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因工程的工程车辆驾驶室布置和仿真研究
人机工程学在轿车驾驶室设计中的应用

人机工程学在轿车驾驶室设计中的应用摘要:文章从人机工程学的观点出发,以人体参数为基础对国产轿车驾驶室的设计原则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为轿车驾驶室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人机工程学;人体参数;驾驶室设计随着轿车在人们生活中的普及、高速公路的发展,汽车速度的提高,驾驶室设计如何适应人体机构的要求,确保人一车系统的高效和安全、乘坐的舒适等已经成为目前汽车驾驶室设计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从人一机一环境的关系对轿车驾驶室进行设计分析,人不再是被动地去适应汽车,而是使其与汽车融合共同完成一个目标。
充分考虑人的因素对轿车的设计理念予以更新确保轿车更舒适、更安全,更大限度满足驾驶者的需要,从而使轿车驾驶室的人一机一环境系统总体性能达到最优。
1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外在应用人机工程学研究轿车的驾驶室以及附件的设计方面已经进行了长期而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研究的成果主要集中在提高轿车驾驶舒适度方面。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日本和欧洲各大汽车公司按照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比以往更加注重人机工程学的研究成果,其原理不仅用于提高汽车的操作便捷性和乘坐舒适性,而且越来越多的被引入安全车身的结构设计中,中国在这一方面的设计与发达国家差距还很大。
中国人机工程学研究从上纪30年代开始,但是系统的和深入的研究则在改革开放以后,目前人机工程学在我国不仅需要研究和提高,更需要大力的宣传和善及,尤其是在轿车车身与驾驶室设计方面与国外发达国家有很大的距离。
随着我国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对产品的人机工程特征也日益重视,我国的973,$863,十五和十一五计划均将人机交互列为主要内容。
2驾驶人体特性的研究人机工程学要求人一机一环境能形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更加方便、舒适、安全、高效的为人类服务,人体特性参数是驾驶室设计的基础。
由于群体中的个体与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使用统一的尺寸作为标准则会显得不太妥当。
一般来说,某一不具有代表性的特殊个体的尺寸是不能作为驾驶室设计依据的。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汽车驾驶舱设计研究

FRONTIER DISCUSSION 丨前沿探讨D时代汽车基于人机工程学的汽车驾驶舱设计研究周喜格王昆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柳州市545007摘要:驾驶舱相对封闭、空间狭小、形状不规整、结构复杂,与车门、车底及车顶等构成了整车产品,驾驶舱设计是汽车设计工作中需要考虑的一项重要因素,驾驶舱设计可影响汽车驾驶性能、车内乘坐条件与环境,反映汽车厂商的车辆设计与制造水平,影响汽车产品市场占有率。
设计驾驶舱时可根据人机工程原理改善驾驶舱环境、保证驾驶舱平顺性,改进驾驶舱结构,减少心理、肢体、听觉、视觉疲劳,让乘员与司机可产生良好心理、生理感觉,使人体感觉驾驶舱环境便利、舒适。
关键词:驾驶舱;汽车;人机工程;设计1引言人机工程学关注人在特定环境中的心 理、生理、解剖等因素,打破了社会科学、人体科学、医学、技术科学等学科之间的界 限,研究在环境、机器与人的互动中如何改 善人的工作状态、舒适度,减轻疲劳、降低 能量消耗与事故概率。
目前该理论已日益成 熟,被用于解决汽车产品设计等棘手的工业 设计问题。
可在设计汽车驾驶舱时应用人机 工程理论,使驾驶舱形状、空间、线条、色 彩等对人的行为意志、感情产生积极影响,体现人造物对人身心的匹配性与亲和性,保 证驾驶舱设计物比例关系吻合人体结构尺 寸,适应视觉特征、生理结构、尺寸,统一 造型性、人机性与舒适性,使疲劳程度达到 最低限度,綱灵活程*&S!最高限度。
2基于人体坐姿控制参数的驾驶座椅 设计背靠应能够缓解肌肉紧张、定位与支撑 躯干、保持脊柱姿势轻松,避免腰背部横向 滑移,同时使臀部离开背靠稍向前移,满足 休息便利、驾驶安全及舒适要求。
因此,背 靠倾角设计范围应在80°〜160°之间,背 靠宽度可设计为480mm左右,高度可设计 为730mm左右,尽量设计高靠背,必要时 可加靠枕。
椅面过低可导致背肌负荷增加,过高容易压迫大腿肌肉,设计时可将椅面髙度控制在280mm~ 360mm之间;设计倾角时需同时考虑安全性与舒适性,减轻身心疲劳,以3° ~ 8°为宜,避免增加大腿压力、影响血液循环,同时防止臀部前移,将大腿与上半身形成的夹角控制在100°左右。
基于人机工程学suv车乘坐舱设计学士学位论文

提供全套毕业设计,各专业都有摘要随着轿车在人们生活中的普及,人们对轿车驾驶室也相应提出了安全、舒适、健康、高效等新的要求。
因此有必要探讨一种驾驶室新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以满足人们对现代轿车的要求。
本课题以汽车人机工程学的理论为基础,结合计算机技术,提出了基于人机工程学原理的轿车驾驶室设计方法。
在论文中通过收集大量资料和借助于CATIA软件的帮助主要进行了H点优化设计,手操纵件的校核和手伸及界面的校核。
1)论文中利用CATIA建模和分析H点的具体位置,提出H点的优化设想,调整H的位置来改善其舒适性和视野性等。
2)论文中提出对手操纵件的校核,主要对手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显示装置进行校核,以GB/T 17867-1999法规为标准,校核是否满足法规的要求。
3)论文中提出对手伸及界面的校核,检验重要操作件、按钮是否在驾驶员手伸及范围之内,是否满足SAE J287(1988)、ISO3958:1996法规的要求。
整个设计过程都是为了实现驾驶室人机工程学的设计目标:安全、舒适、健康、高效。
关键词:驾驶室人机工程学人体尺寸计算机辅助设计ABSTRACTWith the car’popularization in common living, peoples’requestment to CAB has gone up to safety, easiness, health and high efficiency, etc. So probing into a new CAB’s designing idea and method is necessary to meet with the requestment.Based on Car Man-Mechine Engineering theories, using computer technology, the thesis gives a car CAB designing method based on Man-Mechine Engineering theories, and builds a database of our country peoples’body size in relation to CAB designding. In this graduation project I do my work through collectting massive materials and using CATIA. Mainly has carried on the below work:1)H-point optimization, adjusts H-point position, improves its comfortableness and the field of vision and so on.2)Hand control examination. Examines whether satisfies the requestment of the law GB/T 17867-1999 .3)The hand extends and the contact surface examination. Examines whether satisfies the requestment of the law SAE J287(1988)、ISO3958:1996.The entire design process all is for achieve the cab man-machine design goal.Safe, comfortable, healthy, is highly effectiveKeywords: CAB, Man-Mechine, Body size, Engineering CAD基于人机工程学SUV车乘坐舱设计陈澄0611032590 引言人体工程学是从20纪50年代开始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是从人的生理特点出发,研究在提高人体-机器-环境系统的总体效能的目标中人体-机器-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汽车车身内部布置方法研究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3
1.1 课题的提出......................................................................................................... 3 1.2 汽车车身布置过程、方法及人机工程应用概述.................................................... 4
1
吉林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3.3.1 确定设计硬点的意义.................................................................................. 32 3.3.2 人体姿态舒适性相关的主要硬点及其含义................................................ 34 3.3.3 人体乘坐空间主要硬点............................................................................... 37 3.3.4 整车总布置主要硬点.................................................................................. 36 3.3.5 整车宽度方向主要硬点............................................................................... 37 3.3.6 车身布置主要硬点...................................................................................... 38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轿车车室环境塑造的方法与途径探讨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汽车驾驶舱设计研究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汽车驾驶舱设计研究作者:邓莉萍来源:《企业科技与发展》2021年第07期【关键词】人机工程学;汽车;驾驶舱;设计【中图分类号】U46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21)07-0061-030 引言近年来,汽车行业快速发展,汽车品牌不断增加,购买汽车的成本不断降低,伴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汽车驾驶舒适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1]。
因此,汽车厂家在设计汽车驾驶舱时,对驾驶舱的舒适性也更加关注。
在人们驾驶汽车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汽车驾驶舒适性的重要性。
汽车驾驶舱的舒适性与人体结构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设计人员设计汽车驾驶舱时,逐渐加强了对人机工程学的重视,期盼能够通过应用人机工程学进行汽车驾驶舱设计,以改善驾驶的舒适性 [2]。
人机工程学突破了人体科学、医學、社会科学等之间的界限,重点对人的生理、心理等因素变化进行研究;研究人与机器、环境互动时,如何降低人的能力消耗、减轻疲劳,改善人的工作状态,提高人的舒适感,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在传统的汽车驾驶舱设计方法中,主要依靠设计师积累的经验设计 [3]。
随着计算机与人机工程学理论的不断发展,为利用计算机辅助技术及人机工程学原理设计汽车驾驶舱奠定了基础条件。
设计师进行汽车驾驶舱设计时,能够与人体的具体特征相结合,使汽车驾驶舱的空间大小、造型与具体结构等与驾驶员的身体特征更加匹配。
在人-机系统中,设计师要关注人的健康,以提高人的工作效能为目标 [4]。
人机工程学应用于汽车驾驶舱设计时,重点关注人-汽车-驾驶环境几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通过合理分配人与汽车的功能,确保人-机融合的系统在整体上能够实现最佳功能。
1 驾驶室人机工程设计理论在现代人机工程中,人-机-环境被视为统一的整体设计系统,一切设计活动都在该系统中进行。
人机工程学对人的生理、心理等因素在某种环境中的变化进行研究,研究人与机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其研究内容涉及与人相关的各个方面,人机工程学研究人-机-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是研究重点,并利用这些相互作用的关系,在机械设计工作中进行科学的应用 [5]。
基于人机工程学理论的汽车驾驶室布置系统

基于人机工程学理论的汽车驾驶室布置系统基于人机工程学理论的汽车驾驶室布置系统1、GenPad是基于人机工程学理论开发的一整套汽车驾驶室布置系统的设计程序。
2、现代人机工程学追求的目标是人-机-环境系统总体性能的最优化。
3、GenPad是Generic Parametric Design 的缩写,多年来一直受到许多汽车行业的设计人员的广泛的应用。
GENPad通过CAD模型的参数化设计克服了这些缺点,这些模型可以被自动化的更新,让长时间的繁杂设计在几秒钟内得以完成。
4、GenPad从驾驶员的安全、健康等出发-人机工程学技术,将驾驶员的不满意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配合工程师对各细节部分作人性化的设计。
造成驾驶员不满意的因素:仪表盘面板发出的反射光干扰了驾驶员的视线收音机按钮不在司机伸手所能触及的范围司机不能随手打开车门改进方法控制件均处在司机随手触及的范围内视线和反光区域都得到了人类工程学理论的校合各内饰部件的布置均留出了充分的余量,以满足司机的舒适驾驶5、大家知道车厢内部空间所布置零部件或控制装置的每个尺寸、控制系统的结构、形状等,都将直接影响到设计,比如:信息显示是否既便于接受,又易于做出判断;控制系统的尺寸,力度,结构,形式是否适合操作者的需求;人所处的作业条件舒适安全,是否有利于身心健康,能否充分发挥人的能力等等。
GenPad 正是从这些实际的应用出发开发的一套实用的软件系统。
然后我们来了解一下GenPad的作用、应用范围、以及操作过程。
6、GenPad的设计流程大致是这样的,设计工程师将客户需求通过统计测量,转换成数据资料后从Vistoen网站的GenPad的网页递交,通过GenPad计算后,输出一个iges格式的surface文件,然后设计工程师将得到的iges文件导入图形软件,如PRO-E、UG等等,从中来判断工程师的设计是否符合要求。
下面我们大家看一些例子。
7、GenPad 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在正常情况下,驾驶员在驾驶室内的触及范围、视野范围、以及碰撞过程中的头部、腿部的碰撞区域等等的问题。
基于人机工程学工程车辆驾驶室结构优化分析

基于人机工程学工程车辆驾驶室结构优化分析丁传锋(郑州科技学院,河南郑州450000)来稿日期:2018-05-18基金项目: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52102210116)作者简介:丁传锋,(1983-),男,山东阳谷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机械设计、工业设计及车辆设计1引言工程车辆广泛应用于运输建筑等领域,恶劣工作环境下劳动者职业健康必须进行严格保护,随之产生人机工程学在职业健康与劳动保护上的应用就显得越来越重要[1]。
驾驶室作为整车操作核心,传统设计方法以“H ”点为基点设计会使驾驶者经常调整驾驶姿态来达到视觉要求。
并且由于人体尺寸显著差异,传统标准人体模型很难符合普遍特征,这就降低技术可接受性[2]。
通过人机工程学和眼点定位对驾驶室进行设计,可有效提高工程车辆安全性及舒适性。
驾驶室设计取得一定成果:文献[3]应用因子分析,根据统计规律对内部结构进行设计;文献[4]结合人机工程理论,将驾驶员身体各部分与相对位置采用数学方法进行描述;文献[5]根据人机工程设计对驾驶室操作面板及控制装置进行布置;文献[6]对驾驶室座椅空间位置优化设计改进视野死角。
以实验方式获取我国人体模型驾驶状态相关数据,利用基摘要:工程车辆驾驶室需满足不同体型驾驶员舒适性和视野要求,传统H 点为基点设计需经常调整驾驶姿态来达到视觉要求且很难符合不同驾驶员特征。
通过对工程车辆人机工程学设计标准研究及实验统计分析,将基于眼点定位驾驶室设计理念应用于工程车驾驶室设计。
根据工程车辆视野特点,通过头包络线、前方视野及仪表台视野确定最佳眼点位置。
搭建试验台,采集试验人员各部位在空间位置数据。
根据统计数据,分析人体各部位关键点在二维、三维空间分布及关键点之关系。
在保证眼睛处于最佳眼点位置情况下,通过数学表达式描述相应各部位在空间位置,以此确定座椅及其它相关装置空间位置。
基于CATIA 校核基于眼点定位设计方法是否能同时满足存在个体差异性的驾驶者视野及舒适性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毕业设计的原始数据:调查一些工程机械的驾驶室的具体尺寸,并运用人因工程知识作一些分析。
2.毕业设计(论文)的容和要求(包括技术要求、图表要求以及工作要求等):了解工程车辆驾驶室布局,运用工业工程专业知识和工具进行分析研究,借助三维设计软件(CATIA)进行驾驶室的建模,并用CATIA的人机工程模块对设计方案进行仿真。
所用术语、图表、图形符合标准及规。
3.毕业设计应完成的技术文件:(1)开题报告(按学校的具体要求格式、容完成;中文3000字以上)(2)查阅和阅读相关的中外文文献10篇左右,英文2篇(3)英文翻译(完成不少于3000汉字的译文)(4)要求相关三维造型和人体动作分析注:论文答辩合格并按答辩要求修改后,所有毕业设计成果用光盘刻录留存4.主要参考文献:1.兆迪科技编著.CATIA V5R20实例宝典. :机械工业,20122.午等编著.人因工程设计.:化学工业,20063.午,王智明编著.三维工厂设计.:化学工业 20054.靳同红,王胜春主编.工程机械构造与设计.:化学工业,20095.青,宋世军,瑞军等编著.工程机械概论.:化学工业,20096.颜声远编著.人因工程与设计.:工程大学,20127.CATIA V5R21机械产品设计授课笔记. :电子工业,20128. 马如宏编.人因工程.:大学,20115.毕业设计(论文)进度计划(以周为单位):目录前言 (1)第一章绪论 (2)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2)1.1.1 研究目的 (2)1.1.2 研究意义 (2)1.2 国外研究现状 (3)1.2.1 国关于人因工程理论在驾驶室中的研究状况 (3)1.2.2国外关于人因工程理论在驾驶室中的研究状况 (4)1.2.3 国的驾驶室现状 (4)1.2.4 国外的驾驶室现状 (5)第二章人因工程学相关理论 (7)2.1 人因工程学概述 (7)2.1.1 人因工程学的含义 (7)2.1.2人因工程学的研究容 (7)2.2 工程车辆人因工程学的研究容 (8)第三章驾驶室部装置的人因工程设计 (10)3.1 座椅的人因工程设计 (10)3.1.1 驾驶室座椅设计应满足的要求 (10)3.1.2 工程车辆驾驶室座椅的外形设计 (13)3.1.3 CATIA中座椅的模型展示 (15)3.2 方向盘的人因工程设计 (17)3.2.1 操纵装置的设计原则 (17)3.2.2 方向盘的大小设计 (17)3.2.3 方向盘的角度设计 (18)3.2.4 方向盘的构造 (19)3.2.5 CATIA中方向盘的模型展示 (19)3.3 操纵杆的人因工程设计 (21)3.3.1操纵杆的外形设计 (21)3.3.2 操作杆的操作行程设计 (22)3.3.3 CATIA中操纵杆的模型展示 (23)第三章驾驶室装置的布置研究 (25)4.1 驾驶室的部布置工具 (25)4.1.1 最佳H点的分析与应用 (25)4.1.2 驾驶员手伸及界面的含义与意义 (25)4.2 方向盘的布置 (26)4.3 操纵杆的布置 (27)第五章驾驶室的人因工程学仿真 (29)5.1 CATIA 软件简介 (29)5.2 CATIA 中人机工程学设计模块简介 (30)5.3 操作舒适性模拟与评估 (31)5.4 手伸及界面模拟分析 (35)5.5 驾驶室整体模型展示 (37)第六章总论 (40)致........................................................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41)前言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在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一方面工程车辆行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另一方面人们对工程车辆的舒适性要求提出来更高的要求。
随着对工程车辆需求的快速增长,更多的企业加入这个行业,直接的结果就是这个行业的利润因为打价格战而变的很低。
与国外的相比,我国的工程车辆在舒适性操纵方便性以及安全性方面都相对落后很多。
为了增强我国工程车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也为更好的发展我国的经济,我们将工程车辆的设计结合人因工程学的理论从而设计出高舒适性高安全性的工程车辆。
现在人因工程理论越来越成熟也越来越多的被社会所接受,我们要进一步将这些理论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从而为社会的建设做出我们应尽的义务。
第一章绪论1.1 研究目的和意义1.1.1 研究目的毫无疑问工程车辆是我国工程机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进行现代化的进程中,工程车辆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随着经济进一步的迅猛发展,我们对工程车辆的需求也进一步扩,除了对数量的强大需求之外,更重要的是对操作舒适性的高要求。
我国虽然能够生产出满足基本操作需求的各种工程车辆,但是和国外高舒适性的工程车辆相比,我国在舒适性方面的设计就远远不足了。
这篇论文的研究方向不是如何生产更多的工程车辆,而是结合人因工程学理论设计制造更高舒适性的工程车辆驾驶室。
要提高驾驶室的舒适性,我们必须借用一个工具——人因工程学。
人因工程学研究的中心问题是人-机器-环境的相互关系,并且在产品设计活动一直把“以人为本”作为各种设计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而为机器设计提供一种新的理论依据和方法。
通过这样的一种工具,我们可以朝着设计出更加以人为本更多考虑人的因素的机器设备出发,从而设计出更加舒适的工程车辆驾驶室。
但是,就从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历程以及人因工程学在我国的发展历程来看,我国的机械制造业对人因工程学的认识不足,还停留在比较肤浅的程度上。
也正是因为对人因工程理论的研究与应用的不加重视已经成为今天中国工程机械制造业走向国际化的瓶颈,严重制约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因此选择该课题有以下目的。
分析和解决工程车辆驾驶室部设计和布置中存在的人因工程学问题,使设计出来的产品能满足视野宽敞性、坐姿舒适性和操纵轻便性的目的。
1.1.2 研究意义纵观我国的经济发展,就机械行业而言,长期以来我们一直都在推行粗放型发展模式,将主要精力放在产品的更新换代、功能的增加、质量的提高以及成本的降低等方面,极少有意识地系统地将人因工程学应用于该领域。
现在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和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入人心,“以人为本”的思想得以广泛流传,人们在设计设备时会从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来设计制造工程机械。
但是,由于人因工程思想观念还没有能够广泛的传播到各个角落,人们对它的认识也不足,因此对该课题以人因工程学在工程车辆驾驶室中的应用为基本出发点,谈一谈人因工程理论在实际中是如何应用的,从而有以下几点研究意义。
(1)从提高产业竞争力来说,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的研究成果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从而使国的工程车辆在国外市场更具竞争力;(2)从提高社会效益来说,通过设计出更加舒适更加适合驾驶员操纵的工程车辆驾驶室来提高操作人员的舒适性和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和疲劳度、降低腰间盘突出、肩周炎、颈椎病等职业病的发病率、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从而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出一把力;(3)从学术发展来说,通过将人因工程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工程车辆驾驶室部的设计,从而推动我国人因工程学的发展,特别是在实际中是发展与应用。
1.2 国外研究现状1.2.1 国关于人因工程理论在驾驶室中的研究状况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经济有了突破式的发展,在汽车行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但是由于条件的限制,不得不说我国在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与国外也存在较大的差距。
由于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才由汽车学术界正式提出汽车人体工程学的容,开始学习国外制订的一些标准法规。
就传统而言,我国在设计一些参数时,一般凭个人经验来确定。
通常是在整车性能参数选定之后,参考设计较为成功的同类车型的数据,在其基础上进行修改,并进一步和其他参数进行反复协调后,确定相关参数,可以认为这种设计带有模糊人因工程学的思想,此方法获得的最终结果,虽然也是可以接受的,但可能不是真正符合人体需求的结果。
但是,近年来国的一些大学和研究所作了一些研究和探索工作,一些新的汽车环境人机设计研究方法和成果也相继出现,如大学汽车学院`黄金陵主持开发的KBE车身布置系统,将人机工程学的知识专家系统集成到AUTOCAD和CATIA等设计软件中;工业大学宋宝玉也开展在现有软件平台上研究车身布置;中国农业大学毛恩荣研究的初步立体人体模型;理工大学军研究的计算机辅助车辆人机工程设计系统;理工大学春荣在UGH软件环境下开发了三维Sinoman的汽车车身CAD软件;航空航天大学斌等通过组合人体棒状模型与曲面建立了三维人体的曲面模型;此外,联合大学林大全还研制了具有形态仿真、化学仿真、结构仿真的“中国虚拟人”等。
但据调研结果显示,上述研究成果较多集中于轿车的人机设计,人因工程学在工程车辆上的应用与发展远落后于轿车行业[1]。
1.2.2国外关于人因工程理论在驾驶室中的研究状况相比国而言,有关驾驶室方面的研究国外要早得多。
应该早在1967年就开始致力于控制面板布置了,后来在英国国家科学和工程研究委员会的资助下,英国的人因工程理论得到进一步发展,并且补充了生理和心理特性,能进行工作围测试、干涉检查、视域检查、姿态评估和平衡计算等工效分析,可用于工作空间和工作进程的设计。
美国密歇根大学进行的研究比较深入,他们在汽车驾驶员舒适位置方面,在汽车驾驶员眼椭圆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并且被美国SAE接受,并制定了相应的标准。
美国SAE标准中的眼椭圆、头廓包络线、驾驶员手伸及界面等已被国际标准组织(ISO)所采纳【2】【3】。
总的来说,国外在人因工程学领域的研究比我国开始的更早并且运用的更加广泛,这也是我们能够加以学习研究的原因。
我们应该看到他们在这一方面的成就,并且加以学习模仿和创新。
1.2.3 国的驾驶室现状不得不说,近年来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由于国家经济的强劲发展,对于工程车辆的需求也突飞猛进,所以我国的工程车辆行业得以迅速发展。
但是,另一方面,由于生产企业多,也就是竞争激烈,各个厂商为了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相互打价格战,从而使得在工程车辆这个行业中企业的利润所剩无几。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为了提高利润必须尽可能降低自己的成本,于是生产出与国外商品相比非常廉价的车辆。
与此同时,为了增加产品的竞争力,各企业不遗余力的开发新产品。
新产品注重了外观造型设计的新颖别致,并采用当今先进的生产技术,使得操作变的轻便,性能更加安全可靠。
然而,新产品在外观和驾驶室舒适性方面虽然有所提高,但与国外产品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如图1-1所示为国某工程车辆的驾驶室。
图 1-1 国某工程车辆驾驶室1.2.4 国外的驾驶室现状国外工程机械发展总的趋势是:发展快、水平高。
如国外工程机械产品在集成电路、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及电子监控技术方面都有广泛应用,一些节能技术得到推广,可靠性、安全性、舒适性和环保性得到了高度重视,并向大型化和微型化发展【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