. 1C. -1D. 2答案:A5. 一个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的数是:A. 0B. 正数C. 负数D. 所有实数答案:B6. 一个数的平方是它本身的数是:A. 0B. 1C. -1D. 所有实数答案:A, B7. 一个数的立方是它本身的数是:A. 0B. 1C. -1D. 所有实数答案:A, B, C8. 下列哪个选项是不等式的解集?A. x > 5B. x < 5C. x = 5D. x ≠ 5答案:A, B, D9. 一个数的立方根是它本身的数是:A. 0B. 1C. -1D. 所有实数答案:A, B, C10. 一个数的平方根是它本身的数是:A. 0B. 1C. -1D. 所有实数答案:A, B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0分)11. 一个数的平方是25,那么这个数是______。

答案:±512. 一个数的立方是-8,那么这个数是______。

答案:-213. 一个数的绝对值是5,那么这个数是______。

答案:±514. 一个数的相反数是-3,那么这个数是______。

答案:315. 如果一个角是直角三角形的内角,且这个角的余角是30°,那么这个角的大小是______。

八年级下期数学期中考试压轴题训练

八年级下期数学期中考试压轴题训练

八年级下期数学期中考试压轴题训练一.选择题(共14小题)1.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点O,AB=6,BC=8,过点O作OE⊥AC,交AD于点E,过点E作EF⊥BD,垂足为F,则OE+EF的值为()A.B.C.D.2.如图,正方形ABCD中,点E、F、H分别是AB、BC、CD的中点,CE、DF交于G,连接AG、HG.下列结论:①CE⊥DF;②AG=AD;③∠CHG=∠DAG;④HG=AD.其中正确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3.如图,矩形ABCD中,,点E是AD上的一点,AE=6,BE的垂直平分线交BC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EF交CD于点G.若G是CD的中点,则BC的长是()A.12.5B.12C.10D.10.54.菱形ABCD中,AB=2,∠A=120°,点P、Q、K分别为线段BC,CD,BD上的任意一点,则PK+QK的最小值为()A.1B.3C.D.+15.如图,在▱ABCD中,∠BCD=60°,DC=6,点E、F分别在AD,BC上,将四边形ABFE沿EF折叠得四边形A′B′FE,A′E恰好垂直于AD,若AE=,则B′F的值为()A.3B.2﹣1C.3﹣D.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正方形ABCO,A(0,3),点D为x轴上一动点,以AD为边在AD的右侧作等腰Rt△ADE,∠ADE=90°,连接OE,则OE的最小值为()A.B.C.2D.37.如图,已知矩形纸片ABCD,AB=4,BC=3,点P在BC边上,将△CDP沿DP折叠,点C落在点E处,PE、DE分别交AB于点O、F,且OP=OF,则DF的长为()A.B.C.D.8.若关于x的不等式组无解,则a的取值范围是()A.a>1B.a≥1C.a<1D.a≤19.有依次排列的2个整式:x,x+2,对任意相邻的两个整式,都用右边的整式减去左边的整式,所得之差写在这两个整式之间,可以产生一个新整式串:x,2,x+2,这称为第一次操作;将第一次操作后的整式串按上述方式再做一次操作,可以得到第二次操作后的整式串;以此类推.通过实际操作,四个同学分别得出一个结论:小琴:第二次操作后整式串为:x,2﹣x,2,x,x+2;小棋:第二次操作后,当|x|<2时,所有整式的积为正数;小书:第三次操作后整式串中共有8个整式;小画:第2022次操作后,所有的整式的和为2x+4046;四个结论正确的有()个.A.1B.2C.3D.410.如图1,在矩形ABCD中,动点P从点B出发,沿B→C→D→A的路径匀速运动到点A 处停止.设点P运动的路程为x,△P AB的面积为y,表示y与x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如图2所示,则下列结论:①a=4;②b=20;③当x=9时,点P运动到点D处;④当y=9时,点P在线段BC或DA上,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③11.如图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ABCD在第一象限,且AB∥y轴.直线M:y=﹣x沿x轴正方向平移,被矩形ABCD截得的线段EF的长度l与平移的距离a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②,那么矩形ABCD的面积为()A.10B.12C.15D.1812.已知:如图,在正方形ABCD外取一点E,连接AE,BE,DE.过点A作AE的垂线交DE于点P.若,PB=10,下列结论:①△APD≌△AEB;②∠AEB=135°;③;④S△APD+S△APB=33;⑤CD=11.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A.①②③④B.①④⑤C.①②④D.③④⑤1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y=x+4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C,点B 是y轴正半轴上的一点,且位于C点下方,当∠CAB=∠BAO时,则点B的纵坐标是()A.B.C.D.14.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x﹣1|的图象由一次函数y=x﹣1和y=﹣x+1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及x轴上方的部分组成.根据前面所讲内容,当自变量﹣1≤x≤2时,若函数y=|x﹣a|(其中a为常量)的最小值为a+5,则满足条件的a的值为()A.﹣3B.﹣5C.7D.﹣3或﹣5二.填空题(共19小题)15.如图,在Rt△ABC中,∠BAC=90°,且BA=3,AC=4,点D是斜边BC上的一个动点,过点D分别作DM⊥AB于点M,DN⊥AC于点N,连接MN,则线段MN的最小值为.16.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C=6,BD=6,点P 是AC上一动点,点E是AB的中点,则PD+PE的最小值为.17.如图,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CGEF的边长分别是4和6,且点B,C,G在同一直线上,M是线段AE的中点,连接MF,则MF的长为.18.如图所示,是用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1个小正方形镶嵌而成的正方形图案,已知大正方形面积为49,小正方形面积为4,若用x,y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x>y),下列四个说法:①x2+y2=49,②x﹣y=2,③2xy+4=49,④x+y=9.其中说法正确的结论有.19.如图,△ABC中,AB=6,AC=4,AD、AE分别是其角平分线和中线,过点C作CG ⊥AD于F,交AB于G,连接EF,则线段EF的长为.20.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O=,∠ACB=30°,AC⊥AB,点E在AC上,CE =1,点P是BC边上的一动点,连接PE、P A,则PE+P A的最小值是.21.如图,已知等腰Rt△ABC的直角边长为1,以它的斜边AC为直角边画第二个等腰Rt △ACD,再以斜边AD为直角边画第三个等腰Rt△ADE,…,依此类推,AC长为,AD长为2,第3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AE长为,第4个等腰三角形斜边AF 长为,则第n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长为.22.如图,在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中,E为BC上一点,EF⊥AC于点F,EG⊥BD于点G,那么EF+EG=.23.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B=2,延长AD到点E,使得DE=1,EF⊥AE,EF=AE.分别连接AF,CF,M为CF的中点,则AM的长为.24.已知关于x的不等式组只有3个整数解,则a的取值范围是.25.某地区有序推进疫苗接种工作,构筑新冠免疫“防护墙”.12月某天,某地区甲、乙、丙三个新冠疫苗接种点均配备了A,B,C三类疫苗,A,B,C三类疫苗每件盒数是定值.甲接种点配备A类、B类、C类疫苗分别为10件、30件、40件,乙接种点配备A类、B 类、C类疫苗分别为20件、30件、20件,且甲接种点和乙接种点配备疫苗的总盒数相同.若三类疫苗每件盒数之和为95盒,且各类疫苗每件盒数均是不大于50盒的整数,C 与B两类疫苗每件盒数之差大于4盒.则丙接种点分别配备A类、B类、C类疫苗分别为20件、10件、40件的总盒数为盒.26.已知四边形ABCD为菱形,∠BAD=60°,AB=4cm,P为AC上任一点,则的最小值是cm.27.矩形O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点B的坐标为(3,4),D是OA的中点,点E在AB上,当△CDE的周长最小时,点E的坐标为.28.如图,在Rt△ABC中,∠C=90°,AC=3,BC=4,P为AB边上(不与A、B重合的一动点,过点P分别作PE⊥AC于点E,PF⊥BC于点F,则线段EF的最小值是.29.如图,正方形OABC的边长为6,点A、C分别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点D(2,0)在OA上,P是OB上一动点,则P A+PD的最小值为.30.如图,已知菱形ABCD的边长为,点M是对角线AC上的一动点,且∠ABC=120°,则∠DAC=°,MA+MB+MD的最小值是.31.如图,点P是正方形ABCD内一点,且点P到点A、B、C的距离分别为2、1、,则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32.如图,菱形ABCD的面积为,∠A=120°,点M,N,P分别为线段BC,CD,BD上的任意一点,则PM+PN的最小值为.33.如图,在矩形ABCD中,AB=5,AD=3,动点P满足S△P AB=S矩形ABCD,则点P到A、B两点距离之和P A+PB的最小值为.三.解答题(共16小题)34.如图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点E是边BC的中点,∠AEF=90°,且EF交正方形外角平分线CF于点F.(1)求证:AE=EF;(2)如图2,若把条件“点E是边BC的中点”改为“点E是边BC上的任意一点”,其余条件不变,(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填“成立”或“不成立”);(3)如图3,若把条件“点E是边BC的中点”改为“点E是边BC延长线上的一点”,其余条件仍不变,那么结论AE=EF是否成立呢?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说明理由.35.如(图1),矩形OABC的边OA、OC在坐标轴上,点A坐标为(5,0),点C坐标为(0,3)点P是射线BA上的一动点,把矩形OABC沿着CP折叠,点B落在点D处.(1)填空:点B坐标为;(2)如图1,当点C、D、A共线时,AD=;(3)如(图2),当点P与点A重合时,CD与x轴交于点E,过点E作EF⊥AC,交BC 于点F,请判断四边形CEA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6.正方形OABC的边长为2,其中OA、OC分别在x轴和y轴上,如图1所示,直线l经过A、C两点.(1)若点P是直线l上的一点,当△OP A的面积是3时,请求出点P的坐标;(2)如图2,坐标系xOy内有一点D(﹣1,2),点E是直线l上的一个动点,请求出|BE+DE|的最小值和此时点E的坐标.(3)若点D关于x轴对称,对称到x轴下方,直接写出|BE﹣DE|的最大值.37.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正方形AOBC,O为坐标原点,点A、B分别在y轴、x轴正半轴上,点P、E、F分别为边BC、AC、OB上的点,EF⊥OP于M.(1)如图1,若点E与点A重合,点A坐标为(0,8),OF=3,求P点坐标;(2)如图2,若点E与点A重合,且P为边BC的中点,求证:CM=2CP;(3)如图3,若点M为线段OP的中点,连接AB交EF于点N,连接NP,试探究线段OP与NP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38.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a,0),B(0,b),且a、b(其中a<b)是方程x2﹣6x+8=0的两个根.(1)求直线AB的解析式;(2)若点M为直线y=mx在第一象限上一点,当以AB为直角边△ABM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时,求m的值;(3)如图3,过点A的直线y=kx﹣2k交y轴负半轴于点P,N点的横坐标为﹣1,过N 点的直线交AP于点M,给出两个结论:①的值是不变;②的值是不变,只有一个结论是正确,请你判断出正确的结论,并加以证明和求出其值.39.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BC=BD.点F是线段AB的中点.过点C作CG⊥DB交BD于点G,CG延长线交DF于点H.且CH=DB.(1)如图1,若DH=1.①求证:△DFB≌△CDH②求FH的值;(2)如图2,连接FG.求证:DB=FG+HG.40.如图1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动点A(0,a),B(b,0)分别在y轴、x轴的正半轴上,射线AC、BC是△OAB的两条外角平分线,且它们相交于定点C(3,3).(1)若点A的坐标为(0,2),求直线AC的解析式;(2)求证:a2+b2=(6﹣a﹣b)2;(3)在图1中,延长CA、CB分别交x轴、y轴于点D,E,得到的图形如图2所示.试探究△ODE的面积是否为定值?若是定值,求出该定值;若不是定值,请说明理由.4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的顶点O、A、C的坐标分别为O(0,0)、A(a,0)、C(0,b),且a、b满足b2﹣8b+16+2=0;(1)矩形的顶点B的坐标是(,);(2)若D是OC中点,沿AD折叠矩形OABC使O点落在E处,折痕为DA,连CE并延长交AB于F,求直线CE的解析式;(3)在(2)的条件下,平面内是否存在一点P,使得△OFP是以OF为直角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写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2.直线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菱形ABCD如图放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其中点D在x轴负半轴上,直线y=x+m经过点C,交x轴于点E.(1)请直接写出点C,点D的坐标,并求出m的值;(2)点P(0,t)是线段OB上的一个动点(点P不与O、B重合),经过点P且平行于x轴的直线交AB于M,交CE于N.当四边形NEDM是平行四边形时,求点P的坐标;(3)点P(0,t)是y轴正半轴上的一个动点,Q是平面内任意一点,t为何值时,以点C、D、P、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43.定义:有一个内角为90°,且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称为准矩形.(1)如图1,准矩形ABCD中,∠ABC=90°,若AB=2,BC=4,则BD=;(2)如图2,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是边AD,AB上的点,且CF⊥BE,求证:四边形BCEF是准矩形;(3)如图3,准矩形ABCD中,∠ABC=90°,∠BAC=60°,AB=2,AC=DC,求这个准矩形的面积.4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0,8),点B是直线y=x﹣8与x轴的交点.(1)写出点B的坐标(,);(2)点C是x轴正半轴上一动点,且不与点B重合,∠ACD=90°,且CD交直线y=x﹣8于D点,求证:AC=CD;(3)在第(2)问的条件下,连接AD,点E是AD的中点,当点C在x轴正半轴上运动时,点E随之而运动,点E到BD的距离是否为定值?若为定值,求出这个值,若不是定值,请说明理由.4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对于M、N两点给出如下定义:若点M到x,y轴的距离之和等于点N到x,y轴的距离之和,则称M、N两点为“平等点”,例如:M(1,2)、N (﹣2,﹣1)两点即为“平等点”.(1)已知点A的坐标为(4,2),①在点J(﹣2,﹣4)K(3,﹣4)L(3,﹣3)中,为点A的“平等点”的是.(填字母)②若点B在y轴上,且A、B两点为“平等点”,则点B的坐标为.(2)已知直线y=x+4与x轴、y轴分别交于C、D两点,E为线段CD上一点,F是直线y=3x上的点,若E、F两点为“平等点”,求点F的坐标.(3)如图,点P(m,n)位于第一象限,且m+n=6,第二象限的点Q为P的“平等点”,且∠POQ=90°,过P、Q两点作x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R、S.若直线y=﹣2x平分四边形PQSR的面积,求直线PQ的解析式.46.如图,在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是边BC,CD上的点,且BE=DF =t,连接EF,AC,相交于点O,G为对角线AC延长线上一点.(1)求证:△AEF是等腰三角形.(2)当t为何值时,△AEF的周长比△EFC的周长大8.(3)当四边形AEGF为菱形时,设△AEF的面积为S1,△GFC的面积为S2,求S1﹣S2关于t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当∠EAF=60°时,S1﹣S2的值.47.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l:y=mx+m(m>1)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点Q为x轴上一动点.(1)若OB=2OA,求直线l的解析式;(2)在(1)的条件下,若∠QBA=45°,求满足条件的点Q的坐标;(3)如图2,在x轴的负半轴上是否存在点Q,使得以BQ为边作正方形BQMN时,点M恰好落在直线l上,且正方形BQMN的面积被x轴分成了1:2的两部分?若存在,请求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8.我们不妨约定: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凸四边形叫做“十字形”.(1)①在“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中,一定是“十字形”的有;②若凸四边形ABCD是“十字形”,AC=a,BD=b,则该四边形的面积为;(2)如图1,以等腰Rt△ABC的底边AC为边作等边三角形△ACD,连接BD,交AC 于点O,当﹣1≤S四边形ABCD≤2﹣2时,求BD的取值范围;(3)如图2,以“十字形”ABCD的对角线AC与BD为坐标轴,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xOy,若计“十字形”ABCD的面积为S,记△AOB,△COD,△AOD,△BOC 的面积分别为:S1,S2,S3,S4,且同时满足四个条件:①=+;②=+;③“十字形”ABCD的周长为32;④∠ABC=60°;若E为OA的中点,F 为线段BO上一动点,连接EF,动点P从点E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线段EF匀速运动到点F,再以2cm/s的速度沿线段FB匀速运动到点B,到达点B后停止运动,当点P 沿上述路线运动到点B所需要的时间最短时,求点P走完全程所需的时间及直线EF的解析式.4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的三个顶点A,O,C在坐标轴上,矩形的面积为12,对角线AC所在直线的解析式为y=kx﹣4k(k≠0).(1)求A,C的坐标;(2)若D为AC中点,过D的直线交y轴负半轴于E,交BC于F,且OE=1,求直线EF的解析式;(3)在(2)的条件下,在坐标平面内是否存在一点G,使以C,D,F,G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G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八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综合训练题(压轴题)

八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综合训练题(压轴题)

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综合训练题(压轴题)1、如图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3a+10,5a -6)在直线y=x 上。

PA ⊥PO 交y 轴正半轴于A 点. (1)求P 点的坐标;(2)在x 轴负半轴上取一点B ,使OB=PA ,求∠OBP ;(3)如图2,M 从A 点出发,以m 个单位/秒的速度沿y 轴向O 点运动(O 为终点),N 点从O 点出发,以2个单位/秒的速度沿x 轴正方向运动,两点同时开始运动,且同时停止运动.是否存在一个m 的值,使OM+ON 为定值?若存在,请求出m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如图,直线y= -x+k 交x 轴于B ,交y 轴于A ,OC ⊥AB 于C(-2,-2). (1)求A 点的坐标; (2)直线AD 交OC 于D ,交x 轴于E ,过B 作BF ⊥直线AD 于F ,若OD=OE ,求BFAE;3、如图,P 为x 轴上B 点左侧任一点,以AP 为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PM ,其中PA=PM ,直线MB 交y 轴于Q .当P 在x 轴上运动时,下列结论:①BM-PM 的值不变;②线段OQ 的长度不变,其中有且只有一个结论是正确的,请你作出选择,并证明求值.4.(满分10分)某一工程,在工程招标时,接到甲、乙两个工程队的投标书,施工一天,需付甲工程队工程款1.5万元,乙工程队工程款1。

1万元。

工程领导小组根据甲、乙两队的投标书测算,可有三种施工方案:①甲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刚好如期完成;②乙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要比规定日期多用5天;③若甲、乙两队合做4天,余下的工程由乙队单独做也正好如期完成,在不耽误工期的前提下,你觉得哪一种施工方案最节省工程款?5.(满分10分)在△ACD中,点P是CD的中点。

分别以AC,AD为边在△ACD外作直角三角形ABC和ADE,∠ABC=∠AED=90 ,∠BAC=∠DAE,连结PB,PE(1)如图1,分别取AC,AD的中点M,N,连结PM,PN,BM,EN,若∠BAC=30 ,则△PMB和△PNE的面积为。

2024八年级下册期末压轴题集训(原卷版)

2024八年级下册期末压轴题集训(原卷版)

2024八年级下册期末压轴题集训一(原卷版)1、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请你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以下问题.如图1,边长为a的正方形中有一个边长为b的小正方形,图2是由图1中阴影部分拼成的一个长方形,设图1中阴影部分面积为S1,图2中阴影部分面积为S2.(1)请直接用含a和b的代数式表示S1=,S2=;写出利用图形的面积关系所得到的公式:(用式子表达);(2)请依据(1)得到的公式计算:(2+1)(22+1)(24+1)(28+1)+1;(3)请用(1)中的公式证明任意两个相邻奇数的平方差必是8的倍数.2、如图1,在Rt△ABC中,∠A=90°,AB=AC,点D,E分别在边AC,AB上,AD=AE,连接DE,BD,点F,P,G别为DE,BD,BC的中点.(1)线段PF与PG的数量关系是,位置关系是;(2)把△ADE绕点A顺时针方向旋转到图2的位置,连接PF,PG,FG,判断△FPG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若AD=3,AB=7,△ADE绕点A在平面内旋转过程中,请直接写出△FPG的面积取得最大值时BD的长.3、经调研发现,目前市场上有A,B两种类型的笔记本比较畅销.某超市计划最多投入6900元购进A,B两种类型的笔记本共500本,其中B型笔记本的进货单价比A型笔记本的进货单价多3元;用2400元购进A型笔记本与用3000元购进B型笔记本的数量相同.(1)求A,B两种类型笔记本的进货单价;(2)若A型笔记本每本的售价定为16元,B型笔记本每本的售价定为20元,该超市计划购进A型笔记本m本,两种类型的笔记本全部销售后可获利润为y元.①请直接写出y与m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②该超市如何进货才能获得最大利润?最大利润是多少元?4、在等边△ABC中,AB=6,点D是射线CB上一点,连接AD.(1)如图1,当点D在线段CB上时,在线段AC上取一点E,使得CE=BD,求证:AD=BE;(2)如图2,当点D在CB延长线上时,将线段AD绕点A逆时针旋转角度θ(0°<θ<180°)得到线段AF,连接BF,CF.①当AF位于∠BAC内部,且∠DAF恰好被AB平分时,若BD=2,求CF的长度;②如图3,当θ=120°时,记线段BF与线段AC的交点为G,猜想DC与AG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5、如图,已知函数y1=﹣x+b,y2=mx﹣1,其中y1的图象经过点(3,0).(1)当y1>0时,x的取值范围是;(2)当x>2时,对于x的每一个值,都有y1<y2,求m的取值范围;(3)若m=1,,求A、B的值.6、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点F是∠BAC的平分线上一动点,将线段AF绕点A顺时针方向旋转60°得到AE,连接CF、EF.(1)尺规作图:在AF的上方找点D,使得DE⊥AF且DE=AC;(2)在(1)的条件下,连接CD、DF.①求证:AE+CD>AC;②求证:△CDF是等边三角形;③当△DEF是等腰三角形时,求AF的长度?7、【探索发现】“旋转”是一种重要的图形变换,图形旋转过程中蕴含着众多数学规律,以图形旋转为依托构建的解题方法是解决几何问题的常用方法.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点E在AD上,点F在CD上,∠EBF=45°.某同学进行如下探索:第一步:将△ABE绕点B顺时针旋转90°,得到△CBG,且F、C、G三点共线;第二步:证明△BEF≌△BGF;第三步:得到∠AEB和∠FEB的大小关系,以及AE、CF、EF之间的数量关系;请完成第二步的证明,并写出第三步的结论.【问题解决】如图2,在正方形ABCD中,点P在AD上,且不与A、D重合,将△ABP绕点B顺时针旋转,旋转角度小于90°,得到△A'BP',当P、A′、P′三点共线时,这三点所在直线与CD交于点Q,要求使用无刻度的直尺与圆规找到Q点位置,某同学做法如下:连接AC,与BP交于点O,以O为圆心,OB为半径画圆弧,与CD相交于一点,该点即为所求的点Q.请证明该同学的做法.(前面【探索发现】中的结论可直接使用,无需再次证明)【拓展运用】如图3,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中,点P在AD上,BP与AC交于点O,过点O作BP的垂线,交AB于点M,交CD于点N,设AP+AB=x(2≤x≤4),AM=y,直接写出y关于x的函数表达式.8、如图1,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E为对角线AC上一点,连接DE,BE.(1)求证:BE=DE;(2)如图2,过点E作EF⊥DE,交边BC于点F,以DE,EF为邻边作矩形DEFG,连接CG.①求证:矩形DEFG是正方形;②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9,CG=3,求正方形DEFG的边长.9、【探究发现】如图①,已知矩形ABCD的对角线AC的垂直平分线与边AD,BC分别交于点E,F.求证:四边形AFCE是菱形;(2)【类比应用】如图②,直线EF分别交矩形ABCD的边AD,BC于点E,F,将矩形ABCD沿EF翻折,使点C的对称点与点A重合,点D的对称点为D',若AB=3,BC=4,求四边形ABFE的周长;(3)【拓展延伸】如图③,直线EF分别交平行四边形ABCD的边AD,BC于点E,F,将平行四边形ABCD沿EF翻折,使点C的对称点与点A重合,点D的对称点为D',若,BC=4,∠C=45°,求EF的长.10、阅读材料:在数轴上,x=2表示一个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x=2表示一条直线;以二元一次方程x+y=2的所有解为坐标的点组成的图形就是一次函数y=﹣x+2的图象,它也是一条直线.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不等式x≤2表示一个平面区域,即直线x=2及其左侧的部分;如图2,不等式y≤﹣x+2也表示一个平面区域,即直线y=﹣x+2及其下方的部分.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1)图3阴影部分(含边界)表示的是(填写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2)如图4,请求出表示阴影部分平面区域(含边界)的不等式组;(3)如图5,点A在x轴上,点B的坐标为(0,1),且∠ABO=60°,点P为△ABO内部一点(含边界),过点P分别作PC⊥OA,PD⊥AB,PE⊥BO,垂足分别为C,D,E,若PC≤PE≤PD,则所有点P组成的平面区域的面积为.11、【课本重现】已知:如图1,D,E分别是等边△ABC的两边AB,AC上的点,且AD=CE.若BE,CD交于点F,则∠EFD=°;【迁移拓展】如图2,已知点D是等边△ABC的AB边上一点,点E是AC延长线上一点,若AD=CE,连接ED,EB.求证:ED=EB;【拓展延伸】如图3,若点D,E分别是等边三角形ABC的边BA,AC延长线上一点,且连接DE,以DE为边向右侧作等边△DEF,连接AF,求△ADF的面积.12、【综合与实践】生活中,我们所见到的地面、墙面、服装面料等,上面的图案常常是由一种或几种形状相同的图形拼接而成的.用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一种或几种平面图形进行拼接,彼此之间不留空隙、不重叠地铺成一片,就是平面图形的镶嵌.(1)如图1,在▱ABCD中,AB=2,AD=3,∠BAD=60°,图2右侧的阴影部分可以看成是左侧阴影部分沿射线AD方向平移而成,其中,平移的距离是.同理,再进行一次切割平移,可得图3,即图4可以看成由平行四边形经过两次切割平移而成.我们可以用若干个如图4所示的图形,平面镶嵌成如图5的图形,则图5的面积是.(2)小明家浴室装修,在墙中央留下了如图6所示的空白,经测量可以按图7所示,全部用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瓷砖镶嵌.小明调查后发现:一块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瓷砖比一块边长为1的正六边形瓷砖便宜40元;用500元购买正三角形瓷砖与用2500元购买正六边形瓷砖的数量相等.①请问两种瓷砖每块各多少元?②小明对比两种瓷砖的价格后发现:用若干块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瓷砖和边长为1的正六边形瓷砖一起镶嵌总费用会更少,按小明的想法,将空白处全部镶嵌完,购买瓷砖最少需要元.13、在等腰Rt△ABC中,∠ABC=90°,点D是射线AB上的动点,AE垂直于直线CD于点E,交直线BC于点F.(1)【探索发现】如图①,若点D在AB的延长线上,点E在线段CD上时,请猜想CF,BD,AB之间的数量关系为;(2)【拓展提升】如图②,若点D在线段AB上(不与点A,B重合),试猜想CF,BD,AB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灵活应用】当AB=3,时,直接写出线段BD的长为.14、如图,方格纸中的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正方形,△ABC的顶点均在格点上,在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后,点C的坐标为(﹣2,﹣1).(1)将△ABC向上平移6个单位得到△A1B1C1,画出△A1B1C1;(2)以(0,﹣1)为对称中心,画出△ABC关于该点对称的△A2B2C2;(3)经探究发现,△A1B1C1和△A2B2C2成中心对称,则对称中心坐标为;(4)已知点P为x轴上不同于O、D的动点,当P A+PC=时,∠OPC=∠DP A.15、问题情境:在学习《图形的平移和旋转》时,数学兴趣小组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图1,点D为等边△ABC的边BC上一点,将线段AD绕点A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AE,连接CE.(1)【猜想证明】试猜想BD与CE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2)【探究应用】如图2,点D为等边△ABC内一点,将线段AD绕点A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AE,连接CE,若B、D、E三点共线,求证:EB平分∠AEC;(3)【拓展提升】如图3,若△ABC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点D是线段BC上的动点,将线段AD绕点D顺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DE,连接CE.点D在运动过程中,△DEC的周长最小值=(直接写答案).。

八年级下册数学压轴题(含答案)

八年级下册数学压轴题(含答案)

八年级下压轴题1.如图,四边形OABC是一张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长方形纸片,O为原点,点A在x轴的正半轴上,点C在y轴的正半轴上,OA=15,OC=12,在OC边上取一点D,将纸片沿AD翻折,使点O落在BC边上的点E处.(1)求CE和OD的长;(2)求直线DE的表达式;(3)直线y=kx+b与AE所在的直线垂直,当它与矩形OABC有公共点时,求出b的取值范围.【答案】解:(1)依题意可知,折痕AD是四边形OAED的对称轴,∴在Rt△ABE中,AE=AO=15,AB=OC=12,BE=√AE2−AB2=√152−122=9,∴CE=15−9=6,在Rt△DCE中,DC2+CE2=DE2,又∵DE=OD,∴(12−OD)2+62=OD2,∴OD=7.5.(2)∵CE=6,∴E(6,12).∵OD=7.5,∴D(0,7.5),设直线DE的解析式为y=mx+n,∴{n=7.56m+n=12,解得{m =34n =152, ∴直线DE 的解析式为y =34x +152.(3)∵直线y =kx +b 与AE 所在的直线垂直,DE ⊥AE ,∴直线y =kx +b 与DE 平行,∴直线为y =34x +b ,∴当直线经过A 点时,0=34×15+b ,则b =−454,当直线经过C 点时,则b =12,∴当直线y =kx +b 与矩形OABC 有公共点时,−454≤b ≤12. 2.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 1:y =34x 与直线l 2:y =kx +b(k ≠0)相交于点A(a,3),直线l 2与y 轴交于点B(0,−5).(1)求直线l 2的函数解析式;(2)将△OAB 沿直线l 2翻折得到△CAB ,使点O 与点C 重合,AC 与x 轴交于点D.求证:四边形AOBC 是菱形;(3)在直线BC 下方是否存在点P ,使△BCP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直接写出点P 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解:(1)∵直线l₁:y =34x 与直线l₂:y =kx +b 相交于点A(a,3),∴A(4,3),∵直线交l₂交y 轴于点B(0,−5),∴y =kx −5,把A(4,3)代入得,3=4k −5,∴k =2,∴直线l 2的解析式为y =2x −5;(2)∵OA =√32+42=5,∴OA =OB ,∵将△OAB 沿直线l₂翻折得到△CAB ,∴OB =OC ,OA =AC ,∴OA=OB=BC=AC,∴四边形AOBC是菱形;(3)如图,过C作CM⊥OB于M,则CM=OD=4,∵BC=OB=5,∴BM=3,∴OB=2,∴C(4,−2),过P1作P1N⊥y轴于N,∵△BCP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BP1=90°,∴∠MCB=∠NBP1,∵BC=BP1,∴△BCM≌△P1BN(AAS),∴BN=CM=4,∴P1(3,−9);同理可得,P2(7,−6),P3(72,−112).综上所述,点P的坐标是(3,−9)或(7,−6)或P(72,−112).3.如图,在Rt△ABC中,∠C=90°,∠A=45°,AC=10cm,点D从点A出发沿AC方向以1cm/s的速度向点C匀速运动,同时点E从点B出发沿BA方向以√2cm/s的速度向点A匀速运动,当其中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点D,E运动的时间是t(0<t≤10)s.过点E作EF⊥BC于点F,连接DE,DF.(1)用含t的式子填空;BE=______cm,CD=______cm.(2)试说明,无论t为何值,四边形ADEF都是平行四边形;(3)当t为何值时,△DEF为直角三角形?请说明理由.【答案】√2t t【解析】解:(1)由题意:BE=√2t(cm),AD=t(cm),故答案为√2t,t.(2)如图2中,∵CA=CB,∠C=90°,∴∠A=∠B=45°,∵EF⊥BC,∴∠EFB=90°,∴∠FEB=∠B=45°,∴EF=BF,∵BE=√2t,∴EF=BF=t,∴AD=EF,∵∠EFB=∠C=90°,∴AD//EF,∴四边形ADFE是平行四边形.(3)①如图3−1中,当∠DEF=90°时,易证四边形EFCD是正方形,此时AD=DE= CD,t=5.②如图3−2中,当∠EDF=90时,∵DF//AC,∴∠AED=∠EDF=90°,∵∠A=45°,∴AD=√2AE,∴t=√2(10√2−√2t),,解得t=203③当∠EFD=90°,△DFE不存在.s.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t的值为5s或2034.如图,在矩形ABCO中,点C在x轴上,点A在y轴上,点B的坐标是(−9,12).矩形ABCO沿直线BD折叠,使得点A落在对角线OB上的点E处,且直线BD与OA、x轴分别交于点D、F.(1)求线段BO的长;(2)求△OBD的面积;(3)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M,使得以A、B、F、M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求出满足条件的M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解:(1)∵四边形AB CO是矩形,∴∠BCO=90°.在Rt△BCO中,∵BO2=BC2+OC2,∴BO=√122+92=15.(2)设OD=x,∵四边形ABCO是矩形,∴∠BAD=90°.∵矩形ABCO沿直线BD折叠,使得点A落在对角线OB上的点E处,∴△BAD≌△BED,∴BE=BA=9,AD=ED=12−x,∠BED=∠BAD=90°,∴∠OED=90°,EO=BO−BE=15−9=6.在Rt△DEO中,OD2=OE2+DE2,∴x2=62+(12−x)2,解得x=152,即OD=152,∴S△OBD=12OD⋅AB=1354;(3)由(2)知,OD=152得D(0,152),设直线BD的解析式为y=kx+b,∵B(−9,12),D(0,152),∴{−9k+b=12 b=152,解得{k =−12b =152, ∴直线BD 的解析式为y =−12x +152.当y =0时,x =15,∴OF =15.又∵AB =9,∴FM =9, ∴在x 轴上存在点M ,使得以A 、B 、F 、M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满足条件的点M 的坐标为(6,0)或(24,0).5.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为坐标原点,矩形OABC 的顶点A(12,0)、C(0,9),将矩形OABC 的一个角沿直线BD 折叠,使得点A 落在对角线OB 上的点E 处,折痕与x 轴交于点D .(1)线段OB 的长度为______;(2)求直线BD 所对应的函数表达式;(3)若点Q 在线段BD 上,在线段BC 上是否存在点P ,使以D ,E ,P ,Q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解:(1)15;(2)如图,设AD =x ,则OD =OA −AD =12−x ,根据折叠的性质,DE =AD =x ,BE =AB =9,又OB =15,∴OE =OB −BE =15−9=6,在Rt △OED 中,OE 2+DE 2=OD 2,即62+x 2=(12−x)2,解得 x =92, ∴OD =12−92=152,∴点D(152,0),设直线BD 所对应的函数表达式为:y =kx +b(k ≠0),B(12,9), 则{12k +b =9152k +b =0,解得{k =2b =−15, ∴直线BD 所对应的函数表达式为:y =2x −15.(3)过点E 作EP//BD 交BC 于点P ,过点P 作PQ//DE 交BD 于点Q ,则四边形DEPQ 是平行四边形,再过点E 作EF ⊥OD 于点F ,由12⋅OE ⋅DE =12⋅DO ⋅EF ,得EF =6×92152=185,即点E 的纵坐标为185, 又点E 在直线OB :y =34x 上,∴185=34x,解得x=245,∴E(245,185),由于PE//BD,所以可设直线PE:y=2x+n,∵E(245,185)在直线EP上,∴185=2×245+n,解得n=−6,∴直线EP:y=2x−6,令y=9,则9=2x−6,解得x=152,∴P(152,9).6.如图,直线y=−12x+3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A,B两点,P是线段AB上的一个动点(不与AB两点重合),点M的坐标为(4,0),设P点的横坐标为x,设△OPM 的面积为S.(1)求点A,B的坐标;(2)求S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3)当S=12S△AOB时,求点P的坐标;(4)画出函数S的图象.【答案】解:(1)针对于直线y=−12x+3,令x=0,∴y=3,∴B(0,3),令y=0,∴−12x+3=0,∴x=6,∴A(6,0);(2)∵点P在直线y=−12x+3上,且P点的横坐标为x,∴P(x,−12x+3),∵M(4,0),∴OM=4,∴S=S△OPM=12OM×|y P|=2y P=2(−12x+3)=−x+6(0<x<6);(3)由(1)知,A(6,0),B(0,3),∴S△AOB=12OA×OB=9,由(2)知,S=−x+6(0<x<6);当S=12S△AOB时,∴−x+6=92,∴x=32,∴y=−12x+3=94,∴P(32,94 );(4)由(2)知,S=−x+6(0<x<6),∴函数S的图象如图所示:7.如图,直线l1:y=kx+245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A、B两点,直线l2:y=−2x+b 与x轴、y轴、直线l1分别相交于点C、D、P.已知点A的坐标为(6,0),点D的坐标为(0,6),点M 是x 轴上的动点. (1)求k ,b 的值及点P 的坐标;(2)当△POM 为等腰三角形时,求点M 的坐标;(3)是否存在以点M 、O 、D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OB 全等?若存在,请求出点M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解:(1)∵直线l 1:y =kx +245与x 轴相交于A(6,0),∴6k +245=0,∴k =−45,∴直线l 1:y =−45x +245①∵直线l 2:y =−2x +b 与y 轴相交于点D(0,6), ∴b =6,∴直线l 2:y =−2x +6②, 联立①②解得,{x =1y =4,∴P(1,4);(2)∵点M 是x 轴上的动点, ∴设M(m,0), ∵P(1,4),∴OP =√17,OM =|m|,MP =√(m −1)2+16, ∵△POM 为等腰三角形, ∴当OM =OP 时, ∴√17=|m|, ∴m =±√17, ∴M(−√17,0)或(√17,0)当OM=MP时,∴|m|=√(m−1)2+16,∴m=172,∴M(172,0),当OP=MP时,∴√17=√(m−1)2+16,∴m=0(舍)或m=2,∴M(2,0),即:点M的坐标为(−√17,0)或(√17,0)或(172,0)或(2,0);(3)∵点A的坐标为(6,0),点D的坐标为(0,6),∴OA=OD=6,∵点M在x轴上,∴∠AOB=∠DOM=90°,∵以点M、O、D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OB全等,∴△AOB≌△DOM,∴OM=OB,∵直线l1:y=−45x+245与y轴相交于B,∴B(0,245),∴OB=245,∴OM=245,∴M(245,0)或(−245,0).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且与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点C(3,4).(1)求、的值;(2)若D点是线段OC上的动点,过D作DE∥y轴交AC于点E.①设D点的横坐标为,线段DE的长为,则与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_;②连接AD,若△AOD为等腰三角形,请求出点D的坐标;(3)在平面内是否存在点Q,使以O、A、C、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直接写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详解】(1)∵正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C(3,4),∴,解得:,∴正比例函数为,∵一次函数的图象过点C(3,4),∴,解得:,∴一次函数解析式为:;(2)①∵D在正比例函数上,∴ D点的纵坐标为:,∵E点在一次函数上,∴ E点的纵坐标为:,∴ DE =;②∵点A是一次函数与x轴的交点,∴ A(-3,2),即OA=3,而D的坐标为(,),∵∠AOD是钝角,一定是等腰三角形的顶角,∴OD=OA,∴OD=,解得:,则,∴点D的坐标为(,);(3)根据图象分析:①当OA作为平行四边形的边时,则CQ∥OA,CQ=OA,此时Q(0,4),(6,4),②当OA作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时,则OQ∥AC,OQ=AC,此时Q(-6,-4),综上所述,存在,点Q的坐标为(0,4),(6,4),(-6,-4).9.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l1:y1=kx+b与l2: y2=kx+3相交于点C(1,2),直线l1与x轴交于点A (-1,0)、直线l2与x轴交于B点.(1) 求直线l1的解析式(表达式) ;(2)判断△AB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3)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ACP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P 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 如图2,设直线l2与y轴交于点D,点为线段BD上的一个动点,过点M 作ME⊥y轴于点E,作MF⊥x轴于点F,连接EF,问是否存在点M,使EF的值最小?若存在,求出此时EF 的值.10.如图,直线y=kx -3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B ⎪⎭⎫ ⎝⎛0,23、C 两点,(1)求k 值;(2)若点A(x ,y)是直线y=kx -3上在第一象限内的一个动点,当点A 在运动过程中,试写出△AOB 的面积S 与x 的函数关系式;(不要求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探究:①当A 点运动到什么位置时,△AOB 的面积为49,并说明理由; ②在①成立的情况下,x 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 ,使△AOP 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满足条件的所有P 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解析(1)把B 的坐标代入y=kx -3,得:k -3=0,解得:k=2; (2)OB=,则S=×(2x -3)=x -;(3)①根据题意得:x -=,解得:x=3,则A 的坐标是(3,3);②OA==3,当O是△AOP的顶角顶点时,P的坐标是(-3,0)或(3,0);当A是△AOP的顶角顶点时,P与过A的与x轴垂直的直线对称,则P的坐标是(6,0);当P是△AOP的顶角顶点时,P在OA的中垂线上,OA的中点是(,),与OA垂直的直线的斜率是:-1,设直线的解析式是:y=-x+b,把(,)代入得:=-+b,解得:b=,则直线的解析式是:y=-x+,令y=0,解得:x=,则P的坐标是(,0).故P的坐标是:(-3,0)或(3,0)或(6,0)或(,0).。

初二下数学压轴题

初二下数学压轴题

初二下数学压轴题在初二下学期的数学学习中,压轴题是学生们备考的关键。

下面就为大家整理出一些初二下数学的压轴题,希望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1. 解方程:已知方程$2x-5=3x+2$,求解$x$的值。

解析:首先将方程两边的变量合并,得到$2x-3x=2+5$,即$-x=7$,然后将$x$的系数移到右边,得到$x=-7$。

2. 计算:$(-3)^2+5\times(-2)-4\div(-2)$。

解析:先计算乘除法,得到$9+(-10)-(-2)$,然后计算加减法,最终得到$1$。

3. 计算:$\frac{3}{5}\times\frac{4}{3}\div\frac{2}{5}$。

解析:将分数相乘得到$\frac{3\times4}{5\times3}$,再将结果除以$\frac{2}{5}$,最终得到$\frac{12}{15}\div\frac{2}{5}=\frac{12}{15}\times\frac{5}{2}=\frac{60}{30}=2$。

4. 求平方根:$3\sqrt{27}-2\sqrt{75}$。

解析:首先将根号内的数化简,得到$3\sqrt{3\times3\times3}-2\sqrt{3\times5\times5}$,然后计算,得到$3\times3\sqrt{3}-2\times5\sqrt{3}=9\sqrt{3}-10\sqrt{3}=-\sqrt{3}$。

5. 计算:$2^{3\times2}-(3+2)^2$。

解析:先计算指数运算,得到$2^6=64$,然后计算括号内的加减法,得到$64-(3+2)^2=64-5^2=64-25=39$。

6. 解不等式:$2x-3\leq5$。

解析:首先将不等式中的变量合并,得到$2x-3\leq5$,然后将$3$移到右边,得到$2x\leq5+3$,即$2x\leq8$,最后得到$x\leq4$。

7. 解实际问题:某班级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2$倍,如果班级总共有$90$名学生,那么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各是多少?解析:设班级女生人数为$x$,则男生人数为$2x$,根据题意,$x+2x=90$,即$3x=90$,解得$x=30$,所以女生人数为$30$,男生人数为$60$。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经典压轴题考点及例题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经典压轴题考点及例题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经典压轴题考点及例题解析例题1古希腊数学家把数 1 , 3 , 6 , 10 ,15 , 21 ,...... 叫做三角形数,它有一定的规律性。

若把第一个三角形数记为 a1 ,第二个三角形数记为 a2 ,......,第 n 个三角形数记为 an ,则 an + a(n+1) = ?答案:(n + 1)^2 。

例题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 P(a , b)若规定以下三种变换:① f(a , b)= (-a , b),如 f(2 , 5)= (-2 , 5);② g(a , b) = (b , a), 如 g(2 , 5)= (5 , 2);③ h(a , b)= (-a , -b),如 h(2 , 5)= (-2 , -5)。

根据以上变换,那么 f(h(5 , -3))等于多少?答案:(5,3)。

例题3如图,已知等腰直角△ABC 的直角边长为 1 ,以 Rt△ABC 的斜边 AC 为直角边,画第二个等腰 Rt△ACD ,在以 Rt△ACD 的斜边 AD 为直角边,画第三个等腰 Rt△ADE , ... ,依次类推到第五个等腰 Rt△AFG ,则由这五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所构成的图形的面积是多少?答案:31/2 。

例题4如图所示,直线 OP 经过点 P(4,4√3),过 x 轴上的点 1、3、5、7、9、11 ......分别作 x 轴的垂线,与直线 OP 相交得到一组梯形,其阴影部分梯形的面积从左至右依次记为 S1 , S2 , S3 , ... , Sn , 则 Sn 关于 n 的函数关系式是?答案:Sn = 4√3 (2n - 1)。

例题5现将 1、√2、√3、√6 四个数按下列方式排列。

若规定(m , n)表示第 m 排从左到右第 n 个数,则(5 , 4)与(15 , 7)表示的两数之积是多少?答案:2√3 。

例题6现将一块直角三角形的花圃进行改造,已知两直角边长分别为 6 m 、8 m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2
C1
A2
B2
B1
O1
O
A1
D
C
B
A
八年级(下)数学精选压轴题、新题
1. 如图所示,在矩形ABCD中,AB=12,AC=20,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O.以OB、OC为邻边作第1个平行四边形C
OBB
1
,对角线相交于

1
A;再以C
A
B
A
1
1
1
、为邻边作第2个平行四边形C
C
B
A
1
1
1
,对角线相交于点
1
O;再以
1
1
1
1
C
O
B
O、为邻边作第3个平行四边形1
2
1
1
C
B
B
O……依此类推.(1)求矩形ABCD的面积;(2)求第1个平行四边形
1
OBB C、第2个平行四边形
111
A B C C和第6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长分别为b
a、,以菱形ABCD各边的中点为顶点作矩形A1B1C1D1,然后再以矩形A1B1C1D1的中点为顶点作菱形A2B2C2D2,……,如此下去,得到四边形A2011B2011C2011D2011的面积用含b
a、的代数式表示为.
3、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D是斜边AB的高,∠A的平分线AE交CD于F,交BC于E,EG⊥AB于G,求证:CFGE是菱形。

4.如图,在梯形ABCD中,,6,5,30
AD BC AC BD OCB
==∠=︒,求BC+AD的值及梯形面积.
5.已知数x1,x2,x3,x4, …,x n的平均数是5,方差为2,则3x1+4,3x2+4, …,3x n+4的平均数是_______________,方差是_______________.
6、一组数据 0,-1,5,x,3,-2的极差是8,那么x的值为()
A、6
B、7
C、6或-3
D、7或-3
7.观察式子:
a
b3
,-
2
5
a
b

3
7
a
b
,-
4
9
a
b
,……,根据你发现的规律知,第8个式子为.
8、如图,每一个图形都是由不同个数的全等的小等腰梯形拼成的,梯形上、下底及腰长如图,依此规律第10个图形的周长为。

……
第一个图第二个图第三个图
9、如图,矩形ABCD对角线AC经过原点O,B点坐标为(―1,―3),若一反比例函数
x
k
y=的图象过点D,则其解析式为。

_F
_A_B
_C
_D
_E
_G
B C
A
D
O
10.下图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赵爽弦图”的示意图,它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围成的.若AC=6,BC=5,将四个直角三角形中边长为6的直角边分别向外延长一倍,得到如图所示的“数学风车”,则这个风车的外围周长是_________ .
11.若关于x的分式方程无解,则常数m的值为_________ .
12、黄商超市用2500元购进某种品牌苹果进行试销,由于销售状况良好,超市又调拨6000元资金购进该品牌苹果,但这次进货价比
上次每千克少元,购进苹果的数量是上次的3倍。

(1)试销时该品牌苹果的进货价是每千克多少元?(2)如果超市按每千克4元的定价出售,当售出大部分后,余下600千克按五折出售完,那么超市在这两次苹果销售中共获利多少元?
13.如图,已知六边形ABCDEF的每个内角都是120°,且AB=1,BC=CD=7,DE=3,则这个六边形周长为()
A.31 B.36 C.32 D.29
14.如图甲,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AB CD,由4个这样的等腰梯形可以拼出图乙所示的平行四边形,则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①60
C
∠=︒;②AD=BC;③DC=3AB;④AB=AD.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5、如图,
11
POA、
212
P A A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点
1
P、
2
P在函数
4
(0)
y x
x
=>的图象上,斜边
1
OA、
12
A A都在x轴上,则点
2
A的坐标是____________.
16、如图,四边形ABCD位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第一象限,B、C在x轴上,A点函数
x
y
2
=上,且AB∥CD∥y轴,AD∥x轴,B(1,0)、C(3,0)。

⑴试判断四边形ABCD的形状。

⑵若点P是线段BD上一点PE⊥BC于E,M是PD的中点,连EM、AM。

求证:AM=EM
⑶在图⑵中,连结AE交BD于N,则下列两个结论:①
MN
DM
BN+
值不变;②
2
2
2
MN
DM
BN+
的值不变。

其中有且仅有一个是正确的,请选择正确的结论证明并求其值。

图乙
D C
A B
图甲
17.如图,直线y=x+b(b≠0)交坐标轴于A、B两点,交双曲线y=
x
2
于点D,过D作两坐标轴的垂线DC、DE,连接OD.(1)求证:
AD平分∠CDE;(2)对任意的实数b(b≠0),求证AD·BD为定值;(3)是否存在直线AB,使得四边形OBCD为平行四边形?若存在,
求出直线的解析式;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8.如图,直角梯形ABCD中,AD∥BC,∠ABC=90°,已知AD=AB=3,BC=4,动点P从B点出发,沿线段BC向点C作匀速运动;动
点Q从点D出发,沿线段DA向点A作匀速运动.过Q点垂直于AD的射线交AC于点M,交BC于点N.P、Q两点同时出发,速度都为
每秒1个单位长度.当Q点运动到A点,P、Q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点Q运动的时间为t秒. (1)求NC,MC的长(用t的代数式表示);(2)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PCDQ构成平行四边形?(3)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射线QN恰好将△ABC的面积和周长同时平分?若存在,
求出此时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探究:t为何值时,△PMC为等腰三角形?
19. 已知反比例函数
x
k
y=图象过第二象限内的点A(-2,m),AB⊥x轴于B,Rt△AOB面积为3, 若直线y=ax+b经过点A,并且经过
反比例函数
x
k
y=的图象上另一点C(n,—
2
3
).(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和直线y=ax+b解析式. (2)利用图像直接写出关于
x的不等式ax+b>
x
k
的解集。

(3)求△AOC的面积。

(4)在坐标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PAO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P
点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A
B
C
E
O
D
x
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