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与开封》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0-2021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综合及答案 (2)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小题。
九日水阁(宋)韩琦池馆隳摧古榭荒,此延嘉客会重阳。
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
酒味已醇新过熟,蟹螯先实不须霜。
年来饮兴衰难强,漫有高吟力尚狂。
【注释】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也就是传统的重阳节。
这一天既要登高怀远,也有以菊花配螃蟹的饮食习俗。
韩琦: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
北宋政治家、词人。
这首诗作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秋。
诗人正在京中任右仆射,可谓官隆位显。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七言绝句首联两句很好地照应了标题,“池馆”“古树”照应“水阁”,“重阳”照应“九日”。
B. 颔联两句对仗整,以“老圃”对“黄花”,“秋容”对“晚节”,“淡”对“香”。
这两句从正面写九日赏菊。
C. 颈联写新酿的美酒已经很熟,味道醇厚芬芳。
螃蟹早就长得肥嫩,不必再等秋日的寒霜。
D. 整首诗歌体现的并不是在秋色里持续的的消沉,而是在一片肃杀的秋景之中强调一种高洁的人品。
(2)这首诗塑造出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答案】(1)A(2)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淡泊宁静、晚节弥坚、豪情满怀的诗人形象。
①首联两句写诗人住处的水阁古榭虽倾颓破败也不介意,还高兴地在那里宴请嘉宾欢度重阳,表示诗人生活俭朴,不尚奢华。
这是从外在的表现来写的。
②颔联两句借赞颂重阳时节,菊花虽晚开而尤为芬芳,以“黄花晚节香”喻晚节可贵,要注重晚节。
这是从内在的精神实质来写。
③尾联两句写此时作者年事已高,然而他从心底里并不服老,自己酒量虽衰,诗情却不减当年的豪情逸兴。
【解析】【分析】(1)A项,“这首七言绝句首联两句很好地照应了标题”错误,“七绝”应为“七律”。
故选A。
(2)第一句写池馆园林荒凉的感觉,与第三句“秋容淡”相呼应。
第二句点出九日宴会之事,虽然池馆倾圮。
台榭荒芜,却有嘉客来助成重阳雅集,环境虽然荒僻,人的兴致却很高,表示诗人生活俭朴,不尚奢华。
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第一高级中学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模拟试题

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第一高级中学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模拟试题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寻春①苏轼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江城白酒三杯酽②,野老苍颜一笑温。
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③。
【注】①题目为编者所加,原诗仅有诗前小序。
此诗作于元丰五年(1082)诗人被贬黄州期间。
②酽,yàn,(汁液)浓;味厚。
③招魂,即《楚辞·招魂》。
传说宋玉因屈原信而见疑、忠而见弃,作《招魂》讽谏怀王,希望他能悔悟,及时召回屈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开头两句设想“东风”为春之信使,城居的诗人没有感觉到春意,渴望春意的诗人于是主动出郊寻春、旧地重游。
B. 颔联宕开一笔,不写寻春所获,而作起议论来,表达感慨,诗意警策。
可结合作者同时期写的《前赤壁赋》来理解。
C. “江城”诗中指黄州。
味道醇厚的江城白酒、笑意温和的野老,既表明这次春游的欢聚畅饮,也表现了苏轼在黄州的生活状况。
D. 最后两句是告慰故人,诗人表明自己在黄州过得很好,并邀请京城的朋友到此相聚,让友人不必为自己返京之事多操心。
(2)颈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简要分析。
【答案】(1)D(2)表现了诗人虽身处逆境,却超然旷达的人生态度。
江城欢聚之乐、人情朴野之纯,都可以让人抛却烦恼的往事。
虽遭贬谪,诗人却欢聚此间,乐在此间,不以为意。
【解析】【分析】(1)D项,“邀请京城的朋友”错误,“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意思是“我们已经约定了,每年春季的时候都要出东门踏青,所以,我的老朋友们啊,你们就不必因为此事担心挂念了”,后一句中的“故人”是指老朋友,而前一句中的“约定”的不是京城老朋友,结合颈联“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可知,这里是与“野老”相约。
故选D。
2024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复习:豪放词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2024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复习:豪放词专项练习题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沁园春·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宋】苏轼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
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1】;云山摛【2】锦,朝露漙漙【3】。
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
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4】,似二陆【5】初来俱少年。
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
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
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注释:【1】耿耿:明亮。
【2】摛(chī):舒展,铺陈。
【3】漙漙(tuán):形容露水多。
【4】长安:代指宋都汴京。
【5】二陆:指西晋诗人陆机、陆云兄弟。
二人在年青时入洛阳,以文章为当时士大夫所推重。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孤”“青”“野”“残”四字,渲染了旅途中凄清孤寂的环境和心境。
B.“渐”字领起的十六字形成对仗,描写的早行景象宛然在目,极具画面感。
C.诗人“凭征鞍无语”,“无语”表达出无缘与二陆“共客长安”的怅惘之情。
D.这首词集写景、抒情、议论为一体,情感起伏跌宕,层次井然,文思连贯。
2.这首词多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
下列对相关诗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致君尧舜”化用杜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表达出苏轼兄弟的政治追求。
B.“用舍”两句化用《论语》“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C.“但优游卒岁”化用《左传》中的“优哉游哉,聊以卒岁”,表情达意更为简洁。
D.“且斗尊前”化用牛僧孺“休论世上升沉事,且斗尊前见在身”,传递的情感相似。
3.金代文学家元好问认为这首词的作者并非苏轼,但多数研究者并不认同这一观点。
请结合具体词句简要阐述理由,反驳元好问的观点。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
[北宋]苏轼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练习题(含答案)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1.(2019·河南信阳期末改编)宋元时期市民娱乐活动的中心是瓦子、勾栏。
瓦子也称“瓦舍”或“瓦肆”,是以娱乐为主要内容的商业集中点。
瓦子、勾栏在宋代兴起的主要原因是(C)A.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推动B.宋代对外战争频繁C.商业繁荣,市民阶层壮大D.宋代娱乐活动丰富2.某校举办宋代历史专题手抄报比赛,一位同学搜集了如下三幅图片。
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D)A.南宋经济重心的南移B.宋朝商业和海外贸易繁荣C.南宋经济的快速发展D.宋朝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3.(2019·河南驻马店期末)瓦子和勾栏的产生,反映了宋代城市繁荣、人民生活日益丰富的状况。
下列有关瓦子和勾栏关系的说法,正确的一组是(C)4.(2019·山东滨州期中)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诗中描述的节日是我们今天的(C)A.元宵节B.中秋节C.春节D.冬至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该词出自宋代哪位词人(C) A.王安石B.辛弃疾C.苏轼D.李清照6.(2019·山东滨州期中)山东章丘的百脉泉公园里有一座“李清照故居”。
对李清照认识错误的是(D)A.生活于两宋之交B.著名的女词人C.词风婉约D.代表作是《窦娥冤》7.南宋著名诗人郑思肖在他的诗中写道:“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
”辛弃疾在他的词中写道:“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由此可以看出他们难以忘怀的是(A)A.祖国山河的统一B.中华文化的弘扬C.旖旎宜人的风光D.个人的离愁别恨8.(2019·福建厦门期末改编)宋元时期,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文学艺术也达到空前的繁荣。
宋元时期文学艺术的主流形式有(B)①语录②词③曲④小说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9.(2019·湖北荆门期末)人们常用“比黄连还苦,比窦娥还冤”这句话形容一个人含冤命苦。
中职语文《宋词二首》课后“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二十一宋词二首练习与思考一、理解下面加点词的含义。
乱石穿.空早生华.发还酹.江月更那堪.此去经.年参考答案:乱石穿.空:插人。
早生华.发:通“花”,花白的。
还酹.江月:洒酒祭奠。
更那堪.:忍受。
此去经.年:经过一年或若干年。
二、《念奴娇赤壁怀古》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
请你结合诗词内容具体说说写了哪些景物,想到了哪些人物,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乱有穿室,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三句写出赤壁雄奇壮阔的景色;缅坏了一代名将周瑜指挥赤壁之战建功立业的历史;表现了对英雄人物的景仰,以及词人不甘沉沦、积极进取、奇发向上的精神,同时也有自己功业未建年老无为的感慨。
三、《雨霖铃》(寒蝉凄切)中运用哪些真实感人的细节来描绘清秋离别的画面?体会一下此景此情是如何有机交融,并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的。
参考答案:起首“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三句,描绘萧瑟凄冷的秋天送别的场面。
这些景物描写,“景语即情语”,字字写景面字字含情,准确地将恋人分别时凄凉的心情反映了出来,极具感染力。
四、这两首词的风格截然不同。
试说说这种不同的风格表现在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1.题材有庄媚之别。
《念奴娇》则描写了赤壁战场的雄奇景色和周瑜少年得志的英雄形象。
是作者苏轼被谪黄州时的一首怀古之作。
柳水《雨霖铃》是为歌妓乐伶撰写的曲子词。
表现了作者在京城失意行将南下时和恋人作别的留恋难舍之情。
在取材上没有脱出“媚态”,写的是男女离情和离怀别绪。
2.格调有高低之别。
《雨霖铃》把离别之情点染得一波三折、低回婉转;而在《念奴娇》里,作者用高亢宏阔的调子表达了激越豪迈的气魄。
3.手法有曲直之别。
在取景上,苏词从大处落笔,选取大江、故垒、惊涛、乱石等显景,注重气势的刻画;而柳词则从小处着眼,选取寒蝉、长亭、烟波、暮霭等幽景,重视气氛的渲染。
用笔上,苏轼粗笔勾勒,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三句写景,不够细腻,但气势已出,“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二句写周瑜不求其全,不拘其细,而其人已风姿卓然、英气逼人;柳词则用工笔细描,典型如“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句,酒醒在杨柳岸边已叫人肝肠寸断,“风”、“月”前各着一“晓”、“残”字,更是凄清冷落之感倍增。
河南省开封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解析版)

河南省开封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1.(23分)“2024庆元旦诗歌朗诵会”正在筹备阶段,你作为班长要审核各小组的工作,具体任务如下。
活动宣传组的同学们负责设计海报,他们想与你商定其中的细节:诗歌,是文学体(Acái)的一种,可以吟B咏、朗诵。
朗诵是口语交际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朗诵者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
诗歌朗诵就是朗诵者用①的语言,②的声音,③的体态,再引入④的动作把原诗歌有感情地向听众表达的过程。
朗诵可以提高阅读水平,陶C冶性情,开阔胸襟;朗诵还能有效地培养对语言词汇细致入微的品味能力(Djiàn)别能力。
想成为口语表达与交际的高手吗?那就请你报名参加“2024庆元旦诗歌朗诵会”吧!(1)请补写海报宣传文段中括号里空缺的汉字,并为加点字写出正确的拼音。
A.体cái B.吟咏 C.陶冶 性情D.jiàn 别(2)文段横线上应填的四个成语,最合适的选项是 A.历历在目响遏行云正襟危坐彬彬有礼B.有条有理人声鼎沸仪态万方温文尔雅C.牙白口清铿铿锵锵神采奕奕手舞足蹈D.畅快昂扬喉清韵雅优雅端庄落落大方(3)文段中的画横线句存在语病,请你提出修改意见。
(4)本次活动的海报效果图拟稿如下,班长请你从构图用意的角度推荐其中一幅,并陈述理由。
会场布置组的同学们邀请你一起去看看活动场地,还要与你进行讨论。
(5)会场要悬挂的标题横幅该使用哪种字体?请你根据语境填写恰当的对话内容。
小丹:班长,我为活动现场的标题横幅设计了两种字体,你看咱们用哪个选项吧?班长:通过你提供的字体图片和文字信息,我认为 (A/B)选项的字体更符合我们此次活动的特点和意义,因为 。
小丹:那就这样选定,我这就去定制标题条幅。
谢谢班长。
朗诵选篇组的同学们向大家汇报选文设想,请你帮他们补写横线上的内容。
(6)古诗文默写。
中国是诗文的国度,也是酒酿的故乡。
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之模拟题汇编——课内外诗歌对比鉴赏含答案

一、阅读下面宋词,完成12-14题。
(共12分)兰陵王·赋一丘一壑辛弃疾一丘壑。
老子风流占却。
茅檐上、松月桂云,脉脉石泉逗山脚。
寻思前事错。
恼杀晨猿夜鹤。
终须是、邓禹【1】辈人,锦绣麻霞坐黄阁【2】。
长歌自深酌。
看天阔鸢飞,渊静鱼跃。
西风黄菊芗【3】喷薄。
怅日暮云合,佳人何处,纫兰结佩带杜若。
入江海曾约。
遇合。
事难托。
莫击磬门前,荷蒉人过,仰天大笑冠簪落。
待说与穷达,不须疑著。
古来贤者,进亦乐,退亦乐。
注释:【1】邓禹:东汉中兴名将,佐刘秀称帝,二十四岁即官拜大司徒。
【2】黄阁:借指宰相官署。
【3】芗:同“香”。
12.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丘壑”两句,写词人占尽一丘一壑之景,意态风流。
B.“鸢飞”“鱼跃”既可看作现实景象,也可视为内心幻象。
C.“西风”一句,营造出一种秋风肃杀、菊花败落的氛围。
D.“遇合”一词,意为能遇到知人善任的伯乐,获得重用。
1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脉脉”句用一“逗”字,写出了山泉灵动活泼的情态。
B.词人以兰、杜若等香草自喻,突显自己虚怀若谷的品性。
C.“莫击磬门前”一句,词人用典故表达自己不想求仕之心。
D.本词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词人形象不尽相同。
14.本词结尾句说“进亦乐,退亦乐”,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进亦忧,退亦忧”。
请结合本词和《岳阳楼记》结尾段内容,分别谈谈你对辛弃疾之“乐”与范仲淹之“忧”的理解。
(6分)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答案】12.(3分)C13.(3分)B14.(6分)答案要点:辛弃疾之“乐”:①享受幽居美景,生活潇洒自在;②建功立业,实现政治抱负;③不以穷达为怀,不看重仕进。
2016届—各省市2015年下半年模拟—诗歌练习及答案

2016届—各省市2015年下半年模拟—诗歌练习及答案第一篇:2016届—各省市2015年下半年模拟—诗歌练习及答案2016届——2015年下半年各省市模拟——诗歌安徽省示范高中2016届高三第三次联考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8~9题。
(11分)浣溪沙汪莘一曲清溪绕舍流,数问茅屋正宜秋。
芙蓉灼灼出墙头。
元亮气高还作令,少陵形瘦不封候,村醪闲饮两三瓯。
8.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生活图景?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5分)9.词的下片,是怎样抒写情怀的?请简要分析其艺术手法与艺术效果。
(6分)山西省晋中市四校(晋商四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下方山注【南朝·梁】何逊寒鸟树间响,落星川际浮。
繁霜白晓岸,苦雾黑晨流。
鳞鳞逆去水,弥弥急还舟。
望乡行复立,瞻途近更修。
谁能百里地,萦绕千端愁?【注】方山:六朝时渡口。
8.诗歌前四句主要描写了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简要赏析。
(5分)9.在归乡途中诗人的心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6分)安徽省示范高中2016届高三第三次联考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8~9题。
(11分)浣溪沙汪莘一曲清溪绕舍流,数问茅屋正宜秋。
芙蓉灼灼出墙头。
元亮气高还作令,少陵形瘦不封候,村醪闲饮两三瓯。
8.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生活图景?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5分)9.词的下片,是怎样抒写情怀的?请简要分析其艺术手法与艺术效果。
(6分)湖北省宜昌市示范校2016届高三期中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完成8---9题。
晚次鄂州唐·卢纶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1]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衰鬓逢秋色[2],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注】[1]估客:贩货的行商。
[2]三湘:泛指今洞庭湖及湘江流域一带,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
在今湖南境内。
由鄂州上去即三湘地。
8.严羽认为:“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述类文本阅读
宋词与开封
张自善
词,最早称“曲子词”,是产生于唐代民间的可和乐歌唱的新诗体,到了宋代,得到了长足发展,艺术上表现出了更多的特色和独创性。
从一代文艺作品应具有自己独到的时代风格来看,词可以说是宋代的代表文学,所以,人们称之为“宋词”。
谈宋词,就离不开开封。
因为作为北宋的京都,特别是在宋朝分外的历史条件下,能使宋词空前发展、富强和提高,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唐诗、元曲成三足鼎立之势,都与它是北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着直接的关系。
公元960年,时任后周检校太尉、领归德军节度的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了赵宋王朝,并逐渐结束了自“安史之乱”两百多年来的纷乱局势,使农业生产不断增长,工商业相应地得到了发展,城市经济日趋富强。
当时,东京人口有100多万,是世界闻名的大都市之一。
这种经济的富强,必然带来文化的富强,为宋词的兴盛提供了开朗的舞台。
另外,赵匡胤是在掌握后周兵权之际,趁周世宗柴荣去世,幼主恭宗柴宗训刚刚即位而乘机取得政权的。
所以,他也担心自己手下的功臣拥兵自重,来个“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于是采用赵普的计谋,演了一场“杯酒释兵权”的悲喜剧,把军权集中到中央,偃武修文。
宋朝皇帝重视科举考试,广罗文人,特别是宋太宗赵炅、仁宗赵祯,都洞晓音律,并亲自制曲,更引起士大夫和市民对词的喜爱,于是竞造新声,使词这一配乐歌唱的文学形式,发展得更加迅猛起来。
北宋的词分为两个时期。
前期是从宋太祖开国到仁宗赵祯末年(960~1063),后期是从英宗赵曙初年到金兵攻陷汴京那一年(1064~1126)。
北宋前期的词,正如上述,是在“百年承平”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几乎承袭了晚唐五代的词风。
在内容上,主要是反映贵族士大夫闲适自得的生活及流连光景、伤感时序的愁情,局限于书写离别、相思之绪,风格尽管有些清爽,
但仍旧是柔靡无力,没有突破“词为艳科”的藩篱;在形式上,从小令发展到慢词;在题材上,开始比五代有所扩展,其代表人物是晏殊、欧阳修、柳永等人。
北宋后期的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出现了以苏轼为代表的豪放词派。
其词风飘逸、豪放,苏轼主张“以诗入词”,把丰富多彩的生活写进词里,达到“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地,同时,将词从音乐中解放出来,使之成为独立的文学形式。
与苏轼同时代的王安石、贺铸,以及“苏门四学士”中的黄庭坚、晁补之,都和苏轼相呼应,为南宋的辛弃疾、陆游等人的豪放词风开了先河。
北宋后期的周邦彦,则是婉约派的集大成者。
他少有才学,宋神宗赵顼元丰年初为太学生,因献《汴都赋》,歌颂汴京形势和朝廷新法,被擢为太学正。
徽宗赵佶崇宁年间(1102~1107),创立大晟府,以周邦彦为提举。
周邦彦通音律,能创调,工慢词,在铺叙的基础上进一步讲委曲、回环,变化较多,并过分规范词律,使词的语言风格由俚俗趋向典雅含蓄。
北宋时期,词有了迅猛发展。
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形势,对词人都有事实上的影响。
不论是在京为官,或因革新与保守两派斗争遭贬谪外地任职,词人的根都在京都开封。
可以说,是开封孕育了大批的词人,而这些词人又以各种风格、各种流派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开拓了宋词这一文学形式,给中华民族留下了灿烂的文化。
62.下列关于“宋词与开封”的相关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封作为北宋都城,它的分外位置,使宋词得到空前发展富强,形成与唐诗宋词元曲三足鼎立之势。
B.开封作为世界闻名大都市,经济富强必然带来文化的富强,为宋词兴盛提供了开朗背景。
C.开封作为统治中心,由于统治者自身喜爱音律,客观也促进了士大夫和市民对词的喜爱,于是词发展更迅猛了。
D.词在北宋时期全面发展,众多词人的根都在开封,他们都受到开封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63.下列各项中,对“宋词”这一概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词”并非起源宋代,但是它是宋代的代表文学,所以,人们称之为“宋词”。
B.北宋前期的词不同于后期的词,后期词取材广博,“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前期词题材没有拓展,反映的生活面较窄,局限于书写离别、相思之绪。
C.北宋后期是宋词发展的严重时期,这时词人苏轼主张“以诗入词”,将词从音乐中解放出来,让词成为独立的文学形式。
D.北宋词人既以各种风格、各种流派的作品反映当时社会的现实,同时又使词在艺术上表现出更多的特色和独创性。
6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赵匡胤采用赵普的计谋“偃武修文”,这是使宋词具有自己独到时代风格的根本原因。
B.北宋前期的词是在“百年承平”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保留了和音乐一体的形式,不是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
C.苏轼主张“以诗入词”,把丰富多彩的生活写进词里,达到“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地,他开了南宋豪放词风的先河。
D.周邦彦是北宋婉约词派的杰出代表,由于讲委曲、回环,变化较多,所以风格典雅含蓄。
【答案】
62.A
63.B
64.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