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解析初中物理回声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回声问题经典例题

初中物理回声问题经典例题

初中物理回声问题经典例题
回声是声波被反射回来形成的。

以下是几道经典的回声问题:
例1:
一个人站在两座山之间,他大喊一声,经过2s后听到回声。

请问这座山与他的距离是多少?
答案:
由于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所以2s内声音传播的距离是2×340m=680m。

因为回声是声音被反射回来形成的,所以两座山之间的距离是他听到回声时声音传播距离的一半,即680m/2=340m。

例2:
一辆汽车以40km/h的速度向一座高山行驶,当汽车鸣笛后4s听到回声。

请问这座山离汽车有多远?
答案:
首先,我们需要计算汽车在4s内行驶的距离,即40km/h×4s=160m。

然后,我们需要计算声音在4s内传播的距离,即340m/s×4s=1360m。

最后,我们需要计算鸣笛时汽车到山的距离,即(1360m+160m)/2=760m。

因此,这座山离汽车有760m。

例3:
一个人在高处向远方大喊,经过4s后听到回声。

请问这个高处离他有多远?
答案:
声音从高处反射回来需要4s的时间,所以声音传播的总距离是340m/s×4s=1360m。

由于回声是声音被反射回来形成的,所以高处离他的距离是他听到回声时声音传播距离的一半,即1360m/2=680m。

【物理】初中物理声现象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

【物理】初中物理声现象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

【物理】初中物理声现象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一、初中物理声现象1.一位在北京的剧场里看演出的观众,坐在离演奏者不太远的地方,另一位在上海的居民,坐在家里的电视机前看同一演出,上海与北京相距1460km,他们两人若想同时听到演奏声,北京观众必须坐在离演奏者()A. 30m远B. 17m远C. 约1.655m远D. 无法知道【答案】 C【解析】【解答】北京春节联欢晚会现场观看演出的观众听到现场的演奏声是通过空气这种介质传播的,它需要传播的时间是:t1=;上海的观众在自己家里电视机前看该联欢会的实况电视转播是通过光传播的,它的传播时间是:t2===0.0049s;当他们同时听到时,光和声音传播的时间相同;即:t2=t1=;所以北京观众必须距离离演奏者S1=V1t2=340m/s×0.0049s=1.666m.故选C.【分析】在现场观看的观众听到演奏声是通过空气这种介质传播的,而在电视机前观看节目是通过光传播的,它们的传播速度不同,所用的时间相同;根据公式t=先求出所用的时间,再利用公式S=vt求出距离.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B. 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 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能传递信息D. 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答案】A【解析】【解答】解: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不同的发声体,故A正确; B、公路旁安装隔音墙,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错误;C、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能传递能量,故C错误;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响度不同,故D错误.故选A.【分析】(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2)防止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3)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3.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宇航员之间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B. 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利用了声能传递信息C. 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D. 在街道上安装的噪声强度显示仪是用来减弱噪声的【答案】D【解析】【解答】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宇航员之间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故A正确;B、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是利用了声能传递信息,故B正确;C、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故C正确;D、噪声强度显示仪是用来检测噪声等级的,不能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选:D.【分析】(1)真空不能传声;(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3)响度指声音的强弱,由物体振动的振幅决定的,另外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4)噪声监测器不断检测噪声等级,此时噪声显示装置上的示数就表示此时的噪声,其单位是分贝.4.我国目前正在实施“嫦娥”登月工程.已知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磁场,低重力,假如你将来登上了月球做探究实验,如图所示,下列实验现象仍会发生的是()A. (a)图:羽毛和石块同时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石块先落地B. (b)图:用纸片覆盖盛满水的杯口然后倒置,纸片不会掉落C. (c)图:给一直导线通电,导线下方的小磁针发生偏转D. (d)图:敲击右边音叉,靠在左边音叉上的小球被弹开【答案】C【解析】【解答】解:A、月球上没有空气,羽毛和石块做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与质量无关,知在落地前的任一时刻,两物体具有相同的速度和位移,故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同时落地,故A正确;B、在地球上能完成“覆杯实验”是因为大气压强能支撑杯中水柱,月球上没有大气压强,纸片会掉落下落,故B错误;C、在静止的小磁针上方,放一根与磁针平行的导线,给导线通电时磁针将偏转,说明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这一现象不受气压和重力影响,在月球上可以完成,故C正确;D、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不能传播,因此敲击右边的音叉,左面音叉旁的小球不会弹起,故D错误.故选C.【分析】(1)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与质量无关,都为g,同时下落,在落地前有相同的速度;(2)地球上,大气压可以支持10.3m高的水柱;(3)奥斯特实验:在静止的小磁针上方,放一根与磁针平行的导线,给导线通电时磁针将偏转,说明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4)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5.对以下物理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 甲图中,敲响音叉后用悬吊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叉股,乒乓球会被弹起,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B. 乙图中,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时,乒乓球上部空气流速大、压强大,于是产生一个向上的压力差,将乒乓球托起C. 丙图中,从上面倒水,下面无瓶盖时乒乓球不能上浮,盖住瓶盖乒乓球能上浮,说明只要有大气压的存在就不能产生浮力D. 丁图中,光在光导纤维中传播时,反射角可能不等于入射角【答案】 A【解析】【解答】音叉发出声音时,乒乓球会被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A符合题意;当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时,乒乓球上部空气流速增大、压强减小,乒乓球下面的压强不变,乒乓球下面的压强大于上面的压强,于是产生一个向上的压力差,将乒乓球托起.B不符合题意;当有水从乒乓球与瓶颈之间的缝隙中流出,乒乓球下面的水向下流,下表面受到的压力为0,上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力不为0,受到的合力方向向下,所以乒乓球不能上浮;盖住瓶盖时,乒乓球浸没水中,乒乓球受到浮力的作用(水对乒乓球产生了向上的压力差),浮力大于重力,所以乒乓球将上浮,C不符合题意;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一定等于入射角,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回声练习题物理

回声练习题物理

回声练习题物理回声是指声波在遇到障碍物后反射回来的现象。

回声的产生与声波的传播速度和遇到障碍物的距离有关。

在物理学中,通过回声练习题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回声现象,并解决与之相关的问题。

回声练习题一:计算回声的时间差假设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现有一人站在山谷中,当他发出声音时,经过0.5秒后听到回声。

问这个人离山谷壁的距离是多少米?解答:声音从人嘴巴传播到山谷壁再传回来需要经历两段距离。

第一段是声波从人嘴巴传播到山谷壁的距离,第二段是声波从山谷壁传回到人耳朵的距离。

因此,可以根据声波的传播速度和时间差计算出人离山谷壁的距离。

设人离山谷壁的距离为x米。

根据题意可得以下方程:2x / 340 = 0.5解得x = 340 * 0.5 / 2 = 85米所以,这个人离山谷壁的距离是85米。

回声练习题二:计算回声的速度现有一个人手拍一次后,经过0.1秒后听到回声。

已知人离墙壁的距离为17.5米,问回声的速度是多少米/秒?解答:同样根据声波的传播速度和时间差来计算回声的速度。

设回声的速度为v米/秒。

根据题意可得以下方程:2 * 17.5 / v = 0.1解得v = 2 * 17.5 / 0.1 = 350米/秒所以,回声的速度是350米/秒。

回声练习题三:计算障碍物的距离现有一个人站在直径为14米的圆形广场的中心,他喊了一声后,经过2.5秒听到了回声。

问回声是由该广场外的哪个地方的障碍物产生的?解答:回声的产生需要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

根据回声的时间差和声波的传播速度,可以计算出障碍物的距离。

设回声的速度为v米/秒,障碍物离广场中心的距离为x米。

根据题意可得以下方程:2x / v = 2.5解得x = 2.5v / 2 = 1.25v由题意可知广场的直径为14米,半径为7米,即x的最大值为7米。

所以,回声是由该广场外的距离广场中心1.25v米的地方的障碍物产生的。

通过回声练习题的解答,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回声现象,并运用物理学中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八年级物理回声练习题

八年级物理回声练习题

八年级物理回声练习题题目: 八年级物理回声练习题回声是指声音在反射后返回的现象。

回声可以发生在各种环境中,包括在室内和室外。

回声是物理学中一个有趣且重要的概念,通过练习题学习回声现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声音传播和反射的原理。

以下是一些八年级物理回声练习题:1. 当一个人在一个密闭的房间大喊,为什么我们听不到回声?解答:在一个密闭的房间里,声音会反射多次,但由于声音很快衰减,所以我们听不到明显的回声。

此外,声音反射也会受到房间内墙壁的吸音和声音衰减效应的影响。

2. 为什么我们在开放区域中能够听到回声?解答:在开放区域中,如大草原或山谷,声音可以反射回来,因为没有物体能够吸收或衰减声音。

这使我们能够听到明显的回声。

3. 声音传播的速度与回声的产生有什么关系?解答:声音传播的速度与回声的产生有密切的关系。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为每秒340米,所以当一个人发出声音后,声音会在一段时间后到达一个物体并反射回来。

回声的产生取决于声音传播的速度和物体之间的距离。

4. 如果一个人站在一堵墙前,他发出的声音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听到回声?解答:假设一个人站在一堵墙前,他发出的声音需要0.1秒钟才能传播到墙并反射回来。

那么他将在0.2秒后听到回声,因为声音需要来回传播。

5. 在计算回声的距离时,我们需要考虑声音传播的速度和声音往返的时间。

如果声音的速度为340米/秒,一个人听到回声的时间为0.5秒,那么他离反射物体的距离是多少?解答:根据声音的传播速度和时间,反射物体离人的距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距离 = (速度 x 时间) / 2。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距离 = (340 x 0.5) / 2 = 85米。

回声是声音的重要特性之一,它可以为我们提供有关环境和物体的信息。

通过学习回声的原理和通过练习题来测试我们的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声音传播和物体反射的知识。

这些练习题不仅能够提高我们的物理学能力,还能够让我们更好地应用物理学原理来解决实际问题。

完整版)初中物理回声专题

完整版)初中物理回声专题

完整版)初中物理回声专题1.一辆车以4m/s的速度向高山行驶,鸣笛6秒后听到了回声。

求汽车鸣笛时离高山多远。

2.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离高楼500m处鸣笛,汽车远离高楼20m后,司机刚好听到鸣笛的回声。

求汽车的速度。

3.一辆汽车以36km/h的速度匀速驶向前面的山崖,司机鸣笛后4秒听到了回声。

求:①听到回声时汽车距山崖的距离。

②鸣笛时汽车距山崖的距离。

4.一辆汽车朝山崖匀速行驶,在离山崖700m处鸣笛,汽车直线向前行驶40m后,司机刚好听到刚才鸣笛的回声。

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求汽车行驶的速度。

5.汽车以72km/h的速度向对面的高山驶去,在汽车鸣笛后4秒听到了回声。

求汽车鸣笛时距山有多远?(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6.汽车行驶的前方有一座高山,汽车以17m/s的速度行驶。

汽车鸣笛4秒后,该车司机听到回声,则①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距高山有多远?②若该车司机鸣笛时,在汽车前方有一静止的人从听到此次汽车笛声开始计时,汽车经过自己身边时停止计时,记录这段时间为19秒,求汽车鸣笛时与此人的距离。

7.峭壁前方的山路上有一辆汽车,在下列两种情况下,汽车鸣笛后都是经过3秒听到回声,求鸣笛时车和峭壁间的距离。

(空气声速340m/s)(1)车向靠近峭壁的方向匀速行驶,速度为10m/s;(2)车向远离峭壁的方向匀速行驶,速度为10m/s。

8.汽车以12m/s的速度行驶,在汽车的正前方有一座山,汽车鸣笛2秒司机听到回声,问听到回声时汽车离山有多远(声速是340m/s)?9.某测量员站在两座平直峭壁间的某一位置鸣枪,并利用秒表记录了听到回声的时间。

他发现在经过了1秒后听到了第一次回声,又经过0.5秒再次听到了回声。

已知常温下空气中的声速约为340m/s,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峭壁之间的距离是255m;B.XXX处到两峭壁的距离都是212.5m;C.鸣枪处到两峭壁的距离分别是85m、170m;D.XXX处到两峭壁的距离分别是170m、255m。

中考物理 声现象 综合题及答案解析

中考物理 声现象 综合题及答案解析

一、初中物理声现象问题求解方法1.某人站在峡谷中间,当他击掌后于0.3s、0.7s听见两次回声,若声速为330m/s,则此峡谷宽度为A.165m B.198m C.22lm D.330m【答案】A【解析】【详解】由击掌后经0.3s听到一边山的回声,可知声音从这边山到人所经历的时间为:10.3s=0.15s 2t=,110.15s330m/s=49.5ms vt==⨯,同理,再经0.7s听到另一边山的回声,即声音从另一边山到人所用的时间为:20.7s=0.35s 2t=,220.35s330m/s=115.5ms vt==⨯,则峡谷的宽度为:1249.5m+115.5m=165ms s s=+=,故选A。

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B.吉他依靠琴弦的振动发声C.蝙蝠利用次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D.“暮鼓晨钟”里的钟声和鼓声是人们依据音色进行分辨的【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以及不同温度下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如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故A正确;B.声音由振动产生,吉他依靠琴弦的振动发声,故B正确;C.蝙蝠利用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故C错误;D.音色是发声体特有的品质特征,可以用来区分声源,所以“暮鼓晨钟”里的钟声和鼓声是人们依据音色进行分辨的,故D正确;故选C。

【点睛】注意能正确区分声音的三个特征,即音调、响度、音色,其中音色是发声体特有的特征,由声源振动的材料、方式等决定,可以用来区分声源.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B.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电磁波工作的C.超声波清洗眼镜,是利用了声波传递能量的性质D.声源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B. 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故B错误;C. 声波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超声波清洗眼镜,是利用了声波传递能量的性质,故C正确;D. 声源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而音调由频率决定,故D错误;故选C.4.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城市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入耳处减弱噪声B.B超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C.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响度太小D.声音在空气的速度一定是340m/s【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城市路旁安装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B超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C.因为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频率小于20赫兹,是次声波,人耳听不到,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声音在空气中不同温度时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在15℃空气中声速约为340m/s,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B.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掩耳盗铃”的寓言故事中,讲述的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吹奏笛子时,演奏者用手指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C.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D.听声辨人主要是由于声音的响度不同【答案】C【解析】【详解】A.“掩耳盗铃”中的“掩耳”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A错误;B.吹奏笛子时,演奏者抬起压在不同出气孔上的手指,是为了改变振动的空气柱的长度,即改变空气柱振动的快慢,故是为了改变音调,故B错误;C.太空中没有空气,而真空不能传声,因此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正确;D.每个发声体的音色是不同的,听声就能辨人是由于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错误。

八年级上册物理回声问题

八年级上册物理回声问题

八年级上册物理回声问题一、回声问题题目。

1. 某人对着山崖大喊一声,经1.2s听到回声,则此人离山崖的距离大约是多少?(设当时气温为15℃,声速为340m/s)- 解析:- 声音从人传到山崖再反射回来经过的路程s = vt,这里v = 340m/s,t = 1.2s,所以s=340m/s×1.2s = 408m。

- 但这个路程是声音往返人与山崖之间的距离,所以人与山崖的距离d=(s)/(2)=(408m)/(2)=204m。

2. 一辆汽车以15m/s的速度向山崖行驶,在一座山崖前鸣笛一声,经2.5s听到回声,求鸣笛处到山崖的距离。

(设当时气温为15℃,声速为340m/s)- 解析:- 设鸣笛处到山崖的距离为s。

- 在t = 2.5s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路程s_车=v_车t = 15m/s×2.5s=37.5m。

- 声音传播的路程s_声=v_声t=340m/s×2.5s = 850m。

- 因为s_声+s_车=2s,所以s=frac{s_声+s_车}{2}=(850m +37.5m)/(2)=443.75m。

3. 一个人站在两平行峭壁间某一位置鸣枪,经过1.0s第一次听到回声,又经过0.5s再次听到回声,求两峭壁间的距离。

(设当时气温为15℃,声速为340m/s)- 解析:- 设人离较近峭壁的距离为s_1,离较远峭壁的距离为s_2。

- 因为经过t_1=1.0s第一次听到回声,根据s = vt且回声是往返路程,所以s_1=frac{v× t_1}{2}=(340m/s×1.0s)/(2)=170m。

- 又经过t_2=0.5s再次听到回声,总共用时t = 1.0s+0.5s = 1.5s,则s_2=(v×t)/(2)=(340m/s×1.5s)/(2)=255m。

- 两峭壁间的距离s=s_1+s_2=170m + 255m=425m。

初中物理回声问题经典例题

初中物理回声问题经典例题

初中物理回声问题经典例题
【实用版】
目录
1.回声问题的基本概念
2.回声问题中的声音传播介质
3.回声问题的计算方法
4.回声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正文
一、回声问题的基本概念
回声问题是初中物理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它涉及到声音的传播和反射。

当声波遇到一个比它波长小的障碍物时,就会发生反射,形成回声。

回声问题主要包括回声的传播时间、回声的强度和回声的距离等。

二、回声问题中的声音传播介质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包括气体、液体和固体。

不同的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在常温下,空气中声速约为 340 米/秒,铁管中声速约为 5000 米/秒。

三、回声问题的计算方法
回声问题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回声测距公式和回声传播时间公式。

回声测距公式为:s = vt/2,其中s为回声距离,v为声速,t为回声传播时间。

回声传播时间公式为:t = 2s/v,其中s为回声距离,v为声速。

四、回声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回声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回声定位、回声测距和回声通信等。

例如,蝙蝠利用回声定位捕捉昆虫,雷达利用回声测距测量物体的距离,声呐利用回声通信传递信息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初中物理回声试题及答案
解析初中物理回声试题及答案
回声,初中物理可是很重要的的,是重点更是难点,赶紧来看看看下吧。

在雷电来临时,电光一闪即逝,但雷声却隆隆不断,这是因为()
A.雷一个接一个打个不停
B.双耳效应
C.雷声经过地面、山岳和云层多次反射造成的
D.电光的传播速度比雷声的`传播速度大
考点:回声.专题:应用题.分析:光速大于声速,所以我们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雷声和闪电都经过地面、山丘多次反射,但是反射的闪电(光)衰减很大,所以我们看不到反射的光,而反射的雷声(声音)衰减小,可以多次反射,所以我们可以听到多次“隆隆”.解答:解:雨天,云层之间放电,同时引起了空气的振动,产生雷声,雷声在传播的过程中,经地面、山丘等障碍物多次反射,传来隆隆不断的雷声.
故选C.点评:雷声却隆隆不断的原因是多次反射;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的原因是光速比声速大.这两个问题粗心的同学易弄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