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对待批评 提升为人处世的品味
正确对待批评 提升为人处世的品味

正确对待批评提升为人处世的品味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8日11:09来源:求是理论网作者:我要评论字号:【大中小】【打印】有了缺点毛病,受到领导或同志的批评,这是很正常的事。
但有的同志却不能正确对待,感到丢了面子,抬不起头来,担心影响进步,以致背上思想包袱。
应当说,受批评固然是不愉快的事,但坏事可以变成好事,批评的压力可以变成继续前进的动力,其关键是调整好自己对待批评的心态。
听不进批评的心理障碍。
具体表现在“两个四种”心理障碍上。
即:一是以发生在过去的同类问题错误没有受到批评和处理为由而不愿意接受批评教育,或我也不应该受到批评;二是以自己工作很辛苦,对单位有贡献为由,可以将功补过而不接受批评;三是借故自己是为了单位、为了工作或为了大家而犯的错误为由而不接受批评教育;四是以领导或同志批评教育的场合不对、态度不好,甚至以领导有某方面的问题为由而不接受批评教育。
还有的是,在听取批评教育时,存在“四个听得进、四听不进”的现象,即听得进主官或“一把手”的,听不进副职的;听得进分管或直接领导的,听不进其他领导或科室领导的;听得进有权有势的,听不进无职无权的;听得进科室领导的,听不进一般同志的,等等。
良药苦口利于病”。
有的同志受到批评,往往以为是领导和同志跟自己过不去,因而产生怨恨泄气等情绪。
其实,这些同志对批评缺乏正确的认识。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前苏联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有一句名言:“批评,这是正常的血液循环,没有它就不免有停滞和生病的现象。
”一个同志有了缺点错误,给予必要的批评甚至处分,是对个人成长和部队建设负责的表现。
批评对人的帮助、挽救、促进作用,是其他方法和手段所不能代替的。
批评是治病救人的“手术刀”。
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说过:“只有什么事也不干的人,才不臻于犯错误。
”因此,对每个人来说,都有一个怎样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问题。
批评就好比医生给病人治病,是针对人们思、言、行上存在的“病灶”进行的,目的是要把病治好。
对待批评的正确态度

对待批评的正确态度
对待批评的正确态度
当你被批评时,你需要保持正确的心态,以此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表现。
以下是一些建议,可以帮助你应对批评:
一、接受批评
接受批评有时并不容易,但很多时候,批评并不是要责备我们,而是要提醒我们注意某些事情,所以,不要被批评吓到,要勇于面对,把它当成一件有价值的事情去接受。
二、反省自己
客观地反省自己,思考自己是否真的有遗漏或者有改进的空间,分析自己的工作有哪些疏漏,以及如何改进。
三、调整心态
在遇到批评时,除了冷静地客观自我反省之外,还要调整心态,不要因为批评而心态涣散,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让自己变得更好。
四、记录下来
当受到批评的时候,应该认真记录下来,批评是一种警醒,可以提醒我们以后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当有机会改进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尽快改进。
总而言之,不管批评多么尖锐,只要接受了,就要认真反省,调整心态,以及记录下以待改进,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水平。
- 1 -。
如何学会接受和处理批评促进个人成长

如何学会接受和处理批评促进个人成长在个人成长的过程中,接受和处理批评是十分重要的。
尽管批评可能会给人带来不愉快或不舒服的感觉,但它却是帮助我们认识自己、改正不足、提高自我能力的利器。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些关于如何学会接受和处理批评以促进个人成长的方法和技巧。
一、认识批评的价值批评并不总是一种负面的反馈,相反,它是他人对我们行为和表现的观察和评价。
接受和理解这些观点可以增进我们的认知和成长。
因此,我们应该将批评视为一种机会,而不是一种攻击或负面情绪的来源。
二、保持开放的心态当他人对我们提出批评时,我们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
不要将自己封闭起来,拒绝听取别人的意见。
相反,要倾听并接受他人的反馈。
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完全赞同批评,而是要善于倾听不同的声音,从中寻找改进的空间。
三、深入分析批评除了接受批评,我们还需要对其进行深入分析。
了解批评的背后含义和出发点是十分重要的。
有时候,批评可能并不准确或不完全了解情况,因此我们需要冷静地思考,辨别批评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同时,也要反思自己的不足,并找出改进的方法和途径。
四、保持客观和理性在接受和处理批评时,我们需要尽量保持客观和理性。
不要过于情绪化或冲动地做出回应。
情绪化会干扰我们的判断和思考,阻碍我们正确处理批评的能力。
因此,要尽量冷静下来,在理性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和回应。
五、寻求反馈和建议除了接受他人的批评,我们还可以主动寻求反馈和建议。
与他人交流,了解自己的不足和发展空间。
这样可以让我们不断改进和提高,推动个人成长。
六、自我反省和总结接受批评并不仅仅是听取他人的声音,更重要的是进行自我反省和总结。
反省自己的言行,寻找自己的不足和不足之处。
在此基础上,制定改进计划,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七、感谢和反馈在接受批评后,不妨向批评者表达感谢之情。
感谢他们花时间和精力对我们提出批评并给予反馈。
同时,接受反馈后,我们也可以给予批评者一些反馈,告诉他们我们如何针对问题进行改进和发展。
青少年成长:面对批评的正确态度

青少年成长:面对批评的正确态度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的人生经历和态度对于一个人的性格、价值观和行为方式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阶段,面对批评是一种常见的经历,正确地处理批评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批评的重要性。
批评是一种反馈,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指导我们如何改进和提高。
批评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
因此,面对批评时,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去接受它,而不是排斥或抵触。
其次,我们需要学会正确地处理批评。
首先,我们需要认真倾听批评的内容,不要急于反驳或抵触。
其次,我们需要分析批评的合理性,看看批评是否有道理,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如果批评是有道理的,那么我们应该虚心接受并努力改正。
如果批评不合理或不准确,那么我们可以礼貌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同时保持开放的心态去接受他人的观点和意见。
另外,我们还需要注意在面对批评时保持积极的心态。
在面对批评时,我们应该避免过度自责或自卑情绪的产生。
我们应该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我们需要做的是不断学习和成长,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同时,我们也应该保持自信和自尊,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和挑战,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最后,我们需要学会从批评中吸取教训并转化为实际行动。
批评不仅仅是一种反馈和指导,更是一种机会和挑战。
我们应该从批评中吸取教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寻求改进的方法。
同时,我们也应该将批评转化为实际行动,将其转化为自我提升的动力和机会。
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我们才能真正实现自我成长和提高。
总之,面对批评的正确态度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去接受批评,认真倾听、分析并表达自己的看法;同时保持积极的心态,避免过度自责和自卑情绪的产生;最后将批评转化为实际行动,将其转化为自我提升的动力和机会。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学会自我反思和调整,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而努力奋斗。
如何积极面对批评

如何积极面对批评批评是一种人际交往中不可避免的社交现象。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不断受到各种批评的影响:它可能来自我们的老师、同事、家人、朋友,甚至是不认识的陌生人。
无论批评的来源如何,它都可以被看作是对我们行为、外貌、信仰等方面的反馈。
如何积极面对批评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以下是我从自己的经验和阅读中得出的一些建议。
首先,要理性看待批评。
批评往往是基于批评者的主观看法和经验,但并不一定是事实。
我们需要保持理智,不要将批评当成绝对真理并立即接受或反感。
相反,我们应该考虑批评者的出发点和批评的内容,看看其中哪些地方可以作为改进的方向。
例如,如果老板批评你工作做得不够出色,你可以思考你的工作方式是否能够得到提高,或者是否需要学习新技能。
或者,如果一个朋友批评你过于自私,你可以思考如何分享和关注他人,以改善这种情况。
其次,我们需要学会区分建设性的和消极的批评。
建设性的批评是指针对我们的错误或缺点提出的合理和有用的建议,旨在帮助我们改进。
消极的批评则是毫无建设性的指责和攻击,没有什么实际价值。
有时批评反映出批评者的情绪或个人偏见,而不是有关我们自身的问题。
我们需要学会区分这两种批评的性质,对建设性的批评表示感谢并努力改进,而对消极的批评则不予理会。
第三,我们需要适当地表达自己。
有时候,当我们接受批评时,我们会产生自卑感或沮丧。
为了缓解这种情绪,我们可以试着用适当的方式表达我们自己,让别人知道我们理解自己的缺点并正在努力改进。
例如,我们可以说:“谢谢你提出这些问题。
我知道我在这方面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但我会尝试去做的更好。
”这样不仅可以平复批评带来的情绪,还可以显示出我们对自己的理解和积极性。
最后,我们需要保持开放的态度。
批评往往挑战了我们对自己的认知和信念。
我们需要保持开放的态度,学习新的想法,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
批评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认清自己,以及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自我意识。
通过积极面对批评,我们可以不断成长和进步。
学会正确对待批评和建议的态度

学会正确对待批评和建议的态度批评和建议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人际关系中,我们都会接受到来自他人的批评和建议。
然而,如何正确对待这些批评和建议,对于我们个人的成长和进步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心态调整、客观对待和积极改进等方面探讨学会正确对待批评和建议的态度。
一、心态调整在接受批评和建议之前,我们首先需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要明白批评和建议并不是针对我们个人的攻击或指责,而是他人对我们行为、思维或表现的观察和评价。
因此,我们要学会将批评和建议与个人情绪分离开来,保持冷静的心态。
其次,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批评和建议是一种提高自己的机会。
通过接受他人的反馈和意见,我们可以发现自己不足之处,并有机会改正和改进。
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足之处,学会接受他人的意见,并对自己进行反思,将有助于我们不断进步。
二、客观对待接受批评和建议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保持客观的态度。
首先,要认真倾听对方的意见,不要在对方发表之前就做出反驳或评价。
通过仔细倾听,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对方的观点,并找到问题所在。
其次,我们需要冷静地分析批评和建议的合理性。
并非所有的批评和建议都是正确和适用的,有些可能是主观臆断或缺乏基础支撑的。
我们应该将批评和建议与自身的情境和背景相对照,判断其是否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最后,要学会从批评和建议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反馈,都是我们成长的机会。
通过总结经验和教训,我们可以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三、积极改进接受批评和建议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进自己。
因此,在接受批评和建议后,我们要采取积极的行动来改进自己。
首先,要进行思考和反思,提出自己对于问题的看法和解决方案。
其次,要制定实际的行动计划,并且付诸实践。
通过坚持努力,我们能够看到自己的改进和进步。
此外,在改进自己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寻求他人的帮助和意见。
借助他人的经验和知识,我们可以更加高效地进行改进。
与他人共同工作和探讨,不仅可以改善自己,还能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如何接受批评和展示你的优秀品质

如何接受批评和展示你的优秀品质卓越的表现需要良好的品质和卓越的工作能力。
无论我们的工作是什么,我们都需要关注我们的品质,并确认我们的工作品质的高度,尽最大极限展示出我们的核心素质和工作特点。
而在职业生涯中,难免会遭到领导、同事、客户或外界的多方面批评。
如何好好接受批评,并展示出我们的优秀品质,是我们需要掌握的一项关键技能。
1. 接受批评的心态首先,接受批评的心态是我们需要调整的重要方面。
当我们遭受批评时,我们思维方式中的主导因素为利益或者是情感,我们很难理性客观地看待批评。
因此,我们需要尝试从领导或其他人的角度来看待自己的工作,承认自己存在的局限性,努力挖掘复盘自己的表现,同时也要尝试去感受那些给自己提供建议的人所传达出来的信息,寻找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工作能力。
2. 积极展现优秀品质其次,积极展现优秀品质也是接受批评的重要部分。
在接受批评的时候,我们需要展示自己对于工作的热情和敬业精神。
同时,我们也需要体现出我们的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并且是能够及时解决工作上的问题。
这些优秀品质都是大家需要时刻保持的,让别人不断地看到这些优秀品质的展现,从而积极带领他人。
3. 保持自信和积极的心态最后,我们需要保持自信和积极的心态。
在接受批评时,我们往往会因为批评而产生负面情绪,这样会导致我们自信心的下降,并后悔自己的错误。
但是,我们需要清晰地理解,批评是帮助我们提高自己的机会。
与其沉溺于负面情绪,我们需要思考自己的问题,用乐观的态度去寻找解决的办法。
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态,不断完善自己的工作品质,才能更好地展示出我们的核心素质和工作特点。
总之,接受批评和展示自己的优秀品质是一个学习和成长的过程。
在职业生涯中,我们不应避免接受批评,而是通过掌握正确的心态,积极展现我们的优秀品质,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学会正确对待批评和表扬成就更好自己

学会正确对待批评和表扬成就更好自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批评和表扬无处不在。
不论是在学校、工作场所,还是在家庭中,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形式的批评和表扬。
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意识到正确对待批评和表扬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本文将探讨如何正确对待批评和表扬,以实现个人成长和提升自我。
一、理解批评的价值批评往往被视为一种负面的经历,很多人对批评持有抵触情绪。
然而,批评实际上是一种宝贵的反馈机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不足并进行改进。
首先,我们应该学会接受批评并保持冷静,不要因为批评而产生情绪化的反应。
其次,我们要学会倾听批评背后的意图,明确批评者的出发点和目的,理解批评意见的合理性。
最后,我们要积极吸收批评,努力改正自己的不足,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二、正确回应批评对待批评的态度和回应方式同样重要。
首先,我们要以积极的心态接纳批评,并且感谢批评者对我们的关注和建议。
其次,我们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和不足。
第三,我们应该寻求帮助和建议,向批评者请教如何改进和提升自己。
最后,我们要持久地跟进批评反馈,确保我们能够真正改正错误并取得进步。
三、正确对待表扬与批评相反,表扬常常被人们所接受和欢迎。
然而,我们也需要正确对待表扬,以免过度依赖他人的认可而失去自我。
首先,我们要保持谦虚和自信的心态,不因表扬而骄傲自满。
其次,我们要客观评估表扬的真实性和合理性,避免迎合他人的意见而违背自我。
第三,我们应该学会欣然接受表扬,但不要过分依赖他人的肯定,而是积极地寻找自我成长和进步的动力。
四、批评和表扬的平衡对待批评和表扬,我们要保持一个平衡的态度。
批评和表扬是相辅相成的,都可以帮助我们实现个人成长和提升自我。
我们应该从批评中寻找改进的方向,从表扬中获得自信和动力。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自我批评和自我表扬,不断激励自己向更高的目标努力前进。
总结起来,学会正确对待批评和表扬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积极接受和倾听批评,从中汲取教训,不断完善自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对待批评提升为人处世的品味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8日11:09
来源:求是理论网作者:
我要评论
字号:【大中小】【打印】有了缺点毛病,受到领导或同志的批评,这是很正常的事。
但有的同志
却不能正确对待,感到丢了面子,抬不起头来,担心影响进步,以致背上思
想包袱。
应当说,受批评固然是不愉快的事,但坏事可以变成好事,批评的
压力可以变成继续前进的动力,其关键是调整好自己对待批评的心态。
听不进批评的心理障碍。
具体表现在“两个四种”心理障碍上。
即:一是
以发生在过去的同类问题错误没有受到批评和处理为由而不愿意接受批评教育,或我也不应该受到批评;二是以自己工作很辛苦,对单位有贡献为由,
可以将功补过而不接受批评;三是借故自己是为了单位、为了工作或为了大
家而犯的错误为由而不接受批评教育;四是以领导或同志批评教育的场合不对、态度不好,甚至以领导有某方面的问题为由而不接受批评教育。
还有的是,在听取批评教育时,存在“四个听得进、四听不进”的现象,即听得进主
官或“一把手”的,听不进副职的;听得进分管或直接领导的,听不进其他领
导或科室领导的;听得进有权有势的,听不进无职无权的;听得进科室领导的,听不进一般同志的,等等。
良药苦口利于病”。
有的同志受到批评,往往以为是领导和同志跟自己过
不去,因而产生怨恨泄气等情绪。
其实,这些同志对批评缺乏正确的认识。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前苏联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
斯基有一句名言:“批评,这是正常的血液循环,没有它就不免有停滞和生病
的现象。
”一个同志有了缺点错误,给予必要的批评甚至处分,是对个人成长
和部队建设负责的表现。
批评对人的帮助、挽救、促进作用,是其他方法和
手段所不能代替的。
批评是治病救人的“手术刀”。
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说过:“只有什么事也不干的人,才不臻于犯错误。
”因此,对每个人来说,都有一
个怎样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问题。
批评就好比医生给病人治病,是针对人
们思、言、行上存在的“病灶”进行的,目的是要把病治好。
有缺点毛病的同
志受到批评后,就会在思想上引起震动,促其认识错误、吸取教训、改掉毛病,进而变成一个健康的、有益于人民的人。
批评是人生道路的“修偏仪”。
恩格斯说:“无论从哪方面学习,都不如从自己所犯惜误的后果中学习来得
快。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何况青年人由于阅历不丰富,思想及理论修养不够,缺乏经验,在前进道路上难免发生主客观不相符的情况,或做出一些不该做的事。
组织、领导、同志及时给予批评,甚至对错误严重的同志给予必要的处分,正是要把这些同志从偏差和错误上拉回来,端正其人生道路上的前进方向。
受了批评处分,有利于有缺点错误的同志清醒头脑,在今后遇到类似的情况时,可以警示自己,主动预防和避免犯同类错误,防止重蹈覆辙。
批评是维护纪律的“助推器”。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任何单位、办任何事情,都必须有规矩守纪律。
家有家规,乡有乡规,厂有厂规,国有国法,军有军纪。
我军的纪律是建立在自觉基础上的铁的纪律,无论任何人违反了纪律,都必须坚决纠正,包括给予必要的批评处分。
如果光是提倡怎么做,而对那些违反的同志不给予批评乃至处分,就不能维护纪律的严肃性和遵守的自觉性。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对待批评呢?起码要做到以下几点:勇于接受批评。
勇于接受批评,是改正缺点毛病、争取更大进步的必由之路。
那么,如何正确对待和勇于接受批评呢?一要“闻过则喜”。
一棵树长了多余的枝杈,只有及时修剪,才能长成栋梁之材。
一个人有了缺点毛病,只有敢于正视现实,诚恳接受批评,才能清除身上的“细菌”和污垢,从而成长为“四有”新人。
有句话叫“脊背上的灰自己看不见”,有了缺点毛病,就好比脊背上有灰尘一样,往往自己看不见,而旁观者就看得比较清楚。
如果不让领导和同志批评指正,帮助“拍打脊背上的灰尘”,怎能保持肌体的健康呢?从这个意义上认识批评,就应当抱着“闻过则喜”的态度,十分欢迎领导和同志经常给自己“拍打拍打”,即使“拍打”得重一点也应愉快接受下来。
二要勇于承认错误。
有的同志受到批评时,往往态度不冷静,不注意认真反省,急于辩解和开脱自己,这是对自己缺乏严格要求的表现。
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不妨先冷静地把批评接受下来,严格认真地检讨和反省自己,老老实实地承认错误,并作出真诚的检查,这比辩解要强百倍。
即使确有解释的必要,也要承认错误先检讨,然后找适当的场合和时机再说明情况。
如著名的雷锋式战士王杰,有一次利用休息时间去帮邻近的一位老大爷喂牲口,他顾不得一天施工的劳累,一口气干了四十多分钟,帮老大爷挑满了一缸水,铡了一百多斤草。
谁知刚回到班里,就挨了班长的批评,说他组织纪律性不强,外出不请假。
王杰开始感到做了好事还挨批评,实在太冤枉,心里不是滋味。
后来他认真想一想,感到班长的
批评是有道理的,自己外出不请假,违反了纪律,尽管是为群众做好事,也应该批评。
于是,王杰在班务会上主动检讨了错误,并恳请班长今后对他要求更严些。
王杰同志严以律己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三要严于解剖自己。
这是勇于接受批评的内在动力。
古人曰:“自知者明”,意思是说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人才算聪明,这是颇有哲理的。
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曾经引用过曾子的一句话,叫做“吾日三省吾身”,就是说一天要几次反省自己,看有什么做得不对的地方。
在受到批评的情况下,更应该严于解剖自己,认真检讨和反思缺点错误,敢于把“刀子”指向自己的痛处,这样才能真正与缺点错误一刀两断,从而获得新的进步。
我们党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严于解剖自己、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光辉典范。
周恩来同志生前经常讲自己的缺点,说:“有错误要逢人就讲,既可以取得同志的监督帮助,又可以给同志以借鉴。
”在晚年,他还说要“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
”
陈毅同志一生光明磊落,也经常用自己在参加革命初期因缺乏经验而走过的一些弯路来教育干部。
他在63岁生日时,写下了这样感人肺腑的诗句:“中夜尝自省,愧悔难自文。
还是鼓勇气,改正再前行。
灵魂之深处,自掘才可能。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能认真地进行自我批评,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严于解剖自己,不努力清除自己思想上的尘垢呢?
坚决改正缺点。
受到批评,光勇于接受还不够,还要能坚决改正缺点毛病,而不能“虚心接受,屡教不改”。
要把批评当作动力,放下包袱,轻装上阵,继续前进,这才是批评的目的,是领导、同志们的希望所在。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能否达到批评的目的,最终要取决于被批评同志的内因。
一要变压力为前进的动力。
一个人有了缺点毛病,甚至犯错误,受到批评后,自己感到惭愧、内疚、悔恨,吃不香、睡不着,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如果犯了错误还持满不在乎的无所谓态度,那将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滑越远。
不错,列宁曾讲过“年轻人犯错误,上帝都会原谅”,但那是从总体上就年轻人发展的趋势是好的而言。
作为个人,应严于律己,对待自己的缺点错误,决不姑息迁就,而应防微杜渐,一点一滴都不放过。
同时,我们也不能因为犯了一点错误就背上思想包袱,对进步和前途丧失信心。
鸟的翅膀挂上重物就难以高飞,鱼的尾巴拴上重物就难以畅游,人的头脑若是压上沉重的思想包袱就不可能顺利前进。
我们应该懂得,错误在一定的条件下也能变成好事,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使我们比较快地聪明起来
了,我们的事情就办得好一些。
”因此,面对批评,我们要抛弃的是自己的缺点毛病和思想包袱,要加以利用的是从压力转换来的动力。
二要找准并正确吸取教训。
受到批评,一般来讲总有教训可找。
有时候,反面教训比正面经验更能教育人,更有利于促进人们成长进步。
在这里,其关键是找准教训。
有的同志往往从消极的方面找教训,如“今后要多栽花,少栽刺”;“多说好话,少提意见”等,这样找出的教训会把自己引向歧途。
为了把教训找准,我们一定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出发点,既对自己负责,又对工作、对部队建设和人民利益负责;要善于倾听领导和同志们的意见,请大家帮助自己把教训找准;要对照做得好的同志,看看自己的差距和教训在哪里,这样才有利于切实改正自己的缺点毛病。
三要用实际行动消除偏见。
受到批评,领导和同志们大多会给予热情帮助,但有时也会遇到少数同志的冷嘲热讽和另眼看待。
出现这种情况并不奇怪,因为一个人的缺点毛病在别人印象里不容易一下子消除,有时人们还会由于心理上的定势,较长时期地对有缺点毛病的同志存有偏见,这在心理学上叫“光环效应”。
克服这种“光环效应”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真正吸取教训,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用实际行动将功补过。
这样,冷嘲热讽就会变成理解鼓励,另眼相看就会变成刮目相看。
能够忍辱的人,才能成为大人物。
如果不能像饮甘露一样忍受恶毒的辱骂,就不能是最有智慧的人。
不为羞辱所动者,能冷静地发现事物中的好处;不为羞辱所动者,能谨慎地避免可能发生的危机;不为羞辱所动者,能昭示出杰出的人格。
忍辱不是一种无能,真正具有忍辱修养的人,从他的身上会爆发出一种非常强大的价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