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语文《语文主题性学习:心有梦想 春暖花开》教案
2024年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范本(3篇)

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范本一、指导思想二、教学目标1、学习本册书上的课文,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掌握七年级(上)阶段要求掌握的生字词的音形义,并学会运用;指导学生理解课本中的文章的主题含义和丰富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掌握常用的学习语文的方法,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3、培养学生语文朗读能力,使之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为培养学生语文语感打下基础。
4、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中贯穿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阅读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外读物,增加阅读量,并初步具有欣赏优秀作品的能力。
三、教学措施(一)关于课堂教学首先,要注意教学目标的整合性。
传统的目标设计有重结论轻过程、重认知轻情感、重智能变化轻心理体验。
新课程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的有机结合。
其次,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要使语文课由单一转向综合,由平面转向立体,由封闭转向开放,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第三,要注意教学方式的互动性。
要实现由少民主、不平等、单向传输向师生的和谐、民主、平等、互动转变。
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
第四,要注意教学过程的活动性。
尽可能把过去由自己包办的讲解、提问转化设计成学生的多种活动,不仅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而且让他们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掌握知识,并融会贯通,烂熟于心。
活动要实在,体现学科特征,活动要有目标,有监控,有评价。
第五,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性。
应引进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使学生从单一枯燥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去领略课堂里的精彩世界,要增强语文课的`吸引力,加速学生认知过程,促进认知的深化。
课件使用要突出问题提示、资料展示。
第六,要注意教学组织形式的灵活性。
要在课堂教学中想方设法组织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
《随心唱响春暖花开》学历案-初中音乐人音版九年级上册

《春暖花开》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学习主题为“初中音乐课程《春暖花开》”,以赏析经典音乐作品,感受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为主题,通过音乐的学习与体验,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春暖花开》的创作背景及词曲作者。
(2)掌握歌曲的基本旋律与节奏,能跟随音乐进行简单的歌唱与律动。
(3)了解春天的相关音乐元素,能够描述春天给人带来的情感体验。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听、唱、奏、赏等多种方式,提升学生的音乐感受力与表现力。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使用乐器进行简单的演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音乐欣赏,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2)在集体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
三、评价任务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积极性及音乐表现能力。
2. 作业评价:评价学生对歌曲的掌握程度及音乐创作尝试的完成情况。
3. 小组合作评价:对小组内学生合作情况进行评价,包括合作态度、协作能力等。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回忆春天的景象,激发学生对春天的情感体验。
2. 新课呈现:介绍《春暖花开》的创作背景及词曲作者,播放歌曲让学生感受旋律与节奏。
3. 歌曲学习:分节教学歌曲,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基本旋律与节奏,通过听唱、跟唱等方式学习歌曲。
4. 乐器演奏:介绍简单乐器,如口琴、小提琴等,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演奏。
5. 小组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歌曲的演唱或乐器的演奏。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强调春天的音乐元素及音乐对情感的表达作用。
五、检测与作业1. 检测:通过课堂小测验或个人表演的方式,检测学生对歌曲的掌握程度及音乐表现能力。
2.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如让学生自主创作一首关于春天的歌曲或进行乐器的创作尝试等。
六、学后反思1. 教学反思:教师应对本课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与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春创新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春创新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春创新教案第【1】篇〗一、朗读师:今天学习《律诗二首》。
这课咱们没上过,把两首诗放在一起上,会有另外一种韵味在里面。
诗歌最重要的学习方法是朗读。
老师板书:朗读下面请两位同学将《春望》和《过零丁洋》分别读给老师听一下。
1、生甲朗读《春望》;生乙朗读《过零丁洋》2、老师评价指点3、学生齐读《春望》《过零丁洋》师:读文言诗词,重要的是吟读。
(板书:吟)吟读,是按照诗的个性来读,按照自己的体会来读。
要读得比较慢,有时候有拖音。
吟读和朗读的味道可不同啦。
你们听老师把《春望》吟读一遍。
(老师示范吟读《春望》)师:你们看,吟诗和朗读,吟读的味道就是足一点。
下面请同学们学着吟读《春望》。
(学生大声地自由吟读《春望》)师:“深、心、金、簪”是押韵的。
(学生齐吟《春望》)师:评价吟读的效果,对重点的句子作好指导,然后:再次吟读《春望》师:同学们带着这种体会,揣摩揣摩,自己吟读《过零丁洋》。
学生自由吟读——老师请一女生吟读《过零丁洋》——老师评价指点吟读——齐声吟读二、译读老师板书:译读师:大家不要以为“译”很容易,老师给你们出个难题,什么叫译读呢?[以诗译诗,译出来的现代文也要有点韵脚,也要像一首诗]。
下面请同学们做一下“预备动作”,将两首诗的注释好好读一下,然后根据注释口头翻译课文。
(学生们各自进行译读活动)师:现在咱们再做一个“预备动作”,老师先以《春望》为例进行示范。
大家读,老师译,注意听老师对“押韵”的处理。
(学生吟读一句,老师示范一句)生: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师:国都已破,山河依旧,那春天的京城呀,满目荒凉,杂草丛深。
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师:感伤时事,鲜花流泪,那清脆的鸟鸣声呀,如泣如诉,闻而惊心。
生: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师:漫天烽火,阳春三月,那漫漫的长道呀,一封家书,片纸万金。
生: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师:缕缕白发,越搔越短,那稀疏的白发呀,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1.2《少年有梦》教案+导学案

第2课时少年有梦1 教学分析教学重点:有梦就有希望教学难点:努力就有改变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视频《孩子,你的梦想是什么》。
2.师导入:看了视频中的梦想,大家都开心一笑,那么同学们,你们有梦想吗?你的梦想是什么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一课第2课时《少年有梦》(板书课题)3.解释少年:指人大约十岁到十五岁这个阶段少年儿童,也就是少男少女。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有梦就有希望1.梦想的含义梦想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它能不断激发我们生命的热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
2.梦想的重要性正如奥斯特洛夫斯基形象地把理想比作一个人心中的“发动机”一样,有了这个发动机,人就有了巨大的前进动力。
(1)这段话中你能得出梦想的重要性吗?(2)你的梦想是怎样的?如果梦想不能实现,梦想还有意义吗?教师总结:如果梦想不能实现,梦想还有意义。
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
有梦想,就有希望。
它能不断激发生命的热情的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
3.朗诵《我为少男少女们歌曲歌唱》(1)何其芳的这首诗,让你想到了什么?提示:少年需要梦想。
少年的梦想,是人类天真无邪、美丽可爱的愿望。
它虽然总是和现实有一定距离。
有时甚至不切实际,但是人类需要这样的梦想,因为有了这样的梦想,才能不断地进步和发展。
4.少年的梦想的特点材料一海伦·凯勒有这样的一句非常形象而生动的话:“当一个人感觉到有高飞的冲动时,他将再也不会满足于地上爬。
”盲聋哑集于一身的她,毕业于哈弗大学,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奔走呼告,建起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被评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
(1)海伦·凯勒的经历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提示: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
材料二周恩来在青少年时代,就富有革命理想,立志为兴我中华而读书。
1910年,12岁的周恩来,跟随伯父到东北奉天,先在铁岭银冈书院读了半年书,后来,转入奉天东关模范学堂读书。
有一次,老师提出“为什么读书”的问题要同学们回答。
2023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5篇

2023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5篇2023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5篇1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的教育方针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为指导,以七年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为依据,认真组织教学,努力体现课程标准的精神。
二、学生基本情况。
本期担任初一语文教学。
从学生的升学会考情况来看,学生的语文成绩和语文素养很不乐观。
学生语文上优秀率的不到10%,且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都不高,自主探究合作的能力也不行,因此本期语文教学的道路可谓任重而道远。
但即使如此,我仍将坚持按照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认真工作,着眼于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力求为国家培养有用的人才。
三、教材分析:1、本册教科书共7个单元30课,其中精读课文16课,略读课文(标__号)14课。
其中包括5个现代文单元,每单元4课。
第一单元记事,第二单元写人,第三单元写景,第四单元小说,第五单元童话与科幻。
从文体上看,这五个单元都可归入记叙性文体一类。
两个文言诗文单元,每单元5课,大多数课文也都可以归为记叙性文体。
另外还有《名著引读》《汉字的形体》《常用标点符号用法》等三个附录。
2、写作分整篇写作、片段写作和课外练笔。
整篇写作安排了七次,片段写作结合课后“思考与练习”每单元安排一两次,课外练笔要求学生形成习惯。
口语交际集中安排7次,分散的口语交际活动在课后“思考与练习”中也有适当安排。
3、综合性学习安排3次,内容涉及学习查阅资料、调查社会用字、探究现代科技给人类带来了什么等。
4、写字集中安排了2次,内容涉及复习正楷字,初步了解行楷字最基本的笔画组合柜律,分散的写字练习结合课后“思考与练习”,每单元安排一两次。
5、单元目标第一单元:叙事性的散文单元。
目标是: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引导他们开展实践活动。
教学设计:先对作者作一介绍,以引起学生对课文的重视,激发他们的兴趣。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春》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春》课文原文及教案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这安静而和平的夜。
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
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逐步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
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
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篇二】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春》教案1课文目标: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相关部分,感受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教学教案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2)理解诗歌中的意象、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3)了解诗人海子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感受诗人的情感世界。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2)学会欣赏诗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3)学会抒发自己的情感,尝试创作诗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情感。
(2)理解诗人的理想与追求,激发学生追求梦想的勇气和信心。
(3)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关注他人的幸福与成长。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朗读与背诵。
(2)诗歌中的意象、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的分析。
(3)诗歌主题和意境的探讨。
难点:(1)诗歌中深层次含义的理解。
(2)诗歌创作技巧的掌握。
1. 导入新课(1)介绍诗人海子的生平事迹和诗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让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欣赏(1)分析诗歌中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谈谈对诗歌的感受。
(2)引导学生珍惜生活、热爱大自然。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四、课后作业1. 背诵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2. 写一篇关于诗歌主题和意境的短文。
3. 尝试创作一首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
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2024年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4篇)

2024年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一、学生概况与教学挑战在当前学期,本人所负责的初一七班中,包含十余名彝族学生。
通过入学考试成绩分析,发现该班____名学生成绩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在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上,学生普遍较弱,尤其是拼音和朗读能力不足,这为教学工作带来了不容忽视的挑战。
针对这一情况,本学期语文教学将遵循部编教材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方面,重点强化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发言提问等;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材特点与教学目标本学期,我们使用的教材为部编教材人教版____版,____年新印刷的版本。
与旧版人教版教材相比,新版教材在篇目上进行了大幅调整,删减和新增各占一半。
新版教材的编排理念更注重学生的人文体验,特别是阅读部分的编排,遵循“三位一体”的原则,即教读课文、自读课文与课外阅读相互联系、互为补充,旨在构建完整的阅读体系,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体现语文的“工具性”。
教材共六个单元,22课,涵盖多种文体,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且具有明显的梯度。
每个单元都设定了明确的学习目标,练习内容螺旋上升,各有侧重。
三、教学方法与措施1. 营造轻松、活泼的自主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知识,在生活中领悟道理,开启美好的语文学习之旅。
2. 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并可通过课外朗读比赛或演讲比赛等形式,促进生生交流。
3. 成立合作学习小组,实施培优辅差策略,加强学生间的合作能力,让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帮助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共同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
4. 安排早自习让学生背诵必背内容或预习课文。
5. 每日布置适量的写字作业。
四、教学进度安排鉴于需要补充学生基础知识,尤其是拼音教学和语文学习方法,第一单元将安排____周时间;第二至第六单元每个单元安排____周时间;中间有两周假期;期末复习预计____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