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人教部编本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16《家乡新变化》教案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家乡新变化》是人教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16课的内容。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家乡的变化,让学生认识到家乡的发展和进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教材内容丰富,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通过图片、故事、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和感受到家乡的变化,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他们对自己的家乡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家乡的变化,他们可能没有太多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图片、故事等直观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家乡的变化,并从中体会到家乡的发展和进步。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到家乡的变化,认识到家乡的发展和进步。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3.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到家乡的变化,认识到家乡的发展和进步。
2.难点: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和故事,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家乡的变化。
2.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家乡变化的看法和感受。
3.实践教学法: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和记录家乡的变化,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 教学准备1.图片:准备家乡的自然风光、建筑、交通等方面的图片。
2.故事:收集一些关于家乡变化的感人故事。
3.讨论话题:制定一些与家乡变化相关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家乡的自然风光、建筑、交通等方面的特点。
同时,提问学生:“你们觉得家乡有哪些变化?”让学生初步感受家乡的变化。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述一个关于家乡变化的感人故事,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家乡的发展和进步。
故事结束后,提问学生:“故事中讲述了家乡哪些变化?你们觉得这些变化对家乡有什么影响?”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家乡的变化。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16家乡新变化人教部编版

16《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家乡的变化,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
2.通过调查活动,培养学生与同学合作和社会实践的能力。
3.为家乡发生巨大的变化而自豪,激发学生产生为家乡做贡献的愿望。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社会调查,了解家乡的变化,关教学重点、难点心家乡的发展变化。
教学难点:通过调查活动,培养学生与同学合作和社会实践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师:孩子们今天阳光明媚,鸟语花香,在这样的环境中给大家上课,老师忍不住想给你们播放两首歌,让我们来听一听吧。
播放第1首歌曲南泥湾。
提问:你们听到了什么?(指名回答)播放第2首歌曲,谁不说咱家乡好?提问这首歌曲表现的是什么情感呢?你们听出来了吗?学生自愿起立回答问题。
师小结:第1首歌曲表达的是南泥湾,这个地方的变化是令人欣喜的;第2首表达的是对自己家乡的热爱,认为自己的家乡是最好的,可见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们都很热爱它。
二、走进家乡,体会变化1.课件出示学校门口的照片,提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学生都能认出是学校大门口。
2.课件出示几年前学校门口的旧照片,提问:你能认出来这里吗?学校门口的变化这么大,那在同学们的眼中这几年你们家乡的变化又是怎样的呢?3.你们身边有哪些新鲜事儿呢?师小结:从大家的发言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自己的家乡正在飞速发展,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些变化是党和国家带给我们的。
三、手抄报展示:上节课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作业,做一份关于家乡变化的手抄报,接下来就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欣赏一下,在小组中选出一个大家觉得最满意的手抄报,选出小组代表介绍你所观察到的家乡的变化四、巩固认识,赞美我们的家乡。
从同学们的表现中,我也亲身体验到了家乡的变化,我为自己家乡有这么大的变化而感到骄傲师:同学们,你们在搜集家乡变化的资料的过程中,有没有注意到周围的哪些东西是没有变化的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家乡遗留下来的一些传统东西。
同学们,你们看到过这些东西吗?生1:我见到过糖人还买过呢。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16家乡新变化 第一课时人教部编版(2)

16 家乡新变化(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用各种方法搜集资料,并进行简单地整理和应用。
2、通过调查、访问、参观和辩论等,认识到家乡的变化和发展,积极地为家乡献计出力。
3、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认识到家乡在发展过程中的美中不足,坚信家乡的未来更美好,树立初步的教学发展观。
教学重点通过调查、访问和参观,汇报家乡的变化和发展,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如何辨证地看待家乡的发展变化,如何为家乡建设献计出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活动一:激趣导入,引出话题(3分钟)很高兴今天与同学们一起上课,让我们先来听一首歌吧。
一、播放唐山世园会会歌《我的唐山》师:同学们,刚刚歌里唱到的是什么地方?对,就是我们的家乡——唐山。
二、师(播放幻灯片):唐山是一座百年历史的沿海重工业城市,中国第一座近代煤井、中国第一个火车站、第一条标准铁路、第一台蒸汽机车、第一袋水泥、第一件卫生瓷均在唐山诞生。
唐山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文化底蕴丰厚,人杰地灵,经过大地震的洗礼,唐山成为一座震后崛起的新型城市。
同学们,其实只要留心观察,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身边的环境、我们的生活都在发生变化!(板书:家乡变化大)活动二:交流互动,感受变化同学们,我们的家乡唐山到底有哪些变化呢?让我们一起研究一下吧。
大家课前进行了分组,我们从环境变美了(板书:环境变美了)、生活变好了(板书:生活变好了)两方面确定本组的研究内容,让我们在唐山的变化和发展中赞美家乡、夸夸建设者、为建设家乡出点力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展示,请同学们认真阅读研究要求,请组长领取任务袋,同学们,请你按照要求,用你们喜欢的方式完成任务,一会我们进行交流展示。
(1分钟)学生小组合作,交流互动。
(10分钟)预设学生研究内容:一、环境变美了1、城市公园:南湖、青龙湖、凤凰山公园、大城山公园2、街道:建设路、新华道、北新道、友谊路3、抗震纪念:纪念碑、地震遗址、地震墙…….二、生活变好了1、住房:老小区、新小区2、综合商业体:百货大楼、万达、远洋城、勒泰城、银泰3、学校:外语实小三个校区…….三、各小组任务袋:ipad ,彩色卡纸、心语卡…….四、采用小组自由汇报的形式展示自己的调查情况。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16《家乡新变化》教案

《家乡新变化》本课是二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我们的班级》的第一课。
教材内容分为两大部分:一方面通过调查交流对家乡的变化有所了解;另一方面通过图文展示家乡的传统特色是不变的。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家乡的变化,培养学生与同学合作和社会实践的能力及技巧,激发学生为家乡做贡献的愿望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家乡的变化,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调查活动,培养学生与同学合作和社会实践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家乡发生巨大的变化而自豪,激发学生产生为家乡做贡献的愿望。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社会调查,了解家乡的变化,关教学重点、难点心家乡的发展变化。
【教学难点】通过调查活动,培养学生与同学合作和社会实践的能力。
1、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搜集一些关于家乡变化方面的资料;2、教师帮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调查方案,让学生根据当地实际和学生的兴趣确定,选择近些年来当地发展变化显著的方面进行调查,并把调查结果记录下来。
导入新课(给同学们展示图片“石家庄旧貌”和“50年代华北药厂外景”。
)老师:同学们,大家知道这两幅图片展示的是什么地方吗?学生:(略)老师:这两幅图片展示的是“石家庄旧貌”和“50年代华北药厂外景”,大家是不是有点不相信呢?学生:(略)老师:我们再欣赏几幅今日石家庄城市的新貌图片。
(让大家欣赏图片“石家庄城市新貌”、“石家庄夜景”和“石家庄的交通”。
)老师:大家是不是感觉石家庄的变化很大呀?学生:(略)老师:石家庄在变,我们的家乡也在变,课前我们大家对当地某些显著变化做了社会调查,大家都是怎样调查的呢?都调查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呢?我们大家下面分小组进行一下交流。
(过渡)讲授新课一、我家门前新事多活动一:社会调查交流(同学们分组对社会调查进行交流。
)老师:同学们,大家刚才交流了一下家乡变化的社会调查情况,大家都是怎样调查的呢?学生:(略)老师:同学们有的向爸爸妈妈等长辈询问的,有的是通过网络、图书资料等调查来的,有的同学通过走访一些村委会等机构得来了等等,看来同学们的调查方式还挺多的。
16家乡新变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

5.论述题:请论述家乡新变化的原因,以及这些变化对家乡未来的发展有何积极意义。
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如分组讨论区、实验操作台等。可以设置一些展示区,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学习和研究成果。
5.学习任务单:设计一份学习任务单,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任务单可以包括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过去和现在,通过对比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
6.小组讨论指南:准备一份小组讨论指南,帮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能够有目的地进行交流和合作。指南可以包括一些讨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答案:例1:家乡新变化的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等。这些变化对家乡未来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如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例2:家乡新变化的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等。这些变化对家乡未来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如______、______、______等。
激励机制:在评价学生作业时,我会采取激励机制,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我会给予表扬和奖励,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同时,我也会对表现不足的学生给予关心和鼓励,帮助他们找到问题的原因,并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内容逻辑关系
家乡是出生地或长期居住地,承载着我们的成长记忆和情感依托。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人文特色等方面,有助于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家乡认同感。
7.反思与总结表格:设计一份反思生回顾所学内容,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和体会。
二年级上册 16家乡新变化 教案

二年级上册 16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中对家乡的新变化的描述。
2.能够使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
3.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能回答相关问题。
4.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与关怀之情。
教学准备:课文录音、幻灯片或图片、教学PPT软件、小黑板、教学故事和道具等。
教学过程:步骤1:导入(5分钟)1.与学生们打招呼,引起他们的兴趣,让他们放松并期待下面的课程。
2.利用图片或幻灯片展示现代家乡新变化的场景,比如建筑物、交通工具等,引导学生们谈论家乡近年来的变化。
步骤2:预习展示(10分钟)1.让学生们回忆上一堂课的内容,询问他们是否阅读过或听过关于家乡新变化的事情。
2.利用布置预习作业的方式,让几位学生上台分享他们观察到的家乡的新变化。
步骤3:理解课文(15分钟)1.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播放课文录音。
2.教师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们看教材,每读一段让学生们重复。
3.理解课文:通过提问学生们的问题来帮助他们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a. What do people do in the mornings in the countryside?b. How do the people go to work in the city?c. What do the houses look like in the city?d. What is the children’s favorite time in the city?e. What did Daming’s grandpa do with the flowers?f.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countryside?步骤4:音标教学(5分钟)帮助学生们巩固一些新的音标,帮助他们更好地发音。
例如,给学生们读出以下单词并让他们跟读或模仿。
- morning- city- week- boring- gardens- flowers步骤5:小组讨论(5分钟)学生们分成小组,讨论家乡的变化,并准备简短的讲解。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6.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1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6.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16.家乡新变化》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到家乡的变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家乡情怀。
教材通过图片、文字等形式,展示了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现代建设等方面的变化。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欲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家乡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家乡的变化可能关注不多。
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于直观的图片和实物更容易产生兴趣。
此外,学生对自己的家乡有深厚的感情,愿意分享和交流关于家乡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现代建设等方面的变化。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对家乡的归属感。
3.培养学生学会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变化。
2.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对家乡的归属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家乡的变化。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分享和交流关于家乡的知识,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合作意识。
3.探究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家乡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准备相关的教学卡片和道具。
3.准备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现代建设等方面的变化。
引导学生关注和欣赏家乡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相关的教学卡片和道具,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家乡的变化。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介绍家乡的变化。
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语总结家乡的变化,并分享给其他同学。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内化所学知识,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 掌握关于家乡新变化的基本情况,感受科技的带来的变化。
体会家乡的自然风光。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关注家乡、了解家乡的意识。
(3) 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情感态度:(1) 培养学生的爱家、爱乡的情感。
(2) 培养学生珍惜自己的生活环境,维护自己的家乡干净、整洁、美丽的意识。
(3) 让学生树立创新精神和对科技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变化,体会新的科技、新的设施和新的变化。
2.难点:让学生理解自然环境变化对家乡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材: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2. 设备:幻灯片、绿植、图片、音像资料。
3. 学生资源:一些相应的小品文字资料。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
2. 引导发现法。
3. 组织合作学习法。
4. 讨论法。
5. 课堂演讲法五、教学过程1. 教师导入(10分钟)通过PPT呈现家乡的照片,并以感叹为开端,穿插家乡的相关地理、历史文化知识,激发学生对家乡的兴趣。
2. 了解家乡的情况(10分钟)分组活动:每组一小块卡纸,让学生们逐个说出自己所说的让家乡变化的事情,然后贴在学校的大海报上,集中到班里共同交流,让同学们了解个人对于家乡变化的感受。
3. 了解新变化(15分钟)通过幻灯片介绍,把家乡的变化分成科技、文化、旅游等方面,以便学生对不同方面的变化有更深的认识和了解。
提高学生观察和归纳的技能,并引导学生在这些变化中找到不同的主题和相应的价值观。
4. 经典名言的背诵(10分钟)通过电子课件播放有关家乡变化的名人名言,引导学生在背诵中进一步了解家乡的变化,并启发学生爱家、爱乡的情感。
5. 简单事件剖析活动(15分钟)以智慧大闸蟹为例子,从技术、环境等方面展开讨论,在家乡的景色中抓住变化的特点,让学生了解科技创新在环境保护方面承担的角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三:家乡探宝
老师:家乡变化真大啊?那家乡有没有什么一直没变呢?我们一起找找吧!
学生:分小队汇报“家乡探宝”活动成果.。
示例:
1、家乡的文化艺术
庐剧:庐剧原名“倒七戏”,又称“小刀戏”,为安徽省著名地方剧种,它是以大别山和淮河一带的山歌、民歌、门歌、花鼓灯等民间歌舞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因其创作、演出活动中心在皖中一带,古属庐州管辖,故称“庐剧”.。
学生:(略)
老师:从大家的发言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我们的家乡正在飞速发展,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一起来关心我们家乡的变化吧!(过渡)
活动二:制作“家乡变化”剪贴报
老师:我们打开课本第六十二页,认真看一看图中都展示我们家乡哪些方面的变化呢?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我们的家乡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城市街道改头换面;休闲锻炼人人爱;××区荒地旧貌换新颜;祭祖方式现代化、环保化……下面我们大家可以把你们在调查中搜集的图片、资料制作成“家乡变化”剪贴报展示给大家.。
2、家乡的风味小吃
四大名点:麻饼形如月饼,表面金黄,香气袭人.。烘糕用的是比较厚一点的方片糕,经过烘烤,外面焦黄,入口松脆绵甜.。而寸金糖是类似于小棒子一般的小吃,其特点在于入口香脆,里面的面糖极其甜蜜;寸金还含有“珍惜时光,一寸光阴一寸金”的意义.。白切是用糖稀与白芝麻混合,搅拌均匀了,入锅烘炒到将要熟透,出锅用快刀切割成很薄的两寸见方的薄片.。白切入口甜香,又有芝麻的香味.。
学生:(略)
(让同学们欣赏视频“今日河北”、“城市发展”、“感受市场变化”、“农村的变化发展”、“农村发展”.。)
老师:通过同学们展示搜集的图片、资料和我们刚才欣赏的视频,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我们的家乡正在飞速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应该为我们家乡的发展感到骄傲和自豪,大家说对吗?
学生:(略)
(最后,让同学们欣赏音频“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并让同学们跟着唱.。)
【2020】人教部编本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16《家乡新变化》教案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最新【2020】【2020】人教部编本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16《家乡新变化》教案
本课是二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我们的班级》的第一课.。教材内容分为两大部分:一方面通过调查交流对家乡的变化有所了解;另一方面通过图文展示家乡的传统特色是不变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家乡的变化,培养学生与同学合作和社会实践的能力及技巧,激发学生为家乡做贡献的愿望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3、家乡的传统工艺
羽毛扇:羽毛扇是合肥传统手工艺品,与杭州折扇、苏州团扇被誉为中国三大名扇,而合肥羽毛扇又以三河镇的制作工艺最好.。三河羽毛扇已经有千年的历史,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羽毛扇了.。那时的三河四面环湖,是一个岛屿,人们以捕鱼为生,同时还养殖鹅、鸭等作为副业.。后来,人们将成熟的鹅毛拔下来,晒在沙滩上,发现鹅毛会随风自然飘起来.。”自此,人们就想到将轻柔的鹅毛扎起来,用来扇风纳凉.。
学生:(略)
老师:同学们有的向爸爸妈妈等长辈询问的,有的是通过网络、图书资料等调查来的,有的同学通过走访一些村委会等机构得来了等等,看来同学们的调查方式还挺多的.。大家都调查了哪些方面呢?给大家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同学们调查的还挺广泛,涉及了住房、生活环境、精神面貌、菜市场、衣着、家庭经济收入、家用电器等方面的变化,那大家对自己调查的结果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家乡的变化,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调查活动,培养学生与同学合作和社会实践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为家乡发生巨大的变化而自豪,激发学生产生为家乡做贡献的愿望.。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社会调查,了解家乡的变化,关教学重点、难点心家乡的发展变化.。
【教学难点】
通过调查活动,培养学生与同学合作和社会实践的能力.。
1、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搜集一些关于家乡变化方面的资料;
2、教师帮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调查方案,让学生根据当地实际和学生的兴趣确定,选择近些年来当地发展变化显著的方面进行调查,并把调查结果记录下来.。
导入新课
(给同学们展示图片“石家庄旧貌”和“50年代华北药厂外景”.。)
小结:这都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我们要代代相传.。
三、我的家乡会更好
活动四:展望家乡的未来
1、你能大胆设想一下家乡的明天会变成什么样子吗?请同学们先闭上眼睛想一想,想好后在组内说一说.。
2、学生畅谈明天的家乡.。如:家乡的房子会变得更加美丽,家乡的道路会更加宽阔,家乡的设施会更加完善,等等.。
3、从你们的描述中,我能感觉到未来家乡的美好,如果能把她画下来,就更好了.。你能把她画下来吗?(学生画未来的家乡)
老师:同学们,大家知道这两幅图片展示的是什么地方吗?
学生:(略)
老师:这两幅图片展示的是“石家庄旧貌”和“50年代华北药厂外景”,大家是不是有点不相信呢?
学生:(略)
老师:我们再欣赏几幅今日石家庄城市的新貌图片.。(让大家欣赏图片“石家庄城市新貌”、“石家庄夜景”和“石家庄的交通”.。)
老师:大家是不是感觉石家庄的变化很大呀?
学生:(略)
老师:石家庄在变,我们的家乡也在变,课前我们大家对当地某些显著变化做了社会调查,大家都是怎样调查的呢?都调查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呢?我们大家下面分小组进行一下交流.。(过渡)
讲授新课
1、我家门前新
老师:同学们,大家刚才交流了一下家乡变化的社会调查情况,大家都是怎样调查的呢?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了解了家乡的变化,我们生在家乡,长在家乡,即便有一天,我们不得不离开生我养我的土地,但我们的心永远停留在这一方故土上,让我们一起为家乡美好的明天努力!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