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ckkopf1_DKK_1__省略_因甲基化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分析_朱珣珣

合集下载

《2024年血清Dickkopf-1(DKK1)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相关性研究》范文

《2024年血清Dickkopf-1(DKK1)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相关性研究》范文

《血清Dickkopf-1(DKK1)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相关性研究》篇一一、引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机制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血管内皮功能异常、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等。

近年来,血清生物标志物在冠心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Dickkopf-1(DKK1)作为一种重要的Wnt信号通路调节因子,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DKK1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为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研究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共纳入200例冠心病患者和200例健康对照者,所有研究对象均来自某大型医院心血管内科。

2. 样本采集与处理所有研究对象均空腹采集静脉血样,分离血清后进行DKK1水平检测。

3. 实验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DKK1水平,同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史、心电图等。

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比较冠心病组与健康对照组的血清DKK1水平,分析DKK1水平与冠心病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

三、结果1. 血清DKK1水平比较本研究发现,冠心病组患者的血清DKK1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

在冠心病患者中,随着病情的加重,血清DKK1水平呈上升趋势。

2. DKK1水平与冠心病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经统计分析,血清DKK1水平与冠心病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等因素无显著相关性,但与冠脉病变程度、心绞痛发作频率等临床特征密切相关。

3. DKK1水平在冠心病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通过ROC曲线分析,发现血清DKK1水平对冠心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其AUC值为0.856(95%CI:0.824-0.888)。

同时,DKK1水平的变化也可作为评估冠心病患者预后情况的指标。

四、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血清DKK1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β-catenin和Dickkopf1在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的开题报告

β-catenin和Dickkopf1在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的开题报告

β-catenin和Dickkopf1在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的开题报告引言: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趋向复发和长期病程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困扰。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β-catenin和Dickkopf1参与了银屑病的发生和发展。

Beta-catenin是一种细胞粘附蛋白,可以直接或间接参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而Dickkopf1是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抑制剂,可以通过调节β-catenin水平来影响细胞增殖和分化。

本文旨在探讨β-catenin和Dickkopf1在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以及其作用机制。

背景:银屑病的病理机制非常复杂,在各种细胞因子、信号通路等方面都有涉猎。

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银屑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β-catenin是一种粘附蛋白,是细胞膜和细胞核中的一个关键组分。

在细胞膜中,它可以与细胞间粘附蛋白、α-catenin等结合,维持细胞的形状和结构;而在细胞核中,它可以与LEF/TCF转录因子结合,参与调节基因表达。

Dickkopf1是β-catenin抑制剂,可以结合Wnt受体,抑制β-catenin进入细胞核并影响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活性。

研究表明,在银屑病中,β-catenin和Dickkopf1的异常表达与皮损的形成和炎症反应密切相关。

研究内容:在本研究中,我们将分析银屑病患者皮损和健康对照组皮肤组织中β-catenin和Dickkopf1的表达情况,并探究其调节机制。

我们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分析这两种蛋白在皮损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使用免疫组化技术来确定它们在皮肤细胞中的定位。

同时,我们还将采用细胞实验来验证β-catenin和Dickkopf1的相互作用及其在细胞生长和增殖中的作用。

预期结果:我们预期研究结果将建立β-catenin和Dickkopf1与银屑病发病机制的联系,进一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知,为临床诊治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中Dickkopf-1和硬骨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中Dickkopf-1和硬骨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安 徽 医科 大 学 学报
A c t a U n i v e r s i t a t i s Me d i c i n a l i s A n h u i 2 0 1 3 J u n ; 4 8 ( 6 )
・ 6 71・
强 直 性 脊 柱 炎 患 者 外周 血 中 D i e k k o p f ・ 1 和 硬 骨 素 的 表 达 及 临 床 意义
路, 从而 使 骨形成 减 少 。动物 实 验 _ 2 表 明肿 瘤 坏 死 因子 ( t u mo r n e c r o s i s f a c t o r , T N F ) 使 成 熟 的成 骨 细 胞
购 自武汉 华美 生物 科技 公 司 。 1 . 3 . 1 骶 髂 关节 C T分 级 I 级为可疑; l I 级 为轻 度异 常 , 可有局 限 眭侵蚀 、 硬化 , 但关 节 间隙正 常 ; l l I 级为 明显 异常 , 有侵 蚀 、 硬化 、 关节 间隙增 宽或 狭窄 、 部分强 直 等 1 项 或 1项 以上改 变 ; Ⅳ级为严 重异 常 ,
强直 性 脊 柱 炎 ( a n k y l o s i n g s p o n d y l i t i s , A S ) 是 一 种慢 性炎 症性 疾病 , 其 特 点 是韧 带 骨 赘 的形 成 及 逐 渐发 展为 关节 强直 和 功 能 丧 失 , 其 新 骨 形 成 的 病 因
及发 病机 制 尚 不 明 确 。经 典 的 Wn t 信 号 通 路 在 骨
R 5 9 3 . 2 3 中 图分 类 号
动性评分采用 B a t h A S 疾病活动指数调查表 ( B A S — D A I ) 评分。收集 A s患者红细胞沉 降率 ( E S R ) 、 C - 反 应蛋 白( C R P ) 、 免疫 球蛋 白( I g ) 、 影像 学分 级 等临

临床研究 人结肠癌细胞Dickkopf-1的表达水平及意义

临床研究 人结肠癌细胞Dickkopf-1的表达水平及意义

临床研究人结肠癌细胞Dickkopf-1的表达水平及意义于倩; 杨磊; 丁彦青; 赵震; 刘会平【期刊名称】《《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3(033)006【摘要】目的检测六株结肠癌细胞中Dickkopf-1(DKK1)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

方法在6株结肠癌细胞(SW480、SW620、HT29、LS174T、LOVO、HCT116)分别应用qPCR方法检测DKK1的mRNA表达水平。

用Western blot方法和细胞免疫组化方法检测DKK1的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荧光定量分析显示,DKK1在HT29、HCT116中的表达高于其他四株细胞(P<0.05);Western blot显示,DKK1在HCT116、HT29中的表达同样高于其他四株细胞;细胞免疫组化染色显示,DKK1在六株结肠癌细胞株中呈阳性表达。

结论 DKK1在6株人结肠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具有差异性。

【总页数】4页(P923-925,933)【作者】于倩; 杨磊; 丁彦青; 赵震; 刘会平【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35【相关文献】1.Dickkopf-1在肺癌相关恶性胸腔积液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J], 曾庆哲;张浩清;杨瑞青2.GATA-6和Dickkopf-1在垂体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J], 刁艺;董楠;杨阳;王博;刘华田;黄延林;马冲3.2型糖尿病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Dickkopf-1蛋白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成骨活性的关系 [J], 李嫣;刘志涛;仝昭宸;黄河清;刘振东4.人结肠癌细胞Dickkopf-1的表达水平及意义 [J], 于倩; 杨磊; 丁彦青; 赵震; 刘会平5.抑制Dickkopf-1和Sclerostin表达对人成骨肉瘤细胞MG63骨代谢调节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J], 王吉利;万雷;张志海;黄宏兴;黄红;肖本浩;魏合伟;曾国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Dickkopf-1联合血小板-纤维蛋白凝块强度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复发的风险评估价值

Dickkopf-1联合血小板-纤维蛋白凝块强度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复发的风险评估价值

Dickkopf-1联合血小板-纤维蛋白凝块强度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复发的风险评估价值司峥;陈栋肖;汪敬业【期刊名称】《实用医学杂志》【年(卷),期】2022(38)11【摘要】目的探讨Dickkopf-1(DKK-1)联合血栓弹力图仪(TEG)参数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复发的风险的评估价值。

方法选取AIS 患者29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AIS患者的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和非复发组。

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TEG参数。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检测血清DKK-1的水平。

分析AIS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以及相关指标对AIS患者复发的评估价值。

结果复发组的房颤史比例明显高于非复发组(P <0.05)。

复发组的凝血反应时间(RT)、凝血形成时间(KT)均低于非复发组,血小板-纤维蛋白凝块强度(MAADP)、DKK-1均高于非复发组(P <0.05)。

有房颤史以及MAADP、DKK-1过高均是AIS 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P <0.05)。

DKK-1联合MAADP对AIS患者复发的风险的评估价值较高,曲线下面积为0.891(95%CI:0.843~0.938)。

结论 DKK-1、MAADP与AIS患者复发情况密切相关,二者联合应用对AIS患者复发的风险的评估价值较高。

【总页数】4页(P1319-1322)【作者】司峥;陈栋肖;汪敬业【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相关文献】1.90天复发风险评估量表和艾森脑卒中风险分层量表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风险预测价值2.ESRS 和 SPI-Ⅱ评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复发风险的评估作用3.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联合Essen卒中风险评分预测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风险的价值4.血小板—纤维蛋白凝块强度、P-选择素与急性脑梗死患者复发的相关性及其预测价值5.血栓弹力图联合凝血功能检测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后复发的评估价值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 Dickkopf-1水平变化及意义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 Dickkopf-1水平变化及意义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 Dickkopf-1水平变化及意义李强;谢翔;赵洪国【期刊名称】《山东医药》【年(卷),期】2015(000)022【摘要】目的:探讨血清Dickkopf-1( DKK1)对多发性骨髓瘤骨病( MBD)患者化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研究对象为80例初治多发性骨髓瘤( MM)患者,均伴MBD,其中MBD为0~1级14例,2~3级49例,4级17例。

血清DKK1水平≤1.92 ng/mL 40例,>1.92 ng/mL 40例。

80例患者均采用VADT(长春新碱+蒽环类+地塞米松+沙利度胺(VADT))化疗6个周期。

分析≤1.92 ng/mL与>1.92 ng/mL者化疗效果及中位生存期。

比较两组化疗有效率及中位生存期。

结果血清DKK1水随MBD分级升高而升高(P均<0.05)。

≤1.92 ng/mL 与1.92 ng/mL者化疗有效率分别为87.5%、8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3.9、46.0个月,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血清DKK1水平与MBD严重程度有关;DKK1水平>1.92 ng/mL者化疗效果差;DKK1水平对MM患者的预后无明显影响。

【总页数】2页(P72-73)【作者】李强;谢翔;赵洪国【作者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青岛266003; 聊城市人民医院;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青岛266003;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青岛266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3.3【相关文献】1.膝关节OA患者血清和关节液Dickkopf-1水平变化及意义 [J], 夏家年2.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肮抑素C和血清肌酐的水平变化及意义 [J], 李素利3.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术期血清骨硬化蛋白及Dickkopf-1蛋白水平变化规律及意义[J], 陆万里;周盛;滕华建;蒋青4.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IL-6、IL-10和β2-MG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J], 费晓莉;张开基;林娟;侯铮;何东;任倩;温顺祝5.血清与骨髓Dickkopf-1水平检测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意义研究 [J], 韩东海;高大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DKK1在黑素瘤中的表达及其对黑素瘤发生发展的调控的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DKK1在黑素瘤中的表达及其对黑素瘤发生发展的调控的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DKK1在黑素瘤中的表达及其对黑素瘤发生发展的调
控的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背景:
黑素瘤是一种高度恶性的皮肤肿瘤,临床上易复发和转移。

近年来
的研究表明,DKK1(Dickkopf-1)是引起黑素瘤产生逆转录激活突变的
原因之一。

然而,目前DKK1在黑素瘤中的表达及其对该病发生发展的调控作用仍不明确。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DKK1在黑素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对黑素瘤细胞
增殖、侵袭和转移能力的影响,明确其对黑素瘤发生发展的调控作用。

方法:
1.黑素瘤组织标本的收集,通过免疫组化技术检测DKK1的表达水平。

2.设计siRNA靶向抑制DKK1在黑素瘤细胞中的表达,利用MTT法
评估DKK1对黑素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3.使用Transwell实验检测DKK1对黑素瘤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4. 将黑素瘤细胞接种到小鼠体内,建立黑素瘤模型,通过生物荧光
技术和肿瘤负荷实验检测DKK1对黑素瘤转移能力的影响。

预期结果:
本研究预计能够探明DKK1在黑素瘤中的表达水平,并证实其在黑
素瘤增殖、侵袭和转移能力中的作用,为研究黑素瘤的发生发展提供新
的思路和方法。

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清 Dickkopf-1表达变化

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清 Dickkopf-1表达变化

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清 Dickkopf-1表达变化刘旭超;陈鹏;黄清秀;张木根【摘要】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清Dickkopf-l ( DKKl )表达水平的变化。

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以及8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清DKKl水平并进行比较。

结果对照组与Ⅱ、Ⅲ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DKK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血清DKK1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DKK1可以作为评价原发性肝癌疗效和预后的指标。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hanges of serum Dickkopf-1 (DKK1) level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therapy for primary liver cancer .Methods Serum DKK1 levels in 40 healthy patients ( control group ) and 87 primary liver cancer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therapy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serum DKK 1 level a-mong control group,stage Ⅱand Ⅲprimary liver cancer patients (P<0.05).The serum DKK1 level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erapy (P<0.05).Conclusion DKK1 can be used as a predictor for the prognosis of primary liver cancer .【期刊名称】《实用癌症杂志》【年(卷),期】2014(000)011【总页数】3页(P1390-1392)【关键词】Dickkopf-l;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疗效【作者】刘旭超;陈鹏;黄清秀;张木根【作者单位】353000 解放军第92医院血管外科;353000 解放军第92医院血管外科;353000 解放军第92医院血管外科;353000 解放军第92医院血管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7原发性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肝癌死亡率呈明显上升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2 年 5 月 M ay 2012
Dickkopf1( DKK-1) 基因甲基化在急性 白血病中的表达分析
朱珣珣1 ,朱传升2 ,王焱2 ,徐文伟2 ,董琳2 ,郭燕2 ,李洪丽1 ,毕可红2
( 山东大学 1. 医学院,济南 250012; 2. 附属千佛山医院血液科,济南 250014)
摘要: 目的 探讨 WNT / β-catenin 通路的关键抑制因子 Dickkopf1( DKK-1) 基因异常甲基化与急性白血病( AL)
朱珣珣,等. Dickkopf1( DKK-1) 基因甲基化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分析
85
白,作为 WNT / β-catenin 通路的关键抑制因子,在 胚胎细胞的定向分化,尤其在头部的分化过程中发 挥重要作用[2]。Dickkopf1 ( DKK-1) 是新近发现的 DKKs 家 族 成 员 之 一。 DKK-1 可 与 Wnt 受 体 LRP5 /6 及另一类穿膜蛋白 Kremen1 /2 结合,从而 阻断 Wnt 信号的传导[3-4]。其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 化后可致表达降低。本研究通过检测急性白血病 ( AL) 患者及 AL 细胞系中 DKK-1 基因 CpG 岛甲 基化情况及其 mRNA 表达水平,探讨其在 AL 发病 机制中的作用。
血病中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其参与了部分急性白血病的发病过程。
关键词: 基因,Dickkopf1; 甲基化; 白血病
中图分类号: R733
文献标志码: A
Analysis of methylation of the Dickkopf1 ( DKK-1) gene in acute leukemia
ZHU Xun-xun1 ,ZHU Chuan-sheng2 ,WANG Yan2 ,XU Wen-w ei2 , DONG Lin2 ,GUO Yan2 ,LI Hong-li1 ,BI Ke-hong2
10 min,反应体系共 50 μL。PCR 产物进行 2% 琼脂 糖凝胶电泳,GAPDH 作为内参照,UV 凝胶电泳成 像及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图像分析。DKK-1 基因( 基 因编号: NM012242. 1) 引物( 上海生物工程技术服 务有限公司合成) 序列为: 上游 5'-TGGTCCAAGATCTGTAAACCTGTCC-3'; 下游 5'-CTGGCTTGATGGTGATCTTTCTGTA-3'; 片段长度 149 bp。内 参 GAPDH 引物( 北京鼎国昌盛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 司) 序列为: 上游 5'-AGAAGGCTGGGGCTCATTTG-3'; 下游 5'-AGGGGCCATCCACAGTCTTC-3'; 片 段长度 258 bp。 1. 2. 5 DKK-1 基因甲基化状态检测 采用甲基化 特异性聚合酶链式 反 应 ( M SP) 进 行 检 测,取 适 量 DNA 标 本 进 行 甲 基 修 饰,经 亚 硫 酸 氢 盐 处 理 后, DNA 序列中的 C 转变为 U,而基因的 CpG 岛发生 甲基化后,则不能发生这种改变。甲基 修 饰、PCR 扩增按照 GENMED 基因甲基化检测试剂盒( 上海 杰美公司) 操作要求进行。PCR 反应条件为: 95 ℃ 预变性 5 min 后,95 ℃ 变性 30 s,60. 5 ℃ ( 甲基化引 物) 或 55. 2 ℃ ( 非甲基化引物) 退火 30 s,72 ℃ 延伸 30 s,30 个循环后,72 ℃ 继续延伸 5 min。反应体系 共 25 μL。扩增产物经 2% 琼脂糖凝胶电泳,用 UV 凝胶电泳成像及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图像分析。M SP 阳性对照采用基因组 DNA 经甲基化酶( Sss I,New England BioLabs 公司) 处理以后进行 PCR,阴性对 照用灭 菌 双 蒸 水 取 代 DNA 模 板 进 行 PCR。选 取 10% 标本进行重复实验。DKK-1 基因引物序列( 上 海生物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合成) 为: 甲基化引 物 序 列: 上 游 5'-AGGGGTCGGAATGTTTCGGGTTCGC-3'; 下 游 5'-CCTAAATCCCCACGAAACCGTACCG-3'; 扩增产物长度 157 bp。非甲基化引物: 上 游 5'-TTAAGGGGTTGGAATGTTTTGGGTTTGT-3'; 下 游 5'-AAACCTAAATCCCCACAAAACCATACCA-3'; 扩增产物长度 163 bp。 1. 3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13. 0 进行统计分析, 均数用 x珋± s 表示,正常对照组与 AM L、ALL 组之间 以及 AM L 与 ALL 组之间 DKK-1 基因甲基化发生 频率比较采用 χ2 检验,DKK-1mRNA 的表达量比 较采用 t 检验,以 P <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 1 资料 1. 1. 1 临床资料 临床骨髓标本来自山东大学附 属千佛山医院血液科 2010 年 10 月至 2011 年 7 月 收治并 诊 断 明 确 的 AL 患 者 65 例,包 括 AM L 28 例、ALL 37 例,其中男 36 例,女 29 例,12 ~ 76 岁, 中位年龄 34 岁。所有患者均符合 FAB 国际分型诊 断标准。正常对照 20 例,均为我院收诊的非恶性血 液病患者。所有受试者均知情同意。 1. 1. 2 细胞系 急性 T 细胞白血病细胞系( Jurkat)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 NB4) 、T 淋巴母细 胞瘤细胞系 ( CEM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系 ( M olt-4) 由千佛山医院中心实验室提供。 1. 2 方法 1. 2. 1 单个核细胞的提取 采用淋巴细胞提取液 对 65 例 AL 骨髓标本与 20 例对照组骨髓标本进行 单个核细胞提取,1 × PBS 洗 2 遍,- 80 ℃ 冻存。 1. 2. 2 细胞培养 4 种细胞系细胞按常规复苏后, 培养 于 含 10% 胎 牛 血 清 ( 四 季 青) 及 1% 双 抗 的 RPM I-1640 培养基中,置于 37 ℃ 、5% CO2 培 养 箱 中。细胞均为悬浮生长。 1. 2. 3 RNA 与 DNA 的 提 取 采 用 Trizol 试 剂 ( TAKARA) 提取 RNA,采用 DNA 提取试剂盒( 北 京全式金公司) 提取 DNA,具体步骤按照说明书进 行,紫外分光光度计下检测 RNA 与 DNA 的提取浓 度及 OD 值。 1. 2. 4 DKK-1 基因 mRNA 的测定 采用逆转录聚 合酶链 式 反 应 ( RT-PCR) 方 法 进 行 检 测,逆 转 录、 PCR 扩增反应均按试剂盒( 北京全式金公司) 说明 书进行操作。逆转录反应条件: 42 ℃ 30 min,85 ℃ 5 min,反 应 体 系 共 20 μL。 PCR 扩 增 反 应 条 件: 94 ℃ 预 变 性 5 min 后,94 ℃ 变 性 30 s,65 ℃ 退 火 30 s,72 ℃ 延 伸 30 s,35 个 循 环,72 ℃ 继 续 延 伸
发病机制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RT-PCR) 方法检测 4 个 AL 细胞系( NB4、Jurkat、M olt-4、
CEM ) 、65 例 AL 患者及 20 例正常对照骨髓单个核细胞中 DKK-1 基因 mRNA 的表达情况;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
PCR( M SP) 方法检测各标本及细胞系中 DKK-1 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状态。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L 患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 een the abnormal methylation of the Dickkopf1 ( DKK-1 ) gene,w hich is a key inhibiting factor of the WNT / β-catenin pathw ay,and acute leukemia ( AL) . Methods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 RT-PCR) w as used to examine DKK-1 mRNA expression in 4 AL cell lines ( NB4,Jurkat,M olt-4,and CEM ) of 65 AL patients and 20 normal controls. M ethylation-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 M SP) w as used to examine the CpG-island methylation status of the DKK-1 gene in AL cell lines of AL patients and the controls. Results Compared w ith that in the normal controls,the expression of the DKK-1 gene w 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 the AL patients ( P < 0. 05 ) . None of the normal mononuclear cells show ed methylation of the DKK-1 gene. DKK-1 methylation w as found in 24 of the 65 ( 37. 7% ) AL patients. The frequencies of aberrant DKK1 methylation w ere 41. 2% ( 14 /34) in the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LL) patients,and 28. 6% ( 10 /31) in the acute myelocytic leukemia( AM L) patients. Conclusions M ethylation and aberrant expression of the DKK-1 gene are common in AL and also play a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some AL. Key words: Gene,Dickkopfl; M ethylation; Leukemi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