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因工程
人因工程pdf

人因工程pdf摘要:人因工程是一门研究人与工作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其目标在于优化工作系统,使其适应人类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负担,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本文将通过PDF文档的形式,介绍人因工程的基本理念、应用领域和方法,以及在不同工业和服务领域的实际案例。
第一部分:人因工程概述人因工程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科学,包括工程学、心理学、生理学等多个领域。
其主要关注点包括:工作系统设计:如何设计工作系统,使其更适应人类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提高工作效率。
人机交互:研究人与计算机或其他设备之间的交互,设计用户友好的界面和操作方式。
工作负荷:评估工作人员在特定任务下的心理和生理负担,确保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第二部分:应用领域人因工程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其中包括但不限于:交通运输:设计符合驾驶员习惯和人体工程学的汽车、飞机驾驶舱等,提高交通系统的安全性。
医疗设备:设计易用且符合患者需求的医疗设备,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信息技术:通过研究人机交互,改善软件和硬件系统,提高用户体验。
第三部分:方法和工具人因工程使用一系列方法和工具来实现其目标,其中包括:人体测量学:通过测量人体尺寸、力量和运动学参数,为设备和工作环境的设计提供数据支持。
任务分析:对工作任务进行系统分析,了解工作流程和工作要求,为系统设计提供基础。
用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获取用户需求和反馈,指导产品或系统改进。
第四部分:实际案例通过PDF文档,我们将介绍人因工程在不同行业中的实际案例,包括:制造业:如何通过人因工程优化生产线,提高生产效率。
医疗保健:如何设计符合医护人员和患者需求的医疗设施和设备。
航空航天:如何改善飞行员和空中乘务员的工作环境,提高飞行安全性。
结论:人因工程是一门关乎人类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学科,通过合理的系统设计和工作环境改进,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员工健康,推动科技和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PDF文档旨在为读者提供对人因工程的全面了解,促进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人因工程——精选推荐

⼈因⼯程第⼀章:⼈因⼯程学1.美国: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的因素⼯程学Human Engineering,⼈类⼯程学西欧:Ergonomics,⼈类⼯效学,它是希腊⽂意为⼯作法则我国:该学科名命名有多种,⼈机⼯程学,⼈体⼯程学,⼯程⼼理学,⼈类⼯效学,⼈类⼯程学等等。
近⼏年使⽤⼈因⼯程学和⼈类⼯效学命名的较多。
2.⼈因⼯程学尽⼒的四个阶段:因⼯程学的萌芽/兴起/成长/发展第⼆章:⼈体测量1.⼈体测量的定义:只对⼈类⾝体各⽅⾯特征数据的度量,特别是⼈体的尺⼨,形状和耐⼒及这些数据在设计中的应⽤。
2.测量基准⾯:⼈体测量基准⾯的定位是由三个互为垂直的轴,横轴、纵轴和铅垂轴来确定。
a:⽮状⾯:通过铅垂轴和纵轴的平⾯及与其平⾏的所有平⾯;b:正中⽮状⾯:在⽮状⾯中把通过⼈体正中线的⽮状⾯称为正中⽮状⾯c:冠状⾯:通过铅垂轴和横轴的平⾯及与其平⾏的所有平⾯d:⽔平⾯:与⽮状⾯及冠状⾯同时垂直的所有平⾯适应域的定义:⼀个设计只能取⼀定的⼈体尺⼨范围,只考虑整个分布的⼀部分⾯积。
可分为对称适应域和偏适应域。
对称适应域对称于均值,偏适应域通常是整个分布的某⼀边⼈体测量数据相关计算(1)求任⼀百分位a的数值已知某群体⼈体测量尺⼨分布状况,求任⼀百分位数a对应的⼈体测量尺⼨时可⽤下式计算Xa= 式a在1%—50%时取“—”,当百分位数a在50%—99%时取“+”;K为百分⽐此变换系数可查表注,平均值是作为设计的基本尺⼨,⽽标准差是作为设计的调整量。
例题:设计适⽤于90%东南区男性使⽤的产品,试问应按怎样的⾝⾼范围设计产品的尺⼨?解:由东南区男性⾝⾼数据统计查表可得其⾝⾼的平均值为1686mm,标准差SD为55.2mm.要求适应90%的⼈群,故第5百分位数为下线,第95百分位数为上线设计,查表可得5%与95%的变换系数为K=1.645第5百分位数对应的尺⼨为:X5=1686—55.2*1.645=1595.2mm第95百分位数对应的尺⼨为:X5=1686+55.2*1.645=1776.8mm结论:按⾝⾼1595.2~1776.8mm设计产品将适⽤于90%的东南区男性。
人因工程学

合人体工学,提高使用效率和舒适度。
降低疲劳
02
通过优化产品设计,人因工程学可以帮助降低使用者在操作过
程中的疲劳感。
提高安全性
03
人因工程学在设计中考虑到人的因素,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安全
性,减少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交通工具设计
驾驶安全
人因工程学在交通工具设计中考虑到驾驶员的安全,通过优化内 部设备和外部设计提高驾驶安全性。
背景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生产的自动化,机器和设备的复杂性不断 提高,人因工程学在解决人机交互问题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 的角色。
人因工程学的重要性
提高系统效率
通过优化产品设计,减少使用过程中的错误,提 高工作效率。
保障人员安全
通过合理的设计,减少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可能遇 到的危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人因工程学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的需 求,提高生活的舒适度和便利性。
无障碍设计
人因工程学提倡无障碍设计,确保所有人都可以 方便地使用和访问建筑和环境。
公共服务设施设计
提高服务质量
通过考虑用户的需求和行为,人因工程学可以提高公共服务设 施的使用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优化流程
人因工程学可以帮助公共服务设施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 率并减少等待时间。
营造良好环境
人因工程学可以帮助公共服务设施营造舒适、安全和友好的环 境,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数学建模与仿真
数学建模
建立数学模型来描述人的行为、环境因素 等,以预测或解释其在特定人因工程学问 题上的表现。
VS
仿真法
通过计算机模拟或物理模型来模拟人的行 为和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评估人 因工程学设计的有效性。
人因工程

皮肤表层
不同体表部位敏感度不同,触觉两点 辨别阀
2.1、人的生理特征
❖ 二、肌肉、骨骼与供能系统
2.骨骼系统
1.肌肉组织
骨及骨骼:人体骨骼系统可分成颅 骨、躯干骨、四肢骨三大部分。
肌肉分为横纹肌、平滑肌、心肌。 关节:功能主要在于它可以使人的
肌肉收缩有向心收缩、离心收缩、 等长收缩等形式。前两种是实现人体
代表人物: 泰勒 吉尔布雷斯夫妇科学管理之父 工业工Fra bibliotek之父 铁锹试验
动作研究之父 管理的第一夫人 工作研究 –运动研究 差别计件工资制 动作经济性原则
1.2、人因工程的起源和发展
❖ 兴起于: ❖ 一战~二战
代表人物: 甘特 霍桑
生产计划进度图 奖励工资制 人际关系理论的先驱者
霍桑试验
1924年开始,美国西方电气公司在芝加哥附近的 霍桑工厂进行了一系列试验。最初的目的是根据科 学管理原理,探讨工作环境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1)脑 2)脊髓 (2)周围神经系统 1)脊神经 2)脑神经
2.1、人的生理特征
❖ 二、感觉系统
感觉系统又称为感官系 统,是人体接受外界刺激产 生感觉的机构。感觉系统分 为视、听、触、动、味、嗅 等。每种系统由三部分构成: 接受刺激部分,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视觉 听觉 平衡觉 味觉 嗅觉 肤觉
2.1、人的生理特征
肢体有可能作屈伸、环绕和旋转 等运动。
各种运动所必需的,它们是动力性的, 3.人体活动供能
总称为动力性收缩。等长收缩则是静 能量的供给通过体内能源物质的氧
力性收缩。
化或酵解来实现。新陈代谢。
人体有三个功能系统:磷酸原系统、 乳酸能系统、有氧氧化系统。
人因工程

前,使司机有更充足的准备时间。并且,该油漆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反射光线是有
特定方向的,司机只能看到自己车灯的反射光。这样避免其他汽车光线产生的眩光
伤害司机眼睛,使之不能看清前面的路况。
人因理论的应用方法
依据.若是使用者族群过为庞大或较难预期(如公共设施),则通常使用第95百分
位数男性或第5百分位数女性作为其最大或最小之基准
人体计测数据之设计基本原则
可调设计
将相关设备或空间的设计规划可依据不同 的使用者体型尺寸作个别的调整,但应特别 注意可调范围及机制的可行性,必须符合使 用族群特性及调整的便利性
GB/T13547-92国家标准提供的立、坐、跪、卧、爬等常取姿势的主要功能寸, 参阅表2-8
人体的量测
人体各部分的活动范围
人体的量测
人体上部及上肢固定姿势活动角度范围
人体的量测应用的注意点
量测的尺寸需适合使用者 个别差异是主要的挑战
-因种族、性别、年龄、年代、职业、地域、健康情形、饮食等而异
工厂实例-搬运
问题
» 不间断地弯腰将辊轴推25英尺远
解决方法
» 制造铝推杆来协助推动辊轴 » 内部改进
工厂实例-搬运
问题
» 从地板上提起袋子
解决方法
» 液压起重
工厂实例-设计原则
问题
» 坚硬、细小的柄
解决方法
» 有护垫、完全手抓式柄
生活实例-路标牌
过去路标牌是用一般的油漆作为涂料的,现在路标牌全部用反光油漆,夜间司机可
因此人因工程可谓“为使用者而设计之”
人因工程的内容
“Ergonomics” 意指「工作的法则、工作的学问」,是研究如何 工作可以更省力、更省事、更安全、更正确的学问. 人因工程中,工作内容的主体决定工作环境的设计,人体的计
什么是人因工程

现代人因工程学
主要研究内容:
源于航天事业的发展
1)把人、机和环境系统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研究;
2)创造最适应于人操作的机械设备和作业环境; 3)是人、机、环境系统相谐调,从而获得系统的最高综合 效能。
主要特点:
1)不同于传统人因工程学研究中着眼于选择和训练特定的人,使之适应工 作要求;现在人因工程学照片与机械装备的设计,使机器的操作不超越人类 能力的界限之外。
主要研究内容
源于Gilbreth夫妇的动作研究和车间管理 研究。
研究每一职业的要求; 利用测试来选择工人和安排工作,规划利用人力最好方法; 制定培训法;使人得到最有效的发挥;
研究最优良的工作条件和管理组织形式,促进工人和管理者 之间的通力合作。 主要特点
机械设计的主要着眼点在于力学、电学、热力学等工程技术方面 的原理设计上,在人际关系上适宜选择和培训操作者为主,使人适 应于机器。
选
选
择
选
择
收
分
研
择
采
集
析
究
变
样
数
数
地
量
主
据
据
点
பைடு நூலகம்
体
常用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
实测法
研
计算机数值仿法
究 方
法
实验法 调查研究法
分析法
人机工程学学科体系
人机工程学
技术科学
生理学
人
心理学
体
科
学
劳动卫生学
人体测量学
人体力学
工业设计 工程设计 安全工程
系统工程
环境保护学
环境医学
环
境
科
环境卫生学
人因工程学知识点

一1. 人因工程的定义:1)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在工作中、生活中和休假时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
2)研究人和机器、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其合理结合,使设计的机器和环境系统适合人的生理、心理等特征,达到在生产中提高效率、安全、健康和舒适的目的。
2. 人因工程学就是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进人—机—环境系统的科学。
人—机—环境系统是指由共处于同一时间和空间的人与其所操作的机器以及他们所处的周围环境所构成的系统,简称人---机系统。
人是处于主体地位的决策者,也是操纵者或使用者;机是指人所操纵或使用的一切物的总称,它可以是机器,也可以是设施、工具或用具等;环境是人、机所处的物质和社会环境。
人、机、环境在其构成的综合系统中,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完成特定的工作过程。
3. 发展过程:1)20世纪初:泰勒最早提出,特点:以机器为中心,让人去适应机器。
2)一战初至二战前:主要研究如何减轻疲劳及人对机器的适应问题。
霍桑试验3)二战到20世纪60年代:从人适应机器转入到机器适应人的新阶段。
4)20世纪60年代后:研究领域不断扩大,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在高技术领域发挥特殊作用。
4. 人因工程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人---机---环境系统。
在研究中特别注意客观性和系统性。
客观性是指研究者在工作中应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根据客观事实的本来面目去揭示事物的内在的规律性,不能以个人主观臆断解释客观事实。
5. 主要研究方法:1)调查法:是获取有关研究对象资料的一种基本研究方法。
包括:(1)访谈法。
通过询问交谈来收集资料。
(2)考察法。
实地考察,发现系统的问题,为开展分析、实验和模拟提供资料。
(3)问卷法。
根据研究目的,以问卷或量表的形式收集答案。
2)观测法:研究者通过观察、测定和记录自然情境下发生的现象来认识研究对象的一种方法。
观测者不介入研究对象的活动中3)实验法: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排除无关因素的影响,系统地改变一定变量的因素,以引起研究对象相应变化来进行因果推论和变化预测的一种研究方法。
人因工程概述

PRT 3
人因工程的发展历程
人因工程的起源
起源时间:20世纪初
起源背景:工业革命后生产效率提高工人 劳动强度增大工作环境恶劣
起源目的:改善工人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 率
起源人物:泰勒、吉尔布雷斯等 起源理论:科学管理理论、动作研究等 起源应用:工厂设计、工具设计等
人因工程的发展阶段
初期阶段:20世纪初 人因工程开始萌芽主要 关注人体测量和生理学 研究
人因工程的基本原则
安全性原则:确保产品或系统的 安全性避免对人造成伤害
效率性原则:确保产品或系统的 效率性提高用户的工作效率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舒适性原则:确保产品或系统的 舒适性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可靠性原则:确保产品或系统的 可靠性避免出现故障或错误
PRT 5
人因工程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
科学
目的是提高工 作效率、安全
性和舒适性
包括人体测量 学、人体工程 学、环境心理
学等学科
应用领域广泛 如产品设计、 工作环境设计、 人机界面设计
等
人因工程的研究对象
人类行为:研究人在特定 环境下的行为表现和反应
生理特征:研究人的生理 特征如身高、体重、视力 等
心理特征:研究人的心理 特征如认知、情感、动机 等
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人因工程将更加注重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提 高用户体验和交互效果。
跨学科合作:人因工程将更加注重与其他学科的合作如心理学、社会 学、计算机科学等以实现更全面的研究和应用。
标准化和规范化:人因工程将更加注重标准化和规范化以提高产品 质量和可靠性。
THNK YOU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01/0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因工程学:是研究人—机—环境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性应用学科该学科的研究目的在于设计和改进人—机—环境系统,使系统获得更高的效益和效率,同时保证人的安全健康和舒适。
人因工程学的研究内容;1研究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2研究人机系统总体设计3研究人机界面设计4研究公共场所设计和改善5研究工作环境及其改善6研究作业方法及其改善7研究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8研究组织与管理的效率脑力劳动和神经紧张型作业的生理变化特点;脑力劳动时心率较慢,可引起舒张期缩短而使心跳加快、血压上升、呼吸频率提高、脑补充血而四肢及腹腔血液减少,脑力劳动时脑电图的频率加快。
脑力劳动时血糖一般变化不大或稍有增加,对尿量无任何影响,其成分也无明显变化,仅在极度紧张的脑力劳动时,尿中磷酸盐的含量才有所增加,但对排汗的量与质以及体温都无明显影响。
微气候:是指工作或生活场所所处的局部气候条件,主要包括空气气温、空气湿度、气流速度(风速)以及热辐射条件等四个参数。
高温作业环境定义:一般将热源散热量大于84KJ/(m2·h)的环境叫高温作业环境。
高温作业环境对人体生理影响:1对消化系统具有抑制作业2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业3人的水分和盐分大量丧失4高温及噪音联合作用损伤人的听力低温作业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在低温高湿条件下由于湿度的增加,衣服的热阻降低,使衣服起不到御寒的作用,会引起人体肌肉痛、发炎、神经痛、神经炎、腰疼、风湿痛等各种疾病,而随着气流速度增加,人体通过空气对流散热量增加,而且温度越低,气流速度影响越大,有效温度降低量越大。
在低温条件下首先影响人体四肢的灵活性,最常见的是肢体麻木。
高温作业环境的改善;一生产工艺和技术措施1合理设计生产工艺过程2屏蔽热源3降低温度4增加气流速度二保健措施1合理提供饮料和补充营养2合理使用劳保用品3进行职工适应性检查三生产组织措施1作业速度或增加休息次数以此来减少人体产热量2合理安排休息场所3职业适应低温作业环境的改善;1做好采暖和保暖工作2提高作业负荷3个体保护4采用热辐射取暖眼睛疲劳的自觉症状:眼睛乏累、怕光、眼痛、视力模糊、眼充血、出眼屎、流泪等眼睛疲劳还会引起视力下降、眼胀、头疼以及其他疾病,影响健康。
照明与事故的关系:事故的数量与环境的照明条件有关,在适当的照度下,可以增加眼睛的辨色能力,从而减少识别物体色彩的的错误率,可以增强物体的轮廓立体视觉,有利于辨认物体的高低、深浅、前后、远近及相对位置,使工作失误率降低,还可以扩大视野,防止错误和工伤事故的发生,虽然事故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照明不足则是主要原因之一。
改善工作环境照明的好处:可以改善视觉条件,节省工作时间,提高工作质量,减少废品,保护视力减轻疲劳,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差错,避免或减少事故,有助于提高工作兴趣,改进工作环境。
眩光及其防控措施:当视野内出现过高的亮度或过大的亮度对比时,人们就会感到刺眼,影响视度,这种刺眼的光线叫做眩光。
眩光按产生的原因可分为直射眩光、反射眩光和对比眩光三种。
眩光的视觉效应主要是使暗适应破坏,产生视觉后像,是工作区的视觉效率降低,产生视觉不舒适感和分散注意力,易造成视觉疲劳,长期下去会损害视力。
措施:1限制光源亮度2合理分布光源3光线转化为散射4避免反射眩光5适当提高环境亮度,减小亮度对比照明环境的综合评价:从人机工程学对光环境的要求来看,不仅需要对光环境的各个单项影响因素进行评价,而更需要进行光环境的综合定量评价。
光环境指标综合评价法:本方法考虑了光环境中多项影响人的工作效率与心理舒适的因素,通过问卷法获得主观判断所确定的各评价项目所处的条件状态,利用评价系统计算各项评分及总的光环境指数,以确定光环境所属的质量等级。
色彩:在人的眼睛中,有专门感受光的细胞,成为感色细胞。
当感色细胞受到不同程度的色光刺激后,会引起神经纤维的兴奋,而每种神经纤维的兴奋会引起某种色彩的感觉。
色光三原色:红绿蓝,他们混合愈混合愈亮,等量相加得到白色光,颜色三原色,黄青品红愈混合愈暗,相加得到近似黑色。
色彩温度感是人类长期在生产、生活经验中形成的条件反射。
当一个人观察暖色时会在心理上明显出现兴奋与积极进取的情绪;当观察冷色时,会出现压抑和消极退缩的情绪。
色彩的轻重感是物体色与人的视觉经验共同形成的重量感作用于人的心理的结果。
色彩硬度感是指色彩给人以柔软和坚硬的感觉,和轻重感相似于明度和纯度有关。
色彩胀缩感是指色彩在对比过程中,色彩的轮廓或面积给人以膨胀或收缩的感觉色彩远近感是指在相同背景下进行配置时,某些色彩感觉比实际所处的距离近,另一些感觉比实际远,就是前进或后退的距离感。
情绪感不仅能使人产生温度感、轻重感、硬度感、胀缩感、远近感等物理感觉,而且还能使人的情绪发生变化。
色彩调节:色彩在知觉的不同水平上具有各种心理语义,如色彩的温度感、轻重感、硬度感、胀缩感、远近感以及色彩表现的开朗与阴郁、活泼与呆滞、松弛与紧张等。
同时还与温度因素、空间因素、时间因素、光因素等多种环境因素相联系。
并且会在人的生理方面产生类似作用。
因此。
利用色彩的种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环境因素起到调节作用。
色彩调节目的1提高作业者作业愿望和作业效率2改善作业环境、减轻或延缓作业疲劳3提高生产的安全性,降低事故率。
安全色红色表示禁止、停止、危险以及消防设备的意思蓝色表示指令,要求人们必须遵守的规定黄色表示提醒人们注意绿色表示给人们提供允许、安全的信息。
安全色施色1标识出直接的危险物2标识出可用于应急措施的对象3标识出安全求助设施4标识出可能出现危险的区域或可能受害的对象5标识出必须禁止操作或必须提醒注意的操作噪声对生活影响人们在工作和学习时,精力难以集中,情绪焦躁不安,产生心理不愉快感,影响睡眠质量,妨碍正常语言交流等。
噪声对其他生理机能影响对神经系统。
内分泌和心血管。
消化系统噪声对心理影响使人产生烦恼、焦急、讨厌、生气等不愉快的情绪控制噪声传播措施1对工厂各区域合理布局2调整声源的指向3充分利用天然地形4采用吸声、隔声、消声等措施5采用隔振与减振措施振动对人体影响1全身振动对人体影响。
全身振动多为低频大幅度的振动。
全身振动能引起前庭器官、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等一系列变化,并使人产生疲劳、劳动机能衰退等主观感觉。
2局部振动对人体的影响。
局部振动病是长期使用振动工具引起的。
能引起神经系统、循环系统、骨关节肌肉运动系统的障碍及其他系统不同程度的机能改变。
振动控制1减少和消除振源:隔离振源,改进生产工艺,增加设备的阻尼,采取隔振、吸振、阻尼等措施来消除或减小振动。
采用钢丝弹簧类、橡胶类、软木类、砧板、空气弹簧和油压减振器等多种形式的减振器,降低设备减振系统的共振频率。
2个体防护3限制接触振动的时间粉尘的物化特征1粉尘的化学成分:各种粉尘的基础物质不同,其化学组成也不一样,其中以游离二氧化硅的致纤维化作用最强2物理性质:粒径,溶解度,荷电性,形状粉尘危害:1对人体危害:粉尘根据其物化特性和对人体作用部位不同,可造成多方面的危害,其中尘肺最严重2对人心理影响:空气中的粉尘直接影响人的心理3粉尘爆炸:某些物质的微小颗粒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当遇明火时会发生爆炸。
粉尘防治:1控制尘源2除尘3个人防护4改善劳动管理通风:是把局部地点或整个房间内污染的空气排出室外,使新鲜的空气进入室内,从而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及洁净程度。
工作场所通风方法:1按空气流动的动力不同,可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
2,按通风系统作用范围,可分为全面通风和局部通风。
疲劳的规律:1,疲劳可以通过休息恢复2,疲劳有累积效应3,疲劳程度与生理周期有关4,人对疲劳有一定的适应能力降低疲劳的途径:一,改善工作条件1,合理设计工作环境2,改进设备和工具3改进工作方法。
二,合理确定休息时间和休息方式。
三,改进生产组织与劳动制度人的信息处理系统:该系统由感知觉系统、认知决策系统和运动系统三个子系统构成,每个子系统都有各自功能上相对独立的记忆储存器和加工处理器。
其中感知系统类似于计算机的输入系统,运动系统类似于计算机的输出系统,认知子系统类似于计算机的中央处理系统。
认知系统除了对输入信息和内存信息进行处理外,同时还要对感知系统与运动系统的状态进行监控和调节。
人的模式识别可看作一个典型的知觉过程,它依赖于人的知识和经验。
一般说来,模式识别过程是感觉信息与长时记忆中的有关信息进行比较,再决定它与哪个长时记忆中的项目有着最佳匹配的过程。
注意的基本概念: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功能:1,注意的选择功能2,注意的保持功能3,注意的调节及监督功能工作记忆的含义及特点:工作记忆也叫短时记忆和操作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
1,信息保持时间很短2,记忆容量小3,对中断的高度敏感4,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可被意识。
脑力负荷是指单位时间内人承受的脑力活动工作量,用来形容人在工作中的心理压力或信息处理能力。
影响因素:1,工作内容(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工作内容越多,越复杂,操作人员所承受的脑力负荷就越高)2,人的能力(在脑力劳动中,个体之间的脑力劳动能力存在差异,干同样的工作,能力越大的人脑力负荷越低)3,人的业绩(脑力负荷的适当与否对系统的绩效、操作者的满意感以及安全和健康有很大的影响)脑力负荷的测量方法:主观评价法,主任务测量法,辅助任务测量法和生理测量法脑力疲劳的含义:是指人体肌肉工作强度不大,但由于神经系统紧张程度过高或长时间从事单调、厌烦的工作而引起的第二信号系统活动能力减退,大脑神经活动处于抑制状态的现象。
产生原因:高脑力负荷,单调作业,操作者对工作的态度、期望、动机和情绪状态。
单调作业:作业过程中出现许多短暂而又高度重复的作业。
单调感觉:单调作业使操作者知觉到的对系统的“控制”程度减至最低水平,因而产生不愉快、烦躁、缺乏兴趣和挑战、压抑以及觉得工作永无止境等消极情绪。
避免单调的措施:1,操作再设计2,操作变换3,突出工作的目的性4,动态报告作业的完成情况5,推行弹性工作法6,利用音乐消除单调感觉座椅设计原则:1,座椅的尺寸应与使用者的人体尺寸相适应。
2,应尽可能使就坐着保持自然的或接近自然的姿势。
3,应符合人体生物力学原理。
4,应使坐用者活动方便,操作省力,舒适。
5,牢固、稳定,防止坐者倾翻、滑倒人机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人和机器两个子系统构成的,且能完成特定目标的一个整体系统。
人机系统中的人是指机器的操作者或使用者;机器的含义是广泛的,是指人所操纵或使用的各种机器、设备、工具等的总称。
人机系统是通过人的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与机器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来完成某一特定生产过程的。
人机功能分配原则:人机应达到最佳匹配,方能使系统整体效能最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