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北京市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试卷

合集下载

2019年北京市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试卷及解析

2019年北京市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试卷及解析

2019年北京市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一、文言文阅读(16分)阅读《兰亭集序》,完成各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群贤毕.至毕:全部B. 列坐其次.次:旁边C. 信.可乐也信:任凭D. 人之相与.与:交往2.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当其欣于.所遇B. 亦足以.畅叙幽情足以.极视听之娱C. 仰观宇宙之.大及其所之.既倦D. 引以为.流觞曲水齐彭殇为.妄作3. 下列句子括号中,补充的省略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A. (群贤)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B. 映带(在兰亭的)左右C. 引(清缓溪流)以为流觞曲水D. 每览昔人(对生死)兴感之由4. 对下面两句话的意思,理解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②固知一死生为虚诞A. ①何况寿命长短随造化而定,最后一切都化为乌有。

②本来知道无论是生还是死其实都是不可信的。

B. ①何况寿命长短是自然早就安排的,最后一切都会一同消失。

2019北京市春季高中合格性考试语文

2019北京市春季高中合格性考试语文

2019北京市春季高中合格性考试语文一、文言文阅读(16分)阅读《兰亭集序》,完成1-5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群贤毕.至毕:全部B.列坐其次.次:旁边C.信.可乐也信:任凭D.人之相与.与:交往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当其欣于.所遇B.亦足以.畅叙幽情足以.极视听之娱C.仰观宇宙之.大及其所之.既倦D.引以为.流觞曲水齐彭殇为.妄作3.下列句子括号中,补充的省略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群贤)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B.映带(在兰亭的)左右C.引(清缓溪流)以为流觞曲水D.每览昔人(对生死)兴感之由4.对下面两句话的意思,理解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②固知一死生为虚诞A.①何况寿命长短随造化而定,最后一切都化为乌有。

②本来知道无论是生还是死其实都是不可信的。

B.①何况寿命长短是自然早就安排的,最后一切都会一同消失。

2024年北京第一次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语文试卷真题(含答案详解)

2024年北京第一次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语文试卷真题(含答案详解)

2024年北京市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试卷考生须知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本试卷共8页,共五道大题,共16道小题。

第2、3、4、5、6、8、9、12、13、14小题,必须用2B铅笔作答,其余小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位置,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后,考生应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本大题共3小题,共14分。

1.在横线上填写原句。

(1)荀子在《劝学》中多处运用比喻的方法说理。

例如“青,,;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连用两个比喻形象说明了通过学习能超越自我的道理。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运用侧面描写烘托了琵琶曲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东船西舫悄无言,”“凄凄不似向前声,”。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想当年,,”三句,描述了当年南朝宋武帝刘裕率领军队驰骋中原、气势威猛如虎的情形。

2.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论语》是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之一,其中许多观念内涵深刻,影响深远,如“为政以德”“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

B.《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名篇,描绘了诗人在梦中游历天姥山的情景,在浪漫瑰丽的想象中寄寓着深沉的慨叹。

C.《祝福》出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作品塑造了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如“老监生”鲁四老爷、“善女人”杨二嫂等。

D.《哈姆莱特》是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的代表作,讲述了丹麦王子哈姆莱特的叔父杀兄娶嫂、篡夺王位,哈姆莱特为父报仇的故事。

3.下列对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两句,诗人写自己年轻时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气质,本性是热爱山林田园的。

B.“误落尘网中”“久在樊笼里”两句,诗人借“尘网”“樊笼”抒发了对官场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C.“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两句写诗人回归田园后在南野开荒,决心持守愚拙本性,不学伪巧,不争名利。

2020年北京市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0年北京市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机密★本科目考试启用前2020年北京市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真题)语文试卷一、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阅读《游褒禅山记》(节选),完成1~4题.(16分)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袋始含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日"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息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卒:死(后)B,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咎:责怪C.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尽(兴)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相:审察2.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其"字的用法和意义,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其:代词,用在名词之前,表示领属关系,可译为"仆碑的"B.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其:代词,用于第一人称.指代作者自己.C.其.孰能讥之乎其:代词,用于第三人称,可译为"那些人"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其:代词,指代古书,可译为"那些书"3.下列不属于...判断句的一项是(4分)A.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B.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C.此余之所得也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4.用选文原句,将下面一段文字补充完整.(4分)作者在游历中领悟到:“___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_④___."这给我们以人生启迪:要获得非同寻常的成就,就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如果没有坚定的志向,就难以取得成功.二、文学常识、名著阅读与默写(13分)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史记》是西汉司马迁创作的编年体断代史.其中《鸿门宴》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塑造了项羽、刘邦、张良等人物形象.B.《琵琶行》以丰富的音乐描写展现琵琶女的复杂心绪,以琵琶女的遭遇映照诗人的际遇,抒发诗人"天涯沦落"的感慨.C.老舍,现代作家.他的散文《想北平》以平民的视角和质朴纯净、饱含温情的笔触,表达了对文化古城北平的眷恋之情.D.巴尔扎克,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其作品《人间喜剧》反映了当时法国的社会生活,高老头、葛朗台是其中的经典形象.6.环境描写在小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对《边城》中环境描写作用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篇描绘的自然景象: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小溪宽约甘大,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篇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

北京市2019高中合格性考试春季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北京市2019高中合格性考试春季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9年北京市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 语文试卷阅读《兰亭集序》,完成1-5题。

永与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就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与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就是(3分)A 、群贤毕.至 毕:全部B 、列坐其次. 次:旁边C 、信.可乐也 信:任凭D 、人之相与. 与:交往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就是(3分)A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当其欣于.所遇B 、亦足以.畅叙幽情 足以.极视听之娱考场号座位序号C、仰观宇宙之.大及其所之.既倦D、引以为.流觞曲水齐彭殇为.妄作3.下列句子括号中,补充的省略内容不正确...的一项就是(3分)A.(群贤)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B.映带(在兰亭的)左右C.引(清缓溪流)以为流觞曲水D.每览昔人(对生死)兴感之由4.对下面两句话的意思,理解都不正确...的一项就是(3分)①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②固知一死生为虚诞A.①何况寿命长短随造化而定,最后一切都化为乌有。

②本来知道无论就是生还就是死其实都就是不可信的。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北京卷)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北京卷)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语文本试卷共10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在创造文明的同时也缔造了一个深受人类影响的全球生态系统。

长期以来对生物资源及土地的过度利用,导致了动植物栖息地丧失、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生态环境及生物系统遭受了严重破坏。

据专家估计,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地球上的生物种类目前正在以相当于正常水平1000倍速度消失,全球已有约3.4万种植物和5200多种动物濒临灭绝,物种分布发生了大范围的变化,这些形成了全球性的生物多样性危机。

生物多样性危机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城市化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

城市化是伴随工业化和现代化必然出现,反过来又推进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一个历史过程;城市化水平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指标。

但无序蔓延的城市开发使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日益萎缩,一部分动植物不得不和人类共同生活在城市之中。

城市中约60~70%的地表被道路、人エ建筑、停车场等硬化,水不容易渗入,植物的种子难以生根。

全球很多城市的人口密度已达每平方千米数万人,密集的人流对诸多生物而言是潜在的危险;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汽车、摩托车等在飞驰。

高楼大厦林立,热量不断聚集,城市中心的温度有时甚至高出周边10°C之多,这种热岛效应对生物的生存也是一大干扰因素。

生物多样性为人类发展带来了巨大财富,目前它却面临着来自城市化等方面的威胁。

城市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成为生态学研究者关注的焦点问题。

(取材于干靓等的相关文章)材料二近年来生物学家发现,城市中部分野生物种对相比地球漫长历史还十分年轻的人工环境有着不可思议的适应力。

科学家正努力掲示各物种在城市中的进化情况。

【学业水平】北京市2019年普通高中第一次合格性学业水平考试英语试题

【学业水平】北京市2019年普通高中第一次合格性学业水平考试英语试题

2019年北京市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英语试卷一、听力理解(共25小题,25分。

每小题1分)第一节:听下面十段对话或独白,从各题A、B、C三个选项中,选出能回答问题的最佳答案。

每段对话或独白你将听两遍。

听第1段材料,回答第1题。

1. What is the man going to do this Saturday?A. Go hiking.B. Visit his grandparents.C. Have a picnic.听第2段材料,回答第2题。

2. Where was the man born?A. In England.B. In New Zealand.C. In Russia.听第3段材料,回答第3题。

3. When will the speakers leave for the airport?A. At 1:30.B. At 2:00.C. At 4:30.听第4段材料,回答第4题。

4. How doe the woman feel?A. Interested.B. Nervous.C. Happy.听第5段材料,回答第5题至第6题。

5. What is the man doing?A. Making an invitation.B. Asking for help.C. Talking about the weather.6. What does the woman need to take for camping?A. A tent.B. Warm clothes.C. Some food.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7题至第8题。

7. What will the speakers do tomorrow evening?A. Watch a film.B. See friends off.C. Put on a show.8. Where will the speakers meet?A. At the airport.B. At the cinema.C. At the cafe.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9题至第11题。

北京市2019年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试卷(附解析)

北京市2019年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试卷(附解析)

2019年北京市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试卷一、文言文阅读(16分)阅读《兰亭集序》,完成各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群贤毕.至毕:全部B. 列坐其次.次:旁边C. 信.可乐也信:任凭D. 人之相与.与:交往2.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当其欣于.所遇B. 亦足以.畅叙幽情足以.极视听之娱C. 仰观宇宙之.大及其所之.既倦D. 引以为.流觞曲水齐彭殇为.妄作3. 下列句子括号中,补充的省略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A. (群贤)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B. 映带(在兰亭的)左右C. 引(清缓溪流)以为流觞曲水D. 每览昔人(对生死)兴感之由4. 对下面两句话的意思,理解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②固知一死生为虚诞A. ①何况寿命长短随造化而定,最后一切都化为乌有。

②本来知道无论是生还是死其实都是不可信的。

B. ①何况寿命长短是自然早就安排的,最后一切都会一同消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 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 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
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
2019 年北京市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
语文试卷
座位序号
考场号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考
2.本试卷共 8 页,共五道大题,共 19 道小题。第 1、2、3、4、6、7、8、10、11、 生
14、15 小题,必须用 2B 铅笔作答,其余小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须
3.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位置,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知
C.袭人见宝玉随身的东西被仆人抢走,便“笑”着和他说话,表现出对宝玉的宽容与照 顾,这与丫环们“笑”着通报宝玉回来时的心情是一样的。
D.贾母对宝玉的宠爱始终如一。当宝玉在她面前摔玉时,她说谎哄骗宝玉开心;当宝 玉随父亲进大观园时,她都是不可信的。
B.①何况寿命长短是自然早就安排的,最后一切都会一同消失。
②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
C.①何况寿命长短随造化而定,最后一切都化为乌有。
②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
D.①何况寿命长短是自然早就安排的,最后一切都会一同消失。
②本来知道无论是生还是死其实都是不可信的。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不少诗篇脍炙人口。其中《氓》因塑造了一个勤劳
温柔却被遗弃的劳动妇女形象,让人印象深刻。
B.白居易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他的《旅夜书怀》描写了平野、星月的辽阔幽远之景,
抒写了诗人身世的辛酸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
C.《包身工》是我国报告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作品,它讲述了包身工的悲惨遭遇,揭露
宝玉已见过这香囊,虽尚未完,却十分精巧,费了许多工夫。今见无故剪了,却也可气。 因忙把衣领解了,从里面红袄襟上将黛玉所给的那荷包解了下来,递与黛玉瞧道:“你瞧瞧, 这是什么!我那一回把你的东西给人了?”林黛玉见他如此珍重,带在里面,可知是怕人拿 去之意,因此又自悔莽撞,未见皂.白.,就剪了香袋。因此又愧又气,低头一言不发。宝玉道: “你也不用剪,我知道你是懒待给我东西。我连这荷包奉还,何如?”说着,掷向他怀中便 走。黛玉见如此,越发气起来,声咽气堵,又汪汪的滚下泪来,拿起荷包来又剪。宝玉见他 如此,忙回身抢住,笑道:“好妹妹,饶了他罢!”黛玉将剪子一摔,拭泪说道:“你不用同 我好一阵歹一阵的,要恼,就撂开手。这当了什么!”说着,赌气上床,面向里倒下拭泪。 禁不住宝玉上来“妹妹”长“妹妹”短赔不是。
A.群贤毕.至
毕:全部
B.列坐其次.
次:旁边
C.信.可乐也
信:任凭
D.人之相与.
与:交往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当其欣于.所遇
B.亦足以.畅叙幽情
足以.极视听之娱
刘凯老师语文试卷 第 1 页(共 8 页)
C.仰观宇宙之.大
及其所之.既倦
D.引以为.流觞曲水
齐彭殇为.妄作
3.下列句子括号中,补充的省略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群贤)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B.映带(在兰亭的)左右
C.引(清缓溪流)以为流觞曲水
D.每览昔人(对生死)兴感之由 4.对下面两句话的意思,理解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①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②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A.①何况寿命长短随造化而定,最后一切都化为乌有。
前面贾母一片声找宝玉。众奶娘丫鬟们忙回说:“在林姑娘房里呢。”贾母听说道:“好, 好,好!让他姊妹们一处顽顽罢。才他老子拘了他这半天,让他开心一会子罢。只别叫他们 拌嘴,不许扭了他。”众人答应着。黛玉被宝玉缠不过,只得起来道:“你的意思不叫我安生, 我就离了你。”说着往外就走。宝玉笑道:“你到那里,我跟到那里。”一面仍拿起荷包来带 上。黛玉伸手抢道:“你说不要了,这会子又带上,我也替你怪臊的!”说着,“嗤”的一声 又笑了。宝玉道:“好妹妹,明儿另替我作个香袋儿罢。”黛玉道:“那也只瞧我高兴罢了。” 一面说,一面二人出房,到王夫人上房中去了…… 10.下列填写在横线上的汉字字形、句中加点字的注音以及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
…… 贾母因笑道:“外客未见,就脱了衣裳,还不去见你妹妹!”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 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宝玉看罢,因笑道: “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 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贾母 笑道:“更好,更好,若如此,更相和睦了。”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 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宝玉又道: “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黛玉便说了名。……又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众人不解其 语,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有也无,因答道:“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 岂能人人有的。” 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 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吓的众人一拥争去拾玉。 贾母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宝玉满面泪痕泣 道:“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们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 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贾母忙哄他道:“你这妹妹原有这个来的,因你姑妈去世时,舍不得 你妹妹,无法处,遂将他的玉带了去了:一则全殉.葬之礼,尽你妹妹之孝心;二则你姑妈之 灵,亦可权作见了女儿之意。因此他只说没有这个,不便自己夸张之意。你如今怎比得他? 还不好生慎重带上,仔细你娘知道了。”说着,便向丫鬟手中接来,亲与他带上。宝玉听如 此说,想一想大有情理,也就不生别论了。 (二)第十七至十八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节选) (宝玉被迫跟随父亲为大观园题匾额对联,好不容易脱身,众小厮又围住讨赏钱,说笑
并控诉了野蛮而残酷的包身工制度,有强烈的感染力。
D.契诃夫是俄国 19 世纪末批判现实主义大师,他在《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塑造了别里
刘凯老师语文试卷 第 2 页(共 8 页)
科夫这个封闭保守、扼杀一切新思想的“套中人”形象。 7.下列对《呐喊》相关故事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药》中的华老栓用革命者夏瑜的鲜血蘸成人血馒头为儿子治病,花掉了不少血汗钱。 最终却没有治好小栓的病,只落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结局。
(黛玉母亲去世后,父亲把她送到贾府,黛玉初次来到贾府,正与贾母等闲谈。)
刘凯老师语文试卷 第 3 页(共 8 页)
一语未了,只听外面一阵脚步响,丫鬟进来笑道:“宝玉来了!”黛玉心中正疑惑着:“这 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měnɡ) 懂顽童?”——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心中 想着,忽见丫鬟话未报完,已进来了一位年轻的公子:……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 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项上金螭璎珞, 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 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只见这宝玉向贾母请了安,贾母便命:“去见你娘来。” 宝玉即转身去了。一时回来,再看,已换了冠带……越显得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 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看其外貌最是极好,却难 知其底细。
刘凯老师语文试卷 第 5 页(共 8 页)
A.黛玉初见宝玉,认为他是一个“顽童”,后来黛玉生气时宝玉仍不停地纠缠她,令她 无可奈何。这更印证了宝玉确是一个像顽童一样心地单纯的人。
B.在宝黛初见时,黛玉说话谨慎小心,随着时光流逝,相处日久,黛玉与宝玉逐渐熟悉, 说话不再小心翼翼,于是就不断与宝玉发生误会而争吵。
5.用原文语句,将下面一段分析文字补充完整。(4 分)
本文第一、二段描述了王羲之等人集会的乐趣。这里的乐趣,既有“ ① , ② ”
的同道相逢,饮酒赋诗、畅叙幽情的快乐;也有在幽雅环境和“ ③ , ④ ”的宜
人气候中,领悟美好自然的快乐。
二、文学常识与背诵默写(13 分) 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 分)
9.在横线上填写诗文原句。(4 分) 游学活动中,同学们来到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滕王阁,看到了积水消尽,寒潭清澈,天
空凝结着淡淡的云烟,暮霭中山峦呈现一片紫色。这样的美景使人想起《滕王阁序》中 “ ① , ② ”一句。看到天水相接,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 上,相映增辉,几个同学情不自禁吟诵起 “ ③ , ④ ”的千古名句。此情此 境让大家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意蕴优美,博大精深。 三、文学类阅读(16 分) 阅读下面《红楼梦》中两回的节选,完成 10-13 题。 (一)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节选)
B.《明天》中的单四嫂子为得病的宝儿四处求医,期盼着到了“明天”宝儿的病就能好。 但是“明天”到来时,病魔却仍然无情地夺去了宝儿的生命。
C.《社戏》叙写了“我”和小伙伴们去南京看社戏的经历。结伴行船、船头看戏、月下 归航等情节,是作者美好自然、意趣盎然的童年记忆。
D.《狂人日记》中的“狂人”,总觉得身边的人们想吃掉他。实际上“狂人”是觉醒的知 识分子形象,他周围有一群被封建思想侵蚀了灵魂的人。
8.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善用谐音,使人物的名字具有隐喻性。下列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 项是(3 分) A.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这四位贾府小姐,端庄善良,富有才华,却命运坎坷。她们 的名字深寓着作者“原应叹息”的叹惋。 B.香菱原名英莲,生就眉心一点胭脂,后被卖入薛家,她不仅与人为善,而且灵巧好学, 然而却历经劫难,命途多舛,真是“应怜”。 C.开篇出场的甄士隐与冷子兴,有“真事隐,假语存”之义,也就是真事隐去,假语存 留,但是读者透过表象依旧能解其中味。 D.小人物的命名也别具匠心,例如:冯渊被薛蟠打死,有“逢冤”之意,娇杏“侥幸” 嫁与贾雨村。人物命运一目了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